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5000000002

第2章 信息世界的哲学解析(1)

信息可分为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两大类。物质信息是物质的自然属性,是物质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现象、特征和联系。物质信息瞬间即逝,流动性和变化性是物质信息最显著的特征。精神信息是通过人脑事先约定的符号或编码所表达出来的信息,是人脑直接或间接地对物质信息的反映。可储存性、可处理性和可传输性是精神信息最显著的特征。文化是精神信息的积淀,知识是指经过人类分析、加工处理并能指导生产实践取得预期效果的精神信息。对于学习者来说,不管是文化还是知识都是信息,都是以信息流动的方式被人所吸取。在人创造文化和文化塑造新人的双向互动中,信息的流动和传输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人创造的精神信息通过积淀形成了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又以精神信息的形式被人类新生个体所摄取,经大脑的加工处理后得到储存,从而使新生个体塑造成新人。本章着重描述信息的本质特征,并初步涉及信息在人性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旨在为下一章要论述的灵魂由信息整合而成作一铺垫。

一、信息具有不同的类本质

在古代,我们的祖先还没有“信息”这一概念时,他们就会运用传递消息来保护自己。例如,烽火台就是为预防外敌入侵而设置的报信台。烽火台一般呈方形,用砖砌成,大约高出地面七米左右。平时,烽火台上堆满了柴草和干狼粪。当发现外敌入侵时,执岗士兵便把烽火点燃起来,火光冲天,黑烟滚滚,目标十分明显,远远都可以看到。救援军队一看到烽火,就知道其中的含义,就会立即发兵营救。

古往今来,人类都始终和信息息息相关:人离不开信息,生活在信息世界中的人只有不断地认识信息和开发利用信息,才能实现自身的自由和幸福。因为,在浩瀚的宇宙中充满着信息,任何物质都能提供信息,任何物质的运动过程都离不开信息的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这一运动现象间接地告诉人类,天体的运行与其质量、距离关系的信息;子女的相貌总是和父母相似,这是亲代通过有性生殖细胞向子代传递了遗传信息;树墩上的年轮向人们透露了树的年龄信息;秦始皇陵兵马俑向当今的世人展示了秦朝当年的文明和文化信息;司马迁的《史记》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为后人提供了一幕幕栩栩如生的场面信息……一句话,无论是无机界或有机界,大至宏观的宇宙天体,小至微观的基本粒子;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结构的人体;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都可以成为信息源,都能向人类提供信息。

信息社会的到来更使人时刻与信息联系着,人类似乎堕入了信息的茫茫无际的汪洋大海之中,自《控制论》创立者维纳“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这句名言问世至今已有50余年,尽管今天的信息已经充斥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是。人类仍没有搞清楚信息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有许多学者根据信息的客观存在性断言信息也不是意识的。那么信息既不是物质和能量也不是意识,还能是什么呢?这就难以给信息一词以准确的定义,更使哲学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但是,无论信息现象是多么纷繁复杂,人总是能够揭示其本质的。本书作者透过复杂多样的信息现象,根据信息的发生或形成、储存、传输等过程中表现出的特点,从广义的角度胆大妄为地将信息分为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两大类。作者认为这样划分才能真正有利于我们认识复杂的信息现象、揭示信息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因为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两者有着不同的类本质,必须分别对待才能明辨真相。下文将慢慢理清这个问题。

物质信息是物质的自然属性,是物质在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现象、特征和联系。人们可以通过这些现象、特征和联系,在大脑意识活动的作用下,探索出潜藏在物质内部或背后的运动规律性。例如,人们通过太阳释放出的光和热,探索出太阳内部不停地进行着大量的热核反应,大量的原子能转化为光能辐射出来,光照射到物体上又能转化为热能使物体的温度上升;阿基米德通过自己在水中上浮这一自然现象揭示出浮力定律;牛顿通过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探索出万有引力定律。这里的“太阳释放出的光和热”、“人在水中上浮”、“苹果落地”都是物质在普遍联系和运动变化中固有的自然属性,这些属性都以一定的现象和特征表现出来。这些“现象和特征”是否是物质发出的信息呢?说是也行,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事物发出的这种信息去认识事物;说不是也可以,人类在没有使用信息一词以前,照样可以通过“现象和特征”认识事物和创造新事物。例如,当古人发现石头具有长年不腐、遇水不溶、坚硬耐压、便于加工成立方体等优越的“现象和特征”,人们利用它来建造房屋,埃及的金字塔就是古人巧夺天工地用石头砌成的文化遗产。现在和将来,人们在认识自然界的事物时,不需要其“发出的信息”,而只需通过该事物表现出的各种“现象和特征”,一定也能认识事物。但是,从人的神经系统认识事物的机制来看,信息一词的提出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来说有着特殊的进步意义。因为自然物表现出的属性——物质信息具有时空性,它在自然界瞬间即逝,错过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当时的信息就可能不复存在,所以,人类认识自然物必须及时捕捉其物质信息,否则就会出现信息的空缺,给以后认识该事物带来很大困难。例如,地球是如何形成的?生物进化的早期是怎样的过程?夜里风吼雷鸣,当事人没有听到,天明后以为什么都没有发生。可见,人类认识自然的过程就是对物质信息的捕捉、加工处理和积累的过程。所以,物质信息本质上不过是事物固有的自然属性,是事物所表现出的现象、特征和联系。物质信息是动态性的,它始终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流动性和变化性是物质信息的最显著的特征。

精神信息是指通过人脑事先约定的符号或编码所反映出来的信息。它可以直接通过人脑的加工处理而形成,也可以由人脑借助于信息采集工具的收集和制作而形成。它既可以储存于人脑中,也可以承载于其他的物质载体上,但是它无法脱离物质载体而存在,一旦物质载体被破坏,它也就无处附着而随之消灭。

精神信息是自然界进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产物。在人类形成以前,世界就是自然界,这时的世界上只有一类物质——自然物;当人类产生以后,世界上除了具有未被人改造过的自然物以外,又增添了另一类被人脑改造过的,凝结着人类思维成果的物化产品——人造物。任何人造物都是物质存在和精神信息存在的统一体。其中的物质存在是精神信息存在的载体,精神信息存在规定着物质存在的呈现方式。所以,无论从几何外形来看,还是从实质内容来看,人造物无不打上人的精神信息的烙印。例如,一个木制书橱是人造物,它虽然很简单,但它也是物质存在和精神信息存在的统一体。人在制书橱以前,首先要设计出书橱的图纸,人的思维成果就以精神信息的方式“下载”到图纸上,这时图纸的纸张和符号就是精神信息的载体。当木工根据图纸制成书橱时,图纸中的精神信息也就装载到物质性的木料上而形成书橱。在这里书橱上的木料是精神信息的载体,书橱上的精神信息代表图纸规定着书橱的呈现方式。如果木工特别熟练,他可以不用图纸,直接把大脑中的精神信息“下载”到木料上制成书橱。可见,如果没有精神信息的参与,这个书橱只能原本地表现为一棵正在生长的树木。又如,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由泥土雕塑烧制而成的人造物。看起来它只是一种物质——泥雕,其实它装载了大量的时代的精神信息,包括秦代的艺术水平、文化状况、兵种、编制和武器装备等信息,这些精神信息都是时人思维成果的结晶。因为在这项工程开工以前即使没有图纸,也应该有一套完整的建设方案。在建造中,“图纸”或“方案”中内含的人之精神信息就转移到泥雕这种物质载体上去了。这些精神信息伴随着泥雕的存在而存在,一旦泥雕遭到粉碎性破坏,其所载的精神信息也就随之消灭,除非有该信息的备份。

精神信息是人们用事先约定的符号或编码表达出来的。这可从世界上的第一枚邮票的故事谈起。19世纪30年代的某一天,英国的教育家罗兰?希尔在伦敦街上散步,他看到一位邮递员把一封信交给一个姑娘。姑娘接过信,匆匆瞟了一眼,马上又把信还给了邮递员,不肯收下。希尔十分纳闷,待邮递员走后,他好奇地问姑娘为何不收信,姑娘羞怯地告诉他,信是她远方的未婚夫寄来的,因为邮资昂贵,她支付不起,所以不能收,不过,她已从信封上了解到了对方的情况。原来,他们约好在信封上作一种只有他俩才明白含义的符号标记,符号不同,含义也不同。只要能看到符号就可知道对方情况,所以就用不着看信的内容了。这里,我们不去讨论这对情侣的品行,而只关心故事中的通信符号。这个小故事表明,精神信息是用人们事先约定的符号来表达的,如果没有符号或编码,精神信息就无法表达。我们的祖先在劳动交往中形成的手势和语言都是交流信息的符号,后来形成的文字、编码、图像等也都是信息交流的符号。如果没有符号,精神信息不但不能表达,而且不能形成和发展。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通过电子显微镜、照相机、摄像机、卫星扫描等仪器所捕获的信息也是精神信息。这是因为如今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中,我们再也不能把人体看成是生物学上的人体,而是长出了许多带有很长神经触角的人体。例如上述这些仪器就是人脑设计制造出来的,是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延伸,是人体外在的神经触角。它们可以弥补人的身体对自然探索的不足,它们捕获信息的过程本身也是人脑操纵的过程。同时,这些仪器所收集到的信息资料,都是用人们事先约定的符号或编码“编织”而成的,都是人类思维成果的进一步深化;如果没有事先约定的符号或编码,人类就不可能创造出仪器来,更谈不上收集信息。退一步来讲,即使是有仪器来帮助,如果不用人们事先约定的符号或编码来表达,所收集到的信息,人们也不能识别。例如,机器人电脑是人脑的延伸.完全可以在人脑的操纵下,代表人脑去完成一些特殊的固定模式的反射活动或反映,这就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间接反映,这种反映所获得的信息是人脑间接思维的成果,因而是精神信息。由此可知,人们通过航天器从火星上传回来的图片信息也是精神信息,因为这些图片信息是由探索者大脑事先约定好的符号或编码来“编织”或表达的.只有熟知内情、熟知编码的人才能识别、分析和进一步处理它们。所以,精神信息都是由人们事先约定的符号或编码来表达的,无论它是人脑直接反映的结果,还是人脑借助仪器而间接反映的结果,它的表达形式(符号或编码)都是人脑思维的产物,它的表达内容也都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直接地或间接地反映。因而,从本质上说,精神信息是意识性的。

综上可见,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有着本质的区别:物质信息是自然物所表现出的现象、特征和物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必然性所表现出的各种偶然性的存在,所以不同的人对同一种物质信息的感受是不一样的。离开人的参与,它自身是不能储存、瞬间即逝的。

精神信息是指通过人脑事先约定的符号或编码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是人脑直接或间接地对物质信息的反映,是人脑工作的成果,其本质表现为记忆。它既可以储存在人脑中,也可以通过人的活动表达在人造物中,或寄存于专门的物质载体(书籍、磁盘、光盘等)中,即各类载体中的记忆。所以精神信息客观地存在于它的载体上,并随着载体的存在而存在,随着载体的灭亡而消失。

由此我们就可以对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的类本质作进一步的理解。以人类的遗传物质DNA为例:子女的长相总是与父母相似,就是因为父母将自己的DNA分子各复制一份通过生殖细胞传递给子女的缘故。其中的DNA分子的两条链状结构之间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而连结起来,人类的遗传信息(现象)就是通过碱基对的不同排列顺序来表达的,这是人类遗传的自然规律。这里的DNA分子所表达的遗传信息是自然物所表现出来的物质信息,所以在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原始祖先的一系列进化形态由于没有被及时地认识和记载,它们当时的遗传物质DNA究竟怎样的组成,现在实在是无法考证,这是由物质信息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自公元1953年人类认识DNA分子的结构开始,人类获得了有关DNA传递遗传信息的多方面的知识。人类获得这些知识的过程就是精神信息的形成过程。人类通过对DNA分子的认识并把形成的精神信息运用于基因工程的开发,就是这些精神信息在实践中创新的过程。人类把研发基因工程的精神信息成果运用于转基因植物或转基因动物,如转基因大豆而获得新型生物的过程就是该生物由自然物向人造物转变的过程。可见,天然DNA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是物质信息,而这一遗传信息的表达和传递过程被人脑反映并得到加工处理和创新后就变为人的精神信息,所以,精神信息是人脑对物质信息的反映和创新。

综上所述,如果没有人的出现,世界上的一切性状都只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的变化发展和相互联系就仅仅是自然规律的具体表现,这些具体表现就是物质信息。要想真正把握信息的本质,就必须把人类的活动突出到首要位置上来。由于人脑具有特殊机能。能对物质信息进行反映和创新,才使世界上产生了具有意识本质的精神信息。所以,我们只有分清物质信息和精神信息具有不同的类本质,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后,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二、精神信息的形成机制和储存特征

生物进化造就了万物之灵的人脑,人脑具有摄取、加工、处理外界物质信息的特殊机能。精神信息就是人脑对外界物质信息的反映或创新,所以,人脑是形成精神信息的“加工厂”。那么,物质信息是怎样通过人脑加工成精神信息的呢?这得要从人的整个神经系统说起。

同类推荐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四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

    《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论语)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庄子》阅读史

    魏晋时期是《庄子》阅读史上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庄子》不仅由汉代的一门子学变成当时最重要的玄学文本之一,而且《庄子》的版本以及对《庄子》的解读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这些变化与《庄子》的阅读热又在当时的文学、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文艺理论以及佛教传播等方面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本论文借鉴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对《庄子》在魏晋时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包括文本流传、阅读模式、读者对象以及阅读效果等。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热门推荐
  • 男富豪的贴身女保镖

    男富豪的贴身女保镖

    十多年前华都名盛一时的余家惨遭陷害,震撼一时,多年后,唯一血脉的余晴背负血海深仇归来,面试当仇人的保镖。本是杀他!却屡次不曾得手,还闹出大笑话,她说这是孽缘。“你的命是我的,除了我,谁也不能拿走!”他语气霸道,如是说。
  • 嗜血良医

    嗜血良医

    医生,擅长救人,但是更擅长的是杀人,当一个对于人体各个部位、肌肉、血管都如数家珍的主治医生穿越到丧尸与变异兽横行的末日之中,一场嗜血的风暴正在悄然卷起。“别惹医生”已经签约,所以大家放心收藏推荐什么的
  • 重生之破茧成蝶

    重生之破茧成蝶

    美丽女教师遭逢巨变失去生命,重生成了六岁时的自己,必须重新面对家族争斗,重新面对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帅气的男子——一个温柔如玉,另一个恍如妖孽。两难决择,是选如玉君子的他还是那个若即若离如妖孽的他?
  • 腾游九天

    腾游九天

    龙腾因家族变故遭人追杀,被一块神秘玉佩所搭救,重生于剑灵大陆,这是死亡的结束,又是生命的开始!他是一个外表随意、什么都不在乎的人;他是一个心思缜密,睚眦必报的人;他也是一个让无数男人嫉妒得人。
  • 一反常仙

    一反常仙

    天地异象,绝世重生。因意外获得了一个神奇的黑盒子,她一步步踏上了真正修炼的道路,命运的齿轮已转动。
  • 爱上穿越爱上你

    爱上穿越爱上你

    一颗从天而降的蓝色水晶珠,改变了她的命运和爱情,她穿越到了唐朝,从客栈遇小偷命悬一线被他所救,她便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他,不惜为他以身犯险,可每一次他都冷言相对,到底是她自做多情还是他心如顽石……
  • 桃花劫:绝色天医

    桃花劫:绝色天医

    她,季淳儿,小小下等女出生,天物废物,遇毒打惨死,再度睁开眼,一双耀如星辰的黑眸,讥讽轻蔑看世界,历史从此改变。辱她者,必反辱之!护她者,必会携手!害她者,必死无疑!人不欺她,她不惹人,否则加倍奉还!
  • 名流巨星

    名流巨星

    云修从影十年,演技有口皆碑,却运气平平还是三流演员,更被负面新闻推倒风口浪尖。一次意外车祸,让他获得了绝地再起的机会。而他唯一心愿,竟然还是重回娱乐圈,问鼎影帝,只因曾经一个人温柔的誓言。影帝之路坎坷重重,娱乐圈早已人事更迭。妖孽俊美却雷霆手腕的超级经纪人封景、高高在上运筹帷幄的ESE总裁厉睿、年轻多金暧昧多情的皇冠少东傅子瀚、清冷疏离个性淡泊的人气歌王裴清……从人气新人到事业低谷,从角逐影帝到被冷藏封杀,波谲云诡的娱乐圈中,云修的命运与他们牢牢地纠缠在一起。是逢场作戏还是戏假情真?是携手共进还是互相利用?云修到底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
  • 我的表妹在西京

    我的表妹在西京

    少年杨凡因为一次刺杀任务失败,被迫退役,然后远走到遥远西京市,寻找表妹黄倩,从而开始了一段奇异生活之旅……本文人物设定绝不单一,有温柔可婉的邻家妹妹,有飞扬跋扈的大家小姐,有精灵圣洁的盗女千雪,有柔弱可人的校花等等。故事主线由主角手中燕尾刺慢慢引出,通过二十年前血案步步推进,故事加入了,校园情感,帮派争斗,家族纷争,盗墓寻宝等诸多元素,在这里果冰推荐,这定是一部不错都市题材的网文。
  • 王牌能力者

    王牌能力者

    2012既是旧世纪的末日,也是人类新世纪的进化起点。进化和反进化让这个原本协同一心的人们瞬间分裂。林峰,一个入伍新兵被高层强制拿去做活体实验,从而沉睡了三年之久。当失去记忆的他醒来后,发现世界已然改变,复杂的阵营关系,弱肉强食的规则,他能够立足这个正在蜕变的世界吗?为了寻找缘由和寻回宝贵的记忆,林峰踏上了未知的险途……进化,操控,吞噬,林峰逐渐感受着这新的一切……黑暗已至,杀戮开始。王牌进化,终结一切。(王牌能力者读者群:80813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