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2128500000015

第15章 求知的故事(1)

〖一孔之见〗

【释义】“一孔之见”比喻狭小片面的见解。

【出处】此典出自《申鉴·时事》:“有鸟将来,张罗待之,得鸟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无时得鸟矣。”

这段话意思是说:

鸟儿就要飞来了,一个捕鸟人布下了罗网等待着。

一会儿,鸟儿飞来,当即就被捕获了。捕鸟人把网收起来一看,发现鸟被缚在一只网眼里。于是,他回去制作了一张只有一个孔眼的网,拿到原处张设起来,兴致勃勃地等候着。

但是,他再也没有捕到一只鸟。

〖一日千里〗

【释义】一日能行千里,原指速度快,现用以形容进步神速。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为战国末期著名的刺客,卫国人,人称庆卿,后来游历至燕国,人们又称他为荆卿。

荆轲喜欢读书、击剑。在燕国时,和杀狗的高渐离交情甚深。高擅长击筑(读zhu。当时一种击弦乐器),两人每日在街市共饮,喝到酒兴上来的时候,高渐离击着筑,荆轲依调子高歌,他们时而仰天大笑,时而相对而泣,在大厅广众当中,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

荆轲为人深沉好学,燕国的一位著名人士田光很看重他,因为田光深知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辈。

燕国的太子名叫丹,曾在秦国做人质,期间饱受秦王的凌辱,太子丹心怀怨恨,从秦国逃回了燕国。

这时,秦国日益强盛,不断向东扩展势力,出兵攻掠齐、韩、魏、赵乃至南方的楚国,眼看快要打到燕国了。燕国国小力弱,面对秦国的威胁,君臣上下都在担心大祸将至。

燕太子丹更急于报仇雪恨,但苦于力量太弱,找不到对付秦王的有效办法,便请教他的师傅鞠武。

鞠武先讲了当前秦国势不可挡的形势,劝太子丹不要去惹秦国,但太子一再问他还有什么别的良策,鞠武一时也拿不出个好主意。

后来,秦国将军樊於期得罪了秦王,逃至燕国,太子丹收留了他。鞠武力谏太子丹,说这样更会惹怒秦国,并说:

“希望太子立即把樊将军送到匈奴人那里去,以免秦国以此为借口找我们的麻烦。我们可以联合各诸侯国及北方的匈奴人,共同对付秦国。”但太子丹既不肯送走樊於期,又觉得鞠武联合各国的计划太遥远,在太子丹一再请求下,鞠武建议跟田光商量一下,于是请来田光与太子见面。

太子让左右的人全都退下后,然后挨近田光,含蓄而神秘地说:

“燕秦两国势不两立,请先生考虑这件事……”

田光心中清楚,回答说:“我听说:骏马处于壮盛时期,一日可驰千里;等到它衰老了,一匹劣马也能跑得比它快。(臣闻骐骥盛北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老,驽马先之。)太子您听到的关于我的传闻,那是我年轻时的事了,我现在老了,精力衰竭了!不过,我虽然不能替太子去办国家的大事,但我的好友荆卿却是可以担负重大使命的啊。”言罢,田光答应介绍荆轲来与太子共同商议。

田光把荆轲引荐给了太子丹以后,为了解除太子丹的疑虑(担心田光因知道谋刺秦王的计划而泄密),便自杀而死。

后来荆轲到秦国去谋刺秦王嬴政,但没有成功,荆轲当场壮烈而死。而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感人的故事,则千古流传。

〖一丝不苟〗

【释义】苟:苟且,马虎。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明朝时候,皇上下令禁止宰牛,就是信奉回教的人也不例外。

一个信奉回教的乡绅为了能够吃上牛肉,就托人送了五十斤牛肉贿赂知县汤奉。汤奉也是个回教徒,他也十分想吃这牛肉,但又不敢违抗皇帝的禁令。这时乡绅张静斋与举人范进正来府中拜访。于是问张静斋:“你是做过官的,有关禁止宰杀耕牛的事正该与你商量。刚才有几个信奉回教的人为了开禁,送来五十斤牛肉,请求我对他们稍微宽松些。你看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张静斋摇头道:“这万万使不得。你我都是做官的人,心中应当只有皇上,哪里顾得上回教的人?想起洪武年间的刘老先生(指刘伯温),洪武私访到他家,正巧江南张王(指张士诚)送来一个菜坛子。当面打开一看,是一坛金子。皇上大为恼火,第二天就把刘老先生贬为青田县知县,后来又用毒药把他毒死了。”

汤奉见张静斋说得头头是道,不得不信,于是急忙请教该如何处置为好。张静斋说道:“世叔可在这件事上大作文章。把那位老者抓起来,打他几十板子,再把一面大枷给他带上了,把送来的牛肉堆在大枷上面,并且在旁边贴出一张告示,说明他们大胆妄为,知法犯法,让他游街示众。如果上司知道你办事这样一丝不苟,那么你升官发财就指日可待了。”

汤奉听了,连连点头:“十分有理。”便照此办理了。

〖一字千金〗

【释义】形容某些文字价值很高。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吕不韦传》。

战国末期,大商人吕不韦不惜巨资,把作为人质的异人立为秦国国君。异人当了秦王之后,为报答吕不韦的恩德,封吕不韦为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大人物。由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进退百官的权威,朝中的大小官员嘴上不说,心里却很不服气。吕不韦也知道他的政治资历太浅,人们可能会在私下议论,他觉得提高声望是让人们服气的最好办法。但怎样才能迅速提高声望呢,他一时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吕不韦为此大伤脑筋,最后召集门客进行商议。

有的门客建议吕不韦率兵出征,灭掉几个国家,以此来树立威信。有人立即反对说:“这办法有百害而无一利,即使把仗打胜了,回来也升不了官,因为没有比丞相再高的职务了。重要的是战争风险太大,谁也没有必胜的把握,万一战争失利,结果会适得其反。”

有人说:“我们知道孔子的学问很好,那是因为他写了部《春秋》,孙武能当上吴国的大将,是因为吴王先看了他写的《孙子兵法》,我们为什么不能写部书,既能扬名当世,又能垂范后代呢?”

吕不韦认为这个办法很好,命令门客立即组织人员撰写。

吕不韦当时有三千门客,很快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题作《吕氏春秋》。书写成后,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

布告贴出许久,人们畏惧吕不韦的权势,竟无人敢来妄加评论。

〖一字之师〗

【释义】某些诗文,因改动一个字后,变得更加精简完美。则称改动的人为“一字之师”。

【出处】宋·陶岳《五代史补》。

郑谷是晚唐著名诗人,他从小聪明好学,七岁时即能写诗,长大后他写的诗更富盛名,被广为传诵。

郑谷考中进士,当过几年官。但他毕竟还是更热爱写诗,对当官缺乏兴趣,甚至产生了厌倦情绪,于是就辞官回到宜春(今江西宣春)去隐居。他在这里读书写诗,经常与一些文人墨客在一起饮酒做诗,互相唱和,诗名也越来越大。

有个叫齐己的和尚也很爱写诗,在当时也颇有些名气。他很仰慕郑谷,有一次他云游到了宜春,就带上自己写的诗去拜访郑谷,请郑谷给予指点。

郑谷见这个年轻和尚的诗写得不错,又这么虚心求教,非常高兴。他仔细地阅读了齐己的诗,还不住地加以评点。当他读到一首题为《早梅》的诗时,看到其中有这么两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又反复读了两遍,笑着对齐己说:“诗很不错,只是‘数枝开’似乎还可以斟酌。这首诗是写早梅,应突出一个‘早’字,梅花已开了数枝,就不算最早,不如改为‘一枝开’,可能会更好些。”

齐已听了,觉得郑谷的一字之改,不仅文题切合,而且韵味无穷。确实是改得妙。他对郑谷更加佩服,马上向郑谷行拜师礼,并向郑谷表示由衷的感谢。

〖一问三不知〗

【释义】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都不知道。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二十七年》。

春秋诸侯争霸时,晋国的大夫荀瑶率大军攻打郑国,郑国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求援。齐国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

陈成子率领军队冒着大雨渡过了濮水,来到阵前。荀瑶见齐军军容严整,心里有点害怕,一边下令撤军,一边派一位使者去齐军营地拜见陈成子。使者说:“我们的统帅让我向您解释:这次晋国出兵,其实是为了替您报仇。您陈大夫这一族,是从陈国分支出来的。陈国虽然是被楚国灭掉的,但却是郑国的罪过。所以,敝君派我来调查陈国被灭的原因,同时问问您是否在为陈国忧愁。”

陈成子听了使者的话,知道这是荀瑶编造出来的谎言,根本不相信。

晋国的使者走后,有个名叫荀寅的部将报告陈成子说:“有一个从晋军中来的人告诉我说,晋军打算出动1000辆轻车来袭击我军的营门,要把齐军全部消灭。”

陈成子说:“出发前国君命令我说:‘不要追赶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马。’晋军即使出动超过1000辆的战车,我也不能避而不战。你竟然讲出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的话!回国以后,我要把你的话报告国君。”

荀寅自知失言,后悔地说:“今天我才知道,自己为什么总是得不到信任而要逃亡在外了。君子谋划一件事情,对事情的开始、发展、结果这三方面都要考虑到,然后向上报告。现在我对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报告,怎能有好的结果呢?”

几天后晋军撤兵,陈成子也率军回国。

成语“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荀寅的话中概括出来的。

〖一张一弛〗

【释义】“一张一弛”比喻合理安排工作,做到有松有紧,劳逸结合。

【出处】此典出自《礼记·杂记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春秋时代,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一年年底去观看群众性的祭神活动,回来后,孔子问子贡道:“你看,那些人高兴么?”子贡回答说:“那些人欣喜若狂,又是叫,又是跳,又是喝酒,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那样高兴?”孔子说:“老百姓一年到头都在干活,只有这么一天的娱乐,这里头的道理还不清楚吗?叫老百姓只干活不休息,周文王和周武王是不会那样做的;叫老百姓只休息而不干活,周文王和周武王也不会干的。‘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意思是:叫老百姓有劳有逸这才是周文王和周武王治理国家的根本办法)”

〖一知半解〗

【释义】“一知半解”表示对问题了解得不深不透,所知不多。

【出处】此典出自清代御选《唐宋诗醇》卷三十二:“洵乎独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诗也;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晚学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

宋朝诗人陈师道赞扬苏东坡的诗,初学刘禹锡,后学李太白。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御定的《诗醇》中却不认同这种说法。在《诗醇》中评论苏轼的诗时写到:“洵乎独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诗也;而陈师道顾谓其初学刘禹锡,晚学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意思是说:相信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是独立千古,不能把它当作一个时代一个人的诗来看,而宋代诗人陈师道认为苏轼的诗起初学刘禹锡,晚期学李太白,这是对苏轼的诗了解不充分的说法。

〖一顾千金〗

【释义】“一顾千金”用以说明,人们需要权威,尊重权威,同时也应该努力学习使自己逐步成为内行。

【出处】此典出自《刘子·因显》:“昔有卖良马于市者,已三旦矣,而市人不顾。乃谓伯乐曰:‘吾卖良马而市人莫赏,愿子一顾,请献半马之价。’于是伯乐造市,来而睇之,去而目送之。一朝之价,遂至千金。”

这段话意思是说:

有个人在集市上卖马,等了三天都没有一个买马的人前来光顾。

于是这个人去求见伯乐,对伯乐说:“我卖的本来是一匹好马,但是人们都不识货。请你去看看,我愿意把马价的一半送给您。”

伯乐来到集市一看,果然是匹好马。他走上前去爱抚地左看右看,临走时还恋恋不舍地频频回顾。于是,一天之内马价涨到了千金。

〖了如指掌〗

【释义】了:了解,明白。指掌:指手掌里的东西。对情况了解得就像了解手里的东西一样,形容对事物或人的了解非常清楚。

【出处】春秋·孔丘弟子《论语·八佾》。

古时候的帝王都习惯建始祖庙,在庙里,按照始祖的等级名分依次排列顺序,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活动、节日之时,帝王们便进庙祭祖,以求保佑,称为“啰”。有许多人对啰礼不了解,就向孔子请教。而孔子认为当时鲁国宗庙灵位配祀的顺序和自己所主张的理论不符,名分颠倒,违背了周礼。因此,他对请教的人避而不谈,只是指着他的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理国家,就像把东西放在这里一样。”意思是说,懂得啰礼的人,都是懂得礼的;而且只有知礼的人,才能够治理好国家。

《论语·八佾》的原文是:“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后来此话慢慢演化成“了如指掌”这个成语。

〖入室操戈〗

【释义】“入室操戈”比喻学会了别人的本事,反过来却拿这个本事攻击别人。

【出处】此典出自《后汉书·郑玄传》:“时任城何休好《公羊》学,遂著《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玄乃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休见而叹曰:‘康成人吾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东汉时北海有个叫郑玄(字康成)的人,他是一个很勤奋的读书人,曾入太学读书,学习经学后来又去向当时的名士马融学习,当他学成离开时,马融曾十分感慨说:“郑生东去,吾道东矣。”他回到家乡后,专心研究学问,后来与一个叫何休的研究经学的人为友。

何休著有“公羊墨守”(公羊,传名,公羊高著;墨守,指墨子善守城,喻固守成见)、“左氏膏肓”(左氏,指左丘明所著“左传”;膏肓,喻疾病无法医治)、“谷梁废疾”(谷梁,传名,周时谷梁赤着;废疾,罢病也)三篇有关这些传记意见的文章,郑康成见了何休的文章后,于是便作了“发墨守”(发,发扬也)、“碱膏肓(碱,亦作针)“起废疾”三篇文章,来驳斥何休的见解。何体看了郑康成的文章后,很感叹地说:“康成兄呀!你这真算得上是进我的屋,拿我的武器向我进攻!”意即:用我的学说来攻击我的意思。

同类推荐
  • 数学教学的趣味之谜设计

    数学教学的趣味之谜设计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且非常抽象的学科,要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关键在于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感受学习的乐趣、收获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与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愉快轻松地接受数学知识,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 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

    《快乐校园精品读物丛书: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名为《与哲人一起思考哲学》,着重点主要放在哲学对人生的启迪上。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外哲学发展史上的主要流派和基本思想,了解这些,能让我们知道自己的思想根源从哪里来,从而引发我们对自己的人生进行比较深刻的思考。
  • 怎样对学生进行美育素质教育

    怎样对学生进行美育素质教育

    教育应以提高学生素养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本书以培养中小学生美育素养为宗旨并依据新课程标准编写。通过本书的学习,可以得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以及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实施其他各育的需要,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有促进作用。
  • 英语诵读文萃Ⅱ

    英语诵读文萃Ⅱ

    如果你把怨恨积郁于心,负累的人是你,而不是你怨恨的人。所以,学会原谅才能轻松生活。
  • 过着语文的日子

    过着语文的日子

    《过着语文的日子》是一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汪智星十多年从教经历的精华总结。有成长经历、经验反思、精品课堂,为语文教学回归本真,发出呐喊的声音。
热门推荐
  • 域外拾遗

    域外拾遗

    本书以游记的形式,记叙了作者游览和考察英国、挪威、芬兰、美国、巴西以及韩国和日本在各个方面的建设,尤其是文化方面的成就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 上班做儒家 下班做道家

    上班做儒家 下班做道家

    儒家的基本特征是开拓进取、积极入世,儒家直面现实社会,力求探索一条改造客观世界的道路;道家的基本特征则是自然无为,面对残酷的现实,道家深入到人的心灵深处,能从自然中寻找一条自我拯救的人生道路。上班做儒家,下班做道家,熔儒道于一炉,张弛有度,方能进退自如。本书融合儒道思想精华,解读工作生活的智慧!
  • 闲情逸致

    闲情逸致

    本书包括心灵后花园,情感小溪边,思绪断桥处等多篇美文短文,品读本书使您浮躁时淡定,给您的心灵一份安宁。
  • 办公室风声

    办公室风声

    五星大酒店,唯一“申奥”良机!管理层两大派系针锋相对,办公室暗涌危机。机密资料大量外泄,内忧外患,每个人都在演戏!孰真孰假,谁才是老鬼?风声鹤唳,职场新秀夏商竟破格提拔,机会还是阴谋?她如何才能在派系斗争中生存?如何才能应付对手打压和同事搞鬼?如何才能不穿小鞋,不背黑锅,不做炮灰?看《办公室风声》,职场无往而不胜!
  • 惊世逆天

    惊世逆天

    废物,无法修幻?草包,外加花痴?擦净你们的狗眼!当再次睁眼,废物不复存在,21世纪残忍嗜血的异能杀手取而代之。看她如何逆天,看她如何藐视天下……只是这只妖孽,敢不敢离我远点!
  • 弑天使

    弑天使

    神要刷新世界,为人类带来末日之灾难。为了人族的生死存亡,人类展开与天界的抗衡圣战。三大帝国精心训练出一匹铁血战士,他们是捍卫人类的守护神,他们被称为“弑天使”斩杀最最逆天的BOSS,击败最牛逼的天使,升级军衔,升级兵器,升级变身,多多支持!!
  • The Education of Henry Adams

    The Education of Henry Ada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职场新人不可不知的98个职场秘密

    职场新人不可不知的98个职场秘密

    本书从资格培训、职业中介、岗位招聘、签订合同、薪酬福利、管理手段、同事关系、社交应酬、离职跳槽9个环节出发,把隐藏在其中的鲜为人知的职场秘密一一摆到读者面前,并深入剖析其中的奥秘,以期为职场新人提供帮助。
  • 圣火百年(竞技体育博览:畅享2008)

    圣火百年(竞技体育博览:畅享2008)

    以编年史的形式,以历届奥运主办国钱币和体育运动邮票为载体,记录了现代奥运会一百多年的辉煌历程,颇具纪念价值和收藏价值。
  • 玄家弃少

    玄家弃少

    被戒指带入异世,成了玄家的废物。忍不了,这绝逼忍不了。看着曾今的废物崛起,闪瞎他们的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