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47500000060

第60章 大调整(2)

但是,这样大规模的会议,不可能进一步具体地部署经济调整工作,因此,在“七千人大会”后不久,又在少奇同志主持下,在中南海西楼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即“西楼会议”)。会议根据“七千人大会”的精神,对国民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把“七千人大会”上没有涉及的或未能充分展开讨论的问题讲深讲透。在会上,少奇同志指出,只有暴露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周总理建议对国民经济进行大幅度的调整。陈云同志就当时的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办法做了重要讲话。陈云同志指出:“目前的处境是困难的。对于存在着困难这一点,大家的认识是一致的。但是,对于困难的程度,克服困难的快慢,在高级干部中看法并不完全一致。”陈云同志认为困难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农业减产;基本建设规模超过国家财力物力;通货膨胀;投机倒把现象;城市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他接着提出6条解决措施:一是把1963~1964年的十年经济规划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恢复,后一阶段发展;二是减少城市人口,“精兵简政”;三是采取一切办法制止通货膨胀;四是保证城市人民的最低生活需要;五是把一切可能的力量用于农业增产;六是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必须按照“农轻重”的次序来安排计划。陈云同志这篇讲话深得少奇同志的赞赏。与会同志也都同意陈云同志的讲话。少奇同志还建议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请陈云同志再展开讲一讲,陈云同志接受了这个意见,并建议国务院会议扩大到各部委党组成员参加,由富春、先念同志和他共同传达“西楼会议”精神。

2月26日,国务院召开有各部委党组成员参加的扩大会议,李富春同志做了《关于工业情况和建设速度问题》的报告,李先念同志做了《当前财政、信贷、市场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措施》的报告,陈云同志做了《目前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报告。这三个报告进一步阐述了“七千人大会”和“西楼会议”的精神,把经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彻底摆开了,提出的措施也很有力。特别是陈云同志的报告,对问题讲得很透彻,克服困难的办法讲得很具体,对大家认识全局,统一思想,正视困难有很大的帮助,从而坚定了全党同志克服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受到与会同志的热烈拥护。当时农业大幅度减产,1961年同1957年比较,粮食减产800多亿斤,棉花等经济作物和畜牧产品也减产很多。农业生产恢复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到粮食的进口、工业的速度、基建的规模等财经工作的整个部署,而对于农业恢复速度的快慢,党内还有不同的意见。陈云同志在分析了农业生产条件的变化以后说,“总的看,好坏两种条件相抵,现在的条件可能不如过去。”“农业的恢复大约要三年到五年”“我们工作的基点应该是:争取快,准备慢。”在此基础上,陈云同志还提出把当时拟定的1963~1972年十年规划的初步设想分为恢复和发展两个阶段。所有这些精辟的论述,使各部委的领导同志和财经部门的全体同志从“超英赶美”和“十年规划”等框框中摆脱出来,对集中精力搞好调整工作,起了极大的作用。会后,陈云同志命我整理他的报告记录,我整理以后,又经邓力群同志做文字修改,再送少奇同志。经政治局常委讨论同意并报毛主席批准后,把陈云、富春、先念三位副总理的报告,连同中央的批语,一并印发全国省军级干部学习并贯彻执行。

“西楼会议”以后,党中央决定恢复中央财经小组。少奇同志指示陈云同志,将财经小组从过去的咨询机构改为决策机构。新成立的中央财经小组由陈云同志任组长,李富春、李先念同志任副组长,成员包括周总理、谭震林、薄一波、罗瑞卿、程子华、谷牧、姚依林和我。我作为陈云同志的主要助手。仍兼任财经小组的秘书。1962年3月7日和8日,召开中央财经小组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研究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西楼会议”和国务院扩大会议的精神问题。在会上,陈云同志除了重申把“十年规划”分为恢复和发展两个阶段的主张外,着重讲了1962年国民经济计划的调整问题。

他指出:“现在调整计划,实质上是要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上。”他说:“农业问题,市场问题,是关系五亿多农民和一亿多城市人口生活的大问题,是民生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成为重要的国策。”他还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花了几十年时间把革命搞成功了,千万不要使革命成果在我们手里失掉。现在我们面临着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关键就在于安排好六亿多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应该说,陈云同志的这两次讲话,对于纠正“大跃进”以来决策上的重大失误,使我国国民经济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陈云同志建议正式规定1961~1965年五年为恢复时期,争取1965年粮食生产恢复到1957年水平。

第一次财经小组会议以后不久,陈云同志就因病去杭州疗养,由周总理直接领导中央财经小组的工作。1962年4月2日至4日,中央财经小组举行扩大会议,吸收有关各部委党组负责同志参加,听取并讨论国家计委提出的《关于调整1962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会后,财经小组又继续讨论了两天。原来确定的1962年国民经济计划(草案)的主要指标为:工农业总产值1400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50亿元,工业总产值950亿元,当年生产原煤2.51亿吨,钢750万吨,粮食2986亿~3014亿斤,棉花2034亿~2049万担。这些指标虽低于1961年的实际数字,但仍然过高。会议根据陈云同志指示的“计划指标必须可靠,而且必须留有余地”的精神,调整为:工农业总产值1300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420亿元,工业总产值880亿元,原煤2.39亿吨,钢600万吨,粮食2890亿斤,棉花2063万担。

调整计划确定以后,周总理又亲自领导我们起草《中央财经小组关于讨论1962年调整计划的报告(草稿)》。参加起草小组的除我外,还有邓力群、梅行、顾明、许明、吴俊扬、廖季立等同志。报告突出地强调:第一,大幅度削减基本建设规模。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由原计划草案的60.7亿元削减到46亿元,这是1953年以来基本建设规模最小的一年。坚决停建、缓建一批没有条件继续建设的项目,不要怕“伤筋动骨”,同时要合理使用有限的财力物力,确保一批重点项目和支援农业、满足市场、出口需要的工业项目继续建设并按时投产。第二,除砍掉10万个小高炉外,对那些消耗大、成本高、质量差、效益不好、经过整顿仍然亏损的企业和那些原料、燃料、动力供应不上或生产任务严重不足的企业,要下决心“拆架子”、“收摊子”,坚决关、停、并、转。第三,大力压缩城镇人口和减少职工。在“大跃进”中,城镇人口从1957年的9900万人,增加到1961年的1.3亿人,职工总数从2450万人猛增到5000万人。这样庞大的职工队伍和城镇人口,是已经大幅度下降的农业生产、首先是粮食生产根本负担不了的。自从中央提出调整方针以后,1961年已压缩城镇人口1000多万人,其中精减职工873万人,但仍然超过了当时农业生产的承受能力。因此确定再压缩城镇人口1000万人,其中精减职工850万人。动员那些“大跃进”时进城的农民返回农村,加强农业生产。动员一部分家在农村的职工回家务农,解决口粮问题,以缓和城镇粮食和副食品供应的紧张状态。调整计划的报告起草完成后,周总理命我送到杭州向陈云同志报告,得到了他的同意。这个调整计划,正如陈云同志所说,实质上是要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上。没有这样的调整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所造成的严重困难是很难克服的。但在“左”倾错误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的当时,这样大幅度的调整计划,很可能被认为是要砍掉毛主席的“三面红旗”,是冒了很大风险的。要不是刘少奇同志、周总理和邓小平同志的支持,是不可能得到毛主席同意,用中央名义批准和转发下去的。

1962年5月7日到11日,党中央又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通称“五月会议”),中心议题就是讨论中央财经小组的调整报告。会议由刘少奇同志主持,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成员、各大区中央局、党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少奇同志、周总理和小平同志都在会议的最后一天讲了话。他们和到会同志一致同意调整报告对形势的分析、所下的决心和采取的重大措施。会后,中央财经小组又吸收会议中提出的意见修改补充,将这个调整报告报送中央,经毛主席批准,于1962年5月26日发到全国贯彻执行。随后,国务院又组织若干个工作组,由有关部委的负责同志带队,国家计委和国家经委派干部参加,到各大区和重点城市,同地方同志一道落实压缩城镇人口、精减职工、消减基本建设规模以及关停并转企业等各项任务。这一大幅度调整国民经济的工作,使严重困难的局面得以迅速扭转。

1962年夏季,中央在北戴河召开八届十中全会。会前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和全会的预备会议,整个会议的过程长达两个多月。会议原定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农业、粮食、商业和国家支援农业的问题,重点是要讨论和通过《关于进一步巩固人民公社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决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和《关于商业工作问题的决定》。在8月6日的大会上,毛主席作了关于阶级、形势、矛盾的讲话,强调社会主义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以后又在会上多次讲这个问题,会议风向就转为着重讨论阶级斗争问题和批判所谓“黑暗风”(指“西楼会议”和“五月会议”以来对经济形势的估计)、“单干风”(指主张包产到户、实行责任田的意见)、“翻案风”(指彭德怀同志的“万言书”等事件)和“三自一包”(指自留地、自由市场、自负盈亏、包产到户)。这样,又把进行不久的对扭转困难局面起了重要作用的纠“左”变成了反“右”。鉴于1959年庐山会议的教训,对会议精神的传达作了严格的限制,防止了扩大化。全会以后,在国民经济的调整方面,还是继续贯彻执行“八字”方针和“西楼会议”、“五月会议”确定的各项重要措施,经济工作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但是,再次强调阶级斗争,在政治上造成的消极后果是很严重的。

1963年9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认真分析了当时的经济形势,认为1963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确实出现全面好转的局面,但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农业生产还没有恢复到1957年的水平,吃、穿、用的商品供应还很紧张;整个工交系统,特别是基础工业的调整还有大量工作要做;企业还需要大力整顿。基于这样的分析,会议确定再用3年时间继续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工作。把1963~1965年这3年作为一个过渡阶段,1966年再开始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过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农业生产要达到或超过1957年的水平;工业生产水平要在1957年的基础上提高50%;国民经济各部门的主要比例关系应在新的基础上取得基本协调;经营管理工作要走上正常轨道。为了实现上述任务,经济工作必须遵循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解决吃穿用,加强基础工业,兼顾国防和突破尖端技术的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奋发图强、勤俭建国、自力更生、迎头赶上的方针。中央工作会议作出的这些决策,对于统一干部思想,防止形势稍有好转就想大干快上的“左”的倾向,保持健康发展的势头,争取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有重要意义。

在9月中央工作会议的正确决策下,经过1964年全党、全国各条战线上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努力,恢复经济的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1964年12月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周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已经全面高涨,整个国民经济已经全面好转,1965年要继续完成调整工作中尚未完成的任务,大力掀起工农业生产的新高潮,并为1966年开始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做好准备。形势的发展,正如中央预料的那样,到1965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按当年价格计算达到2235亿元,其中农业833亿元,工业14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1957年相比,工农业总产值增长59.5%,其中农业增长9.9%,工业增长98.1%。工农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工业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以及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已趋于协调。财政收支已趋于平衡并略有节余。市场上社会购买力和商品可供量之间,在总量上已经平衡,全国零售物价和集市贸易的价格大幅度回落。特别令人高兴的是,在国民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在松辽平原建成了大庆油田,结束了我国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我国的原子能工业,在攻克了几千个难关之后,终于在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地区试爆成功第一颗原子弹。事实证明,我国国民经济的调整时期已经结束了。

同类推荐
  • 南明小千户

    南明小千户

    朱由榔是我兄弟,有我在不会让蛮清在抹黑你多尔衮?好名字那你滚吧哥萨克?把你们沙皇叫来德川?德川是什么鬼?能吃嚒?兵临长江?你兵临珠江又如何?蛮清虽大,而我大明亦不小也
  • 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

    中东历史与现状十八讲

    本书内容包括:“中东地理与古代历史的演变”、“中东近现代和当代历史的演变”、“上古中东宗教发展的特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对古希腊文化的影响”、“中古伊斯兰政教关系的演变”等。
  • 风流小太监

    风流小太监

    一个新来的小太监,玉树临风,英俊潇洒,一时间引起了整个后宫的轰动。宫女对他动心,就连皇妃及至公主,都想把他纳入自己麾下。御驾亲征回来的皇帝发现,后宫都不属于自己了,就连自己最宠爱的女人都和小太监惹上了关系……
  • 何以秦梦自思量

    何以秦梦自思量

    寒烟笼残月,灰鸦挂疏桐。谁闻幽船岸边来?斑驳水中影。孤守庄园景,梦醒却泪流。待到明年红枫落,零落步履声。
  • 混在唐初

    混在唐初

    银鞍白鼻驹,绿地障泥锦,细雨春风花落时,挥鞭直就胡姬饮。临风丽人吹玉箫,向月嫦娥解罗裙,三杯然诺五岳轻,意气素霓生勇心。平明拭剑出乡门,十步杀人千里寻,薄幕垂鞭归柳巷,事了拂衣藏名身。穿到初唐,方兴发现自己只是个无所事事的游侠,而家中有妹妹还有个童养媳,都等着他来养。既然如此,那就从游侠做起,混在大唐吧。
热门推荐
  •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蔷薇花开恶魔归来

    蔷薇花开恶魔归来

    一个青春懵懂的少女,为了爱,受尽阴谋算计。重返学院,复仇刚刚开始……一切拭目以待……挡我者,杀无赦!就是这么霸道!就是这么粗暴!即使是这样,却还是软卧他怀。最好的闺蜜,最爱的人!都齐了!并肩!复仇!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朵代表自己的花,是天使还是恶魔目前无人知晓,别担心游戏才刚刚开始,一切归零……有什么问题请加作者QQ2796635445
  • 上古争霸

    上古争霸

    强者回归,征战八方,做血性男儿,恒宇内万世。故事讲述,上古时期,古帝与妖帝回归后,争霸天地。故事背景:上古人物,上古时期末端社会。阅读优点:人物众多,奇人异事极多,有可以呼风唤雨,有可以料事如神,有可以征战八方……主角优点:强者,狠辣,奸诈,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
  • 淡淡年华

    淡淡年华

    冰凉的石凳上站着一个较小的长发女孩,一张稚气未脱的小脸满是严肃,水灵灵的大眼睛直视着面前略带青涩的少年。“哎!!”女孩在心底轻轻的叹了口气,这都站到石凳上面了,咋还勉勉强强的对上视线呢??“哥哥啊,大家都说,我脑子缺弦。”“……”看着眼前为了和自己能够平视,而站在石凳上,明明还是个孩子,却非要表现的像个大人一样的女孩,少年清俊的脸略有些僵,饶是面对了这奇葩的女孩十几年,他还是会不自觉的在心底说一声白痴。不过……这世界上只有他可以骂她欺负她。“谁说的?”等死吧。“很多人啊……”“原因呢?”“因为他们觉得娃娃都十五岁了,还都没谈过恋爱,将来就要嫁给你,有些亏。”“……”好得很。
  • 无法掩埋

    无法掩埋

    一位麻风病患者成为圣地巴勒斯坦最著名的统治者之一;一位中世纪探索家穿越亚洲的旅行路程比马可波罗更长远;俄罗斯队战瑞典王国不可能发生但却真实发生的胜利,动摇了东欧实力的平衡……本书讲述了历史上改变世界的迷人事件。作者拥有讲述故事的天分,阐明了来自世界各个角落,从古至今的有关冲突、英雄主义,以及惊人发现的非凡故事。
  • 弗洛伊德的爱情

    弗洛伊德的爱情

    有人知道弗洛伊德的爱情吗?什么?!弗洛伊德也要谈恋爱?他不是研究心理学的吗?谁规定的学心理学的就不能谈情说爱!可是,这种一眼就能看穿别人心思的人要怎么谈恋爱啊?那还不得无聊死!NO,NO,NO,然也然也,看了你就知道,O(∩_∩)O学心理学的要恋爱还是挺有意思的呢!!!
  • 傲娇侦探

    傲娇侦探

    独自留学北欧小国芬多尔的东方少年。被囚禁的荷叶边公主裙金发少女。在王国黑暗的历史和世界的风暴中,撕开迷雾。
  • 步步逼婚:权少恋妻成瘾

    步步逼婚:权少恋妻成瘾

    宋池生说:“当年遇见你看你的第一眼,我就万劫不复了。”他们相遇于旧金山,“喂,你这个女人怎么那么不识好歹!”恋爱于旧金山,“穆倾城,小爷我这辈子就喜欢你一个了,你想想怎么对我负责吧。”分别也于旧金山,“穆倾城,我情愿这辈子没遇见过你。”只是,当疑云慢慢散出,剥露出明晃晃的真相时,两人又该何去何从。这个世界因为有了你,所以才多出了一个我。
  • 别玩我的心

    别玩我的心

    清晨的阳光轻轻地透过阳台和窗户,静静地躺在床上。这个时候,赵冬华早已起床,正在洗手间做上班前的准备,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感觉跟两年前刚毕业的时候不太一样了,究竟是哪部一样了,他自己也说不上来,“难道这就是成熟了,不能吧。”
  • 天才医仙

    天才医仙

    初出山村遇美人,不慎获取美人心。校园之内美女绕,奈何他是无情人。一手医术展神威,病入膏肓也能归。一朝不慎被人欺,却见多年真相事。得知父母冤死狱,怒放冲冠冲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