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74700000029

第29章 度长絮大(3)

⑥承前借用式的比喻

几个平行句式的比喻,相对成文,下文则就对文之相对相关相反之义,设为比喻,推而论之。

《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这几个句子结构相似,句式平行,有关词语,相对成文。前两句均为“判断式”比喻,“君子”与“小人”对文,“风”与“草”对文。以“风”比“君子(在上位者)之德”,以“草”比“小人”(无位者,庶民)之德”,第三句言“风”与“草”的关系,如“风”行“草”上,(风刮草上)“草”必倒向“风”所行之向。这句意思从日常自然现象得出,浅显明白,又以第三句为喻体,来比喻一个本体,就是言“君子”“小人”的关系。但这个本体并未说出而隐含了。这是需要从“风”和“草”的对应关系中去推论,既然“草上风必偃”,那么“小人”也就必然要服从“君子”,“小人的德行”要跟随着“君子的德行”。

朝愈《答李翊书》:“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毕浮。”

前两句均为“判断式”比喻,为结构相同的平行句式,“气”与“言”,“水”与“浮物”相对成文。“判断式”的比喻,如果离开上下文,孤立地讲,总是很难理解,“气,水也”,“气”和“水”的相似点难以把握,为什么“文气”就象“水”一样?为什么“言辞”就象浮物一样?而第三句是“承前借用”,从前两句分别拈出“水”和“浮物”相对应的词语。而“水”和“浮物”之间的关系,是自然界有目共睹,浅显明白的一个道理:只要水大,浮物无论大与小,都能够浮起来。第三句“承前借用”之后,它又是一个喻体,它所比喻的本体,可以“承前借用”的关系类推出来:这就是“言”和“气”的关系。既然“水”大,则“浮物”大小毕浮,那么“气”盛,则“言辞”长短,声之高下皆宜。“承前借用”式比喻,是喻句同逻辑严密的类比复句形式结合在一起的。

《孟子·离类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上文两个“判断式”比喻,以“安宅”比“仁”,以“正路”比“义”;下文则“承前借用”安宅”代表“仁”,借用“正路”代表“义”,“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又是一个新的“喻体”,用它来比喻“舍仁义而不用”。

《吕氏春秋·知度》:“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也骥也。”

“霸王之船也骥也”这是修饰性比喻,用“船”和“骥”比喻实现霸王之业的人才,“伊尹,吕尚,管夷吾,百里奚,此霸王之船也骥也”这又是一个“判断式”比喻,而这个“判断式”比喻,是“承前借用”了上文的“船”和“骥”作比,因而赋于这个比喻以更丰富的内涵。

(3)先秦诸子里的比喻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诸子并起,他们游说,论辨,讲学,著书立说,形成先秦散文中独具特征的一派。先秦诸子文,重在阐发哲理,议评时政,论说识见,然而并非游谈无根,一味空玄,诸子文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文章中都大量运用了寓言。这些寓言取材广泛,历史现实、时事政治、社会生活、军事经济、外交内政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用。寓言故事一般都是用来说明文章里思想认识的,因此,每一则寓言都可看作是一个用来比喻文章中心思想的喻体,都是一个比喻。因而从寓言的选取使用,可看出比喻特征。

①在游说、论辨中,针对游说对象的具体情况,和论辨双方特征,灵活机动地运用针对性强的寓言,可以使本体、喻体关系密切,相似点显明,成为切中要害,说服力强的比喻。

如《孟子》比喻往往如此。孟子要游说梁惠王实行仁政王道,可是梁惠王总是乐于霸道。恰好梁惠王问孟子一个问题,说他对魏国尽了心力,可是魏国百姓不增多,邻国之政没有象自己那样尽心力,可是邻国之民不减少,这是什么原因?孟子马上接过话题,用“五十步笑百步”这个寓言作比,以寓言中打仗时临阵脱逃五十步而讥笑逃跑一百步的人,比喻梁惠王,以逃跑一百步的人比喻邻国,切中梁惠王和邻国都是实行霸道的,尽管梁惠王采取了一些惠民措施,但在本质上还是与邻国一样,都实行武力霸道。这与“五十步笑百步”的人比喻十分贴切。

再如孟子为了说服宋国采取“什一”的税制,及去掉商业税,而宋国大夫戴盈之推说:“以待来年而后己”。孟子立即用了“攘鸡”这个寓言。用“日攘其邻之鸡”经指出错误,改为“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己”的那个人,比喻宋国不能立即去关市之征之错,也十分贴切。再如《战国策》里,《魏策》记季梁以“南辕北辙”的故事劝止魏王伐赵;《燕策》苏代以“鹬蚌相争的故事为譬,游说燕赵相争如同鹬蚌,劝阻了赵惠王伐燕。

②从正面阐发自己的政治见解,某种思想认识或观点,选用或编造寓言故事比喻,加以证明,增强说服力。

《韩非子·难一》是要批判儒家尊崇圣贤的人治德化思想,提倡法治学说。为了揭露儒者既“圣尧”,又“贤舜”而在逻辑上自相矛盾时,使用了“白相矛盾”这个寓言,无形中成为一种比喻,意在比喻“贤舜则去尧之明察,圣尧则去舜之德化,不可两得也”的二难,也是十分恰当的。

《吕氏春秋·察今》是要阐明“因时变法”的历史观,在提出“时不与法俱至”的观点后,使用了“荆人袭宋”的寓言,即荆人袭宋,先在滾水做标记,及擁水瀑涨,荆人仍循表夜涉,遂至溺死千馀的故事,以及“刻舟求剑”的寓言,反复比喻、批评泥古不变,因循守旧的人。

再如孟子以“揠苗助长”阐明“养气说”,以“二子学奕”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孟子使用譬喻,陈述事理,辨章是非,即能引人注意,又有说服力;而且譬喻的形式多样,常根据事件的不同而变换。

③《庄子》文章汪洋姿肆,光怪陆离,结想奇谲。虽然《庄子》寓言与思想结合不是十分紧密,若即若离,但《庄子》寓言想象非常丰富,甚至是现实生活所没有的。如“姑射神人”“北溟鲲鹏”等。而且《庄子》多比喻,或隐喻,或明喻,或设喻,手法多变。其设喻又常与比较、对偶结合,如:“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给养,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其设喻又如连环相叩,连连不断。

有时庄子在论辨,或应对现实生活中一些问题时,随手拈用寓言,则十分切合当时情势。如庄子窘困贫穷,有曹商者使秦,因使秦得车而骄形于庄子。庄子即以“破痈舐痔”的寓言回答。以替秦王治痔者比曹商,甚为确当,且刺其人格低下。又如庄子见惠子,而惠子恐庄子代已相,搜于国中。庄子遂用了“鸱吓鹓鸲”的寓言,以“鹓鵮”自比,以“鸱”比惠施,于事甚切,赞扬了自己的清高,贬斥对方低下。另外,以“运斤成风”的寓言,比喻与惠子的论辨,也是对论辨技巧和论辨对手的高度评价。

(4)诗歌的比喻

比喻是文言诗歌最重要的修辞手法。诗歌的比喻,同散文的比喻就其产生成因及要素没有什么不同。但因为诗歌语言毕竟与散文语言有所差异。因此,诗歌的比喻就与散文的比喻有一些不同。

①诗歌宜用借喻

当然,文言诗词里边,各种比喻形式都可以自由使用,没有什么戒律,就看你如何使用。但因为文言诗词的诗句单位。一般就是“五言”和“七言”,而且一首诗或词的字数也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最多的意思,传递最丰富的信息,文言诗词语言的第一要求就是非常精练、高度概括,极为简约。因此文言诗词不能容纳宇数很多又在形式上繁复冗长的比喻形式。而“借喻”就是比喻最凝炼简洁的形式,它可以把一个复杂的比喻,简化在一两个字、一个词以内。李白诗《哭晁卿衡》:“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明月”二字就是一个比喻,是用“明月”比喻日本人晁衡的。晁衡来中国求学,学成留为客卿,后返日本,误传溺死,李白写诗悼念。这个比喻只以喻体“明月”的形式出现。但这个“明月”也并不是天上的’明月”,它是“明月之珠”的省略。《淮南子·氾论篇》:“明月之珠”高诱注:“夜光之珠,有似月光,故曰明月。”李白《赠蔡雄》“倒海索明月”《独酌有怀》:“鱼目亦笑我,谓与明月同。”均以“明月指珠。李白是以“明月之珠”即夜明珠比喻晁衡,是对晁衡很高的评价。另外“明月”二字在诗句里边便于组合安排。

李峤《中秋月》:“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吹。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一个“轮”字就是一个比喻,“轮”是车轮,以车轮比月亮,取其满月与车轮相似。元稹以“玉轮”比月亮,他在《月》诗里说“黄道玉轮巍”,陆游又用“冰轮”比月,《月下作》:“冰轮了无辙”。苏轼又以“玉盘”比月,也是取其圆,《阳关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李贺又以“玉钩”比“弯月”,《七夕》:“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以上都是对月的比喻,用了“借喻”,把喻体安排在句子里,通顺,妥贴,自然。而且“借喻”是把本体、比喻词,相似点一概省略了的,就可以节省很多文字,传达更多的信息,使诗句的蕴含更丰富一些。比如韩愈诗:“水作青罗带,山是碧玉簪”,用“青罗带”比“水”,用“碧玉簪”比“山”这种明喻也不是不可用,但它与贾岛《青溪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相比,就觉得不那么经济了,韩诗十个字,只包含两个比喻,贾诗十个字,以“明镜”比水,以“屏风”比山,两个比喻外,还有人的活动,鸟的飞翔,传达了更多的信息。

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以“紫云”比制作端砚的石料,是借喻。以“紫云”比,一是说砚工取石之高,二是石料颜色如紫。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以“碧玉”比喻春天柳树的树干,以“绿丝绦”比喻带柳叶的柔软而长的枝条。“绿丝绦”是绿色丝带,用以比柳条极为贴切。亦为借喻。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自君之出矣,不复理残机。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这是用“满月”比喻思君者的容华。乍读不得其解,如何以“满月”比容华,至下句方知其比趣之所在。月至满之后,则渐亏,“夜夜减清辉”又是一比,比思君者容颜之减。这种比喻,实为上乘之作,它借助喻体“满月”之特征,使比喻延伸,又产生新的比喻。

②诗歌比喻的灵活性

诗歌里边的比喻,本体喻体的次序较为灵活自由,不可如同散文看得很死,要根据诗句全面机动理解。

有的人把文言诗词中明喻或暗喻本体喻体颠倒的现象叫“逆喻”,如岑参《夜过盘石》:“月如眉已画,云似鬓新梳。”树此一格,未必恰当,因为这仅仅是文言诗词里边的个别现象。既谓之“逆喻”则必有“顺喻”,本体喻体既可以“逆”,又可以“顺”,则为无所谓顺序了。其实诗词中这种本喻体颠倒使用,恰为文言诗词比喻特殊现象,其合法性,亦仅限于诗词,散文中恐怕就没有这种现象。而诗词里边之所以颠倒,也往往有原因可究。即如上边所举岑诗,就诗句意思,所陈述的对象应当是“月”和“云”,则以“眉如月已画,鬓似云新梳”为是。然而这两个句子平仄应为“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而“眉如月已画”和“鬓似云新梳”的平仄为“平平仄仄仄”和“仄仄平平平”,前一个句子是“三仄调”,后一个句子是“三平调”,这是近体诗平仄格律所不允许的,本喻体颠倒原来是为调平仄。

象下边例子,均有调平仄的原因:

欧阳修《长想思》:“玉如肌,柳如眉,爱著鹅黄金镂衣。”

今据《钦定词谱》“长相思”双调,三十六字前两段各四句。上边欧词,属后段之前三句,其平仄应为“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如为“肌如玉,眉如柳”则是“平平仄,平平仄”,本喻体颠倒也是为平仄。

杜甫《大食刀歌》:“罗江如线针如水,荆岑弹丸心未已。”这是古体诗未必讲平仄,但前句里后一个比喻,本体喻体倒置成“针如水”的作用,是与前一个比喻“罗江如线”形成“错文”。

至于暗喻,本体喻体的顺序就更自由了,因为没有比喻词,似乎就没有了限制,本体在前可以,本体在后也可以,更为灵活,便于组句,对仗,调平仄,押韵。

杜甫《房兵曹胡马诗》:“竹披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这是一首五言律的颔联,是讲究对仗的两个句子,都是没有比喻词的比喻,从句意是用“竹披”比喻“双耳”,以“风入”比“四蹄”的。但一定执意要把本体放前,喻体放后,则有可能破坏平仄,改变句子结构,而且没有比喻词也没必要把本体放在前边。

李白《荆门泛舟》:“雪照聚沙雁,花飞出谷莺。”

这两句虽不讲究平仄,但还是对仗的句子,都是两个比喻句,以“雪照”比喻聚集在沙滩上的雁群,以“花飞”比喻从山谷飞出的黄莺,也是本体在后。

③绝句的比喻构思

古人在论说“赋、比、兴”时,就已经把比喻当作一种写作方法。因为比喻主要依靠想象和联想,旧体诗在写作构思时,往往依靠这种联想和想象。以贺知章《咏柳》为例: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在对“二月春风”和“剪刀”这两个完全不同类的事物从中寻求联系,思索二者的相似点的过程,也就是这首诗的构思过程。诗人首先看到春柳,看到它千万条带叶,修长而柔软的枝条,就想到千万绺绿色的丝带,当然这两者的联系还仅仅是形似。丝带不是自然,是人工的东西,是可以用来剪裁的。当诗人看到柳条上那些在春天初生的柳叶,千形百状,意态各别,马上想到这是用剪刀裁剪出来,然而天下那有如此神奇的剪刀,不几天内,剪出所有柳条上的柳叶?真是鬼斧神功,自然天成。于是想到这是大自然的杰作,这是一把无形的剪刀,无形的剪刀就是春天、春风。春风所到之处,能使柳枝发芽、成长,催它生出柳叶,长成样子各不相同的叶片,就象人们拿了剪刀,用自己巧手剪裁出来一样。又如王维《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

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

不共楚王言。

诗题是息夫人,名息妫,春秋时息侯夫人。《左传庄公十四年》:“《楚子如息,以食人享,遂灭息。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又,孟棨《本事诗》语及此诗写作原委:“宁王宪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媚,王一见瞩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问之曰:‘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答。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悽异。王命赋诗。王维诗先成云云。”从以上材料可知,这首诗并非是一般的咏史诗,如果没有《本事诗》揭示的写作背景,可以认为是咏史诗;可是有了《本事诗》所说的事实,我们就应必须把“息夫人”和“饼师妻”二者联系起来,并弄清楚二者是什么关系,谁主谁次。原来,当在座文士目睹饼师与其妻相见一幕,并受命就此赋诗之后,王维在构思写作时,他是据“饼师妻”联想到了“息夫夫”,两人虽古今不同,其命运何其相似,特别是两人性地何其相同,她们都畏于强暴,而不忘旧情。于是王维就以古喻今,以“息夫人”比“饼师妻”,“息夫人”是喻体,“饼师妻”是本体,全诗是以“借喻”的形式出现,虽然写的是“息夫人”取材于“古”,但用意并不在于“古”,“古”是用来讽“今”的,所以这首诗并非是咏古诗。虽然眼前发生、并使全场为之“悽异”的一幕在王诗中未曾与及,但它是这个比喻的本体,是写诗的本意。

④“以人喻物”和“以物喻人”

在文言诗词的比喻中,有以“人”喻“物”者,即“物”是本体,“人”是喻体。“物”是描写的对象,本意之所在;关于“人”的描写,是用来描写“物”的。诗词中的这种比喻其形式往往是明喻或暗喻的形式。

李贺《南园》诗本写南园之所见,其实主要写所见之花。而李贺写花,采用“以人喻物”手法,用美人的容貌、行事比花,但绝不是“拟人”,也不是拟物,新颖别致:

花枝草蔓眼中开,

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

嫁与春风不用媒。

同类推荐
  • 自吟自悟话古诗

    自吟自悟话古诗

    我国素以诗的国度而著称于世。诗歌是历千百年而不衰,深为人们所喜爱的文学体裁,也是我国历代文学史中一份极为宝贵的遗产。它就像耀眼的明珠,镶嵌在中国文学这顶皇冠之上;如同一串串跳动的音符,弹凑出一首首美妙的乐曲;仿若盛开的鲜花,穿越时空,送来缕缕清香。
  •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榕阴草堂诗集校注

    潘乃光的诗歌,直抒性灵,清淡自然,是他几十年幕府生活的结晶,亦是他用心灵去触摸幕府体制之后的伤痛之言。其诗不仅是他游幕的人生传记,同时也是他整个心灵的独自,是一部心灵的历史。它展示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人生遭遇,同时更是整个晚清游幕文人的生存状态的历史缩影,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生活原貌。在他的诗中,其情感之无端,思想之激烈,人生之蹉跎,岁月之流逝,种种伤时感世之言,无不警示着幕府士人生存状况的恶化,诠释着他们在特定时代的心灵感受,掀开了晚清一代游幕士人所处文学生态环境之一角。本校注以光绪十九年铅印本作底本,手抄本为参校本。对潘乃光的诗歌文本进行了系统的校正与阐释,力图再现其诗歌原貌。
  • 悠悠我心

    悠悠我心

    本书收录了作者数十年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的各类作品,主要辑录了作者从事新闻出版行业以来的诗歌、散文、小小说、文艺评论、新闻作品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包括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态度和感悟,宁夏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状况等。
  • 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精品文学书系)

    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精品文学书系)

    对中学生来说,选择好读书种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古今中外的图书浩如烟海,如何充分利用宝贵的时间,如何选择那些具有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的读物,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增加自己思想的深度,是每个处于这一阶段的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李超主编的《一生必读的文学精品》正是帮助您解决这一难题,为您指明了一条简捷的途径
  • 红楼的草根儿们

    红楼的草根儿们

    本书选取《红楼梦》中的贾府下层人物中有代表性的十二个人,分别就他们的个性和命运遭际展开深入剖析,文笔细腻、观点独特鲜明。作者给几乎每个人物都设定了不同的生活情境,好让他们的命运在“向左走,向右走”的取舍中,更加鲜明地体现出命运的“惟一性”……
热门推荐
  • 花语绝恋之离落梨花(全)

    花语绝恋之离落梨花(全)

    (梨花的花语:纯情、纯真的爱、一辈子的守侯)孤苦无依,无人理,便叫离儿。她本以为自己会在李府里安度一生,无奈为了对自己百般好的小姐,代她出选秀女。什么都过人的她不想要去争什么,也不愿当什么妃嫔美人,只想像小姐一样守着一个人度过一生。但在勾心斗角的皇宫里是做不到你不范人,别人就不范你的。往往你越是越什么都不在乎的话,就要被人利用陷害了。离儿她有着自己心中一个简单的愿望,忍受所有的风暴,只想等到期满之时,出了这深宫,找个所爱之人共度此生。但她这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她稀里糊涂就失身了,却不想自己居然失身给个公公!这要她怎么办?如何是好啊……身虽无缎络绸衣,素雅青衣更显柔美;发虽无银钿金钗,清素木簪难掩青丝;杨柳细腰尽显娇,夜伴水声暗香自来;未见其面心已动,不知女子是美是丑?一个阴谋套着另一个阴谋,这到底又是谁的阴谋?当答案揭晓的那一刻,改变的是什么?—————————————————————————————————————————————好友宝贝要幸福——《穿越之美男要嫁我》搞笑轻松小文文~~~http://novel.hongxiu.com/a/83795/漫落群号:50761847(加时请写一个漫落的小说名)
  • 冥帝笔记

    冥帝笔记

    来个推荐票票~~~~~(づ ̄3 ̄)づ么么哒来个收藏~~~~~~~?(°?‵?′??)亲亲哒他是成氏家族的独苗,成家人对他百般呵护,在成麟珊五岁生日的时候时候,村里忽然发生了一场瘟疫,一夜之间从里死了五个青年男人,也在一夜之间村里三座山莫名的移走,这一切的发生慢慢的揭开一个惊天的秘密。事情发生后村里人把成麟珊全家赶出村子,因为村里发生这一切的前兆都是从陈麟珊家里开始,在事故发生前成家的井里莫名的冒青烟,成家房梁绕白蛇,·····十三年后,当成麟珊长大,一切发生在成麟珊身上所有不同寻常的事情使得这个倔强的青年成麟珊揭开自己的身世乃至整个成氏家族的秘密。千年冥帝将要崛起
  • 雷道天尊

    雷道天尊

    一个从妓院里走出的“少年”一本采补融灵的修真“奇书”一只看透世间万物的“妖目”一套逆天改命的星盘“九罗”一次怒采天骄后的万里逃亡……一切的一切,都由我们的主角赵阳陪您,一块去经历那奇异、曼妙的修仙旅程。
  • 血色玉石之阳光背后的阴影

    血色玉石之阳光背后的阴影

    一对相传具有灵性的红色玛瑙,成为许多人相争的对象。男主角立世凯在7岁时遭遇被追杀,父母都死于那次追杀,之后被意大利人收养。长大成人后他是国际名模,却在养父离世后得到了一块古老的红色玛瑙,此后开始怪梦连连。梦里指引他回到中国,找寻二十年前杀害父母的幕后主使,开展复仇的计划。与此同时,女主角袁灵洁在与初恋分手后无意间得到了一块在记忆中被传说的一块红色玛瑙。之后她开始总梦见一个背对着她的男人,是不是真的存在这个人?立世凯与袁灵洁经过几次巧遇,两人相互产生好感,却陷入了一个个陷阱。男主角要如何实行他的复仇大计?又该如何逃出一个个陷阱?
  •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痘疹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恨海

    恨海

    “好姻缘是恶姻缘,说是牵来一线!”小说的艺术技巧比较圆熟,结构上采取二线并进式方式,两对情侣的故事衔接严谨,富于创造性。描写细腻,委婉含情,全篇充满感人的悲剧气氛,把爱情悲剧和社会悲剧巧妙统一起来。
  • 南道

    南道

    世事如棋,众生皆为棋子。天道无情,以万物为刍狗。大道无情,以众道为刍狗。南道有情!其实,我不想穿越,方南如是说,我只想安静的陪在姐姐身边,保护她,不让她受到伤害,就如她曾经保护我一样!我相信,有一天,我也能穿越回去!方南如是想。
  • 笑傲仙神

    笑傲仙神

    仙路断,神道绝,小小流浪儿,何以夺天地造化,笑傲九天仙神!一曲笑傲仙神,道尽世人多少煎熬、苦难、血泪......曲终人散,但闻......不见......
  • 傲视巅峰

    傲视巅峰

    万千少年心目中的女神每天晚上被我打的叫爸爸,为了升钻不惜给我当……
  • 侯卫东官场笔记

    侯卫东官场笔记

    304位各级别官员,84起官场风波,66个党政部门,23次微妙的调动与升迁,交织进1个普通公务员的命运——侯卫东的这本笔记,将带您深深潜入中国公务员系统庞大、复杂而精彩的内部世界,从村、镇、县、市一直到省,随着主人公侯卫东的10年升迁之路,逐层剥开茫茫官场的现状与秘密。读完本书,官场对于您将不再是一个模糊、杂乱的概念,而是一张张清晰、熟悉的面孔;那些粉墨登场的芸芸百官,那些表情背后的心思,看似突如其来的话语,都在小说的跌宕起伏中,一一露出了他们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