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12300000032

第32章 论科学(4)

一百年之后,元朝(1297~1368)的吴澄接受了朱子的挑战,寻得了一个合理的结论,认为那些篇所谓“古文”不是真正的《尚书》的一部分,而是很晚出的伪书。因此吴澄作《书纂言》,只承认二十八篇“今文”,不承认二十五篇“古文”。

到了十六世纪,又有一位学者梅囗,也来研究这个问题。他在1543年出了一部书,证明《尚书》的“古文”部分是四世纪的一个作者假造的,那个作者分明是从若干种提到那些篇“佚”书的篇名的古书里找到许多文字,用作造假的根据。梅囗费了力气查出伪《尚书》的一些要紧文字的来源。

然而还要等到十七世纪又出来一个更大的学者阎若璩(1636~1704),才能够给朱子在十二世纪提出的关于《古文尚书》的疑惑定案。

阎若璩花了三十多年功夫写成一部大著作《尚书古文疏证》,他凭着过人的记忆力和广博的书本知识,几乎找到《古文尚书》每一句的来源,并且指出了作伪书的人如何错引了原文或误解了原文的意义,才断定这些篇是有心伪造的。

总算起来,阎若璩为证明这件作伪,举了一百多条证据。他的见解虽然大受当时的保守派学者的攻击,我们现在总已承认阎若璩定了一个铁案,是可以使人心服了。我们总已承认:在一部儒家重要经典里,有差不多半部,也曾被当作神圣的文字有一千年之久,竟不能不被判定是后人假造的了。

而这件可算得重大的知识上的革命不能不说是我们的哲人朱子的功绩,因为他在十二世纪已表示了一种大胆的怀疑,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只是他自己的工夫还不够解答的问题。

朱子对《易经》的意见更要大胆,大胆到在过去七百年里没有人敢接受,没有人能继续推求。他出了一部《周易本文》,又有一本小书《易本义启蒙》。他还留下不少关于《易经》的书信和谈话记录。他的最大胆的论旨是说《易经》虽然向来被看作一部深奥的哲理圣典,其实原来只是卜筮用的本子,而且只有把《易》当作一部卜筮的书,一部“只是为卜筮”的书,才能懂得这部书。

“八卦之画本为占筮,……文王重卦作繇辞,周公作爻辞,亦只是为占筮。”“如说田猎、祭祀、侵伐、疾病,皆是古人有此事去卜筮,故爻中出此。”“圣人要说理,……何不别作一书,何故要假卜筮来说?”“若作卜筮看,极是分明。”这种合乎常识的见解在当时是从来没有人说过的见解。然而他的一个朋友表示反对,说这话“太略”。朱子答说:“譬之此烛笼,添得一条骨子,则障了一路明。若能尽去其障,使之体统光明,岂不更好?”

这是一个真正有革命性的说法,也正可以说明朱子一句深刻的话:“道理好处又却多在平易处”。然而朱子知道他的《易》只是卜筮之书的见解对他那个时代说来是太急进了。所以他很伤心地说:“此说难向人道,人不肯信。向来诸公力求与某辨,某煞费力气与他分析。而今思之,只好不说,只做放那里,信也得,不信也得,无许多力气分疏。”

朱子的《诗集传》(1117)在他身后做了几百年的标准读本,这部注解也是他可以自傲的。他这件工作有两个特色足以开辟后来的研究道路。

一个特色是他大胆抛弃了所谓《诗序》所代表的传统解释,而认定《雅》《颂》和《国风》都得用虚心和独立的判断去读。另一个特色是他发现了韵脚的“古音”;后世更精确的全部古音研究,科学的中国音韵的前身,至少间接是他那个发现引出来的。

作《通志》的郑樵(1104~1162)是与朱子同时的人,但是年长的一辈,出了一部小书《诗辨妄》,极力攻击《诗序》,认为那只是一些不懂文学,不懂得欣赏诗的村野妄人的解释。

郑樵的激烈论调先也使我们的哲人朱子感到震动,但他终于承认:“后来仔细看一两篇,因质之《史记》、《国语》,然后知《诗序》之果不足信。”

我再举相冲突的观念引起疑惑的一个好例,也是肯虚心的人能容受新观念,能靠证据解决疑惑的好例。

朱子谈到他曾劝说他的一个一辈子的朋友吕祖谦(1137~1181),又是哲学上的同道,不要信《诗序》,但劝说不动。

他告诉祖谦,只有很少几篇《诗序》确有《左传》的材料足以作证,大多数《诗序》都没有凭证。“渠却云,‘安得许多文字证据?’某云,‘无证而可疑者,只当阙之,不可据序作证。’渠又云,‘只此序便是证。’某因云,‘今人不以诗说诗,却以序解诗。”

朱子虽然有胆量去推翻《诗序》的权威,要虚心看每一篇诗来求解诗的意义,但是他自己的新注解,他启发后人在同一条路上向前走动的努力,却还没有圆满的成绩。

传统的分量对朱子本人,对他以后的人,还太沉重了。然而近代的全不受成见左右的学者用了新的工具,抱着完全自由的精神,来做《诗经》的研究,绝不会忘记郑樵和朱熹的大胆而有创造性的怀疑。

朱子的《诗经》研究的第二个特色,就是叶韵的古音方面的发现,他在这一方面得了他同时的学者吴棫(死在1153或1154)的启发和帮助。

吴棫是中国音韵学一位真正开山的人,首先用归纳的方法比较《诗》三百篇押韵的每一句,又比较其他上古和中古押韵的诗歌。他的著作不多,有《诗补音》《楚辞释音》《韵补》。只有最后一种翻刻本传下来。

《诗经》有许多韵脚按“今”音读不押韵,但在古代是自然押韵的,所以应当照“古音”读:这的确是吴棫首先发现的。他细心把三百多篇诗的韵脚都排列起来,参考上古和中古的字典韵书推出这些韵脚的古音。

他的朋友徐蒇,也是他的远亲,替他的书作序,把他耐心搜集大批实例,比较这些实例的方法说得很清楚,“如服之为房六切,其见于《诗》者凡十有六,皆当为蒲北切(bek,高本汉读b’iuk),而无与房六叶者。友之为云十九切,其见于《诗》者凡十有一,皆当作羽轨切,而无与云九叶者。”

这种严格的方法深深打动了朱子,所以他作《诗集传》,决意完全采用吴棫的“古音”系统。然而他大概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论,所以不说“古音”,只说“叶韵”,——也就是说,某一个字应当从某音读,是为了与另一读音显然没有变化的韵脚相叶。

但是他对弟子们谈话,明白承认他的叶韵大部分都依吴棫,只有少数的例有添减;又说叶韵也是古代诗人的自然读音,因为“古人作诗皆押韵,与今人歌曲一般”。这也就是说,叶韵正是古音。

有人问吴棫的叶韵可有什么根据,朱子答说:“他皆有据,泉州有其书。每一字多者引十余证,少者亦两三证。他说元初更多,后删去(为省抄写刻印的工费),姑存此耳。”朱子的叶韵也有同吴棫不同的地方,他在《语头》和《楚辞集注》里都举了些证人比较。

但是因为朱子的《诗集传》全用“叶韵”这个名词,全没有提到“古音”,又因为吴棫的书有的早已失传,也有的不容易得,所以十六世纪初已有一种讨论,严厉批评朱子不应当用“叶韵”这个词。

1580年,有一位大学者,也是哲学家,焦竑(1541~1620),在他的《笔乘》里提出了一个理论的简单说明(大概是他的朋友陈第[1541~1617]的理论),以为古诗歌里的韵脚凡是不合近世韵的本来都是自然韵脚,但是读音经历长时间有了变化。他举了不少例来证明那些字照古人歌唱时的读音是完全押韵的。

焦竑的朋友陈第做了许多年耐心的研究,出了一套书,讨论好几种古代有韵的诗歌集里几百个押韵的字的古音。这套书的第一种《毛诗古音考》,是1616年出的,有焦竑的序。

陈第在《自序》里提出他的主要论旨:《诗经》里的韵脚照本音读是全自然押韵的,只是读音的自然变化使有些韵脚似乎全不押韵了。朱子所说的“叶韵”,陈第认为大半都是古音或本音。

他说:“于是稍为考据,列本证旁证二条。本证者诗自相证也。旁证者采之他书也。”

为了说明“服”字一律依本来的古音押韵,他举了十四条本证,十条旁证,共二十四条。他又把同样的归纳法应用在古代其他有韵文学作品的古音研究上。

为了求“行”字的古音,他从《易经》有韵的部分找到四十四个例,都是尾音ang的字押韵。为一个“明”字,他从《易经》里找到十七个证据。

差不多过了半世纪,爱国的学者顾炎武(1614~1682)写成他的《音学五书》。其中一部是《诗本音》;一部是《易音》;一部是《唐韵正》,这是一种比较古音与中古音的著作。顾炎武承认他受了陈第的启发,用了他的把证据分为本证和旁证两类的方法。

我们再用“服”字作例子。顾炎武在《诗本音》里举了十七条本证,十五条旁证,共三十二条。在那部大书《唐韵正》里,他为说明这个字在古代的音韵是怎样的,列举从传世的古代有韵的作品里找到一百六十二条证据!

这样耐心收集实例、计算实例的工作有两个目的:

同类推荐
  • 孔子的智慧

    孔子的智慧

    千百年来,孔子的智慧哺育了一代又一代智者,就是在今日,也有着其无可比拟的现实价值。当今社会,人们过度追求金钱、物质及感官享受,致使身心失调、心灵孤寂、人格分裂,在这种情况下,有识之士想到了孔子的智慧。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瑞典的汉内斯·阿尔文博士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 老庄人生

    老庄人生

    本书从做人的角度全新解读老庄,书中的故事与哲理双双吸引人。本书观点独特,文字脱俗,实是同类书的样板。
  • 听朱光潜讲美学

    听朱光潜讲美学

    对于如何处理中西关学关系的问题,长期以来众多美学家从各自的学术观点和立场出发,做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心智时间:意识中的时间因素

    里贝特的实验揭示出在任何有意识觉知之前有一个实质的时间延迟。如果所有有意识觉知之前都有一个无意识过程,那么一个必然的事实是,无意识过程启动了我们有意识的体验,因此自由的自愿行动是在觉知到该行动意图之前被无意识地启动的。这个发现对我们理解自由意志有着极为深刻的后果。
  •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本书分为“读懂”马克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社会与人的发展理论研究两篇,内容包括:所谓“五种”“社会形态”说有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论述;马克思原著中新唯物主义史观内涵与“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本义等。
热门推荐
  • 乱花纷飞的日子

    乱花纷飞的日子

    说好的缘定终生,回来后一切都物是人非,怎能不让人心痛,一直不敢写,也不愿写,三年了,该放下了,写下来纪念一下吧。
  • 凡间

    凡间

    她是写文的普通女子,却穿越到了前世,成了乌珠穆沁草原上的结绿格格。
  • 萌萌公主爱情记

    萌萌公主爱情记

    轩辕皇帝羡慕他国有小公主他却没有,在嫉恨耕耘下,终于看到了小公主哇哇坠地,可是……为啥她刚刚出生就黏着别人,看着高高兴兴和他分别的小公主,他只能咬着手绢仰天长啸,女大不中留阿……
  • 神霸

    神霸

    我要做那宇宙唯一的至高存在,神宇内,霸天下,雄四方,横扫万古无敌。
  • 王俊凯之银杏树下的爱恋

    王俊凯之银杏树下的爱恋

    这是王俊凯和一位女生的故事,大家快来看吧!
  • 至尊凰妃:只为卿狂

    至尊凰妃:只为卿狂

    她,是21世纪的巅峰杀手,可却因为一次任务的自身失误而导致死亡,睁开眼来,发现居然重生在了古代,成为了这御归国人人皆知的废物——堂堂第一将军的嫡长女凰家的大小姐凰慕卿。郊外的偶遇,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与他创建了四大陆人尽皆知的弑神传奇!万里苍穹,风起云涌,且看天下,谁能挡我。
  • 现代逆境心理学

    现代逆境心理学

    在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任何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无论是来自外界的,还是来自自身的,都在所能免的。每当遇到困难和障碍无法克服时,人就会产生不愉快的情感,有时甚至痛不欲生,这便是逆境。用心理学术语准确地表达:逆境是指个体从事目的活动受到主客观因素的阴碍干扰,以致使预期的动机和目的不能实现、需要不能得满足时而产生的情绪状态。可见,逆境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而且是人类个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是以负性情绪为主要特征的。所谓负性情绪即至少包括了失望、痛苦、紧张、焦虑、悲伤、抑郁、恐惧、愤怒等情绪,而非单一的情绪。
  • 这里有家咖啡厅

    这里有家咖啡厅

    风风雨雨,十几载春秋,象牙塔中,恍然惊醒:青春,我做了什么?本该不羁的岁月,牢笼于寒窗之中,厚厚的书本,厚厚的镜片,人生,我们错过了什么?可曾在校园的角落回想这一学期做了什么;可曾在街头角落迷茫的寻找失落的什么;可曾站在公司窗前仰望对面高层中不知代表的什么;可曾于无声处、彷徨中呐喊追寻着自己曾擦肩错过的什么?十几年,几十年,我们的人生,做了什么?人生,为了什么?罢了,罢了,我区区二十几载,又怎能写尽世间心酸,还是将自己的乌托邦写入字里行间,共勉,同欢。一段不一样的都市,一场不一样的人生!
  • 情深几许付凉薄

    情深几许付凉薄

    叶小鱼的弟弟重病住院,她四处筹钱,心力交瘁,可是做梦都没有想到会被母亲卖掉,而且还是卖给她最对不住的初恋男友苏耀庭。苏耀庭说:“你是我买来的女人,你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取悦我!”为了活命,她委身于他,身心都经受着摧残和折磨。她的生活陷入一片黑暗,人生从此走向绝望。他恨她之切,是因为爱她至深。只是这份爱掺杂了太多的阴谋和误会,一旦真相揭开,他想挽留她,可她的心已经不愿意再为他停留。两个人,难道注定就这样擦肩而过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超级炼金师

    超级炼金师

    以下属于‘死者’的丰功伟绩。“他白手起家,十六岁还是位流浪者,到二十三岁时却光照了整个玛法大陆。。。。”“他天资纵横,二十四岁年纪轻轻便以一把名为‘噬灵’的超阶魂器成功踏入令我等昂视的十阶炼金天师行列”“他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更是传奇的一生。“他不能修炼魔法斗气,但谁都不可否认,他是千百年来,最接近神的男人。”四千年后,这位不能修炼魔法斗气的超级炼金师重生了。。。小小的一阶炼金术士,在皇城某角落为生活挣扎,直到他得到。。。“封面来自小无的封面铺子”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