登陆注册
3519000000003

第3章 羌族音乐(1)

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历史上最古老的唱腔之一,它穿越漫长的历史、历经千年的变迁,凝聚了这个古老民族独特的文化。

羌人唱的歌曲是一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声部民歌,又称羌族多声部民歌。

[第一节]羌族民歌

一、羌族民歌概况

羌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羌族人大多常年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大山里。这里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地势陡峭,山脉重重,羌寨一般建在半山腰,因此羌族还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云朵中的民族”。羌族人民勤劳朴实,勇敢智慧,品行善良,其民族在经历了漫长而苦难的岁月之后变得更加理性豁达。羌族人居住的地方长期交通不便,生活清贫而艰苦,但是生活的艰辛并没有让羌族人民失去民族的信仰,失去对生活的热爱,失去对音乐的追求。千百年来他们将劳动的过程和生活的状态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形成了风格各异、形式多样的民歌。羌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民族文化无法通过文字记录来传承,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民族民间艺术、民族习俗和风情等积淀下来,并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表现出来。羌族民歌来源于劳动和生活,是羌族人民反映日常生活的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个能歌善舞、勤劳朴实的民族,在劳动生产、婚丧嫁娶、请客迎宾以及宗教祭祀等活动中,他们都要以歌唱和舞蹈的形式来表达心中的愉悦和哀伤之情,尽情地宣泄着最为朴实的情感。羌族的男女老少都会唱本民族原生态的民歌,劳动人民通过口传文化的形式集体创作,口传心授,世代相传,其民歌具有朴实、典雅、优美、抒情的风格。

在羌寨,人们用歌唱的形式来娱乐和充实生活,用歌声记录着这个古老民族漫长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羌人唱的歌曲是一种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声部民歌,又称羌族多声部民歌。这种民歌是我国民族音乐历史上最古老的唱腔之一,它穿越漫长的历史、历经千年的变迁,凝聚了这个古老民族独特的文化。羌族多声部民歌,是这个古老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是这个民族绚烂文化的样本,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羌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天灾”给这个历史上本身灾难深重的民族和勤劳善良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抢救羌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保护和传承羌族音乐文化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任务之一。

(一)中国多声部民歌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也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个民族都为华夏文明留下了灿烂的民族文化。羌族作为我国一个古老的世居民族,以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形式,为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在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中,没有多声部音乐的存在,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家们在采风的过程中才发现了这种音乐形式的存在,填补了我国民族音乐史上这一空白,同时也彻底改变了个别人对我国民族音乐“简单、粗糙、乏味”等错误的观点和看法。所谓“多声部民歌”是指一对或一组演唱者同时唱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声部的民歌,即音乐素材在纵向上的一种进行模式。多声部民歌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也被称为“双音”、“双声”或“公母声”等。

中国多声部民歌,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以及南方各少数民族聚居区,如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湖南、台湾等省的羌族、壮族、侗族、苗族、瑶族、布依族、毛南族、仫佬族、佤族、傈僳族、纳西族、景颇族、彝族、高山族及北方的蒙古族和柯尔克孜族等。汉族的某些劳动号子由领唱、合唱声部交错构成的多声部形式,也归于多声部民歌范畴。

在我国,多声部民歌的织体结构主要有以下五种。

1. 轮唱织体:即高、低声部依次先后进入,从而构成旋律纵向叠置的关系。这种轮唱手法就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卡农演唱方式,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歌演唱方式,在我国大多数少数民族当中被劳动人民广为传唱。

2. 模仿织体:即低声部以自由模仿高声部旋律进行的方式,随着高声部的旋律发展而构成的一种双声叠置的效果。这种演唱形式来源于生活中的一种单纯的模仿,与生活十分贴近,如山谷的回音,虫鸣鸟叫,劳动生活中的各种呼喊声和劳动工具发出的声音等。

3. 持续或固定低音织体:即低声部采用陪衬性持续长音、节奏型持续音或固定旋律音型与上声部并置对比,两个声部动静结合,互相呼应,融为一体。低声部以稳定的形式贯穿在演唱当中,给人以厚实、稳健的感觉,而旋律声部则律动其中,带给人们一种欢快雀跃、悠扬婉转的意境。

4. 支声性织体:即旋律声部与在它的基础上作装饰性变化而形成的新声部相互结合所构成的织体。这种演唱手法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在副声部的陪衬下更加突出了主调的调性色彩,而副声部的陪衬并非画蛇添足,它的出现使音乐在进行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扩张,起到了一种锦上添花的作用。

5. 和声或对位织体:即高低两声部各有自己的旋律进行状态,因此两声部处于同样的地位,但有时同步、有时交错进行。这种演唱手法首尾兼顾,轻重并举,同时注重各声部的发展进行,使之相互呼应,形成了浑圆一体的和声色彩,在情感的表达上也得到了极好的流露。以上几种织体结构,几乎都采用了同度、大二度、大小三度、四度和五度音程。其中运用最广泛的是大二度音程,这种大二度音程具有明亮、清朗的色彩,在我国各民族的多声部民歌中最为常见,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

(二)羌族多声部民歌

羌族多声部民歌又称为羌族古声部民歌,是四川羌族地区一种古老的原生态唱腔,目前仅存于松潘县的小姓乡、镇坪乡、黑水及茂县的少数羌族山寨。那里地处高山峡谷地带,交通相对闭塞,出行很不方便,因此受现代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较少,使羌族的民族民间文化中保留了不少古老神秘、淳朴厚重的古代遗风,同时也为“羌族多声部民歌”提供了赖以存留的特殊环境。

羌族多声部民歌是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少数民族多声部民歌的典型代表,多以领唱与跟唱配合的二声部方式演唱,偶尔也会出现三个及三个以上的演唱声部。主要是以其各声部在音响上的融合而形成的音高与时值之间的变化。其音乐上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指旋律音在同一个声部内横向上的音域关系和声部与声部之间纵向上的音程关系两个方面的要素。这种音程关系的最明显特征就是,在高低两个声部内,其各自的最低音到最高音的跨度通常都超过了十度。唱歌时通常由一个人先领唱几句,跟唱声部在相隔一拍或数拍后以和音或补音的方式开始另外的声部,与领唱声部重叠交织在一起,唱到句尾时,以同度相合的方式结束。羌族多声部歌曲一般主旋律较少变化,补音与和音会随着演唱者的情绪变化而即兴创作,因此每次演唱时曲调高低不同、起伏跌宕、变化多样。歌曲各声部之间旋律此起彼伏,相互呼应,一气呵成。演唱时人数少则几人,多则上百人,气氛热烈、气势恢宏、场面壮观。

羌族多声部民歌种类很丰富,有放牛歌(牧羊歌)、山歌、酒歌、喜庆歌和礼仪歌等几百种,劳动生产、婚丧嫁娶、祭祀庆典时都有歌可唱;民歌曲目的题材广泛,几乎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多声部民歌由羌人口传心授、世代相传,其歌曲结构保存较完整;歌曲的词和曲也保留了原始古朴的风格。因此,羌族多声部民歌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与审美价值。

长期以来,世界乐坛都公认多声部合唱源自意大利。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发现改写了世界音乐史,羌族的多声部民歌早于意大利数百年。羌族多声部民歌是目前世界上所发现的复调唱法中难度最大的一种。其声部相对独立,高低音分工严格而且自然形成和声效果,演唱难度极大。

2008年6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羌族多声部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编号II—30)。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县多声部民歌(羌族多声部民歌)代表性传承人郎加木(男)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11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二、羌族多声部民歌的分类

羌族多声部民歌题材广泛、歌词生动、形式多样,且具有典雅、朴实、优美、抒情的风格。曾有许多学者对羌族民歌进行了大同小异的分类,诸如樊荫祖先生根据他多年对羌族民歌的实地研究,将松潘县的羌族多声部民歌分为:山歌、劳动歌、酒歌、舞歌、祈祷歌五大类。本书依据羌族民歌不同的歌唱场合、歌唱形式及歌曲用途,将羌族多声部民歌大体分为山歌、酒歌、舞歌、风俗歌和劳动歌五类。

(一)山歌

山歌是羌族人民在山野田间所唱的歌曲,旋律婉转悠扬,以自由抒情的散拍为主。羌语称山歌为“拉索”、“拉那”或“喔都惹木”,“喔都”的意思是“山野”,“惹木”的意思为“歌曲”。羌族山歌的演唱形式有独唱、合唱和对唱,以合唱和男女对唱为主。山歌一般由两个或四个乐句组成,部分歌曲在开始处加引子或结尾处加尾声,从而形成三乐句或五乐句。山歌的歌词大多是无具体含义的虚词,仅以旋律抒发内心情感,抒情色彩十分浓郁。部分山歌有简单的歌词,老歌词反映了旧社会羌族人民的苦难生活,新歌词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下羌寨的幸福生活。这类民歌具有音调高亢、豪放、优美、婉转的特点。旋律进行中常出现大跳和自由延长音,节奏相对自由,为的是尽情抒发心中的慨叹。“山歌”是羌族人民对山歌体裁民歌的统称,羌族山歌根据其演唱形式和表演场合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三类:

1.“哈依哈纳”和“哈拉哈依”

“哈依哈纳”又称“古纳”,以曲尾所用衬词而得名,常以“sol”音结尾的五声民族调式,其基本音阶为“sol、la、do、re、mi”,其中la音常作为装饰音被运用在低音声部的旋律当中。“哈拉哈依”为一种情歌。此类山歌一般为羌族男女在山坡放牧或在田间行走时所唱的歌曲,音调较简约高亢(高音常用假声),旋律悠长、气息舒展,节奏较平稳、舒缓、自由,具有典型的山歌特征。歌曲多为五声民族调式,曲式结构为民歌乐段体,常出现四度或五度跳进。歌词内容主要是歌唱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心境,有时也用于传递信息。“哈依哈纳”的演唱形式主要为男声重唱和男女声对唱,是羌人最喜爱的一类二声部山歌,在当地广为传唱。

2.“尕(gǎ)罗”

“尕罗”适合演唱的场合十分广泛。其曲式结构及旋律进行特点与“哈依哈纳”相似,主要区别在于演唱人数仅为两人。演唱时常用“摇声”

(摇声,即音高不是固定在某一点上,而是有所晃动或摇摆的)唱法,演唱难度较大。“尕罗”两个声部的旋律和节奏相互交替,形成复调式织体。歌词多以虚词为主,无具体的含义,演唱时主要突出两个声部演唱者之间的默契配合和意境传达。

3.“娄”

又称“勒吾”,也有专家学者将其音译为“洛武”,在羌语里边的意思是“坐草坡”。在羌寨当中一直以来保留着一种传统的习俗,每年的五六月份正当百草繁茂之时,羌寨中的青年男女便会到离家比较远的山坡上进行野炊和游玩,这种习俗被称为“坐草坡”。“娄”通常是羌族妇女在地里锄草或结伴而行以及在“坐草坡”的习俗中所演唱的山歌。唱歌的人数约二至八人,采用女声重唱形式。歌曲中常反复出现无具体内容含义的虚词,曲式结构为民歌乐段体。“娄”的旋律悠长缓慢,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羌族妇女演唱时多用速度较慢的“摇声”唱法,悠扬婉转,富有情趣。

(二) 酒歌

酒歌也称为“晏”。它是羌寨中的一种古老而淳朴的酒文化的完美体现。羌族人爱喝“咂酒”,“咂酒”

是以青稞、玉米、小麦或大麦酿制而成,封藏于坛中,等到饮用时便开启,并注入些许清水,待其酒香四溢之时,众人便轮流饮之。羌族人爱喝酒也爱唱歌,但从不酒后滋事。羌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饮酒,素有“有酒歌儿多,无酒不起歌”的习俗。在羌族生活中,不论婚丧嫁娶、请客迎宾,都会边饮酒边唱歌,人多的时候,大家就抱来满坛咂酒,并将几支麦秆或细竹竿做成的吸管插入酒坛,从长者或者宾客起一一饮之,边饮酒边加入清水,直至酒清味淡,在此过程中,大家便载歌载舞地表达心中的情感。在羌寨当中流传着这样的诗歌:

“万颗明珠一坛收,王侯将相都低头。双手抱定朝天柱,吸得黄河水倒流。”羌族民间还广泛地传唱着“岷江边上酿咂酒”、“秆秆的酒里找黄河”等民族风味的歌儿。从古至今,在羌寨中仍然保留着这一传统习俗,因此酒歌是羌族民歌中最古老的一种歌唱形式,也是羌族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体裁。

酒歌的演唱形式主要是男声二重唱。一般是在喝酒的场合由男性歌唱,演唱时主人和客人并排坐一起,男性主人和男性客人轮流饮酒轮流对歌。

这类歌曲有的旋律悠扬、抒情,有些旋律朴实、简单,有些旋律高亢、粗犷,酒歌的节奏都较为自由随性。演唱者在拖腔声中还经常加入“哈哈”声调。在羌族的酒歌类歌曲中,有关婚礼、迎客的羌族多声部民歌,没有固定的歌曲名称,与一般的有上下声部高低音之分的“男声二重唱”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酒歌根据其歌唱的场合的不同而形成了不同的称呼,在婚礼当中所唱的酒歌,当地人称之为“卑曼”,是流行在镇江区的一种酒歌,主要表达宾客对新婚夫妇的祝福。而节庆、迎宾时所唱的酒歌,被称为“艮”,广泛地流传于热务区。艮的旋律雄浑粗犷,充分体现了羌族人民爽朗与豪迈的性情。

羌族酒歌古朴纯洁、韵味悠长,在艺术性和欣赏性上体现了较高的水准。歌曲结构一般为二段体,有四至六个乐句,第二段通常是第一段的重复扩展或者是对比变化,两段之间衔接处常转换调性以增强或丰富其音乐性和抒情性。旋律音域宽广且音程跨度大,旋律中常有四度、五度跳进。

演唱者频繁使用“摇声”,且音色变化多样,歌声时而高亢激昂、时而低沉迂回,声部之间一问一答,一高一低,大起大落,互相交织在一起,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酒歌节奏自由散漫,曲调悠扬,风格古朴。歌曲开头以虚词“厄罗纳基,厄舍纳依”作固定起句,歌词多为歌手根据自己的心境和情趣即兴填词,内容大致是主人与客人之间互相祝贺、称赞之词,少数演唱者会叙述家史或赞颂古代英雄人物,内容较为简单。

同类推荐
  • 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揭秘西方魔术(走进魔术世界)

    《走进魔术世界:揭秘西方魔术》分为几个部分,起篇介绍魔术史上的一些趣闻轶事,并在其中穿插进一些古老的魔术表演,后面是全书重点,披露了很多节目的表演过程、道具制作及一些常用手法。
  • 古代茶具鉴赏及收藏

    古代茶具鉴赏及收藏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遗憾的聆听

    遗憾的聆听

    杨燕迪音乐文丛《遗憾的聆听》一辑,主要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来针对当下音乐生活现况的评论,大都可谓“应景”或“应时”之作——如重要作曲家的诞辰或逝世纪念,观看现场演出之后的有感而发以及相关演出的节目单说明。杨燕迪教授在写作时希望这些文字不仅“就事论事”,而且牵涉更宽、更远的议题和关怀。关于音乐评论,他一直遵循着一个原则——评论家面对音乐作品、音乐表演和音乐现象,不但要以内行眼光和表述涉入音乐本身,同时也应该让音乐与更广泛的人文性议题发生尽可能丰富的关联。
  • 三只耳朵听音乐

    三只耳朵听音乐

    本书是小提琴曲《梁祝》作者——陈钢的散文集,收录《三只耳朵听音乐》、《关于“耳朵”的补白》、《三个“洋”老头》、《命运在敲窗》等作品。
热门推荐
  • 至尊武魂之异界圣王

    至尊武魂之异界圣王

    看平凡的韩晨晟如何在自己的掌控下一步一步踏上巅峰,守护属于自己的温暖
  • 王俊凯你是我的菜

    王俊凯你是我的菜

    本书讲述的是王俊凯和韩夏曦,王源和范雨沫,易烊千玺和沈琦的故事。
  • 出卖

    出卖

    以“铁路战争”为故事背景,描绘了一幅俄、日争夺三江地区资源的真实图画,生动而深刻地展现面对外寇,有人出卖身体、灵魂,直至民族尊严和国家财富。一个土匪头子采用绑将军女儿的票,反过来又救她的手段,获得将军的信任招为女婿。将军被俄国人暗杀后,他掌管了巡防军。这位草头王司令危机四伏,他的身边既有早年潜伏下来作为将军义女的俄国间谍雨蝶,又有日本情人美女间谍月之香,还有革命党秘密派到司令身边做副官的人……故事在这些人之间错综复杂地展开。作者笔下一群特殊人物——墙头草县知事、唯利是图的商贩、富有正义感的木帮总管等群相,既有一致同慨敌人,又有自己选择道路和独特性格。
  • 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最有效的管理方法

    成功管理的策略就是照着有效的方法。实际、有效的管理方法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而不良的管理方法,将可能对整个企业、员工和顾客会产期性的不良影响。本书在结合中国企业当今现状的基础上,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日本丰田公司500等强企业的诸多管理方法中甄选出5种最实用有效的管理利器:目标管理、项目管理、6б管理法、5S管理法、全面质量管理。
  • 我的霸气女友

    我的霸气女友

    主角是一个帅气白发少年,高中三年,换了一个又一个女票。后来,在高考即临之际,却喜欢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女生,也为她而放弃高等大学,果断地选择在她报考的大学所在的城市。女孩,我在远处守着你,你,可会知?只因南有浅夏,而北再无深冬。
  • 不言青春已成风

    不言青春已成风

    等到花开,一点朱砂,三分朦胧,七分期盼,那些被风吹走的花瓣和尘埃,终究会消失在青春里,只愿心田那朵花开不败。
  • 少年派: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B卷)

    少年派: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B卷)

    本书精选2013年第十五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二等奖获奖者的作品,结集出版,分为A、B两卷,本书为B卷。按照每篇作品的不同风格和主题共有六大章节,分别是“短歌”、“花期”、“彼时”、“淡忆”、“浮世”和“下一站”。每个章节主题独立,构思新颖,全面展现新一代青少年个性独立、自由张扬的文风。他们用纯朴、个性的文字表达出对青春的热爱和留恋,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 女配来袭:妖夫哪里逃

    女配来袭:妖夫哪里逃

    丫的,老娘就爱看看网言,怎么穿到小说中了,还成为第一反派女配,被一票男主疯狂追杀……好不容易洗白,找到了大腿抱,却惹来一身烂桃花,怎么也甩不掉…“狼心狗肺的东西,爷花了这么多钱养你?你跑就跑了,还回来干什么?”“臣丢了一件贵重的物品,特来取回。”“什么破东西,还在爷身上不成?”“臣的心遗落于此,请王爷奉还。”“爷这里有狼心狗肺,却唯独没有野心?你恐怕要失望了。”“臣什么都不要,臣只要你的……真心。”
  • 笙歌泪

    笙歌泪

    “青青柳中云,殷殷原上水,此生情意,可待君。广漠绝飘渺,红颜若水萍,止问来生,莫成君。”…………十二年前,班家岭惨遭血洗,班家众人,无一存世。一年后,鲁国兵临祁国,太子百里曳华作为质子远行鲁国。三年后,鲁国靖安将军初次出征大获全胜。四年后,皇城内第一美人舞清云名扬天下。三年后,祁国质子百里曳华登上皇位,鲁国太子继位。一年后,祁国皇上迎娶鲁国清公主班殷水封为皇后,鲁国皇上迎娶叶氏之女叶晚歌,靖安将军迎娶魏国公主玄宁音。一年后,祁国喜添一对龙凤子,女娃封倾月,男娃晋太子,为表爱意,特允随母姓为班。五年后,祁国皇后殡于二十又二之龄。七日后,鲁国靖安将军死于祁国皇后坟前,怀里抱着的是歌女舞清云的画像。
  • 预防老年人跌倒知识读本

    预防老年人跌倒知识读本

    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既包括生理、病理、药物、等内在因素,也包括灯光、路面、台阶等环境因素,以及卫生保健水平、是否独居等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