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98000000003

第3章 关于董仲舒人性论的两个问题(1)

在董仲舒思想的研究中,人性论是极有争议的一个课题。廖其发同志的《董仲舒的人性论与教育思想研究》(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在有分析地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对董仲舒的人性思想与其相关的教育思想,作出了有价值的研究,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给人以启发。但就笔者所见,文中有的论点,似有作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故依一孔之得,就如下两个问题请教于廖其发同志与各位方家。

一、董仲舒关于人性的定义

今人对董仲舒人性论产生分歧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董仲舒对人性作出过多种界说。人们正是依据其不同界说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廖文(注:为行文的方便,本文将廖其发同志的文章称为廖文)看到了这一点,因而将董仲舒的人性本义的探究,作为全文的逻辑出发点,这是很有见地的。廖文认为,董仲舒关于人性的最基本定义,适合所有的人,包含了他所讲的人性的全部内容。而董仲舒人性的基本定义是指:“人天生的资质或天赋素质。”从廖文批评“认为董仲舒的人性是指先天具有的伦理道德观念是不准确的,犯了以偏概全的逻辑错误”,主张“我们在分析他所讲的人性的特点的观点时,就不应该批评他只承认人的自然本性,不承认人的社会本性”来看,廖文实际上是把董仲舒的人性的基本定义,看成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属性,否认其中包含着伦理的社会要素。

的确,董仲舒关于人性的许多界说,如廖文所引的“性之名非生与?如其生之自然之资谓之性,性者,质也”,“性者,天质之朴也”,“性者,生之质也”,“质朴之谓者”等,是指人的天生资质而言。但这种天生资质,却不是单纯的自然属性,而是包含着仁义一类道德潜能的。

因为董仲舒的人性“天生资质”之天,是有仁义一类道德属性的有意志的神。董仲舒在《春秋繁露》的《如天之为》中说:“天志仁,其道也义。”《王道通三》说:“天,仁也。”类似的说法还见于他篇。而天人之间,根据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哲学,是天决定人的关系。人从身体结构、情感到人性,都是从天那里来的,董仲舒称为人副天数。他说:“人之受命于天也,取仁于天而仁也。”(《春秋繁露·王道通三》。)又说:“今善善恶恶,好荣憎辱,非人能自生,此天施之在人者也。”(《春秋繁露·竹林》。)这些论述表明,董仲舒讲的天生资质的人性是有仁义、有善恶因素的。董仲舒更在《春秋繁露·玉杯》中说:

人受命于天,有善善恶恶之性,可养而不可改,可豫而不可去,若形体之可肥癯,而不可得革也。

人天生之性不仅有善恶,而且是可养不可改的,因此,董仲舒的人性定义,是有先天伦理观念的,而且其善恶是后天不能改变的。

廖文所引的“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情亦性”两条材料,也可证明董仲舒所讲的人性的天生资质,是有伦理道德的,而非廖文所说是指纯粹的自然属性。东汉的王充在《论衡·本性篇》说:董仲舒“作情性之说。天地之大经,一阴一阳;人之大经,一情一性。性生于阳,情生于阴。阴气鄙,阳气仁”。根据王充的论说,董仲舒的性情说是性善情恶说。《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亦有清楚的论述:

是正名号者于天地,天地之所生谓之性情。性情相与为一瞑,情亦性也。谓性已善,奈其情何?故圣人莫谓性善,累其名也。身之有性情也,若天之有阴阳也。言人之质而无其情,犹言天之阳而无其阴也。

在董仲舒看来,人天生有性与情,性与情都是人的天生资质。但性是天之阳所生,情是天之阴所生。情也是性,性善情恶,因而董仲舒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说。人生的性情既有善恶,怎能说是一种纯粹的自然属性呢?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的“性情相与为一瞑”之说。瞑,从目,意谓闭上眼睛的状态。董仲舒用“瞑”是对天生性情的形象比喻,是准确理解董仲舒的天生资质的人性的重要概念。眼睛闭上,看不见东西,但并不等于眼睛没有视觉。因而“瞑”是不否定人的视觉的。同理,天生性情虽有善恶,但其善恶与后天的实现是有区别的,这个区别正如闭上眼睛与睁开眼睛两种不同的状态。因此,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说:“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天生性情有善恶,但准确地讲这种善恶只是一种先天的可能(或潜能),正如闭上眼睛的人有视觉能力一样。但这一种先天的可能还不是已成的善恶,不同于眼睛看到东西,因此,董仲舒称为“质朴”,将其与已成之性相区别对立。理解了这一点,就可以明白,董仲舒讲天生性情为“自然之质”,只是指性情的初生状态,而不仅仅是指单纯的自然属性。这种初生状态是有善恶两因子的,是后天性之成的基础。

《春秋繁露·深察名号》如下一段话特别清楚地表明了以上论点:

性有似目,目卧幽而瞑,待觉而后见。当其未觉,可谓有见质,而不谓见。今万民之性,有其质而未能觉,譬如瞑者待觉,教之然后善。当其未觉,可谓有善质,而不可谓善,与目之瞑而觉,一概之比也。静心徐察之,其言可见矣。性而瞑之未觉,天所为也。

天生之性的自然之质有“善质”,在这里讲得十分明白。这种善质,有时董仲舒又称为“善端”,其特点是未显现出来,正如眼睛有见质而闭眼(瞑)还见不到事物一样。

廖文认为,董仲舒在具体讨论人性时,是“不违背其本义”的。那么,董仲舒论述具体人性时,也必然应该而且只能是从单纯的自然属性上立论。但事实恰好相反,董仲舒关于中民之性的论述就是最好的证明。《春秋繁露》借用禾与米、蚕与丝、卵与雏的关系,反复论证了中民之性与善的联系与区别。《深察名号》说:“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全为米也”,“茧有丝而茧非丝,卵有雏而卵非雏也”。这一比喻说明:第一,中民之性与现实的善是有区别的;第二,天生民性又是包含着善的因子的。因此,董仲舒讲天生人性绝非是一种没有社会属性的天生资质。

总结起来,董仲舒关于人性的基本定义包含三个要点:

其一,以天生之初(或人之初)为出发点。因此,董仲舒动辄说“天生人性”,或直接以生训性。

其二,以善端(或善质)作为天生资质的内涵。这一善端与后天实现的善,是瞑与觉、禾与米、茧与丝一类的关系。

其三,情也是性。董仲舒以情恶性善,二者本是对立的,只是在二者都是天生之质的意义上,他才讲“情亦性也”。注意此点,可以明了董仲舒讲天生资质也是包含情的,因而又包含着恶的因子。

廖文否认董仲舒的人性定义包含有善恶因子的原因,在于只看到“质朴之谓性”一类文字,而忽略了其他关于人性的界说。同时,廖文仅就人性论人性,而没有把董仲舒的人性论放在董仲舒的全部思想中来研究,因而必然把董仲舒讲的“天生”误作为自然所生,而忘掉董仲舒的“天生”的天是有道德属性的至上神。

二、董仲舒的性三品说

论及具体人性时,董仲舒提出有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的说法,并认为它们有上、中、下之分。但他在《春秋繁露·实性》中说: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深察名号》亦说:“名性,不以上,不以下,以其中名之。”既称上、中、下三性,又只能以中民之性名性,这无疑是一个矛盾之说。

对这一矛盾,学术界形成了两种对立观点:一种否认董仲舒的人性论是性三品说,一种肯定董仲舒的人性论是性三品说。其实,董仲舒明确地提出了上、中、下三性的概念,说他的人性论不是性三品说难以成立。廖文对此已有辩说,我是基本赞同的。

董仲舒的人性论是性三品论,廖文作了肯定论证,并对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作了分析。廖文的分析,解剖了前人的某些误说,提出了有根据的新论,推进了对上、中、下三性的正确深入理解。但是,亦有某些值得进一步补充、商榷的地方。

笔者认为,正确地理解董仲舒的上、中、下三性含义,必须首先弄清圣人、中民、斗筲的所指对象,并联系董仲舒的思想,乃至秦汉的儒学思想,以及董仲舒生活的社会状况诸因素作综合的考察,才有可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先谈圣人之性。对于圣人,先秦儒家多有论述。圣字的本义指人的智能通达,《诗》、《书》、《礼》等先秦典籍多含此义。《论语·雍也》将圣人视为理想的最高人格,比孔子经常称许的仁人还要高尚,尧舜也难于做到。《孟子·离娄上》说:“圣人,人伦之至也。”《荀子·儒效》说:“积善而全尽谓之圣人。”把圣人视为伦理上的完美人格,是先秦儒家大师们的共同理解。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当代阐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思维水平发展的龙头代表,明确指出了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在哲学体系中的客观地位。这是建立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根基,也是掌握辩证方法的控制原点。
  • 庄子大全集

    庄子大全集

    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世界,我们于喧嚣和浮躁中寻求平和,也愈发不明白,为什么要想真正地笑一次是那么难?科技越来越先进,但烦恼越来越多;我们努力地生活,生活却越过越不快乐。寻觅那把打开快乐之门的钥匙,却原来早在两千多前,庄子便已通透人生的烦恼,留下解惑的“圣经”——《庄子》(《南华经》)。细读《庄子》,它告诉我们:人可以用另一种方式逍遥天地,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生命。
  • 荀子的辩说

    荀子的辩说

    荀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战争的时代。在这种战争的背后,有一种更隐秘的“战争”,即诸子之间的激烈论争。从战国儒家的角度来看,论争主要表现为他们对其它学说的批驳。而荀子对诸子的批评更加广泛。由于其批评更具体且富于理性,因而更像是论辩(尤其对墨家)。在论辩中,他建立了一个低于儒家立场的价值平台,试图从这个非独断性的平台出发,通过一种更为对等的“讨论”,最终达成在观念上维护日渐衰落的传统生活方式(礼)的目的。
  •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本书选摘了亚瑟·叔本华著作里最具有哲理性、最发人深思的语段,《悲观态度乐观生活(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己,让我们知道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弗罗姆行为研究讲稿(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弗罗姆行为研究讲稿(世界大师思想盛宴)

    本书介绍了人性的弱点、爱与思维、生存与竞争、热情与勇气、自信与安全感、独断与自信、信念与政治、天才的本质、动物行为、拥挤与侵犯、人的天性、貌似侵犯等等。
热门推荐
  • 魔火神

    魔火神

    一颗陨石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成为一代强者,为了寻回爱人不惜一切的寻找着。他能否寻回爱人呢?
  • 重生末世模式

    重生末世模式

    简历篇:中文名:尚萝--------身高:173---------体重:45公斤--------口头禅:等着看好戏吧------爱好:种菜虐小怪,升级护队友不良嗜好:喜欢直接爆头(听说被她杀过的丧尸没有一个有头的)经历篇:作为一个在末世成功挣扎了两年的人来说,被自己最信任的两个人:闺蜜和未婚夫给over了,重活一世,只为自己而活,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上!挡我者,死!叔可忍,婶不可忍!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Hollekity呢!
  • 基础会计学

    基础会计学

    本书介绍了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学基本理论、设置账户和复式记账、账户体系和账户分类、会计凭证、账簿、财产清查、会计核算形式等内容。
  • 魔柯传说

    魔柯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老林深处有一个农民,在田中耕作之时,从地里挖出了一颗夜明珠,夜明珠一到夜里便闪闪发光,好生奇怪。于是,农民便悄悄将这颗夜明珠藏在了自家的米缸中。农民家中很穷,米缸里只有一点点米。隔天一早,他正要出门,突然看到米缸的盖子鼓了起来。农民赶忙跑去查看,里边竟然满满地装满了米。他高兴坏了,第二天夜里,便又将这颗神奇的珠子藏在了自家的酒坛子里。第二天,酒坛里的酒也竟然满满地溢了出来。农民全家高兴坏了,这件奇事也就在十里八乡传了开来……本书已完成大部分内容,朋友们不用担心会断更,作者会以自己最高的质量给读者朋友们带来一个轻松,惬意的阅读时光!
  • 一个真实的故事:照我所听到的

    一个真实的故事:照我所听到的

    讲述了一个孩子被抢走的妇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又与孩子重逢的故事。
  • 春天笑花开

    春天笑花开

    天才少女+运动白痴+小熊精灵,世上有谁比她更个性单纯?摄影宠儿+ 零分差生+阳光帅气,世上有谁比他更闪耀迷人?在平行线人生路上行走的他们却因为“功课补习”而成为欢喜冤家。过期两周的牛奶、只见骨头不见肉的鱼翅(刺)招待、不把她当女人看地穿红裤衩招摇……嚣张学生百般捉弄她,不甘弱的她将如何回应?恶作剧间,两人又将日渐摩擦出怎样的情愫?只要你走近我,我走近你,然后紧握棉花糖的幸福融在一起。为什么不呢?
  • THE ISLAND OF DR. MOREAU

    THE ISLAND OF DR. MOREAU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滋兰树蕙山房同心录

    滋兰树蕙山房同心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错恋:第一最好不相见

    错恋:第一最好不相见

    大婚之日,他对她说,我们之间,只是一场各取所需的联姻。而她,却是因为爱才嫁给她。三年的婚姻里,他们之间相敬如冰,他对她的努力始终视若无睹。三年后他的前女友回国,堂而皇之的住进了原本属于她的卧室。而她,亦失去了腹中的孩子。于是,她终究不堪的留下一纸离婚协议书,狼狈退出。
  • 你若还在,我便还爱

    你若还在,我便还爱

    双胞胎姐妹的爱情故事,22岁的这一年,姐妹终得到自己的归属!你若还在,我便还爱!你若珍惜爱,我便拿命爱!你还在,爱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