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112300000033

第33章 论科学(5)

第一,只有这些方法可以断定那些字的古音,也可以找出可能有的违反通则而要特别解释的例外。顾炎武认为这种例外可以从方言的差异来解释。

但是这样大规模收集材料的最大用处还在于奠定一个有系统的古音分部的基础。有了这个古代韵文研究作根据,顾炎武断定古音可以分入十大韵部。

这样音韵学才走上了演绎的、建设的路,第一步是弄明白古代的“韵母”(韵部);然后,在下一个时期,弄明白古代声母的性质。

顾炎武在1667年提出十大韵部。下一百年里,又有好些位学者用同样归纳和演绎的考证方法研究同一个问题。江永(1681~1763)提出十三个韵部。段玉裁(1735~1851)把韵部加到十七个。他的老师,也是朋友,戴震(1724~1777),又加到十九个。王念孙(1744~1832)和江有诰(死在1851),各人独立工作,得到了彼此差不多的一百二十一部的系统。

钱大昕(1728~1804)是十八世纪最有科学头脑的人里的一个,在1799年印出来他的笔记,其中有两条文字是他研究古代唇、齿音的收获。

这两篇文字都是第一等考证方法的最好的模范。他为唇音找了六十多个例子,为齿音也找了差不多数目的例子。为着确定各组里的字的古音,每一步工作都是归纳与演绎的精熟配合,都是从个别的例得到通则,又把通则应用到个别的例上。最后的结果产生了关于唇、齿音的变迁的两条大定律。

我们切不可不知道这些开辟中国音韵学的学者们有多么大的限制,所以他们似乎从头注定要失败的。他们全没有可给中国语言用的拼音字母的帮助。他们不懂得比较不同方言,尤其是比较中国南部、东南部、西南部的古方言。他们又全不懂高丽、越南、日本这些邻国的语言。

这些中国学者努力要了解中国语言的音韵变迁,而没有这种有用的工具,所以实在是要去做一件几乎一定做不成的工作,因此,要评判他们的成功失败,都得先知道他们这许多重大的不利条件。

这些大人物可靠的工具只是他们的严格的方法:他们耐心把他们承认的事实或例证搜罗起来,加以比较,加以分类,表现了严格的方法;他们把已得到的通则应用到归了类的个别例子上,也表现了同等严格的方法。

十二世纪的吴棫、朱熹,十七世纪的陈第、顾炎武,还有十八九世纪里那些继承他们的人,能够做出中国音韵问题的系统研究,能够把这种研究做得像一门学问,——成了一套合乎证据、准确、合理系统化的种种严格标准,——确实差不多全靠小心应用一种严格的方法。

我已经把我所看到的近八百年中国思想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的发达史大概说了一遍。这部历史开端在十一世纪,本来有一个很高大的理想,要把人的知识推到极广,要研究宇宙万物的理或定律。那个大理想没有法子不缩到书本的研究——耐心而大胆地研究构成中国经学传统“典册”的有数几部大书。

一种以怀疑和解决怀疑做基础的新精神和新方法渐渐发展起来了。这种精神就是对于牵涉到经典的问题也有道德的勇气去怀疑,就是对于一份虚心,对于不受成见影响的,冷静的追求真理,肯认真坚持。这个方法就是考据或考证的方法。

我举了这种精神和方法实际表现的几个例,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考订一部分经书的真伪和年代,由此产生了考证学,又一个是产生了中国音韵的系统研究。

然而这个方法还应用到文史的其他许多方面,如校勘学、训诂学、史学、历史地理学、金石学,都有收获,有效验。

十七世纪的陈第、顾炎武首先用了“本证”、“旁证”这两个名词,已经是充分有意运用考证方法了。因为有十七世纪的顾炎武、阎若璩这两位大师的科学工作把这种方法的效验表现得非常清楚。

所以到了十八九世纪,中国第一流有知识的人几乎都受了这种方法的吸引,都一生用力把这个方法应用到经书和文史研究上。结果就造成了一个学术复兴的新时代,又叫做考据的时代。

这种严格而有效的方法的科学性质,是最用力批评这种学术的人也不能不承认的。方东树(1772~1851)正是这样一位猛烈的批评家,他在1826年出了一部书,用大力攻击整个的新学术运动。

然而他对于同时的王念孙、引之(1766~1834)父子所用的严格的方法也不得不十分称赞。他说:“以此义求之近人说经,无过高邮父子《经义述闻》,实足令郑、朱俯首,汉唐以来未有其匹。”

一个用大力攻击整个新学术运动的人有这样的称赞,足以证明小心应用科学方法最能够解除反对势力的武装,打破权威和守旧,为新学术赢得人的承认、心服。

这种“精确而不受成见影响的探索”的精神和方法,又有什么历史的意义呢?

一个简单的答案,然而是全用事实来表示的答案,应当是这样的:这种精神和方法使一个主观的、理想主义的、有教训意味的哲学的时代(从十一到十六世纪)不能不让位给一个新时代了,使那个哲学显得过时、空洞、没有用处,不足吸引第一等的人了。

这种精神和方法造成了一个全靠严格而冷静的研究作基础的学术复兴的新时代(1600~1700)。但是这种精神和方法并没有造成一个自然科学的时代。

顾炎武、戴震、钱大昕、王念孙所代表的精确而不受成见影响的探索的精神并没有引出来中国的一个伽利略、维萨略、牛顿的时代。

这又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种科学精神和方法没有产生自然科学呢?

不止四分之一世纪以前,我曾试提一个历史的解释,做了一个十七世纪中国与欧洲知识领袖的工作的比较年表。我说:

我们试作一个十七世纪中国与欧洲学术领袖的比较年表——十七世纪正是近代欧洲的新科学与中国的新学术定局的时期——就知道在顾炎武出生(1613)之前年,伽利略做成了望远镜,并且用望远镜使天文学起了大变化,解百勒发表了他的革命性的火星研究和行星运动之时,哈维发表了他的论血液运行的大作(1682),伽俐略发表了他的关于天文学和新科学的两部大作(1630)。

阎若璩开始做《尚书》考证之前十一年,佗里杰利已完成了他的空气压力大实验(1644)。稍晚一点,波耳宣布了他的化学新实验的结果,做出了波耳氏律(1660~1661)。

顾炎武写成他的《音学五书》(1667)之前一年,牛顿发明了微积分,完成了白光的分析。1680年,顾炎武写《音学五书》的后序;1687年,牛顿发表他的《自然哲学原理》。

这些不同国度的新学术时代的大领袖们在科学精神和方法上有这样非常显著的相像,使他们的工作范围的基本不同却也更加引人注意。

伽俐略、解百勒、波耳、哈维、牛顿所运用的都是自然的材料,是星球、球体、斜面、望远镜、显微镜、三棱镜、化学药品、天文表。而与他们同时的中国所运用的是书本、文字、文献证据。

这些中国人产生了三百年的科学的书本学问;那些欧洲人产生了一种新科学和一个新世界。

这是一个历史的解释,但是对于十七世纪那些中国大学者有一点欠公平。我那时说:“中国的知识阶级只有文学的训练,所以活动的范围只限于书本和文献。”这话是不够的。我应当指出,他们所推敲的那些书乃是对于全民族的道德、宗教、哲学生活有绝大重要性的书。那些大人物觉得抄出这些古书里每一部的真正意义是他们的神圣责任。他们正像白朗宁的诗里写的“文法学者”:

“你卷起的书卷里写的是什么?”他问,

“让我看看他们的形象,

那些最懂得人类的诗人圣哲的形象,——

拿给我!”于是他披上长袍,

一口气把书读透到最后一页……

“我什么都要知道!……

盛席要吃到最后的残屑。”

“时间算什么?‘现在’是犬猴的份!

人有的是‘永久’。”

白朗宁对人本主义时代的精神的礼赞正是:“这人决意求的不是生存,是知识。”

孔子也表示同样的精神:“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朝闻道,夕死可矣。”朱子在他的时代也有同样的表示:“义理无穷,惟须毕力钻研,死而后已耳。”

但是朱子更进一步说:“诸公所以读书无长进,缘不会疑。”“才疑,便须理会得彻头。”后来真能使继承他的人,学术复兴的新时代的那些开创的人和做工的人,都懂得了怀疑,——抱着虚心去怀疑,再找方法解决怀疑,即使是对待经典大书也敢去怀疑。

而且,正因为他们都是专心尽力研究经典大书的人,所以他们不能不把脚跟站稳;他们必须懂得要有证据才可以怀疑,更要有证据才可以解决怀疑。

我看这就足够给一件大可注意的事实作一种历史的解释,足够解释那些只运用“书本、文字、文献”的大人物怎么竟能传下来一个科学的传统,冷静而严格的探索的传统,严格的靠证据思想,靠证据研究的传统,大胆的怀疑与小心的求证的传统——一个伟大的科学精神与方法的传统,使我们,当代中国的儿女,在这个近代科学的新世界里不觉得困扰迷惑,反能够心安理得。

同类推荐
  • 老子试读

    老子试读

    本书对老子《道德经》的原文进行了试读和注释,在“破”的学术意义上,排除了对老子消极遁世的误解,驳斥了把《道德经》视为卜巫之术的行径,摈弃了认为老子的权诈功利的想法在“立”的创见上,说明了老子的哲学足以破解唯物辩证法的迷惑,为心灵生命境界开创出超然的立场和出路。
  •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现代中国平民化人格话语

    人格概念是一个多义词。在有的语境里,人人都有人格。连刑事罪犯也有人格,有其人格的尊严。这个人格概念当然不是从道德品质的意义上界定的。而在别的语境里,只有那些品德高尚、事业显赫的英雄人物才是有人格的。中国人讲人格常常与道德品格相联,赋予人格一词浓厚的道德与伦理色彩。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大全集)

    鬼谷子,人如其名,颇具传奇与神秘色彩。相传他受命于天、得书于仙。被称为“智慧之禁果,旷世之奇书”的《鬼谷子》,专门探讨古代政治斗争权谋,全面总结了战国纵横家的理论精华,是此派流传下来的唯一一部子书。在当代,它称得上是一部军事、外交、商业和公关领域的智慧宝典、中国说服修辞术。《鬼谷子》立论高深玄远、行文奇古精妙,与中国一贯遵循的儒家传统相比,颇具异类色彩,历代褒贬悬殊,争议不断。它提出了不同于儒家、道家和法家的政治哲学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独树一帜。
  • 厚黑学

    厚黑学

    作为闻名于世的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4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8位美国总统以及各行各业的职业精英。哈佛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大学之一,关键不在于它传授给学子们多少知识和智慧,而在于它教授给人非凡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和方式是能锻炼出来的。《哈佛学生最爱玩的逻辑思维游戏(精选版)》精选了哈佛学生历年来最热衷的逻辑思维游戏,这些题目不仅设置巧妙,提供了快速拓宽思维广度、挖掘逻辑潜能的方法,而且绝对好玩,让你越玩越有趣!越玩越入迷!越玩越聪明!
热门推荐
  • 在聊天中发现机会

    在聊天中发现机会

    本书精心策划,言简意赅,从实例分析了聊天对事业的积极性,以及在社交场合中怎样去与别人聊天的方法,让读者从中有所得,为事业加分。
  • 奇葩修仙传

    奇葩修仙传

    这是一个奇怪的修仙界,最强大的仙界也是奇怪的规则,诡异的子宫仙规。“你这是他娘的天条气死本少爷了,爷爷不当仙了。”修炼成仙傲天气氛天条不愿成仙,最后一脚被仙门给踢飞了。重生再修,他要逆天条,泡妞上仙界,脚踩仙帝。
  • 昆仑剑仙

    昆仑剑仙

    曾经让邪教闻风丧胆的白剑卿,随着整个天剑山庄毁灭在邪教之手。大势将去之时,他将庄主的金牌系在了只有五岁的孙子的胳膊上……
  • 总裁的临时妻

    总裁的临时妻

    她本平凡无奇,她本有着相恋三年的男友,她本可以就此平淡的生活下去,可是遇到他之后什么都变了。他,温柔也冷酷!他,痴情也霸道!痴情为谁、霸道又为谁?本是两条平行线的人,错误的交接点引出一段错误的恋情。然,当两条平行线再次相交,当她的身世之迷一点点揭开,又会发生什么呢?
  • 为了你,我奋斗到底

    为了你,我奋斗到底

    为了帮他赢得比赛,她剪掉长发,变身男生。没想到伪男的样子却阻碍了她的爱情。他喜欢美艳的女人?好,她就改变成女人嫉妒,男人疯狂的美艳女人。什么?还不行?没关系,清纯,甜美,妖艳,知性,就不相信不手到擒来?总之,为了你,我奋斗到底......
  • 惊世预言

    惊世预言

    在历史上有许许多多的预言到后来成了现实,这就不由得让预言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让我们不得不有些怀疑:说出这些预言的人是不是具有未卜先知的超人能力。除了2010界末日的预言之外,还有哪些令人震惊的语言呢?
  • 兽萌万里:九尾霸天下

    兽萌万里:九尾霸天下

    一个半兽人所统治的大陆。灵九笙,母亲为生她难产而死,满七岁还未召唤出本命守护兽,兽化又带有严重缺陷,被家族视为耻辱与污点,风流皇子退婚,被迫驱赶出家族。“待吾回来之日,便是尔等欺我者灭亡之时!”仇恨的种子从此扎下了种子……来看一个小萝莉得妖钗,获取绝世秘宝,搅的四陆四分五裂。两年后,她重踏这片所谓的故土,将那些曾经看不起她的人通通踩在脚底下。“吾会让九尾的名号重新传遍整个大陆,还有我的名字——灵九笙!”
  • 宠妃无度:王爷悠着点

    宠妃无度:王爷悠着点

    上厕所摔了一跤,苏瑾悲剧地穿越了!第一次,他当着满营兵将强要了她!她哭着求他放过她,说他认错了人。第二次,他在大街上将她掳回家中。第三次,她被迫嫁给他。洞房花烛,他冷笑,“苏瑾,从今天起,我要让你每天都活在地狱里!”起初,苏瑾的确是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地狱之中。秦淮景总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折磨她。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画风突然变了……“娘子,上次写诗骂你的那个大臣,我已经让他提前退休了……”“娘子……”“秦淮景,昨天晚上欺负我的那个人,你打算怎么处置?”“唔……今天换你欺负我?你上,我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那是最后的归宿

    那是最后的归宿

    “最终的归宿是哪里”?是涅槃?那之后呢?未证得大圆满前,需继续修行.那如果证得大圆满后,还应该怎样提高,若到达终点,接下来,干嘛?普度众生?等众生皆度后,又会干嘛?试想梁武帝一时就曾地狱一度为空,那经大家精诚所至,众生皆度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 见闻录

    见闻录

    鬼魅者,形也。奈之众云其口?正者谓之魅也,心术之人谓之鬼也。然,心也。大风起矣,祸随所至。壮士矣,安得鬼魅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