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3900000016

第16章 身份称谓(1)

一、身份称谓的特征及划分

本节所说“身份称谓”,是指能够表明男女性别特征、体现彼此间关系和地位的社会性称谓。《歧路灯》中,这一类称谓主要有三部分:一是通用于男子或女子的称谓;二是体现师、生关系的称谓;三是表明主仆身份的称谓。

二、《歧路灯》中身份称谓研究

(一)通用于男子或女子的称谓

1. 用于男子的称谓。《歧路灯》中,这类称谓有:“公、公子、相公、宅。”其余如“爷”“叔”“哥”“兄”“弟”等等社会交往中的称谓,在“拟亲属称谓”一节中已做阐释,故不再缀述。

(1)关于“公”

“公”是古人对男子的一种常用称呼。其最早用于周代,首先是将王室高级贵族称为“公”,如“周公、召公”;其次也将官员及一般贵族称为“公”,如《诗·大雅·云汉》和《书·康王之诰》中都有“群公”之称;从战国时期开始,“公”逐渐发展为对一般人的尊称,如《史记》中“沛公、滕公、戚公、薛公”等处处可见,甚至吴广、陈胜在召令徒属时也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下去,乃至《晋书·乐志下》在解释“公莫舞”时说:“古人相呼曰公。”此外,宋·洪迈在《容斋续笔》卷5《公为尊称》条中作了一些归纳:“尊其道而师之称曰公”,“年之长者曰公”,“凡人相与称呼者,贵之则曰公”。

“公”的诸多用法从周朝一直延续到了近代,且成为对男子的一种专称。从其所称呼的对象看,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对平辈的称谓,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曰:‘……公等,所谓因人成事者也。’”二是上对下的称谓,如《汉书·韩信传》:“上曰:‘所追者谁也?’曰:‘韩信.’。上复骂曰:‘诸将亡者已数十,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三是对尊长的称谓,如《汉书·沟洫志》:“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复奏穿渠。”颜师古注:“郑氏曰:‘时人多相谓为公。’此时无公爵也,盖相呼尊老之称耳。”

《歧路灯》中,这些用法均有所出现。如:

用于对平辈的称谓:

程嵩淑望孝移笑道:“闷酒难吃,闷茶也难吃。二公结姻的事,潜老已是两边说透,我一发说在当面。我不能再迟两天吃谭兄启媒的酒。”(4·36)

谭绍闻道:“我与盛公曾有个换帖子厚谊,近日也觉少疏些,明日定扰他高酒。”(99·925)

用于上对下的称谓:

东宿道:“谭忠弼既实行服众,将来保举,只怕还是此公。”乔龄道:“他如今是拔贡,咱管不着他。”(4·41)

用于对尊长的称谓:

邓三变道:“董公一向厚交,他是一个最融通的性情。只叫他记下谭绍闻名字,也就七八分没事。”(52·487)

(2)关于“公子”

“公子”的本义是指贵族之子,与“公”相关。周代时,称诸侯为“公”,称其庶子为“公子”,以别于世子,进而又泛称诸侯之子。如《仪礼·丧服》:“公子为其母,练冠,麻,麻衣缘。”郑玄注:“公子,君之庶子也。” 此外,当时将诸侯之女也称“公子”,如《公羊传·庄公元年》:“主王姬者,则曷为必为之改筑?于路寝则不可,小寝则嫌,羣公子之舍,则以卑矣。”何休注:“谓女公子也。”周以后,“公子”使用范围开始扩大,被用来尊称有权势地位者、或富贵人家的子弟。如宋·苏轼《王定国真赞》:“雍容委蛇者,贵介之公子,而短小精悍者,游侠之徒也。”最后,“公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可以用来尊称他人之子。

《歧路灯》中,“公子”主要有两种用法:一是称呼富贵人家的子弟;二是尊称他人之子。如:

惠养民谢扰时说:“耘老果品极佳,恳锡三两个。有个小儿四岁了,回去不给他捎个东西,未免稚子候门,有些索然。”孔耘轩道:“现成,不嫌舍下果子粗糙,愿送些以备公子下茶。”(38·356)

这里,“公子”是孔耘轩对惠养民儿子的称呼。

隆吉早已跳出柜台,连声道:“不必!不必!我看公子渴了,先到铺后柜房吃杯茶。”(15·154)

这里,“公子”是王隆吉对富家子弟盛希侨的称呼。

(3)关于“相公”

“相公”一词在古代本是对宰相的敬称,如王粲的《从军诗》五首之一:“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李善注:“曹操为丞相,故曰相公也。”宋代开始又泛称官吏,如宋·王《道山清话》:“陈莹中云:‘岭南之人见逐容,不问官高卑皆呼为相公,想是见相公常来也。’”此外,“相公”还被妇女用于对丈夫的敬称,如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梁鸿云:‘夫人请穿上者。’正旦云:‘相公,我不敢穿。’”同时,“相公”也用作对读书人的敬称,又多指秀才,如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相公,你不思进取功名,只要上花台做子弟。”

明清以来,“相公”一词的外延和内涵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相公”被广泛用于对男子的敬称,如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他是江湖名士,称他柳相公才是。”清·翟灏《通俗编·仕进》:“今凡衣冠中人,皆僭称相公。”张际亮《金台残泪记》卷3《杂记》:“北方市人通曰爷,讯其子弟或曰相公;南方市人通曰相公;吴下自呼子弟亦曰相公。” 由于“相公”的广泛使用,其内涵也逐渐产生变迁,已不仅仅是尊称了,清代后期,“相公”可用于称呼学徒,如王老九《王保京》诗:“小时候,家里穷,粟店里边当相公。挨打受气苦情重,好比小鸟入了笼。”可用于称呼戏院中饰小旦的男演员,如《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他们当着这班人,敢则不敢提‘小旦’两个字,都称相公。”甚至成为男妓之称,如《官场现形记》第二四回:“甚么相公、婊子,我都玩过的了,倒要请教请教这尼姑的风味。”

《歧路灯》中,“相公”称谓还多是对男子的敬称。包括奴仆对男主人、男性平辈之间、长辈对晚辈都可称呼“相公”,且不分年龄大小。如:

克仁说话中间,看见小主人形容端丽,便道:“小的抱相公街上走走去。”(1·6)

这里,“相公”是谭绍衣家的仆人梅克仁对年幼的谭绍闻的尊称。

白兴吾道:“他三舅,你坐下罢。你不认哩,这是西街谭相公。”那牙子道:“我认哩,只是谭相公不认哩咱们。”(33·303)

这里,“相公”是对平辈男性的尊称。

内太太道:“方才这个侄子,怎的与东院三老爷家瀛相公一个样儿?只是口语不同。若不是说话时,并分别不出来。怪道手下个个都说是双生儿。”(92·865)

这里,“相公”是称呼同族中的晚辈男子。

(4)关于“宅”

《歧路灯》中,对于官宦人家子弟还有一个称谓,即“宅”。如:

姚荣道:“既然众人奉劝,难说都是向他的?况且有谭大宅的再三说合,我就把这口气咽了罢。”(58·543)

冯健道:“说不到那里。盛大宅若叫令弟输个下风,这张状非我不能。管保令弟不能免县上爷的耻辱,不怕他身有护符。”(70·671)

称官宦子弟为“宅”,是《歧路灯》中一个十分独特的称谓现象。笔者翻查了其他明清小说如《三言二拍》《西游记》《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书,均无此用法。

从《汉语大词典》的释义看,“宅”本意是“开辟为居住之处;定居;居住”,如《书·盘庚上》:“我王来,既爰宅于兹。”孔传:“言祖乙居于此。”因此,“宅”又做“住宅;住所”之解,如《孟子·梁惠王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就上述释义看,以“宅”来称呼官绅人家子弟,其用法似与“大舍”相同,均是以此来借称有财势的人家。如“大舍”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宋元以来对官僚富家子弟称“舍”。大舍,犹言大少爷,大公子。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四折:“老员外喜也,大舍得了婴童解元也。”《四游记·华光闹蜻蜓观》:“道人即吩咐道童,快办斋筵相待萧大舍。”《醒世姻缘传》第一回:“这个晁大舍原是挥霍的人,只因做了穷秀才的儿子,叫他英雄无用武之地。”

此外,借“宅”来称人,笔者发现唐代曾有此例,如“宅家”,即是唐代宫中对皇帝的敬称,唐·李匡乂《资暇集·阿茶》:“公郡县主,宫禁呼为宅家子。盖以至尊以天下为宅,四海为家,不敢斥呼,故曰宅家,亦犹陛下之义。至公主已下则加子字,亦犹帝子也。”《资治通鉴·唐昭宗干宁四年》:“建乃与知枢密刘季述矫制发兵围十六宅,诸王被发,或缘垣,或升屋,呼曰:‘宅家救儿!’”胡三省注:“唐末宫中率称天子曰宅家。”

而且,《歧路灯》中“宅”还可与排行字合用,以示排行。像上述例句中,“谭大宅”即谭绍闻,系家中独子;“盛大宅”即盛希侨,在家中兄弟二人中排行老大。

又如:

夏逢若道:“你送来极好,人家说管九宅出门赌博,一定是要携眷哩。”(64·608)

这里,“管九宅”系指管贻安,其在家中的排行正是第九。例如,书中还称他为:

管贻安开口便向妓女道:“西乡走走去。”妓女道:“正要看九爷去。”(34·318)

那人起来向贻安头上打了一下子,笑道:“老九你也敢说,叫众人估将起来,看谁像?”(34·318)

2. 用于女子的称谓。《歧路灯》中,这类称谓有:“太太”“夫人”,其余如“女人”“媳妇”“娘子”“姐”等等,在“亲属称谓”与“拟亲属称谓”二节中,均有阐释,故也不做缀述。

(1)关于“太太”

“太太”是近代以来对妇女很常见的一种称谓。关于其来源,据《汉语大词典》载:汉哀帝尊祖母定陶恭王太后傅氏为帝太太后,后又尊为皇太太后。梁绍壬在其《两般秋雨庵随笔·太太》中称“此妇人称太太之始”。至明代,中丞以上官吏之妻得称“太太”,如明·胡应麟《甲乙剩言·边道诗》载:“有一边道转御史中丞,作除夕诗云:‘幸喜荆妻称太太,且酌柏酒乐陶陶。’盖部民呼有司眷属,惟中丞以上得呼太太耳。”继而,凡官僚士大夫之妻,均通称“太太”。与此同时,“太太”也开始用做对长辈妇女的尊称,如《史忠正公集》,史可法在家书中称其母及其他尊长女眷曰“太太、某太太”。

到了清代,“太太”之称变得更为普遍且花样繁多,可对长辈妇女的尊称“太太”,可对已婚妇女尊称(前面多带丈夫的姓)“太太”,或仆人等称女主人为“太太”。对此,徐珂《清稗类钞·称谓类》中载:“命妇称太太,其夫自一品以至未入流皆然,无所别也。久之,则富人亦称之。又久之,则凡为妇人可以家居坐食者,亦无不称之矣。”

《歧路灯》中,“太太”的用法主要有:

薛婆见王氏不肯深管,说:“老太太休错了主意,好大一注子银钱哩!小女人且回去,好事儿不是一时一霎就成的。”(93·870)

这里,薛婆称谭绍闻之母王氏为“太太”,是对长辈妇女的尊称。

王氏道:“就是说孔宅行聘的事。我是个妇道人家,大相公年轻,万望替俺帮办帮办。”丁丹丛道:“太太说的那里话。俺们承府上几世的恩情,别的会做什么呢。太太吩咐,只拣俺们能办的吩咐,情愿效劳。”(28·262)

这里,丁丹丛称王氏为“太太”,是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少刻宝剑来说:“太太身上不好,改日讨扰罢。”方才肆筵设席,摆陈水陆。(77·751)

这里,仆人宝剑称女主人为“太太”。

(2)关于“夫人”

“夫人”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有如下含义:{1}诸侯之妻。如《论语·季氏》:“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 孔颖达疏:“邦君之妻者,诸侯之夫人也。”{2}汉代亦称列侯之妻。如《汉书·文帝纪》:“七年冬十月,令列侯太夫人、夫人、诸侯王子及吏二千石,无得擅征捕。”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列侯之妻称夫人。”{3}帝王的妾。如《礼记·曲礼下》:“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 {4}古代命妇的封号。如王莽封崔篆母师氏为义成夫人,为命妇有“夫人”封号之始。{5}对已婚妇女的尊称。如《史记·刺客列传》:“市行者诸众人皆曰:‘……夫人不闻与?何敢来识之也?’”{6}对自己及他人妻子的尊称。

由上可知,“夫人”在汉代以前本是对帝王之妾或诸侯之妻的称呼,自汉以来,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进而成为对已婚妇女的尊称,且一直使用至今。《歧路灯》中,关于“夫人”的称呼有:

中有便坐下道:“令郎这命,将来老嫂夫人要享一品诰命哩。”王氏道:“先生肯用心教训,先生也是享名有福哩。”(8·91)

孝移笑道:“东君该与西席垫备。”潜斋笑向箱中取出一封道:“此嫂夫人之预垫也。”(10·113)

姚杏庵道:“一两个钱的东西,小铺也还送得起,上什么账。只要嫂夫人贵恙痊可。”(37·341)

(二)体现师、生关系内涵的称谓

古人极重师道,除自己的授业恩师外,凡学界前辈、科举教官等,也均以师事之。对于这些师者,古人往往用“先生”“老师”尊称之;反之,身为学生晚辈者,则以“学生”“晚生”等自称之,以示谦恭。继而,这些称谓又从师生之间扩展至文人之间,成为相互之间的一种尊谦称。

《歧路灯》中,这类称谓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关于师者的称谓;二是关于晚辈学子的称谓。

1. 对师者的称谓。有“先生”“老先生”“老师”。

(1)关于“先生”。如:

王氏道:“你不信我说,娄先生一定是去的;人家比不得你,芝麻大一个胆儿,动不动说什么坏了家教。”(3·21)

忽一声说:“侯先生到。”王中便说:“是今年大相公从的师傅。”孝移慌忙出厅相迎。行礼坐下,孝移道:“先生奉屈舍下,小儿多领教益,尚未得致谢,何敢承此先施。”(11·119)

两句中,“先生”皆是谭孝移夫妇对家中所请来的老师的尊称。

“先生”一词,含义甚广。其本义为“始生子,犹言头生”,如《诗·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朱熹集传:“先生,首生也。”故又称“长兄”或“父兄”,如《仪礼·有司》:“其先生之脀,折胁一。”郑玄注:“先生,长兄弟。”《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何晏集解引马融曰:“先生,谓父兄。”

先秦时起,“先生”也被用于称呼“老师”或“年长有学问的人”以及“致仁者”,如《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郑玄注为:“先生,老人教学者”;《礼记·玉藻》:“〔童子〕无事,则立主人之北南面,见先生,从人而入。”孔颖达疏:“先生,师也。”又如《孟子·告子下》:“宋将之楚,孟子遇于石丘,曰:‘先生将何之?’” 赵岐注:“学士年长者,故谓之先生。”再如《仪礼·士相见礼》:“若先生异爵者,请见之则辞,辞不得命,则曰某无见。”郑玄注:“先生,致仕者也。”清·王引之《经义述闻·先生君子》:“盖卿大夫之已致仕者为先生,未致仕者为君子。”

关于“先生”的上述用法,贾谊在《新书·先醒》认为,“先生”者,“犹言先醒也”,就是比自己更有道德学问的人。

同类推荐
  • 泉州湾大讲堂

    泉州湾大讲堂

    内容包括台盟中央常务副主席汪毅夫的“民间信仰与两岸交流”、泉州市副市长陈荣洲的“两岸关系纵横谈”、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鸿阶的“‘三规划两方案’与福建经济发展愿景”、泉州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斌的“微博与生活”、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刘莹的“企业用人的素质要求与人才培养”、泉州师范学院原院长黄子杰的“领袖素质——卓越人才应当具备的潜质”、泉州师范学院副院长林华东的“国学与中华文化的传承”、参与两次南极科考的戴聪杰教授的“南极科考和海洋文化”等学术报告。这些报告内容丰富、信息量大、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科学视野,促动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了学生认识社会的眼界。
  •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中国媒介:转型与趋势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众媒介也在伴随着社会的变迁不断转型。探索中国媒介的发展趋势亦是理解中国社会发展趋势的重要部分。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各级领导没有认识到新闻执政的重要性,更没有把新闻执政提到执政能力建设议程上来。新闻执政的意义在于,提高党的执政形象、执政的合法性和执政能力。
  • 教师工作减压手册

    教师工作减压手册

    为了指导教师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发展,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教师职业发展与健康指导”图书,分为《教师爱岗敬业教育手册》、《教师职业道德与素质手册》、《教师教学质量提升手册》、《教师快乐工作手册》、《教师工作减压手册》、《教师文化娱乐手册》、《教师饮食保健手册》、《教师身体健康手册》、《教师医疗预防手册》、《教师心理健康手册》10册。本图书除了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给予一定指导外,同时还对教师的身心健康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研究,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非常适合大中小学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在校专业大学生和有关人员阅读,也是各级图书馆陈列收藏的最佳版本。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师之道:教育,一个不能少

    本书是一本教育随笔。包括教育的真义、教育与生活、课程与教学、师生学习与成长等内容。全书分为爱心花圃、草根教育、等待花开、守望麦田、烛光摇曳、我思我在六辑。
热门推荐
  • 华龙

    华龙

    金碧辉煌之处夜夜笙歌之时一切毁于一瞬对于做这件事的“人”来说却只是手掌翻和之间无意为之或许一粒沙中便有一个世界或许我们也只是在一粒沙中
  • 绝色小男友(原名:麻雀凤凰变变变)

    绝色小男友(原名:麻雀凤凰变变变)

    什么?大婶?本姑娘曾经也是青春年少,只不过大你三岁而已,竟然用大婶这个词来称呼我。就算你帅的惊天动地又怎么样,惹火了本姑娘照样让你没好日子过。咦?怎么没什么效果呢!天啊,这二十多年来,我可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为什么一点好运都不分给我呢!还是您也被那个小鬼迷住了?给我点好运吧!不然我会被那小鬼整死的。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我需要的是好运不是桃花运,虽然这是二十多年来的头一次,而且感觉也不错,可……可是,可是桃花太多也会压死人的。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这个不错,那个也很好,啊……这么多帅哥都看花眼了,选哪个好呢?随便抓一个吧!不行啊!越弄越遭,完全陷入多角恋爱中了,我才不是水性杨花脚踩两只船呢!我早就有坚定的目标了,可是……救命啊!到底要怎样才能走出这片桃花林……
  • 蛇医王妃

    蛇医王妃

    新文《暴君宠妻:爱妃,太凶猛》已开,求支持~她,森林遇险,穿越成丞相府小姐,懦弱不再,强悍无比,甚至要退了六王爷的婚约。他,赤月国战神六王爷,冰冷无情,撞上同样冰冷的她。“这个婚约不算数!”她手持长剑,抵制着他的喉咙,而他嘴角轻笑,“这个婚约作废,我们从新订婚!”她成为他的妃,以蛇杀人救人,名扬天下!
  • The Silent Bullet

    The Silent Bulle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暗皇凌天

    暗皇凌天

    暗皇凌天,我灭诸仙,轮回百世,永生之颠!为爱报仇,为父争光,主角走上了一条力压千古,震慑十方的不悔之路,踏破苍穹之巅,撕碎宇宙之王,在永恒孤寂的黑暗里,绽放出璀璨不朽的光芒。
  • 余生因你而温暖

    余生因你而温暖

    上一世,高青曼遭丈夫背叛陷害,落了个家破人亡的凄惨下场。重来一次,她决心让这对狗男女付出代价。虐渣男,她就是要三观不正,就是要心狠手辣。高青曼发誓,她要让渣男,尝尝身处地狱的绝望滋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媚乱三国

    媚乱三国

    一不小心回到了三国,赵云是她师父,她从赵云处学得一身好枪法;程昱是她外公,却眼睁睁看她与曹操拜堂;曹操为了她而夺天下,周瑜为了她身中毒箭,诸葛亮为了她而出茅庐,孙权更是为了她而神魂颠倒。三国,竟然因她而乱。
  • 那女孩的死

    那女孩的死

    回过神来的时候,我已经身在飘荡着细雨的小丘之上周围一个人也没有,只有唇边还残留着温暖柔软的触感为什么……我会还在这里啊……明明终于见到你了……却连一句“一起回去吧”也没能传达给你我到底都干了些什么啊……你在分别的那一刻,曾在我耳边说过些什么……可是,我却无论如何都没有办法回想起来……
  • 落在云里的雨

    落在云里的雨

    一段旋律,一个女孩的手心都是一个男孩的琴音,细腻,忧伤,明朗!如果交织的心率如音律般可循…
  • 北宋甘虎传

    北宋甘虎传

    北宋徽宗年间,一帮无能又贪婪的高官把中国搞得很杯具。最发指的是,当大牛站出来捡起他们的烂摊子,替他们搞定一切的时候,他们还在后面玩阴谋,试图搞定大牛。甘虎没有被穿越者上身,也不知道未来,却无意中吞了一颗仙丹,从此人生改变。这个杯具的年代,注定要被他一手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