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74500000015

第15章 使贫者富富者贫——商鞅的管理智慧(2)

需求,一般说来,是因为缺乏满足的条件引起的。需求就意谓不满足,它是对主体需要而又不具备的东西的渴望。商子看到了这一点。他在一一篇文章中分析了晋国的形势,这个地区地少人多,住宅拥挤、生活艰难,人们大都没有公正而合法的职业。他因此而断定说,“意民之情,其所欲者田宅也。”因为缺少田宅,那么就必然需要它。反过来说,不缺少的东西,人们就不需要。当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注意力和兴趣就会转移到别处去了,就再也不会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了。如此就会出现不安定的局面。因此,商鞅说:

“民贫则弱国,富则淫;淫则有虱,有虱则弱。”

“今夫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苟非明法以守之,与危亡为邻”。

这里遇到了民贫则国弱,民富亦国弱的矛盾。要富国强兵就要使民富、民勇,而民富民勇,反过来又破坏了为其所欲而行其所恶的行为路线,不去务农参战,从而导致国家贫弱。为了避免这一结局,商鞅认为,要把“富民”和“贫民”结合起来。一方面,使民众通过努力耕作和拼命作战而富裕起来;同时,又不能使之太富,要想办法使那些富有的人变贫,以保持经常的需求欠缺。他说:“治国之举,贵令贫者富,富者贫。”

所谓“贫者富”是指通过严刑酷法,迫使民众务农参战立功,从而达到生活富足;所谓“富者贫”,是以迫使富人出钱买官的办法,把富人的腰包掏空,变成穷人。“使民以食出官爵”。君主手里的官爵是应有尽有的,百姓的财富却是有限的。卖官的办法,确是无本万利的好买卖。商鞅认为,如果民众的财产不多,基本上近于贫,政治上没有太高的地位,自然会追求富贵,君主可以因势利导为我所用。就是说,经常使民众处在需求欠缺的地位上,从而迫使他们为其所欲,不得已行其所恶。

商鞅的“贫富”“富贫”的策略,从管理思想上分析,反映了他人性观的形而上学观点。他惧怕民众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失去为君主卖命的原动力。实际上,人的本性需求永远是欠缺的,永远不会绝对满足;人的行为动力是常存的。商鞅从静止的观点看待人性需求,这是不可取的。但是,从需求的相对满足的意义上看,商鞅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对我们也不无启发之处。从绝对的意义上讲,需求不能满足。从相对的意义上看,却可以满足。当社会的生产发展水平相对稳定,生活资料状况在一定时间区限内不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人们的需求尺度也是一定的。为了保证民众的需求欠缺,维护为君主效力的原动力,确实有一个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民众需求更为合理有利的问题。商鞅以“贫富”“富贫”的办法解决之,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立法明分

先秦法家中,商鞅是以崇法而著称的。商鞅也讲势和术。他说:

凡知道者,势,数也。故先王不恃其强而恃其势;不恃其信,而恃其数。今夫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探渊者知千仞之深,悬绳之数也。“但商鞅论势和术的言论并不多,他的理论中心还是法。后来韩非批评商鞅言法而不知术,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商鞅的情况。”

商鞅认为,法的功能在于稳定和巩固作为君臣关系的核心的社会分工,即立法明分。商鞅引证慎到百人追野兔的例子,论述“明分”的重要。他说:“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分以为百,由名分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尧、舜、禹、汤且皆如鹜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贫盗不取。故圣人必为法令。置官也,置吏也,为天下师,所以定名分也。……名分定,势治之道也;名分不定,势乱之道也。”意思是说,划分人们之间的权力、地位和利益关系,是治理社会的关键。权力、地位和利益关系不清,必然导致社会的混乱,这就象野外的一只兔子,因为归属关系没有确定,人们自然都去追赶、抓取,即使象尧、舜、禹、汤这样的人物也不例外;反过来,如果是一只家兔,有了归属,那么,谁都不会去追。

“明分”是治理社会的关键。要想“明分”,就必须有法。他说:“故重法明分,而不以私害法,则治。”商鞅企图以法的形式把社会的“名分”固定下来,要求社会中所有的人们都去遵循执行之,不允许任何人为了一己之私利违反法令,打破社会的“名分”,这是商鞅治理社会的不二法门。

我们知道,儒家也讲分,从孔子到孟子,都强调社会分工、等级关系、君主与臣属的隶属等等,但儒家“明分”的手段是“和”,以和谐的人际关系维护“分”。与儒家不同,法家“明分”的手段是“法”、“立法”而“明分”。法家是想以成文的法律体系,以不可违背、必须执行的法律制度维护社会的“名分”。就是说,儒家和法家在社会管理分工问题上并无实质的分歧,他们都是宗法等级社会的维护者,但治理社会的方略却不同,一个是以和治国,一个是以法治国。

以和治国,也就是以人治国,和谐,是指人际关系的存在状态,“明分”手段的分歧,实质也是人治和法治的对立。

在法治和人治的关系问题上,商鞅倡导法制。在商鞅之前,围绕着法治和人治的关系,已经展开了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究竟以哪一个为主治理社会,是管理法规还是管理者?商鞅认为,管理法规是完全可靠的,人治是不行的。他说:“世之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矣。先王悬权衡,立尺寸,而至今法之,其分明也。夫释权衡而断轻重,废尺寸而意短长,虽察,商贾不用,为其不必也。故法者,国之权衡也。夫倍法度而任私议,皆不知其类者也”。管理法规一旦制定出来,在社会活动中就有了尺寸和权衡的作用。有了这一标准,人们的言行方能有所遵循,否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持一端,莫衷一是,只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商鞅反对人治,倡导法治,还在于,他看到了社会管理活动中,人们评价事物的主观随意性太大。有些人为了私利,视君主眼色行事,竭力曲意奉迎,阿谀奉承。商鞅描述道:“智慧之人希主好恶,使官制物,以适主心。”“是故进则曲主,退则虑私。”“夫曲主立私,非国利也,而为之者,以其爵禄也。”这样的人怎么能搞好社会管理?只能越搞越坏。所以,不能搞人治,只能搞法治。

“故立法明分,中程(符合)者赏之,毁公者诛之,赏诛之法不失其议,故民不争。”商鞅企图脱离人治的干扰,制定出一系列管理法规,以法规去衡量一个人的言行,是则是,非则非,根据是非不同,给以赏罚。商鞅正确看到了法治的长处和人治的短处。这一一思想在今天仍有一定启发之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经济关系的复杂多样,使人们的认识和观点往往差异很大,经常有以非为是或以是为非的现象发生。特别是涉及到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的事情,本不应发生争议的事,却可能长期争论不休。我们确实应从长期以来的人大于法的局面中摆脱出来,逐步建立一套完备的管理法规,作为唯一尺度规范指导人的言行。可见,商鞅的思想是有一定道理的。

然而商鞅有见于人治之短法治之长,却不懂得法治的局限性。法是死的,需要人去实行,没有人就什么也不是;更为重要的是,法不论多么完备,总不是绝对具体的,总有一些事情规范不利,鞭长莫及。这些情况的处理,需要管理者依据法的精神见机行事,灵活处理。因此,法不能离开人独立存在,要想真正贯彻管理法规,就必须选择胜任的管理者去推行。人们既可以歪曲事实,也可以反映实际;既有自私自利之徒,也有刚正不阿之士,问题是怎样知人和择人。商鞅戴着法治的有色眼镜看事物,不懂得把法治和人治结合起来,这是一大局限。

在中国管理思想史上,最早提出普法教育的是法家。商鞅认为,法同势不同,势是君主独自掌握的,而法必须由君臣“共操”。如果说,势的掌握和运用,要有一点神秘性,那么,法一定要让公众都明白。只有人人懂法,方能人人执法,并且监督别人是否执法守法。要在整个社会造成任何人都不敢非法行事的局面。他说:

“吏不敢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也。”不论什么样的人,即便巧舌如簧,也“不能开一言以枉法”;即使家有万贯财富,也不能行贿败法,“虽有千金,不能用以一铢”。

同类推荐
  • 走出电商困局

    走出电商困局

    本书是作者多年来涉足零售、电商和投资行业的感想、体会与分享。作为中国连锁零售业及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军人物,历经现代连锁零售业的蓬勃发展,从跨国巨头到内资民营企业,从开创天猫时代到引领当当成功上市,从电商行业到投资行业,其中作为实践者作者有很多的感悟、收获和体验与电商业者分享。过去十几年,借助国内经济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与个人消费的时代红利,中国零售及电子商务行业取得了长足进步。消费力上升,中产阶层快速形成,庞大的市场规模吸引着来自全球的商家,自此我们进入一个商业、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年代。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吉拉德的销售魔法课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吉拉德的销售魔法课

    本书以全球最顶级的销售大师的销售经验、最经典独特的销售案例为基础,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分析销售必须掌握的销售技能、技巧,实用有效,即学即用。既是一本“销售圣经”,也是一本“人生指南”,让你在销售时保持自信,真诚待人,不怕拒绝,成为一个高效的销售冠军。
  •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管理就像一本故事书

    本书从古今中外的众多经典故事和精彩案例中精心选编了300多篇,它们或说理生动,或寓意深刻,或思想犀利,或耐人寻味。通过这些故事来阐述现代公司的先进管理理论,并把管理寓意化,有效解决了管理学理论艰深枯燥、难以为大众接受的问题。本书涵盖了管理学中的许多重要领域,这些理论相辅相成,诠释了现代公司里经常出现的各种不同的问题。
  • 最管理:管理大师的管理习惯和管理智慧

    最管理:管理大师的管理习惯和管理智慧

    企业管理,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但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管理者,是一个让众多管理者感到头痛不已的问题。其实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静下心来,学习一下管理大师的管理智慧,就可以逐步从平庸走向卓越,实现管理的梦想。
  • 落实力就是战斗力

    落实力就是战斗力

    中国著名企业培训机构聚成资讯集团推荐优秀读本,世界500强企业提升企业战斗力的首选读本。中国企业培养具有落实力员工的通行法规。摩托罗拉、海尔、三星、福特、索尼、戴尔、荣事达、IBM、英特尔、西安杨森、麦当劳等,100余家国内外成功企业,正以它作为搏击商海的生存理念及行为准则。
热门推荐
  • 洪门全能奇才

    洪门全能奇才

    作为八部奇才的弟子,他身怀洪门神功,集八大职业于一身,从此玩转天下武功。“听说你会玩剑,恭喜你,我也会,我还会玩灵剑、还能打拳、还可以施咒、还会运气,你会吗?”“你家的猫挺漂亮,给我家的猫当媳妇儿吧!”“你的斧头挺不错,正好我家后院还有一堆柴火呢……什么?你不给我?那我自己隐身去偷!”武神塔我是一定要去闯一闯的,万一不小心成武神了呢?万一被妹子看上了呢?缘分这种事谁说的准?乱世又怎样,小小风帝国,就算联合浑天教、冲角团、擎天盟……又能奈我何?
  • 让学生迷上学习的66个故事

    让学生迷上学习的66个故事

    励志就是勉励自己勤奋向学,集中心思致力于某种事业。志,就是心愿所往,心之所向,是未表露出来的长远的打算。汉代班固《白虎通·谏诤》里“励志忘生,为君不避丧生”的话,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励志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应该从小学起,终生不辍。
  • 天女凡仙:逆天女帝

    天女凡仙:逆天女帝

    前世的她因男人而死,今世的她出生即遭雷劈。缘何上天对她如此不公,让她在强者为尊修者林立的世界中,成为了不能修炼的废柴。虽有着赫赫家世,但却内忧外患危机四伏,虽天资聪慧,但却顽皮出格令人头疼。可当灾难来临,家族覆灭,此女却一人挑起复兴家族之责,逆袭整个王朝,登天称帝!本书第一部《超级男友:王牌机甲师》正常更新中,希望各位书友踊跃收藏,积极订阅。
  • 落语成真

    落语成真

    话语一落,居然成真了。原来不甘心的平凡生活,却在这一刻再也回不去。妖魔横行,势要讨伐诸天。山河破碎,血流如注。不可思议的故事,在这刻展开。请一心二用地阅读下去。
  • 如果这样读红楼梦

    如果这样读红楼梦

    在下是一名游戏行业从业者,平时工作之余,乐于研究杂七杂八的闲杂书籍,也因为工作关系,接触了一些建筑,历史,人文,绘画,计算机方面的书籍。包括也蛮喜欢读《红楼梦》。估计很多朋友对《红楼梦》敬而远之,一开始是拒绝的,觉得太过高雅。而我呢,从第一回到开始,以轻松的方式,和大家一起,进行完整的小说阅读。让大家享受其中的轻松与自在,愿意重拾经典。再次申明,这本书,绝不是一本学究的书,绝不是考据的书,我也没那个考据的能力。这本书,应该定位是一本有趣的书。
  • 攻婚掠情:早安,韩先生

    攻婚掠情:早安,韩先生

    她,是一位风情万种的美女总裁,他,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帅气军人;一次酒醉,她送他回家,落在他床上的一根长发被他妻子发现,他的婚姻危机由此爆发……就在他万念俱灰,人生陷入最低谷的时刻,她携手他搏击商海,让他突破自己成功转型,只为能够住进他的心上……
  • 萌之空

    萌之空

    来到史上最强的学校,阴险的BOSS,痴情的萌主,冰冰冷冷的美艳校长、傲娇的学生会长、萌萌的班长、可爱的妹妹…众人之间展开了对魔法号令的角逐…一个有心找女友、一个存心要拆散…各种麻烦便来了…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蛮王的征途

    蛮王的征途

    混乱的瓦罗兰大陆,邪恶的势力悄然崛起,蛮族少年泰达米尔充满无尽怒火的复仇之路。
  • 我很好只是忘不掉

    我很好只是忘不掉

    遇上越城那年,我二十三岁。我是卖笑为生的职业情人,他是风流倜傥的多情金主。为了钱,我爬上他的床,成为他打发寂寞的玩物,彼此逢场作戏,各取所需。五月细雨他忽然说:易之之,也许我们可以考虑下未来……订婚典礼,他深情款款说:“谢谢你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托付于我,我会用我的一生去珍惜。”然而,半年时间,誓言犹在耳边,他却将真情给了另一个女人。我恍然大悟,所有的幸福,不过是一场惊醒策划的骗局,而我只是个棋子,物尽其责,用之即抛。再相遇,他抱住我哭,他说之之对不起,我错了,求你别离开我。可惜上天早已注定我们情深缘浅,终将分离。后来,我常听到一首歌,有句歌词总让我湿了眼眶。我们曾相爱,想到就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