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2600000008

第8章

二十四、念初中念成了废物一个

往地里倒腾池塘淤泥,能占用整整一冬的时间。就这么玩呗,那个严肃的年头,种庄稼却像闹着玩。老资格的农民说,大坑底的土性是凉的,弄到地里去,能有什么肥力?不好好地上粪,弄点儿大坑土来糊弄,这叫什么世道?

这是农民的真理,但没人听。为什么没人听?你不让社员干这个,那漫长的冬天怎么来填补?人们“挣工分”的欲望怎么能停歇下来?只有用这个办法混,工分才能多,至于工分值不值钱,社员算不开这个账。中国人的哲学——多就是好。

到了初春,地里的活儿就忙了。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是刨茬子。

什么叫“茬子”,就是玉米的根。头一年秋收,玉米秸秆用镰刀割掉,剩下根子留在地里,不去管它,到第二年初春再刨下来。

这样处理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头一年秋,玉米根子很结实,不要技术的苦活儿。它苦就苦在要始终弯着腰干,右手拿一把小镐,左手握住茬子上端,一镐就要刨下一株茬子,然后用镐把儿磕掉茬子上的泥土,再把茬子一小堆一小堆地堆好。过一段时间,就有马车来拉回生产队,按人头分给各家,做烧柴。

这刨茬子的技术,在于一镐下去的深度,要恰好砍在茬子比较脆弱的部分,不能太浅,也不能太深。太深了,带的泥土多,清理起来太费力;刨得太浅,一镐刨到茬子最结实的部位,就可能刨不断。总之,这个火候,是需要第六感觉的,理论上根本没法儿说清。

我在刨茬子的时候,不知怎么地就想起了古代战争的取首级,也是这样,一刀一个,咔嚓咔嚓,一定要在颈动脉那儿给它搞断。

农民的活儿,有很多都是这样的,需要经验。

那时候的农民,也有聪明的和笨的之分。聪明的,往往也是最有力气的,都是20多岁小伙儿,他们从小干活,到这年龄已是出神入化。

所使用的农具,也收拾得特别顺手,又锋利,又轻巧。

我们知青是刚入道的,本来手脚就慢,对那些只可意会的诀窍,完全不明白,只能使蛮力气。工具也不大顺手,又重又不锋利。刚开始干“技术活儿”的时候,可是吃了不少苦头。

在农村,还有一类人与我们类似,就是那些念完初中回家务农的“回乡青年”。一般来说,老农的孩子,念书念到小学毕业就下地干活儿,比较合适。农活儿上手得特别快,文化水儿也足够用了,比如念个报纸,也不觉得费劲儿。可是,等到读完初中,再干活儿可就完全不行了,好像是过了最佳适应期,基本等于废物了。

农村的那些个初中生,在我们知青看来,在知识上也等于是废物。

这就是说,农村的孩子念完初中,就毁在了城里人设计的教育制度上。

那年头在农村,能去上初中的,很稀罕,一般都是爹妈的“宝贝疙瘩”。爹妈心疼孩子,顺着孩子的意思,让他们上了中学,其结果就是——养活了一个半残废。

当然,矬子里也有大个儿,贾平凹就是“回乡青年”里的骄傲,名声都传到全世界去了。嘿嘿,这是特例,不能算。

我们知青,学习农活儿的障碍就更大了,从小就没见过猪咋样跑,一下子接触到高难度的活计,能不懵吗?我们全靠一股气撑着,“要做暴风雨中的雄鹰”,不敢奢望有爹妈在跟前疼爱。我记得当年刨茬子,刨得手上鲜血淋漓。那茬子尖儿,锋利着呢,足可以做凶器了。

二十五、春耕奏鸣曲

东北的冬季漫长,到阳历2月还是“春风似剪刀”,能把棉袄打透。

到阳历3月,“老爷儿”才算是有了一点暖和气儿,这时候,就能看见村里的路边,有老农蹲在那儿晒太阳。

直到阳历4月,才算是真正的春天了,起码不下雪了。生产队的老牛,开始忙活翻地。那个时候,口号上老是提“农业机械化”,但这口号大半落实不了。中国人多地少,农业是精耕细作式的,不像苏联、美国那样的大农业,能用上那么多的农业机械。那时候,生产大队也有拖拉机,可大部分时间是摆在大队部里当摆设,没啥大用。老农种地,还是靠牛拉木犁。

4月,大地上还没有一点儿绿色,翻过的地,黑油油的,有泥土芳香,空气也不那么凛冽了。在枯燥的农村生活中,这个季节,总算能给人一点儿希望。

——憋了一个冬天,即使没有抑郁症的,也给憋得差不多了。

春天最先下种的,是麦子,因为麦种不怕气温低。

我个人参加农业劳动的经历,基本上没体会到过课本上所说的“劳动的幸福”。劳动,就是累死累活,何来幸福?老农虽然都是劳动的好手,但也都鄙视体力劳动,向往着不动胳膊腿儿的脑力劳动。

唯有春天种麦子,让我能体会到一点儿乐趣。

多半是因为这活儿不累吧。农民种麦子的程序,很巧妙:前面是老牛拉犁,先把垄沟翻开,然后有人用一种沙漏一样的下种农具,走一遍,就把种子撒好了,再用脚把土覆盖上。后面再跟一个人,负责撒化肥。

我那时是负责撒化肥的。白色的化肥,30公斤一袋,是叫“硝酸铵”还是叫什么,记不大清楚了。我那时挎个秫秸皮儿编的种子篓,抓一把化肥,均匀地撒在已经下过麦种的垄台上,再用脚覆盖上一层土。

这样,化肥既接触不到麦种,也不会暴露在外面。

生产队可不是大公无私的——种麦子是分给老农自己吃,所以国家卖给队里的一点儿宝贵化肥,大部分都用在了麦地里。

初春的清晨,老农在空旷的田野上吆喝着老牛,前面有人播种,后面是我,像慈善家一样给大地撒着化肥。

田野上,有薄雾,到处是这样一队一队的人。这就是春耕的前奏曲。

可能是出于对绿色的渴望吧,觉得干这活儿有奔头,一点儿也不累。

等到4月下旬,大规模的春耕才算开始,全体动员种玉米、高粱、谷子(小米)。那时候报纸上形容春耕,都是说“人欢马叫”,基本差不多吧。东北的无霜期短,适合下种的时间很短促,所以春耕大忙并不是虚的。情很好”。东北极少闹旱灾,种子播下去后,就靠老天下雨了,不用人工浇水。

像玉米、高粱、谷子之类,都叫“大田作物”,春耕忙的就是种这些。等到一个月后,全部种好,春耕也就到了尾声,其余的再种点儿大豆、黄米、土豆等零七八碎的,都是小意思了。

等到春耕结束,也就到了阳历5月中旬。这个时候,城里已经春暖花开,乡下气候偏冷,除了树叶绿了以外,大地上还是很少绿色,只是地头上冒出了一些小草嫩芽而已。

一直要到城里的春天快结束了,农村的大地上,才能看到到处钻出绿色的苗儿来。

我这样的城市孩子,要不是参加了农业劳动,我关于粮食的概念,也就是粮店卖的大米、白面、高粱米,哪知道“一餐一饭来之不易”?

让青年人到农村干一点活儿,知道知道稼穑之难,磨砺一下心志,现在看来也有一定必要,起码不容易闹精神危机,这也算是知青下乡的唯一好处吧。

二十六、苞米面肚子,的确良裤子

东北地处高纬度地区,一年只有4个月勉强有点儿绿色,因此只能种一茬庄稼。在东北,没有所谓“夏种夏收”,就只是春种秋收。其中小麦的成熟期短,到阳历8月初就可以收割了。

整个夏天,东北的农活就一种——锄草,老农叫“铲地”。铲地的农具,是锄头,这跟南方挖地的锄头不一样,它是一种很精巧的农具。

大田里的草,要在7月底之前锄三遍,每一遍之后,还要用牛拉木犁培一遍土,起个保墒的作用,这叫“趟地”。如此三遍,就是“三铲三趟”。

铲地,在农村也是重头戏。一是天热;夏天了,虽然没有关内那么热,但还是晒得慌。二是劳动时间长;高纬度地区夏季白昼极长,前面说过,每天要劳动16小时以上,十分恐怖。三是时间紧;一个生产队,怎么也得有600亩地以上吧,全靠人工一锄一锄干完,够忙活的。

这帽子是麦秸编的,轻巧,戴在脑袋上不重。麦秸之间有缝隙,很透风。而城里人劳动时戴的那种UFO草帽,密不透风,很不实用,老农是绝对不用的。

到了夏天,你看吧,满地都是尖帽子的“清兵”,蔚为壮观。

这铲地,是高难度的技术活儿,拿个大锄头,要把所有的土松一遍,要把杂草锄掉,还要间苗。春天种地时,一个穴里要投放五六颗玉米种子,到初夏就长出来五六株玉米。这一窝玉米争用土地的肥力,是长不好的,所以要除去小的,留一株最大的。

玉米苗刚长出来时,颜色很淡,说明营养不好。锄掉了弱小的苗儿和杂草,留下的那一株,时间不长就长得墨绿墨绿了,说明营养很足了。老农当然不会用“墨绿”这个词儿,只说是“长得黑黑的”,这就能保证秋后打粮食。

所以,铲地的意义很重要。

可是这个活儿,在公社化时期大伙儿也是糊弄。铲地时松土,取巧耍滑的人一锄头下去,带起一些土来,可以掩盖掉一些锄头没到的地方,连同掩盖掉一些杂草。这样,从表面看起来,杂草是没有了,土也都松了,可实质上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地,是没锄好的。草没锄掉,过几天就又钻了出来,和庄稼争肥;土没松好,墒情就不好,庄稼也就长不好。

三铲三趟,每一遍都有大量的杂草留下,地也没全部松土。你想,这活儿不是面子活儿吗?

你糊弄庄稼地,庄稼地就糊弄你。公社化时期产量不高的原因,除了化肥不足、种子不够优良之外,大伙儿干活儿不踏实,也是一条重要原因。

那么,偷奸耍滑的人大约有多大比例呢?说出来吓人——百分之百!

农民为什么不好好种庄稼?这就牵扯到分配的问题。国家那时候要征缴公粮(相当于农业税),以生产队为基本单位,先交完公粮,再留足种子和基本口粮,剩下的叫余粮,余粮也不能自己吃,必须都卖给国家。

等到交完了公粮,留足了种子粮,勉勉强强的够口粮,还能有多少余粮?就是有余粮,国家给的价钱也很低,农民没有积极性。这农民也是人,他们想:辛辛苦苦种一年地,绝大部分粮食交了公,我这不傻吗?于是大伙儿就糊弄,只要挣到工分就行。

所以公社化时期,工分不少,活儿却干得不行,远不如过去“扛活儿”旧时雇工)时代和公社化之前的单干时代。

我那时不懂这些,铲地实打实的,老是落在人家后面。有一位民兵连长跟我比较铁,就跑过来看我铲地,一看就看出了毛病,告诉我:“你小子怎么这么干活儿?那还不得累死?铲一锄头,盖一锄头土,这不就快了吗?”说着,示范了一下,我这才恍然大悟。

那时候报纸上所说的言辞,都无比的“革命”。可是拿笔杆子的人,怎么能知道基层是什么样?老百姓是什么心态?就这样偷奸耍滑的农民,关键时刻怎么能支持你“按既定方针办”?

那时候东北土地辽阔,又肥沃,种点儿啥不好,但是有沉重的“公粮”任务压着,社员们只想种产量最高的,这样容易交足公粮,于是就拼命种单产最高的玉米。旧社会东北大地上的“青纱帐”是高粱地,而我们那会儿,已经很少见到高粱了。

玉米这玩意儿,做成粮食是粗粮,城里人也不爱吃,南方人就更不吃了。可是那年头种了那么多玉米,也不知道都喂了谁了?

同类推荐
  • 宋词三百首(中华文化书系)

    宋词三百首(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晁补之、晁端礼、陈人杰、陈与义、戴复古、范仲淹等。
  • 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要说中国四大名著影响最为深远的,首推《三国演义》。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它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
  • 柔石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柔石作品集(2)(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为深沉严肃所管辖着的深夜的西子湖边,一切眠在星光的微笑底下;从冷风的战栗里熟睡去了。
  • 情感密码:情似菩提爱如佛

    情感密码:情似菩提爱如佛

    爱是永远的话题,说不清,诉不尽。结婚前,爱是吸引,是卿卿我我,如胶似膝。结婚后,爱情更象用旧了的抹布,渐渐沧桑成令人失望的样子。于是,离婚、再婚、复婚……过尽千帆皆不是,红尘中那么多男女,一颗心依旧如同秋天的雨,清清冷冷,飘落无依。人生要拨开多少迷雾,才能抵达自己的幸福?本书作者用干净细腻的笔触,为读者献上一个又一个温暖感人的婚姻爱情故事。这是本对爱充满信念的书。它告诉我们,离婚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婚姻如同一棵树,只要根在,叶子掉了也会长出来。书中每一篇都是充满智慧的爱情宝典,令人感动,给人启迪。
  • 见证风雅

    见证风雅

    本书以南阳作家群中五旬以上部分骨干作家为写作对象。采取散文形式、述评笔法、纪实风格,结合作品及作家创作经历、心路历程,深入探讨盆地文化对南阳作家人格塑造及创作的影响,折射现代、后现代语境下言说方式和叙事模式的变化,以语言本体论来观照当代文学现象,展现作者与文本、生存与命运、艺术追求与语言探索、民族传统与地域文化的内在联系。
热门推荐
  • 辛弃疾词全集

    辛弃疾词全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苍穹傲

    苍穹傲

    八荒境,执剑断苍海;九幽国,抚琴寻伊人;青霄地,血染夕阳红。踏尘埃,离三生,了恩怨,我命由我不由天,三千大道谁无敌,红尘是非醉,独爱霓裳舞,佳卿游苍天。流年誓可破,无痕傲苍穹......
  • 诛世之骨

    诛世之骨

    因为身患重病而选择冰冻的古辰,再次苏醒时却是在一片陌生的世界之中,周围的一切让他迷失,但是很快一系列的发现让他陷入一个惊天的谜团之中,身世之谜,血统之谜……为了解开这一切,古辰只能选择不断前进!
  • 穿越西汉当妖妃系统

    穿越西汉当妖妃系统

    夏不古作为一枚双重人格女神经,有幸得以参与考古研究所的“X”计划。计划锁定的目标是汉成帝。穿越之前导师对她千叮咛万嘱咐:记住,无论如何你只是对西汉历史人物作跟踪考察,绝不可以改变历史。然而一朝不慎穿成赵合德,不古欲哭无泪,为什么偏偏是大魔头赵合德,简直不能再萌萌哒。
  • 有母待瘦:女王大人不在线

    有母待瘦:女王大人不在线

    霸道总裁?忠犬系!宋笑笑使劲摇头!!!汉纸汉纸你走开!没看见本女王还带着一身五花肉么!邻家花美男?呆萌系!呵呵!”受受“的汉纸,不能爱了!问!为毛宋笑笑是单身妈妈?宋小陌(|||¬ω¬):人傻。叶斓o(* ̄▽ ̄*)o:钱多。苏蕴~(>﹏<)~:看不见我!宋笑笑(╯‵□′)╯︵┻━┻:去死吧!你们这群魂淡!#我是有爱的小剧场#被捡来的宋小陌一脸嫌弃的看着偷吃了冰激凌的宋笑笑:“被你捡到,是我人生最不幸的事情!”宋笑笑瞪:“是我好心!!哼!捡只老母鸡回家都比你好,好歹人家能下蛋!”宋小陌继续嫌弃,“不好意思,公寓只能养人。”
  •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20世纪后半叶的在台知识人

    本书以胡适、傅斯年、蒋梦麟、梅贻琦、雷震、于右任、殷海光七位大家在1949年移居台湾的前因及此后在台湾的境遇为主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历史与文化解读。本书在历史档案的基础上真实地勾勒出七位知识人的命运剪影,透视出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一代知识人的命运悲歌与文化乡愁。
  • 求职者的圣经:求职篇

    求职者的圣经:求职篇

    求职者的圣经 求职篇(上册)内容简介:让找工作的人知道如何找到工作;让不找工作的人知道如何为自己工作;让正工作中的人知道如何工作可以更好;让不满意现在工作的人知道如何创造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这正是《求职者的圣经》的核心内容。
  • 重生之护花魔尊

    重生之护花魔尊

    魔道至尊楼辰,洚辰大陆的最强者,独领风.骚了数千年!他认为世间没有任何留恋,遂引下了九九天劫!这个所有修真者都畏惧的飞升雷劫,轻松度完劫。谁知道这时候发生了变故,天上居然下起了流星雨,正好全落在了他在的那一块!等魔尊大人反应过来,陨石已经砸到了他的头上。要是一块陨石,那还好说。问题是,那根本就是无数块陨石,所以,不可一世的魔尊楼辰就这样果断挂了。命不该绝的魔尊,重生在地球一个贫家少年身上,且看他又如何笑傲天下……
  • 兽契之狂凤唳

    兽契之狂凤唳

    她原是现代武术楚家的后裔,玲珑玉环选中的主人,为报灭族之仇,她深入敌人内部,最终将灭了她楚家一族的组织一网打尽;她是星辰界修炼世家楚家的三小姐,生父不疼、继母不爱的她,原本应该平平淡淡一生,却在被皇上下令成为太子妃后不久,死于灵兽密布的暗血森林,身上只剩下了母亲留给她的朴质玉环;她们都名叫楚云汐,从此她将代她而活。不再软弱,努力变强!修炼,驯兽,炼药看她如何傲视这星辰界!
  • 诡谈集录

    诡谈集录

    这是几段独立故事组成的小说,没有没有精灵鬼怪,没有迷信传说,有的只是等待被揭开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