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2800000032

第32章 蕺山学派(5)

有友人私语(姚)琏曰:“张先生之学,有体无用。如某,则地理、兵法、屯田、水利之事,无不考究详明,为治平之具。

此有体有用之学也,子有意否?”琏笑而不答。后述之以告先生,先生曰:“如某,何敢言有体之学?然论道理,亦未有有体而无用者。程子曰‘体用一原,显微无间。’斯言胡不玩也?若仅以考究地理、屯田、兵法为有体有用之学,则固未知体之为体矣。”文中的“友人”是谁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上面所说的“有体有用之学”正是黄宗羲在甬上证人书院所倡导的学术风气。至于后来私淑黄宗羲的全祖望更是在《子刘子祠堂配享碑》中排除张履祥,虽然学术上的原因是重要的,但恐还有别的原因。

蕺山学派的分裂和蕺山诸弟子的纷争不无关系。刘宗周去世后,群龙无首,缺少核心,同门之间相互争论甚至诋毁者有之,并没有一个人能够得到话语权。刘宗周的手稿在他唯一的儿子刘汋那里,本来他应该最有解释权,但刘汋并不认同抑或不能理会家学,走向了程朱一系,非但如此,他还将父亲手稿中不合程朱之处加以窜改,使得宗旨大变。这一点,当时的陈确、张履祥、董玚等都已经发现,有的还直接表达了不满,所以刘汋也没有获得蕺山学派的话语权。

据刘汋编写的《刘宗周年谱》记载,刘宗周在去世之前有过一段类似于传灯的话:

张应鳌在侧,先生携其手曰:“学问未成,全赖诸子。”应鳌曰:“敬受教!”先生点头,复厉声曰:“尔曹免之!”应鳌复进曰:“今日先生与高先生丙寅事相类。高先生曰:‘心如太虚,本无生死。’先生印合何如?”先生曰:“微不同!非本无生死,君亲之念重耳。”张应鳌字奠夫,是跟随刘宗周时间最久的弟子。刘宗周的这段话似乎是让以张应鳌为首的弟子继承自己的遗志,振兴蕺山学派。可是在黄宗羲所写的《子刘子行状》中,这段文字却有了变化,根本看不出刘宗周有将学派的未来托付给张应鳌的意思,甚至张应鳌因为谄媚还遭到了刘宗周的训斥:

张应鳌问曰:“今日先生与高先生丙寅事相类。高先生曰:

‘心如太虚,本无生死。’先生印合何如?”先生曰:“微不同!

非本无生死,君亲之念重耳。”先生谓应鳌曰:“频夜梦见朱文公。”应鳌曰:“先生固文公后身。窃谓先生学问精切入微处,当轶文公而上之。至其晚年自焚谏草,号遁翁,先生今日所遭微不同耳。”先生曰:“还让先贤。”应鳌曰:“鳌非阿所好。先生之学,直是去圣不远。”先生勃然曰:“不意汝言狂悖乃尔!”黄宗羲的这段文字很让人觉得可疑。关于刘宗周绝食殉国的经过,《年谱》和《行状》都有很详细的记载,除此处不同之外,其他部分几乎相同,而《年谱》写作在先,说明《行状》的这段文字是以《年谱》为蓝本的。既然如此,为什么单单是这段文字和《年谱》相出入?而此后有的蕺山学派后学邵廷采所撰《明刘子蕺山先生传》及刘汋之子刘士林所撰《蕺山先生行实》皆依《年谱》,未依《行状》。刘士林依父亲所撰《年谱》可以理解,而邵廷采是既见过《行状》又见过《年谱》的,从他的选择上看他相信了《年谱》。最重要的是,刘宗周说这段话的时候,黄宗羲并不在场,因为蕺山绝食期间,黄宗羲只匆忙徒步去绍兴看望了一下,随即便走了,而刘宗周说这段话时在场的一定有他唯一的儿子刘汋。所以,黄宗羲对《年谱》的这段修改恐怕有问题。问题是,黄宗羲为什么要修改?这可能和黄宗羲、张应鳌二人学风不合有关。黄宗羲可能不愿意张应鳌成为蕺山学派的衣钵传人。对于这个判断,我们并没有找到最直接的证据,只能从绍兴证人书院和甬上证人书院的分立及两个书院办学特色之差异看出一些苗头来。康熙六年(1667年),即刘汋去世后的第四年,黄宗羲、董玚、张应鳌、姜希辙、徐泽蕴、赵禹功等蕺山学派学者在绍兴蕺山学派的诞生地古小学举办“证人讲会”,恢复了虚席已久的“证人书院”,而证人书院的主持人正是张应鳌。张应鳌所主持的证人书院严守师说,学风古板,这个风气不能为黄宗羲所认同。黄宗羲虽然也算严守师说,但主张创见,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打开一片新天地。

可能正是这个原因,黄宗羲于次年在宁波创立了甬上“证人书院”。

这个书院与绍兴的风格显著不同,黄宗羲在这里除了宣传蕺山的心性之学,还大开新学风,提倡经世之学,思想非常活跃,风头盖过绍兴本部,梨洲学派也就此形成。由此可见,黄、张二人虽没有什么正面冲突,但黄宗羲对张应鳌应该不是很认同的。两个“证人书院”其实是讲席之争,这关系到谁是蕺山学派薪火的真正传人的问题。黄宗羲在《子刘子行状》中对《年谱》的改动恐与此有关。有趣的是,这篇《子刘子行状》的写作时间正是两书院成立之时,即康熙六年至七年间。如果说黄宗羲和张应鳌的分歧在学风上,那么黄宗羲和恽日初的分歧就在于对先师“诚意”之旨的把握上。黄宗羲说:

岁己酉毗陵恽仲升来越,著《刘子节要》。仲升,先师之高第弟子也。书成,某送之江干,仲升执手丁宁曰:“今日知先生之学者,唯吾与子,两人议论不容不归一,唯于先师言意所在,宜稍为通融。”某曰:“先师所以异于诸儒,宗旨正在于意,宁可不为发明?”仲升欲某叙其《节要》,某终不敢。是则仲升于殊途百虑之学,尚有成局之未化也,况于他人乎。在给恽日初的信中,黄宗羲更直接地表达了他的看法。他说:

夫先师宗旨,在于慎独,其慎独之功,全在“意为心之主宰”一语,此先师一生辛苦体验而得之者……今《节要》所载董、史问答,去其根柢而留其枝叶,使学者观之,茫然不得其归著处。……原老兄之心,总碍于《论语》“毋意”之一言,以从事于意,终不可以为宗旨,故于先师之言意者,一概节去以救之。弟则以为不然。从中可以看出,恽日初虽然很欣赏师学,认为“先师之言道也,微言本于见独,精义出诸觉中”,但并不同意刘宗周的“诚意”说,尤其是不认同于刘宗周对于“意”的理解。他所说的“见独”,见于《庄子》,当然意义会有些不同。并且他不说“意”,而说“觉”,此一“觉”字应该有“明觉”之意,几乎没有“意志”,也更没有“意向”的意味。他对师学的理解似乎是“独觉”,这个“独觉”虽然和佛家“声闻”、“独觉”的意思没有关系,但总有些“悟”的意思在,所以也无怪乎仲升晚年皈依佛门了。而黄宗羲认为恽日初并没有理解刘宗周“诚意”说的深意,他在信中还明确指出恽日初忽视了《人谱》,因此实算不得是理解师学的人,并且他也不同意《节要》的编纂方式,因此婉言拒绝了给《刘子节要》写序。

刘宗周去世后,蕺山学派还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这就是前文提到的刘宗周手稿的被窜改。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蕺山学派所面临的深刻危机。对刘宗周手稿做改动的是刘宗周的儿子刘汋以及孙子刘士林,做出改动的原因是为了迎合当时朱子学风气。刘汋对父亲手稿的改动,为董玚亲眼所见。后来,在刘汋死后,手稿到了其长子刘茂林的手中,而茂林正是黄宗羲的次女婿,黄宗羲因此便见到了被涂抹的手稿。董玚所重订的《刘子全书》便是恢复了涂抹前的文字。关于《刘子全书》的窜改和恢复的原委,王汎森的《清初思想趋向与〈刘子节要〉———兼论清初蕺山学派的分裂》一文考订甚祥,笔者没有必要再画蛇添足,只打算针对刘汋的改动情况做一下讨论,看看刘宗周的学说在他儿子这一代是怎样被曲解的。

关于原稿和窜改稿的不同,董玚曾写过一篇《刘子全书抄述》。

董玚的学风还是非常严谨的,这篇重要的文章写得很细,可谓原原本本。按照董玚的说法,当初《刘子全书》只有一本,即底本,后来又多了一个录本,是刘汋编订的。刘汋去世后,底本由长子刘茂林保存,录稿由次子刘士林保存。董玚所做的就是依据底本将已刻的录本的改动复原。

根据《抄述》,刘汋等人窜改了刘宗周的手稿,使得刘宗周的学术宗旨受到了伤害,是决无疑义的。不论是因为刘汋不同意父亲的学说,还是不理解父亲的学说,这种窜改显然不当。董玚对此不能容忍,他的愤怒也溢于言表。这其实也是黄宗羲的态度,他在《先师蕺山先生文集序》中就用“不知量”三字对刘汋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从刘汋的修改看,他的思想深度的确不如父亲。刘宗周说话不论是否正确,一看便是多从体贴用功处来,刘汋一改,言语之间欲直捷反成生硬,隔了一层。因此,刘汋对于父亲思想的不认同恐怕是源自不理解。

刘汋对刘宗周手稿的修改,也有对父亲学说不自信的缘故,恐同先贤抵牾太甚,影响刘宗周的地位。其实恰恰相反,正是刘宗周的思想与前人不同,加上黄宗羲等人的大力宣扬,蕺山才在明末清初的思想界占有了重要的地位。不过,从刘汋迎合朱子学的倾向看,蕺山学派当时的确面临深刻的危机,已经不符合当时的风气了,纵有黄、董等人大力表彰师学,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蕺山学派随着心性之学的总体没落而渐趋消亡。

同类推荐
  •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我生有涯意无尽:梁漱溟人生的艺术

    这本书收录了梁濑溟先生对人生、社会、历史、文化、宗教进行的深入探究与思考,为了解和研究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梁濑溟先生的人生经历、学术思想以及生活情操提供了丰富而详实的资料。书中的主题有人生的意义及态度、欲望与态度、人生观、道德观、儿童心理及青年修养问题、朋友与信用、择业、中国文化问题及构造问题、求学与不老、成功与失败以及谈佛、宗教等方面。该作品是哲学思想的总结,也是其一生精华作品的集萃。
  • 跨越时空的对话

    跨越时空的对话

    没有怀疑一切的精神,就不可能有社会的任何进步。李华平的这本书原来的名字就是“批判一切”,“批判一切”就是“怀疑一切”。思想界要想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只有“怀疑一切”和“批判一切”。作者通过与27位已故名人的对话进行了严肃的学术探讨和理论思考,要想和这些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以及政治家进行对话,必须了解他们时代的背景、著作精华和社会评价,可以想见作者读书之广、思考之深。与其说这本书是作者与已故名人的思想交流,不如说这是作者以超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表现出作者对超越时空对话主题的自己的价值判断。“政治”和“思想”,在作者身上已经和“生命”高度融洽在一起了。
  • 列子原来这样说

    列子原来这样说

    本书阐述列子在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被称作“有道之士”列子主张顺从自然之道,内外相应,物我两忘,淡然生死,观行闻声,至言无言,安时顺命。不要太执着于当下“我”的生命,而要从宇宙自然地永恒生命的背景中去体验个体生命的永恒。
  • 传习录全鉴

    传习录全鉴

    《传习录》是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集,是一部儒家简明而有代表性的哲学著作。《传习录》不但全面涵盖了王阳明的哲学思想,还体现了他辩证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因此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世人的推崇。 本书延续并发展了“国学全鉴系列”的特点,专门向读者介绍《传习录》,内容丰富,材料充分,配以通俗易懂的解译,让读者能够轻松地领会《传习录》的精髓,是一部学习国学传统经典的好书。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热门推荐
  • 我的微信好友在异界

    我的微信好友在异界

    林风的微信上有不少好友,没想到有个微信好友竟然穿越了。更没有想到的是,多了几个奇怪的好友,有人号称‘武灵’,有人号称‘某某修真门派大弟子’。qq群.
  •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

    《解密中国大案2006》精选了2006年度全国法院审理的部分大案要案,通过纪实文学的方式,展开了他讲述的案件故事和审判故事。这《解密中国大案2006》中所收集的案件都曾经在国内外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所有的纪实文章都是丁一鹤亲自采访案犯或是案件当事人后写成的,这些文章也都经过了案件的承办法官或审判长的审阅,确保事实的准确无误。因为是真实的,也就保证了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同步,呈现着非常实在的生活面貌。
  • 颂古钩钜

    颂古钩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一剑秋水

    一剑秋水

    一个乡村小子的发迹史,如何从一个乞丐成长为一个绝世高手,又如何面对悲惨的感情遭遇。称霸天下的野心他没有,一统江湖的豪情他也没有,他的运气并不好,但总有那几个可以一起抛头颅,洒热血的朋友,这是他最满意的地方。
  • 湛然居士文集

    湛然居士文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冰山公主与冷傲王子

    冰山公主与冷傲王子

    他,帅气,冷漠,讨厌花痴。她,美丽,冷酷,讨厌草痴。面对他的不信任,她果断的选择放手、离开,知道真相后,他后悔,他满世界的寻找她。对于他的寻找,她不是不知道,而是选择无视。两年后,她华丽回归,究竟她会不会原谅他呢?
  • 唐初风流

    唐初风流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莫名回到李唐王朝,独身一人的萧逸心情忐忑。此时,玄武门之变已经过去整整六年,暗中积蓄实力的大唐将士,即将对塞外展开征伐。这是一个盛世的前夜,一个令国人最是魂牵梦绕的鼎盛王朝。萧逸今后将要何去何从?是混吃等死,还是蟾宫折桂,去那名闻遐迩的曲江池,攒花饮宴?是当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地主,还是跃马天山,做一位青史留名的大将军?长安欢洽金谷宴,粉汁凝香沁涤纱,流光落霞深院日,试看黄鸟啄名花!一切尽在唐初风流行!
  • 别把生病太当回事

    别把生病太当回事

    本书一方面讲述病人和家属如何更快乐地面对生病的日子,教会病人正确应对生病后的烦恼心事,与疾病做朋友。另一方面介绍就医经验。帮助病人在看病难的今天,多掌握一些看病的“学问”,走出“看病比生病更痛苦”的误区。
  • 梨花漫天开

    梨花漫天开

    那年,初相逢在花满楼,他还是白府的五少爷,器宇轩昂,风度翩翩。她是古灵精怪、贪吃不要命的小偷梨花。他向来谨慎内敛、高贵冷傲,却被一个不知哪里来的野丫头,搅乱了一池春水。那年,梨花漫天绽放如雪,梨树下花瓣纷落如雨,他白子玉要娶她,她却严词拒绝。一次,两次,三次。。她说,我才十六岁,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怎么就能随便嫁人呢?我以后就失去自由了,我以后要是不确定我真的喜欢你怎么办呢?你只是喜欢我,这样的爱情不够深刻!白子玉往梨花身边一靠,那我还是娶别人吧!不行!我不嫁给你,但也不许你娶别人!你是我的!!!
  • 法神风暴

    法神风暴

    张牧,魔法大陆全系法神,大陆最巅峰的存在。因为一次意外,来到一个与魔法完全无关的世界。这里以武为尊,等级分为,武徒、武者、武师、武王、武皇、武宗、武尊、武帝、武神。面对如此陌生的世界,附身在废材少爷身上的他,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