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97700000031

第31章 信仰是学佛的根本

你们说作为一个出家人,最根本要具备的是什么?希望每个人内心都有自己的答案。我现在心中就有答案:作为一个出家人或者在家信徒,乃至作为一个人,一定要深信因果。尤其是出家人,如果不信因果,一切免谈。即使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修行,也只能像《楞严经》上讲的:“上品魔王,中品魔子,下品魔民。”

你会说:“我有‘道’,不就有了因果吗?”比如练气功的人特别刻苦,比我们修行人还用功。但不信因果,把气功当成“道”来修。结果功夫高的着魔、附体了;次的,感到气脉的流动,以为气脉通了,实际上并未真通;再次者,有气感,能治一点小病。这也是“道”,叫旁门左道。因果比道还重要。

佛教中有三贤,首先第一步是“十信”,具备十信,就是不退菩萨,根本不需要“十住”“十行”“十回向”,就能往生西方净土。不会念佛,不烧香,不拜佛,没关系,只要深信,临终往生西方没有问题。自古以来成就的人,一靠信力,二靠愿力,三靠功夫。三个是一个根,深信是基础。

你们身边所接触的道友,是否有的平常不烧香,不诵经,甚至“吊儿郎当”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从辽宁来的三个比丘尼,其中两个人投入修行的时间特别多。另一个只是干干活,但她深信三世因果,每一个起心动念,都要问自己符不符合一个出家人的要求。所以她身心的反应非常明显,而且有好多好的反应。其他两个人不理解,问我为什么。我说你们只顾修福了,六祖讲:“愚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民间有句流行的俗语:“吃斋不吃斋,只要心不歪。”这句话道出了很多修行人的心态,尤其是出家人。有些没有信仰的人,心态、人品比我们还要好。一个人的心态如何,可以欺骗别人,绝对欺骗不了自己。实际世界上不存在什么“被骗”,都是自己骗自己。一个人心态不超越,功夫上投入再多,也只能说是“功夫”,绝对出不了智慧,智慧的根源在于心态的转变和超越。一个人只有心态转变了,禅定功夫才上得去。心态不转变,功夫可以出来,但上不去。就像一棵种在花盆里的树苗,如果不把它移出花盆,栽到土地上,它永远也无法长成一棵大树。

为什么说菩萨永远是菩萨,罗汉永远是罗汉?罗汉必须回小向大,才能成为菩萨。你说在罗汉的基础上继续修,不就是菩萨了吗?绝对不行。犹如建大楼,十层楼的地基,想加盖到一百层高是不行的,必须将十层的地基挖出来,重新打一百层的地基才行。想修成菩萨,必须把罗汉的心态推翻掉,从头再培养菩萨的心态。菩萨与罗汉的区别,关键就在于发心。

每天盘腿静坐,修成了,充其量只是个阿罗汉。菩萨虽然每天不盘腿,可心态已是菩萨。只是禅定功夫不够,一旦修禅定,是很快的。就像花盆里和土地上的树苗相比,后者不受花盆的局限。菩萨不受时空的局限。开山的和尚都是菩萨再来,一个凡夫绝对开不了山。即便是一个凡夫,只要他发了开山的愿,就已经是一个菩萨了(愿力和果位不同。比如在座的发了菩萨的愿,就是菩萨了,但还未证得菩萨的果位。)

佛教讲:“未修道,先发愿。”那么“发愿”和“欲望”有什么区别呢?比如我想讲经说法,或者我想创建一座寺庙当大和尚,这是欲望还是愿力?(有人答:是欲望!)怎么知道是欲望呢?从语言上根本分不清,只有起心动念的人自己知道。

比如大家来到我们寺庙,有的人一看到庙里忙得不得了,就想帮忙;有的人想要权力,也来做事。如果你不具备慧眼,根本分不清每个人干活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只有他本人心里清楚。甚至久而久之,连他自己也认为是来帮庙里排忧解难的。

无论出于哪种心态,为三宝做事都有福报。只不过不是真发心,福报外面会带着一个“紧箍咒”。如果是无私地为寺庙做事,就会如同一束亮光,照亮虚空。因为他的心态是光明的,十方鬼神都知道,都敬重。

什么叫“境界”?什么叫“功夫”?很少有人去参究,往往会理解为是某种东西。“境界”是指心灵上的,也就是世俗所讲的思想上的、无形的。而“功夫”呢,是身体上的一种反应。

道教的张紫阳曾经说过,“背后有光犹为幻,脚踏莲花未为真”。背后有光,这些有形有相的东西是有生有灭的,既然能生出来,就能灭掉。“境界”也是累生累劫修来的。

就像有的人生来就大方,这不是学来的。而有的人生来就小气,如果周围的人都大方,他也会学着大方,但来得不自然,关键时刻还是牺牲他人,成就自己。而生来大方的人,关键时刻会牺牲自己,成就他人。比如出家人来到寺庙,一部分不大方,一部分大方,关键时刻,不大方的非牺牲庙里的利益不可,而大方的一定会牺牲自己,维护寺庙的利益。

后者即便功夫不高,这样的行为和心态,以后也会让自己受用(指后半生或来世)。而前者不修行,不改变,容量就会越来越小。比如现在是一个直径50公分的花盆,来世就变成了一个直径30公分的花盆。

一个真修道的人,绝不会因环境优劣而改变自己。一个乘愿再来的人,绝不会因环境优劣而改变愿力(志向)。一个有愿力的人,无论环境好与差,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心态。无论环境如何,他的内心都会不断地变化,向好的方面转变。

一个人来到一个道场,如果因为这个道场的道风不好,就失去道心。那么到了一个道风好的道场,他也会改变自己的心态,同样会失去道心。北方人就是北方人,南方人就是南方人,不会因为你到了南方或北方而改变。中国人走到哪里都是中国人,永远不会失去自己的本色。

中国有句俗语:“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尤其是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多数都逃脱不了这三句话。现在出国的年轻人,多数也逃脱不了这三句话。一个没当过官的人,一旦当了官,就会变得忘乎所以。一个没见过钱的人,一旦见了钱,头脑就会发昏。这就是思想境界。

“功夫”是慢慢修来的,“境界”刹那间就可以改变。一个人如果愿意努力修功夫,身体又比较健康,一至三年一定会有大成就。可是到了一定层次,就会原地踏步。虽然他没有停止努力,但已经无法再前进了。越往上升,越困难。上面不是靠时间的积累,而是靠思想、心态的转变。

一个人如果把人生看透了,无非是“财、色、名、利”四个字。没钱的人到最后是两手空空,有钱的人到最后也是两手空空;没名气的最后会死,有名气的最后也会死。世界上唯独“死亡”最公平,无论身份高低、贵贱,不会因为你是达官显贵,死亡就不找你,也不会因为你贫穷低贱,死亡就看不上你,人人都会经历死亡。

实际上对人而言,一切事物都是“经历”,而不是“占有”。世间上没有任何一样东西你能真正占有,它会来,也会去。只有当事情发生时,用心去经历它,尝试它,过后才不会留恋。就像没吃过苹果,一旦有了,又没有用心去吃,过后一定会留恋。如果用心品尝了,就会超越而放下。对一件事,只要用心去经历和尝试,就会超越。如果还留恋,说明还没有用心去尝试。

时间不等人,发生在我们周围的每一件事,既不能回避,也不能推掉,更不能往自己身上拉。有形的,用眼观;无形的,用心灵去感受。什么是无形的?骂你或者称赞你,这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但有声音。还有更微妙的,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只有达到甚深禅定时,用心灵才能感受到。但又无法诉说,因为它已经超越了语言所能描绘的范畴。

好多修行人都觉得自己笨,实际上在修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笨,没有天生的修行人。只不过有的人修学得早一些,有的修学得晚一些;有的肯用功,有的不肯用功;有的会用功,有的不会用功。无论哪一类人,修学五年、十年、二十年,都会有从量到质的变化。

就像你身边有个人喜欢聊天、吹牛,而你每天都在默默地用功,十年后,你和他之间就是天壤之别。时间一拉长,你们之间的差距就显现出来了。又如有人说:“某某没读过书。”或者“某某只读过两年书。”那只是他没有上过学,或者上学的时间很短,实际上他可能手不释卷,从未离开过书。而有的人虽然在学校里读了很多年,但离开学校后就没再摸过书。差别就在这里。

如果目前你们有一点点禅定功夫,之后放弃了修行,时间久了,连这一点点功夫也会无影无踪。为什么佛祖开悟以后,每天都和弟子们一起打坐、讲经论道呢?经中记载他们都是:托钵、吃饭、洗足、打坐。为什么要打坐呢?打坐这么重要吗?前面刚刚讲过心态很重要,为什么佛又这么执著打坐呢?

《楞严经》上讲:“山河大地咸是妙明真心中物。”意思是山河大地都是我们内心的显现。也就是告诉我们心与物是一体的、同源的,修心就是在修身,修身就是在修心。作为初学者,改变不了身体,可以转变心态。只有达到很高境界的人,才能达到身心同体、心物同源。

好多人不知道怎么修,我也曾尝试过好多次,想给大家一个“无为”的方法。什么是“无为”呢?就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必须看清自己的每一个起心动念,善恶看得清清楚楚。如果能这样用功,只要半年,功夫就会上路。

如果做不到,只好去打坐(有为法):脊柱拉直,重力落在膝盖上,视线落在前方一米左右处。接着调匀呼吸:深吸一口气,停5秒左右,再呼气。用鼻或口呼气均可。若心烦气躁,则用鼻吸口呼。因为用鼻吸,吸入的气少而缓;用口呼,呼出的气多且猛。也可以在一上座时就用鼻猛吸,用口猛呼几口,之后再改为自然呼吸。

接着开始调思想。因为不给我们的头脑一点事情做,它就会胡思乱想。就像一个人没事干就会去串门聊天一样。找什么事做呢?平时念佛,就念佛;平时持咒,就持咒;平时观想,就观想……默念时,心和耳都必须听得清清楚楚;观想时,莲花也要观得清清楚楚;同时,妄想也要看得清清楚楚。

怎么观莲花呢?头是莲花苞,脖子是莲花杆,身体不存在了,观想莲花瞬间就绽开了,莲台上坐着或者站着某尊佛,或者某位菩萨,或者你崇敬的师父。如果有根器、有魄力,可以直接观想成自己。莲台上坐着的人与你一模一样,同一个方向。妄想起了,重新观想一次。如果观想不出来,就干脆念“六字真言”。

无论哪种方法,能修的是人,所修的是方法。因为你无法使用“能”,只能借用“所”,让身心达到协调。无论修哪种方法,身心都会有反应。懂得对治,就对治;不懂,就不管它,挺一段时间,它自然会消失。

问:坐禅还需不需要看经?

师:“久坐必生禅”这句话害人匪浅。修禅宗最需要通达理论。只有理论通达了,功夫才上得去。如果你修习坐禅,《圆觉经》《楞伽经》一定要读。经上会告诉你如何对治昏沉、散乱、掉举。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佛家珍言:从容人生的佛学智慧

    本书用佛家箴言解释人生哲学,内容包括当冲动时怎么办、当紧张不安时怎么办、当虚荣心太强时怎么办等。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往事百语(一)

    往事百语(一)

    回想我的一生,曲折多变,苦难连连,往往因为长辈的一句话,或是师友的一句话,若有所悟,牢记在心,继而活用,成为我一生待人处世的格言,从其中得到了无尽的般若宝藏。即使面临山穷水尽的困境,仍能坚忍不拔,无怨无悔。令我深深体会一句话所散发的力量。
热门推荐
  • 箫笛声声慢:弃妃重生记

    箫笛声声慢:弃妃重生记

    她,一支箫,走江湖。他,一把剑,闯中原。一箫一剑,一壶酒,一把扇。声声慢,细细语,听你把歌唱。
  • 血之皇图

    血之皇图

    三千世界,谁主沉浮?就为那回眸一瞥的温柔,我愿以一生的时光去追寻。
  • 人生游戏场

    人生游戏场

    一次意外,让唐明轩获得了一个游戏系统,从此人生成为了数据,所有人都只是NPC。一无所长?没事。系统自带神奇学习能力,任何技能一学即会,并且只要努力熟练,技能等级即可飞速提升。琴棋书画,无所不会;治病下厨,无所不能;需要什么学什么。成为全能全才他,当然也不是没有烦恼,但这个烦恼却是非常的幸(性)福。美艳动人女同学,妩媚性感俏御姐,高贵冷艳女警花,古灵精怪小萝莉,一个个不断出现。本书纯爽文,绝不虐主,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
  • 燃烧之热血沸腾

    燃烧之热血沸腾

    受尽了委屈,就不要在忍受,爆发出来吧!受尽了欺负,就不要在忍受,爆发出来吧!当神玄帝国受到了欺负后,我们放下恩仇,站在了一起,前往战场!!!
  • 女人好礼仪,职场好礼遇

    女人好礼仪,职场好礼遇

    礼仪是一个人的教养、风度以及人格魅力的最好展现,修炼良好的礼仪,能够帮助你瞬间凝聚人气、建立各种人脉;能够让你换取好感,赢得信赖;能够使你在各种环境巾温文尔雅,如鱼得水。尤其是在职场当中,竞争也许是激烈的,但是那些进退有度、彬彬有礼、懂得职场礼仪的女人却能做到四两拨千斤,她们用最优雅的姿态、最得体的语言,在职场的竞争中游刃有余。因为,成功的女人未必就一定是强势的,仪态万方的女人更容易受到人们的青睐。
  • 百世轮回之末世

    百世轮回之末世

    找寻轮回的目的,明白自己活着的意义。虚要在广阔的宇宙长河中,找寻曾经失去的记忆。
  • 道卷

    道卷

    一阴一阳谓之道,千言万语凝为卷。
  • 莱恩之书

    莱恩之书

    自由纪末,诸神之战中信仰法则崩溃,诸神被隔离在莱恩大陆之外,奥兰多的预言再现世间,不朽王座的秘密浮出水面。在这无信和混乱时代,兰德尔带着游戏系统穿越到莱恩大陆,开始他的异界之旅。这是一个属于战士的传奇史诗。………………PS,伪DND,一切以本书为准。
  • 海豹山姆复仇记

    海豹山姆复仇记

    本书从孩子的行为出发,用心理学的知识分析和解读孩子心理,并为家长提供了孩子不良行为和培养孩子好行为的方法和技巧。内容包括:孩子的行为折射成长轨迹等。
  • 谁的虐恋不情深

    谁的虐恋不情深

    周暮暮从小就和顾洲一起长大,长大后她似乎觉得自己这一生注定是比顾洲矮一截的。因为她的爸爸只是他家的一个小小的司机。他是少爷,而她就只能是个丫鬟。更因为她在年少的时光里不顾一切地爱上他,卑微到尘埃里的爱恋。而在那段暗恋的途中,她遇到了赵皓城,一个对她说“朝朝暮暮”的男人。赵赵暮暮,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