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2800000014

第14章 刘宗周对部分理学范畴的理解(3)

另外,刘宗周把性说成是依气质而立的,其目的在于可以把善说成是一种生理需要,更为自然,并且把义理之性消解在气质之中,也符合他统合归一的思想倾向。如此,则人的私欲杂念皆成人伪,是后天习气所致。这样,“只有气质之性”的说法看上去是抬高了气质之性,但私欲并未因此而得到泛滥的理由,因为按照这种理论,私欲泛滥连生理上的根源也被否定了。只要不被后天之习所浸染,私欲是不可能泛滥的。如果刘宗周把前人所说的“气质之性”说成“习性”,把前人所说的“天地之性”或“义理之性”说成是“气质之性”,那么无论阐述如何流畅圆融,都只是说法上的创新,落实到实践层面上就不会有太大的不同。先儒“天地之性”和“义理之性”的说法其本意自然有强调此“性”的先天性和超越性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中也很容易将个人后天无意识的内容混入,使人难以分辨。这是他们的问题所在。但这个问题在刘宗周这里并没有得到解决。刘宗周寓善性于气质之中,取消了其形而上的一面,只保留了其先验性,可是和前人没有考虑到个人后天无意识因素一样,刘宗周如何保证他所说的存在于气质之中的善性在实践中一定会是先验的呢?人仍然有可能将个人后天无意识的东西理解为先验的。并且,人为的为了使理论圆通一定要将善归于“气质之性”,将恶归于“习”,也很难真正应对今天对儿童临床观察的结果所带来的挑战。

(第三节 理、气与天人合一

一般说来,理气关系和心性关系是相互呼应的,从逻辑上看有什么样的理气关系就会有什么样的心性关系,理气关系是心性关系的基础。这在刘宗周的哲学体系中也不例外。但是在刘宗周的哲学体系中,是否是先有理气关系后有心性关系则很难说。因为虽然在刘宗周的哲学体系里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理气关系相对于心性关系是逻辑在先,但事实上在刘宗周那里心性关系的重要性是高于理气关系的,所以逻辑在先并不一定是历史在先。

关于气,刘宗周有如下的论述:

或曰:“虚生气。”夫虚即气也,何生之有?吾溯之未始有气之先,亦无往而非气也。当其屈也,自无而之有,有而未始有;及其伸也,自有而之无,无而未始无也。非有非无之间,而即有即无,是谓太虚,又表而尊之曰太极。盈天地间,一气也。气即理也,天得之以为天,地得之以为地,人物得之以为人物,一也。人未尝假贷于天,犹之物未尝假贷于人,此物未尝假贷于彼物,故曰:“万物统体一太极,物物各具一太极。”自太极之统体而言,苍苍之天亦物也。自太极之各具而言,林林之人,芸芸之物,各有一天也。从前面这两段议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太虚、太极、气在刘宗周这里是同一层次的概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太虚即太极,太虚即气;万物一气所生,物物各具太极;气聚为物,气散为虚,无非一气往来屈伸。这些观点基本上继承张载的“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尔”(《正蒙·太和》)一说。其着眼点是反对“无中生有”,即所谓“虚生气”的观点。看来刘宗周对“无生有”的说法是很难理解的,他试图想象“未始有气之先”,但却如同钻入五里雾中一般,总也追溯不到“无”那里。所以他认为所谓的“无”只是气之散(伸),如同水化为汽,“无而未始无也”,是有而不见其形,“非有非无之间,而即有即无”。他对气的理解似乎就是指能量,聚则为物,散则为太虚,只是他赋予了这种气以精神的属性,乃所谓的“理”。刘宗周不认为虚能生气,因为这和无中生有一样不可解,另一方面,如果虚能生气,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会有蹈空的可能性。所以,从哲学角度看,对“虚生气”的否定是避免形而上化的必然手段。

这一点我们还可以从刘宗周的理气观、道器观看出。他说:

盈天地间,一气而已矣。有气斯有数,有数斯有象,有象斯有名,有名斯有物,有物斯有性,有性斯有道,故道其后起也。而求道者,辄求之未始有气之先,以为道生气。则道亦何物也,而遂能生气乎?或问:“理为气之理,乃先儒谓‘理生气’,何居?”曰:“有是气方有是理,无是气则理于何丽?但既有是理,则此理尊而无上,遂足以为气之主宰。气若其所从出者,非理能生气也。”盈天地间,凡道理皆从形器而立,绝不是理生气也,于人身何独不然? 大《易》“形上”、“形下”之说,截得理气最分明,而解者往往失之。后儒专喜言“形而上”者,作推高一层之见,而于其所谓“形而下”者,忽即忽离,两无依据,转为释氏所籍口,真所谓开门而揖盗也。至玄门则又徒得其“形而下”者,而竟遗其“形而上”者,所以弊于长生之说,此道之所以尝不明也。

刘宗周在这里所批判的“理生气”的观点,是朱子一系学者的观点。在他看来,谓理为气之主宰则可,谓理生气则不可。不论是理还是道,相对于气而言都是后起者。按照刘宗周的排列,是先有气,然后才有数、象、名、物、性、道。性和道都是依物而有,在最后。但是刘宗周并没有讨论何以有这样的次序。“理在气先”的确是朱子的观点,但正如陈来所说的那样,朱子所说的“在先”是指逻辑上的在先,强调的是理的第一性。其实,所谓的先后是一个以时间为基础的概念,而朱熹所说的形而上的理世界并不同于物质世界,它没有时间可言,只可谓其有,而不可以先后论。并且,在朱熹那里,理和气虽打并在一起,但二者毕竟仍是两物,由于理世界没有空间可言,所以也是只可谓其有,而不存在在哪里的问题。所以毕竟物质没有了,理世界却仍然完好存在,是永恒的。而刘宗周则不同。在他看来,理在气后,不过这个后也可能是逻辑的在后,以突出气的本体地位。“理为气之理”就是点明理对气的依附性。对于刘宗周来说,一个悬空的理已经很难理解了,但最难以理解的还是理何以能生气。从思维难度上讲,它同“虚生气”、“无生有”差不多。朱熹本人对此也没有很令人信服的解说。按照今人的说法,这个“理生气”是“从本体论和逻辑上说,并不是讲生成论”。这个问题似也只好如此理解,但这给人一种朱熹在回避问题的感觉。刘宗周也正是因从此生成论的角度理解“理生气”,所以才发生了困难。并且,刘宗周认为程朱等人谈形而上谈得太多了,会犯佛家“蹈空”的毛病,但如果忽视了形上之理的主宰作用,只看到形下,那就会被肉身所左右,犯道家“恋生”的毛病。

所以,刘宗周在处理理气关系时一定要照应它们与心性之间的关系,为心性关系及工夫论寻求理论支持。

他先要做的就是打破理气一路和心性一路的隔阂,走一元论的路子,由理气关系证心性关系。他说:

理即是气之理,断然不在气先,不在气外。知此,则知道心即人心之本,义理之性即气质之本性,千古支离之说可以尽扫。而学者从事于入道之路高之不堕于虚无,卑之不沦于象数,而道术始归于一乎?这里是以理气关系解说道心、人心关系以及义理、气质关系,以呼应“不离人心而有道心”、“性只有气质,义理者气质之所以为性”的观点。这也就是说理、道心、义理之性是属于一类的概念,气、人心、气质之性是属于另一类的概念。相对应的各组概念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这是各组之间的关系的归一。接下去的就是发展出一种横向的归一,将性与理、心与气打并为一,这样这些概念就裹在了一起。他说:

一性也,自理而言,则曰仁义礼智;自气而言,则曰喜怒哀乐。一理也,自性而言,则曰仁义礼智;自心而言,则曰喜怒哀乐。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在蕺山的哲学体系中,理即性,气即心。心的一气流行化为喜怒哀乐,而其性理就是仁义礼智。通过这样的联系,一般属于个人层面的心性问题就被提升到了宇宙的层面,而相对比较客观的属于宇宙层面的理和气就被赋予了道德意义。

同类推荐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老子智慧讲座

    老子智慧讲座

    本书介绍了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道德经》占据了十分特殊的位置,老子提出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体系的基础。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敷教在宽:康有为孔教思想申论

    本书第一次全面、细致地梳理了康有为不同时期的孔教思想,阐明了康有为提出孔教建制主张的理学基础和经学基础,揭示了康有为孔教思想背后的庶民关切和国家关切。就过去的研究而言,历史学界重视中年康有为,大多数研究都是围绕戊戌变法展开的;儒学界则重视老年康有为,关联于民国后孔教会的成立和运作。本书特别强调青年康有为的重要性,即写作《教学通义》时的康有为,认为康有为在《教学通义》中提出的敷教主张规定了他后来孔教思想的基本方向。康有为的孔教思想在今天仍然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热门推荐
  • 给飞机涂上颜色

    给飞机涂上颜色

    给每架飞机涂上颜色,会是什么样呢?三个初中同学,年近四十。一个在部队当保卫科长,一个在政府机关任职,一个是警察,他们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有些亮色,然而在社会上感觉力不从心。他们和一般男人一样喝酒、找情人,但需要他们担当的时候,该出手时就出手。
  • 春锁宫廷之尔音

    春锁宫廷之尔音

    她是尔音,幼年入宫,在孝庄身边长大,与康熙青梅竹马。她是乌雅文萱,生世坎坷,受尽欺凌,带着阿玛的嘱托和萨满巫师的预言成为秀女。她,徘徊于康熙和纳兰容若之间,却不知情字难解,爱字难消。当一切都离开,万般落尽。尔音只是尔音,她依旧如月下的海棠,柔软却坚强。当一切都离开,万般落尽。文萱却不再是文萱,她位及德妃,万般尊崇,却逃不开命运的诅咒。雨打梨花深闭门,燕泥已尽落花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痞仙邪少

    痞仙邪少

    想要修炼成神其实是很简单的事,只需要有一点小运气,有一点小卑鄙,有一点小聪明,有一点厚脸皮,之后想不成神都很难了。
  • 兵者无间

    兵者无间

    从遥远的太平洋岛国,回归故土……从一个保镖做起,直至巅峰……保护美女大小姐,决战世界五百强!情场之上,他是重情重义的绝世好男,战场之上,他是逢敌必胜的无愧兵魂,转身商场,他又将成为不朽的商界大鳄。有他的地方就有传奇,且看退伍兵魂周钢,演绎兵者无间!
  • 神遗之森

    神遗之森

    一个普普通通的地球17岁少年,在一次平常的旅行中,被一道不平常的闪电劈中,死后灵魂被吸入另一个世界,少年醒来后,眼前的一切都不一样了。这里是一个魔法,有斗气,甚至还有龙,而现在这个少年。的身体竟然是一个5岁的小男孩!这一切都让他惊奇无比,同时也担心着,因为自己身处在一片原始森林中!
  • 末路良缘:天才宝贝俏妈咪

    末路良缘:天才宝贝俏妈咪

    五年前,一夜之间安夏夜家破人亡,害她痛失所有的人竟然是从小就抛弃她的亲生父亲。在她最无助时,自己与苏薄的恋情产生了危机,重重误会让她被迫离开,远走他乡。五年后,安夏夜带着最后三个月的生命重回故乡,开始步步策划,要将那个害她家破人亡的恶魔拉下地狱。再遇昔日恋人,他与仇人之女痴缠相恋,并掐着她的脖子叫她滚。当夏夜的生命即将走向尽头,拥有超强商业天赋的女儿是否能帮她挽回这场末路爱情,痴情罗马公爵的守护她又是否会被打动。
  • 幻凡生

    幻凡生

    误打误撞破开了世界最大的封印,从此所处的一切环境变得玄幻。你会看到的世界规则和原来的完全不同,这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少年在其中沉浮挣扎,渴望弥补回自己所有的过失。
  • 公主鬼谷夫人

    公主鬼谷夫人

    鬼谷后代竟然是位美人?他听到这件事情的时候,唯一想做的就是娶她为妻,他能夙愿以偿吗?天下之争,风云色变,英雄各起,皆为美人折腰,终究是天下逐鹿,霸者称王!乱世美人,红颜祸水!她于乱世浮沉,最终又能否携手心爱之人,看云卷云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转灵砂大丹资圣玄经

    九转灵砂大丹资圣玄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雨氏之念

    雨氏之念

    发生在雨念与雨氏血统的变故,冒险,冒险,什么时候是个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