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3900000019

第19章 职业称谓(2)

“太守”,本指秦置郡守,汉景帝时改名太守,为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隋初以州刺史为郡长官。宋以后改郡为府或州,太守不再是正式官名。明清时,“太守”被用以尊称知府,系以古代高一级的官衔尊称。

(二)行业性称谓

即按照行业和称谓对象所从事的职业进行称谓。

1. 对官府从业人员的称谓。除了官职性称谓,封建社会对于在官府中谋差者,也有诸多专门称谓。如:

汪荷塘吩咐明白,这宅门常二又到转筒边说道:“汪师爷说了,老爷办理公馆毕,还到河口催督船只。天色已晚,此乃人命重情,可把这一干人犯,送与捕厅史老爷,按名收监。” (51·474)

“师爷”,是清代官署中幕僚的俗称。如:

正掷的热闹,忽然来了一个府堂革退老门役名叫姚荣。进来说道:“虎将爷发了财,吃一瓶儿!”虎镇邦掏了一百钱道:“你休要搅,拿去吃一壶。”(58·541)

“将爷”,古代对军官或兵士的尊称。《歧路灯》中是对标营下兵丁的尊呼。

谭绍闻道:“咱两个还得起文取结,方得部咨,这书办迟滞勒索,得好些时耽搁。”(99·927)

“书办”,官府中管办文书的属吏。亦泛指掌管文书翰墨的人。

东宿笑说:“家伙是门斗借的,东西却是下程。他日若再请年兄,便要上‘菜根亭’上去的。”(4·38)

“门斗”,明清时官学中的仆役。

貂鼠皮道:“你看虎不久这个狗肏的,恁样的强梁。姚门子一面笑,他就动恁样的大火,叫人家受也受不的,还推了一跌。咱干的是犯法的事,他还恁样撒野。依我说,咱去央姚门子,叫他给咱留点地步儿。”(58·542)

“门子”,旧时指官府中亲侍左右的仆役。

方到胡同口,只见又一个皂役飞也似跑来,对那姓赵的皂役道:“老爷叫赵头儿作速叫仵作,上朱仙镇南乡验尸去。老爷西关拜客,接了禀帖,说镇上南头树上吊死一个人。就从西关起身去。这一干人叫我带哩。”(30·283)

“仵作”,旧时官府中检验死伤的差役。

宋云岫笑道:“转筒好二爷,好二爷。”大家都笑起来。(10·107)

“转筒二爷”,是旧日对官员宅门管事人的一种称呼。这里是宋云岫对德喜、邓祥说出的一句玩笑话。

2. 与宗教相关的称谓。《歧路灯》中,关于宗教系统(主要是佛、道两教)的称谓比较多,其中既有“僧、道”素有的一些用于自称的特殊称谓,也有对僧、道以及布施者的尊称。因其称谓方式与使用范围均有一定的特殊性,故专门加以归纳。

(1)“师傅”“师兄”“弟子”

“师傅”一词最早是对老师的通称。后范围不断扩大,既可专用于对僧道的尊称,如《古今小说·梁武帝累修归极乐》:“离此间三十里,有个白鹤山,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个寺刹,请师傅到那里去住。”又是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歧路灯》中,“师傅”多是对僧尼的尊称。如:

范法圆后边跟送,张绳祖道:“范师傅,太起动了,改日送布施四两。”(43·396)

范姑子捧上茶来,盛公子不接茶杯。说道:“我有带的茶叶,师傅只把壶洗净,另送一壶开水来。”(16·166)

“师兄”一词,本义是称同从一师而拜师时间比自己早的人。后也用于僧人之间的相互敬称,或俗人对僧人的敬称。《歧路灯》中,“师傅”一词便主要是这种用法。如:

门徒道:“还少一两样金石药物,须待弟子同山主去买办。”绍闻道:“何用我去?我又不大认的。我将钥匙开了前门,师兄自去买办就是。”(75·731)

(2)“檀越”“山主”“菩萨”

“檀越”,梵语“陀那钵底”的曲译,意译为施主。后寺院僧人也用它作为对佛门以外人的敬称。其最早使用见于晋代,如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二:“晋大司马桓温,字符子,末年忽有一比邱尼,失其名,来自远方,投温为檀越。”

教经和尚道:“那与儒学一样的字,是翻译过的,所以檀越认得。这口字边字是佛家神咒语,不曾翻译,即是我们也随口传,不甚透彻。檀越就留在小寺,指误觉迷,便是开了方便善果。”(44·410)

“山主”,本意是指寺院的住持,如《景德传灯录·金陵牛头山威禅师》:“〔牛头山慧忠禅师〕受业于庄严寺。闻威禅师出世,乃往谒之。威纔见,曰:‘山主来也。’”后也用做僧道中人对男施主的尊称。《歧路灯》中,便是这种用法。

法圆道:“我一年两次到宅上,五月端午送艾虎,腊月送花门儿。老山主见了才是喜欢哩,不等坐下,就拿出一百钱,说:‘你的事忙,休误了别家。’”(8·87)

道士道:“此书即是贵儒教先贤,也是都有注释的。”即命门徒拿本头签,在套内放过。又说:“山主满面福气,将来阁部台馆,俱属有分。但卧蚕之下,微有晦气,主目下事不遂心些。可验过么?”(75·726)

“菩萨”为梵语音译,为求佛果者之统称。原是释迦牟尼修行尚未成佛时的称号,后对所崇拜的神像也称之,僧人对能救助他的人也称菩萨。《歧路灯》中,寺庵僧尼则对女施主尊称为“菩萨”。

王氏道:“那两个男人,怎好要他?”法圆笑道:“哎哟!老菩萨糊涂了,两个也是女僧。”(63·589)

慧照道:“听说府上小菩萨是孔宅姑娘,针线极好,花样儿也高。改日捎两样儿我瞧瞧。”法圆道:“你也没见这小菩萨,模样儿就是散花天女一般,天生的一对儿。”(43·394)

(3)“贫道”

“贫道”一词本是僧道自称的谦辞。晋南北朝时,朝廷定制僧人自称贫道。唐以后僧人改称“贫僧”,道士则逐渐专称“贫道”。《歧路灯》中,“贫道”便是道士的自称。

道士道:“山崖甘泉,手掬而饮,更觉适性。贫道虽常带茶具,其实游戏三昧。山主何须沾沾于此。”(75·729)

(4)“仙长”“仙师”。均是对道士的敬称。如:

夏逢若道:“这位仙长平日不曾见过。”庙祝道:“新从京上来的。”绍闻道:“远方仙师请照旧坐。”道士道:“我虽不曾在此处焚修,毕竟到此即是山主,请上坐。”(73·706)

(5)“姑姑”“姑子”

“姑姑”本指父亲的姐妹,后也指未婚的年轻女子,犹姑娘;“姑子”本指未婚的女子,近代也指丈夫的妹妹。两个称谓在古代又均用于对出家女性的通称。如元·马致远《任凤子》第一折:“你道他都修善,不吃膻。你道是先生每闹了终南县,道士每住满全真院,庄家每闲看《神仙传》,姑姑每屯满七真堂,我道来摇车儿摆满三清殿。”

迟了一会,忽然说道:“你只等地藏庵姑姑与你送信,你便去地藏庵堵这个谭绍闻。若不与我十两银,你就算不得人。”张绳祖道:“你现今把这二两拿回去,改日只找你八两就是。”(42·391)

王氏无奈,着德喜儿上南乡叫王中回来,王中详问了连日因由,一口便道:“此事范姑子必知原情。”(44·403)

3. 关于其他行业的称谓。《歧路灯》中涉及行业众多,一些相关称谓较有特色,故列举如下:

窦丛又禀道:“商民前日已回明老爷,商民在南宫也是有门有户人家,携数千金,出门做生意。儿子不肖,为赌自缢身死。商民也不指望他们偿命报冤,也不指望他们给钱埋葬。只求老爷按他们赌博应得之罪,处置一番,商民亲眼看过,就算老爷天恩。”(52·489)

“商民”,古代商人的自称。《谷梁传·成公元年》:“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范宁注:“商民,通四方之货者。”

小伙计道:“白掌柜他从来不在馆里睡,夜夜回去。昨晚更深天回去了。”(33·307)

德喜道:“当槽的,钱已收明,何不开门?”(72·697)

“掌柜”,旧时对店主的称谓。

“当槽的”,旧时对店里伙计的称谓。

逢若道:“九娃说有银子,你如何说没有呢?你去取去罢。我来说一宗戏。柳树巷田宅贺国学,要写这戏,出银十五两。掌班的不敢当家,等你一句话儿。说停当了,后日去唱去。如今九月将尽,万一天变起来,孩子们冷得慌,浑身打颤,成什么样子?(23·226·17)

夏逢若道:“班上的,这是我两个送你们一顿粗饭。”(22·218)

这一个戏娃子弄花草,那一个戏娃子摸笔砚,只听掌班的喝道:“休要多手。等谭戏主出来,你们要摆齐磕头,休要失了规矩。”(22·219)

“掌班的”,旧时对戏帮头领的称谓。

“班上的”,旧时对戏帮人员的称谓。

“戏主”,旧时戏帮对主顾的称谓。

那人道:“明日我奉拜。要说场子鼓儿词,万望老兄作个稗官主儿。”(45·418)

“稗官主儿”,说书场的主持。

中有道:“待晴暖日,我去看一看。他们那些风水家,都是云客,不通文意的人……”(8·89)

“云客”,旧时指那些云游四方、行迹无定的术士。

王中道:“平日也不知道。只是听人说,这先生会看病立方,也会看阳宅,也会看坟地,也会择嫁娶吉日,也会写呈状,也会与人家说媒。还有说他是枪手,又是枪架子。奶奶听说只供粮饭不用管饭,就应允了。”(11·121)

“枪手”,古代科场中代人入场者,俗称枪手;“枪架子”,设谋包揽这种事情的人,俗称枪架子。

春宇道:“信儿是要传的,叫他先做准备。这里再央冰台订期。”(28·260)

“冰台”旧时对媒人的称呼。

王氏道:“那马子跳起来我怕的慌。”(47·436)

“马子”,河南方言,男巫的一种。

(盛希侨)把绍闻肩儿一拍:“贤弟,再休要混这土条子,丢了身份。”(27·255)

管贻安道:“这是我新收的一个龙阳”。(34·318)

“条子”,旧时特指召唤妓女的字条,因亦借指妓女、娼妓。徐迟《牡丹》三:“那个时代,有一些女演员是和娼妓一样,可以让人出条子叫的。”

“龙阳”,本指战国时魏国男宠龙阳君。故后世以“龙阳”指男色。

三、小结

书中,关于官职称谓的使用特点有三:1. 直接以官衔相称。2. 使用对官职的尊称,如“宗师”“堂翁”“堂尊”等。3. 使用“古称”,即用古代相应的或高一级的官衔相称,以示尊敬,这是明清官场一个十分普遍的称谓现象。

书中,行业称谓丰富多彩,颇有特色,突出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色及民俗文化。

同类推荐
  •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

    《独立学院运行与决策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独立学院的缘起、独立学院的定位问题、独立学院的产权问题、独立学院的收入与分配、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独立学院董事会制度研究等。
  •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论政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

    同人报刊是近现代新闻事业史上的一个很典型的现象,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报刊活动是同人报刊最重要的一部分。《努力周报》在同人报刊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地位。《论证与启蒙:近代同人报刊研究-以<努力周报>为例》以20世纪20年代初胡适等人创办的《努力周报》(《读书杂志》)为研究对象,剖析自由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后面对专制、腐败的政治现实,在论政和启蒙间进行抉择时的犹豫与矛盾心态;在研究论政、启蒙的具体运作过程的基础上,探讨周报在国家统一、列强侵华、教育成败、监督政府等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在新诗、古史、民主制度、科学与人生观、批评的伦理等讨论中的态度,并对传播形式与效果进行探寻。
  • 胡华文集(第五卷)

    胡华文集(第五卷)

    本书是胡华文集的第5卷,收录了胡华关于周恩来等党史人物的研究论文、评论数十篇,系统地研究了周恩来生平、思想、革命历程,是研究周恩来和重要党史人物的珍贵文献。
  •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

    谭慧编著的《公文写作模板与常用语汇》分为基本行政公文、规章制度、通用文书、会议文书、传播文书、专用书信、法律文书、经贸文书、社交文书等九个类别,以“实用”为出版理念,内容涉及各类公文的概述、写作模板和常用语汇。基本涵盖了常用的公文种类,可以为不同需求的读者提供公文写作方面的帮助。本书集实用性、可操作性、规范性、通俗性为一体,内容丰富、文字简明、通俗易懂、体例新颖,一册在手,必能帮助您轻松自如地应对各种文体写作!
  • 给教育燃灯

    给教育燃灯

    本书旨在介绍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细致再现民国教育思想的美丽景观。书中收录的文章包括:“从智识阶级的剩余来分析现代中国教育”、“教师的自救”、“教育感言”、“今日中国之教育”、“中国现代教育之症结”、“中国学校教育之史的观察”等。
热门推荐
  • 虎部队

    虎部队

    这是一个有关战争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男人的故事。
  • 偷窥的惩罚

    偷窥的惩罚

    金少央:有着特殊的身份背景,小时候亲眼目睹母亲被父亲所杀,所以跟父亲关系极差,虽救了自己的弟弟,可是母亲始终是因为他而死,他会原谅他吗?后喜欢上大咧咧的施融,两人感情一直不明朗。他们会是一对吗?安轩:与金少央同母异父,对这位救了他和他父亲的哥哥,有着特殊的情感,一直暗中帮助哥哥,后知道哥哥喜欢施融,所以也借机接近施融,目的是为了凑合他们,可是也因此弄巧成拙使三人关系交错,自己也喜欢上施融。在这其中,他该退出还是爱情至上呢?
  • 最容易误事的108个小毛病

    最容易误事的108个小毛病

    本书将人类常犯的108个小毛病列出加以论述,让读者耳目一新,从而避免误事,更快的取得成功。
  • 再世武圣

    再世武圣

    当关羽在拥有比以前更好武艺同时还有现代的记忆,会发生什么?当历史上命运凄惨的貂蝉,蔡琰,甄宓在改变的历史中碰到关羽,她们的人生还会和以前一样吗?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历史,弥补历史的遗憾。平四夷,征欧洲,笑傲天下。让大汉立于世界之颠。
  • 97岁医学博士的健康智慧

    97岁医学博士的健康智慧

    该书分为六个部分。书中分别介绍了“冷湿布摩擦法”、“健康饮水疗法”、“食疗法”等多种健身方法。
  • 重生完美攻略

    重生完美攻略

    草根重生女PK凤凰重生男。大龄三无女青年苏琛琛重生后,立志要为自己,为家人打造一个完美生活。却发现,每每她自以为很成功时,总有个讨厌鬼轻易地揪出她的短处。于是乎在这条追求完美的道路上,苏琛琛开始了跟这个讨厌鬼斗智斗勇的征途。======已有完结书《安安重生路》,一样的重生不一样的选择,欢迎围观╭(╯3╰)╮
  • 风雨阁之外编杀手

    风雨阁之外编杀手

    杀手界历来好纷争屠杀,由兽人萨满贤院强力支持的风雨阁是人类世界最强大的杀手组织,它的存在以灭杀人类各国贵族和大富豪组成的同惠盟组织为目标,从而使同惠盟无法控制全人类。风雨阁阁主的一些目的为干将乌拉白看穿所以排斥乌拉白,乌拉白为了分散风雨阁阁主的注意力和实现某种目的培养并重用两个外编杀手。在圣级人物林立世界中,两个年轻的杀手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世界上不缺乏勤奋和聪明的人,他们不得不面对各种强大的敌人,而他们知道自己身不由己也尽力去适应。为了活命他们顺从,为了活命他们也抗争,可是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是背叛时的先背叛,他们是否能坚持原来的初衷呢?
  • 台湾老兵的故事

    台湾老兵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农民朱有福在抗战结束后,新婚第二天就被抓壮丁去了台湾,撇下老母亲和娇妻,在台湾读过了56个春秋,期间,他在台湾目睹了台湾国军军营里的种种怪事,表达了台湾老兵渴望和平、统一,热切希望还乡与亲人团聚的心情。
  • 宾退随笔

    宾退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墓室与焰火

    墓室与焰火

    《墓室与焰火》是对反常生活的非理性探讨,小说读来别有一番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