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463900000015

第15章 排行称谓

一、排行称谓的由来及分类

排行称谓,是指能够表明行辈或者兄弟姐妹长幼顺序的人际称谓。

《汉语大词典》中,关于“排行”有其中两层涵义:一是指兄弟姐妹依长幼排列的次序,如宋·周辉《清波杂志》卷五:“子弟见父执必拜。或立受,或答半礼,呼以排行。”二是指古人起名时用同一字或同一偏旁的字表示行辈,如清·顾炎武《日知录·排行》:“兄弟二名而用其一字者,世谓之排行……单名以偏旁为排行。”

由此可知,“排行”具有两种特征:一是用序数字(或包含次第意义的专词)来称呼和标志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中同辈者出生的先后次序;一是在名字中体现出同辈兄弟的关联,进而区分出上下之间的辈分关系。

据学者考证,排行称谓在周代已经广泛地使用。此时的排行反映在人的“字”中,用“伯、长、仲、叔、季、幼、稚”等来表示兄弟间从长到幼的次序。比如《仪礼·士冠礼》:“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郑玄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解释“曰伯某甫”的意思为:周代贵族男子字的前面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表示性别,这样构成男子字的全称。例如:伯禽父、仲山甫、仲尼父、叔兴父。有时候省去排行,例如禽父、尼父、羽父。有时候以排行为字,例如:管夷吾字仲、范雎字叔、鲁父子友字季,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周代贵族女子字的前面加姓,姓的前面加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母或女表示性别,这样构成女子字的全称。

排行称谓的直接作用就是将同辈亲属的长幼次序分出来,或者将上下行辈的关系示明。它是古代宗法制度的产物,体现了长幼有序的伦理道德。据此,排行称谓又可分为两部分,即表明长幼顺序的称谓和表明辈分关系的称谓。

二、《歧路灯》中排行称谓研究

(一)表明长幼顺序的称谓

这类称谓最早出现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据有关专家考证,在武丁时期的王族卜辞中,便屡屡出现有“父甲”“父乙“父丙”以及“三父”“四父”等对同族中男性长辈的称谓。

比这稍后的,当属上古文献中大量出现的“伯”“仲”“叔”“季”等表序字,这些字一般含于人的“姓氏”或“名字”中,偶尔还被直接用做成年男子的“字”。如前文所述“管夷吾字仲、范雎字叔、鲁父子友字季”等。

古人在称谓中表示排行最突出的时期是唐代,一般称为“行第”,而且直接用数字表示,作为对人的称谓。如韩愈,作《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这里的“王二十”“李十一”“李二十六”分别指王涯、李建、李程,各表明了他们在家族同辈中的长幼顺序。

这类称谓上至皇族权贵,下至平民百姓,均在使用。而且不仅可用于他称,也可用于自称。如李白称“李十二”,杜甫称“杜二”。

上述“二、三、四”等序数字,是后世最为通行的排行用字,其意义明确通俗。不过,排行最大和最小的用字则较多,如与“大”相类的有“长”“元”等,表示排行第一;与“小”相类的有“幺”“细”等,表示排行最小。

这些序数字既可与“姓氏名字”称谓连用,也可与亲属称谓连用,如“大伯”“二哥”“三叔”之类。除此之外,还有“词头+数词”的用法,这也是《歧路灯》中排行称谓的最大特点。如:

那同行的星相公,姓娄,叫娄星辉,见管贻安说话下道儿,便插口道:“老九,你看你说的是什么!”(34·319)

管贻安在家族中排行第九,故娄星辉称其为“老九”。

盛希侨道:“什么话些,教儿子念书,却说是胡乱引着。这就不成一个话头。即如俺家老二,一向不省事,我通不爱见他,俺两个打官司分家,你是知道的。谁知近日,他竟收了心,一意读书,暗地用功。把我喜的了不成。他就比我强。……” (86·818)

“老二”是盛希侨的弟弟盛希瑗,从文中可知其排行是第二,故盛希侨对谭绍闻称其为“老二”。

从上述两例还可看出,排行称谓不仅能用于面称(如前句),也能用于背称(如后句),而且,既可以是对亲属成员的称谓(如后句),也可以是对非亲属成员的称谓(如前句)。

“老+排行”的用法始于何时,目前尚无考证。不过,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中说:“中古于排行只用‘阿’(如今粤语)。例如南史临川王傅,‘阿六,汝生活可好。’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用‘老’字呢,目前还没研究清楚。不过至少在清代以前已经可以这样用了。”

排行前加“老”的用法一直沿习至今。如今人常说的“老大”“老二”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老”加排行外,《歧路灯》中还有一种比较独特的排行称谓,即以“第几的”称呼他人。其与“老”加排行用法相同,既能用于面称,也能用于背称;既可以是对亲属成员的称谓,也可以是对非亲属成员的称谓。如:

惠观民心中有事,略温存了温存,便说道:“第二的,那两家要账的通是不依,一定要一剪儿剪齐,话头都当不得的,我委的没法。第二的拿个主意,开发了他。春暖花开,我好引着孩子们园里做活。”(40·375)

孙五秃扯住杨三,到南屋,低声说道:“第三的,你憨了?好容易罩住的小虫蚁儿,你都放飞了,咱吃啥哩!”(54·502)

惠观民叫妻郑氏,暗中吩咐道:“第二的轻易不回家,你去架上鸡捉一只来杀了,妙相着些,休要捉的乱叫唤。今晚俺弟兄吃杯酒儿。留下一半明早打发他吃饭,叫他上城里去,好用心与人家教学。你去杀鸡,我去南庄借酒去。把壶递与我两把。”(40·378)

前句中,惠观民称自己弟弟惠养民为“第二的”,系面称;次句中,孙五秃称杨三为“第三的”,系面称;后句中,惠观民在对其妻说话时称惠养民为“第二的”,系背称。

《歧路灯》中,关于“第”字的排行称谓很多,其用法在其他明清小说中十分少见。

此外,《歧路灯》中,有些绰号也含有排行意味。如:

孙五秃扯住杨三,到南屋,低声说道:“第三的,你憨了?好容易罩住的小虫蚁儿,你都放飞了,咱吃啥哩!”杨三道:“五哥,你不知道。……”(54·502)

秦小鹰把张二粘竿捏了一把,两个一根铁绳走至墙角下,商量道:“第二的,你看呀,这谭福儿不出来,咱这官司再不能清白。……”(65·622)

上句中,“孙五秃”“张二粘竿”均是绰号,两人分别在家中排行第五和第二,故杨三和秦小鹰又称二人为“五哥”“第二的”。

总之,从《歧路灯》看,用于表明长幼顺序的排行称谓在当时用法非常灵活,且并不局限于亲属成员之间或是面称、背称场合。如:

白兴吾道:“谭相公也是极随和的人,大家幸会,吃一杯,说说家常,也领个教儿。只是盘子残了,不好让二位,咱再另整一桌粗碟儿何如?”那屠户便道:“第二的,你去架上取五斤肉来,上了咱的支账。”冯三朋道:“魏大哥开着屠行,开口便是猪肉,也算不的敬谭相公的东西。咱们同到街上另办几味来何如?”白兴吾道:“冯第三的到底是行里串了二年,说话在理。”冯三朋道:“在理不在理,回来不吃你这宗酒。你去南酒局里弄一坛子去,搀些潞酒、汾酒吃。” 那屠行魏胡子也说道:“真正不差。”绍闻再三拦阻,那里挡得住。(33·305)

这段话中出现了“魏大哥”“第二的”“冯第三的”三个排行称谓,其中“魏大哥”是指屠行魏胡子,“第二的”是指魏胡子的弟弟魏二屠,“冯第三的”是指冯三朋。

(二)表明辈分关系的称谓

上一辈与下一辈之间命名时用事先确定的排行字来表示辈分,也就是后来所说的行辈或班辈。

古人在称谓中表示辈分的习俗也出现很早。据学者考证,最早的材料见于《左传·文公十一年》,文中记载长狄有兄弟四人,名为“侨如、焚如、荣如、简如”,诸兄弟名中都共有一个“如”字。这种现象到了汉晋时期,就比较常见了,如“孔长彦、孔季彦”兄弟,“袁懿达、袁仁达”兄弟。

这种表明辈分关系的排行称谓主要见于人名中,且有两种情况:其一,如果取双名,则名中上一字或下一字相同,如前例中的“如”“彦”“达”等字;如果取单名,则字中一般共同一个偏旁,如汉末的“刘琦、刘琮”兄弟,名中均有一个“玉”旁。

此外,不同辈分者虽然名中所用的字不同,但这些字往往还有内在的关联。如宋代朱熹一家,父名“朱松”,子名“朱塾、朱埜、朱在”,孙名“朱钜、朱钧、朱鉴、朱铎、朱铨”,曾孙名“朱渊、朱洽、朱潜、朱济、朱浚、朱澄”,上下五代人名中的偏旁正好是“木、火、土、金、水”,谓五行。

《歧路灯》中,有一段情节也说明了行辈间用字的内在联系:

绍闻道:“大人见背太早,愚弟不过十岁,只记得教了八个字,说是‘用心读书,亲近正人’。”观察站起身来道:“这是满天下子弟的‘八字小学’,咱家子弟的‘八字孝经’。”篑初道:“只这八个字,不成部头,又不成片段,如何刻印呢?”观察道:“镂之以肝,印之以心,终身用之不尽。就是做官时,也千万休离开了书。接引僚友寅好,那亲近正人,尤应铭心。这八个字,这边鸿胪派,就可用以为子孙命名世系。如南边宜宾派,是以‘纯孝开基,世守咸昭,绍延永绵,光启后贻’十六字为命名世系。前八个字,尚有咸字辈人,咱这一辈是绍字,儿子辈现今都是延赏、延祥、延绶的字样,孙子辈是永龄、永年、永系,咱家族大,如今已有光字辈人了。这里灵宝一支,如今几多门头?”绍闻道:“这里人丁不旺,累世单传,到了愚弟,才有篑初弟兄两个。”观察道:“这篑初是哥是弟?”绍闻道:“这是哥哩。” 观察道:“二侄什么名子?”绍闻道:“名叫悟果。”观察道:“咦,这像僧尼派头,不可为训。此侄名篑初,是学册已有注名,不必更改。这二侄就该以用字起派,以下就是心字。”篑初道:“伯大人就起个名儿,以肇其始。”观察沈吟道:“‘董之用威’,即以用威为名,以寓教思。何如呢?”篑初起身为礼道:“谢过伯大人慈严互施之恩。”观察道:“将来丹徒寄书,即把这鸿胪派以‘用心读书,亲近正人’为叠世命名字样,注于族谱之上,昭示来许。”绍闻父子,俱起身为礼,谢联属族谊、明晰行辈之惠。(95·894)

这种辈分用字又称为“行排”或“字排”,使人一听而知其是长辈还是晚辈,对于古人“别尊卑、讲礼仪”颇为方便,从宋代起颇为流行,到今天仍然比较普遍。最典型的例子如孔子后裔,自元代第54孙孔思晦开始,其子辈为“克”字辈,“克”以下定为“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共制定了子孙行辈共50字,如现在的孔门第77代传人名“孔德懋、孔德成”,就是“德”字辈。

《歧路灯》中,人物姓名的行排现象也十分多见。如:

“谭绍衣、谭绍闻”同宗兄弟,名中皆有一个“绍”字。

“孔缵经、孔述经”同父兄弟,名中皆有一个“经”字。

“惠观民、惠养民”同父兄弟,名中皆有一个“民”字。

“王经千、王纬千”同父兄弟,名中皆有一个“千”字。

“盛希侨、盛希瑗”同父兄弟,名中皆有一个“希”字。

“张正心、张正名”同祖兄弟,名中皆有一个“正”字。

“管贻谋、管贻安”同父兄弟,名中皆有一个“贻”字。

此外,还有单名表示行辈的例子。如:

“娄朴、娄樗”,同祖兄弟,名中皆有一个“木”旁。

(三)关于排行称谓的两点补充

1. 排行的“大小”之分

同宗或同祖兄弟的排行古代称为“大排行”,同父兄弟的排行则称为“小排行”。

大排行的出现和广泛使用,源于古代宗族制度。古人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往往几代人居住在一起组成一个大家庭,这种繁杂的家庭结构,逐渐促成了“大排行”的产生。

大排行在唐代就已十分盛行,一般称之为“行第”,如白居易又称“白二十二”,即是其在同曾祖兄弟间的排序。再如《歧路灯》中,谭家虽然支系众多,但同姓兄弟间也是采用“大排行”的取名原则。

《歧路灯》中,大小排行在表明同辈之间长幼顺序或是上下之间辈分高低的情况均有出现。如谭绍闻和谭绍衣虽是远房兄弟,但两人名中均有一个“绍”字,其来源正如前文所摘句子中:“如南边宜宾派,是以‘纯孝开基,世守咸昭,绍延永绵,光启后贻’十六字为命名世系。前八个字,尚有咸字辈人,咱这一辈是绍字,儿子辈现今都是延赏、延祥、延绶的字样,孙子辈是永龄、永年、永系,咱家族大,如今已有光字辈人了。”

“五四”以后,随着封建宗族制度的消亡,家庭规模越来越小,核心家庭即小家庭越来越多,更多的情况下,排行仅限于同父兄弟之间,即“小排行”,如鲁迅三兄弟,就分别名为 “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均以“人”为排行字。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计划生育制度的实行,在中国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排行称谓,正在慢慢消失,这种情况在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尤为明显。

2. 排行的男女之分

中国古代,男女历来是分开排行的。因为女性出嫁后不入族谱,所以也就没有与兄弟们一起排行的必要和资格。不过,在长幼有序的伦理道德下,女性也可以单独排行,藉此区分出姐妹的长幼,但这种情况不太普遍。《歧路灯》中,无相关例证。

“男尊女卑”观念下的排行区别,在“五四”以后,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也慢慢发生了变化,即从“男女分排”转向“男女混排”,包括男女混排长幼顺序、男女混用一个行字等两方面情况。比如兄弟姐妹四个,一般混排为“大姐、二哥、三弟、小妹”。此外,名中混用一个排行字的现象也有。

三、小结

排行称谓的直接作用是表明同辈亲属成员间的长幼顺序,或是表明上下行辈间的关系,并体现出封建社会“长幼有序”的伦理道德。书中,这两种排行称谓均有出现。

表明长幼顺序的排行称谓主要有两种:一是“老+数词”,二是“第+数词+的”。这两种组合在书中的用法均非常灵活,并不局限于亲属成员之间或是面称、背称场合。不过,相对于“老+数词”,“第+数词+的”的组合在书中更为多见,而且不论是官绅子弟还是市井百姓,均可使用。此外,书中一些浑号也含有排行意味,如“孙五秃”“张二粘竿”等。

表明辈分关系的排行称谓主要见于人名,又分两种情况:如果是双名,则名中上一字或下一字相同;如果是单名,则名中用字一般偏旁相同。此外,不同辈分者虽然名中所用的字不同,但这些字的含义往往具有内在关联。

书中,上述两种排行称谓还具有以下共同点:

1. 两种排行称谓均有“大排行”和“小排行”之分。

2. 女子未见列入家族排行。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第+数词+的”的用法是《歧路灯》中一个十分独特的语言现象,在其他明清小说中十分少见。

同类推荐
  •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新闻学十年(1998-2008):多元与分化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

    本书之对历史谣言做一番研究,分析了谣言从古到今其威力和破坏力将是多么巨大,无论是对谣言者自己还是对别人。
  •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这本《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所选说课稿均为实践型说课,追求教学的艺术性和高水平,重在教学思路的启发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针对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参考价值和实用性;所选说课稿多数是全国各省市说课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充分体现了各地最新教研教改方向,作者都是新课标教改的试验者和开拓者,引领着课堂教学的革新、潮流;所选说课稿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各有所长;所选说课稿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素质、学习方式及思维能力的培养。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热门推荐
  • 你若安好,便是春天

    你若安好,便是春天

    叶以薰一心沉醉于对写作的追寻和探索中,她拒绝与自己格格不入的阳光男孩韩野,暗恋与她青梅竹马的桑戈天,但是桑戈天却与她的好友清月情投意合,在母亲的威逼下,叶以薰不断地相亲,却均以失败告终,期间她遇到了自己的写作导师喻昂,二人宫谱了一曲恋歌。
  • 树中的童年

    树中的童年

    人在,笔在,纸也在,但故事已经转身离开了。即使时间偷走了笑容,我还在这里等着你。——我都按照你说的做了变成一个小孩.....
  •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史(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楚人以祝融为始祖,其历史的起点,原本在神话与传说之中。历经筚路蓝缕的岁月之后,楚国得以崛起于南方。楚人有着“蜚将冲天”、“鸣将惊人”的雄心,“抚有蛮夷”、“以属诸夏”的气魄,终于在春秋中期跻身五霸之列。然而在取得这样的成就后,政变与内乱让楚国招致了吴师入郢的巨大外患,实力大损。战国时代,楚国用吴起变法以求打破困局,为国家带来起色,楚国一度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但在怀王时代,遭遇连番挫折,势力顿衰。此后,郢都沦陷,半壁河山被秦人占领。楚人虽亡羊补牢,但已经无法改变“六王毕,四海一”的趋势。秦末起义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又给八百余年的楚国史留下了一个长长的尾声。
  • 网络:共建地球村

    网络:共建地球村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是我们全社会的重要课题。
  • 带子五年

    带子五年

    五年前,她不过是来走亲戚,看望自己的姑姑。何奈碰上这个成年后举行初拥之礼的蝙蝠,被抢占了身。事后,他却走得干净。五年后,奉家族之命,她这个本代最优秀的魔灵师必须嫁给他这只臭蝙蝠!大婚之日竟然也是离婚之时,她因为肚子里莫名冒出的胎儿成为不守妇道的贱人。前脚刚成婚后脚却成为弃妇,她沦为两个家族最大的笑柄。拿着一纸协议,她从头到尾并未说一句话,只是在离开城堡之时才转身让他看见自己眼中无尽愤恨的绝情。
  • 天道争途

    天道争途

    兄弟与爱妻,夺我帝统。命数不绝,重活一世!这一世必伏尸百万,踏万丈深渊,破电闪雷鸣,一剑穿苍穹,弑神杀魔,夺回一切!
  • 绝恋千年以前

    绝恋千年以前

    前一刻撞见男友爬墙,后一刻意外穿越遭遇洞房血崩,她真是有够幸运的。还有这劳什子太子爷一边狠狠羞辱她,一边又在外人面前演恩爱,还不惜害了她的亲生骨肉为他的青梅竹马报仇!擦,老虎不发威当她是哈喽凯蒂了,男人,有种就跟她单挑!
  • 化神赋

    化神赋

    “看,这天下何其之大啊!居于其上者不过几人而已,寥寥众生,何人不是苍天的棋子?”“那,有脱去此局的方法吗?请您教我”“想让我教你如何跃出这渔网之中,你却要先有一颗敢鱼跃龙门的心,你有吗?”“我不知道我有没有,我只有手中的这把长剑。”“有它,便够了”
  • 特种仙医

    特种仙医

    一次意外,让叶秋借尸还魂了。世界还是那么一个世界,人还是那么一个人,但生活的味道却是变了不少。生前军医,生后大夫,也算是人尽其才。重生同一个世界的他,立下志愿,泡进天下美妞,装逼全世界,打脸全地球。与此同时,查探前世死因的他,陷入一个又一个的阴谋中去。阴谋诡计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一切的一切都是扯淡的。且看我们的医武高手叶秋,如何带领诸人装逼,如何泡妞,如何吊打自以为是的豪门阔少的。
  • 王妃要招夫

    王妃要招夫

    人都说儿女是来坑爹的,她却被爹直接坑死了。死得冤不说想安分的做个勾魂的鬼差还被阴魂不散的女鬼推进了异世的空间缝隙,投胎在了侯门大户人家,却一出生就面临夭折的危险,她要怎么办才能在这个陌生的异世生存下来?并保护好晚她一刻出生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