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32800000015

第15章 刘宗周对部分理学范畴的理解(4)

这种观点也影响到了刘宗周的工夫论。由于心即气,所以养气就是养心。比如,刘宗周对念有一种观点,即“念者心之余气”,并主张“化念归心”。“念”在刘宗周这里是一种忽起忽灭、飘忽不定的一些游气,如果任凭这种游气发散,心气就会枯竭,所以要化念归心,通过治念收摄这些余气,杂念没有了,就是慎独的状态、诚意的状态和率性的状态。此即孟子所谓“求放心”,心气不要被外物引去。所以,养气就是养心,也就是养性。刘宗周也说过“养气即养其性之别名”。只是这里所说的“气”是我之气还是宇宙之气?

如果是我之气,那么此心此气岂不为一膜所隔?如果是宇宙之气,那无气非宇宙之气,哪里来的余气?同时也不会有心外之放,“放心”之说从何说起?

所以刘宗周“心即气”的观点在他那里还没有完全理清。他为什么会有“心即气”的观点?他潜意识里那种将这些哲学范畴打并归一的愿望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自不必说,这个观点可能也从他自身的体验而来。他体会到了心和气的关系,并通过体内之气和体外太虚之气建立了联系,使得心和宇宙建立了联系,但后面的并不完全属于体会,而是用思维串联起来的。只是这种联系让他感觉到很清晰,也就有了类似“体认”的感觉。

“心即气”首先是一种感受,在这里“气”是作为能量被体会到的。在刘宗周的涵养法中,他以静气来静心,对心的把握无非是对气的把握。而对气的把握,就是对体内能量的一种控制。比如他说:“言语既到快意时,自当继以忍默;意气既到发扬时,自当继以收敛;愤怒嗜欲既到沸腾时,自当继以消化。此正一气之自通自复,分明喜怒哀乐相为循环之妙……”这里的“一气之自通自复,分明喜怒哀乐相为循环之妙”正是一种“以气为心”的体会,而言语的快意、意气的发扬、愤怒嗜欲的沸腾等都是一种心理能量的释放。所以,这里的“气”是能量,而从心的角度去看,它表现为喜怒哀乐四德。

同时,他把人的此心此气赋予了宇宙,实现天与人的合一。他说:

(四德)一心耳,而气机流行之际,自其盎然而起也谓之喜,于所性为仁,于心为恻隐之心,于天道则元者善之长也,而于时为春。自其油然而畅也谓之乐,于所性为礼,于心为辞让之心,于天道则亨者嘉之会也,而于时为夏。自其肃然而敛也谓之怒,于所性为义,于心为羞恶之心,于天道则利者义之和也,而于时为秋。自其寂然而止也谓之哀,于所性为智,于心为是非之心,于天道则贞者事之干也,而于时为冬。乃四时之气所以循环而不穷者,独赖有中气存乎其间,而发之即谓之太和元气,是以谓之中,谓之和,于所性为信,于心为真实无妄之心,于天道为乾元亨利贞,而于时为四季。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刘宗周打通了心、气、性、道,并将存在于人的喜怒哀乐赋予了宇宙,使得宇宙有了精神。刘宗周所说的“一气流行”其实就是阳气的周而复始。这个阳气就是能量。它的消长产生四季变化,并且四季的确可能和人的情绪有些相关。刘宗周看到了天道和人道的相似性,认为宇宙和人只有一个心,只有一团气。人和宇宙一气相通,人心也自然合于宇宙。

刘宗周之所以以此气此心合于宇宙,因为他不作内外的分别。

其实,这正是问题所在。他的论述可以解说天人之间的关系和相似性,但最为明显的事情是,刘宗周只能静体内的气,静腔子里的心,体外的气静不得,那如何会真有自己的心即宇宙的心的受用?所以内外之间的区别在刘宗周这里是事实地存在的,而他所说的内外合一只能是意念上去合,是推出来的。所以在刘宗周这里有这样一个体验和思维的过程,即在体内是心即气,在体外气即心,通过连通内外的气在理论上把心的内外隔阂打破了。

刘宗周认为,人之所以与宇宙有隔阂,是因为有“我见”。他说:“人心原合天地万物为一体,只是有一个把柄,才收摄得来。”又说:“人亦晓得与物同体,只有我见即隔。”“我见”是人天隔膜的原因,那么“无我见”就是收摄天地万物的“把柄”了。“我见”

是自私用智,人私智一起,人天便隔绝了。我们还要回到刘宗周的“体认亲切法”那里:

◎  身在天地万物之中,非有我之得私;

◎  心包天地万物之外,非一膜之能囿。

○  通天地万物为一心,更无中外可言;

⊙  体天地万物为一本,更无本之可觅。

上面是刘宗周的“体认亲切法”,我们从中可以看出刘宗周天人合一的认识是怎样得来的。这里的第一步就是去“我见”,是跳出圈外看自己,这并不难,只要在意识中将自己作为一个客体看就可以。

第二步紧接第一步的观身,只是将眼界放开,顺着“非有我之得私”

来,将身混入天地万物。这样小我没有了,变成了一个万物皆备的大我。此时能观者为心,所观者为天地万物。又由于此心如虚空一般没有形质,故无所不在,就如同天地万物都在我心中一般。第三步体认是将心物的隔阂打破。由于气聚为万物,所以这一步是向前讨分晓,追到混沌时的一团气,此时一切对待消灭,无人无我,不分中外。这是通天地万物为一气。由于此气即此心,所以又可以说“通天地万物为一心”。第四步是由此再向前追到天地万物之始,也就是天地万物之本。这个本在图中表示为圆中一点,乃所谓“天枢”,也就是“独体”。“天枢万古不动,而一气运旋,时通时复,皆从此出。主静立极之学本此。”而又说“更无一本可立”,是因为此“一本”无对,是绝对的本体,没有对待,有无、一二都不可说,即所谓“主宰处著不得注脚”。

刘宗周的“体认亲切法”所体认的其实是“天人合一”,他打破人天隔膜的第一步是去“我见”。“我见”是一种观念,然而刘宗周有没有可能是用一种观念打破另一种观念呢?在他自己看来当然不会,因为他有体认。但是我们也可认为他其实只是想象出来一种反观的境界,想象得亲切了,就成了“体认”。因为人的大脑构建出一个虚幻、连贯而又符合逻辑的境界并不是难事。刘宗周在“体认亲切法”里并没有讲自己这种体认是如何产生的,只是略微讲了一下境界。但是在《人谱》中的《讼过法》里面提到了他通过静坐讼过产生的“天人合一”:

“顷之,一线清明之气徐徐来,若向太虚然,此心便与太虚同体”。

在我们看来,这只是一种“湛湛澄澄”的清明感受,“一线清明之气徐徐来”,有些静坐工夫的人恐怕都会对此有所体会,很难说此气便是心,更别说“此心便与太虚同体”了。《人谱》为刘宗周晚年所定,他在写“体认亲切法”时的体认应不会超过《人谱》中的体认。所以,所谓的“心包万物”应只是用意念去包。此处不妨将刘宗周心合宇宙方面的体认与高攀龙的感受略作比较。高攀龙在汀州小楼中的那段经历虽然只是瞬间之事,看来比较玄妙,但却是长期静功积累引发的突破,是真实但又短暂的真心出窍,生理反应比较剧烈:“一念缠绵,斩然遂绝,忽如百斤胆子,顿尔落地。又如电光一闪,透体通明。遂与大化融合无际,更无天人内外之隔。至此见六合皆心,腔子是其区宇,方寸亦其本位,神而明之,总无方所可言。”相比之下,刘宗周所说的就显得比较勉强,比较粗。可能在刘宗周看来,高攀龙也有些留恋光景。光景固然不可留恋,但是高攀龙的感受不可谓不真实。这种感受常常是不期而遇的。高攀龙所说自然有些玄妙,这大概也是刘宗周认为他有些杂禅的原因之一。

概言之,刘宗周的前两步体认是以意造境,并不真实。第三步“通天地万物为一心,更无中外可言”是静中虚无之相,第四步体认到的独体,是四路把绝,静念摄气的结果。这后两步也可以用来指导对宇宙万物的观察,所以仍可能是以意造境。他的心气合一的观点是他天人合一的基础,如此则一方面处处气、处处心;另一方面可以把自家体验到的东西赋予宇宙,并使得自己相信这是宇宙的本来,这样也就完成了性即理的统一。

同类推荐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对《道德经》的解读既尽力合于原文之文体,又不囿于原文之句法而因文害义,力求抓住其精神实质而予以解读之。根据笔者研究,《道德经》原文在章序结构和思想内容上存在“道”、“德”含混的实际情况(是否由于流传错简不得而知),故对原章序进行了重新排序,使其思想内容更具逻辑性、连贯性和区别性。
  • 易经智慧吉祥书

    易经智慧吉祥书

    本书解译了《易经》中启迪人生的道理,从易经来谈吉祥,帮助读者趋吉避凶。
  •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男人,一定要讲逻辑

    本书共分九章,内容包括:逻辑是什么、为什么男人更要讲逻辑、逻辑怎么个讲法、控制自己的非理性、理清话语中的概念、怎样的论据才可靠、透过现象看本质、正确严密的推论等。
  •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让你的斗篷镶满星辰:跟雪莱学成功学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种成功都需要对自己的未来抱有希望。不管际遇如何,不相信自己的未来会更好,不去为自己的人生打拼,则基本与成功无缘。雪莱的诗句有禅思,而本册书将精选出雪莱赞美希望、赞美新生的诗句,管中窥豹,使读者能够在诗意的语言中获得振奋的力量,实现自我激励。当你掌握了这些,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之时,内心就不会被一时的逆境所打垮,而是在品味雪莱的诗句中,用哲学从源头解决问题,锤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比以前更自信、更乐观、更强大!
热门推荐
  • 毒王惧内

    毒王惧内

    当一代毒王遇上刁蛮妻,她拿他的鹤顶红熏蚊子,还说:“切,什么毒中之王,还没蚊香好用!”某王很可怜的蹲在角落里画圈圈:“那你还用了我十瓶!”她伸手去扯他的耳朵:“还敢顶嘴!我要休夫。”某王立刻老实了,可怜巴巴的说:“我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不要休我!”
  • 微管理:用人的智慧

    微管理:用人的智慧

    本书从选人、定岗、协作、激励、授权、培训、留人等方面,选取了用人管理中的76个典型行为,按“问题界定 案例解析 实践指南 管理提升”四个模块,深入浅出地对管理者在用人过程中的管理行为进行了解析,并辅以漫画、情境、案例等表现形式,让管理者学会如何更好地选人用人、励人管人。本书适合企业管理人员、人力资源工作者、培训师、管理咨询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相关专业师生使用。
  • 中小企业成功经营十三讲

    中小企业成功经营十三讲

    本书以真实资料为基础,按照会计工作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步骤,详细介绍了中小企业开业筹划、建账、日常业务处理、对账、结账、调账、报表编制、纳税操作等内容。
  • [欧洲]中世纪教育思潮与教育论著选读(上)

    [欧洲]中世纪教育思潮与教育论著选读(上)

    教师职业化、专业化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教师职业素质素养达到基本要求和提高, 是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急迫要求。为此, 我们组织相关专家重新系统地、较完整地遍选、编译、评注了这套适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阅读的《中外教育名家名作精读丛书》。
  • 殿下太妖孽,宠只狐狸生崽崽

    殿下太妖孽,宠只狐狸生崽崽

    狐九上辈子作为天地间唯一一只九尾灵狐,因白瞎了一双狐狸眼爱错了人,然后悲催地被灭族而亡。一朝转世为人,天才变废材,上神变乞丐,家破人亡,想修仙没灵根?不怕不怕,她有空间灵府做掩护,有灵兽耗子做打手,还有小灵湖帮着洗髓锻灵根。就算被所有人看不起,她照样过得潇酒自在。可是,这长得比神仙还俊的男人为嘛一来就找茬?她费尽心思弄的佳肴竟然被他比作猪食?他他他,欺人太甚。为了她这粗使的名誉她决定与他作对到底!什么,竟然叫她陪逛街?哼,姐可不是三陪,要找陪的上花楼找去什么?!他他他竟然是太子殿下?哎哟妈呀,这个殿下长得太撩人,害得她小心肝像被猫儿挠了又挠,就这样纠缠着纠缠着,滚成了永远解不开的团。
  • 再见,已不是我要的年少

    再见,已不是我要的年少

    如果早点理解年轻的你,又如果晚点遇到成熟的我,可惜没有如果……这是青春留给我的小遗憾,也是回忆留给我的小美好。故事从李淑媛回国之后开始。回国之后的李淑媛和当年最好的朋友程晨聊起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她的哥哥,李易繁——程晨的初恋,也是前任,曾经兄妹两人的纠结怨恨也重新浮上心头,李易繁责怪自己的妹妹不该劝说妈妈和爸爸离婚,李淑媛却看不起自己哥哥的懦弱,觉得他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自己,而不是去对“外”,所以,她发誓这辈子都没有他这个哥哥,但是,两年后的今天,她却抛弃了国外工作和绿卡,回国来寻找已经言无音讯的哥哥。
  • 战神指引之双重错误

    战神指引之双重错误

    上古秘术,战神指引,召唤强者的灵魂再次回到人世战斗。然而这一次的召唤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错误:第一,错误的选择灵魂让刘海龙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力量。第二,错误的身体与地点,打破一切布局,让这个古老法术产生的结果更加扑朔迷离........
  • 20几岁女人要懂的心理学

    20几岁女人要懂的心理学

    个性之美是女人的一种内在的人格魅力。如果一个女人失去个性,必然会变得与众人没有什么不同,即使你的外表多么美丽,也只能是一种装饰。通俗地讲,就是“花瓶”。所以,一个女人只有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才能符合现代潮流的审美标准,成为一名别具品位的“俏佳人”。现代女性都希望自己活得潇洒,活得快乐。在这种欲望的引导下,女人不是变得越来越失去个性,而是个性越来越突出,她们总是根据自己的特点,去寻找恰当的个性,以求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品位。显然,一个现代女人必须要有个性气质,才能赢得大家的青睐,才能发现自己美在何处。
  • 唐书志传

    唐书志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镜生月圆

    镜生月圆

    一碗致命毒药,让她代替了她,一个是21世纪特种女兵,一个是幽明纪的千金小姐。父亲的儿子想至她于死地,妹妹恨她入骨,只有父亲和寄生在她身体里的哥哥是真心待她好。继母害她家破人亡。当16岁的月圆之日到来时,死神的刀架在她的脖子上,她却从未惧怕过,她————印镜阁将要挑战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