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31900000024

第24章 白族民间碑刻与儒释道文化的受容(1)

白族古代民间文化的发展深受儒释道三教文化的影响。白族民间碑刻生动地载录了白族民间对三教文化的受容。透过白族民间碑刻可以看到,白族民众将三教文化融合于日常生活中,儒释道的精神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体现了白族民间文化多元共生、兼容并蓄的特点。

$第一节 儒释道文化的民间世俗化

一、儒家文化的民间受容

白族民间历来注重儒家文化的学习。早在汉代,这种好学之风已经开始。《滇史》载:“及元狩间,相如入滇,有叶榆人张叔者天资颖出,见土俗不知书,心每疾之,思变其俗。闻相如于若水造梁,遂往求授经,归教乡人。又盛览字长通,亦叶榆人,学于相如,所著有《赋心》四卷。”这段文字记载了张叔、盛览师从司马相如,主动学习儒家经典的事迹,揭开了白族古代民间士人学习儒家文化的序幕。汉桓帝年间,“滇人有尹珍者,字道真,牂牁毋敛人也。自耻生于荒裔,不知礼仪,乃负策远游,入中国,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于是南土之人始知学焉。珍又劝谕蛮夷,倡兴诗礼,渐迁其俗。”这里记载了尹珍为改变家乡文化落后的现状,长途跋涉到中原,拜许慎学习经书图纬一事。其学成以后归家,积极向乡里传播儒家思想文化。

大理国时期,据《宋史》载:“乾道九年,大理人李观音得等二十二人至横山砦求市马,知邕州姚恪盛陈金帛夸示之。其人大喜,出一文书,称‘利贞二年十二月’,约来年以马来。所求文选、五经、国语、三史、初学记及医、释等书,恪厚遗遣之,而不敢上闻也。”大理人李观音得、董六斤黑、张般若师等本为商人,借贩马之机,购买大量的书籍,涉猎广泛。其中所购儒家的典籍颇多,有《五经广注》、《春秋后语》等,足见民间人士学习儒家文化孜孜以求的进取心态。

白族民间主动学习儒学,吸纳儒家思想的民风一直延续。尤其明清时期,白族民间将学习儒学经典作为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李益墓志铭》载碑主李益“尝从学于大理郡庠司训苏老先生之门,涉猎经史”。《故处士杨公墓志铭》中杨公荣“天性仁厚,志尚儒术。”《故李参幽堂碑铭》碑主李参“自幼而长克磬孝弟之职,余习诗书六艺之文,美质与俗不侔”。《杨公汝舟墓志铭》碑主杨汝舟“尤力为学通葩,经子史百家无不涉猎,为文典雅”。如此例子不胜枚举。

不仅如此,白族民间还将儒家文化的学习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明待赠逸士蕃接杨公孺人李氏墓志铭》载:

事高堂以孝,处昆季以惠,训子弟以严,接闾里以让。躬多朴行,口无饰言。其生平不蹑公门,不交匪类,耿介自持,征行藏大略如此。至于教子读书,每伴灯午夜,虽倦弗眠。仲器亦钦训勉学,首招池芹,他日掇青紫而秉可必也。

可见杨方晋在家中对父母孝顺,与兄弟相处以恭谦为德,对子弟的教育则是以严厉为则,和乡里邻居的相处以让为美。其为人行事一直遵循儒家的礼仪道德。尤其在教育子嗣时,每天都陪伴儿子读书至深夜,即使困倦也不肯去休息,殷切地希望子嗣通过学习儒家文化,有朝一日入朝为官,踏上仕途进取之路。

《谨敏赵公贤配慈淑段氏寿域志铭》载:

母段氏,苦节,以母道兼父道,抚育教训二十有三年。公因少孤,能体母心,察人情,闲世故,磨砺辛勤。以肯堂构,以祖良顷,而家道隆隆起焉。其事母也,色养备至,丧葬如礼,可谓无忝所负矣。至于持己以敬,接人以恭,凡贸有无皆以平恕之心行之。邻里乡党有不慷慨而颂扬者哉。

从这段碑文可知,段氏在其夫早逝后,辛勤教育子女二十三年。其子赵智宗在段氏的教育下,能够体谅母亲的良苦用心和人情世故,吃苦耐劳,发愤图强,兴隆家业。赵智宗侍奉母亲以儒家的孝道为先,对母亲色养兼备,实践了儒家的道德规范。而且以忠恕仁爱之心处事待人,深受乡里的好评。足见赵智宗的人生所体现的高尚的道德修养,与其母多年以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故处士杨公墓志铭》中,杨公荣作为普通民众,不但自己志尚儒术,而且还“训育本乡子弟,令德昭扬,为时礼重”,主动承担传播儒学思想的重任。

正是在家庭教育好学之风的鼓舞之下,白族士子多注重仕途积极进取。《南诏野史会证》载:“王楫,至治辛酉中式,昆明人,仕至晋宁州判。李敬仁,至顺庚午中式,昆明人,仕至宣慰司副使。李郁,至正戊子中式,昆明人,仕至理问所知事。段天祥,至正甲戌中式,昆明人,仕至本都司。李天佑,至正庚子中式,昆明人,仕至嵩明州判,至本省都事。以上五人俱三甲,同进士出身。”“明云南开科”载:“洪武三年二月诏取士条格,初场经义一篇,四书一篇;二场论一篇,诏诰表内科一篇;三场策一道;中式十日后,试骑、射、书、算,律五事。洪武十七年敕天下三年一试。洪武甲子,云南始开贡。癸酉,云南始开科。景泰四年,定云南取二十名,循加十名。宣德元年定取云南五十名。嘉靖丁酉,云南贵州分科,云南四十名。至万历丙子,巡抚邹应龙奏加五十一名。”据《大理府卫州县历科进士题名记》载:“西南多士,彬彬奋庸,况内地乎。大理进士,自永乐壬辰,迄今嘉靖庚戌,杨荣而下,凡三十有三人。”其中,大理高中进士者最多,堪称“滇之冠也”。不少文士科考之后继续步入仕途,“为院副,为部属,为科道,为寺司,为藩臬,为守令者,咸有焉,官之备也”。

其次,在白族古代民间碑刻中可见,人们将儒家道德伦理规范作为日常生活的行为准则。梁漱溟先生曾言:“抽象的道理,远不如具体的礼乐。具体的礼乐,直接作用于身体,作用于血气,人的心理情致随之顿然变化于不觉,而道理乃油然现前,其效最大最神。处士李禾为人“温良纯朴,尚义乐善,入则孝而出则弟,言其和而貌其恭,精于书数笔翰之艺,熟于谋略应对之术”。又言:“口非义而不道,足非义而不践,目非义而不视,耳非义而不听。行一不义必不肯为也,思一不义必不见萌也。”从这段话中可知,李禾言行均体现了儒士的风采。无论在家孝敬父母,或是在外则待人如兄弟。说话做事讲究一个义字,非义不说、不做、不视、不听、不思,时时将儒家的“义”作为处世的标准。

白族以儒家道德礼仪为行为规范,亦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产生了强大的社会感召力。

处士李禾因其儒士风范,“上下颂美其德,仰之若泰山北斗也”。不但备受称颂,而且令人敬仰如泰山北斗。李益则是“知有贤士,贽往交之,必款接于门堂,或抚琴而围棋,或讲书而观画。胸襟洒落,蔼然若春旸之煦。识量超卓,荡然如江湖之宽。其余兄弟,友爱尤笃”。李益与人交往时以礼相待,交流琴棋书画,其超凡的气量胸襟,待人如同兄弟般的情感,深受友人喜爱。

《杨氏西园公墓志铭》言:“夙以礼仪自闲,以恩厚敦族,以退让洽邻里。邻里有曲直,每质诸翁,翁悬断如流,健讼服息,虽良吏不是过也。”西园公虽隐居田园,但却通晓礼仪,心存忠义,德高望重。但凡乡里有是非难断之事,乡民总会求助于他,西园公亦是“悬断如流”,给予客观公正的评判,以自己的道德人格魅力,促进了乡里人际关系的和谐。

白族女性的日常生活中也以儒家道德为原则,身体力行。

《杨乐齐妻杨氏墓志铭》碑言杨氏:“柔顺婉娩,相敬如宾,有家室和平之化。人咸称之曰:是妻道之贤,足见杨门之幸也。”又言:“生二子,爱之至,教之严,勉之成,德有剪发和丸之风。人又称之曰:是母道之贤,尤见杨门之幸也。”杨氏作为妻子,待夫温柔体贴,相敬如宾,为家以和为贵,被人称赞为贤妻。作为母亲则是对子女充分体现母爱,被誉为“杨门之幸”。

《大明张孺人李氏墓志》言碑主李氏:“适驿丞和轩张公济,孝敬以事其姑,谦和以睦宗族,勤俭以相夫君,礼仪以教子女。处娣姒若兄弟,抚仆婢如己出。由是而姑悦之,宗族重之,夫君钦之,娣姒感其徳,仆婢怀其恩。”李氏待人和善有道,孝顺父母,勤俭持家,恪尽相夫教子之职,所以婆婆喜欢她,宗族敬重她,丈夫钦佩她,亲族对她的恩德永远铭记在心。

白族民间还将儒家的道德规范镌刻为专门的碑文,放置于公共场所,供人们观瞻学习。

在《洗心泉诫碑》中,白族民众将儒家的道德伦理规范条文化,并刻成石碑,置于洗心泉傍边,供人们瞻仰。碑文言:“为父正,为母慈,为兄爱,为弟恭,为夫义,为妇顺,为子孝,为女洁;为士廉,为友信,为仆勤,为婢实,为富仁,为贫忍;为长者以身教,为幼者以心学。”将儒家的道德观念具体化为易于记诵的碑文,希望饮水者“涤去旧污,滋长新善”,借饮水之际观碑,洗心革面,做人向善。

《先哲居家四箴及趋避之图碑》中,专列“夫妇”、“父子”、“兄弟”、“朋友”四栏,每栏之下以五言句式对“三纲五常”思想进行阐述。碑文言:“夫以义为良,妇以顺为令。和乐祯祥来,乘戾祸殃应。举案必齐眉,如宾互相敬。牝鸡一朝鸣,三纲何由正。子孝父心宽,斯言诚伪确。”可见,儒家思想在白族民间日常生活中的深刻影响。

二、妙香佛国的营造

佛教文化对白族民间的影响源远流长。

早在汉代佛教文化已经开始在大理传播。陈鼎的《滇游记》“鸡足山”条中记载,“鸡足山……佛大弟子摩诃迦叶乘释迦衣缽入定于此,候慈氏佛下生乃涅槃。逢岁朔,四方缁素进香,自汉迄今不绝。”

在南诏国、大理国时期,一度掀起佛教信仰的热潮。《滇史》载:“白人俗事佛而尚释,……故大理佛教最盛,而苍洱之间仙释遗迹甚多。”郭松年在大理国亡后30年即至元二十一年(1284)到大理,目睹当时“此邦之人,西去天竺为近,其俗多尚浮屠法,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数珠;一岁之间斋戒几半,绝不茹荤、饮酒,至斋毕乃已。沿山寺宇极多,不可殚纪”。足见南诏国后,大理国直至元代佛教的社会影响深入民间经久不衰。

明清时期,佛教在白族民间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明代李元阳言:“苍、洱之间,妙香城也。”将大理洱海地区生动地比喻为“妙香城”。“妙香国,在梵语言为干陀罗(gandahar),地处北天竺,传闻此国有许多得道圣贤主持其地,所以遍地充满香味,不为他国侵害,是为佛国。”借此描述大理洱海地区佛教盛行的佛国形象。

正是因为“盖佛化之普及,已遍于各地,深入人心,与生活习惯融而为一”,在白族古代民间碑刻中,可以随处找到“妙香佛国”的踪迹。

一是,从家庭生活层面来看,佛教吃斋念佛的修行方式成为白族民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士赵公寿藏同妻杜氏墓志铭》载处士赵公“乐与田园”,“勤于事佛”,“清晨素食,课念经典”,日常生活中,每天将吃斋、念诵佛经作为必修的内容。大理太和行化乡的赵禾则是从小吃斋念佛。碑言其:“自幼长斋,恭投于感通寺,修礼诵读大乘经典,祈福利后,行乎仁义,乡间称其善,几如斯者希矣。”赵禾一生以佛徒教义认真修行,在乡中行善。《故善人杨公墓志铭》载善人杨永则在隐居田园的生活中“朝暮念佛”,“勤俭寡欲以齐家”,每天颂佛经,修养清心寡欲之心。

《故处士杨公孺人段氏墓志》言碑主杨宗:“存心尚古,乐善好施,乡闾孤乏,常周恤之。舍赀重饰三灵庙宇,劵造河矣桥梁,塑灵会天王土主,施田亩为香火常住,供佛饭僧,拳拳弗替,人所称慕。”杨宗常常周济乡里孤寡老弱。还专门出资修建寺庙、桥梁,塑造土主之像,捐良田给寺庙,为世人称道。

白族民众也将佛教中超脱凡俗的精神,转化为自我的心性修养的境界追求。

《萱堂寿藏记》记载了赵氏这样一位佛教女信徒。碑言:“绩纺丝麻之业,织缝布帛之工。俭齐家道,勤修身心。朝则焚香礼佛,夕则献花诵经。长斋不食荤辛,授戒不贪财气。须臾惭进,顷刻不忘。”赵氏一生信仰佛教,不但将佛教日常修行的功课贯穿到每天的生活中,早上焚香礼拜佛祖,晚上献花念佛经,平时斋戒素食,不贪恋财物。同时,她时时将佛家经义牢记在心,超脱自我,从而实现了逍遥虚静的“动以逍遥绝虑,静入闲居求心”的精神境界,时刻保持心境的清净无尘。赵氏虽为封建家庭中的女性,“幼习三从四德,终守节义洁贞”,深受儒家礼教的影响。但是借助佛教的信仰,却实现自己“以当然求本然之理,以自然修天然之真”的真我之境。碑文评价其“人道弘能,则入佛仙之道不远矣”,虽身在凡尘之中,但其修行已与超然物外的出家者无异。

二是,在白族家庭中,佛教往往成为家庭成员的共同信仰。

《杜善人寿藏同配赵氏墓碑志铭》载碑主杜保的曾祖父杜长就为居士。碑言“曾祖讳长,为居士,建佛堂,周围花木,置金鼓铃磬”,杜长在家中专门建造佛堂礼佛,还种植花木,放置金鼓、铃罄等法器为用。碑言祖父杜良:“祖讳良,常素食。重建承宗寺宇、三世佛相,修圣源寺走廊,造华严经。”杜良在生活中常吃素,并发善愿重建寺庙、重修佛像,置华严经,深受佛教文化的影响。杜保作为杜家第三代,深受家庭文化的熏陶,在为官任满以后归隐修行。碑言:“满考,告归田园。敬佛饭僧,课念杂华,普贤行愿。”回归乡里,以佛教修行,广布善德。

《耆宿王公墓志》中王药师隆本人笃信佛教。他的三个儿子中,长子王善奴亦信仰佛教。碑言:“幼学佛书,习婆罗门教,精穷华梵,超拔群伦。当夫洪武初纪,舍资命工,创建里之西山麓弥陀宝坊一所,供养千贤万圣,金妆玉饰,巍然焕然,为一里之壮冠也。”可知王善奴不但精研佛典,还出资专门建造弥陀宝坊,供奉佛像,传播佛教,佛教成为父子两代人笃信不已的宗教信仰。

夫妇共同信仰佛教者亦不少。

《明故杨公墓志铭》载杨公夫妇都笃信佛教。碑言:“二老咸不流俗同,导善乐施,以为汲汲尤佛事嗜,凡四十八愿,与结夏属之大者。”《明封君杨公寿域暨孺人杨母墓铭》言杨瑊与其妻董氏均信仰佛教。碑言杨公:“日唯饭僧助募,以植了孙基,赈乏修因以种未来果,宁自甘淡泊,偏浓于亲友,公素性然也。”碑言其妻:“他如焚香佞佛,乐善好施,与公无二。”两人均以佛教修身,乐于助人。

三是,白族民间有在姓名中加佛号称呼的习俗,体现了民间佛教信仰的普遍性。

如鲁药师空、苏难陀智、李圆通镜、陈观音婢、张观音梅、李大日贤、董金刚田、杨法华坚、杨天王秀等。其中药师、难陀、观音、大日、金刚、天王等为佛名,般若、圆通为佛语,法华则是佛经名。白族以佛号嵌入名中的习俗,一直到明代初年还不衰。

四是,白族民间的墓碑极具佛教文化色彩。

有的墓碑将梵文经咒刻于墓碑之上。五华楼新出土的元碑中,“兼有梵文及汉字者共三十通,另八通皆梵文,无汉字(包括汉字已漫漶不清,或仅残留一、二字)”。据《新纂云南通志》载:“按元代云南盛行阿阇梨教,墓碑多镌梵文经咒,有附刻墓志铭或纪念死者之语,亦有不刻汉字者。又如今在大理附近数县所谓达子坟者累累,多刻梵文经咒荐死者。”如明代洪熙元年(1425)立《故善人杨和惠圹志》全碑文除记死者生卒年月外,刻《佛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李应墓铭》开头引《佛说解百生怨家陀罗尼经》。

同类推荐
  • 中国新疆

    中国新疆

    新疆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本书从西域历史文化、民族风俗传统、当代风尚、优美画境等诸多方面介绍了新疆。质朴而洗练的语言直击美丽新疆的多元内核,令人产生如临其境的真切感受。
  • 浪漫要学法国人

    浪漫要学法国人

    本书主要从法国的美食、服装用品、文化、艺术等方面介绍了法国人浪漫的生活、工作方式。
  • 修德养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修德养性(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读本)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发现陕西:雄伟壮观帝王陵

    本书以翔实的资料和丰富的内容介绍了从上古到明代陕西境内的帝王陵墓,详细阐述了不同时期概况、各陵的形制和墓主人以及不同时期帝王陵的特点等。以精确的考古数据作支撑,以小资料链接作为知识的补充外延,充实了全书内容。图片精美,大部分由作者亲自拍摄,可观度较强。
  • 元宵节

    元宵节

    《元宵节》每年农历的正序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一元宵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筘一个月圆之夜,所以这一天被称为元宵节。元宵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存在了,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家家户户企盼团圆的重要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除了要点起彩灯万盏。燃灯放焰,喜猜灯谜,还要全家团聚,若吃元宵,同庆佳节,共享其乐融融。
热门推荐
  • 暖眸

    暖眸

    “你听过三年之痛么”我隔着电话,声音有些哽咽我能说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么一个很多女生都会遇到的故事,或是你,或是TA“你够了,我受够你了”到现在他的声音,我都能原声重放我能说的都说了,那他有没有听到那句“重新认识下吧,你好,我叫刘娅甯,我喜欢你,三年。”这只是一个慢慢的成长,请原谅我,把青春慢慢的叙述。
  • 斩神剑尊

    斩神剑尊

    你还没出手,你身上所有的依仗我都已看穿,你说你是天才,能随便踩我?我打的你连你妈都不认识!你是至高无上的神仙?对不起,我杀的就是神仙!唔……仙子,要不要一起讨论下人生?手握一万三千三百斤的修罗神剑,胸怀看穿一切的能力和变异神通,我要斩除世间一切的道貌岸然和欺凌压迫!
  • 诸圣世界

    诸圣世界

    蛮荒大陆,百族林立,繁荣昌盛,各族皆以圣者为尊,而百族之中,又以巫族与妖神一族称霸,各有十余圣者坐镇,其他各族亦有圣者不一,而人族式微,苦无圣者一位,因此百万年来一直是众族附属。上古巫族祝融共工两位大巫大战,致使不周山倒塌,天道链接崩断,圣意混乱,天火倾世,一片哀鸿,民不聊生。妖族圣母女娲心怀慈悲,见此不忍,立以无上修为炼制补天仙石修补天道,可天道受损实是颇为严重,补天之行甚是艰难,于各族圣者其出,竭力相助,奈何仍是回天乏术,后女娲在众圣不舍中,以自身镇压融合天道,方保蛮荒数万年安平,自此蛮荒再次恢复平静。
  • 蓝色百褶裙

    蓝色百褶裙

    在法国梧桐像潮汐一样汹涌而至的那个夏天,她以不被命运发觉的平常方式遇见两个男生,一个眼底终年有弥散的大雾,一个总是有讲不完的笑话,不管是当年还是多年以后,她记得,夜晚梧桐树下的三个背影中,坐在中间的她,抬起头能够看到天空中最明亮的星星。如果时光真的如同一碗端平的白开水,那么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都会不愠不火地继续下去,然而,现实常常不是人们所看到的样子,当黑色风暴席卷而来的瞬间,所有的人都变成了坠涧不惧的野鹿,一个接着一个地不问深度地往里跳。从前,她从来都不觉得,生活会有这么多光怪陆离的故事。
  • The Lilac Fairy Book

    The Lilac Fairy Book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脑病毒之YY人生

    大脑病毒之YY人生

    什么?我中了帅哥病毒?所以变成了超级无敌大帅哥?什么?我没有中病毒?而是卖狗饭的(mygirlfriend)是一个美女病毒?什么?上面说的都是假的?我中了大脑病毒,所以一切都是我的YY?不,这一切都不是真相。而你,不过是游戏中的BUG而已……
  • 我的佣兵传奇

    我的佣兵传奇

    孤儿威尔金因公国的边境冲突加入了军队,在一次护送王妃的任务中,因为受到敌人突袭导致皇室成员死亡,导致和同伴们亡命他国注册一名佣兵,参加危险极大的天赋觉醒测试后,被上天发掘出有不俗的天赋但因为其自身实力的不足及限制性被判定今后无法有很大的成就而忿恨,靠自己的努力向他人来证明自己的赫赫威名。
  • 转世九重

    转世九重

    昔年时间,穿梭如奔。万间事物,皆为虚无。所谓诺言,不为一时之性。欲知事物本质,唯于时间流逝下;时间如掠,罪也无奇。毁物之事,必其所与。望与时间斗争,万般皆为妄谈。世间无所信,唯己必言。时间铁蹄下,唯二不更。一为世间常态;二为自然法则。望想在此完胜,必身为世间巅峰。
  •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为君解罗裳:妖女倾天下

    这东南国,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这要嫁的王爷,是传说中的暴君,杀人不眨眼,嗜血成狂的一个魔君的?圣旨一下,要千家的女儿嫁给东南国国的这个平南王爷,千家一听,仿佛是立马炸开了锅一样的,你不愿意去,我不愿意去,自然,就是由这个痴儿傻儿嫁过去了?
  • 丹道之终极至尊

    丹道之终极至尊

    茫茫人海,滚滚红尘,我不过是一名过客。看遍人间百态,体会人情冷暖,唯一不变的是心的执着。我本善良,只为一句承诺,却要屠戮天下,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我心由我不由天。好男儿就应站在世界之巅,受世人敬仰,哪怕时空转变,依然要唯我独尊。灯火阑珊,红妆素裹,铁汉亦有柔情,点点温存,化作绕指轻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