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79000000008

第8章 在寓言故事中寻觅现代元素

在寓言故事中寻觅现代元素

——解读《凿壁偷光》与《曹冲称象》

经典点击

“凿壁偷光”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此成语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三国时期,吴王孙权派人给曹操送来了一头大象作为礼物。北方是没有大象的,曹操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庞然大物,心下很是好奇,就问送大象来的人说:“这头大象究竟有多重呢?”来人回答:“我国从来没有称过大象,也没有办法称,所以不知道大象有多重。早就听说魏王才略过人,手下谋士众多,个个都智慧超群,就请您想个办法称称大象的重量。”

正在谋士们一筹莫展之际,曹操的小儿子曹冲忽然走到曹操身边说道:“父王别着急,我有办法,我们可以先把大象牵到船上,在船帮齐水处作个记号,再将大象牵走,把石头运到船上去,一直到船到达先前作的记号为止,这时石头的重量就和大象的重量相等了。然后,我们再把石头分别称一称,把这些重量加起来,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曹操听了大喜,众人也对曹冲的聪慧赞叹不已。就这样,大象的重量终于被称出来了。

传统观点

“凿壁偷光”讲述的是清贫家境下的子弟勤奋苦读的故事,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贫家子弟往往更能了解生活的艰辛,也更为珍惜读书的机会。这类寒窗苦读故事在现代依然有着真人的例子,同时也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

“曹冲称象”体现的则是年幼的曹冲的聪慧与机智,不要让思维局限于一点,转换思路,答案便清晰可见。

另类解读一

看看在现在的孩子们眼中,这两则寓言故事又产生了哪些疑惑呢?

国庆节放假,我被姐姐安排了一项任务,哄上小学的外甥。

姐姐叮嘱说:不能让他玩游戏,少看电视,要以课外教育为主。我拍着胸脯答应下来,因为这可是我的长项,反正把脑子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讲出来,启发启发他也就是了,于是我们的对话就开始了。

故事一:凿壁偷光

我:汉朝时,一个少年叫匡衡,他非常好学。晚上,因为家里穷,点不起蜡烛,他就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用邻居家的烛光看书。

外甥:等等,他为什么不开灯呢?

我:因为没有电。

外甥:是因为电力紧缺?

我:(气喘吁吁)不是,汉朝离现在两千年了,那时还没有发明电。

外甥:哦。(停顿)他什么时候凿的洞?

我:(愣)嗯?晚、晚上吧。

外甥:晚上?晚上他不是看不见吗?怎么凿的?

我:(语塞,停顿)那、那就是白天吧?

外甥:白天还有工夫凿洞?干吗不用这个时间看书?

我:(再语塞)这个我记不清了,咱换一个故事再讲。

故事二:曹冲称象

我:三国时期,有个小孩子名叫曹冲。外国人送给他父亲一头大象,父亲想知道这头大象到底有多重,就叫曹冲来称。

外甥:舅舅,停停,我知道。把大象杀了,割成一块一块称完后加起来就行了。(得意洋洋)

我:(瞪大眼珠子)你太残忍了!捕杀大象是犯法的,何况那是礼物,不能杀的。

外甥:(这下轮到他语塞了)那大象是怎样送过来的呢?

我:(有些恼火)可能是用车吧。

外甥:那肯定超载了,看看司机的罚款单就知道重量是多少了!

我:(声音发颤)再……再换一个。

(沧海一笑)

听到孩子的打岔,大人们或许会哭笑不得,但这也正是脱离了特定环境之后孩子的真实想法。或许他只是为了捣乱,或许他是过于紧密联系实际了,但学会将寓言故事与现实社会巧妙结合起来,也是一种教育的艺术。看来,讲故事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孩子对事物总有自己的理解,中国式教育总是用“统一”的思想来教育启发孩子,却抹杀了孩子们独立思考和创造的能力。

大画家詹姆斯·惠斯勒年轻时曾被西点军校录取,那是19世纪50年代。有位工程学教授让学生们设计一座桥。惠斯勒的设计图上是绿草如茵的河岸,一座充满浪漫色彩的小石桥,还有两个小孩子在桥上垂钓。教授命令惠斯勒重画,给他的批示是:“把那两个孩子给我从桥上撵走,这是军事桥梁!”几天后,惠斯勒交回作业。这次,钓鱼的孩子被从桥上转移到了岸边。教授气急败坏地批示道:“我叫你把这两个孩子去掉,把他们从图上彻底删除!否则你的成绩将是不及格。”当天下午,修改过的图纸就出现在教授的办公桌上。教授一看,图中果然不见了小孩的踪影,心里正高兴,突然发现河岸边多了两个小坟头,墓碑上刻着:“永悼被独裁者谋杀的小天使——吉姆和埃娃。”

相信,每一个孩子心中都有N个“小天使”,即便孩子总是无法理解大人讲述的故事,大人也不要做那个谋杀的独裁者。

另类解读二

提到了“曹冲称象”,便想到了一篇有趣的报道,标题为“现代‘曹冲’弹簧秤称大象,没道理赢了有道理”。

据《晶报》报道,深圳市民王东儒参加中央电视台《异想天开》栏目在云南野生动物园举办的用弹簧秤称大象比赛,夺走了大奖。

央视主持人表示,王东儒的称象方法‘最没有道理’,他将大象前后脚重量相加,就是大象体重的一半。然而清华大学等几所高校教授的称象原理讲得头头是道,只是结果与实际重量相距甚远而败北。

王东儒的方法很简单,先让大象的一只前脚踩在自制的秤盘上,弹簧秤得出的数值为3公斤,再让一只后脚去踩,数值为3.5公斤。3加上3.5后乘2,再乘160就是大象的重量(秤盘下面有两个分力装置组合,一共能分解大象体重的1/160),由此得出象的重量是2.08吨。这一结果与大象标准体重2.1吨最接近,现场其他参赛队测量的结果大多相差半吨以上。

有位网友依据自己的理解和初中的一道物理题,解释了一下这种“没有道理”的计算方法。

设有一质量分布不均匀的木棍,长度不详。有一重量弹簧秤,木棍重量超过弹簧秤的测量范围。问:如何称重。

解决的方法是利用杠杆原理。

设棍长为L,重心G距离棍端A的距离是L1。现将棍的两头分别置于地面,以弹簧秤拉起另外一端,记下结果分别为F1和F2。棍所受重力为G

据此,列三元一次方程组。根据杠杆原理有:

L1*G=F1*L(1)

(L-L1)*G=F2*L(2)

将(1)带入(2)得到:

L*G-F1*L=F2*L

同消去L得:

G=F1+F2

即两次称重之和为棍重。

王东儒则是用大象一侧的前后腿分别称重,把大象当成两个“并联”的杠杆,F1+F2则等于一半身体的重量。关于160倍,或许是出于精确度的考虑吧。

任何弹簧秤在接近0和最大刻度的时候,都是不准确的。因为型变不够,或者太大。网友猜测那个秤是5公斤的。刻度范围20%以下和80%以上的重量部分都可以视为不准确,或者精确度不高。即有效范围应该在1-4公斤之间。假设大象的体重在1.5-2.5吨的范围,那么160倍是个比较合理的比例,折算下来,在弹簧秤上的指示数值刚好是:0.937-3.25。

这位成功称象的普通市民用自己的行动为我们演绎了“曹冲称象”带给我们的启示,让人有些汗颜的是,名牌高校的纸上谈兵居然也没能战胜在他们眼中看似无稽之谈的操作。如此看来,这些高校教授竟有些像曹操身边的谋士。

希望每个人都能真正地学会思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不论是孩子,还是老人,只要用心寻找答案,你便可以找到真理的藏身之所。

寒冷街角的“迷茫”

——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经典点击

圣诞节前夕,一位失去母亲的小女孩,为了养活生病的爸爸,冒着风雪去卖火柴。

突然,“轰隆”一声,一辆马车经过,差一点将她撞倒。她沾满了泥水,而且把脚上的一双大拖鞋也丢了。“火柴,谁要火柴。”一整天了,她没有卖掉一根火柴,谁也没有给她一个铜板。

她走到一幢楼房的窗前,朝里张望:“啊,有钱的人家准备过节了。”她实在走不动了,疲乏地缩在一个墙角里。太冷了。她决定划着一根火柴,“哧!”火柴燃烧了,象一簇温暖、光明的火焰……亮光照着的那块地方突然变得透明,她可以看到房间里的东西,有馅饼,有烤鹅……她发现自己坐在一棵美丽的圣诞树下,树枝上有几千只蜡烛,几千只蜡烛都变成了明亮的星星。

她又划了一根火柴。啊,火光中出现了她日日夜夜思念的老祖母……“祖母!请把我带走吧!带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的地方。”祖母是那样慈祥,她把小女孩抱起来了,她们在光明和幸福中飞走了。新年的早晨,人们看到小女孩仍坐在墙角里,她双颊通红,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可怜的小女孩冻死在圣诞节的夜晚,手里仍握着一把烧过的火柴梗。

传统观点

《卖火柴的小女孩》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从苦难中生长起来的安徒生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尤其是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身上,但他又对这深刻的社会问题无能为力,只好带着深深的悲哀寄希望于天国。

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人们读出的都是同情与怜爱以及对社会的控诉,我们以前的教科书中多半会强调这是对资本主义的血泪批判,其实,故事的背后还有许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另类解读一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究竟是写给谁看的呢?是为了引起广大“卖火柴的小女孩”们内心的共鸣吗?对此,梁晓声说出了他的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小学生六年级课本中的一篇重要课文——许许多多的小学语文老师曾在课堂上强调它的“基本思想”是安徒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含泪的控诉”。既是控诉,且含着泪,那么对于控诉的主体亦即资本主义照马克思的话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于是乎只有革命。或用毛泽东观看京剧《白蛇传》时霍然而起大声所说的一句话是——“不革命行吗?!”

毫无疑问,《卖火柴的小女孩》确是安徒生的含泪之作。对于人世间的不平,它也确是一面镜子。但是它所要唤起的并不是憎恨和革命,而是同情和国家人道主义。

对于一个民族也罢,对于一个国家也罢,人道主义是必不可少的教育。

没有同情的人道主义不是人道主义。

没有人道主义的人文文化不是人文文化。

我只知道那不是。坚信那不是。至于究竟是什么,说不大好。

安徒生是懂得以上道理的。

否则他不会写《卖火柴的小女孩》、《柳树下的梦》、《依卜和小克丽斯汀》、《老单身汉的睡帽》、《沙丘的故事》、《丑小鸭》。

王尔德也是懂得以上道理的。

否则他不会写《快乐王子》。

麦加菲也是懂得以上道理的。

否则他不会在写给美国孩子的《成长的智慧》一书中,将同情和善良列为第一二章,且为一二章写了全书最多的短文。

否则,屠格涅夫不会写《木木》和《猎人日记》。

斯托夫人不会写《汤姆叔叔的小屋》。

托尔斯泰不会写《午夜舞会》。

契诃夫不会写《伊凡的信》。

高尔基不会写《在底层》。

雨果不会写《悲惨世界》。

左拉不会写《萌芽》。

纵然一向以笔做投枪和匕首的鲁迅,大约也不会写《祝福》吧?

而柔石则肯定不会写《为奴隶的母亲》。

一个人的头脑里不会天生就产生出以人道主义为人性之最高原则的思想或曰作为人的基本情怀来的。

人需要人道主义的教育。

那么,《卖火柴的小女孩》究竟是写给谁们看的呢?作为童话,它当然是首先写给孩子们看的;但它绝对不是首先写给卖火柴的小女孩们看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们买不起安徒生的一本童话集。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不必为了生存在新年之夜于纷纷大雪之中缩于街角快冻僵了还以抖抖的声音叫卖火柴的小女孩们看的。基本情况差不多是写给生活不怎么穷的人家乃至富人家和权贵人家的小女孩们看的。通常,这些人家的小女孩晚上躺在柔软的床上或坐在温暖的火炉旁,听父母或女佣或家庭女教师给她们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她们的眼里流下泪来了,意味着人世间将有可能多一位具有同情心的善良的母亲。而母亲们,她们是最善于将她们的同情心和善良人性播在她们的孩子们的心灵里的——一代又一代;百年以后,一个国家于是有了文化的基因。

这是为什么全人类感激安徒生的理由。

同样——屠格涅夫的《木木》和《猎人日记》并不是写给农奴和农民看的;《汤姆叔叔的小屋》不是写给黑奴看的;《午夜舞会》不是写给被冷酷拷打的士兵看的;《伊凡的信》不是写给孤苦伶仃而又不得不给地主老爷做童仆的小伊凡们看的;《在底层》不是写给人生陷入无望困境的失业者们看的;《悲惨世界》不是写给冉阿让们看的;《萌芽》不是写给当牛作马似的矿工们看的;《祝福》也不是写给祥林嫂们看的。

以上一些书的及时问世,及时地体现着文化的良知。

当文化也没了良知,集体朝理应被同情的阶层和人们背转过身去佯装未见的时候,那样一个国家也就向和谐的宗旨背转过身去了。

而打压文化的良知,乃是打压全社会最底线的良知。

而连文化的同情都获得不到的一部分民众,乃是最不幸的民众。

我以我眼看世界,凡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其文化之意义曾体现于特别重要的两个方面——启蒙了穷人和教育了富人;从而,文化了国家。

我认为这是比革命伟大的意义。

文化当然绝不仅仅有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但倘竟从来没有好好地起到过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其文化的品质,无论怎样提升了来进行评论,都是可疑的。

于是联想到了“希望工程”,据有关资料统计——它的绝大多数捐款者,乃是小学生中学生和退休了的老人们。

我们中国的老人和孩子们还具有同情心和善良,这实在是中国的安慰。

我以我眼看中国,我们的孩子们和老人们,并不是人文主义的文化首先要教育的对象。

自然,旁人们也不必首先接受此种教育。

心灵中没有吸收过饱满的人文主义教育的人,不配当公仆。因为他不可能有什么人文主义的情怀,非当也当得很冷漠——对人民的疾苦。

心灵中没有吸收过饱满的人文主义教育的人,纵然富了,也不可能是一个可敬的富人。因为他将宁肯赠豪宅和名车给女人,哪怕仅为一夜风流,却不太会捐出区区一百元而帮一个穷孩子上得起学。

人文主义文化在教育西方国家的公仆和富人方面,真的不可谓不成功——起码是比较的成功。

中国在这方面,需要多少安徒生们呢?需要多少个时代呢?

(梁晓声)

孩子们喜欢看童话,童话是写给孩子们看的,用孩子的话描绘孩子眼中的世界。然而大人为童话所赋予的一切感情,包括内容的开始、结局,都包含了太多社会的样子。童话是可以超越现实中事物或现象本身的,不是骗孩子长大成人,而是帮助孩子避免太快的长大,让他们更像个孩子而不是更像个大人。

学会同情,是善良的第一堂课。善良是作为一个人最起码的要求,童话告诉我们的都是一个最简单的世界,只要懂得最直接的黑白善恶,你就不会在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丢失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

在童话中学习善良与同情,学习人之初的单纯与纯朴,用一颗简单而明净的孩子的心看待这个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美丽的心灵越多,这个世界也将越美丽。

另类解读二

看到一篇借卖火柴的小女孩讽刺现代社会的文章,既是现代社会的悲剧缩影,也是对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提出了质疑。

卖火柴的小女孩(简称火柴女)和她那爱投机的企业家父母一起过着贫穷的生活。多年来她的父母尝试过许多不同的生意,但都失败了,而这些失败的投资只留给他们可观的负债。

然而火柴女的双亲是那种散漫又绝不放弃的生意人。事实上,他们已经开始另一项新的投机事业,而且他们相信这次一定能时来运转。新事业就是在洛杉矶人来人往的街角贩卖仿冒名牌的廉价打火机给过往行人。

新年的当天就是火柴女上班的第一天,虽然她的行销计划没包括法定假日也工作,但是她也了解刚开始营运的事业都需要积极的态度和高度的市场曝光率。于是火柴女搭了公车来到洛杉矶,挑好一个看来理想的街角,开始在酒吧外面摆起摊子贩卖打火机。

不幸的是,她发现街上了无人迹而且天气冷得不合时宜。更惨的是,加州议员最近禁止在酒吧里抽烟,而这表示她的许多潜在客人都是非吸烟者。还有更惨的,半小时后开始下起暴雨,又圆又大的雨滴打在火柴女身上,没多久她的衣服就湿透了,而且冷到必须靠打火机的火来取暖。

她握着廉价的仿冒打火机,朝脸部靠近一些,凝视那小小的火焰。温暖的火焰让她觉得很舒服,虽然,丙烷发出的气味使她头晕。

在温暖飞舞的火焰中,她想像自己是在一个市场里,而且生意很赚钱。她想像自己更小心翼翼地展开业务计划,有更多的工作保障,有完全授予的员工认股权以及退休金计划。她靠着小小的火焰在街角缩成一团,让自己沉浸在想像中,直到打火机容器里的燃料烧完。

她擦干头发上的雨水,“啪”一声燃起另一个打火机,继续做她的白日梦。这次她的想像包括利润分享计划、弹性工时、定期参加专业座谈会,还有快速晋升到资深副总裁的职位。最后,她让自己的想像变成不着边际的幻想。在幻想中,她坐在一家跨国企业的领导位置上,这家跨国企业供应各类点火器具,从打火机到乙炔火炬到火箭引擎应有尽有。

就这样,火柴女专注神游于幻境以致忘了时间,忘了手上的工作和气温。她坐在地板上一个接一个点燃打火机,直到存货全部用完,一个都没卖出去。

时间大概是午夜。她不敢回家告诉父母自己是怎么不小心用光了存货,而且反正她已经错过了最后一班公车,因此她决定在高架桥下的陆桥度过一夜。

令人悲伤的是,从那时起,就没人见过火柴女或听到她的消息。第二天,警察发现被人抛弃的打火机空壳,从陆桥下一路散落到一堆奇怪圆形石堆前。虽然警方推测火柴女是被前一晚恶劣天气所造成的大洪水冲走,但是有些人则坚信她是被外星人绑架,他们宣称外星人对小型的打火机很感兴趣。

火柴女的失踪让她的父母伤心了好几个星期,后来他们终于因为进口第三世界廉价工厂制作的聚酯纤维尼龙无指手套而赚了大钱。

(葛罗莉亚·梅耶)

这是一位美国人改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她的笔下,女孩渴望的不再是食物、家人,而是员工保障与职业发展。暂且不论这篇文章特殊的国家背景,看到这位同样可怜的“火柴女”,我们不禁联想到如今初入社会为工作、为生计奔波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在就业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的“三重大山”压迫下,也同样在奔忙之余做着“职业规划”的想像。只不过,这些对于某些人是“规划”,对于某些人却只是“梦想”。

对于每个人来说,在自己成长成熟的过程中,就应该逐步弄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并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注重能力的培养,这样才不至于在踏入社会的那一刻感到迷茫与彷徨。自己本身的能力是生存的基础,只有具备生存发展的能力才能真正踏实地生活。

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都有其弊端,也就难免出现社会的悲剧,而悲剧的主人公肯定大多都是社会金字塔底层的人。

有时,我们就像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心中有许多梦想,有许多渴望得到的东西,或许这些东西,在别人眼中都是唾手可得的幸福,但在特定的人心中,便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正如,缺衣少食的人们希望衣食无忧,锦衣玉食的人们渴求亲情温暖一样,现代社会的人们感受最多的恐怕都是心灵的迷茫。

“草船借箭”中的“意想不到”

——解读《草船借箭》

经典点击

“草船借箭”的智谋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根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裴松之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操与孙权对垒濡须(今安徽巢县西巢湖入长江的一段水道)。初次交战,曹军大败,于是坚守不出。一天孙权借水面有薄雾,乘轻舟从濡须口闯入曹军前沿,观察曹军部署。孙权的轻舟行进五、六里,并且鼓乐齐鸣,但曹操生性多疑,见孙军整肃威武,恐怕有诈,不敢出战,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随后,曹操下令弓弩齐发,射击吴船。不一会,孙权的轻舟因一侧中箭太多,船身倾斜,有翻沉的危险。孙权下令调转船头,使另一侧再受箭。一会,箭均船平,孙军安全返航。曹操这才明白自己上当了。

由此可见,“草船借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孙权,并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以后五年。

传统观点

诸葛亮“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读了这段故事,常常使人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赞叹不已。人们常用“草船借箭”来形容,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目的的行为。

另类解读

有篇创意独特的网文,描写了草船借箭的十种另类结局,读来让人忍俊不禁。

成功需要三个因素:勤劳,智慧和运气,缺一不可。当然像诸葛亮这种旷世奇才可以省去勤劳,但却少不了运气,就拿草船借箭来说,如果运气不佳的话……

结局1——只差一枝箭

草船上的草人中了很多箭,约有十万余枝,但是仔细一数,只有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枝。结果——周瑜依军法处斩诸葛亮。

结局2——禁不住急拐弯

船行到曹营附近,曹军射以乱箭,箭极多,插满船身的一面,于是诸葛亮把船身掉一下,船即失去平衡,侧翻了,箭、船、舵手、鼓手、孔明、鲁肃皆入江喂鱼。

结局3——曹军请来张艺谋

曹军方面请张艺谋来指导弓箭手,乱箭齐发,草船无甚护甲,结果(可以想一下电影《英雄》里秦军攻城时,劲弩乱箭射穿墙瓦的情景)箭是借到了,可舵手、鼓手、孔明、子敬一干人等俱成刺猬,船也被射穿,全部入江喂鱼(鱼儿们条件改善,吃起了关东煮)。

结局4——超载

船行到曹营附近,曹军射以乱箭,箭极多,插满船身的一面,诸葛亮及时掉转船头,箭插满船身的另一面。诸葛亮令军士大喊:“谢谢曹丞相赠箭!”雾散,曹军发现后追击,孔明船队负重太多,来不及逃走,皆被曹军俘获。

结局5——曹军射的是火箭

船行到曹营附近,曹军以火箭射之,火箭遇草立即引起大火,同时又使草船在大雾中显得分外明显(就像雾天汽车开雾灯一样),曹军纷纷继续瞄准火船射箭。

结局6——新式武器

船行到曹营附近,突然看见曹军推来了数十台投石机……

结局7——曹操也不傻

话说诸葛亮和鲁肃率领船队借着大雾来到曹营附近,下令擂鼓呐喊,谁知曹营也同样擂鼓呐喊,而且声音居然比诸葛亮他们还大,诸葛亮心虚,下令船队放箭,结果天亮后诸葛亮返航时非但没有借到一枝箭,反而赔了数万枝,背后还传来曹操士兵的齐声高喊:“谢谢孔明先生赐箭!”回到军营,周瑜大怒,将诸葛亮斩首。

结局8——喊错地儿了

诸葛亮和鲁肃率船队来到曹营附近,擂鼓呐喊,却半天不见曹营有回音,诸葛亮怒,下令全力呐喊,仍不见回音,诸葛亮大怒,下令不全力喊者——斩。士兵害怕,都喊破了嗓子,但曹营居然还是没动静。天亮后才发现原来因为天黑雾大,船队走错了方向,开到了荒郊野外。诸葛亮晕倒。

结局9——曹操是个二百五

曹操听到水寨外的喊杀声,心中冷笑:“就东吴这几万人马也敢来挑战?”当即下令全军出击。诸葛亮和鲁肃见势不妙,掉头逃跑,好容易借着天黑雾大逃脱了曹军的追赶,不想曹军不肯善罢甘休,顺势来到周瑜水寨前叫骂,周瑜不知就里心中害怕,下令调拨所有弓箭手到江边,好容易将曹军射退,倒把东吴的箭射了个精光。诸葛亮听说知道不妙,也不回东吴军营,直接逃回夏口去了。

结局10——讨债的来了

草船借箭完美成功,诸葛亮借得10余万枝箭,周瑜虽然为没有除掉诸葛亮而遗憾,却也不得不佩服。第二天还是个大雾天,诸葛亮正和周瑜、鲁肃在营中饮酒作乐,却听到水寨外曹军擂鼓呐喊,诸葛亮笑道:“曹贼吃了我草船借箭的亏,也想如法炮制,可我这么聪明,怎么会上他的当?”下令不予理会……天色大亮后才发现原来曹军是玩真的,东吴军营已被占领。只见曹操理直气壮地来到诸葛亮跟前伸出右手:“孔明先生,你是不是把昨天借我的箭还给我呀?”

(佚名)

《三国演义》是对三国历史的艺术加工,“赤壁之战”是三国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草船借箭”也是其中的精彩之处,然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如鲁迅先生在“借东风”时评价的“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之语一样,这篇奇思妙想的网文同样将能想到的“不确定因素”通通汇集,着实难为了“诸葛孔明”一把。

经典进行了重新演绎,历史交于后人评说,果然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机智有时还真离不开“运气”的装点。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华夏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后人从中都读出了不同的深意,看到今人对“草船借箭”的另类演绎,不由想起一位读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的四部名著的不同特点,读来别有趣味。

“三国”写了一个大时代,“水浒”写了一帮大英雄,“红楼”写了一个大家族,“西游”写了一伙大妖怪。

“三国”玩的是心计,“水浒”玩的是义气,“红楼”玩的是感情,“西游”玩的是感性。

“三国”重国:治国、兴国、安国、丧国。“水浒”重气:勇气、义气、豪气、霸气。“红楼”重情:亲情、爱情、宦情、民情。“西游”重趣:情趣、游趣、野趣、妖趣。

“三国”是正史,“水浒”是野史,“红楼”是家史,“西游”是妖史。

“三国”写官,“水浒”写盗,“红楼”写民,“西游”写怪。

“三国”写了一次变革,“水浒”写了一次冲动,“红楼”写了一场恋爱,“西游”写了一次旅游。

四大名著,各取一端,各有特色,各展风采。

人生未必总能“化险为夷”

——解读《滥竽充数》

经典点击

成语“滥竽充数”出自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愍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愍王继承了王位。齐愍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愍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传统观点

南郭先生是一个混饭吃的典型。他不学习,不劳动,靠欺骗过日子。这样的人虽然也能蒙混一时,但迟早终要露出马脚。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只有这样,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另类解读

当朝廷第N号文件下发时,在乐队里混了三十多年的南郭先生终于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回恐怕是来真的了,尽管具体的实施办法还没有传达,但文件说得清清楚楚,要人人过关,人人考核,要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自己属于哪种人,老南心里明白得很,不过凡事都很难说,事情的结局或许也会有非常美好的一面。

结局一:虚惊一场

在具体的实施细则下发前,齐国的老臣向年轻的盡王提出了诚恳的建议:鉴于历史的原因,朝中的确有不少不学无术的人充斥其中,但这不能全怪他们,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体制的原因,现在新王初上任,国家百废待兴,本着平稳过渡的精神,建议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对于年龄超过55周岁的人准其提前退休,一切待遇不变;超过50周岁的可以免考。

盡王犹豫再三,还是接受了建议。

当《实施细则》下发之后,老南同志正好53岁,激动得他热泪盈眶,连呼:“谢主隆恩啊!”

结局二:考又何妨

当《实施细则》下发到乐队时,惴惴不安的人们突然发现,要考的不是吹竽业务,而是外语,且楚、韩、赵、魏、秦等诸国语言均可,实在不行还可以考《古代齐语》,而南郭先生的老婆就是秦国著名MM秦罗敷,先生一口的秦腔,功夫自然了得,考又何妨?先生正手痒得紧。

结局三:不过如此

要考的不是吹竽,也不是外语,而是计算机。这下众人都犯了傻,因为整个乐队没有一个人懂这玩意的。众人正犯愁之际,接到翰林院通知:“为了迎接信息时代的到来,特举办华夏一体化计算机理论知识全能培训班,每人交培训费X元,书本费Y元,毕业证书工本费Z元,学期三天。”而据可靠人士消息,所有考题均在课堂上划重点。南郭先生欢天喜地手舞足蹈,过关自然不在话下。

结局四:原来生活可以更好的

《实施细则》终于下来了:今年过关不考试,要考就考吹大竽。老南同志这下可算玩完。可正当他口吐白沫之际,忽如一夜春风来,大街小巷广告贴,满世界都是吹竽培训班招生广告,A广告称:学不会者免费再学;B广告称: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文凭,推荐工作;C广告更是牛,称通过秦国MP3认证,发国家承认的研究生学历,如不能通过考核,十倍还款。

老南狠了狠心,报名参加了研究生班,一报名,好家伙!整个乐队上自团长下到群众来了大半,培训班一个月就结了业,学了些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毕业典礼上,每个学员获得了一个内置扬声器含MP3功能的金竽,其中含有上万首经典竽曲,而且还有一首各不相同的“自选曲目”。

考试那天,南郭和他的同学个个轻松过关,倒是那些自以为科班出身的人,由于没有参加培训班而不知其中奥妙,个个累得满头大汗,也只得了个低分。

南郭先生不但通过考核,而且还凭其研究生学历加上三十多年的工龄被提拔为五品官员副教授职称。

呵呵!原来生活可以更好的!

(云弓)

南郭先生原来的结局是落荒而逃,现在的结局却是化险为夷。社会在进步,不求上进的庸人本该被淘汰,幸运的南郭先生却安然地生存着,体制改革仁慈地进行,给南郭先生留下生存的空间。但南郭先生终究会露出马脚的,因为体制在不断健全,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总有一天会真正运转。

读出新编故事中的讽刺意味了吗?不要像故事中的“南郭先生”那样心存侥幸啊,具有真才实学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总有一天,会给你一个独自表现的机会。

“证书”绝不是唯一的证明

——解读《伯乐相马》

经典点击

汉代韩婴的《韩诗外传》中说:“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一次,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向楚王说明,千里马少有,找起来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访,请楚王不必着急,他尽力将事情办好。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在素以盛产名马著称的燕赵一带仔细寻访,一直没发现中意的良马。一天,伯乐从齐国返回,在路上,他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如果用来拉车,它还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驾车人认为伯乐是个大傻瓜,这匹马太普通了,拉车没气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因此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来到楚王宫,他拍拍马的脖颈说:“我给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马像明白伯乐的意思,引颈长嘶,声音洪亮,直上云霄。

楚王听到马嘶声,走出宫外。伯乐指着马说:“大王,我把千里马给您带来了,请仔细观看。”楚王一见伯乐牵的马瘦得不成样子,认为伯乐愚弄他,有点不高兴,说:“我相信你会看马,才让你买马,可你买的是什幺马呀,这马连走路都很困难,能上战场吗?”伯乐说:“这确实是匹千里马,不过拉了一段车,喂养又不精心,所以看起来很瘦。只要精心喂养。不出半个月,一定会恢复体力。”楚王听了,半信半疑,使命马夫尽心尽力把马喂好。果然,不久,马变得精壮彪悍。楚王跨马扬鞭,只觉两耳生风,片刻间便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

传统观点

“伯乐相马”的寓意是指慧眼识英才,能发现人才,将人才放置于合适的位置,让其发挥优势,人尽其能。唐朝韩愈曾在其《杂说》中感慨:“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埋没了才能的千里马最大的心愿恐怕就是遇到伯乐吧。

另类解读

“伯乐相马”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钦佩伯乐的慧眼识才之时,偶尔也会想起伯乐之子“按图索骥”的笑话吧。

据传,伯乐把自己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为识马的参考。相传,伯乐的儿子,资质很差,看了《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看到这里,他便拿着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得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但没办法骑呀!”

按图索骥固然可笑,然而还有更可笑的,下面这个“千里马证书”的故事是对《伯乐相马》的另类改编,让人读过之后,不由陷入沉思。

国王看坐骑死了,就叫伯乐去挑选一匹千里马。

伯乐来到千里马交流中心,租了一个摊位,挂起一条横幅,横幅上红底白字大书:“国王招聘千里马,待遇优厚。”应聘者立刻蜂拥而来,把伯乐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纷纷递上证书。伯乐接过证书,一一翻开,戴上老花眼镜仔细端详,每一本证书上都写着“千里马”三个字,还盖有又红又圆的公章。

伯乐自言自语:“咋这么多千里马?”众马齐声说:“以证书为准嘛。”伯乐说:“我要验验你们的证书是真还是假。”他用手指蘸了一点儿口水,正要往一本证书上抹去,有一匹马就喊:“干什么?”伯乐说:“有些假证书上的公章是用电脑打的,虽然做得漂亮,可用的是墨水而不是印油,蘸水一抹就脱。”那匹马骂一声“老东西”,一把夺过证书,掉头就走。

众马骚动起来,有的昂起头“哞——哞——”直叫。伯乐说:“我听这叫声就知道是牛。还有谁是冒牌货?赶快走吧,别让我逮住送给国王治罪。”应聘者吓得四腿打颤,纷纷抢回证书,争先恐后地逃走了。几头冒充千里马的肥猪跑得慢,在后面连滚带爬。

冒牌的千里马刚走,就有一个背如罗锅的活物过来,自称是千里马。伯乐说:“我看你怎么像乌龟?”罗锅背说:“请看证书。”边说边递上一个红本。伯乐翻开红本一看,果然写着“千里马”三个字,还有红公章。罗锅背问:“怎么样?”伯乐说:“我要验验。”依旧用手指蘸了口水,按在公章上使劲一抹,那圆圆的红印丝毫不损。红公章旁边还有一个钢印。这还会假吗?

伯乐说:“想不到,你还真是一匹千里马呢?”罗锅背说:“岂止是千里马,伯老师,您看我的特长。”伯乐问:“你怎么知道我姓伯?”罗锅背说:“伯乐相马,天下闻名,我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记住您的大名了。”伯乐高兴起来,再次拿起小红本,翻到“特长”那一栏,高声念道:“登山渡水,如履平川。”罗锅背及时说:“稳比快更重要。”伯乐说:“不错不错,就要你了。”

伯乐把罗锅背带进王宫,交给国王,国王吃惊地问:“这不是乌龟吗?”伯乐说:“是千里马,我反复验过它的证书了,一点儿不假。”

听完这个让人啼笑皆非的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人头涌动的招聘会,还是企业一成不变的用人机制,抑或是证书与能力的反思?

是用证书证明自己,还是用能力证明自己?受教育程度有时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能力、知识或者品质,但却又无法作为评定任何方面的唯一标准。

现在的大学毕业生都握着毕业证、英语等级证、获奖证、普通话证、驾驶证……靠证件证明自己的优秀和出色,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他们要提供给用人单位的是自身的潜力,或者说是素质;然而,企业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是能力,而非一纸文凭。“伯乐”应该懂得这一点,“千里马”更应明白。

摆脱困境,只在一瞬

——解读《渔夫和魔鬼》

经典点击

一位渔夫在打鱼时捞上来一个黄铜瓶,打开锡封后,一个魔鬼从瓶中飞出,魔鬼为了发泄数百年来无人救它的怒火,让渔夫选择一个死去的方法。聪明的渔夫求饶不成后,表示出对于魔鬼屈身于瓶中的疑惑,魔鬼为了证明自己的确是从瓶中逃脱的,便重新化作一阵烟雾钻入瓶中。渔夫赶紧塞上瓶塞,将瓶子扔回了大海,并回去告诉了其他海边的渔夫,让他们一捞到这个奇怪的瓶子,就立即扔回海里。

传统观点

这则源自《天方夜谭》的故事通过对渔夫机智地制服魔鬼的记述,形象地告诉我们: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软,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另类解读

这则让大家都记得滚瓜烂熟的故事,也出现了许多后续版本,听听下面这则续写吧。

这位从魔鬼手中幸运逃脱的渔夫将自己的经历告诉了其他人,其他人表示都会引以为戒。然而,没想到,千年之后,故事再度重演。

又一个靠打鱼为生的渔夫,他撒下网,拉起之后见网中有一个底大口细的黄铜瓶,密封的瓶口上盖着所罗门的印章。看到这个奇怪的瓶子,他立刻想到了先人们的嘱托,想到了《天方夜谭》中的记载,本想马上将瓶子扔回大海,但好奇心让他摇摆不定。他拿起瓶子摇了摇,沉甸甸的,似乎里面装了什么东西。他想:“说不定里面不是魔鬼,而是装着什么宝贝呢!”

于是,他抽出小刀,把瓶口上的锡块小心地撬掉,拔出罐盖。就在这时,瓶中冒出一股金烟,悠悠升到空中,弥漫飘散。渔夫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金烟又渐渐聚拢,变成了一个身材高大、凶恶丑陋的魔鬼。渔夫吓得浑身发抖,不知如何是好。

魔鬼大吼:“我要杀了你,不过要怎样死,我可以让你选择。”渔夫生气地说:“我把你从海里捞了上来,又把你从囚禁中解救出来,你怎么能恩将仇报呢?”

魔鬼说:“我原是一个天神,因为作恶太多,所罗门就把我囚禁在这个瓶子里,沉入海底。千万年来,我一直没有办法恢复自由。最初,我发誓:如果有谁来救我,我一定让他终身富贵,几百年过去了,没有人来救我;后来我又发誓:谁要是救了我,我一定让他发现地下的宝藏,又等了几百年,还是没有人来救我。于是,我发誓:谁要是把我释放出来,我就要杀死他,但可以让他选择怎样死,结果,我好不容易重见天日,又被一个狡猾的渔夫骗回了瓶子。所以我绝对不会再原谅任何人,你说,你想怎么死?”

渔夫有些后悔没有听从先人的告诫,但又立即镇定地说:“哟,这小小的瓶子,怎能把你盛下呀,你一定说谎,你再回到瓶子给我看看吧!”

“哈哈……人类就这么一点小聪明啊,我不会再上当了!我被骗的事都被编入《天方夜谭》里了。”

“什么你还看过《天方夜谭》?你真是一个博学之士呀!你看过苏格拉底的哲学著作吗?”

“这么多年我在瓶子里,穷读天下的经典著作,苦苦修行,莫说是西方的巨著,东方的《大学》、《中庸》、《论语》我都念得滚瓜烂熟。”

“那《史记》,你——”

“别说了,经史子集无一不通!”

“不过,我想你一定没有见过《红楼梦》的后四十回的手抄本!”

“哈哈哈,你这个小子太小觑我了,这本书的收藏者正是我呀!让我拿出来给你开开眼界吧!”

魔鬼立即又化作一阵浓烟,徐徐进入瓶子里。这时候,渔夫不再迟疑,连忙把瓶口封住了。

又过了不知多少年,瓶子又被一个渔夫打捞了上来,好奇心的驱使让他忘记了祖辈的嘱咐。谁料,瓶口刚一打开,魔鬼便怒吼:“少废话,人类太狡猾了!现在你只有一个自由,就是自由选择你死亡的方式!”渔夫笑着说:“你在海里待久了吧,人生在世,无论如何富贵显赫,在死亡面前都无自由可言,如果真要选择,那我就选择自然地老死!”魔鬼呆住了,渔夫径直走了。

聪明的渔夫都在机智应对中摆脱了困境,人生难免有些突如其来的灾难,保持冷静和智慧,便能从容应对。或许你会说,《天方夜谭》里都说了,海底瓶中封着的是魔鬼,为什么后来的两个渔夫还要执意打开瓶塞呢?这就是人的缺点了,有时明知是个陷阱,却还是禁不住内心的好奇与诱惑。

某大公司准备以高薪雇用一名小车司机,经过层层筛选和考试之后,只剩下三名技术最优良的竞争者。

主考者问他们:“悬崖边有块金子,你们开着车去拿,觉得能距离悬崖多近而又不至于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说。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说。

“我会尽量远离悬崖,愈远愈好。”第三位说。

结果这家公司录取了第三位。

其实最快的摆脱困境的方式就是克制内心的欲念,不要和诱惑较劲,而应离得越远越好。

同类推荐
  • 三国智:品三国,立不败之地

    三国智:品三国,立不败之地

    本书站在人生智慧的高度,对《三国演义》中的人生智慧进行诠释。
  • 厚道做人精明做事

    厚道做人精明做事

    做人做事,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人生的必修课,谁忽略了它,就会失败;反之,就能铸就成功。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春风得意、成绩斐然的人,无一不是懂得做人之道的人;那些轻松驾驭人生局面,左右逢源逢凶化吉的人,无一不是懂得做事之道的人。那么,做人之道是什么?是厚道。做事之道是什么?是精明。
  • 自助(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自助(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寻求生命的价值、用饱满的热情生活、从容应对生活、追求伟大、让智慧拯救灵魂、在思考中获得力量、追寻美的生活、品味记忆的美好、让思想变得崇高、倾听心灵的声音、关于恶的随想等。
  • 3分钟轻松亲近陌生人

    3分钟轻松亲近陌生人

    在很多人的意识中,陌生人是某种敌对意味的代名词。其实,我们根本没有必要回避陌生人。将陌生人拒之门外,这十分不利于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陌生人转化为自己的朋友、客户和生意上的伙伴。因此,对每个人来说,如何亲近陌生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 阳光心态(MBook随身读)

    阳光心态(MBook随身读)

    快速的社会节奏带来快速的生活变化,随之而来的是繁重的生存与工作压力、无法释怀的心理负担、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以及各种矛盾、压力、冲突引发的心理不适。如果不及时调节、疏导和释放,任何一种负面心态,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本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现代人常见的不良心理问题,并对每一个问题进行分析,还特别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调试方法。这些方法简单易行,让你轻松拥有阳光心态的同时,拥有一个快乐、精彩、灿烂、美好的人生。
热门推荐
  • 大话曹操

    大话曹操

    讲述一个挺有趣的曹操!关键词:喜剧、搞笑、休闲、娱乐、文化。
  • 大辽残照

    大辽残照

    耶律洪基赐死皇后和太子,他的孙子耶律延禧即位后赐死妃子和太子。完颜阿骨打不畏强暴,朴素求实,礼贤下士,有勇有谋;天祚帝性格自恋狭隘,穷奢极欲,任人唯亲;宋徽宗见利忘义,腐败奢华,怯懦苟且……小说通过辽金宋三国博弈展现了当时异常错综复杂变幻的政治军事外交风云。
  • 穿越唐朝我是公主

    穿越唐朝我是公主

    我是一个爱幻想的女孩儿我喜欢唐朝,那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我从不感想有一天真的可以回到那个时候,我在说有科目中最喜欢哦不应该说是最爱历史,因为老师讲的历史故事生动有趣,如果真的可以穿越时空,我真的真的希望我们不曾相遇,如果对你的爱是错的,我宁愿伤心也一定也要放弃。我不想一错再错,你是唐朝的皇帝,我是来自未来的,我们不可能在一起除非出现奇迹,可是我爱你怎么能够放下我会舍不得的,一颗爱你的心,时时刻刻为你转不停,爱你还是爱你,尽管你曾经伤害过我但是在爱的战役中谁都有可能受到伤害不是吗?baby,你是我的阳光、空气没有你一天都不能活,在潜意识里你是一切?我不懂得爱是什么,自从遇见了你我的世界变了
  • 旧人面 新桃花

    旧人面 新桃花

    身为雪山派一代女侠兼河西大营伟大火头兵一员囧娃沈萦认为:儿女情长全是浮云国家大事才是王道唉,所以说年轻人就是冲动,冲动就是魔鬼待到囧娃开窍春心萌动日昔日桃花朵朵却早已无踪一朵早早退散,一朵被别人摘了最后一朵终于强行辣手摧花拿下,却留得他的人,没留得他的心女主扶额感叹:院内桃花不堪摘,纵马仗剑出墙去。满园关不住,不如自挂东南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TFBOYS触摸不到的你们

    TFBOYS触摸不到的你们

    第一次写小说,还不太熟悉,请大家多多关照。主要内容:三位女主在偶然间遇到了她们的偶像TFBOYS,在经历了许多困难之后,他们终于在了一起!
  • 维辰世界

    维辰世界

    这是一本布满了坑的小说,喜欢推导的孩子就来看看,结合了玄幻与推理的小说,一个个小故事贯穿全文,布满了一个个疑点。鱼天一个失去武者的能力为你简述了这个世界的奇特,还有人性的考验。在这没有傻子,要知道在这个世界活下去,靠的不仅仅是武力,还有智商
  • 我在

    我在

    “我是丁浩。”丁浩终于鼓起勇气拨通了越洋电话。电话那头是一阵沉默。“没事,我只是想感受一下你的气息,我挂了。”丁浩有点不知所措。“等一下。”许半夏突然开口说道,“他们说你不会再回来了是吗?”“我……”“丁浩,谢谢你做了我这么多年的朋友,我很想你。”许半夏终于说出很久之前就想说的话了。“半夏……”(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王妃音动天下

    王妃音动天下

    想催眠别人,却被人反催眠,难道帅哥天生对催眠术有免疫力?但是,催眠后这是个啥情况?穿越还是做梦,为啥这个帅哥变成了王爷?孟漓禾:大哥你是谁?我是不是在做梦?宇文澈:今日你我大婚,你说本王是谁?不过,这一群脑洞突破天际的下人们都是什么鬼?谁能告诉她这是怎样一个崩坏的世界啊!请允许我狗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c+猎人之麒麟古丘

    c+猎人之麒麟古丘

    这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冒险的世界,一个只有勇气才可胜任的职位:赏金猎人!他叫南枫子夜,一个只为赏金而丢弃人性的猎人,这次的赏金是寻找一只丢失的麒麟兽,一场阴谋,一次险象迭生的冒险,一段往事揭开他丢失人性的曾经。他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一切精彩尽在《C+猎人》之麒麟古丘!
  • 那年憧憬

    那年憧憬

    顾凉的生命中,出现过她,她带着顾凉一起疯,一起闹。让顾凉心里的湖泊泛起丝丝涟漪。然后,顾凉的生命中出现了他,但是顾凉一直不知道。后来,她不在了。在顾凉伤心之际,还好有他一直给予温暖。原来他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