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06000000020

第20章 岁月如诗二(3)

挖掘这一事件的人文内涵,往往可以独辟蹊径,胜人一筹。1981年10月29日《人民日报》头条发了我写的消息《黄河水奔流千里到达天津》,当年被评为全国好新闻,原因就是独家新闻一向为记者所孜孜以求。我认为在众多记者一窝蜂扑向同一事件时,能否在稿中写了水更写了人,写了事态更写了心态。文章中我用较多笔墨写了冀鲁豫三省水过家门而不引、千方百计送天津的博大胸襟,从而摆脱了写动态稿见物不见人的窠臼。大邱庄当年曾被热炒,但后来我从许多渠道以及直接接触中感知禹作敏过于骄横。有两年我只作调研,冷静观之。后来报道禹作敏的东西常常是连篇累牍,当一篇重点文章刚见报几天,禹作敏被刑事拘留后判刑了。在禹作敏出事后大邱庄长期被媒体冷落。当时我认为禹作敏犯法大邱庄老百姓不应该也进入冷宫,更不等于那里的改革终止,对其现状国内外还是非常关心的。在上海章世鸿同志过津时,我俩专门去采访了一次,见到那里还是不错的,更认为改革应继续,群众应鼓励,乃率先发稿《大邱庄生产秩序正常》。稿到报社后,总编辑范敬宜亲自定题并请示了中宣部,于翌日在头版见报。这一新闻立即被海内外媒体转载,大邱庄也很快又火热起来。别人热炒你岿然不动,别人束手你敢于打破僵局,这都是一种独立风范。见事是静若处子,还是动如脱兔?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在于实事求是和以人为本,也可以说是人文精神和新闻规律的拥抱。人文关怀是上上下下都喜闻乐见的社会动向,写好了就是新闻中的精品。

记者的采访是任务、是工作,也是对自己最好的营养。在采访中有些人使我永远难忘。我曾当场听过李瑞环讲“老百姓最可爱,老百姓最可怜,老百姓最可怕”,我眼见过他在农村倾听下情,在座谈会上立即叫市政公用局局长给一个老太太解决煤气问题。我曾采访过革命老人帅孟奇,在她那朴素的小庭院里,我知道了一个年轻时受过国民党监狱里的酷刑、年老时又受过“四人帮”的囚禁和折磨的既往,和她因误传爱人牺牲此后再未结婚,无保留地全部献给党的一生,最后搬家时仅两个小皮箱的故事。我采访白方礼时,探知了他之所以把蹬三轮绕地球15圈、挣得的30万元全部捐给贫困生,是因为自幼有失学之苦,助贫是他最大的开心!这些人生探访,使我深感中国人传统的仁厚之心,使我看到共产党内有很多睿智和无私的人。说到底,在我当首席记者的任期内,没什么惊人之作。但如有来生,我仍愿做一个记者,我一定要继续寻求这种富有人文精神的珍品和精华。新闻虽是“露珠”,但其中的人文精神却可融入历史的长河生生不息、传之久远。

《人民日报》驻省市记者和报社领导人接触机会不多,但也许正是由于接触少,总是碰到一些难忘的人和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第一人,就是社长胡绩伟。1981年春,他在“天津一招”对我作了一次谈话后,一起乘车到无缝钢管厂、大邱庄等基层去作采访,在车上我们又海阔天空话家常。胡绩伟同志是老报人了,他1916年生于四川威远,先后在成都华西大学数学系、四川大学政治系读书,1936年参加组织成都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主编过《大声周刊》《星芒报》。193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9年赴延安。先后任《边区群众报》《解放日报》采通部主任、主编、副社长、总编辑。他是1952年调到《人民日报》的,历任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他在了解我1957年的遭遇时感慨系之,并插话说:当初延安有一老友在单位反右派时,一见跟自己不错的领导因为没完成5%右派定额着急,就挺身而出、自报奋勇说算我一个吧!结果也受了22年罪。可是到落实政策时档案里没有材料,享受不了有关待遇,又经历了很多波折。同车的几位同志听了感慨不已。第二天他应石坚同志之邀,在《天津日报》给全体编辑记者作了一次讲话。大意是党报记者必须是为着贯彻党的方针而奋斗的战士,党报记者决不能是一个有闻必录的消极记录者,而应该是各种新鲜事物的积极的提倡者和组织者,必须密切地与群众联系,记载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不但要启发他们的觉悟,引导他们,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喉舌、共患难的朋友。同时,报纸也应该是我们党手中有力的自我批评的武器,监督自己队伍中的错误与弱点,要接受“文革”中盲目追随领导的错误,并以实事求是的同志态度加以批评与指摘,帮助其克服与改正。胡绩伟那年大概是64岁,一口四川口音,思路清晰,既娓娓而谈,又铿锵有力,富于亲和力与穿透力。这些话引起大家心底的共鸣和热烈的掌声,我更是十分感动。他的讲话使我的办报理念得到升华。日后记者部副主任商恺同志告诉我,开始有人对你年已50进入《人民日报》曾有微词,后来一看还不错。正是由于胡绩伟对沧桑世事的深刻理解和识人之力,尽管我已人到中年,他仍毫不犹豫,拍板吸纳,这在当时条件下属一种特例,后来就绝无仅有了。

1981年初我到《人民日报》报到,李庄同志任总编辑。他在编辑部三楼遇见我时,主动和我打招呼:“老肖,欢迎你!”使我感到犹如一位处过多年的老大伯。1983年7月,我受命到记者部值班半年,其间到国家审计署作了一次采访,成稿后需要请主管的副总理薄一波审稿,我匆匆写了一封信,连稿子放在一起请报社交通员到国务院送“薄一波办公室”。第二天我正在等稿子。忽见李庄同志拿着一封信神情严肃地进入记者部办公室,他有些激动地口吃着说:“老肖,你这封给国务院领导同志的信是、是、是怎么写的?你自己看看……”我慌忙拿过来一看,登时脸就红了。“尊敬的薄一波同志:您好!因此稿拟于明天见报,麻烦您给以审正。谢谢。”其中把“明日见报”误写为“明日见面”!李庄问:“你还要跟人家见面吗?啊?”然后笑着拍了几下我的肩膀就走了。这时,我是一脑门子汗。不过仅此而已。不久,天津市的引滦入津工程搞得轰轰烈烈,即将水到渠成,报社叫我和艾丰、石德连组成报道小组,深入工地采访作较大规模报道。当时的天津副市长、引滦总指挥李瑞环专门和包括我在内的几个记者把引滦的背景、趣事和发展作了一次深入的谈话,那时还没有录音机,我作了详细记录,回报社汇报时,李庄同志亲自来听得很仔细,表现出对追踪新事物的浓厚兴趣。我值班半年即回天津。过了两年,忽然接到李庄同志一个电话,托我找《天津日报》总编吴炳晶办一件事。我当即照办无误。事后,这位仁厚的李庄先后两次来电话,请我和吴炳晶去京时,务必到他那里去吃顿便饭。我们都谢绝了。过后,他的专著《〈 人民日报 〉风雨四十年》出版后,给我们一人寄来一本。这位富于亲和力、勤奋而正直的忠厚长者,患病多年于2006年3月3日仙逝。

还有两位我所难忘的总编,也都已先后去世了。一位是2002年10月24日心脏病突发,倒在岗位上的许中田。几天前我们驻外地记者回报社过“重阳节”,他还各桌敬酒,我见他有些消瘦,还劝他多多注意身体,没想到没出一个月他竟猝然离世。我是1993年春到吉林开北方记者片会时结识他的,那时他还是吉林省委宣传部长。这个人很平实,和人一见如故。过了两年他调《人民日报》社先后任副社长、总编辑、社长。《人民日报》是个藏龙卧虎之地,老许来了总以“新兵”自称,但他在任七年颇有政绩。他注意增强报纸新闻性和舆论监督力度,推进版面改革,完善自动化采编网络系统。在指挥和组织那几年抗击大洪水、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我飞机被撞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上把握得当、颇见功力。尤为使人难忘的是他是个既有亮色又有暖色的人。他去世后,人们含泪谈到几件事,在报社他路上碰到下级,总要微笑打招呼。出国要到记者站看药箱里存着什么东西,总是心疼记者生活太简单了,有时就和记者一起吃碗方便面做午餐。去南京晚上公务活动结束,又爬六楼到记者家里抱抱孩子聊聊天。到天津来有一次和我聊了一个小时,那时我已是离休多年,属于边缘人物了。就在他去世前的9月29日,在他主持下对离退休人员的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医疗就诊等问题作了许多体贴入微的规定。平时也多方提倡要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风气。但他对自己的健康情况太不注意了。

再一位就是王若水。人之一生往往最难忘的是“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1999年夏去云南旅游,在饱览丽江、大理绝佳风光之际,巧遇老记者章世鸿和理论家、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若水,一路谈天说地海阔天空,使我感到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会餐。再过两年后王若水在美国哈佛大学就溘然长逝了。章、王两位都是我在《人民日报》久仰的老同事、老上级,但从无机会深谈。老章和我分别是驻沪、津首席记者,章世鸿堪称是首席记者中的首席。他于1945年入党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1953年即调入《人民日报》长期在理论部工作,他在采访和写作中水平高、视野宽、见事深,经常有精湛的头题见报。离休后他浪迹天涯,酷爱旅游,有“当代徐霞客”之称。他理论思维活跃,不仅佳作迭出而且谈资涉及古今中外社会、人生、哲学、历史、艺术,尤其关注改革、关注民情、关注社会热点,一路上娓娓谈来使我如入山阴道上。老章和王若水曾共事多年,比我要熟悉得多。但我知道,王若水在新闻界和理论界则有着更高的学养、成就和知名度。他那丰富而曲折的经历非这篇小文所能尽述,有论者一言以蔽之曰:“智慧的痛苦”。他晚年有幸与不幸。那年他已73岁,当时他不仅经历了一些未可逆料的白云苍狗,又遭遇离婚和肺癌。但看上去他依然是那么俊逸和清癯,平实而乐观,典型的一位思想者。我从20世纪50年代初读《桌子的哲学》,对他那明白如话而又深刻有趣的哲理文章即留下深刻印象。我调《人民日报》后每逢各地记者聚会谈情况时,他总是入座倾听到最后,表现出一个理论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渴望。在大理一路行来,我就人道主义和异化等理论问题向他请教。他笑着说,眼下一些官员本应是人民的公仆,但他由于脱离了社会脱离了人民,凌驾于群众之上,变成了人民的老爷,这不就是异化吗?“文革”中许多人被打成牛鬼蛇神;有些人疯狂迫害他人,实际变成了狼;而领袖则被神化。这三种情况都是人性的异化:异化成鬼、异化成兽、异化成神。我提出人道主义和异化的问题就是要恢复人的本性,要提倡人道主义,反对兽道主义和神道主义。他又就现实许多流弊谈到发挥民主监督、反对异化的迫切性,并就吸收人类文明成果等多所论述,我心里一个强烈的念头是回去好好读他的书。这时他的爱人走过来关照他的冷暖,我这才在近处观察闻名已久的王夫人冯媛。这位看去既清新飘逸又很有思想的女士,是1987年和王若水喜结连理的,那年冯媛26岁王若水62岁,在云南这次相聚,冯媛37岁王若水73岁。据说,他们第一次相遇时,冯媛向王自我介绍:我叫冯媛,不过不是左右逢源的逢和源。在当时的情况下,这话有千斤重。王若水会心一笑。这就是“千里姻缘一线牵”、“心有灵犀一点通”了。士为知己者死,爱情更是如此。王若水晚年病中之所以在抗拒病魔和多所著述上取得惊人成就,和冯嫒的百般照护是分不开的。在大理的古城上,我请他俩相依相偎,留下一张笑容满面的双人照。在2001年1月9日凌晨哲人其萎后,我常常拿出这张照片看,我感到一种酸楚,又感到一种丰盈,我感到一种短暂,又感到一种永恒……

同类推荐
  • 魔鬼辞典

    魔鬼辞典

    本书作者对通行的人名、地名的翻译进行了一次颠覆,采用了音译和意译相结合的译法,让除了只代表人和地点之外再无意义的音译加上译者所附丽的文化价值意味,把这些译名变得滑稽可笑,幽默好玩。
  • 回眸中的感悟

    回眸中的感悟

    本书坦诚地回忆了作者的追求和梦想、情趣和爱好、事业和奋斗。写下对故乡的眷恋,对工作的热情,对幸福的追求,对真理的探索,对梦想的执着,对家庭的责任,对子孙的关怀,对父母的奉养,对岗位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等。
  • 王进喜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王进喜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王进喜,甘肃玉门人,中国石油工人的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 八旗子弟

    八旗子弟

    作者作为满族正白旗觉尔察氏一族的后人,用纪实文学的手法叙述了其祖辈、父辈至自己一辈,从清王朝末期到本世纪,三代人在历史大潮中经历的家庭变迁、人生坎坷,折射出百余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
  • 天使知道我爱你

    天使知道我爱你

    本书所选散文均来自杂志《青年文摘》。作者为杂志超人气作家。选文共分8个栏目,包括:力透纸背的爱,凤仙花的忧伤,睡在风里的蒲公英,送你一窗阳光,找回的戒指 分送的玫瑰,有一种欺骗叫真爱,两只柜子的幸福生活,相爱是一种命运。爱,哪有没有问题的,爱,就是一堆问题。
热门推荐
  • 千金报错恩送对情

    千金报错恩送对情

    她,为报恩而来,冷漠是她的外衣,孤独是她的真实。他,万人之上,天下在其脚下,却终是傀儡一具,只是,是真的傀儡,还是假的傀儡?两条平行线相交,是幸福,还是注定悲剧?“夜楚殇,今日之仇我上官离永生不忘!一年之后,我必要你千倍万倍的偿还!”风带来决绝的声音……当爱迷了路,失了途,辗转成恨,如何继续?阴谋与爱情一路同行,曾经相爱的手如何再交握?
  • 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

    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

    巴陵与湘菜名厨过从甚密,是个美食家,他有“吃”和“食”的感观,也有“味”和“品”的雅兴。他行走大江南北,吃遍天下美食,把旅行当做美食探秘的线路,挖掘各地的风土民俗、生活习惯,以及美食的材料、味觉、制作方法。他的味觉十分敏锐,能感触细微的区别,抓住独有的味色,形成的优美的文字。《一箪食一瓢饮四方味好》中的作品让人读后想吃,吃后回味,形成了独特的巴陵食经。
  • 薄情将军嚣张妻

    薄情将军嚣张妻

    莲衣本是药,然而当这味道遇到高深莫测的大将军时,竟好似有些药不对症了。“允莲衣,我莫子轩会穷尽一生来爱你,哪怕是沧海变成桑田!”允莲衣一直记得莫子轩的承诺,然而当承诺化作西风消散,她被逼无路时,她对他的爱也随着承诺的消失而逐渐泯灭。这一生,人说她是嚣张的将军夫人,然她只知,她的夫君薄情至她心寒……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工程师

    大工程师

    此书完结可以去看《香火传承》,慢热的一本书,情节会比这本好很多
  • 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资顾问

    自己就是最好的投资顾问

    本书内容通俗易懂,以专家顾问、参谋助手的身份,为您的投资提供有价值的思路方法和参考建议,所推荐的方法不仅科学实用、切实可行,而且还很贴近生活。
  • 赠米都知

    赠米都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前世小霸女

    前世小霸女

    刚刚穿越过来就被迫出嫁!洞房花烛夜就被绑架!这是什么节奏?我可是为了忘记韩素而穿越的。本是为净化感情而穿越的,却没想现在的感情似乎更复杂,向语为了忘记失去挚爱男友而乘大伯制造的时光机穿越“疗伤”,穿越真的能疗伤吗?只怕是越疗越伤吧!(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假如这不是宋朝

    假如这不是宋朝

    所谓“假如”,是一种对于历史的假设。中国的古代史无比辉煌,在这期间,拥有着无数能够将辉煌延续到现在的机会,但却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本书讲述的即是历史给予宋朝的机会,以及错过这些机会的原因。一幅清明上河图,道尽了宋之繁华。大宋一朝,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运用白银战略成功将辽、女真、西夏、蒙古等玩弄于股掌之中;此时的西方,当十字军见识了阿拉伯文明才知道什么叫先进时,我们四大发明的成果早已广泛应用。如果宋朝能一直保持下去的话,或许真的能用白银主宰世界。
  • 仙侠奇缘之永生之途

    仙侠奇缘之永生之途

    我是一只小乞丐,于某年某月某一天,被上神帅哥收留。生活上悉心照顾,感情上循循善诱,善诱,诱......我该怎么办!是屈从呢?还是屈从呢?还是屈从?在线等挺急的!
  • 摄政王麻烦手拿开

    摄政王麻烦手拿开

    是夜,良白一身黑衣,脸上戴着夜市上一两银子砍价买来的面具。良白才大树的掩护下摸索着进了安陌轩的房间。她等着安陌轩处理完政事,就了寝后溜进他的房间。还好,门没有锁。书桌上有成堆的奏章,但都整齐地放在一起。所以她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宝贝官印。“良大人,深夜到访本王的王府有何贵干?”深沉浑厚的声音在她背后响起。良白绝望地回过头,心想这下肯定完了,嘴上还是不服输:“王爷有所不知,城中女子皆道王爷有龙阳之好,微臣想来……探寻一二。”下一刻,良白果然听见安陌轩的咆哮。这一局,良白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