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8000000039

第39章 张之洞在川兴学述论(1)

创书院,兴文教,是张之洞早期仕宦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尤以在四川兴学成就最为卓著。前人对此论及不多,拙文试对张之洞在川兴学作一初步探述。

一、整饬学界身体力行

张之洞于清同治十三年(1873)出任四川乡试副考官,旋为四川学政,从此,开始了他三年的四川学政生涯。由于四川远离京都,偏僻闭塞,信息难通,学人除时文之外,连清朝当代兴起的乾嘉汉学也不知晓,甚至有人终身未睹《史记》、《汉书》。张祥龄的《翰林庶吉士陈群墓志铭》叙此景况:“川省僻处西南,国朝以来,不知所谓汉学。”廖宗泽的《六译先生行述》说:“先是,文襄未来时,蜀士除时文外,不知读书,至毕生不见《史》、《汉》。”阮元汇刊《皇清经解》,收录清代众多著述,竟无一四川人的作品,由此可窥见四川学界落后的一斑。四川学界的混乱状况,更令人堪忧。其表现有二,一是思想上的混乱,二是秩序上的混乱。张之洞在《轩语》中,记述了一件很能说明学界思想混乱的典型事例:

近年川省陋习,扶箕之风大盛,为其术者将理学、释老、方伎合而为一。昨在省会,有一士以所著来上,将《阴骘文》、《感应篇》,世俗道流所谓《九皇经》、《觉世经》,与《大学》、《中庸》杂糅牵引,忽言性理,忽言易道,忽言神灵果报,忽言丹鼎符录。

又说:

士人志切功名,往往喜谈《阴骘文》、《感应篇》两书。

与这种思想上的混乱相应,四川学界的秩序也混乱不堪,尤以考试为著。每逢考试,不惟考场中一片混乱,冒充顶替、作假舞弊屡见不鲜,考场外更无法无天,以致市井奸徒敲诈考生的“拉榼”成风。《轩语》叙其事:

旧时成都考试,凡攻讦、冒籍、枪(抢)替及身家不清者,提调官辄不理。奸徒纠众,伺学使辕门外,待其复试而抢之,且索重贿,名曰拉榼。

什么样的风气,往往熏陶出什么样的人来。在落后、混乱状况下的四川学生多不成器,以致诉讼、打架斗殴,无所不至。

面对“渣秽如山”的四川学界,张之洞采取了各种措施,严加整饬。1876年3月,他在上奏中将其整饬措施,总结为整顿八法,其具体内容是:惩鬻贩,禁讹诈,禁拉榼,拏包揽,责癛保,禁滋事,杜规避,防顶替。整顿八法抓住了四川学界问题的要害,因此,它的实施,很快扭转了局面。张祥龄描绘说:“于是颖异之士,如渴之得美食,数日,文风丕变,遂沛然若决江河。”从而为彻底改变四川学界的落后状况,创立了必要的条件。

张之洞的表率作用特别是为政清廉更是为人称道的。清代学政本是肥缺,因主持全省士子功名晋升的大权,常常可以贪赃枉法,收受巨额贿赂。但官一贪利,政治腐败,是非颠倒,百事错乱,就成为必然的现象。四川学界落后与混乱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各级官吏的贪赃枉法。张之洞一上任,就裁革了可以落入他私人腰包的一项开支,每年达两万金之多,并减损自己的俸禄用于兴学,以致他三年任满,被调返京时,竟连整治行装的钱也没有,不得不靠出售所刻的《万氏拾书》经版,才得以成行。这种清廉的人品,在贪污成风的近代中国,是极宝贵的精神,今天仍值得我们深深敬慕。

其次,张之洞身体力行的表率作用,还表现在他不辞艰险与辛劳,多次到府、县地方视学。如在1875年,张之洞年初就离成都,前往石柱、潼川、龙安等地,至7月才返回成都,而在前一年的11月,张之洞尚在酉阳视学。1874年除夕,张之洞在写给王廉生的信中,述其酉阳之行说:

弟今年以来,终日劳烦,甚于在楚时数倍。非不欲少自摄养搏节,无如事繁,道远弊多,非如此刷振,竟不能料理妥当,前月考酉阳一棚,山行十余站,大率荒山,绝壁盘路,险不可言。天气严寒,大雪迷路,不敢投足,舁夫颠踣,以骑陨毙,不知凡几,此外,水程则处处皆滩,惊心动魄,绝无从容怡旷之地(《张之洞全集·书札一》。)。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张之洞能够四处视学多次,表现出一种对文化教育负责和忘我的献身精神。

二、创建书院手订条教

张之洞很注意文化教育的基础建设。要振兴文教,首先要有必要的经费保证。但腐朽的清王朝根本不重视文化教育,也根本拿不出兴办文教的必要经费。张之洞在川兴学,也遇到这个困难。为了筹集经费,张之洞率先捐钱作出表率,同时,亲自向富人宣讲办学的意义,劝其出钱兴学。当时富人多慷慨解囊,很快就筹到了一大笔资金,故张之洞在《轩语》中有蜀人“尚义好施”之誉,从而为其在川兴学建立了经济根基。

创建尊经书院,是张之洞在川兴学最有意义的重大事件。在这以前,四川成都原设有锦江书院,已有一百七十年的历史了,但管理不善,而且以讲宋学、时文为主,内容也显得陈旧,因而造就不广。清同治十三年(1874),四川兴文人工部侍郎薛焕丁忧在家,与十五名官绅联名投书总督、学政,请书院,“以通经、学古课蜀士”(《创建尊经书院记》。)。这个建议立即得到张之洞的采纳,加上总督吴裳亦雅尚经术,予以支持,使尊经书院的建设工作在张之洞的主持下,于1875年春天就完成了。

尊经书院建成后,张之洞为书院订立了一套制度(详见《创建尊经书院记》),影响深远。它大致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办学宗旨。张之洞在第一条“本义”中指出,创建尊经书院是为了造就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死读书的钻书虫。正是在这一办学宗旨的熏陶下,尊经书院才培养出了杨锐、宋育仁等维新志士。

张之洞讲培养有用人才,并不仅限于尊经书院的学生,而是希望通过尊经书院这个阵地去影响全四川。“本义”中说:诸生“学成而归,各以倡导其乡里,后进展转流行,再传而后,全蜀皆通博之士,致用之材也”。可见,张之洞培养有用人才的办学宗旨,是立足于尊经书院,同时又是面向全川的。

第二,关于教学内容。张之洞主张应以小学、经学为根本,第四条的“务本”说:“凡学之根柢,必在经史,读群书之根柢在通经,读史之根柢亦在通经,通经之根柢在通小学,此万古不废之理也。不通小学,其解经皆燕说也;不通经学,其读史不能读表、志也,……故凡为士,必知经学、小学,综此两端,其在笃嗜神悟,欲以此名家者,著述终身由之而不尽。”

但是,乾嘉汉学本身不过是清文化专制高压政策的产物,尽管它在整理文化遗产方面作出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却明显地具有脱离现实的弱点。因此,张之洞的以纪、阮之学相号召,客观上是驱赶学生去做啃故纸的钻书虫,这就与其办学宗旨发生了矛盾。尊经书院的学生多受此影响,如近代经学大师廖平的经学理论,就是最典型的表现。

第三,关于课程设置及学生考核。尊经书院的课程设置每月二课,一为官课,一为斋课,共四题:经解一题,史论一题,杂文或赋一题,诗一题。这在当时是很别致的,其别致处有二。一是精简,所以要精简,就是学生课程太多,负担太重,课业之外就无时间和精力来读书了,这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二是与众不同。清代书院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是以科举相关的《四书》、时文为主,但尊经书院的课程设置却皆无。因此,学生多有疑义,张之洞在第十八条“释疑”中解释说,不课时文,是因“无庸也”;不课《四书》,是因府、县书院早开设了,再学习,就重复了。时文是科举的程序文章,《四书》是科试钦定的答案标准,张之洞身为清廷官吏,却明确地规定尊经书院不设此课程,实是一种颇有胆识的拔俗见解。

有关学生课业的考核,尊经书院确立了五日一会讲,十日一审查的条规。书院规定,凡学生都要准备一部日记,来记录每天读书的起、止进度,记载学习所得和疑问,山长(相当今天的院长)每隔五天,就召集师生会讲,主要由山长亲自抽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检查日记所记的多少以及是否属实,考问相关的问题,并给予讲解。每隔十天,又将全面考察学生的各门课程。如果说五日一会讲是重点抽查,那么,十日一审查则是全面的考查,两者结合起来,书院就能全面而又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根据情况的变化对学习作相应的调整。

同类推荐
  • 哲学九讲

    哲学九讲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人们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知识的概括学习和总结从而更好的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哲学通常是研究根本问题的,这就需要对表面的问题进行批判的反思,通过这种反思更清楚的认识世界、了解人生。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主要内容:《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一般人或许会想,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有什么好看的。圣人嘛,一定一天到晚道貌岸然,玩深沉,装伟大,其一言一行也必定乏味之极。如果你也这样想,那就错了。看完《论语》,你会发现孔子与一般人也没有什么两样,其一言一行也是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
  •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人究竟为什么活着”这一问题是亘古难题。乍一看本书的名称,专门研究人生哲学的人,可能会不屑一顾或嗤之以鼻,以为又遇上了一位现实版的唐·吉诃德;一般世人,则可能感觉到这一问题好像是不难回答的。
  •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一次完全读懂道德经的人生智慧

    本书是对老子《道德经》的解读与分析,并打破以往解读《道德经》的俗套,在原文、注释、译文的基础上,新增加了按理分析版块。分析是本书的精华之处,读者可以通过此版块第一时间了解到每一章的内容及思想,从而更深层次领悟老子思想的精髓所在。
热门推荐
  •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如果爱让你无法再有走下去的理由,那么请你放手吧!转身你看不到我为你流泪的双眸,只能看到我留下的决绝的背影!如果没有爱,我宁愿你恨,至少你的心里永远都无法将我忘怀?如果没有相遇就没有开始,如果没有开始,那么所谓的结束也不会有?为什么只想简单的相爱,却发现一切都只是奢望!晰诺,选择爱你,我从没有后悔,为你失去了所有,我也绝不会说放弃,但当那个理由必须存在时,我还是不得不放开你的手!想说的太多,却不知道从何说起!说过的话不是不想兑现,而是无法再去兑现!现在我唯一想说的是对不起我爱你!————陆振航
  • 老板农场

    老板农场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农场主熊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想做董事长的员工不是好员工。有的人能说,却不能做;有的人能做,却不能说:有的人虽然能写,却不能做,不能说;而人才就是能做能说能写!你行吗?来老板农场看看吧。
  • 风雨黄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恋

    风雨黄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恋

    《风雨黄昏:李宗仁和胡友松的生死之恋》讲述了李宗仁深明大义,1965年幡然从海外回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欢迎和厚待。1966年3月,李宗仁先生的夫人郭德洁女士因病去世后,一位年仅27岁的护士毅然与李宗仁先生结为伉俪。75岁的李宗仁,于是开始了他生命最后三年的不寻常的新生活。胡友松孤儿出身,经历颇富传奇色彩,与李宗仁结婚后,独特的性格得到了展示;李宗仁数十年戎马生涯,政海沧桑,老有所安,性格“返朴归真”,这一结夫妇的生活颇具斑斓色彩。李宗仁与胡友松婚后不久,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席卷神州,周恩来总理对李宗仁夫妇十分关心,多方设法保护令李氏夫妇大为感激,临终时李宗仁给毛泽东和周恩来写了被称为“历史性文件”的遗书。
  • 诡镯

    诡镯

    网购了一只仿古的白玉镯,本想送人做生日礼物,可没想到女室友在这之后突然变得诡异起来,夜里穿着红衣服在那儿唱歌,为了弄明白事情的真相,我一步步的展开了调查,我发现我好像被一张无形的大网网在了其中……
  • 中国大军事家的故事

    中国大军事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一代医后

    一代医后

    玉子珊原以为穿越到侯府嫡女身上日子应该不错,没想到老爹是渣,老娘糊涂,还有个祖母带着姨娘搞风搞雨。她好不容易才弄醒老娘,镇压渣爹,打退祖母,收拾姨娘,转眼却被打包嫁给了三皇子。皇子就皇子吧,反正也是个不受宠的废人,做几年假夫妻就可以各奔东西了。只是这号称废人的皇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钟表人生

    钟表人生

    穷人富人的区别变成谁拥有的时间更多的区别,在这个世界,时间代替了金钱!时间可以用来交易,只要你有时间,你可以买到那敢都不敢想的东西,权力,地位,力量都不算算什么?只要你有能力,你就可能得到更多的资源,时间可以买来,永生不再没有可能。
  • 美少女为爱勇闯死神殿:黄泉之狩

    美少女为爱勇闯死神殿:黄泉之狩

    个性呛辣、风格很「豪迈」的少女,除了要为了生活打拼,有时候还要被迫管「闲事」,降妖伏魔、帮助往生者超生,路见不平、扛水泥造桥铺路┅┅生活过的多彩多姿。人客啊,不要不相信你的眼睛,就是有这麽夸张!小说咩~~某日,她的青梅竹马──一「苹」开朗、天真、有时候很欠揍的鬼少年,不小心闯了祸,为了救他,她甚至勇闯死神殿!究竟!结果会如何?!翻开书页看了就知道!绝不太监!放心阅读!
  • 暴走的穿越

    暴走的穿越

    什么这是3级魔兽?怎么可能我5级剑士都打不不动,闹什么!!!我去,你确定那是是熔磷粉,我都吃了那么多怎么没事?这果子有天地灵气一生只能吃一个,你确定?我都是当饭吃的。主角时强时弱,不给力的BUG,垃圾的体质,逆天的能吃。萌宠养成。
  • 解放广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广州(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中国人民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民族矛盾基本解决之后,在美国政府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集团,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广大人民之间的矛盾就尖锐起来,上升为主要矛盾。经过8年抗战的中国人民,渴望有一个和平环境,休养生息,重建家园,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但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完全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欲独霸中国人民的胜利果实,蓄谋发动全国规模的内战,恢复其在全国的反动统治。因而,开始了争取和平与民主,反对独裁与内战的斗争,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