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700000013

第13章 武太后(1)

(624—705年)

一、话说无字碑

在陕西省乾县城北,屹立着高高的梁山,在梁山峰巅,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巨大陵墓,这就是唐高宗李治与皇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陵前石狮耸立,翁仲成行,陵南朱雀门外矗立着两通高大的灰色石碑。左为“述圣记碑”,碑文约八千余字,是武则天亲自撰文,唐中宗李显所书,内容主要是歌颂唐高宗的文治武功。碑共七节,所以又称“七节碑”。右为无字碑,高六点三米,宽一点八米,厚一点三米,碑额有八条螭首相交,碑侧刻有云龙纹。这就是武则天临终前遗命给自己树立的著名的无字碑。

无字碑在梁山默默不语地站立了一千二百多年,无情的风雨在它身上留下了斑斑创痕。今天,在这块无字碑上早已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但那些字都是后人刻上去的,当初立这块碑时,确实未刻一字,是地地道道的无字碑。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武则天替自己树碑,竟然不置一辞呢?这真是一个千古之谜。

有人说,这是取《论语》中“民无得而名焉”之意,以表示武则天功比天高,无法用语言文字来形容。又有人说,武则天之所以立一座空白碑,是为了留待后人去评价自己的是非功过。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出现过三百多个君主,但只有一位女性,这就是武则天。公元690年10月16日,唐历庚寅年九月初九,春风得意的武则天,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以六十七岁的高龄正式登基,称“圣神皇帝”,建国号大周,改元天授。这一天,在历史上被称为武周革命,女人当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第?回,这无疑是一件震天动地的重大事件。

又过了十四个春秋,公元705年2月20日,唐历乙巳年正月二十二日,这位不可一世的女皇却被宰相张柬之发动的“五王政变”所推翻。唐中宗李显复位,又改周为唐。武则天称帝虽只十四年,而她执掌政权却长达半个世纪。唐高宗在位虽有三十三年,但由于他即位不久,即患风疾,从显庆以后就不太理事,所以实际上有二十七年都是武则天在替他掌权。武则天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称“天后”参决政事起,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退位止,整整执政五十年。

公元705年12月11日,八十二岁的武则天凄凉地病死于被废黜后居住的洛阳上阳宫仙居殿,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唐睿宗即位后,又改其号为“则天皇太后”(《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两《唐书》均为武则天立“皇后本纪”,历代史家均不视其为大周女皇,而仍把她看做是李唐皇室的皇后、皇太后。本书将武则天的传记纳入《五太后轶事》,定名《武太后轶事》也是基于上述原因。

在李唐王朝二百九十年的统治史上,武则天一人掌权即达半个世纪,她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对这样一位在特殊历史环境中出现的中国惟一的女皇帝,人们自然寄予了较多的关注。一千多年来,有关武则天功过是非的争论此起彼伏,始终是毁誉不一、褒贬各异,有赞美,也有唾骂。有人把她说成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无耻暴君,也有人深情地称其为“女中英主”(《二十二史札记》卷十九)。

千秋功罪,自有评说。让我们循着武则天一步步攀上权力顶峰的足迹做一番简单的回顾,无情的历史自会得出公允的结论。

二、十四个春秋

唐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一个风和日丽的艳阳天,华丽的宫车停在长安武家高大的朱漆门前,太监和卫兵连声催促上路,而即将分离的一对母女却依然难舍难分。母亲早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而年幼的女儿却满不在乎地含笑相劝:“见天子不是好事吗?有什么可难过的呢?”这流泪的母亲是两年前才死了丈夫的杨氏,这说话的女子便是年仅十四岁的武则天。

武则天原来叫什么名字,历史上没有记载。只知道她十四岁进宫时,唐太宗封她为才人,并亲口赐名武媚,所以人称武媚娘。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命人造了一批新字,她选择了其中一个“明空为照”的“曌”(读“照”)字作自己的名字,自名武曌,至于一般称其为武则天的原因,是因为她临终前曾亲自给自己拟定了谥号“则天大圣皇后”。

大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正月,武则天诞生在寒门新贵武士彠家中。武士彠官拜正三品工部尚书,封应国公,是唐太宗李世民妹夫的堂妹夫,由于攀上了皇亲,一时尊宠无比。说起这段姻缘,倒有一番来历。

武士彠,字信,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隋大业末年,他曾担任过鹰扬府队正的小官,后来,靠经营木材生意而发了大财。据《太平广记》卷一三七引《太原事迹》载:“唐武士彠,太原文水县人。微时,与邑人许文宝以鬻材为事。常聚材木数万茎,一旦化为丛林,森茂,因致大富。”唐高祖李渊驻扎在河东时,武士彠前去投靠,李渊留守太原,任命他为行军司铠参军。李渊于太原举起反隋的旗帜,武士彠成为首义的有功人员之一。此后,他便飞黄腾达起来。“义旗起,以士彠为大将军府铠曹。从平京城功,拜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武德初,累迁工部尚书,进封应国公。”(《旧唐书·武士彠传》)

武则天的大伯武士棱,本来也是并州的一个地主。亦因参加唐高祖太原起兵,官做到司农少卿,封宣城县公。武则天的二伯武士逸,也曾立有军功,官至齐王府户曹,封安陵县公。武氏一门而有一国公、二县公,这是其家庭已由寒门地主步入官僚阶层的象征。自从武士蒋娶了杨氏与皇室攀上了亲戚,更成了新朝新贵,好不威风。

杨氏出身于关中大姓,是隋纳言(宗室宰相)杨达的女儿。武士藕的前妻相里氏,生有元庆、元爽两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相里氏去世,唐高祖亲自为武士彠续弦做媒。唐高祖的女儿、李世民的妹妹桂阳公主改醮给杨氏堂兄杨师道,由此关系,唐高祖将杨氏介绍给武士彠以示特殊的恩宠。唐高祖对武士彠说:“有纳言遂宁公杨达,英才冠绝,奕叶亲贵。今有女,志行贤明,可以辅德。”(《册府元龟》卷八五三)。显然这是一门政治婚姻,他们结婚时,杨氏已超过四十岁。

唐高祖相当信任武士彠,武士彠也十分感恩戴德。起兵后,唐高祖任他为行军司铠参军,发挥他长期经商、善于筹算之长,为部队管理军需后勤。进入长安后,武士彠又被委任为库部郎中,管理兵器甲仗。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武士彠升为禁军并钺将军,不久,又改任检校右厢宿卫。在此期间,他妻子病危、两儿病殁,他都没顾上照应。为表彰其忠心,唐高祖方亲为求偶,并摧升武士彠为三品工部尚书,封为应国公。

武则天是武士彠续弦杨氏所生的第二个女儿。据《旧唐书·武士彠传》载“初,士彠娶相里氏,生元庆、元爽。又娶杨氏,生三女:长适越王府功曹贺兰越石,次则天,次适郭氏。”

关于武则天的生年和生地,史无明文,因此引起了很多争议。武则天死于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史书一般都以此来推断她的生年。《旧唐书》说她活了八十三岁,《唐会要》说是八十一岁,吴兢《则天实录》则断定为八十二岁。若据《唐录》、《贞观政要》说武则天于贞观十三年入宫、入宫时十四岁推算,则她的年龄应为八十岁。综上所述,武则天的年龄有八十岁、八十一岁、八十二岁、八十三岁四种记载,依此上推其生年则应为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但从未有过武则天生于贞观年间的记载。目前,史学界一般均采用经过司马光考校的《资治通鉴》中的记载,取八十二岁说,即武则天生于武德七年。

至于武则天的出生地,郭沫若倾向于认为她出生在利州(今四川广元)。郭沫若的第一个根据是在李义山的《利州江潭作》诗题下,有作者的自注:“感孕金轮所”。武则天做过“金轮圣神皇帝”,“感孕”是帝王感天而孕之意。其实李义山这首诗的根据乃是一个民间传说。说是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彠被任为利州都督,乘船到利州上任,泊舟江潭时,突然有一条黑龙从潭中跃出,与武士彠妻杨氏交欢,因而有孕,后来遂生下武则天。至今广元嘉陵江边尚有“江潭”遗迹。这个故事是颇为神奇的,说来也娓娓动听,但若作为信史来看,就有些荒诞不经了。

郭沫若的第二个根据是1955年修建宝成铁路时出土的《利州都督府皇泽寺唐则天皇后武氏新庙记》碑,碑立于后蜀广政二十二年(公元959年),孟昶撰文。碑文对武则天十分尊崇,其中一句提及武则天的身世,即:“贞观时,父士彠为都督于是[州,始生]后焉。”可惜,该碑出土时已残,括号中的三字是郭老据己意所补,所以以它为证据,看来亦不甚可靠。

《全唐文》卷二四九中保留了唐武则天时期的吏部尚书、中书令李蛴为武士彠撰写的《攀龙台碑》碑记,碑记详细地记载了武士彠的身世。从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武士彠任扬州都督府长史起,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改任豫州都督,贞观二至五年(公元628—631年)任利州都督,贞观六年(公元632年)改任荆州大都督,贞观九年(公元635年)死于任所。看来,武士彠不为唐太宗所赏识,他至死再没有回京师做过官。既然武则天生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这时,其母杨氏正和身任工部尚书的丈夫武士彠一起住在长安,故武则天只可能生于长安,而不可能生于广元。

武则天虽然并非出生在广元,但她毕竟和广元有着一定的渊源,至今在广元还保存着不少武则天的遗迹。除上述江潭外,广元还有以武则天名字做地名的“则天坝”,以及武则天孩提时的梳妆楼(1958年被毁)和她们母女经常去朝香拜佛的“千佛崖”。特别是嘉陵江畔的皇泽寺,过去曾经是武氏家庙,现在仍保留着五代时刻成的武则天圆雕石像。在传说的武则天生日(农历正月二十三日),直到解放前夕,广元妇女还有游河湾的风俗,以纪念这位女皇。

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十九岁的武士彠得知唐高祖的死讯,悲恸成疾,吐血而亡,这年,武则天才十二岁。父亲死后,武则天随母亲一起返回长安居住,但年长的两个异母哥哥对她们母子冷眼相待,经常摆出一副恶狠狠的嘴脸。从此,年幼的武则天初步尝到了人世的艰辛,体会了世态的炎凉,她咬紧牙关忍耐着,强装笑脸应付着。她暗暗立下了誓愿,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改变这痛苦的处境,有朝一日,一定要报这一箭之仇。

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武则天十四岁了,她出落得一表人才,这个少女过早地成熟了,她的美貌甚至传进了宫中。十年来,她跟随父母辗转迁徙,见了不少世面,家庭的冷暖又养成了她奇特的性格。庭院的四堵高墙关不住春色,更关不住武则天那颗奔放的心。她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待字闺中的少女,她的心中充满了五光十色的梦想。进宫当娘娘,这或许也是武则天的一个梦。凭着她家与皇室的关系,这个梦也并不是镜中月、水中花,而是有可能成为现实的。所以,当内廷太监奉唐太宗之命来接武则天进宫时,她泰然自若,适与其母亲杨氏的儿女情长形成强烈对比。

就这样,十四岁的武则天结束了她无拘无束的少年时代,命运的风帆把她带到了一个人生的转折路口,她的过人美貌替她叩开了权力的门扉。

三、寂寞的才人

唐太宗一生特别喜爱马,现在陈列于陕西省博物馆的原昭陵前之石刻“六骏”,都是曾随太宗出生入死的有名神骏,这大概与他一生经常在马背上征战有关。天下太平后,唐太宗仍然十分喜欢战马。有一天,他正在摆弄心爱的宝马“狮子聪”,忽然,烈马发了脾气,连惯于驭马的唐太宗也难于控制。这时,进宫不久的武才人正在身旁,她对太宗说:“我可以制服它!”唐太宗问她的办法,她说:“臣妾有三件法宝。先用铁鞭抽打;不服则改用铁挝(zhuā,即锤)锤打;若还不驯服,就用匕首割断它的咽喉!”(见《鹤林玉露》乙编卷六“师子聪”条)

武才人本来想一鸣惊人,以取悦于唐太宗,没想到,唐太宗却对她产生了疑问。如此小小年纪却具有相当狠毒的心性,这显然是刚毅的唐太宗所不喜欢的。不过,这个故事却生动地反映了武则天的个性,后来武则天执政,推行铁锤政策,看来早就蕴于心中,绝不是偶然的。

唐承隋制,后宫嫔妃有五等,“皇后之下,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昭仪、昭容、昭媛、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各一人,为九嫔,正二品;婕妤九人,正三品;美人九人,正四品;才人九人,正五品”(《旧唐书·后妃传》)。看来,在宫中,才人的地位是不高的。

武则天是怎样成为才人的呢?原来,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时,贤淑的长孙皇后只活了三十六岁,就过早地去世了。她死后,唐太宗一直愁眉不展,郁郁寡欢。他听说武士彠的二女儿长得十分漂亮,便立即派人将武则天召进宫来。十四岁的武则天不但容貌超群,而且伶俐乖巧。她一入宫,就博得了唐太宗的欢心,并赐名武媚,封为才人。

奇怪的是,从武则天十四岁进宫被立为才人起,到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止,即终唐太宗之世,武则天始终是一个正五品的才人。在这十二年里,武则天受尽冷遇,她的地位不仅没有升迁,而且她也没有子嗣。看来,唐太宗对武则天的兴趣只是昙花一现,武才人很不得宠,似乎李世民很快就把这位年轻美貌的小才人忘在脑后了。这又是一个难解之谜。

唐太宗虽然是一位明君,但对于美色,却也并非毫无兴味。唐太宗一生曾多次大规模地选美,后宫中先后罗致了不少美女佳人。据统计,他的子女共有三十五个,十四子二十一女;仅给他生过儿子的后妃就有长孙皇后、杨妃(隋炀帝女)、阴妃、韦妃、杨妃(故元吉妃)、燕妃、杨氏、王氏等十余人;后宫嫔妃中一生未得太宗一幸,没有生育过的,更难以数计。有时,甚至将一些已订过婚约的美女,也强行选入宫中。如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唐太宗听说“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贞观政要》卷二),便不顾其已经许配给书生陆爽,坚持下诏礼聘郑女做充华。只是后来由于魏征的反复进谏,太宗才忍痛割爱。无怪乎北宋的大史学家范祖禹就曾评论说:“太宗手杀兄弟,曾不愧耻,而复纳元吉之妃,恶莫大焉。”(《唐鉴》卷六)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武则天在唐太宗时倍受冷落,白白地耗费了十二年宝贵的青春年华呢?这里存在着复杂的原因。除上面提到的唐太宗不喜欢她那逞强的个性外,还有另外两个原因。

其一,家天下的帝王都十分迷信,疑心病也特别重,贞观末年(公元649年)一个流传甚广的迷信事件,几乎要了武则天的命。当时,太白星不止一次地在白天出现,太史便联想这一天象说,这是“女主昌”的征兆。恰巧,民间流传的一本叫做《秘记》的图谶书,说唐王朝三世之后,当有“女主武王”代唐而有天下。这个荒诞不经的谶语使得唐太宗一直心神不定,坐卧不安。

同类推荐
  •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孔门七十二贤”,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
  • 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大传

    本书严格遵照史实,撷取了明政治家张居正政治生涯中的几件大事,着力表现了张居正作为一个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而且揭示了他矛盾复杂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回忆真是一件让我惶恐不安的事情。当我提起笔来,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真的感觉到童年往事如同笼罩在我身上的薄雾一般,模糊而飘渺。当我要把它掀开时,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混沌不清了。因为童年早已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很难分清楚回忆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想。不过,有些回忆在我的大脑深处,是永不褪色,永远生动的,虽然这些画面只是片断的、零碎的,但对于我的生命却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乏味,我只是节选了一部分最有价值和最有趣味的情节,来讲述我人生的故事。
  •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

    《季羡林自传(典藏本)》畅销近10年,是季羡林生前亲自授权、审定的版本。当代中国出版社为了表达对季羡林先生的纪念,隆重推出双色精编典藏本。《季羡林自传(典藏本)》是作者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
  • 杜甫(名人传记丛书)

    杜甫(名人传记丛书)

    杜甫——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本书客观叙述了杜甫的一生,他天资聪颖的童年、他漂泊半生的羁旅生涯、他流传后世堪称“诗史”的著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学习这位诗人的可贵之处。
热门推荐
  • 法华文句记

    法华文句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十住经

    十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妃别逃,请上轿

    王妃别逃,请上轿

    因为是罪臣之后,因为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她只能忍辱负重,苟且偷生,还要承受他的报复,他的折磨和羞辱。第一次,被他送给他人...第二次,被打的伤痕累累,遍体鳞伤...第三次,被关进地牢,奄奄一息....萧墨轩,这一辈子,只要我活着,我宁采儿就和你势不两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富人富什么

    富人富什么

    富人何以能富裕?本书详尽地搜索了富人之所以富的凭借,而且极其形象化地用十个动词勾勒出了富人之所以富的凭借。凭借富人这些凭借的东西,你也可以成为富人。富人是凭什么富的呢?这正是本书力图要告诉给读者的。本书将富人之所以富的凭借尽可能地搜索详尽,而且极其形象化地用十个动词勾勒出了富人之所以富的凭借,希望能让读者朋友从中受益!
  • 原罪罪与存

    原罪罪与存

    写出人类最悲惨的罪行,适合所有的于都人群。
  • 崩坏的无限之旅

    崩坏的无限之旅

    某本政治课本里面说过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袁琅也一向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对。但是!自己为啥付出了那么多最后就换来一群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自己贞操的少女的纠缠?!对了,忘记说了。袁琅,性别女,曾用名袁朗,性别男,单身主义者!!!
  • 复仇公主的冷血王子殿下

    复仇公主的冷血王子殿下

    她们四个人有着天使般的容貌,魔鬼般的身材,对亲朋好友十分友好,热情,可是对待其他人十分冷漠。她,长相可爱,清纯,时而善良,友好,时而冷淡,孩子气;她,大方,爱交朋友;她,有着火爆的脾气;她,冷漠无情。面对同样冷淡的四位王子,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异界风流霸王

    异界风流霸王

    新书《狂野艳逍遥》已上传,更新保证~~多更~幽默恢谐爽快,这是某位牲口对本书的评价!一位性格极尽霸道,人品特别光辉的秦辉同学穿越了,带着一身的华夏内功,开始了一段神奇的异界之旅,女皇,公主,萌女妹妹,魔法学院导师,统统拜倒在他的牛仔裤下,本书已全本,观看无须等待……
  • 西清诗话

    西清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