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92600000021

第21章

六十二、北碚小住

我真的是含泪离开了大巴山,这不是矫情。我在东北农村生活得很绝望,感觉真情难觅。可是在大巴山,也许人家是看我表姐的面子吧,待我很真诚,使我不再感觉到被社会抛弃。

我伤感,是因为——人活着太不易,不能选择环境。

车出了公社所在的镇子,直奔达县。路上我发觉:粮票没有了!

我要在达县住一个晚上,第二天再转车到重庆,这下怎么办?我出了一身冷汗:要饿肚子了。

当了知青的人,都有急智,我看见邻座是一位解放军,也是在探亲的归途中吧,就有意与他搭讪。等车开到达县,我俩已谈得有如多年知己,当时解放军的整体素质比平民高,大多解放军官兵都胸有大志,知识面很广。

在达县,那解放军班长热情邀我下馆子,吃晚饭——这就把我没带粮票的问题解决了。

第二天,车过华蓥山,回到重庆,我还是继续过休闲生活。

我的二表哥,当时是电影队放映员,他对我求知的渴望很理解,得知我想学绘画,就介绍了他的一位朋友——在北碚川剧团做美工的一哥们儿——给我当老师。

那哥们儿是个痨病鬼样子的人,看透了红尘,但他对我还是负责的。

我去他那儿,就住在川剧团宿舍,跟他在食堂吃饭,平时就跟他学素描和水彩、水粉。

北碚,是重庆边上的一个卫星小镇,那年头还不十分发达,很清幽。

我学画之余,喜欢跑到附近的缙云山上去,山上有温泉公园,还有古庙。

庙里有好多房间,都修整一新,但里面没有人住。我走进一间粉刷一新的小屋,看窗外的青山绿水,心想这么好的房子没有人住,真是太可惜了。今生要是能住在这么一间房里,也就足矣。

美工老大哥在剧团里是画布景的,当时剧团在排练《杜鹃山》。这是稍晚出来的一个样板戏。在1972年,京剧的标准版还没有出来,这是地方剧团先走了一步。

《杜鹃山》讲的,是一支湖南农民起义队伍,举旗造反后寻找共产党的故事,故事是编的。后来我知道,只有在海南有一次黎族人民起义,最终是投奔了共产党的。

美工老大哥从事的虽然是“革命文艺”工作,但思想却很独立,私下里常和他的一位爱好哲学的朋友聊天。两人都博览群书,对浮泛的东西不屑一顾。他们问我喜欢谁的诗,我答“梁上泉”,他们相顾一笑,十分不屑。

两位老大哥虽然思想激进,但仍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框架内,只是不相信当时的喧嚣而已。现在想来,他们也算是“思想史上的失踪者”吧。

北碚景色秀丽,正月的寒意中,有绿萼梅开在枝头,极为清雅。川剧团的房舍,又有点儿古香古色。这一切,都使我怀疑:自己是不是生活在当代?

正在我这样想的时候,偶然发现,就在老大哥的窗子对面,常能看见一位女子,穿一身绿色唐装小棉袄,脸色犹如象牙白。

这女子是剧团里弹琵琶的,有时她就坐在窗前,犹抱琵琶半遮面,旁若无人。

这情景,太神了。

我常常凝望那窗子,看样子,那女子有二十五六岁左右。对一个比我年长的绝色女子,我并无非分之想,只是审美。老大哥也发现了,偶尔也凑过来,跟我一块儿审美。

美工和哲学两位老大哥,对我的评价是:太嫩。

他们经过一番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说我太像《战争与和平》里的彼尔了。

我那时不知彼尔是何等人。

后来知道了:有点儿傻乎乎的吧,总以为人人都很真诚。

六十三、在青草坝的自学

从北碚返回后,我在江北青草坝的大舅家住。青草坝,听起来像是个乡村,实际上是一个造船厂的所在。船厂的家属区在半山坡上,晚上可见重庆市区的点点灯火。

家属区很安静,我在这里幽居,是为了自学。

当时,我母亲给我来了一封信,说是今后上大学有可能要考数理化,让我抽空自学一下。

青草坝大舅家里,当时只有我表姐的外婆在,老太太每天做饭,我们祖孙俩一起吃。

我上初一时,还没有学过物理、化学,也没有学过几何。这次,我找来了课本,用了两个多月的功夫,一点点弄懂了最初的课程。原先在初一学过的数学课程,我也补了补。

我出生在一个科学之家,但对自然科学的常识,等于零。这是一个幽默,太说不过去。突击了一段时间后,总算扫了一点儿盲。

国家形势转变得很快,处处都能感到有松动的迹象,以后上大学要考数理化,也不是不可能。

我那时是一个废材,但也有很强的自救意识。我知道:若不努力,将来在社会上就是白痴。在这种紧迫感的催促下,我几乎是全方位地获取各种知识。

我大舅那时候经常在武汉,有时也回家来。他除了本职工作外,还负责管理着厂里的一个技术资料室。他看我喜欢学习,有一天就带我到资料室去,把我锁在里面,让我随便翻阅资料,以增强感性知识。

资料室里,绝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的技术杂志,都是最新的。我不懂外文,看也是白看。不过,国外的技术杂志,也能透露出很多信息。

杂志都是铜版纸印刷的,跟现在的时尚杂志一样,花花绿绿,里面还有广告。从广告上,我看到了当时资本主义的物质发达程度,几乎轰毁了我过去的世界观。以前我印象中的资本社会,是从漫画中得来的,比方,潦倒的工人垂头丧气,大肚子资本家仰面朝天地抽雪茄。

但是,漫画你还能相信吗?我手上捧着的精美的印刷品,所展现的世界是我所有的想象力都达不到的。

在杂志里,我还看到了裸女,这可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那是一个平板玻璃产品的广告,一个金发裸女,坐在一张方形的不透明玻璃后面,恰好把关键点都挡住。

这张图,看得我面红耳热。

我好像有点儿明白了:资本主义,原来就是随心所欲。只要你想要的,它就有。

理论文章可以成版成版的写,但多少万字,也抵不住一张图的挑战。

我当时还想,能不能在杂志上看到裸女,就是两个世界最大的区别了吧?

六十四、南京访画

1973年春节前,我母亲带着我的小弟,也从东北到重庆来探亲。过完春节,我和母亲、小弟一块儿乘船东下,又去南京探亲。

一路东下,看三峡,看江汉平原,才知道李杜写长江的诗句,全都不是瞎掰。这一趟江上壮游,给我补上了中国文化的一课,不然,“纸上得来终觉浅”,我哪能知道什么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南京,是六朝古都,又让我大大感触了一回。我跑去玄武湖,站在拱桥上,扶着石栏杆,想起李后主的“雕栏玉砌今犹在”,对这金陵旧地产生出无限留恋。

自从我发奋自学之后,读了不少古诗,对传统文化甚为认同,可是,身边事物全不是那么回事儿。现在,看到古都遗迹,才觉得跟古人比较亲了——我们的种种,原来都是有源头的。

我母亲在南京有一世交,是原金陵女大的毕业生。她的大儿子大毛,当时是镇江文工团的职业演员。我见到大毛,长得高大威猛,在他家桌上的玻璃板底下,放着他演出《沙家浜》的剧照。帅哥大毛,身高有1.85米左右,演新四军指导员郭建光,堪称巨人。跟他配戏的“沙奶奶”,顶多到他前胸高,在台上使着劲儿踮脚,勉强能跟他握个手。

那个时代,能作为职业演员演出样板戏,不知能令多少人羡慕死。想想自己,还是个锄大地的知青,真应该去跳楼了。

大毛意气风发,万事不在话下的样子。他得知我对绘画感兴趣,就带我去见他一个哥们儿,一位跟国画大师宋文治学画的青年。

那小画家,学画学得很虔诚。在他那里,我见到了宋文治先生的真迹。大师当年也不过54岁,比我现在还小几岁。由于形势缓和,他那时在江苏很活跃。

小画家本人大概是工人,业余时间师从宋先生,画了很多习作,都是小幅的水墨画,比现在的A4纸还小,清一色的江南水乡图。

用水墨画来表现江南,是太合适不过的了。墨色晕染,天然地就把水乡画得烟雨蒙蒙。尤其那黑瓦白墙的江南农舍,给画绝了!

见我爱不释手,那小画家就叫我挑选几张,他送给我。

当年的好多青年,断了上学的路,不甘心就此毁掉,就业余钻研艺术,画画、拉琴、学唱京剧,总之要折腾折腾。小画家的名字我早已忘记,恐怕到今天也是一代大师了吧。

我很喜欢南京。街上的姑娘们都爱穿唐装小棉袄,全面复古,再配上街道的背景——树枝纠结的梧桐、旧时官邸的高墙,很有梦幻感。

同类推荐
  • 虚城

    虚城

    《虚城》是作者结集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收录十多年来作者在业余时间创作的诗歌一百余首,题材涉及乡愁、爱情、文化、历史等多领域。全书作品力求回归传统,注重韵律和节奏,用字古朴典雅,但也不抱残守旧,意象精彩纷呈,风格变化多样。
  • 南方冰雪报告

    南方冰雪报告

    这是一部真实地记录2008年中国南方暴风雪的全景式长篇报告文学,一部关于存在、命运、灾难的纵深拓展之作。作者历经数月的艰辛而深入的采访,通过那些最底层的、第一现场的受灾和救灾的老百姓的亲身经历或口述,获得了大量的原生态素材和许多独特而不可重复的细节,让我们对这场灾难有了重新发现的可能。全书以交叉重现式的结构和鲜明的精神在场感,试图呈现出一种直逼物象本真的情景与氛围。在报告文学很长时间以来只强调“报告”而遗忘了“文学”时,这部作品具有很丰厚也很纯粹的文学性,从而有力地提升了“报告”核心价值。
  • 等闲笔墨

    等闲笔墨

    《等闲笔墨》所收44篇作品,依题材内容编为5辑,或念亲友,或记往事,或悟人生,或品新作,以真情实感娓娓道来。见解独到,语言简洁,文风朴实。彰显出作者一贯的创作风格。“撷文论”收录了几位方家对作者长篇小说《烟火人家》的评论,珍为它山之石,意在激励自己,感谢文友。
  • 烛光喷薄

    烛光喷薄

    在这危机关头,是千字文拯救了我的写作。千字文短小,伏案写作不过一小时就成了。于是,上下班的路上即兴构思,目睹物事,神思飞扬,一点意趣凝成了。稍有空隙,拔笔书写,一篇小文很快便问世了。无疑,千字文成了我表达情思,延续创作的最佳文体。
  • 青鸟(世纪之光丛书)

    青鸟(世纪之光丛书)

    这是一本现代诗和古诗词相结合的诗集,收入作者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的诗歌。
热门推荐
  •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中国传统文化选编)

    《冰鉴》一部纵横中外的人才学教科书,一部关于识人、相人的经典文献,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它因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冰鉴》为读者打造一条走近曾国藩的智慧之道,感受他独到的识人、用人策略。《冰鉴》与《挺经》皆是曾国藩吐尽毕生的心血于临终前写成的“压案之作”。
  • 你其实不懂心理学

    你其实不懂心理学

    在这本书里,你能了解自己究竟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你会跳出自己的身体看清自己的内心;你会发现生活和交际中那些小小的心理黑洞;你会明白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你会懂得为什么自己经常觉得不幸;你会了解为什么你会一不小心变得平庸……
  • 拿命玩社会

    拿命玩社会

    兄弟用心交,社会拿命玩!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敢混社会就不怕死,头就系在裤腰带上,谁有本事谁拿去。混乱的社会,一群无法无天的大混子小混子交织成一个鲜红的江湖。蒋灿说:“在学校里我蒋灿不给人当小弟,出社会了我一样是大哥!”蒋灿还说:“别问我大哥是谁,我大哥就是我自己,我比你狂不是因为我有个牛比的大哥,我就这么狂,不服来干我,干就干死我!”
  • 遮天邪君

    遮天邪君

    踏地神,一步魔.....。当上古大神消逝在悠悠岁月当中,当上古大神留下一个个传说之时,这个世界谁主沉浮.....。诡异的神通,不败的灵魂,传说中的不灭,又有谁踏上了长生不灭之道.......。试问天,世界有仙?敢问地,长生可否?埋骨地!!心神灭!!不怨天!!不恨地!!生死命!!早注定!!纵身死!!为长生!!不悔!!不悔!!
  • 豪门老公:追妻2500天

    豪门老公:追妻2500天

    结婚前——“我愿意为你摘下天上的星星。”“宝贝,我好爱好爱好爱你喔!”结婚后——“别碰我。”“快出去。”“滚远点。”原来男人在结婚前后的态度,可以转得比一百八十度还夸张,婚前缠绵、婚后倒楣。承诺通通通变成天上浮云,既然如此她就顺其所愿,滚的远远远。但是,唯一这笔帐她不会轻易释怀。当古云筝再次回来时,让冷郁腾再次做下唯一的承诺“我会爱你一辈子。”只是这次她笑著摇头:“可是,我不会爱上你的。”这场承诺的拉锯战,谁先爱上了,谁就是输家。
  • 生活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生活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

    《生活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散文丛书》精选“青春美文作家”乔叶的散文,分“泡沫的下面是酒”“永不消失的河流”和“另一世界的话语”三辑。主要取材于日常生活,写己所感,宏己所思,字里行间“浓得化不开的土气便扑面而来,带着不由分说的家常和亲切,将你裹到里面”。是乔叶光华褪尽后执平凡以诗意,书写的一卷大俗大雅、至纯至善的生活印记。
  • 病毒营销

    病毒营销

    病毒营销是一种信息传递策略,通过公众将信息廉价复制,告诉其他受众,从而迅速扩大自己的影响。病毒营销指的是厂商通过网络短片、低调的网络活动或是电子邮件信息的方式在全球网络社群发动营销活动,利用口碑传播成为与消费者交流强有力的媒介形式。它的本质就是让用户们彼此间主动谈论品牌,这种与品牌之间有趣、不可预测的体验,往往显示出强大的影响力。病毒营销是一种非常实用的网络营销方法。本书就如何框定病毒营销机会、如何定位目标顾客、如何构思“病原体”、如何激怒发顾客参与、如何利用这种“病毒”进行高质量的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 重生之高门嫡女

    重生之高门嫡女

    如令曾经是将军府内受尽宠爱的高门嫡女,却因为在大婚之日与人私奔差点满门抄斩。那个与她私奔的书生从头到尾都没有爱过她。为他小产一次差点丢了性命,后又被他灌下堕胎药,还送去丞相府当小妾,竟被正室赐了毒酒,死后被弃尸荒野……她化身厉鬼,三年之间,东山寸草不生,直到一个男人出现将她的尸骨收敛埋葬她。他是西府四王爷,体弱多病却深得先皇宠爱,也曾救她于危难。但是她还是放不下怨恨,直到一个女人出现在她面前与她做了个交易。“我若是助你重生,你可愿替我守护一个男人?”夏如令毫不犹豫回答道:“成交!”
  • 败家小娘子

    败家小娘子

    他是天龙国首富,人称钱皇。行事冷酷无情,办事雷厉风行,皇帝也要给他三份薄面。本以为她只是个活泼调皮外加败金,还有点小腐的逃婚女而已,不想她竟……宠她到无法无天,她竟还想要爬墙!苍天哪!为何他家娘子独难养?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