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300000001

第1章 自序:享受生命里的无上美妙(1)

一天下午,好友张楠来访。

一壶清香四溢的铁观音茶,当然事先就已准备好。

寒喧间,张楠忽然说道:“请教一个问题:什么是‘南无阿弥陀佛’?”

她知道我是学佛的,所以这样问我。

“什么是‘南无阿弥陀佛’?”

简单地说,“南无”正确的读音应为“那摩”,是印度梵语Namo的音译。“南无”是“皈依、礼敬”的意思。那么,“阿弥陀佛”呢?“阿弥陀”也是音译,是“无量光明、无量寿命”的意思,“佛”也称“佛陀”,是无上觉悟者的意思。连起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皈依礼敬有着无量光明和无量寿命的无上觉悟者。

不过,以上所说的这些,还只是世俗意义上的解释。确切地讲,“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至少有三种含义:世俗义、功德无量义和不可说义。一是世俗义,如上所说。二是功德无量义,意思是说,“若人恭敬心,入于塔庙中;一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就是说,如果有这么一个人,他一心恭敬地口诵“南无佛”,就已经种下成佛的种子,成佛就只是早晚的事情了。三是不可说义,既然不可说,当然也就无法说了,意思就是让人各自参究证悟了。

按照通常的说法,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里的佛。在佛教经典《阿弥陀经》里是这样描述的:

那时,释迦牟尼佛告诉他的大弟子舍利弗说:“从我们这个世界的西方,越过十万亿佛国净土,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世界”,这块土地上也有位佛陀,佛号名称”阿弥陀”,如今正在那里演说佛法。舍利弗啊,那块土地什么原因名叫”极乐”呢?因为啊,那个佛国的众生们啊,没有众多的苦恼,只有享受不尽的欢乐,所以就叫”极乐世界”。”

在佛教里,向来有着“三千大千世界”的说法。也就是说,由太阳和月亮所照的范围为一个世界。一千个世界合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称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称为大千世界,总合起来就是“三千大千世界”。

我们现在所生活的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娑婆”是“堪忍”和“缺憾”的意思。就是说“娑婆世界”是一个难堪忍受的地方,一个充满了缺陷、遗憾、烦恼和痛苦的地方。

位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西方呢,有一个世界叫作“极乐世界”。与苦难遍布的“娑婆世界”相反,“极乐世界”则是一个“没有众多的苦恼,只有享受不尽的欢乐”的地方。根据佛经所说,一个世界里只能有一位佛陀。阿弥陀佛就是极乐世界里的佛陀。

位于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东方呢,有一个世界叫作“净琉璃世界”。这里的“琉璃”,又称“天青宝”,是一种能够发出蔚蓝色光芒的宝物,寓意“净琉璃世界”是一个光明遍照而无病无灾的康乐世界。这个世界里的佛陀就是“药师佛”,全称“药师琉璃光王佛”。如果说人们礼敬阿弥陀佛的目的,是为了超度亡灵或临终往生极乐世界的话,那么,人们礼敬供养药师佛,则是为了祈求能够消除现世的一切灾难、愁苦和疾病。换句话说,信佛的人们不光祈求来世的极乐,同样地也祈求着现世的健康安乐。

公元2003年的春天,我在河北省赵县的柏林禅寺里住过一段时间。在那里,寺庙里的人们,包括出家的僧人,准备出家的行者,以及做义工的在家人,每天除了日常的生活杂务外,就是要进行早晚各一次的集体诵经。

这早晚各一次的诵经活动,是僧人们每天所必须要做的功课,通常被称为“早课”和“晚课”。一般来说,在早课结束时,人们就会齐声诵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以祈求现世活着的人们都能够健康长寿。而在晚课结束时,则会诵念“南无阿弥陀佛”,以超度亡灵并祈求临终能够往生到极乐世界。

公元2003年春天的柏林禅寺,和那些虔诚的人们生活在一起的日子,是我终生都会难忘的一段美好回忆。

公元2003年春天的柏林禅寺,在可容纳一千多人的庄严雄伟的万佛楼里,在寺院方丈明海法师的主持下,我与数百人一道参加了皈依三宝的仪式。我和其中的一些人并受持五戒。从那一天起,我就正式地成为一名佛教信徒,一种清净安详的生活就此拉开了帷幕。

记得当时,我还特地写信给北京的朋友们,让他们一同分享我的喜悦。我在信中,还向他们介绍了“三宝”和“五戒”的内容。

什么是“三宝”呢?简单地说,三宝就是指“佛、法、僧”。具体一些说,三宝有“化相三宝、住持三宝和自性三宝”之分。化相三宝里的佛宝专指佛陀,法宝是佛陀演说的正法,僧宝是专指佛陀在世时的弟子们。住持三宝里的佛宝是指用各种材料制成的佛像,法宝是指各种材料制成的佛经,僧宝是现在出家专事修行的僧团。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按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说法,“三宝”其实就是“自性三宝”的意思。也就是说,“佛”即是“觉”,“法”即是“正”,“僧”即是“净”。

如果一个人能够自己皈依自己的觉性,能够做到不被邪见所迷惑,能够知足常乐,能够远离一切虚名浮利,能够自己做主而而绝不动摇。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被称作是具备了福德与智慧的尊者。也就是说,每个人自己的觉性,其实就是“佛性”。皈依了自己的觉性,实质上就是真正的皈依“佛”。

如果一个人能够自己皈依真实、正确而实实在在的法,能够做到念念不生邪见,能够平等对待一切事物,能够远离一切贪念和妄想执著。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被称作是不受欲望束缚的尊者。也就是说,体现了事物本来真相的正确知识和见解,才是真正的“法”。

如果一个人能够皈依自己内心的本来清净,能够不被一切世间的尘劳和爱欲所污染,能够保持自己与生俱来的纯粹天性。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被称作是值得众人推崇和爱戴的尊者。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思就是“觉悟者”。与其他宗教所根本不同的是,佛陀并非是宇宙万物的主宰,并非万能的上帝或真主。

在佛陀的教导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诸法皆空”,并不承认有这样一个无所不能的主宰存在。也就是说,佛陀只是一个彻底地洞察了宇宙人生真相的觉悟者,是为人们指明正确的人生道路、帮助人们从苦难中解脱出来的一位伟大的导师:“如来唯导师,汝自得觉悟”。

佛陀为人们指出人生正确的道路,一条通向安祥和喜悦的道路。但是,决定权仍然在每个人手里,每个人的命运其实是由自己来决定的,是由每个人自己的意识和行为来决定的。

“法”是“正知正觉的法”,也就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所证悟到的无上正法。“法”也有直接音译成“达摩”或“达磨”的。实际上,佛教的本意,并非我们所习惯意义上的“宗教”,而是“佛法”,也就是佛陀所觉悟到的宇宙万事万物的真相。

什么样的真相呢?就是“缘起性空”!

简单地说,就是“诸法因缘生,缘尽法还灭”。也就是说,整个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乃至生命的种种,都是由各种条件和各种关系形成的,并不存在一个真正不坏的实体。当然也就不存在一个万能的造物主。离开了这些条件和关系,就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和生命的存在。

比方说,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其实是由许多纸张和油墨,加上印刷厂的机器印刷和装订而成的。没有纸张和油墨,就没有书的存在。说到底,书只是纸张和油墨,加上印刷过程的一个临时和合物。等到书过了有效使用期,被回收起来化成纸桨,原来的书也就消失了。生命的真相是如此,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也是这个道理。这就是“佛法”的真谛:诸法本来毕竟空。

按照原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介绍:“佛教对这个(法)字的解释是:”任持自性,轨生物解。”这就是说,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质和相状,有它一定的规则,使人看到便可以了解是何物。例如水,它保持着它的湿性,它有水的一定规则,使人一见便生起水的了解;反过来说,如果一件东西没有湿性,它的规则不同于水的规则,便不能生起水的了解。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佛经中常见到的”一切法”、”诸法”字样,就是”一切事物”或”宇宙万有”的意思。”

“僧”的原意是音译的“僧伽”,意思为“和合众”,是指三人或四人以上按照“六和”的基本原则一同修行的团体。“六和”就是“戒和、见和、利和、身和、口和、意和”。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遵守共同的戒律(戒和),见解一致的共同修养(见和),平等受用合法的财物(利和),生活上互相照顾(身和),言语上互相劝善止过(口和),思想上彼此友爱敬重(意和)”。“六和”其实是保证团体生活能够和谐一致的基本法则。

应该特别强调的是,佛教的“三宝”其实是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绝对不能把它们分开来单独地看待。你不能说我信佛,但我不信佛法,不信僧伽。这是讲不通的。说得直截了当些,佛教的根本就是佛法,佛陀所觉悟而教化众生的正法。而佛法的具体体现就是僧伽。又因为僧伽的存在,我们才得以了解佛陀及佛法。

佛是觉悟无上正法的福德圆满者,是最终彻底的无上觉悟者。佛陀所觉悟的“法”就是“缘起法”,这个“缘起法”就是无上的正法。“因为佛说过:”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而以佛法活生生的“清净相”来示现世间的就是僧伽。

据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和尚与哲学家》一书中介绍,作者之一的马蒂厄·里卡尔和尚,当年他之所以对佛教产生兴趣,就是因为还在理工学院上学时,有次他在一个电影剪辑课上,看到了有关西藏大师(喇嘛)们的纪录片。

他回忆道:“我当时有这样的感受:我觉得我看到一些人,他们自身即是他们传授的事物的映像……他们看起来那么引人注目。我当时还不能明确地把握为什么,但是最使我震动的,是他们符合我们理想的圣者、完人、哲人;而这样一类人,人们在西方显然已几乎再找不到了。”

说得直白一些,僧伽就是以佛陀为师的弟子们,就是实践佛法的活榜样,“他们自身即是他们传授的事物的映像”。佛陀是因为觉悟到这个“法”,实践了这个“法”,圆满地成就了这个“法”而终成佛陀。而“僧伽”存在的意义,首先就是起到了“护持佛法”不使佛法失传的作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僧伽的存在,我们又从何得知佛法和佛陀的存在呢?所以,三宝是“佛、法、僧”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的。

那么,“五戒”又是些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要制定戒律呢?持戒又有哪些好处呢?

戒律是佛陀生前针对不同的人分别制定的各种日常行为规范。所以,佛教中的戒律有很多种。总体上说,分为声闻戒和菩萨戒。声闻戒有五戒、十戒和具足戒之分。菩萨戒又称为“三聚净戒”:一是摄律仪戒,意思就是“诸恶莫作”;二是摄善法戒,意思就是“众善奉行”;三是饶益有情戒,意思就是“以善用方便来利益一切众生”。

这里说的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凡是佛弟子都应该努力来受持和遵守的。它包括五项内容: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一不杀生,意思就是要慈心于仁,就是不因自己的私心而去杀害生命来谋取私利。

二不偷盗,意思就是要义利节用,就是不与不取,不以不正当手段来获取他人的财物。

三不邪淫,意思就是要贞良守礼,就是不作非分的欲乐享受。如果严格起来深究的话,不光是男女间的情欲和性欲,就连过分的食欲和睡欲等等欲乐享受,也都在禁戒范围之内。

四不妄语,意思就是要诚实无欺,就是要实事求是而不撒谎。也就是孔夫子所强调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五不饮酒,意思就是要避免贪嗔痴,就是为了防止乱性破戒,免生各种恶习坏毛病,因此而不饮酒。

持戒有哪些好处呢?犯戒又有什么不好呢?

佛陀曾经说过,如果有人犯戒,就会有五种衰败。哪五种衰败呢?第一是求财而不得,所愿难成。第二是如果有所得的话,也会一天天地衰败下去。第三是破戒的人到了任何地方都会被人看不起,遭人轻视。第四是坏名声远扬,天下尽知。第五是命终之后,就会下到地狱里。

佛陀又说,如果人持戒而终不违犯的话,就会有五种功德。哪五种功德呢?第一,是能够心想事成,随心所欲。第二,是所有的财产会越来越多,而且无有损少。第三,是所到之处,众人敬爱。第四,是好名声遍布四方,天下尽知。第五,是命终后必生天上。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大智度论的故事》里摘引佛陀的话说道:“许多人倘若不灭除五项恐怖、五项罪、五种怨,那么,在有生之年,身心都会尝到无量苦恼;而且到了后世,就会坠入恶道里。人如果没有过五项恐怖、五项罪、五种怨,那么,在有生之年,身心都会洋溢着快乐;到了后世,也会出生天上的乐土。由此可知,大家一定要远离五项恐怖才好:第一是杀生,第二是偷盗,第三是淫欲,第四是妄语,第五是饮酒。”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只有皈依三宝的佛弟子才可以受持五戒。也就是说,受持五戒的人必须首先要皈依三宝才可以。没有皈依三宝而受持五戒,就好比不打地基而建高楼大厦一样,迟早会功亏一篑的。

另外,五戒的受持和皈依三宝一样,是要人自己来作抉择的。按照佛教惯例,如果不是出于本人自觉和自愿,皈依和受戒都是无效的。

如果觉得自己一时还达不到五戒所要求的,也可以选择暂时不受戒。或者,可以选择其中的一条单独来受戒,量力而行。比如,有的人天生不饮酒,他就可以先受不饮酒戒;有的人天生就不曾偷盗过,他就完全可以先受不偷盗戒。能做到哪条戒,就可以先受哪条戒,其他戒眼下做不到,也可以选择暂时不受。

就拿我自己来说,皈依也好,受戒也好,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仿佛水到渠成。就像当初我喜欢接近佛教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佛陀主张让人们自己选择,自己做主。你可以信佛,也可以不信。你可以出家,也可以还俗。一切都由你自己来做决定,一切来去自由。所以,到今天,皈依也好,受持五戒也好,也都是我自己的选择和决定,与别人无关,只是出于对自己负责而已。

另外,五戒的内容延伸开来,就是十善:“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欺骗、不是非两舌、不恶口伤人、不说无益绮语、不贪、不嗔、不愚痴”。这就叫十善,反之就叫十恶。十善其实和五戒实质上是一体的,只不过更加详细地规范了人们的言行意识。所以通常是把五戒和十善连起来说成“五戒十善”。按照赵朴初先生的介绍,五戒十善是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当我从寺庙中出来,回到上海和北京的时候,却让朋友们都大吃一惊。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收到我的信后,竟然都以为我已经出家了。这真让人哭笑不得。原来,他们把我参加受持三皈依和五戒的仪式,误以为就是剃度出家的仪式了。

这可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误会啊!由此可见,现实中的人们对佛教的了解真是太少了。

通常来讲,这世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信佛之人,一种是不信佛的人。信佛的人又有两种,一种是初信之人,一种是深信之人。初信是指信佛所说,信佛所教,但还没有进行皈依三宝仪式的人。深信之人就是自觉自愿地皈依三宝并向佛看齐的人。

深信之人又分为两种,一种是在家修行的人,一种是出家修行的人。

在家人修行,以从事正当的生产业、供养三宝、鼓励同修和广行度化为主要生活内容。佛经中说过,“一切治生产业皆与佛法不相违背。”而出家人修行则要求更高更严格。

同类推荐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李叔同全集之佛学·杂记(01)

    本书主要包含弘一法师《各地讲法汇集》、《随笔·杂记》、《晚晴集及格言别录》、《说律解经手书题记》和《书、画等的序和跋》五部分。
  • 《古兰经》百科问答

    《古兰经》百科问答

    《古兰经》包罗万象,蕴含丰富的各门学科知识,该书以问答形式分门别类整理和归类了《古兰经》中涉及的历史故事、山川河流、天文历法、动植物、工农业、商业贸易、社会关系等,有助于读者了解、认知和研究《古兰经》。
  •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基本常识

    儒学创立于春秋战国时期,独尊于西汉武帝之时。在此之后的两千多年中,儒学成为了我国的显学,对我国社会的稳定、对中华文化的熔铸、对中国人性格的形成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为了传承和弘扬我国儒学,本书编者编著了《儒学基本常识》以供广大读者朋友阅读或参考。
  •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
热门推荐
  • 推倒师傅做相公

    推倒师傅做相公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扶手的一救,是劫难,还是理不清的宿缘?早知如此牵绊人心,又何若当初不相识;补她流离的童年欢乐,却弥补不了她那纯澈的情份。落叶聚还散。念太多不如不念,思太多不如不思。相缠如青丝的情谊,相伴远长的恩情,是情,还是爱,可已经是早就注定。月夜思量,意未尽,两相忘,枫叶染霜,寒露里又是谁人墨韵飘香?师傅,喜欢一个人怎么办呢?忘掉师傅,那我一定会忘掉你……
  • 喉舌备要秘旨

    喉舌备要秘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萌萌女主太腹黑

    萌萌女主太腹黑

    未来的一天,随着一个名叫《星际》游戏的诞生,一个腹黑美少女从此变成游戏王者,并且也寻得了自己的爱情,她还找出了自己哥哥的死因。
  • 剑洗霜河

    剑洗霜河

    一代枭魔阴天子,纵横武林十余年无人能敌,他的存在,就是江湖上空前绝有的传奇与巅峰。但就是这么一个被神化了的人,却在一场大屠杀后,离奇地杳无音讯,没有留下任何线索。而且那场屠杀的幸存者,也都神秘地自我了断。这一切事件的背后,究竟掩盖了什么血腥的事实?阴天子的失踪,江湖上传言四起,他的武笈,他的信物,他的权力,据说都被他藏在了某个地方,于是,整个天下的人都沸腾了,前出之侠,后起之秀,邪派魔头,正道高手,都各怀目的地踏上了寻找阴天子线索的旅程。眼看另一场江湖纷争就要开始,无论是谁成为了最后的赢家,都会关系到武林前所未有的变数。而那场大屠杀幕后的真相,也终究会被揭开。这个江湖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了!
  • 不灭霸王

    不灭霸王

    一直走着霉运的向运被一道白日惊雷劈成穿越,重生到了迟迟还未觉醒战魂的向家废材大少爷上。“运儿已经十五岁,还迟迟未觉醒武魂,天意不让我向家崛起。”“儿,即使你不能觉醒武魂也不要紧,娘心中只希望你这一生能逍遥快乐,人人都说你是废材,但你在娘的心中却是娘的宝。”然而当重生后的向运接触到别人的武魂后,居然得到了武魂的全部传承。此时的向运看着朗朗星空,自语道。“命里有时终会有,命里无时我便抢。”
  • 宠妻成瘾

    宠妻成瘾

    她,杨柳,一次意外,遇见了为之尝尽酸甜苦辣的人。他,韩初雨,以为退却是给她最好的,这次却好像错的有些离谱。初遇时,他身上还有很多石灰的痕迹,尽可能的避免接触到面前的女生的衣服,只是物归原主。再次相遇,他忘记了带钱,以至于有了后来的交集。
  • 营养主食集锦

    营养主食集锦

    主食是指传统上餐桌上的主要食物,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由于主食是碳水化合物特别是淀粉的主要摄入源,因此以淀粉为主要成分的稻米、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土豆、甘薯等块茎类食物被不同地域的人当作主食。《营养主食集锦》介绍面食、米饭、粥类这三大主食食谱,南北贯通,总有一类适合读者的口味。
  • 通天至圣

    通天至圣

    上古天帝陈寒,经历诸天浩劫,转世重生到一个家族废柴身上,从此他上了一条逆天之路。脚踏封魔殿,刀劈万圣塔!神挡杀神,魔挡屠魔!十万年前,诸天浩劫之谜缓缓揭开。任何敢阻挡在我——陈寒面前的敌人,不管是七神宗还是隐世家族,一一灭杀,毫不留情。这一条通天至圣的大道!
  • 梦回圣光:来生的再遇

    梦回圣光:来生的再遇

    一朝穿越,一级刑警穿越为天才小姐绝世武功,倾城容颜,却不着王爷待见,好啊,看我欧涵雪如何玩转古代
  • 穿越之宠妃好霸道

    穿越之宠妃好霸道

    宠溺你是我的使命,因为我爱你!对别人冷漠是因为那人不是你。对你好,是因为你是我的命,我本该如此。既然受你的宠,那么我就在任性一回,只许你眼中,心中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