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506100000010

第10章 治心之术,广大为之

胸怀在志者,所关心者大,所是意者繁,因此往往人身疲惫。只有心胸宽广,把生死置于脑后,名利置于脑后,这样才会置心物外,身心舒畅。

俗话说:“心病须心药医”。曾国藩对自己的心病也有办法根治,他所开的药方证明了他还是一个“好郎中”。

曾国藩据自己的经验得出:克服心理障碍应以“广大”二字为“常用药”。而这广大,则应把自己看得渺小,他说:“静中细思古今亿万年,无有穷期,人生其间,数十寒暑,仅须臾耳。大地数万里,不可纪极,人于其中,寝处游息,昼仅一室耳,夜仅一榻耳。古人书籍,近人著述,浩如烟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过九牛之一毛耳;事变万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所能办者,不过太仓之一粟耳。”

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守约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汉初功臣惟樊哙气质较粗,不能与诸贤并论,淮阴侯所羞与为伍者也。然吾观其人,有不可及者二:沛公(刘邦)初入咸阳,见秦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千数,意欲留居之,哙辄谏止,谓“此奢丽之物,乃秦之所以亡,愿急还霸上,无留宫中”,一也。高祖即病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哙独排闼直入,谏之以“昔何其勇,今何其惫”,且引赵高之事以为鉴,二也。此二事者,乃不愧有大人格者之所为。

曾国藩正是经常把自己摆在一个渺小的位置上来保持自己的心态平衡的。他总是感到“我不及人者多”,就是“不能与诸贤并论”的樊哙,他也认为有“不可及者二”。越是能看到自己不足而又有信心的人,就是越能有所长进,就会越能更多地拥有别人的长处,就会有更大的成功之可能。

曾国藩的治心不是单纯的对心理欲求的限制,既包括心理活动,也包括行为规范,从范围上说,是治心、治身、治口浑然一体,既有表面的现象,也有发自内心的本源,他用阴阳来比喻。忿,就是愤激、愤怒、情绪化。曾国藩称他为“阳恶”,也即表现在语言行为上出口不逊,情绪难以控制。曾国藩非常赞同清人石成金在《谨身要法》中对忿激危害性的概括。石成金说:

七情所偏,惟怒尤甚。怒如救焚,制这在忍。非徒害人忤物,抑且愤事伤生。凡居官者,逞怒于刑,则酷而冤;发怒于事,则舛而乱;迁怒于人,而怨而叛。须要涵养其气质,广大其心胸。非理之触,心思明哲所容:无故之加,必虑祸机所伏。先事常思,情恕理遣。如此风恬浪静,非惟无患,且可养生。

曾国藩初入仕途,对宦海波折体会不深,而又自视过高,因而对这对那都看不惯,常有牢骚忿激之情绪。他的早期日记称为《过隙影》,这方面自我检讨的文字很多:

我会客时有一句话说得很欠检点!由于忿恨在心里扎根太深,所以有时一触即发了!饭后谈到了过去的小事情,我大发脾气,气愤的话脱口而出,有忘记了身份和亲情的情状。虽然经过了朋友的说服规劝,我还是肆意谩骂,那时绝没有什么禁忌害怕的。树堂昨天说:“心里的劣根没有除净,时间长了必定会爆发一次,而且一爆发就会不可收拾了。”我自己积下了这次火气,仅仅自我反省了几次,其它的就只知道埋怨别人。本年立志重新做人,可是才过两天,就与我立下的志向决裂到这种程度!即使痛哭流涕,追悔不已,难道还有什么用吗?我真是像人们所说的与禽兽有什么两样呢!

率军打仗之初,这种愤激之情仍不时溢于言表。他强调忿激行为是一个人涵养不够、气量不足的原因,同时也与担当大事、督己责人有很大关系。在给他弟弟曾国荃的信中说:

大概担当天下大事靠的是精神状态,积蓄郁结的多,也就倔强之至,也就不能不表现出一些愤激行动。以后我兄弟有动气的时候,彼此要互相劝说告诫,保存倔强,去除掉愤怒激动,这就行了。

曾国藩还用林则徐“制怒”的典故来自我教育。林则徐性格急切,遇有不平事常迁怒于人,为此常常适得其反。任江苏巡抚后,林则徐痛切意识到这一弱点,也深刻体悟到担当封疆大吏,如果不能自我克制,则贻误更大。因此,进驻巡抚衙门的第一天,就亲书“制怒”二字悬挂在听事堂,一是自我监督,二是让僚属监督他。“久之,人亦服有雅量”,终成一代名臣。

忿激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暴躁,忿激表面上是言语伤人,情绪窒人,但暴躁就不仅伤人,还伤害自己的身体。曾国藩说,暴躁最易伤脾、伤肝,对身体最有妨碍。所以他把“暴”称为治身的“阳刚之恶”。

曾国藩进而认为,一个人常以和气悦己,是吉祥福份的征兆,而如果常有乖戾之气,就会招致祸端。他曾多次为自己在家守丧期间的愤怒脾气而检讨,说因此才有曾国华之死。曾国藩平生自负甚高,正当国家多事之秋,他想大干一番时,清廷令他在家为父守丧。这使曾国藩心里很不是滋味。本来,父亲刚逝去,曾国藩应守孝道安心服丧,但在家守制的日子里,曾国藩脾气很坏,常常因为小事迁怒诸弟,一年之中和曾国荃、曾国华、曾国葆都有过口角。在三河镇战役中,曾国华遭遇不幸,这使曾国藩陷入深深的自责。在其后的家信中,屡次检讨自己在家其间的所作所为。如,在咸丰八年十一月十二日(1858年12月16日)的家信中写到,“去年在家,因小事而生嫌衅,实吾度量不宏,辞气不平,有以致之,实有愧于为长兄之道。千愧万悔,夫复何言!……去年我兄弟意见不和,今遭温弟之大变。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果有明征。”咸丰八年(1858)十二月初三日,又提到,“吾去年在家,以小事急竟,所言皆锱铢细故。至今思之,不值一笑。负我温弟,既愧对我祖我父,悔恨何极!当竭力作文数首,以赎余愆,求沅弟写石刻碑。……亦足少抒我心中抑郁悔恨之怀。”

守制期间,曾国藩忧心忡忡,遂导致失眠。朋友欧阳兆熊深知其病根所在,一方面为他荐医生诊治失眠。另一方面为他开了一个治心病的药方,“歧、黄可医身病,黄、老可医心病。”欧阳兆熊借用黄、老来讽劝曾国藩,暗喻他过去的做法,未免有失偏颇。

治口就是慎言语,即不议人短长,曾国藩遵循的尤其是不背后议论人。中国有“祸从口出”这句话,曾国藩加以发挥,在给他弟弟的信中说:

天下的事变化很多,变化的道理更深不可察。人情难知,天道更难测,别处的事情不要毫无忌惮的大加议论。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弟的听闻本来不多,多疑则全不阙,言则更不慎。捕风捉影,扣盘扪烛,就要硬断天下之事。天下的事情果真就这样容易了断吗?

由于“口祸”招致他人忌恨,曾国藩在守丧期间进行了深刻的检讨。事实上,自率湘军东征以来,曾国藩有胜有败,四处碰壁,究其原因,固然是由于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充分信任而未授予地方实权所致。同时,曾国藩也感悟到自己在修养方面也有很多弱点,在为人处事方面固执己见,自命不凡,一味蛮干。后来,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谈到了由于改变了处世的方法而带来的收获,“兄自问近年得力惟有一悔字决。兄昔年自负本领甚大,可屈可伸,可行可藏,又每见得人家不是。自从丁巳、戊午大悔大悟之后,乃知自己全无本领,凡事都见得人家有几分是处。故自戊午至今九载,与四十岁以前迥不相同,大约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在一年以后,再次出山,曾国藩则变得善于应酬,左右逢源,他自己承认,“余此次再出,已满十个月。论寸心之沉毅愤发志在平贼,尚不如前次之志;至于应酬周到,有信必复,公牍必于本日完毕,则远胜于前。”以前,曾国藩对官场的逢迎、谄媚及腐败十分厌恶,不愿为伍,为此所到之处,常与人发生矛盾,从而受到排挤,经常成为舆论讽喻的中心,对于这种情况,有人说道:“国藩从官有年,饱历京洛风尘,达官贵人,优容养望,与在下者软熟和同之气,盖已稔知之。而惯尝积不能平,乃变而为慷慨激烈,轩爽肮脏之一途,思欲稍易三、四十年不白不黑、有痛不痒、牢不可破之习,而矫枉过正,或不免流于意气之偏,以是屡蹈愆尤,丛讥取戾。”但是曾国藩经过深刻的心理反思和多年的实践,非常真切地意识到,仅凭他一人的力量,是无法扭转官场这种状况的,如若继续为官,那么唯一的途径,就是去学习、去适应。“吾往年在官,与官场中落落不合,几至到处荆榛。此次改弦易辙,稍觉相安。”此一改变,说明曾国藩在宦海沉浮中,日趋精明及旷达了。

有些人对于自己的“心病”常采取漠然视之或者逃避不敢正视甚至恐慌不已,以至于真的得了病。其实治疗心病最好的方法也只有自己知道,有些人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又何谈去根治它呢?所以大家最好去学学曾国藩试着给自己开点“药”,一剂不成我们再来一剂,我想一定会好起来的。

成功语录:立者,发奋自强,站得住也;达者,办事圆融,行得通也。

同类推荐
  • 三国谋士今日观

    三国谋士今日观

    三国,一个让我们今人无限遐想的时代,本书聚焦三国历史,从那个时代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谋士进行介绍,兼顾各家史料,以成一家之言。主要分析了各个谋士怎样选择君主并被所选择的君主信任重用,以致最后建功立业的过程,这些无不对我们今天的职场中人有一定的启发。不虚美,不隐恶,对人物的论及兼顾能力与人品,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最真实的三国谋士群像。
  • 牛顿:站在巨人肩上的科学家

    牛顿:站在巨人肩上的科学家

    牛顿是一位杰出的天才。在他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他讨论问题及其处理问题的方法,至今仍是大学数理专业中教授的内容。艾萨克·牛顿(IsaacNewton,1643~1727),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神学、自然哲学和炼金术……
  •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

    《航空报国英模谱》内容简明扼要,是弘扬先进精神,树立学习楷模的生动教材。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及关注航空工业发展的人员阅读。
  •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自幼就怀有崇高的理想,她认为生活的真谛在于为人类做出有益的事情。做一个好护士,是她生平唯一的愿望。为了这个夙愿,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护理事业。
  •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三

    革命先烈的故事之三

    本文主要内容为黄立贵的故事、郭刚琳的故事、曾贤生的故事、胡觉三的故事、赵崇德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重生2001

    重生2001

    国企宅男带着他的移动硬盘,重生回到2001年的故事。
  • 学好关系学 事半功倍效

    学好关系学 事半功倍效

    这是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这是一个机会频生、奇迹迭出的时代,这是一个人人都渴望成功的时代,每个人都必须在竞争中求生存,必须在思考和学习中塑造自己,通过本书的学习,你必将学到许多实实在在的成功方法,这些都将成为你今后生活、工作、事业中的指南。
  • 混迹三朝

    混迹三朝

    因为地府的一次乌龙,她被送到东明朝被赋予在时空发展中穿针引线的使命她以侍读身份入宫,与小皇帝姐弟相称她是太子最信任的“祸水”她于刀光剑影中扶持新帝上位她混迹三朝,三分谋略,三分意气,三分幸运还有一分不给,是怕她骄傲~
  • 魔族血之恋

    魔族血之恋

    魔族魔主净澜血月为了逃避一场婚约,逃到人界,却因为强行撞碎结界的关系,倒退回了五岁时期。被一个叫做金钟大的男孩家里收养。金钟大的父母在他们12岁那一年出空难,离开人世。金钟大为了养活血月,和另外十一个男孩做了不同寻常的事,随着年龄一点点长大,烦恼也愈加增多。一次偶然,血月发现他们竟然是血族!甚至,他们的父母都是被魔族所害,当真情受到身份阻挠,性命又被他们所累时,血月究竟该如何抉择?曾经的繁华,还有机会再现吗?本书以弃,改名字为EXO之魔族血之恋
  • 庄子(读好书系列)

    庄子(读好书系列)

    《庄子》又名《南华经》,是道家经文,是战国早期庄子及其后学所著,到了汉代道教出现以后,便尊之为《南华经》,且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其书与《周易》《老子》合称“三玄”。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庄子之语看似夸言万里,想象漫无边际,然皆有根基,重于史料议理。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被誉为“钳揵九流,括囊百氏”。
  • 边伯贤你是最耀眼的阳光

    边伯贤你是最耀眼的阳光

    伯贤专线:”我爱你。”“可我不爱你。”“边伯贤你到底要怎样才肯放过我?”“别异想天开了。”“原来如此……”“别走!”“你无法阻止我。”“别开玩笑了。”“她是谁?””你管不着。“”真是好笑。“”爱情就是这样的吗?“”你想得太天真。“”你到底要怎样?““你终生只能在我这里度过。”“呵……我就这样被你毁了……”
  • 一剑葬仙

    一剑葬仙

    动乱之后,大神通者远赴域外寻找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空……却就此杳无音讯迟迟未归。乾坤万年天地有变,远古封印已有破损。封印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这一切究竟是远古神话的延续还是末日黄昏的终结?千载之后,一个青年自画中走了出来,望着悠悠天地,他心中充满了震撼……--------------------------------新人新书,请推荐、收藏,谢谢!
  • 玉舞倾颜

    玉舞倾颜

    她曾是天之娇女,却被逼步入凡尘,新婚之夜,独守空闺,避居一室。他本是家里长子,身负家族责任却最恨任人摆布,本有倾心之人,却被权势所迫。等到他再回头发现她的好时,却寻不到走进她心理的路。他是家里的吆子,从小被捧着长大,自在随意,原以为哥哥娶进个嫂子,却没想到走进了他的心理。一边是亲兄弟,一边是自己的本心,该如何抉择他本是天之骄子,本应该自己唾手可得的女人,却成了他人妇。是夺回,还是放手?
  • 快乐的艺术

    快乐的艺术

    如果你一次批评很多事情,可能让对方大受挫折,而且还会把你的主要目的搞混。当你气冲冲地向老板要求升迁,希望名副其实的时候,不要拖泥带水地做过多的要求。狄斯瑞利在公众生活中最激烈的对手是格来斯东,这两人几乎在每个辩论的问题中,都要发生冲突,但他们有一件共同的事;即他们私人生活的无上快乐。
  • 兵锋王座

    兵锋王座

    军人的品质,追踪于昆仑、太行;军人的气魄,朔源于黄河、长江。那所向披靡的一往无前精神,那英勇顽强的硬骨头作风,是中国军人的风度!因此,军人的胸膛,就是攻不下的祖国屏障;军人的枪刺,就是折不弯的民族脊梁。每一个士兵,站起来是一座摩天接云的山峰,躺下来是一座不可逾越的界碑。攻必克,守必固,战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