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宁夏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一、基本情况
宁夏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前身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新华书店,是自治区最大的出版物发行企业,拥有国内出版物的总发行权和连锁经营资质,担负着自治区大中专教材、中小学教材、政治读物及一般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发行任务,现有职工700余人,销售网点43处,总资产2.3亿元。
2009年8月,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决定将宁夏人民出版社整体转制为企业,整合自治区新华书店等单位,组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2009年9月8日,宁夏新华书店系统正式并入黄河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成为黄河出版传媒集团的下属子公司。
在发行工作中,宁夏新华书店坚定不移地贯彻“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牢牢把握“社会效益第一、读者至上”的行为准则,充分发挥宣传文化阵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窗口的重要作用,全力以赴做好政治理论读物的发行,千方百计满足全区近100万中小学生教材的供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出版发行法规和教材发行纪律,在确保“课前到书,人手一册”任务完成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农家书屋”和农村图书发行工作。2003年,在德胜工业园投资1300万元建设了占地2.6万平方米的图书音像批销中心,实行全程计算机管理,经销20万余种图书和万余种音像及电子出版物。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信誉好、实力雄厚的优势,与全国300多家知名出版社和多家发行单位建立并保持了稳固、良好的业务关系,形成了强大的出版物营销、物流、结算和信息网络。
二、历史沿革
(一)自治区新华书店的成立与变迁
宁夏新华书店于1949年10月18日宣告成立。在西北五省中,宁夏新华书店是唯一由地方党委组建起来的省级新华书店。
宁夏新华书店创建时全称为西北新华书店宁夏总分店,隶属宁夏省委宣传部,有8名职工。宁夏新华书店虽在原银川书局的旧址创建,但面貌却是崭新的。新华书店的店牌高悬在门额上方,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标语醒目地挂于店堂,革命图书令群众耳目一新,开架售书更使读者感到方便。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群众政治热情高涨,迫切需要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策,追求革命真理,渴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新华书店门庭若市,读者云集,各种版本的政治文化读物供不应求。从延安带来的图书,很快销售一空。书源,成为建店初期的一大难题。为解燃眉之急,经省委宣传部批准,书店自行翻印了《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社会发展史》等5种图书14000册,并印制了3种年画900余张。这既是一项应急措施,也是宁夏革命出版事业的萌芽。
为了尽快扩大图书发行阵地,壮大图书发行力量,1949年11月,宁夏省委宣传部召集各市、县负责同志进行布置,决定在有条件的县建立书店,无条件的县建立代销处,或由文化馆代销。1949年12月,在北部地区黄渠桥建立了第一处县级新华书店;1950年2月,又在南部重镇吴忠市建立了新华书店;1950年8月,中卫支店成立;与此同时,还发展了永宁、望洪、定远营、中宁4个图书代销处。对于网点达不到的地区,书店就开展流动供应或委托县、市文教科代销。
1950年3月25日,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发布《关于统一全国新华书店的决定》,规定全国设总店,各大行政区设总分店,省设分店,县设支店。宁夏新华书店因系地方党委筹建,领导关系在地方。根据这一决定,原西北新华书店宁夏总分店改称新华书店宁夏分店,改属新华书店西北总分店领导。
至1950年年底,宁夏分店尚无科室建制,工作人员发展到13人。分店既是全省图书发行的管理单位,又是销售单位。从1949~1950年年底,共销售各类图书23万册,销售额3万元。
1951年,发行各类图书57万册,销售额12万元,分别相当于1950年的2.5倍和3.8倍。1952年,全省新华书店由年初的20人发展到57人。在此基础上,省店设立了秘书科、业务科、财务科、人事科、服务科,加强了对全省图书发行工作的领导。
1952年,也是宁夏省新华书店企业财务管理趋于正规的一年。西北总分店统管以后,实行统收统支,货源统一调拨,书款定期解交,费用按预算核销,盈亏在西北区内统一核算,财务向企业化管理转变。职工工资待遇由供给制、包干制过渡到薪金制,职工的收入平均提高5倍。这一年,发行各类图书114万册,销售额23万元,分别相当于1950年的4.9倍和7.6倍。
1953年,全省新华书店职工达到66人,其中省店43人,支店23人。这一年年底,省店新址建成,地址在中山公园东侧,投资4.95万元,600平方米。省店迁入新址后,原址交省店服务科。1953年,全省图书销售达到95.4万册,销售额24.9万元,分别相当于1952年的83.7%和108.7%。
1954年8月20日,宁夏分店撤销,成立宁夏支店。宁夏省店撤销后,原宁夏辖区支店划归甘肃分店领导。银川支店受甘肃分店委托担负起对原辖区支店的业务指导任务。
1958年春,中央决定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店委派崔生祥、李得庆筹建宁夏区店。4月20日,召开区划内的市、县书店经理会议,成立宁夏区店筹备处,开始了业务领导工作的过渡。9月1日,宁夏区店正式成立,辖银川市店、石嘴山市店及16个县店。全区书店职工122人。
宁夏区店成立后,根据中央宁夏工委的批示,组织全区书店投入宣传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10月25日)的活动,重点发行了《宁夏画册》《新中国的回回民族》《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民族团结》以及宣传介绍宁夏的图片资料,产生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受到领导机关的好评。
1959年,宁夏人民出版社成立,结束了自治区中小学课本依赖区外印刷供应的历史。学习文件和宣传材料也通过租型在银川印制,为及时配合学习提供了保证。1959年,年发行量达到604万册,销售额141万元。市、县书店售书点45处,供销社售书点224处,书店职工人数172人。
(二)特殊历史时期遇到的困难
1964~1965年,各地书店相继开展社教(“四清”)运动,不少基层书店经理、会计员、营业员受到冲击,造成一些冤假错案,挫伤了发行队伍的积极性。
“文化大革命”期间,宁夏区店机构撤销,市、县书店管理权限从书店企业系统移交给地方行政机关。各地书店大都并入地方政府的宣传站,大批多年从事图书发行工作的业务骨干外流。从1969年起,全区大多数书店经营亏损,靠财政补贴过日子。
1970年年初,自治区革委会决定成立出版发行合一的新华书店,内设出版组、发行组、后勤组,隶属自治区革委会毛主席著作出版办公室。1975年起,宁夏人民出版社恢复建制,新华书店也恢复了原貌,即专司图书发行业务。随之,各地新华书店相继恢复,自治区新华书店也逐步恢复对市、县书店的业务领导关系。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历史发生了转折,宁夏书店也出现了转机。各地新华书店积极投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清理有关图书323万册,码洋42.3万元。1978年6月,召开了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次全区图书发行工作会议(与出版会议合并),对十年浩劫造成的全区书店思想上、组织上、业务上的混乱状态,进行了整顿工作。至年底,各基层书店基本健全了领导班子,一些被迫离开书店的老同志重新返回书店。恢复和新订了一些规章制度,全区书店的企业管理观念加强,指标考核全面恢复,提高了用经济手段管理企业的认识。1978年销售图书1514万册,销售额444万元,实现利润23万元,创全区书店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三)发行工作迎来新的春天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推动和加速了出版工作的发展。出版繁荣,促进了发行繁荣,自治区图书发行工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七年,宁夏图书发行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具体表现在:
1.拨乱反正,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华书店的方针、任务。长期以来,因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影响,全区图书发行工作跟着“运动转”,路子越走越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地、系统地指明了新华书店应该遵循的方针和担负的任务,从而摆脱了长期束缚人们的“阶级斗争工具”的极“左”思想禁锢,使全区图书发行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自1979年以来,销售逐年增长,1985年较1979年增长150%,七年平均递增率为12%。
2.进一步普及发行网点,营业设备条件大大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全区新华书店售书点仅有43处,1985年年底达到76处,比1978年增加了78%。新华书店的网点覆盖率由1978年每点负荷9万人下降到5.2万人。在发行体制改革中,集体、个体书店和书摊、书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城乡,至1985年年底,连同供销社售书点一起,全区共有各类社会售书网点444处。网点数量的增加,原有网点的扩大和改善,使图书供应能力大大增强,“两个效益”不断提高。在短短的七年中,先后建成银川、吴忠、中卫、同心等店的图书营业楼,总面积7850平方米。
3.发行队伍素质较大提高。1985年,全区新华书店正式职工达到454人,全区平均9000人中,就有1名图书发行人员为他们服务。根据总店《全国新华书店发行人员轮训规划》,自治区从1980年起陆续举办了5期轮训班,培训了经理、会计、进货员、营业员126人。1985年,又根据宁夏实际情况,举办了函授性质的在岗培训,使没有机会参加培训学习的营业员达到了培训要求。在机构改革中,全区各级书店的领导班子相继进行了调整,在年龄、文化结构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标志着自治区发行队伍的素质进一步提高。
4.服务质量不断提高。1981年和1982年,分别召开了全区农村发行工作会议和城市发行工作会议,围绕城乡“买书难”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农村着重疏通供销社售书渠道,把批发折扣提高了2个百分点用于奖励供销社的销售人员;分期分批为农村流动供应配备了摩托车,逐步实现了图书下乡机动化;城市大力推行开架售书,增设专业门市部。
5.企业经营管理逐步改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逐步明确,各地书店在重视社会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抓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国家对书店的经济政策,由统收统支改为利润留成,从而调动了各级书店经营管理的积极性。1980年年底,实现了店店有利润,结束了一些边远书店长期亏损的历史,全区书店利润达到53万元,利润率为8%。
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强了企业自我改造和发展的能力,从1981年开始改建和扩建了一些门市部、库房,解决了部分书店办公、存书的困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宁夏版图书注重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向全国征订的品种和数量大大增加。宁夏区店的图书发运工作发展较快,发运设备逐步更新,实现了捆扎机械化,年发运图书达到2318万册,码洋935万元,形成了发货、中转、二级分发15万件的能力。对区外发货不仅满足了兄弟省区店货源的需要,而且对宣传宁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四)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1987年4月24日,是新华书店创建50周年纪念日。这次店庆50周年活动,在新华书店史上规模是空前的,影响是深远的。宁夏新华书店新老职工热情洋溢,激情满怀,认真筹办,积极参与。庆祝大会于1987年4月22日在宁夏宾馆礼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区、市党政领导及出版发行界老前辈20余人,30年以上店龄老职工23人,老一代发行工作者15人,市、县书店经理17人,各店优质服务先进代表17人,各界来宾50余人,共计300余人。
新华书店总店原总经理王益在《新华书店五十春秋》文集上题词:“在战火中诞生,在战斗中成长,在建设中发展壮大,在改革中开拓前进。”既为新华书店50年的历史做了总结,又为新华书店继续前进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