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781800000006

第6章 春秋战国社会变化及正名之辨

1.华夏与蛮夷戎狄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所谓“变化”,一是民族(包括氏族、部落、宗族等)的分化与融合,已是名实(包括姓名与事物之名)之辨的问题。姓名,说到底,是历史、民族、社会文化的产物。

自史前社会到夏商周三代,经过了漫长的千年的历史过程,由民族而部落而国家;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氏族部族由“统一”而又分化,然后又复“统一”。清代顾栋高作《春秋列国爵姓存灭表》(见《春秋大事表》卷5)统计,只剩下三百余国。周初实行封建制度,分封异姓诸侯于各被征服的地方去建立诸侯国家,以保卫王室。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屏周”。亲戚是指异性诸侯,但是她们与姬姓天子都有亲戚关系,如姜姓、妫姓、任姓、己姓等等。也有一些诸侯或者“附庸”是史前社会时就保留下来的,如尧、舜、禹、黄帝之后。所谓“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周建国前不久的殷商,其土地和人口都还很多,更不敢轻视,还有团结它们的必要。此外,春秋时期还有许多居住在夏商周四边的“蛮、夷、戎、狄”,它们并不是恰好居住在夏商周东、西、南、北四边的;二十相反,与夏商周杂居,即使被征服以后也还是如此。当然也有一些部族向四方迁徙,形成敌国,有的在适当的时机,又越过长城的境界线而仍在中国境内建国,如魏晋时的五胡十六国,被炒得西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统一以后还有从中亚、印度、阿拉伯、波斯迁入的侨民。宋代的西夏、辽、金不是华夏族。后来蒙古建立元朝,元朝灭亡以后,明朝虽是汉族,但是从东北兴起的满洲族建立清朝,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了。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有华夏与蛮夷戎狄的区别。华夏十周人以夏德继承者自居,在华山西南啊,故称“华夏”,或单称为“华”、“夏”。包括姬姓诸侯及归附于周德异姓诸侯在内,则称“诸夏”。周人只称自己为夏后,但从不称自己为商后,这是因为周灭殷商是众人皆知的事实,尽管它接受了殷商的制度文化(包括文字),但是为了保持民族的尊严,所以总不肯承认是殷商之后。这正像孔子一样,到春秋时还说:“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论语·先进》)先进原指殷商,但它是被征服者,居于郊外,故称“野人”后进式周,它是征服者,居于国(城)中,故是“君子”。春秋时,宋鲁临近,后来孔子家族以迁鲁国,但他还是说“如用之,则吾从先进”,这就是说“从野人殷商,而不从君子西周”。但是孔子有时也说“吾从周”。因为事实上春秋时期殷周文化已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了。

西周春秋之际,西北有犬戎犭严犭允兴起。周幽王宠爱褒姒,姒是夏德后人,褒是今陕西褒城,可见当时汉水一代还有夏德后人居住。有望要想废降姓申后和太子的制度的,因此姜姓申后参加犬戎叛乱,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西周遂亡。

这个故事是大家所熟悉的。要请读者注意的是:(1)褒姒,夏德后人,(2)申后姜姓,(3)犬戎与骊戎都是允姓之戎。因此西周的灭亡是犬戎、姜戎与骊戎联合叛乱的结果。周平王(即宜臼)东迁洛邑,继续建国,约七十年后进入春秋(公元前770-前477)时期。

春秋时期,戎狄叛乱,周天子的权力日益下降,已经不能号令诸侯,幸而齐桓公和管仲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团结华夏诸侯,共同抵抗西北的戎狄,华夏才勉强维持三百年光景的历史。

春秋时期华夏与蛮夷戎狄虽然已有后人所谓民族意识,但是当时周与四裔民族互相通婚(如骊戎),他们并不注重皮肤的颜色、种族,二十重在礼乐、祭祀、风俗习惯等文化方面。如前引孔子谈到“先进”与“后进”的话,就是如此。春秋时他周游列国,感到“道之不行”,他回到鲁国之后,一心编修《诗》、《书》和礼乐之类,希望殷周德文化有后人能继承发展。但是他又感到春秋社会变化剧烈,无法再回复到尧舜那样的时代了,于是感叹地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他甚至认为东夷部落,尽管落后于殷周,但是他们还保留着淳朴、善良的德性,因此失望到了极点时,他宁愿到“九夷”部族中去生活。他感叹地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战国时期(公元475-前221)周天子已名存实亡。六国争霸,最后由秦统一。一国一族的兴亡。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尚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还起一定的作用,但战国时期诸侯已先后称王,九再也没有人提“尊王攘夷”的口号了。春秋时期姬姓诸侯还占三分之一,异性诸侯如宋国子姓、齐国姜姓、陈国妫姓,也都是周天子和姬姓诸侯保持婚姻关系,战国诸侯号称“七雄”。“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家都非姬姓,就是说,它们原来都是次于诸侯的卿大夫贵族,故只称氏。田氏(陈氏)篡齐就是田氏(陈氏)卿大夫把姜姓诸侯消灭了。春秋时期虽然战争频繁,但仍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而战国时期已是公开以争夺权力建立国家为目的。

2.战国诸子百家争鸣与“正名”之辨

春秋时期孔墨与老子李聃学派不同,但都以拥护和平、稳定社会秩序为目的。如孔子主张仁爱,墨子主张兼爱,虽然理论不同,但目的还是相同的。老庄主张回归自然,归朴返真,小国寡民,也都为了维护和平稳定社会秩序。但是战国时期儒墨和法家的思想立场绝对相反。

我们在姓氏的起源中已经说过:德的本义是“生”,因此金文中“百姓”均作“百生”,人生亦即人性,生命亦即性命。这里无须重复,但是应该指出儒法的不同就是从德的意义上不同而发生的。如孔子在《论语·为政》中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一句话,孔子明白标出,德是治国的根本。第二句话,孔子以政刑并称和德礼并称。治国家以政治刑罚与以德礼,其效果显然不同。前者只是“民免而无耻”,后者则有耻且格”(格,正也)。

孔子这一思想实际是接受周公的“明德慎罚”这一思想而来。周公在《尚书·无逸》篇再三叮嘱康叔治卫应该以“明德”为主,刑罚为次。必不得已才用刑罚,必须慎之又慎。譬如殷人好饮酒,以致犯法,应注重教育,不可用刑,周人官民饮酒,应处以重罪等等。“慎罚”也就是“中罚”、“中刑”,就是适中的意思孔子在《论语·子路》篇又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这里的“名”是名义、名分的意思。因为上古时代贵族的名字表示其身份,爵位,故引申之为名义、名分。也就是下面所说的政治礼乐、以致刑罚。由于春秋时期已经出现“礼崩乐坏”的现象,利罚也失去作用,所以孔子认为应该从“正名”开始。

战国时期韩非、商鞅等法家源出道家(《韩非子》书中有《解老》、《喻老》两篇),但韩非往往“反其道而用之”。例如老子说:“法令滋章,盗贼多有”,而韩非主张“以法治国”,老子则反对战争,“惟兵不样”;老庄却主张“返于自然”,不但反对法,面且反对德,如《道德经》(第33章)说:“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里暂时不讲道、法,而讲儒法的道德观。韩非在《两柄》篇说: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德与刑,韩非以剑的两刃为比喻,他显然以刑为重要,其次才是德。不但这样,刑与德都是政治手段,故“杀戮”与“庆赏”相对而言。他接着解释说:“由人臣者,畏诛罚而利赏,故人主自用其刑德”这就是说,做臣子的都怕用刑罚而喜欢表扬赏赐,这是人性之常,做君主的应该利用杀戮和庆赏的手段以治理臣民。法家韩非把刑德作为手段,而儒家孔孟以道德为人生目的。商鞅在《商君书》里说得更为露骨:凡明君之治,任其力,不任其德。(《错法》)力,就是武力和战争。就是说,要用武力,战争统一大下,而不是德,如孔子所说那样。他又说:刑生力,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锐民》)就是说,由刑罚而产生战争,由战争而能强大,由强大而产生权力,由权力而产生威德。故此总结说:道德是由刑罚而产生的。这恰好与周孔的德刑思想相反。

周孔认为德性是善的,表现于行为而产生道德,而法家认为“德生于刑”。故周孔以德治国,而法家以“法治国”。战国时期儒法并没有直接展开论战,但是孟子的性善说实际却是针对法家韩非商鞅以及兵法家而发的。孟子把矛头针对墨家的“兼爱”说是错误的。荀子由于主张性恶,故重视法,但他又觉得“徒法不能自行”,因此不忽略人的主观作用。人的作用即是人性的表现,因此他并不否认德治的思想。

战国后期还有名辨家惠施和公孙龙。惠施是庄子的好朋友,他们常常互相诘难,为了驳倒对方,因此也很注重语言的逻辑性,从而促使我国古代逻辑学的发展,甚至辩证法的发展。名就是哲学所谓概念,它可以脱离事物的本质而专从形状大小、丑美、颜色、是非、善恶、贫富等作抽象的分析讨论,因此又陷人了唯心论的诡辩论。现在我们谈谈我国古代巫师们流传下来的性命哲学—周易。

《周易·系辞》下说:“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不但一语道破《易》的秘密,而且为德的本义即生育、生殖、生命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因此我们认为周易讲天地、阴阳、乾坤、男女、春夏秋冬以至五行都无不由男女之性演绎而来。虽然它包含着许多隐语、咒辞,以及巫术,带有原始的宗教,但它曾经支配着我国的生命哲学、人生(性)哲学,与近人所讲的姓名学。东汉班固的《通德论》解释“百姓”一词说:“姓所有百者何?古者圣人观律定姓,以纪族人,含五常而生。正声有五:宫、商、角、微、羽,转而相杂。五五二十五,转生四时,故姓有百也。显然,班固的“百姓”说是受到阴阳五行的思想而产生的。

最后让我引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第一版序言中的一段话作为总结:根据唯物主义的观点,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儒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则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

恩格斯说“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的最好证明。因此姓名就是性命、生命,它正与饮食、服饰、住房(建筑)一样是民族文化的产物。恩格斯此书,表明他是根据路易斯·亨·摩尔根(H.l.Morgan)的研究成果—《古代社会》的理论而作的。

同类推荐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鬼神

    中华民俗文化:中华鬼神

    置身于信息时代,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会把“鬼神”当作茶前饭后消遣的话题与笑料,报之莞尔一笑。但是中国几千年的古老信仰和观念不会静如此水,沉沙之下依然涌动和摇迹。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中国鱼

    中国鱼

    千岛湖以秀水灵山甲天下,登岛、看水、吃鱼,引得成千上万的游客趋之若鹜,又流连忘返。1959年,新安江拦坝蓄水,水域面积达573平方千米的水库,以及1078个星罗棋布的岛屿——千岛湖自此形成。湖中的鱼和水成为湖畔居民赖以为生的重要资源,保护鱼类种群数量以及千岛湖水质为千岛湖人世代所坚持。杭州千岛湖发展公司开创了“以水养鱼、以鱼护水、品牌经营、文化统领”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集鱼生产、鱼餐饮、鱼加工与鱼休闲为一体的产业集群,扎根于千岛湖,逐步做大做强。本书将以杭千发公司为典型案例,探讨其经营模式背后关于企业与自然、企业与地方人文之间关系的课题。
  • 中华家训(第八卷)

    中华家训(第八卷)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勤劳善良的中国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中华古文化,具有比血缘更强的凝聚力,它把全世界的华夏儿女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热门推荐
  • 生化修真者

    生化修真者

    为何每次平静的生活,总要付出血与火的代价?没有人知道,也许一切都是天意罢了……无止无休杀戮伴随着的终究是漫天的鲜红……
  • EXO:恶魔公主照样爱

    EXO:恶魔公主照样爱

    一只腹黑的吸血鬼公主and12只萌萌哒吸血鬼伯爵在血族和人类世界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 旧忆而暖

    旧忆而暖

    蔓蔓对这部小说的形容是无论你美丑胖瘦最后都会遇到一个接受你所有的好与坏,一辈子用心疼爱你的人
  • 妖孽难缠:夫君,别碰我

    妖孽难缠:夫君,别碰我

    “夫君,别碰我!”什么?他一定要跟她生个白白胖胖的儿子?!
  • 情迷废娇妻

    情迷废娇妻

    第一眼,他认定她是花瓶,可以买回家当老婆装饰品;第二眼,他觉得这女人有点不安份,居然打着为他好的名义觊觎他的家产;第三眼,他笃定他有点不对劲,为什么看到她会心跳加速,眼睛一直追着不停!打住!他不会是爱上她了吧?
  • 影帝的锦鲤女配

    影帝的锦鲤女配

    童星出身的冯棠棠,整容失败后衰神附体,堪称收视率毒药。同样是少年成名,凭什么男神颜值一路飙高,分分钟拿影帝?没天理,重生去!上帝:女配脸and运气差,重生只能改一项。棠棠:当锦鲤才是硬道理,颜值不够演技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董事长老婆

    我的董事长老婆

    雇佣兵王秦川回归都市,被未婚妻安排到超级商场做保安,无意中卷入商场的斗争当中。总裁未婚妻,萝莉女销售,妖媚女秘书……总之,是我的别动,不是我的也给我放下!时隔三年,再续保安传奇,看小保安如何纵横都市~
  • 灭咒

    灭咒

    一个身中命运迷咒的少年,如何拿会他自己原本拥有的一切!!------咒世主
  • 琉璃走失经年

    琉璃走失经年

    程依朵是个乖巧懂事而又多愁善感的女孩,认识初恋男友泉宇之后,噩梦便开始:她被小混混绑架、好朋友林夕涯意外失踪、甚至父亲被诱惑借高利贷,连房子都抵押了……更要命的是,她的世界疑云重重,身边每个人都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仿佛只有她是透明的。那么,所有的真相都能浮出水面吗?她的大学校友兼老乡董翔巍一直处心积虑地接近她,并与她的两位室友有着似有若无的暧昧关系,他究竟有什么阴谋?之后出现的蓝格儿,就是夕涯吗?为什么会与泉宇牵扯到上一辈的恩怨?还有,偷偷在依朵抽屉里塞糖果的男孩,居然是泉宇的好兄弟,夕涯喜欢的男孩秦莫扬!那么,几经周折,他们是否能有情人终成眷属?
  • 办公室社交兵法

    办公室社交兵法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办公室更是如此。做人办事根本不能由着个人的性子来,而是要在人际关系中炼出一身真功夫。一则把自己变成精明人,二则把自己变成实战者,这样才能把自己训练成为“猎豹”和“活鱼”,做别人难以做成的事。此为人生最息息相关的做人兵法。做人是聪明人的学问,办事是精明人的强项,两者都离不开社交兵法的运用。总有一些人自以为在社交战场上聪明伶俐,但是实际上常常漏洞百出;有些人大智若愚,伸缩自如,这才是真正的“攻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