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4000000041

第41章

这位盖世英雄在歌中对自己功败垂成的霸业,明显表露出留恋和遗憾。不过,在生死关头,他最难舍的则是自己的美人和宝马。由此可见,项羽是一位至情至性的男子汉!

一旁侍酒的虞姬闻歌大恸,泪流满面,和而歌之: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项羽闻歌心酸,“泣下数行”。帐中的那些士卒、侍女,他们皆被眼前这种特殊氛围感动得流泪,转过脸去不忍目睹这对至情至义的青年情侣。虞姬歌罢,趁项王不备,拔剑自刎。一代佳人,为了自己的君王兼爱人,就此香消玉殒!

虞姬以歌言志,明确表达出自己将以身死国、以死回报君王的坚定意志。其实,虞姬原本可以不死,仁义重情的项王绝对不会去杀死自己心爱的女人,而敌人也不会去杀死这位绝世美人的。然而,聪明的虞姬明白自己眼下所面临的尴尬处境:试想,以项王的天下盟主之尊,在穷途末路之际,项王自己可以去和敌人拼却一腔热血,可是他的虞姬怎么办?一旦落入敌人手中,虞姬自己遭受侮辱不说,同时也沾污了项王的名节!人生自古谁无死?为自己敬仰的人、心爱的人去死,死得其所!这乃是虞姬以死相报项王的心理基础。

虞姬乃是项羽的部下所献的女子,两人并非自由恋爱。然而,真正聪明的正是这种看似很傻的女人——嫁给一个男人,只要这个男人深爱着自己,不论他是英雄还是强盗,也不管他是辉煌还是沉沦,始终都是无怨无悔。这样的女人才是真正聪明的女人,也只有这种女人,才可能获得一个男人最真挚、真热烈的爱情!

见爱姬自刎,项羽抚尸大恸,而后,匆忙将虞姬的遗体带出营外安葬。至今,虞姬墓犹存于安徽省灵壁县城之东十五里处——南接垓下古战场,北临古汴河。其墓碑上刻有“西楚霸王虞姬之墓”几个大字,旁边则是一副清末才子所作的嵌名对联:“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虞姬以身死国,壮烈殉夫,成为古今男儿心中至贞至美的典范,千百年来,对其怀念凭吊者甚多。

项王在生命最后时刻的完美演绎

虞姬自刎身亡以后,作为铁血男儿,西楚霸王项羽已然以必死的精神来面对自己的命运:他要完成自己最后的人生审美;同时,也是为了给数万楚军将士留下一条活路——主帅离开之后,将士们可以自主向汉王投降。因此,在动身之际,项羽没有通知其他各营帐的任何臣属和亲属,如钟离昧、季布、项伯、项佗等人,而是决定只身突围。

然而,作为一位极富个人魅力的青年统帅,当他跨上乌骓马准备出发时,身边的将士们纷纷请求与君王共赴生死。就这样,项羽带着八百名骑从连夜向南方突围而去。

第二天早上,刘邦闻报项羽突围,立即令灌婴率五千骑兵追击,并以“千金之赏,封侯万邑”的筹码求索项羽的首级。汉军倍受鼓舞,士气大增,全力以赴地围剿项羽。沿途几经交战,等到项羽渡过淮水时,身边只剩下百余人。行至阴陵(今安徽定远县)境内,项羽迷路,向一农夫问路,农夫说“向左走”,结果左边竟是一片沼泽地带。一番折腾后,汉兵追赶上来,经过一场激烈厮杀,项羽突出重围,向东而去。来到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东南)时,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这时,数千汉军骑兵再次追了上来。

到了这个份上,项羽早已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也许是为了维护一代天下霸主的尊严,面对远处蜂拥而至的汉兵,他气定神闲地对身边的骑从说:“我自起兵以来,至今已有八年,身经七十余战,所挡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所以才称霸天下。然而,今天居然被困于此!这是上天要灭亡我,而不是我不会用兵打仗的缘故!今日我将拚死力战,请诸位和我一起突围、斩将、夺旗,让诸位知道真的是上天要灭亡我,而不是我不会打仗的缘故!”骑从们高呼“遵令!”

项羽将二十八名骑从分成四队,每队分别朝向一方。这时,汉兵已经冲了上来,将项羽等人重重围住。项羽指着一名气焰汹汹的汉将对骑从们说:“我为诸公斩杀此将,然后我们再在远处的那座小山东边会合。”说完,大吼一声冲向敌阵,那名汉将仅一个照面就被项羽斩于马下,汉军披靡而散,二十八名骑从趁势杀出。

这时,汉将杨喜领着一队骑兵追杀过来,项羽对其怒目而喝,杨喜人马俱惊,忙拨转马头而逃,直至避开项羽数里,才停止奔逃。趁汉军退却之际,项羽按照事前的约定,纵马驰往小山东边与骑从们会合。

须臾工夫,清醒过来的汉军再次围拢上来,他们分军三股,将项羽连同二十八骑一古脑儿重重包围起来。项羽大吼一声,再次杀入敌阵,迎头一戈将一名汉军都尉斩于马下。那二十八位骑从在项王一马当先的激励下,人人拚命,个个奋勇,如虎蹈羊群般冲入敌阵,片刻时间竟然斩杀汉骑数百人,夺得汉军赤旗一面,仅项羽自己就斩杀汉骑百儿八十人!汉军再次溃退,而项羽仅损失两名骑从。项羽问众骑从道:“如何?”大家叹服地说:“果如大王所言!”

完成“斩将、夺旗,突围”目标的项羽,带着身边这二十六骑一路东驰,来到了长江西岸的乌江亭(今安徽和县境内)。乌江亭长备有一只木船,他对项王说:“江东虽小,也有千里之地,数十万人口,足够大王称王。眼下唯有卑职有船,汉军追来,无船可渡。请大王赶快上船过江!”

项羽自嘲地笑道:“天要灭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当年我率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而今无一生还!纵然江东父老怜惜,还会拥戴我称王,我又有何面目去见他们?纵然他们不会抱怨,难道我心中就不感到惭愧么?”

谢绝亭长的美意之后,项羽手抚自己的乌骓宝马,依依不舍。良久,他用近乎恳求的语气对眼前这位职位小得可怜的亭长说:“公是长者,我骑这马已经五年了,曾日行千里,所向无敌,现在不忍杀它,就赐给您吧!”

这时,汉兵已从远处追来,同样出于怜惜战马的心理,项王命令骑从下马步行,以刀剑等短兵器迎战汉军骑兵。稍有军事知识的人都知道,步兵以短兵器接战骑兵,其性质简直与送死无异!很显然,项羽心中明白,所有的抵抗在眼前的形势之下都是徒劳,还是索性早点结束战斗,以成全麾下这些骑从忠贞殉主的名节。

汉军骑兵再次包围上来,二十多位骑从在短时间内纷纷战死。唯有项羽所向披靡,以步行短兵迎战骑兵,竟能“杀汉军数百人”!难怪古人曾经感叹:“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显然,项羽在生命最后关头的这种表现,其目的仍然只有一个,即以神勇英武来证明自己的败亡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潜台词就是:论打仗,项羽天下无敌,“西楚霸王”的名头是凭靠真本事打出来的!穷途末路的项羽采用这种方式来维护“西楚霸王”最后的尊严。

这时,项羽自己也身负十余处创伤。想想也该差不多了,于是,这位年轻的天下霸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竟然表现出了超乎自己年龄特征的旷达与幽默:他一眼瞥见汉军骑兵中有个将领叫吕马童,是从楚军这边叛投过去的,项羽认识此人,于是剑指其首笑喊道:“喂,那位不是我的老朋友吗?”

吕马童闻言不敢正视项羽,羞愧得转过脸去,悄声对另一名汉将王翳说:“此人就是项王!”这时,就听项羽大声说道:“我听说汉王以千金之赏、封侯万邑求我人头,我就帮你成此大功吧!”言讫,挥剑自刎。这是汉高帝五年十二月(公元前202年1月)发生的事件,项羽时年仅三十一岁!

项羽自刎而死,那些原本畏首缩尾的汉兵随即蜂拥而上,争相抢夺项王的尸体,互相残杀而死者竟达数十人。最后,王翳抢得人头,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各自抢得一肢体。

悲哉,项羽!这位曾经令天下人闻风丧胆、莫敢仰视的盖世英雄,他死后在汉兵卑劣的争抢之下,竟至身首异处,尸体五分!后来,刘邦兑现其诺言,将万邑之侯一分为五:吕马童封中水侯,王翳封杜衍侯,杨喜封赤泉侯,杨武封吴防侯,吕胜封涅阳侯。这五位虽然封侯,但是,他们不过是践踏着自杀而死的项王的尸体爬上来的角色,侯爵得来勉强。

统帅败亡,季布、钟离昧等楚将却并未像项羽所设想的那样,去向汉王刘邦请降,他们依旧据垒坚守,直至城破。在整个垓下战役中,楚军阵亡八万余人。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外姓部将忠诚事主,誓死报国,而以项伯为首的“诸项氏枝属”却率先向汉王刘邦投降。

楚军垓下兵败之后,楚国各地闻风请降,唯独鲁城父老坚守不降。这是因为项羽早年曾被楚怀王封为鲁公,鲁地百姓欲为项王守节的缘故。汉军将鲁城重重包围,欲屠城报复。刘邦闻报后认为不可,他指示道,鲁城乃孔子故里,礼义之乡,鲁地父老遵守礼义,为主死节,其精神可嘉,怎可武力屠城?于是,汉王刘邦遣人持项羽头颅前往鲁城招降,并许诺将对项王葬之以礼,鲁人遂献城投降。

鲁人投降之后,刘邦特意赶到鲁城,亲自过问项羽的安葬事宜,以鲁公之礼将项王葬于谷城。在祭祀现场,刘邦亲临凭吊,他追忆与项王并肩战斗的岁月,动情之处还洒下了几行热泪。祭祀完毕,刘邦下令项氏宗族一律免死。在数月后的功臣封赏中,项伯被封为射阳侯,项氏中另有三人分别被封为桃侯、平皋侯、玄武侯,并将项氏满门赐姓刘氏。

身为天下霸主的侄儿身死东城,尸分五块,而做叔父的却因对敌有功而接受敌人的赐封,甚至于家族易姓,不知项伯心中对此会做何等感想?

在笔者看来,项伯这个无耻之人简直就是项羽命中注定的灾星:从鸿门宴期间的吃里扒外、呵护刘邦,到戏亭分封时接受张良贿赂替刘邦争取汉中、求封汉王,再到广武对峙时期建言救下刘太公……此人一直明里暗里帮着刘邦,且件件事情都能导致项羽的霸王事业功败垂成。这个出卖亲人的小丑,其历史形象实在滑稽、可憎!

关于项羽成败的几点评论

长达三年的楚汉战争,以常胜将军西楚霸王项羽的败亡而告终;屡战屡败的汉王刘邦,则凭垓下一战定乾坤,成为大汉王朝的开创者。是造化弄人还是命运不公?抑或还有其他因素?

其实,造化没有弄人,命运也是公平的。作为历史巨人,项、刘彼此承担着各自的历史使命,是谓定数。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世俗的理由的话,笔者认为:项羽之败,输在年龄;刘邦之胜,赢在情商。

项羽早年在观瞻秦始皇时,曾发出过“彼可取而代也”的毒誓,结果命运之神成全了他;刘邦早年观瞻秦始皇,亦生出过“大丈夫当如此也”的宏愿,命运之神也同样成全了他。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当两位“真命天子”同时降临人间,造化将依据什么来安排他们的去留呢?恐怕只有造化自己知道。这里仅从凡间世俗的角度,来为读者作些分析。

后世的人们在评价项羽时,一般有两个代表性的观点:其一,说项羽开了历史倒车,认为实行诸侯大分封乃是他败亡的原因;其二,说项羽乃一介赳赳武夫,不如刘邦聪明,认为这也是项败刘胜的原因所在。

关于霸王分封是否开历史倒车的问题,前文第九章中已有评价,这里不再多说,只是强调一下:分封是当时历史背景条件下的一种必然,刘邦也实行了诸侯大分封,他为何没有败亡呢?所以说实行分封政策并不是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

至于说项羽不如刘邦聪明,这更是一种无知的偏见!项羽果真不聪明吗?让下面这些事实来说话:

项羽约生于公元前233年,他在二十四岁左右年纪,随叔父项梁杀会稽郡守殷通起兵,攻城略地,立下诸多战功。公元前208年,项梁战死,项羽计杀宋义,开始独挑大梁。当年九月,他以数万之兵救援赵国,全歼秦“长城军”三十万之众,活捉秦将王离,招降秦将章邯及其二十万大军,创造了彪炳中国古代战争史的“巨鹿之战”,项羽时年仅二十五岁!公元前206年2月,项羽在戏亭主盟分封天下诸侯,时年不足二十七岁!公元前205年5月,项羽以三万大军反攻彭城,五十六万诸侯联军霎时间灰飞烟灭,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又一个光辉典范的战役,项羽时年仅二十八岁!

无须再举例子,二十几岁——这是一个在当今时代尚被称作“孩”的年纪,而项羽却在这个年龄段,做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事业!纵观项羽短暂人生中的这些伟大作为,如果还有人说项羽有勇无谋,那么,他一定是读史不详,对项羽一知半解。

项羽的老部下韩信,他在投靠刘邦之后曾对项羽有过一段评价,说项王智勇过人,真诚仁义,然而却是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此番评价十分公允,何以会如此呢?这是由于项羽的年纪太轻、经历单纯所造成的。

从人性的发展角度来看,人是随着世俗阅历的增加而逐渐变得冷漠、圆滑乃至无耻的。年轻的项羽有一颗仁义、忠信、富于廉耻的心,并且经历相对单纯。这与年纪长他一倍且长期混迹于市井的刘邦,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试举例来看:鸿门宴上,项羽只需将手中的酒杯轻掷于地,刘邦将立马人头落地,但是,他不忍心!广武对峙时期,项羽只消一句话,刘太公、吕雉、刘肥等人就会变成一锅肉汤,但是他不忍心!垓下被围,项羽以寡击众,三战三胜,其若欲个人脱身,绝对不成问题,但是他不忍心!——一次次的“不忍心”,最终造成了项羽身死东城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

反观刘邦:鸿门宴上,他以诸侯之尊竟然钻下厕所,踏着污秽不堪的粪便逃跑!亡命彭城时,他再次不顾自尊,向丁固求饶;为了自身逃遁,还曾数次将亲生儿女踢于车下!彭城之败,其狼狈之状丝毫不逊于项羽的垓下之败,他却乐呵呵地活着!荥阳危急时,他以朋友纪信假冒替死,自己却溜之大吉!成皋失陷后,他瞒着黥布等部下,独自悄悄开溜!广武对峙时,面对即将遭到烹杀的老父,他竟然嘻笑着“请分一杯羹”!鸿沟盟约后,他却背信弃义,撕毁墨迹未干的协约!——正是凭着这种情商或曰“厚黑”,刘邦一次次化险为夷。

纵观项、刘相斗的整个过程,极像丛林中虎豹与豺狗之间的角逐——虎豹以英武、高贵的形象傲视丛林,豺狗则以粗鄙、狡猾的面目寻找时机。一旦虎豹落入圈套,平素那些只配远远观瞻的豺狗们,才敢一拥而上,争相撕咬虎豹美丽的皮毛,啃食虎豹雄壮的身体。

有人壮烈地死去,有人无耻地苟活!这就是楚汉战争留给历史的特殊审美。同时,这也正是项、刘二人的宿命。

同类推荐
  •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战略家:谷超豪传

    数学之乡浙江温州诞生的数学才子谷超豪,少年时期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投身抗日宣传活动和抗议国民党倒行逆施的斗争。在迎接解放的特殊战线上,他为新中国保留科技人才和保护设备器材做出了特殊贡献。他以他的专长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和数学物理,在数学路上屡建奇功。最难能可贵的是,每当他开出一条通往金矿的新路后,他会把金矿让给助手学生继续挖掘下去发表后续成果,而他则转而根据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去接受下一个挑战,并通过科技前沿的需求来引领数学研究的未来。
  •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本书是冯玉祥将军和蒋介石在政治上分手之后,在美国口述、并由其夫人李德全笔录而成的。1928年冯玉祥与蒋介石换帖结盟,拜为兄弟,开始了20年的合作关系和私人交往,过从之密,交往之久。非一般人所能及全书以第一人称口述,读来真实生动,朴实无华,振聋发聩,是一部值得阅读和收藏的好书。
  •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 梁思成传

    梁思成传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杰出代表、伟大建筑巨人梁思成波澜起伏的生命历程。
  • 吉安民俗

    吉安民俗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的具体反映。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民俗是人类各级社会集团的共同生活里具有普遍性的重要社会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从民俗与文化的关系看,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热门推荐
  • 弑魂者

    弑魂者

    你以为世界上没有鬼?!你以为那些鬼都是别人杜撰歪歪出来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一直存在厉鬼害人。阴阳先生、茅山道士等等等等除鬼之人都是存在的。然而,却有那么一个组织里的人专门弑杀厉鬼。他们为民拿钱消灾,他们为警解决灵异案件,替他们掩人耳目。他们就是——弑魂者
  • 夫君在上

    夫君在上

    一见钟情不适合她,聪明的她无心留恋风花雪月,然而突来的一切,打破她的计划。家破人亡,没有钱,没有亲人,没有朋友,被‘狼’看中是什么感觉,他一副高高在上,笑脸迎人,转身狠狠的在她肩头上咬了一口,抬起头时,唇上沾染了她的血,恶魔般的笑,让她失去一切。
  • 这个少年有点怪

    这个少年有点怪

    讲述一个名叫冷汐枫的少年,最开始他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遇到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事情,随后拜入了鬼谷学习武学。随着他的成长,武学不断的提高。他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遇到千奇百怪的事情。也遇到了爱他并被他所爱的女人。随着剧情的进展,他的身世也逐渐解开。
  • 天上之上

    天上之上

    三神大战,天路断绝千年后半人半鬼的阎复活了冥神。奇人平复战后妖兽横行的乱局,传奇技于五皇。而某一天,由于不测之因五皇内乱,人间再次不序。妖族封印被长着一只长尾的少年揭开……巫族守鬼门的族长失踪而从南疆万里沉默的黑山走出来的少年救下了一只不狗,交了一个吹笛小子为友,还在南海的孤岛上请一位将死的老人吃了一顿饭……
  • 隐世修真

    隐世修真

    末法时代唯一一个修真者,陈羽又会怎样在这个灵气匮乏的地球上,创造出一片适合修炼的洞天福地,修行、人生是为了逍遥天地,还是红尘缠身……且看一名普通男子如何游历天下,寻得无数天材地宝,纵意逍遥……
  • 篡心皇妃

    篡心皇妃

    一纸休书,一场抄家,相府嫡女一遭被夺身份名性,沦落乐坊。深宫挣扎,夜夜喋血,他给她无上荣宠,却在新婚之夜将她装入冰棺推给一个太监为妻。黑暗中他的气息萦绕颈间,渐渐浓重:“真心?”他慢慢俯身去剪那噼啪作响的灯花,“有啊。”他偏过头来,眼神一如初时深情,“我骗你时,用的……都是真心……”
  • 华武剑鸣

    华武剑鸣

    他是众人仰望的武仙,却为何散尽修为。他是气运使然的天命之子,却为何要逆天而行。他只想授业一生却被命运之手推上争霸之路。时来运转,如何重回巅峰,柳暗花明,怎样拯救苍生。但闻剑鸣声声似秋雨,莫非天公流泪!
  • 血液循环的发现者哈维的故事

    血液循环的发现者哈维的故事

    本书以青少年为主要对象、介绍哈维——血液循环的发现者、英国生理学家、著名医生,介绍其在医学领域的探索及他对人类的巨大遗产《血液循环论》。
  •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

    《逝去的故乡桃花》呈现了一个富有精神乌托邦色彩的写作者张杰,20年如一日在村庄和偏僻县城的所有精神努力。他尝试了精神存在对于一个时代的可能性,在一种具有毁灭性的文字结局里,得出一个悲怆性的结论,至少在一些区域,精神的存在是这个时代的一种奢望,而且其普遍性已逼近时代的本质部分。
  • 洪荒之人族圣人

    洪荒之人族圣人

    “道友与我无缘,请回吧!”只见鸿钧抬手轻轻一挥,李清就从座位上消失。主角重生洪荒,不在鸿钧门下,立大教,争气运,只为带领人族走向辉煌。看过很多洪荒作品,也想自己写本看看,给大家展示我心中的洪荒。第一次写书,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多给意见,您的每一次点击,每一次留言,每一次批评都是对我莫大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