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3900000004

第4章 姓名称谓(1)

本书主要研究《歧路灯》(本书研究所采用的《歧路灯》版本是1980年由中州书画社出版,河南社科院栾星先生校注的版本。)中人物在会话中如何指称对方、他人或自己,进而揭示其所用称谓在反映或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态度或情感时的特点。

本章将《歧路灯》中称谓分为八个类别。每一类别中,通过对书中人物在交际中所使用的具体称谓进行整理、排序、举例,进而分析、甄别各自语义,追溯演变历史,总结使用范围、使用规律,并尽可能比较了它们与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异同。

姓名是人的诸多称谓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称谓,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用来区别于其他社会成员的识别符号。姓名称谓主要包括“姓、氏、名、字”等四个方面,古人的姓名称谓及其使用,远比今人复杂得多、也讲究得多。以下,本文主要结合《歧路灯》中相关语料,从“姓、氏”和“名、字”两个方面,对书中姓名称谓做一简单论述。

一、“姓”与“氏”的联系和区别

“姓”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的母系氏族阶段,当时,每个以母系血统为纽带的氏族都必须有一个有别于其他氏族的称呼,这就是最初的“姓”。如甲骨文中,“姓”字从女从生会意,表示“女所生”。《说文》中也说:“姓,人所生也。”正因为不同的姓表示了不同的女性祖先,所以,古文献中所见到的最古老的“姓”,都是从“女”的,如《通氏·氏族略说》:“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如姬、姜、嬴、姒、妫、姞、妘、婤、嫪之类是也。”

“姓”的区别具有明显的社会作用,即明血缘、别婚姻。如《白虎通义·姓名》:“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别婚姻也。”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之后,以男性为一族之长,所以“姓”的继承与区别也相应地从按母系血统划分转变为按父系血统划分,这一原则沿用至今。

当时,随着后代的长期繁衍,同姓愈来愈多,并且庞大的同姓之中又出现了新的区分,即人与人之间地位、财富的不同。这种区分伴随着母系氏族阶段向父系氏族阶段的转变日趋明显,于是,在有了“姓”之后,又在同姓中出现了不同的“氏”。如传说中的“轩辕氏、神农氏、伏羲氏”等。如《说文解字注·氏》中说:“姓者,统于上者也;氏者,别于下者也。”

当然,“姓”与“氏”的不同并不仅仅如此,此时二者的作用主要还在于“别贵贱”。对此,郑樵《通志·氏族略序》中有一段精辟概括:“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故姓可呼为氏,氏不可呼为姓。姓所以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别。”

这段话其实指明了我国古代姓氏合一前姓与氏的最基本特点,即先秦时期,姓氏制度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有密切联系。当时只有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贵族男子以氏相称,这是因为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女子则姓必须明确,姓是用来“别婚姻”的,以防出现同姓通婚的现象。

至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开始出现重大变化。此时,由于过去严格的等级制度不断受到冲击,传统的贵贱区分已无法维系,“氏”逐渐失去“别贵贱”的作用,而成为以男子为中心的家族的标识,且数目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由于“姓”是母系氏族时期形成的,“统系百世而不变”,所以数目较少,且被大量的“氏”所淹没。于是,姓氏遂合二为一,正如清代顾炎武在《日知录·原姓》中说:“自秦以后之人,以氏为姓。以姓称男而周制亡。”

秦汉之后,姓氏制度基本稳定,人人都有姓,姓的主要来源就是先秦的氏,且数目日益增多,同姓不通婚的禁忌也随之解除。这一制度,一直沿用至今。

需要注意的是,姓氏合一之后,男子往往是以“姓”后加“名”或“字”相称,而女子出嫁后则称为“氏”,且多在前冠以父姓,如张氏、王氏。这种称谓一般用于叙称场合,并一直沿习到了民国时期。《歧路灯》中,这方面的例子十分普遍,如:

谭孝移见王氏说话蛮缠,也忍不住笑道:“也罢,与先生商量,先生说去就去;说不去,就罢。”(3·21)

潜斋问其缘故,孝移把王氏胡缠的话,笑述一遍。(3·22)

王氏首座,云氏陪座,曹氏就坐了东横,谭绍闻就与云氏靠边坐了西横,王隆吉北面相陪。(18·185)

“姓氏”合一之后,古人在称谓中又转而用“名、字”来体现身份贵贱的不同。如下,本文将重点论述“名”与“字”的联系与区别,以及它们在《歧路灯》中的具体用法。

二、“名”与“字”的特征与联系

袁庭栋在《古人称谓漫谈》一文中说:“今天的口语中,仍有‘名字’这一概念,但实际上是有‘名’无‘字’,是把姓名之名称为名字。这是因为古人(严格说,一直到建国以前)中凡有文化者都是既有‘名’,又有‘字’。”

那么,除了“名”,古人为什么还有“字”?《仪礼·士冠礼》说:“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对此,唐人孔颖达在为《檀弓上》“幼名冠字”作注时进一步解释说:“生若无名,不可分别,故始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也。冠字者,人年二十,有为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这段注文表明,当一个人成年之后,原来由长辈所命的“名”、多年来被长辈所称呼的“名”,已不便再在社交场合呼来喊去,就得另取一个供平辈或晚辈可以称呼的新名。

另一方面,古人重视避讳,一个人在成年之后,要参加包括祭祀在内的各种正式的社交活动,而很多场合,人名是要避讳的,故需要另取“字”称呼。

(一)关于“名”

《说文》释名为:“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以口自名。”其意是说,在共同生活之中,如果白天还可以用手势、动作来表示的话,夜间就只能用声音来表示自己的存在,用语言来交流思想,这就出现了各自的“名”,故而从“夕”从“口”会意。

“名”出现很早,甲骨文中就已有记载:一是帝王,均以天干之字为名;二是占卜者,都是一字的单名,如争、行、韦、大、宾等,但其命名原则,现在还不得而知。

“名”至周代以后,就相当多了,而且出现了如何命名的原则。如《左传·桓公六年》中载鲁大夫就如何给鲁桓公的孩子命名时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

这段话古人十分重视,继《左传》之后,《礼记·曲礼上》《新书·胎教》《论衡·诘术》中都有相似的论述,可谓古人命名的基本原则。其大意是:给人命名有五种方式,出生时上天的授意、出生时的祥瑞之事、出生后的相貌特征、身边的物品之名、与父亲相似的某些特点;命名有六条禁规,本国国名、本国官名、本国山川之名、疾病之名、畜牲之名、礼器礼品之名。

此外,古人命名还有一个非常例外的情况,一些人名十分不雅或与传统道德观念完全相背,如“无知、不臣、黑卵、虾蟆”之类。对此,宋人俞成在《萤雪丛说》中认为:“古者命名,多自贬损,或曰愚曰鲁,或曰拙曰贱,皆取谦抑之义也。”宋人邢居实在《拊掌录》中也记载说,欧阳修认为“人家小儿要易长育,往往以贱物为小名,如狗、羊、马、牛之类”。

直到今天,民间仍有“命贱才好带”的说法,特别是农村,给小孩取小名时多用贱名,如小猪、狗剩之类,其应当是古之遗风。

《歧路灯》中,也有相关例子。如:

只说那日正在厅上乱赌,只见一个老头儿,向厅前跪下道:“我是周家口人,我姓刘。俺儿叫狗吢儿,媳妇儿姓雷。……”(64·609)

这里,“吢”的意思是指“猫、狗的呕吐物”,“狗吢”即“狗的呕吐物”。

“名”一般由祖辈或父辈所起,又分“幼名”与“学名”。“幼名”也叫“乳名”“奶名”,是指幼时起的非正式的名字;“学名”也叫“正名”“训名”,与“幼名”相对。这一取名习惯,大约始自魏晋时期,且一直沿用到今天。如晋代干宝《搜神记》卷十五:“唐叔偕女,小名父喻,容色俱美。”《宋史·选举志三》:“凡无官宗子应举,初生则用乳名给据,既长则用训名。”

《歧路灯》中,相关例子有:

到了四十岁上,王氏又生一子,乳名叫端福儿,原是五月初五日生的。果然面似满月,眉目如画,夫妇甚是珍爱。(1·2)

孝移设下师座,自己叩恳拜托,潜斋不肯,因命端福儿行了拜师之礼。取学名叫绍闻。是因丹徒绍衣的排行。(2·18)

这里,谭绍闻因出生在端阳节,故取乳名为“端福”——“儿”一般指年少孩童,其与乳名连用,含昵称之意。“绍闻”则取自入学之时,故又叫“学名”。

此外,古人在取“名”时,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辈行。即在诸兄弟的“名”中要表示出是同辈兄弟。这一现象出现很早,如《左传·文公十一年》中,长狄有兄弟四人,名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名中均有一个“如”字。

这一习俗在汉代尚不多见(如当时帝王名字中均不表示排行),唐宋之后则非常普遍,至今还有人采用。《歧路灯》中,这样的例子也很多,如:

谭绍闻、谭绍衣。系同宗兄弟,名中均有一个“绍”字。

盛希侨、盛希瑗。系同胞兄弟,名中均有一个“希”字。

张正心、张正名。系叔伯兄弟,名中均有一个“正”字。

王经千、王纬千。系同胞兄弟,名中均有一个“千”字。

(二)关于“字”

取“字”源于周代。《礼记·檀弓上》曰:“幼名,冠字。”《曲礼上》曰:“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其意是说,当男子加冠、女子及笄,表示其已经成人,将要正式参加社会交往,故而在有了“名”之后,再加“字”。

不过,“字”在古代并非人人所有。据袁庭栋考证:先秦时期,只有统治阶级中人才有“字”,例如秦末汉初的刘邦集团,他们中大部分人只有名而没有字,如刘邦、萧何、韩信、陈平等等,因为他们都出生于战国末年的平民家庭;张良则有名有字,因为他出身韩国贵族;秦汉以后,也并非人人都有字,除皇亲贵族、官绅人家外,平民百姓中,一般是读书人才有字。这些读书人中,也包括女性,即所谓才女,如西汉王嫱字昭君、东汉蔡琰字文姬、晋代左芬字兰芝、唐代李治字季兰、宋代谢金莲字素秋……

这种有关取字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了近代。如《歧路灯》中,有名有字者一般都为读书人、或官宦子弟;普通百姓则有名无字。

有名有字者。如:

谭忠弼,字孝移。忠弼以上四世,俱是书香相继,列名胶庠(注:秀才)。

谭绍闻,字念修,谭忠弼之子。

苏簠簋,字松亭,系谭绍闻先祖灵宝公的幕友。

同类推荐
  • 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本书主要以甘肃高校(兰州商学院为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比较理性的解读,分为社会实践概论、社会实践的组织和管理、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和完善、社会调查的方法和基本程序、社会实践活动范文、附录共6大部分,旨在确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操作规范,提高它的可操作性,使这项活动能够顺利地开展。
  • 纠结的中国人

    纠结的中国人

    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我们一直是老大哥,引领着世界的发展,我们享受周边小国的贡奉,给他们提供保护,那时的我们很骄傲,把自己当成是世界的中心,称呼周围向来都是用“蛮、夷、狄、戎”的。但慢慢地,我们落后了,变成了一个发展中国家,这种落后让我们由自负一下子变成了自卑,于是,在很多人的眼里,外国的月亮开始比中国圆了。在这自负和自卑的转换中,我们迷失了自我,滋生了一种焦虑的情绪,而这深深的焦虑带给我们的是更深度的迷失。在这复杂的情感中,我们变成了一个矛盾的群体,一边鼓吹着自己的五千年文明,一边又对别人的高速发展充满了艳羡。
  •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

    《思行予政》主要收编了庞波任甘肃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事厅(省编办)党组书记、厅长,省人社厅厅长以来,在省部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的文章,以履职尽责、为民服务为主线,全面反映了在大部门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建立“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推动全省人力资源
  • 播音主持艺术10

    播音主持艺术10

    本书不仅是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窗口,也是全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编者虽对来稿有所选择,但书中论文作者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或编委会的看法。我们将秉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欢迎全国高校播音主持艺术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来稿,对我国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发表自己的看法。我们也欢迎全国各地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播音员主持人来稿,就播音主持实践中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党报集团资本运营研究:现状·问题·路径

    詹新惠从党报集团体制的历史沿革到党报集团经营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自然,书中所论列的观点未见得都准确,有些研究可能还受到实践的制约。便至少这本书引起了我们思考的兴趣,也开启了新的思路。
热门推荐
  • 立足商界

    立足商界

    对安于现状、胸无大志的人来说,什么事都容易;然而对雄心壮志、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来说,什么事都不易。本书正是为这些奋斗在各个行业、时刻怀揣梦想、准备奋勇向前的年轻人准备的最佳创业宝典。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青年时代的手边励志书,成功之后力荐美国青年的必读经典之一,印度出身寒微的80后赤手空拳,25岁赚了3亿的古尔巴克斯?查哈尔的创业精神指引,影响欧美两代年轻人的唯一创业忠告书。
  • 武视天下

    武视天下

    世事苍狗,眼睛一闭一睁,也许已经物是人非,杨牧睁开眼,见到一名天使萝莉站在他的床前,娇滴滴地说是他的贴身婢女……他的祖灵被人称为废物,但他却拥有比平常修士数倍的修炼速度。他独闯武道,修炼不破不灭武体,虽然没有炫目的灵技,却有诡异莫测的灵劲!波动劲、螺旋劲、凌空劲……无一不是令人惊艳的绝技!在他眼里,再绚烂的招数法宝,也抵不过直指人命的一拳半爪!拔根毛干掉对手是他的终极追求!
  • 冰封使命

    冰封使命

    一次偶遇,让杨振宇来到了洛斯岛,在这里,他认识了3位新朋友,并与他们共同击败魔兽!
  • 我们,离婚吧

    我们,离婚吧

    “我们离婚吧!”隐婚,身世丑闻把她这个小明星推到了风口浪尖,她的老公却和初恋情人在办公室恩恩爱爱。三年的婚姻也最终以这五个字收场,官锦戚身败名裂。一个月后,异国他乡的她被告知宫外孕,摘除了一侧的输卵管。五年之后,她再度回国,命运的绳索还是将她和阎既白拉扯在了一起。一个喊着“妈妈”的小男孩儿时不时的跑来探班,还顺带着孩子的父亲,她的前夫!这个男人更是折断了她无数的桃花,忍无可忍的她吼道,“阎既白,你到底想干什么?”“我想……我们复婚吧,老婆!”“呵,你的老婆我可不敢当,前夫大人!”“老婆,你怎么忍心我这辈子光棍到底?”阎既白将官锦戚拢在怀里,柔声道,“
  • 前夫,请勿动情

    前夫,请勿动情

    她是他的猎物,如何能与别人双宿双飞?于是他开始精心设计,步步紧逼。而她,步步设防,誓不再重蹈悲剧。这一场爱情角逐中,究竟谁输谁赢?原来,有些东西一旦开始,就无法喊暂停。比如,以恨开始的爱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异界大陆

    异界大陆

    终于回到这里了。眼前便是九层台阶……台阶后面便是那个高高竖起的石牌,龙飞凤舞地雕刻着“飞尘山庄”。左右各是一个粗大的石柱,刻有龙凤纹饰,普天之下,除却皇城,便是只有这里才会有。然而迎接她的却不是以往训练有素的庄客,而是素白的灯笼,萧条的大院。不远处,那三匹马正在悠闲的吃草,似乎于这样的场景格格不入。--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一生必须具备的30种关键能力

    人一生必须具备的30种关键能力

    人的一生中,有的人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众人瞩目的精英人士。有的人却湮没无闻,与成功无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人拥有关键能力,而一些人缺少关键能力,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培养提高关键能力,让你脱颖而出。改变一生。
  • 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

    《为奴十二年》是19世纪美国黑人所罗门·诺萨普讲述为爱与亲情、为回家而抗争的人生传奇。自出版以来,成为感动全球亿万人百年不衰的经典。2013年《为奴十二年》雄踞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榜首,荣膺英、法、俄、德等15国“年度最感人图书”,奥巴马总统为之垂泪致敬。同年原著改编的电影《为奴十二年》横扫奥斯卡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被誉为黑奴版《肖申克的救赎》,展现了生命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状态。生活在19世纪美国纽约州的非洲裔自由民所罗门·诺萨普享受着自由的时光,但黑奴贩子利用他向往勤劳致富的美好愿景,使用诓骗的伎俩绑架了他,并使他失去了自由民的身份。
  • 弑神异闻录BlackXIII

    弑神异闻录BlackXIII

    群雄割据,谁主沉浮,六族争霸,狼烟再起。人神灵,魔兽冥,六个不同种族在历史消失的十年之后一同登上世界舞台,为了利益,为了野心,为了友情,为了自由,上演着一出出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 尸怨传说

    尸怨传说

    结束了惊心动魄的死亡宣告,本以为一切就此结束的众人再次陷入到另一个恐怖漩涡,蒙头大睡的男生,凄惨苍白的骨架,以及骨架上那一张张写着菜名的标签,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