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四周的喊杀声越来越近,如果再不迅速作出决定,桓温和他的兵马,可真的要被苻健全部歼灭了!
桓温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对军将们一挥手,下达了命令:“趁苻健的军队还未杀到眼前,赶紧撤退!”
于是,桓温在三千余兵士的簇拥之下,迅速离开这间既使他伤心,又使他骄傲的破土坯房,向正东偏北方向迅速撤退。
虽说军兵们好几天都没吃过一顿饭了,但是为了活命,但是为了活命,也只好放开丫子,拼命逃跑。在逃跑过程中,有人因肚子空虚,实在无力挪动脚步,便一头栽倒在地,停止了呼吸,从此就没有再站立起来。
桓温是大将军,必然要受到兵士们的特别照顾。他屁股下的坐骑,因为没有得到很好的饲喂,行走起来也是东摇西晃,有几次几乎将桓温从马背上摔了下来。后面的苻雄还在紧追不放,腿脚慢的就都做了刀下之鬼。逃命的晋军,各自为了活命,在遭受到秦军攻击时,也都使出全身的气力,做最后一次拼搏。晋军人人都清楚,面对强敌,不是杀人,就是被杀,没有第二条路可走。经过一场极其惨烈的混战之后,到底还是有三分之一的晋军冲出了重围,一路向东而去。
不知是因为秦军杀累了,还是因为桓温命大,或许是因为上天保佑,他不该在此次战役中丧命,总之,桓温带领他的一千多名军兵,终于冲出危境,又活了下来。在夕阳西斜的时候,桓温带领自己的残兵败将,来到了一个村庄。众人打眼望去,见这个村庄南面靠山,北面临河,山峦起伏,群树掩映,缕缕炊烟从众多农户房屋内飘向天空,还不时传来阵阵犬吠之声,好一派恬淡气氛。
村北面的一条小河,曲折蜿蜒,潺潺的水流从西而东,无声无息的流过。此时的桓温早已疲累至极,在几位士兵的搀扶下,他从马背上垮了下来,感到既累又渴,便信步走到河边,蹲下身子,用双手捧起一捧河水,然后将河水送进了自己的嘴中。桓温立刻感到,河水是那样的清甜,有那样的沁人心脾,他似乎觉得疲惫的身心立即舒服了许多。所有的军兵们,也效仿桓温的样子,走到河边,掬水而饮。
桓温实在是累得不行了,便一屁股坐在河边沙地上,准备歇息歇息。突然,一阵悠扬的歌声,从不远处的一簇树林后面传了过来。歌唱者声音浑厚,阴阳顿挫,悠扬婉转,很是动听。桓温一听到这歌声,刚刚平复的心情,立刻又掀起了波澜。他循着声音向前走去,当走到近前时才发现,歌唱者原来是一位老者,只见他独坐自在河边,一边垂钓,一边歌唱,全然没有发觉有人向他身边走来。
桓温在离垂钓人身后一丈开外的地方停住了脚步,他不忍心打乱垂钓人的兴致,他要听一听他唱的是什么。老者继续歌唱道:
灞逢秋雨寒刺骨,群雁南飞急匆匆;
难耐风吹叶飘落,寒夜孤身对孤灯。
灞上凛风吹不停,身陷危境狼作邻;
萧瑟荒村有谁怜,南康爱妻盼夫归!
老者唱完之后,将手中鱼竿猛地向空中一挑,就见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即被甩到了河边。老者喜滋滋的反转身来,打算去捡拾还在不停翻滚跳动的那条大鱼,当他一眼望见站在身后的桓温时,便突然停住了脚步。
桓温弯下身去,用双手将那条仍然还在活蹦乱跳的大鱼摁住,然后,拿着它走到老者面前,把它交到老人手中,随后对老者说道:“无福之人空着急,有福之人福自来。看来,今天我算是有口福了!“
老人用双眼大量了一番桓温,有趣的说道:“昨天夜里,老夫做了一个梦,梦见太上老君给我托梦,说不出一日,便会有一位贵人,要光顾你的寒舍,这可是百年难遇的事情,你可要隆重迎接,不要慢待呀!说完飘然而去!你看,我这个梦灵不灵,时间刚到,这不贵客就来了嘛!“
桓温见老者如此开朗,又如此热情和通达事理,不禁感到一阵温暖。他满含热泪,激动地对老人说道:“还是故土好,处处有温暖。我真没有想到,我还能有机会再见到晋国土地上的旧乡亲,这也算是我三生有幸了!“
老人看见桓温和他那些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就已断定其中的原委了。他苦笑了一下,对桓温说道:“桓大将军,此处不是讲话的地方,你我还是赶紧回到村里,到寒舍去歇息歇息去吧!“
于是,老人手提刚从河里钓上来的那条大鱼,走在前头领路,桓温与他那帮士兵紧随其后,便拖着疲惫的身躯,一起朝村中走去了。
这是一个很大大的山村,呈东西向排列,足足有二三里路长,村庄南面,伫立着一座高山,山势陡峻,山峰耸立,从山下到山上,皆长满了松柏;一道山溪从山坡下蜿蜒流过,又穿村庄而过,最后注入到村北那条河流当中。整个村庄也都被茂密的树木所围裹,好一派山村美景。
此时的桓温和他的军兵们,个个身体疲惫至极,最需要的是马上吃上一顿饱饭,全然没有心思去欣赏周围的山间美景。
走不多时,众人便随老者来到了一处灰砖灰瓦的院落跟前。只见大门左右,有两个呲牙咧嘴的石狮子把守,高挑的门楼,黑漆大门油光发亮,还未等老人家进门,就见突然从院内跑出来一个十来岁的孩童,他一边跑,一边对老人说道:“爷爷,你今天钓了这么一条大鱼,看来俺中午又要美美的吃上一顿了!“
当孩子突然发现桓温和他身后的许多士兵时,戛然止住了脚步,收住了笑容,像小木桩似的站在原地,半天没有再动弹。
老人走到孩子身边,伸出右手抚摸着他的头顶,说道:“山柱,不要害怕!这位将军和那些士兵都是官军,他们偶然从村中路过,吃点东西,马上就走了!“
听完爷爷的话后,山柱小声对老人说道:“爷爷,他们为什么都如此狼狈,莫非他们吃了败仗不成?”
老人小声责怪山柱:“这不关你的事,小孩子,莫要多管闲事!“
山柱回头望了一眼桓温,对着他尴尬的一笑,然后吐了一下舌头,便离开爷爷,口中一边喊着“奶奶”,就飞快的跑进屋里去了。
正在屋内忙活家务的老者的夫人,被孙子的一声喊叫惊转回身来,用略带责备的语调问道:“山柱子,你又大呼小叫的干什么?莫非你爷爷又钓到大鱼啦?”山柱回答:“我爷爷不但钓到了河里的鱼,还钓来许多官兵哩!你快出门看看去吧!”
老夫人放下手中活计,立即从屋内迎了出来,这时,老头子带领桓温,已经脚踏门槛,向屋内走来。老妇人看见丈夫身后的桓温与众多官军,她立即便陷入云里雾里,还以为老头子惹上了什么事情呢,原先平静的那颗心,禁不住砰砰砰的跳个不停。
老者一边往屋里走,一边对老伴说道:“不必害怕!这位是朝廷大将军桓温大人,他们只是从此路过而已!”
老者轻车熟路,带领桓温进屋坐定;屋子太小,容不下许多人,其他士兵们只好各自在院内找个地方,暂且休息下来:一时之间,本就不大的农家院落,便被东倒西歪的士兵们占满了。从未住过官军的山村内,一时间也沸腾热闹起来。
老者******赶紧去烧水泡茶,接着又问孙子:“山柱,你爹呢?”
山柱回答:“俺爹可能在后山上练习武艺呢!”
老者立即命令:“你快到后山去,把他给我喊回来!”
山柱不敢怠慢,立即遵照爷爷的吩咐而去。不大一会功夫,一个满头大汗,喘着粗气的中年汉子,便跟随山柱走进了回来。
当中年汉子一进宅院,望见满院子横躺竖歪的官军时,不免感到惊诧,他走进屋内,看见爹爹正陪着一个大官坐在那里,不知到底发生了是么事情。
中年汉子愣愣的问老者:“爹,你叫俺有什么事情?家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说到这里,他望了望手中练功用的大刀,禁不住对桓温怒目而视。
老人回答:“什么事情也未发生!这是朝廷的桓温桓大将军,他和他的士兵,刚从灞上打仗回来,从咱们村路过。你都看见了,院内躺满了官军,估计大街上也有不少。爹交给你一个任务,你把院内和大街上的官军都去安排一下!”
儿子为难的说道:“这么多人,你叫儿子我如何去安排么?”
老人说道:“亏你还是将门之后,难道会叫这么一点事情把你给难住啦?你可以这样做:你带领那些官兵,每家每户的去派饭,毎户安排十人,并责成他们负责食宿招待,直到全部安排完为止!”
儿子此时才如梦方醒,他立即遵照父亲的吩咐去做,不必赘述。
这边,老者一边陪桓温饮茶,一边叙谈起来。老者对桓温说道:“换将军你不必见笑!我这个儿子,生在洛阳,长在此村,虽然有满身的武艺,却从小未见过大世面,对于处理应急事务,可说是一窍不通啊!”
直到这时,桓温才突然想起问老者:“老人家,你刚才说,贵府也曾是将门之后,还曾经在洛阳居住过,你能否告诉元子,贵府有哪个人在朝廷做过官?老人家,你又姓字名谁?我所在的这个村庄叫什么名字?另外,还未经我本人通报名姓,你是怎么知道我就是桓温的呢?这一个个的问号,还请老人家 解答!”
老人说道:“如果老夫猜得不错,桓将军可能已是多日未进餐了吧?等你填饱了肚子,我再慢慢对你说这些不迟!”
站在一旁的山柱子,望着衣衫不整,浑身沾满泥污的桓温,打心里感到好笑。到底是童言无忌,他突然对桓温说道:“听说你还是朝廷大将军?看你们这狼狈不堪的样子,恐怕是打了败了吧?”
老者听孙子如此讲,禁不住瞪了他一眼,呵斥道:“山柱子,你真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你这是怎么跟大人说话呢?俗话说,揭人不揭短,打人不打脸!你可倒好,说话不知深浅,怎么哪壶不开提哪一壶呢!”
此时的桓温,面对失败的事实,到底填饱肚皮比尊严重要,对童言无忌的孩童,不但为生气,还感到好笑。说道:“看来,老人家你什么都知道了,我再隐瞒,还有什么意思?孩子你没有说错,我是打了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