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240500000053

第53章 苏辙卷(12)

愚尝观于西南徼外(9),以临蛮夷之众,求其所以为变之始,而遂至于攻城郭,杀人民,纵横放肆而不可救者,其积之莫不有渐也。夫蛮夷之民,宁绝而不之通,今边鄙之上,利其货财而纳之于市,使边民凌侮欺谩而夺其利,长吏又以为扰民而不之禁。穷恚(10)无聊,莫可告诉,故其势必至于解仇结盟,攻剽蹂践,残之于锋镝之间,而后其志得伸也。嗟夫!为吏如此,亦见其不知本矣。通关市,我吏民待之如中国之人,彼尚谁所激怒而为此哉?然事不患乎不知,而患乎人之不能用。昔班超处西域数十年,西破龟兹,北伏匈奴(11)。及将东归,或以为必有奇谋,乃就问其计。然其言止曰:“察见渊中鱼不详,屯戍之士皆非忠臣孝子,不可尽绳以法,”当是时,莫不皆笑,以为不足用。然及西域之乱,终亦以此故。夫谋非必奇而后可用,而在乎当否则已。古者四夷皆置校尉,而益州有蛮夷骑都尉以治其事。使其强者不能内侵,而弱者不为中国之所侮,盖为是也。

【注释】

(1)九夷八蛮:泛指我东、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

(2)纷纷籍籍:杂乱的样子。

(3)北狄:我国北方的一支少数民族。

(4)控弦:拉弓,引申为士兵。

(5)须臾:一会儿,很短时间。

(6)敝:使……蓑败。

(7)西戎、南蛮、西南夷:都是我国当时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8)众庶:全部人。庶,人民。

(9)徼外:边界之外,边疆之外。

(10)恚:恼怒,发怒。

(11)昔班超处西域数十年,西破龟兹,北伏匈奴:班超(33—103),汉代班固之弟。父死,家贫,为官府抄书以养母。曾投笔叹曰:“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处事笔砚间乎?”汉明帝永平十六年,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使西域五十余缄国获得安宁。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官至西域都护,后其妹班昭为之上书乞归。至洛阳,拜射声校尉,同年病卒。

王者不治夷狄论

儒者必慎其所习。习之不正,终身病之。《公羊》之书(1),好为异说而无统,多作新意以变惑天下之耳目。是以汉之诸儒治《公羊》者,比于他经,是为迂阔。至于何休(2),而其用意又甚于《公羊》,盖其势然也。

经(3)书:“公及戎盟于潜。”《公羊》犹未有说也,而休以为王者不治夷狄,录戎来者不拒,去者不追也。夫公之及戎盟于潜也,时有是事也。时有是事,而孔子不书可乎?故《春秋》之书,其体有二:有书以见褒贬者,有书以记当时之事,备史记之体,而其中非必有所褒贬予夺者。公之及戎盟于潜,是无褒贬予夺者也,而休欲必为之说,是以其说不得不妄也。

且王者岂有不治夷狄者乎?王者不治夷狄,是欲苟安于无事者之说也。古之所以治夷狄之道,世之君子尝论之矣。有用武而征伐之者,高宗、文王(4)之事是也;有修文而和亲之者,汉之文、景(5)之事是也;有闭拒而不纳之者,光武(6)之谢西域、绝匈奴之事是也。此三者皆所以与夷狄为治之大要也。今曰来者必不可拒,则是光武之谢西域,以息中国之民者非乎?去者必不可追,则是高宗、文王凡所以征其不服而讨其不庭(7)者皆非也。凡休之说,施之于中国强盛、夷狄暴横之时,则将养寇以遗子孙之忧;施之于中国新定、休息自养之际,则为夷狄之所役,使以自劳敝而不得止。凡此二者,休之说无施而可也。

盖愚闻之,圣人之于戎狄也,吾欲来之则来之,虽有欲去者,不可得而去也;吾欲去之则去之,虽有欲来者,亦不可得而来也。要以使吾中国不失于便,而置夷狄于不便之地,故其屈伸进退,莫不在我。而休欲其自来而自去也耶,此其尤不可者也。治休之学者曰《春秋》托始以治天下,当隐公之际,未暇远略,故先书晋灭夏阳(8),不书楚灭谷、邓(9)。夫谷、邓之不书,是楚之未通而不告也。如使圣人未欲与夷狄交通,则虽有欲至,尚可得而至哉?愚故曰:《春秋》之书“公及戎盟于潜”,是记事之体,而无休之说也。

【注释】

(1)《公羊》之书:指《春秋公羊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2)何休:为董仲舒四传弟子,精研六经,曾因太傅陈蕃推荐而参政,蕃失败后受连累罢官。他以十七年的时间撰写成了《春秋公羊解法》。

(3)经:指孔子所著的《春秋》。

(4)高宗,文王:高宗,指商代君主武丁,为中兴之主,死后称高宗。文王,指周文王。

(5)文、景:指汉文帝、汉景帝。

(6)光武:指汉武帝刘秀。

(7)庭:通“廷”,朝见。

(8)夏阳:春秋时梁国。战国时为魏之梁地。

(9)谷、邓:谷,地名,即塞门,故地在今陕西礼泉县东北。邓,南方近楚国的诸侯小国,庄公十六年为楚国所灭。故地在今河南邓县一带。

形势不如德论

三代(1)之时,法令宽简,所以堤防禁固其民而尊严其君者,举皆无有。而其所都之地(2),又非有深山大河之固,然而历岁数百,长久而安存者何耶?秦之法令可谓峻矣,而其所都,又关中天府之固,古之所谓百二(3)者也。然而二世而亡者何耶?太史公(4)曰:“权势法制所以为治也,地形险阻所以为固也。”然而二者犹未足恃也。故曰:形势虽强,犹不如德也。

天下之形势,愚尝论之矣。读《易》至于《坎》,喟然而叹曰:嗟夫!圣人之所以教人者,盖详矣夫。《坎》之为言,犹曰险也。天之所以为险者,以其不可升;而地之所以为险者,以其有山川丘陵。天地之险,愚闻之矣,而人之险,愚未之闻也。或曰:王公设险,以守其国,此人之险,而高城深池之谓也。曰:非也。高城深池,此无以异于地之险。而人之险,法制之谓也。天下之人,其初盖均是人也,而君至于为君之尊,而民至于为民之卑。君上日享其乐而臣下日安其劳,而不敢怨者,是法制之力也。然犹未也,可以御小害,而未可以御大害也。大盗起,则城池险阻不可以固而留,众叛亲离,则法制不可以执而守。是必有非形之形,非势之势,而后可也。

故至《坎》之六四而曰:“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夫六四处刚柔相接之时,而乃用一樽、二簋、土盎、瓦缶相与拳曲俯仰于户牖之下,而终获无咎,此岂非圣人知天下之不可以强服,而为是优柔从容之德,以和其刚强难屈之心,而作其愧耻不忍之意故耶?嗟夫!秦人自负其强,欲以斩刖齐天下之民(5),而以山河为社稷之保障,不知英雄之士开而辟之,刑罚不能绳,险阻不能拒。故圣人必有以深结天下之心,使英雄之士有所不可解者,则《坎》之六四是也。

【注释】

(1)三代:指夏、商、周三代。

(2)所都之地:所建立首都的地方。

(3)百二:百分之二。

(4)太史公:指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

(5)欲以斩刖齐天下之民:想通过斩刖等刑罚来平定天下人民。刖,古代一种把脚砍掉的酷刑。齐,使……平齐,一致。

史官助赏罚论

域中有三权:曰天,曰君,曰史官。圣人以此三权者,制天下之是非,而使之更相助。夫惟天之权,而后能寿天祸福天下之人,而使贤者无夭横穷困之灾,不贤者无以享其富贵寿考之福。然而季次、原宪(1),古所谓贤人者也,伏于穷闾之下(2),布衣醃粥之不给(3)。盗跖、庄儸横行于天下(4),食人之肝以为粮,而老死于牖下(5),不见兵革之祸。如此,则是天之权有时而有所不及也。故人君用其赏罚之权,于天道所不及之间,以助天为治。然而赏罚者,又岂能尽天下之是非?而赏罚之于一时,犹惧其不能明著暴见于万世之下,故君举而属之于其臣,而名之曰“史官”。盖史官之权,与天与君之权均,大抵三者更相助,以无遗天下之是非。故荀悦曰(6):“每于岁尽,举之尚书(7),以助赏罚。”

夫史官之兴,其来尚矣!其最著者,在周曰佚(8),在鲁曰克,在齐曰南氏,在晋曰董狐,在楚曰倚相。观其为人,以度其当时之所书,必有以助赏罚者,然而不获见其笔墨之所存,以不能尽其助治之意。独仲尼因鲁之史官左丘明而得其载籍(9),以作为《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虽其名为经,而其实史之尤大章明者也(10)。故齐桓、晋文有功于王室,王赏之以侯伯之爵、征伐四国之权(11),而《春秋》又从而屡进之,此所以助乎赏之当于其功也。吴、楚、徐、越之僭,皆得罪于其君者也,而《春秋》又从而加之以斥绝摈弃不齿之辞,此所以助乎罚之当于其罪也。若夫当时赏罚之所不能及,则又为之明言其状,而使后世嗟叹痛惜之不已。呜呼,贤人君子之功烈(12),与夫乱臣贼子罪恶之状,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当汉之时,号曰太史令,而其权在丞相之上,郡国计吏上计于太史(13),而后以其副上于丞相、御史。夫惟知其权之可以助赏罚也,故从而尊显之。然则后之史官其可以忽哉?

【注释】

(1)季次:孔子弟子公晳哀,字季次,齐国人。

(2)闾:里巷,巷,胡同。

(3)醃:厚粥,干粥。给:足。

(4)盗跖:相传为春秋末期人,名跖。

(5)牖:窗。

(6)荀悦:东汉颍川颍阴人,字仲豫。

(7)尚书:尚书省,官府名。又官名,六部长官,称尚书。

(8)佚:周史官,又写作逸。以下克、南氏、董狐、倚相,均见《左传》。

(9)左丘明:春秋时鲁国史官。因其世为左史,故以左为姓。

(10)章明:显明。

(11)四国:四方。

(12)功烈:功业。

(13)计吏:考察官吏的官员。计:考核官吏。

礼以养人为本论

君子之为政,权(1)其轻重,而审其小大,不以轻害重,不以小妨大,为天下之大善。而小有不合焉者,君子不顾也。立天下之大善,而以小有不合而止,则是天下无圣人,大善终不可得而建也。

自周之亡,其父子君臣冠昏丧祭之礼,日以沦废。至于汉兴,贤君名臣,比比而出,皆知礼之足以为治也,然皆拱手相视,而莫敢措(2),非以礼为不善也,以为不可复也,是亦自轻而已。故元成之间(3),刘向上书,以为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刑罚之过,或至于死伤,然有司请定法令,笔则笔,削则削(4),是敢于杀人而不敢于养人也。然而为是者,则亦有故。律令起于后世,而礼出于圣人。敢变后世之刑,而不敢变先王之礼,是亦畏圣人太过之弊也。《记》曰:“礼之所生,生于义也。故礼虽先王未之有,可以义起也。”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5),则亦何至于惮之而不敢邪?

今夫冠礼(6),所以养人之始,而归之正也;昏礼(7),所以养人之亲,而尊其祖也;丧礼(8),所以养人之孝,而为之节也,祭礼(9),所以养人之终,而接之于无穷也;宾客之礼(10),所以养人之交,而慎其渎也;乡礼(11),所以养人之本,而教之以孝悌也。凡此数者,皆待礼而后可以生。今皆废而不立,是以天下之人,皇皇然无所折衷,求其所从而不得,则不能不出其私意,以自断其礼。

私意既行,故天下之弊起。奢者,极其奢以伤其生;俭者,极其俭以不得其所欲。财用匮而饥寒作,饥寒作而盗贼起,盗贼起而民之所恃以为养者,皆失而不可得。虽日开仓廪、发府库以赡百姓,民犹未可得而养也。故古之圣人,不用财,不施惠,立礼于天下,而匹夫匹妇,莫不自得于闾阎之中,而无所匮乏,此所谓知本者也。

【注释】

(1)权:权衡,衡量。

(2)措:废置、搁置。

(3)故元成之间:因此汉代元帝、成帝之间。

(4)笔则笔,削则削:该记的记,该删的删。笔,记载。削,删除。

(5)节文:节制修饰。

(6)冠礼:古代的一种礼仪,男子二十举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

(7)昏礼:婚娶之礼。古时娶妻之礼,于黄昏举行,故称昏礼。

(8)丧礼:旧时举办丧事的仪节。

(9)祭礼:古时祭祀的礼仪。

(10)宾客之礼:迎接招待宾客的礼仪。

(11)乡礼:乡里举行乡射等礼仪活动。

刑赏忠厚之至论

古之君子立于天下,非有求胜(1)于斯民也。为刑以待天下之罪戾(2),而唯恐民之入于其中以不能自出也;为赏以待天下之贤才,而唯恐天下之无贤而其赏之无以加之也。盖以君子先天下,而后有不得已焉。夫不得已者,非吾君子之所志也,民自为而召之也。故罪疑者从轻,功疑者从重,皆顺天下之所欲从。

且夫以君临民,其强弱之势、上下之分,非待夫与之争寻常之是非而后能胜之矣。故宁委之于利,使之取其优,而吾无求胜焉。夫惟天下之罪恶暴著而不可掩,别白(3)而不可解,不得已而用其刑。朝廷之无功,乡党之无义,不得已而爱其赏(4)。如此,然后知吾之用刑,而非吾之好杀人也;知吾之不赏,而非吾之不欲富贵人也。使夫其罪可以推而纳之于刑,其迹可以引而置之于无罪;其功与之而至于可赏,排之而至于不可赏。若是二者而不以与民,则天下将有以议我矣,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刑、可以有赏之说,则将以我为忍人(5),而爱夫爵禄(6)也。

同类推荐
  • 一瞬集

    一瞬集

    为什么古人要说,“人之百年,犹如一瞬”?就以最常见的“人生公式”来看:青年希望,中年竞争,老年悔悟……百年何其漫长、何其辛苦,怎能“一瞬”?我以为,“一瞬”之说,有两层涵义。其一,与人类生存的地球、以及茫茫无际的时间和空间相比,人的一生确乎是“一瞬”。奄忽若飙尘,去若朝露晞。其二,说百年如一瞬,指出了人生最大的特点:难以把握。看似迅捷简单,实则复杂多变;看似自然而然,实则神秘莫测。快如一瞬而逝,绝不重复,无法更改,没有规律可循。
  • 无限相思无限恨

    无限相思无限恨

    深夜梦回的枕上,我常闻到一种飘浮的清香,不是冷艳的梅香,不是清馨的兰香,不是金炉里的檀香,更不是野外雨后的草香。不知它来自何处,去至何方?它们伴着皎月游云而来,随着冷风凄雨而来,无可比拟,凄迷辗转之中,认它为一缕愁丝,认它为几束恋感,是这般悲壮而缠绵。世界既这般空寂,何必追求物象的因果。
  • 任超夜话

    任超夜话

    本书是《任超夜话》的记事文本,是按照录音带整理成的,分为论事、问病、议政、说戏、品文和听众评《任超夜话》六大部分,值得一读。
  • 戴望舒作品集(六)

    戴望舒作品集(六)

    一九二八年,戴望舒从法译本《西班牙的爱与死的故事》中选译十二篇小说(另有《良夜幽情曲》和《夏娃的四个儿子》二篇为杜衡所译),分别于当年九月和十二月,以《良夜幽情曲》(收入小说七篇)和《醉男醉女》(收入小说七篇)为题,分作上下两集在上海光华书局出版。上集有译者的《题词》,下集收录孙春霆所作《伊巴涅思评传》。一九五六年七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根据译者遗留的改正稿,并作了一些必要的修润,以《伊巴涅思短篇小说选》(共十二篇)为题印行。本辑收入的十二篇小说和译者《后记》,即依据这个版本。
  •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有思文丛:深夜醒来

    本书是小说家乔叶的一本散文集,收录了“深夜醒来”、“咬文嚼字”、“吟游四方”3辑共39篇文章。内容涉及对逝去亲人的回忆、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对旅行意义的哲思,语言通俗清丽、感人肺腑。
热门推荐
  • 夏日花开

    夏日花开

    男友劈腿却理直气壮说什么遇到了真正对的人!那自己付出的那些青春和爱算什么。这时候遇到外冷内热的大老板,究竟夏妍还敢不敢敞开心门接受新的爱情
  • 逆天修神

    逆天修神

    道武自古不两立,道修无情,视人命如草芥。道武相争后一万年,各种天纵之资全部横空出世!天下局势,暗流汹涌!种种的一切莫非是冥冥中早已注定?我不属于这个世界,但既然你们都不愿意打破这种虚伪的平衡,那就让我来吧!
  • 妖孽帝少:盛宠小傲妃

    妖孽帝少:盛宠小傲妃

    她,是现代修仙界的天才修仙少女,一朝穿越,她追求绝对的自由。天地任我行,恣意江湖。他,强势霸道,狂放不羁,只是遇见那个女人后,让他所有的感官只系于她,甘愿为她一念成佛,亦一念成魔。他说:"活在一个没有你的世界,比任何一种惩罚还要痛苦,成佛也好,成魔也罢,我只要你留在我身边!”她说:“你知道吗,对我而言,你比自由还重要。如果你是牢,我愿意永远受缚。”
  • 潃渃之世

    潃渃之世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另一个自己。在尘世间,竟没有我的容身之处。我是真的爱过,恨过。
  • 传说中的勇者是魔王的传说

    传说中的勇者是魔王的传说

    现在,为了你而起誓。我们前进的道路昏暗不明,我们对前方一无所知。死亡,抑或毁灭,已是理所当然,它们伴我们同起同卧。可是,即便如此,我也决不放弃,我会永远守护着你。如我的力量、如我之名。看吧,在这世界的尽头,在神之道所在的地方。天使图谋不轨,盗走了圣洁的火种。炼狱之釜已然洞开,试炼迫向守护之人。大地充盈着禁忌的灾厄。
  • 末世求生猎手

    末世求生猎手

    正在庆祝进入新世纪的人们,遭遇了史上最大的病毒爆发,平凡的画廊老师,饭店老板,出租车司机...且看他们如何在末世里组成团队,面对数以亿计的丧尸,成为丧尸猎手。
  • GONE IS GONE

    GONE IS GONE

    In this delightful story we meet Fritzl,a farmer who lives with his wife Liesi,their baby kinndli,and Spitz,their dog.Fritzl works hard in the fields every day.Liesi works hard all day,too,but Fritzl somehow feels that he works harder.
  • 三国冕

    三国冕

    奸佞当道,君上昏聩,天道不复,汉室将倾,烽火天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自汉末细数九十六载,天下纷争,民不聊生,人如刍狗,今朝生明朝死,此是谓三国。一个平常的早上,一片晴朗的天空,历史的车轮,慢慢偏离了它原来的轨迹······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EXO之灵眼

    EXO之灵眼

    青春是一场盛宴,背负的越多,被伤的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