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0027500000016

第16章 真情之道,亲情无价(2)

顺为孝之本

梁先生语录:

“孝悌是什么?是说儿子、或者幼辈,对父母、对长辈的尊重、顺从,这就叫孝悌。”

所谓“孝顺”是指尽心奉养父母,顺从父母的意志。《国语·楚语上》中“勤勉以劝之,孝顺以纳之,忠信以发之,德音以扬之”的“孝顺”就是这个意思。孝顺父母,是为人的根本。用南怀瑾先生的话来说,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兽。所以说,孝顺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更是个人的修持。

严格来说,孝顺有两层意思。一为孝,二为顺。孝即为侍奉、赡养父母;顺即为顺从、尊重父母的意志。对此,梁先生偏重于顺。因此在解释“孝悌”时,他说,(孝悌)是说儿子、或者幼辈,对父母、对长辈的尊重、顺从。

当今社会中,多数家庭以独生子女为主要结构。在这样单一的家庭结构的影响下,新一代年轻人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叛逆的个性。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人,对父母能做到顺的,少之又少。况且,人生于世,难免会有固执、倔强和叛逆的时候。这时候,要顺从父母的意志,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讲到孝顺父母,人们更多强调的还是在父母老年的时候,尽心尽力地赡养父母,而非顺从父母。所以,自古人们慨叹:可怜天下父母心。

客观地说,人人都有自己的意志。再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父母的意志,未必每一种都是正确的。而投射到我们身上的,纵然其初心是为了我们好,但是也未必结果就是好的。所以说,对父母行孝悌之道,孝容易,顺难。

梁先生从自己对父亲的负疚感得出“顺为孝之本”的意思。

起初,当梁先生看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的时候,他对人生、现实和生活产生了厌离感。他开始信奉菩提,并发誓一生食素、终身不娶。这一决定在他母亲临终前的殷切叮咛下也并曾动摇过。

但最终梁先生还是结婚,并且一生有过两次婚姻。可是,梁先生与自己的结发妻子成婚时,母亲已去世近十年,而父亲也去世三年了。纵然梁父向来钟爱梁先生,对他的教育一向采取放任的态度,但是梁先生早年出世的思想还是让梁父觉得心痛。

后来,梁先生猛然醒悟,转而入世的时候,他在《思亲记》中公开责备自己说:“溟自元年以来,谬慕释氏,语及人生大道,必归宗天竺,策数世间治理,则矜尚远西,于祖国风教大原、先民德礼之化,顾不知留意,尤大伤公之心……呜乎痛己!儿子之罪,罪弥天地矣!逮后始复有寤于故土文化之微,而有志焉。”

从中可见,梁先生对自己曾违逆父意之事,深表愧疚,说自己的罪过足以弥天地。人生中,这样的愧疚之痛,足以让人“把肠子悔青”。试想,若是梁先生起初没有固执于出世的思想,顺承父母的意愿,“男大当婚”,他在这方面,还会有这么大的悔痛与憾恨吗?

由此可见,人生中,要做一个孝顺的人,不但要赡养父母,侍奉双亲,更要顺从父母的意志,以顺为本,而不是处处忤逆父母的意愿。当然,以顺为本,并不是说要时时刻刻,处处都听从父母的意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时候,父母的意志未必就是完全正确的;而有的时候,有的东西是需要去坚持和争取的,比如个人的终身幸福。更不能施行愚孝——唯父母是听。

关于愚孝,有这么一则故事:一天,曾参锄草时,误伤了苗,父亲曾皙见状,就拿着棍子打他。曾参没有逃走,站着挨打,结果被打休克了,过好久才渐渐苏醒过来。曾参刚醒过来,不问自己疼痛,反而问父亲:“您受伤了没有?”鲁国人都赞扬曾参是个孝子。孔子知道了这件事以后告诉守门的弟子:“曾参来了,千万不要让他进门!”曾参苦思不得其解,于是拜托别人问孔子缘故。孔子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舜的事吗?舜作儿子时,父亲用小棒打他,他就站着不动;父亲用大棒打他,他就逃走。父亲要找他干活时,他总在父亲身边;父亲想杀他时,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他。现在曾参在父亲盛怒的时候,也不逃走,任父亲用大棒打,这就不是王者的人民。使王者的人民被杀害,这难道还不是罪过吗?”可见,听话、盲从的,孔子不认为是真正的孝顺。

所以说,孝悌之道,以顺为本,也不能愚顺,也要有甄别力,有分析力。具体地说,什么时候该顺,什么时候不该顺,我们要有这个分辨能力才行。不然,终日与父母吵架,或是“唯父母是听”,都不是真正的孝顺。

教子要有方

梁先生语录:

父亲从小对我实施“宽放”式的教育。给其自由,任其“瞎闹”,发现不对,点到为止,完全的启发式。

古人说,子不教,父之过。可以说,个人的人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家庭教育。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为何?生长环境的缘故。个人的人生发展,与他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密切相关的。当然,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小时候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长大了都是社会的精英,而小时候过着穷苦日子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人,一生不会有所作为。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的是,人生于世,个人的成长环境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家庭教育环境。

所以说,为父母的,教子当有方。这是个人的人生义务与责任,也是人生真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上,从成为父母的那一天开始,生活便有了新的色彩,教子是人生难得的幸福与快乐。但是,如若教子无方,便是失职失责的表现,更是不珍惜生命中的真情的体现。提到教子,自古以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但其目的都不外乎是为了将子女教育好。几千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方式,至今尤为人们所称赞与采取。但是,没有谁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才。换句话说,教子,大家都以为子女好为目的,奔着让自己孩子成才的方向,不断地努力。但是,当前的教育所呈现的弊端告诉人们,真正的教子之道,是难得通透的。

那么,究竟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子方式,才是真正为了子女好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彪炳青史的梁先生所接受的教育模式吧。

梁先生常说:“我最初的思想和做人,受父亲影响,亦就这么一路(尚侠、认真、不超脱)。”梁父也曾中过举人,但是他对中国的旧式教育是持以摒弃态度的,因此,梁父将大儿子送去留学,读着当时颇为世人所不欣赏的商科。两个女儿也相继被他送进了“西洋学堂”,而对梁先生,自念书起,便不让他读四书五经,而读《地球韵言》。在教育上,梁父对梁先生施行的是“宽放”式的教育,“给其自由,任其‘瞎闹’,发现不对,点到为止,完全的启发式”。

梁先生不止一次地向别人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还记得九岁时,有一次我自己积蓄的一小串钱(那时所用铜钱有小孔,例以麻线贯串之)忽然不见。各处寻问,并向人吵闹,终不可得。隔一天,父亲于庭前桃树枝上发见之,心知是我自家遗忘,并不责斥,并不喊我来看。他即在纸条上写了一段文字,大略说:一小儿在桃树下玩耍,偶将一小串钱挂于树枝而忘之,到处向人寻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打扫庭院,见钱悬树上,乃指示之。小儿始自知其糊涂云云。写后交与我看,亦不作声,我看了,马上省悟,跑去一探即得,不禁自怀惭意。(梁漱溟:《我的自学小史》,《文史资料选辑》第九十八辑)

从中可知,梁父不但有着打破传统的勇气和先见,而且采取循循善诱的教导方法教导孩子,以便让他们形成独立的自学能力,具备不诿过于人的品格。这样的方式与耳提面命式的苦口婆心相比,自当前者为胜。

除了其独特的教导方式之外,梁父对孩子的过失还持以一颗宽容的心。这也是梁父教子之方的独特之处。

除此之外,梁父“尤好与儿辈共语,恣之言,一无禁”。也就是说,从不摆父亲的架子,也不与孩子保持绝对的距离,而是保持童心,与孩子们打成一片。试问,天下有谁会喜欢一个成天板着脸,动辄责备自己的父亲呢?恐怕是没有的。而梁父是一个宽厚、平等、可亲的人。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梁先生深受父亲的影响,尤其是在思想上,他终其一生对社会问题与人生问题的关注,就得益于父亲在思想上与他的交流与争辩。

据梁先生回忆,从十六七岁开始,他便经常与父亲通宵达旦地辩论,“态度之激烈,达于言词尖刻暴谩;声音之大,传于院外,街坊邻居皆可与闻……”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父亲,父亲有这样独特的教导方式,所以才会产生梁先生这样一位彪炳青史的杰出人物。

如何教育子女,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人生于世,为人父母者,要知道,望子成龙的本源是对的,也是好的,但是不能因此而错失人间真情——教育不当而错失与子女的亲情,而误导甚至残害子女的一生。须知道,教育子女,宽容、仁厚、慈爱、平等等,当是必备的素质,而教子之方,梁父的做法不失为一种参考与借鉴。

当以结婚为对

梁先生语录:

宗教家,除少数外,都是禁欲的。不过,未必都能看到这高明深厚处。为顺遂生理之自然要求及为人类传续计,当然以结婚为对吧。

假如社会是个有机体,那么,家庭便是社会的细胞。没有家庭,社会的混乱是难以想象的。而要组建一个完整的家庭,便需要以婚姻为起点。生活中,一个家庭成立的标志就是男女之间建立婚姻关系。当然,在走向婚姻的殿堂之前,通常还可能有一个恋爱的过程。

可以说,爱情是文学上经久不衰的主题,也是人们百谈不厌的话题。人生中,几乎人人都会有一场爱情,就算是一个出了家的人,可能也曾有过一番“看破红尘”的惊心动魄的经历。而人世间的爱情,要么是平平淡淡的,要么是轰轰烈烈、刻骨铭心的;要么被风吹散在了记忆里,要么携手共度一生,不离不弃。总之,爱情的发展方向,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是无果的,二是修成正果。

关于这一点,季羡林先生曾说:“如果一个人不想终生独身的话,他必须谈恋爱以至结婚,这是‘人间正道’。”梁先生则从人类的相续发展的角度来看,认为当“以结婚为对”。

可见,不论是从个人的人生发展的角度看,还是从整个人类社会的长足发展的角度看,人最终都应当走向婚姻的殿堂,这才是“人间正道”。可能因爱情而来,可能无关爱情,只是到了该结婚的年龄。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它所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再有,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由此可见,不论是从哪个角度看,人生都当“以结婚为对”。

还有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那就是人生中,要获得真情,有一条必经之道,那就是婚姻。有人说,世间唯情字难写。的确,世上真情有许多,最普遍的莫过于亲情、友情、爱情。几乎所有的情谊都囊括其中。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即便是独身,一生中,我们也会收获许多人间真情,比如亲朋好友的深情厚意。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照常理来讲,若是没有婚姻,我们的人生将会缺失很多的角色,与此同时,会错过很多人间真情,无法完整地体味人生的真味。比如,一般说来,一辈子独身,不结婚,就不会为人父母,就体味不到生养子女的快乐,而老来时,所谓的“天伦之乐”也不过是“独乐乐”了。这就再次证明,人生当“以结婚为对”。

梁先生早年信奉菩提,并发誓一生食素、终身不娶。但是梁父自杀后,他自咎不孝,痛悔道:“呜呼!痛已!儿子之罪,罪弥天地已!”再加上曾路过湖南时看到军阀烧杀掳掠、荼毒生灵的悲惨情状,1921年5月,梁先生走出释家,转入儒家,由一个虔诚的佛徒变成一个虔诚的儒者。在朋友的介绍下,有了自己的第一次婚姻。但是梁先生说,他之娶妻实出于好德而非好色。在他看来,自己寻求婚姻是出于一种严格的道德责任。

婚后,妻子黄靖贤为梁先生生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均先后夭折,后又生了两个儿子培宽、培恕。自此,梁先生便有了一个家。尽管梁先生一生以思考和社会运动为重,但是,他还是认为,妻子在时,自己才有一个家,才有一个完整的家。

1934年,黄靖贤因病在山东邹平去世。她死后,梁先生充满深情地回忆道:“我自得靖贤,又生了两个孩子,所谓人伦室家之乐,家人父子之亲,颇认识这味道。”且哀痛道:“现在靖贤一死,家像是破了,骤失所亲爱相依的人,呜呼!我怎能不痛呀!我怎能不痛呀!”

妻子在时,为梁先生生儿育女,勤俭持家,不论他思考什么,走到哪里,他终究有一个家,妻子一死,他便觉得无家可归,说家在友人中。试问,若是梁先生坚持自己最初的意志,一生不娶,一生漂泊无依,他何得天伦之乐?何得家?而家庭之真情又从何而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人生中,我们也当“以婚姻为对”。在这个速食爱情盛行的年代,我们切莫因为对爱情失去信心,连带也对婚姻失去信心。当然,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可能要以理想中的美妙爱情为开端,但是,若是没有爱情,也不必因此而轻视婚姻,忽略婚姻。要知道,人生在世,众多真情的得来,都是因婚姻这一环而有的。

同类推荐
  • 恐怖历险故事

    恐怖历险故事

    本书为青少年课外阅读读本,选取世界上成功探险英雄的历险故事,鼓励青少年勇于探险。
  • 给你的工作挠挠痒

    给你的工作挠挠痒

    很多身在职场中的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扰,种种困扰成了工作之痒,让人身心备受煎熬。本书从实际出发,告诉读者如何解决工作中的种种困扰、怎样凸现工作价值、怎样搞好人际关系、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旨在帮助读者从根本上解决工作之痒,在职场中如鱼得水。
  • 肢体语言的心理秘密

    肢体语言的心理秘密

    无论你是推销员、管理者、谈判代表还是行政人员,尽可以轻松阅读。细腻的文字,有趣的图片,大量生活实例,为你全面展现肢体语言的魅力。阅读此书后,你将能分析和破译身边随时随地发生的肢体动作,解读他人内心所想,随时掌控局面。本书不仅帮你识人、观相、察心,更让你透彻地认识自我,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掌控,彻底改变你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让你与他人的每一次交锋都变成一段刺激有趣的人生智慧。
  • 谋事先谋人

    谋事先谋人

    人人须谋事,事事须谋人。任何事情都是人为和人谋的结果。所以,琢磨事必先琢磨人,谋划事必先谋划人,人为事之本,事为人之谋,要想做成某件事,促成某件事,首先要把有权决断于此事的关键人物抓住,与其拉定关系,套好近乎,打通关节,这样,所谋之事方可迎刃而解。
  • 犹太政治家传奇

    犹太政治家传奇

    本书介绍了50位犹太人,包括商业家、科学家、政治家、思想家、艺术家,诸如洛克菲勒、巴菲特、海涅等一批伟人和名人,读者都可以从中感受到他们的骄人成就,并获得有益的启示。
热门推荐
  • 邪君的七夕皇妃

    邪君的七夕皇妃

    有一种女子是毒药,看一眼便沉沦...像是一场宿命的轮回,逃脱不了。一个绝世的女子,几个人纠缠的情。为了一份亏欠,她做他七夕皇妃。七夜销魂,她的美丽和魅惑差点让他崩溃,七夜之后,他却更加地放不了手。“如果感情也分先来后到,对我是不是太过残忍?”而她,只想要一片天,可以自由飞;只想要一个人,白首不相离。他爱她,她爱他...有伤害,有至爱。纠缠矛盾,缠绵悱恻……
  • 李青蓝

    李青蓝

    花开两不见,花落始盛开,狂莽欲催心不止,总有风雨夜归人。这个天下,没有御剑飞行,没有起死回生,没有乾坤大挪移,但江湖恩怨,天道循环,是铁定的事情。
  • 驴

    《驴》是一部反思人性与兽性的作品;《驴》是一部民族病态史的缩影;《驴》是一部文革时期农村生活的精彩写照;《驴》被孟繁华誉为能与世界著名反乌托邦小说比肩的一部中国作品;《驴》很可能是一部历史名作;《驴》是一部非功利的多年潜心之作。作者简介老奎,本名王嘉波,河北省井陉县人。1981年毕业于河北师大师资专科学校并从教,1988年离教从政,历任团县委书记、体改办主任、局党委书记、供热公司总经理等职。自上大专始,一直笔耕不辍,除公文随写随弃外,积下十几个短篇、三个中篇和两个长篇及若干个半拉子文稿,但从未公开发表。三十年后整理出版了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赤驴》(2014年4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
  • 阔少争宠女保镖

    阔少争宠女保镖

    一个女孩,被聘为豪门公子贴身保镖,一次次的保护富二代过程中,身家过亿的阔绰少爷,都以她为心目中的最美,众多公子哥儿不断地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她也不负众望,为被保护的陆天昊争回财产,为揭露争财的毒蝎妇人展开斗智斗勇。随着事件的深入,大公司里的豪门争斗,继承权变更的惊险事件,为争夺投资而不惜色诱的下作手段,这一切,仅仅只是故事的开始……
  • 暴动王妃:腹黑王爷腐女妻

    暴动王妃:腹黑王爷腐女妻

    成为资深腐女的某只不小心穿越到了断层时空。成为了冰山美男风澈寒王的王妃。嗯!原本想逃跑的,但是!美男诶!不扑到怎么好呢?某日夜,某女成功吃掉美男。虚心的看着美男:“你你你干嘛老跟着我!”“本王跟着本王的王妃岂有不对之理?”“我和你不熟!”“吃完了就想走?”窝窝窝怎么摊上了这样的美男啊!窝要的是暖男!不是腹黑强攻啦!我才是上面那个好吗?!————————————轻松爆笑温馨文,这里筱妃路过~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凤凰斗:祸水弃后

    凤凰斗:祸水弃后

    莫名其妙的穿越,不受控制的身体,想要自由的内应,接踵而来的美男,危机四伏的江山。苏瑾熙如此祈祷上天:“我不要和别人一模一样的脸,我不要受别人控制,我要我的男人,我的爱情,我的一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轮回闹剧

    轮回闹剧

    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悲剧。把无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是喜剧。“那这么说来,闹剧该怎么算?”“别tm瞎想,隋和!先把后面这些拿着枪的天线宝宝切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百发百中攻心术

    百发百中攻心术

    所谓攻心,就是利用心理战术来不战而胜。攻心的目的是驾驭人的思想,从思想上使其畏惧,甚至使其诚服,而非利用职权或是武力使其屈服。攻心的关键是根据不同对手的心理对症下药,从而达到你所想要的效果。攻心成功否,效果如何,只看你会下哪种“药”,下“药”的量有多少,“药”性有多大。
  • 邪魅少爷霸爱冷魅千金.

    邪魅少爷霸爱冷魅千金.

    一次机场的偶遇,让她惹上了不必要的麻烦。让她冷酷的性格,变成了爆操和毒蛇...那一次的意外,月老似乎给他和她签下了红线!“你是不是她?”钟离泫抓住冷梦幽的手问道。心里又嘲笑道:不可能是她的,都找到她了,不过真的好像...冷梦幽则是冷冷一笑,飞速的‘啪’打了他一巴掌,朱唇动了动:“滚!”当冷梦幽的那一巴掌打到钟离泫的脸上时!钟离泫:“女人!你好大的胆子!”“谢谢夸奖!先生,你能让让吗?”冷梦幽灿烂的一笑……让钟离泫看到了两年前的冷梦幽,不过——他感觉像是,又不像……当所有人都认为,冷梦幽会遭殃的!可……却万万没想到!钟离泫乖乖的点头:“恩”这一举动,让所有人大跌眼镜!……【ps:不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