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1647900000004

第4章 沙生共鸣随路有声 地当要冲屡设州县

在中宁县的历史长河中,鸣沙镇是全县历史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一个。历史上中宁曾经4次设县,分别是眴卷县、鸣沙县、丰安县、中宁县;六次设州,分别是会州、环州、东皋兰州、安乐州、威州、鸣沙州,其中鸣沙县、会州、环州、东皋兰州的县治和州治均在今鸣沙镇境内。

鸣沙县是古代中宁地区继眴卷县之后第二次设置的县级行政单位。鸣沙这个地名,据唐朝《元和郡县志》记载:“西枕黄河,人马行经此沙,随路有声,异于余沙,故号鸣沙。”这一记载说明,在鸣沙附近有一段沙漠古道,每当人马在那里行走时便会发出明显的响声。能够发出响声的鸣沙,人们又叫响沙、哨沙或者乐沙,一般见于海滩或沙漠中。据专家考证,显微镜下的鸣沙粒,粒粒有孔,滑动时沙粒发出共鸣,既而轰响如雷。有的因风而鸣,有的无风而鸣,唐人所记,是人马行进时因践踏引起沙粒流动而发出的响声。但是,这种奇特的现象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了。当地有些老年人认为,鸣沙古道靠近烟筒山洪积扇边缘,沙层以下的砾石层由于山洪淹淤渗透,失去空隙,沙不再鸣。

据《北周地理志》考证:“后魏任鸣沙县令者见大唐张群墓志:‘父定,魏灵州明沙令’。按‘明沙’即鸣沙,是后魏置鸣沙县,隶灵州。”作者是从唐朝的张群墓志中找到鸣沙置县的史料,可见后魏的史料奇缺,史籍中竟出现儿子在墓志中将父亲食邑的地名误用一个同音字。而作者只好对这个同音字进行考辨注释,保存墓志的原文,留给后世鉴证。

南北朝的北魏、西魏和东魏统称后魏。这三个朝代的时间跨度是201年,而东魏从来没有管辖过鸣沙这一块土地。对当代中宁人来说,笼统地说后魏置鸣沙县是不够的,必须寻求更加具体的答案。

北魏初期,宁夏地区设置高平与薄骨律两个军镇,管辖地区大致是汉代的安定郡和北地郡的范围。军镇以下不设郡县,北魏后期,军镇制度腐败,北方出现六镇起义。朝廷为了缓解矛盾,把军镇改为州郡县建制,州治所设郡,州辖郡县。正光五年(524年),高平镇改为原州,州治在今固原。孝昌二年(526年),薄骨律镇改为灵州,州治在今吴忠。但是,这次在大动乱中改制,没有留下郡县的档案资料。《北周地理志》作者王仲犖能找到鸣沙县令张群的墓志,从中证实北魏设置了鸣沙县,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史料。

北魏设置灵州以后不久,就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灵州地处西魏北部的中心地带。但是,灵州刺史曹泥却死心塌地投靠东魏,使自己处于西魏的四面包围之中。曹泥是北魏首任灵州刺史,在孝昌元年(525年),高平镇起义军攻灵州城时,他和女婿刘丰守城有功,第二年薄骨律镇改为灵州时,他因功获任州官。这次投靠东魏,州城难守。张群县令和鸣沙县臣民都是曹泥的部属,也只好退守灵州了。西魏大统二年(536年),丞相宇文泰挥师围困灵州,久攻不下,便下令放水淹城。城破之际,东魏派三万骑兵绕道前来救援,把曹泥所领灵州人口5000户接到山西汾阳,作为东魏的侨治州。鸣沙县令张群大概是在侨治州任职几年。他虽然活到唐朝,却连自己的食邑地名也没有记准确,以至于儿子在他的墓志上把“鸣”字写错。

西魏赶走了曹泥,灵州及所辖郡县全部荒废。灵州城到大统六年(540年)才移民重筑。灵州所辖的怀远县到北周建德三年(574年)才移民重建。西魏只存在了21年时间,鸣沙县恢复建制的年代史无记载。北周保定二年(562年),朝廷移会州治所于鸣沙城,辖鸣沙、乌兰(靖远)等县及会宁防、乌兰关等地。会州是鸣沙设立的第一个州。

鸣沙设置会州以后,与原州、灵州互为犄角,成为北周的战略要地。鸣沙县所辖地域大致是南接原州,西连靖远,东临盐池,北以黄河与回乐县分界。在沟通华北与西北的丝绸之路上是一处水陆交通枢纽。

北周为什么把会州从鹑阴移来?据新编《白银市志》记载:西魏大统十三年(548年),“太师宇文泰奉太子巡察西境,会师于平凉。士人张馨资食六军,宇文泰遂于平凉郡置会州,鹑阴为会州兼平凉郡治”。鹑阴城在今白银市平川区,与鸣沙引黄灌区仅一山之隔,当时是河西走廊通关中地区的孔道。宇文泰在这里设置会州,从表面上看是偶然事件,其实是要加强对这一处关津的管辖,扩大与西域的往来。后来,宇文氏取代了西魏,建立了北周王朝。为了加强对北齐的攻势,便把会州东移到鸣沙城,把鹑阴改为会宁防。鸣沙城是北魏鸣沙县的治所,当时隶属于灵州。北周将会州治所东移以后,鸣沙县改属于会州,与鹑阴、祖厉等县都是会州的辖县。作为会州治所的鸣沙城,战略地位进一步提高。由会州管辖的水陆交通,除了沟通丝绸之路的鹑阴渡之外,还有沟通华北的黄河航运和东出晋冀的鄂尔多斯东南缘大车道,会州成为北方的一个交通枢纽。在北魏时期曾是京都平城(今大同市)与西域之间的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北魏迁都洛阳以后,这条大车道又从夏州(今陕北靖边)沿无定河转向东南行,越过黄河进入中原。北周时,占据黄河以东华北广大地区。为了东出无定河,直逼北齐政治军事中心,北周沿无定河一线设置了会州、灵州、盐州、夏州、银州、宥州等行政单位,集结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与南路东出潼关形成两翼会攻之势。建德五年(576年),周武帝亲率大军从晋州北上,围攻晋阳(今太原市晋源镇),在吕梁山一带经过多次苦战,终于消灭了北齐的主力,为统一黄河流域打下了基础。

中宁县有一首民歌称为《会州谣》,歌词中反映了会州的交通枢纽地位:“走包头,去后套,会州下船顺水漂。唱上号子对个花呦,河套水乡妹子呦。出河西,入关中,黄河九渡靠艄公。风大浪急雨打船呦,九曲黄河万里流……”自从北魏开创了河套航道业以后,会州一带的地理区位优势与灌溉农业相结合,在原古荒漠地区展现出“塞上江南”的美景,为宁夏川区的进步作出过历史贡献,这是中宁县引以自豪的事情。

北魏末年,朝廷内部矛盾激化,丞相高欢操纵朝政大权。孝武帝不甘心受制,于永熙二年(533年)任命尔朱氏的部将贺拨岳到平凉都督关西20个州的军事,兼雍州刺史,试图分化高欢集团的势力。贺拨岳到平凉以后,得到关陇集团宇文泰的支持,关陇地区除了灵州刺史曹泥投靠高欢之外,其余各州都受贺拨岳控制。贺拨岳的崛起,使孝武帝如愿以偿,北魏统治下的黄河流域果然出现了高欢与贺拨岳两个集团对峙的局面。

翌年初,高欢出兵攻打河套五原的贺拨岳部属,把部落迁移到河东。贺拨岳急于报复,在二月间召泰州刺史侯莫陈悦会师于高平(固原),决定共讨灵州刺史曹泥,任命侯莫陈悦为先锋。宇文泰从夏州带信劝贺拨岳说:“曹泥孤城阻远,未足为忧。侯莫陈悦贪而无信,是宜先图。”贺拨岳不听。这时,侯莫陈悦已暗中投靠高欢,受命寻机杀掉贺拨岳。高平距灵州六百多里,当进军到河曲时,准备趁黄河封冻攻灵州城。侯莫陈悦设计诱贺拨岳到他的营帐中议事,便下毒手。河曲临近灵州,但有高山河峡阻隔,又有贺拨岳各部监控,侯莫陈悦只好退回水洛城(今甘肃省庄浪)据守。贺拨岳各部失去主帅,群龙无首,便各自散返平凉,等待宇文泰定夺。远在洛阳的魏孝武帝接到贺拨岳被害的消息以后,立即任命宇文泰为大都督,统领贺拨岳旧部。四月间,宇文泰挥师攻占原州,又连攻下水洛等城,消灭了侯莫陈悦势力,使关西各州继续保持安定局面。

贺拨岳河曲遇难是一场不小的政治风波。处于出事地点的西北地区没有发生大的动荡。远在洛阳的北魏朝廷内部,魏孝武帝与高欢集团的矛盾却迅速地激化。七月间,魏孝武帝被迫自洛阳出走,到长安投奔宇文泰。高欢遂另立元善见为帝,定都长安,并且以正统继承者自居,对东魏采取攻势,奠定了宇文泰统一黄河流域的基础。

至唐贞观六年(632年),取大河环曲之意,将会州改名环州。但是为时不长,贞观九年(635年)又废环州,鸣沙县改属灵州。环州,可以算是鸣沙设立的第二个州。

鸣沙设立的第三个州叫东皋兰州,东皋兰州是个羁縻州,设于唐开元初年。东皋兰是相对于甘肃境内的西皋兰而言。设州的目的,是为了安置东来归附唐朝的铁勒浑部1342户,5182人。

后来,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东皋兰州出了一位有名的战将,名叫浑瑊。在连年的战乱中,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多次化险为夷,转败为胜,立下了赫赫战功,名垂青史。

浑瑊,本名进,唐代铁勒族浑部人,生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唐朝名将、宰相。世袭皋兰州都督,官至行营副元帅、侍中、检校司徒兼中书令,祖辈在唐初内迁,定居鸣沙县东皋兰州。11岁随父浑释之在朔方军习骑射,从军战伐,巧立跳荡功。13岁因战功升中郎将。天宝末年率队随李光弼出师河北平叛,一箭射中安禄山叛军将领李立节的肩部,刀斩这个叛将,以功勋升右骁卫将军。唐肃宗在灵州登基以后,他随郭子仪南下征讨安禄山、史思明,收复京师重镇。在追剿叛军残部中,仅在消灭史朝义一役就出阵数次,并以军功擢升太常卿。广德元年(763年),浑释之在灵州被叛将仆固怀恩杀害。他在服丧期间借机把父亲所辖的朔方行营兵马转移到郭子仪麾下。翌年,仆固怀恩引突厥、吐蕃兵南下,逼近京师。浑瑊在郭子仪指挥下袭击吐蕃于漠谷,又以万骑下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平定周智光的叛乱。建中元年(780年),太尉朱泚在长安叛乱,大唐德宗皇帝退避奉天(今陕西乾县),急召近道兵马入援。浑瑊奉命到奉天护驾,在奉天城与朱泚部血战,身负箭伤不下城垣,几次陷入城破的危险都是他带领士卒力战,才转危为安。奉天围解之后,浑瑊护驾转移到汉中。德宗任命他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行营副元帅,奉命与李晟等收复长安。兴元元年(784年)六月光复京师,德宗授李晟为司徒兼中书令,浑瑊为侍中,继续在京畿推进平叛削藩,终使全国日趋安定。

吐蕃在“安史之乱”期间以协力平叛为名,占领原州、会州等黄河以南地区。其宰相尚结赞在鸣沙城屯兵,屡向灵、盐、夏等州攻掠。由于内乱不止,唐朝只能对吐蕃采取守势。尚结赞趁机利用媾和政策离间浑瑊等几员大将与朝廷的关系,伺机觊觎长安。贞元三年(787年)春,唐将李晟收复原州的摧沙堡,浑瑊与马燧等举兵策应,尚结赞大惧,一再以求和为缓兵计。四月间,唐德宗派人到鸣沙指责尚结赞负约,尚结赞乘机再次求和,指名要求浑瑊等主持会盟。德宗果然派浑瑊为会盟使,与副使崔汉衡到平凉会盟。吐蕃在会盟台附近布置伏兵劫盟,崔汉衡等60余人被俘。浑瑊早有警惕,在会盟台帐后夺骑战马,领卫队且战且退,终于幸免于难。

平凉会盟以后,德宗接受教训,先让浑瑊留屯奉天,防吐蕃大举入侵。不久又派他返回河中(今山西永济),镇守中原。贞元四年(788年),吐蕃三万骑寇泾邠等州。朝廷命浑瑊御敌,加授宁庆副元帅,进检校司徒兼中书令。后来在抗击吐蕃作战中,又加授咸宁王。

浑瑊是一位军门子弟,从小在军旅中磨炼成长,文武兼备。当他长大时,唐朝的鼎盛时期已经结束。代之而来的是藩镇割据,内乱迭起,内乱与外患交相蹂躏,战火连绵不断。浑瑊身系国家安危,数十年率兵征战,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不惜赴汤蹈火。贞元十五年(799年)因病在河中城去世,享年64岁。

在抗击吐蕃的作战中,还有一位番将被世人称赞,他叫仆固怀恩。

仆固怀恩(?耀765年),铁勒人。贞观二十年(646年),铁勒九姓大首领率众将降唐后,仆固怀恩的祖、父皆世袭都督。安史之乱时,仆固怀恩随从郭子仪、李光弼作战,屡立战功。在收复长安、洛阳中,因功诏加开府仪同三司、鸿胪卿、节度副使,后又封丰国公。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因战功卓著,拜朔方节度使,封大宁郡王。

这样一个既有功于唐室又被朝廷多次加封的番将,后因君臣猜忌,群小构陷,导致本来无心叛唐的仆固怀恩最后反叛唐王朝。因失利,仆固怀恩遂率300骑渡河北逃,直奔灵州,杀了朔方节度使留后(相当于代理节度使)浑释之。广德二年(764年)九月,仆固怀恩引诱回纥、吐蕃10万余众入寇,攻掠泾州、奉天、邠州等地,逼近长安,京城戒严。十月,河西节度使杨志烈派监军柏文达率5000兵马,直扑仆固怀恩的后方要塞摧沙堡(今固原红庄乡)、灵州,接着又围攻灵州,迫使仆固怀恩领兵回救,大败柏文达于灵州。永泰元年(765年)九月,仆固怀恩又诱合回纥、吐蕃、吐谷浑、党项、奴刺30万兵(一说20万),准备分三路南下合围长安。九月初八,大军行至鸣沙县,仆固怀恩突得暴病,只好抬回灵州,第二天死于灵州,部下按照习俗焚尸葬于灵州。此事载于《旧唐书》列传七十一:“怀恩领回纥及朔方之众继进,行至鸣沙县,遇疾舁(抬)归。九月九日,死于灵武,部曲以乡法焚而葬之。”

由于仆固怀恩突然死去,长安才转危为安。松散的各族联盟随之溃散,所经地区房屋被焚烧,庄稼被践踏,牲畜被抢走,百姓和财产损失惨重。这年闰十月,朔方副将李怀光收复灵州。

仆固怀恩抗拒朝命三载,四次引回纥、吐蕃等族入寇,给唐王朝及百姓造成了极大的祸害。不过,唐代宗还是认为他功大于过,在得知他死去的消息后,还忧伤地说:“仆固怀恩本来不反,只是被左右所误啊!”仆固怀恩有一女,代宗派人将其接到宫中,收为养女。后来回纥请婚,代宗便册封其女为崇徽公主,嫁给回纥汗为妻。

到了元代,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行中书省下设路、府、州、县四级,当时在卫宁平原上分设二州,黄河以北为应理州,黄河以南为鸣沙州。元代的鸣沙州,是鸣沙最后一次设州,也是中宁县最后一次设州。

同类推荐
  • 旷世奇才苏武(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旷世奇才苏武(西域烽燧系列小说)

    本书是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出使匈奴的苏武在内奸和美女间谍的诬陷下被扣押受审宁死不屈。汗血马咬死雄替苏武传送情报,匈奴女救活苏武历经凶险智斩内奸,另立归服西汉的新单于……
  • 谁在那儿歌唱

    谁在那儿歌唱

    《谁在那里唱歌》讲述:三年级男孩木吉,常常能听到别人听不到的歌声,对周围事物的理解也非同寻常。在妈妈的严厉管制下,他日趋生活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后来,他经历了一系列意想不到的事情,终于听到了自己生命深处唱山的最美丽的歌声……
  • 不谢的玫瑰花

    不谢的玫瑰花

    《不谢的玫瑰花》中有一个幸福家庭的突然变故,一段无爱婚姻的突然降临,美丽女人经受人生涅槃。 爱情毒药制造者、大陆言情小说家王曼玲将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再次为你讲述催人泪下的故事。
  • 爱人的头颅

    爱人的头颅

    《爱人的头颅》收录蔡骏早年中短篇小说十九篇。作者在时间和空间的迷宫中寻找永恒之爱,然而爱情之花花开有时,人类注定长怀无法解开的忧愁。“爱人的头颅”千年不朽,灵魂长驻其间,千年来他只爱一个女子;她与“爱人的头颅”长相厮守,直至进入坟墓,爱尽今生。神秘的白猫化作美女夜夜来伴,“恋猫”之人是否能放下南泉和尚的那把屠刀?烽火连天,“一封家书”一路平安,两地之人已生死相隔。白衣女子轻轻地绕过卫兵,走上了城门。她来到高高的城垛边,整个城池和城中央巍峨庄严的宫殿都在眼前。你们顺着长长的城墙根看过来,可以看到她缓缓拉动吊着人头的绳子,直到把那颗人头捧在怀中。
  • 杯雪

    杯雪

    《杯雪》为大陆新武侠宗师小椴的长篇武侠小说,也是小椴的第一部武侠作品及其代表作。曾在《今古传奇·武侠版》连载,拥有大量读者。全书讲述了宋代的乱世之中,一段段交织侠义与友情的故事,并对历史、家国、情义都有了深入的探讨,诗词典故信手拈来,悲欢离合尽在笔下,代表了新武侠的极高水平。
热门推荐
  • 庄岳委谈

    庄岳委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铁血蛮王

    铁血蛮王

    一个在乱葬岗救回的婴儿,几个兄弟之间的故事……那个婴儿曾经差点身死炼炉,被人活活炼制成古曼童,不过却被秦辰遇到,并救回……那天他觉醒兽魂,一个是地行龙,一个是虫王……地行龙灭绝万年后却再次现身,这究意味着什么?主角又能否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一柄上古魔剑,一团隐藏在主角体内不定期爆发的魔气,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四兄弟齐心开国,只为救回那一个她……可目的还未等达成为什么他们却要互相残杀,以至于分分死去,这到底是为什么?请跟随本书,一起去揭晓隐藏在这一个个故事背后的秘密……
  • 龙归虚无

    龙归虚无

    上古时期,神魔为建立自己的秩序,掀起了一场大战,太古大神少典率领众神与大魔王宛躬产生决战与虚无之境。神魔势均力敌,难分伯仲,最后神功耗尽归于沉寂。少典和宛躬产生沉寂之前,将在虚无中得到的宝物打入下界,两件宝物落于山海大陆。新一轮的神魔大战即将展开……
  • 袁崇焕传

    袁崇焕传

    本书主要写袁崇焕的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皇太极,又写崇祯帝中反间计、杀袁崇焕而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星,本书重点写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施展才华,也为辽事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也因辽事而垂千古。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新三国后传

    新三国后传

    三国后期,随着名将的陨落,吴国和蜀国陷于衰落的境地,魏国却逐渐强大,但是当名将之后随之崛起的时候,新的大战时代也来临了
  • 浴火凤凰:谁主后宫

    浴火凤凰:谁主后宫

    樊云微,乃吴贵人宫中贴身宫女,只因吴贵人淡薄名利,与世无争,谁料被堂姐联合贵妃娘娘合计杀害,樊云微誓要为主子报仇,为了报仇不得已进宫,只因大咧咧的性格,获得皇帝无限宠爱
  • 消失的那些年

    消失的那些年

    “我会等你回来。”看着手机屏幕上的消息,章尔翡对着身后已经走远的陆川说再见。回到了家的章尔翡躺在床上,看着四年前邢井惟送给自己的一把扇子,好像邢井惟就在身边,熟悉又陌生。“我回来了。”章尔翡在等待手机再次响起,还是再也不想看到来自那边的消息。
  • 木棉花下的爱情

    木棉花下的爱情

    爱情?纠缠?恩怨情仇?相遇?到底是缘分?还是错缘?一场爱恋的结局,到底是悲伤痛苦?抑或是欢天喜地呢?
  • 力量来自渴望

    力量来自渴望

    现在的年轻人,是最幸福,却也是最迷惘的;是最充裕,却也是最匮乏的;是最特立独行,却也是最无所适从的。戴博士以其自身求学奋斗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主动、正面思考、积学储宝,才是成功的法门。期盼年轻人能有所领会,在人生路上,创造属於自己的梦想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