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252600000005

第5章 岭南武术闲谈

1.岭南武林 英才辈出

清《拳经·拳法务要》:“吾国技击之学,发端于战国,昌明于唐宋,盛极于明清。”对中国武术的发展作了一个精简的概括。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将军屠睢攻打岭南,被本地人杰骏打败。西汉元年,粤将梅睢、胡害、摇母等武功超卓,随刘邦破秦入关,被封为列侯。南朝时,高凉太守冯宝的夫人冼夫人,武技、韬略过人。隋朝麦铁杖,骁勇有臂力,战功显赫。唐武则天时开创武科取士,促进了民间习武的风气。

而岭南一带,自古以来,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孕育了独特而灿烂的文化,这也包括了武术文化。南方地域,武艺高强、智勇过人的名将辈出,以广东的英雄豪杰表现尤甚。明末的东莞武进士袁崇焕,督师镇守山海关外的宁远城(今兴城),以弱小的孤军大败努尔哈赤精锐的八旗兵,为国之干城。明崇祯元年武状元顺德人朱可贞,清朝康熙、乾隆、嘉庆年间分别考中武状元的揭阳林德镛、海阳黄仁勇、五华李威光及南海姚大宁等,均可证明广东武林人才鼎盛的史实。

2.广东武术之渊源

宋末元初练拳习武风气南传,岭南人士性格豪迈爽朗,多数爱好练习少林派拳术。特别是广东多丛林宝刹,曲江有南华寺,广州有华林、静慧、光孝、六榕、海幢等,其中多有来自嵩山少林寺的知武高僧,少林派拳技便在岭南发扬光大,渐渐形成为南派的拳术,而视五岭以北的拳术为北派,两大主流俨然形成。到了清末民初,少林派拳术在广东,因为学习的人多,并且各择所长,各自创立,又分成了“洪、刘、蔡、李、莫”五个支派。这五个支派,其中或以拳法出色,或以腿法见长,各创新招,而冠以该师傅的姓氏,自成一家。例如:位居五支派之首的“洪拳”,就传为创自洪熙官的拳法。而洪熙官系出少林,是正宗的少林拳。

3.南派之首洪家拳

洪拳位列南派五大家之首,特别具有南拳粗犷沉雄的风格。洪拳套路训练除了有强身健体、调节精力、培养勇武精神等功效外,搏斗技击法的训练,对增强体力、防身自卫也有着显著的功用。因此,自传入南粤后即深受大众喜爱,历久不衰。

清初,南派五大家传入广东后,历经初期和中叶政府禁止民间练武的压抑,至晚清时,冲破禁锢,蓬勃发展。当时的南粤武坛出现了很多的名家好手,“广东十虎”便是显赫一时的佼佼者。所谓“广东十虎”是指铁桥三、苏乞儿、王隐林、邹泰(另有一说以黄飞鸿取代邹泰)、苏黑虎、黄澄可、黄麒英、黎仁超、铁指陈和谭济筠等十位武林高手而言。

由于受到“武人不文”、“文人轻武”的影响,武术家的史料已不多见,“广东十虎”各属何种门派已不可尽考。但据不完全的考证,十虎中铁桥三、苏乞儿和黄麒英便是洪拳中的名家好手,可见洪拳在南派武林中重要的地位。后来的黄飞鸿、林世荣和莫桂兰等人对洪拳的振兴以至发扬亦可说功不可没。

4.武术之乡话佛山

广东武术由来已久,至明代出现了完整的拳械套路。但到了清代,传统的拳种日渐式微,唯有洪、刘、蔡、李、莫五大拳派发展昌盛。及至晚清才出现的蔡李佛拳和咏春拳,却从者甚众,蔚然成风。南粤武术在晚清时的蓬勃发展,是有其时代性的。

谈论岭南的武术,人们自然会提到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中国四大名镇之一的佛山镇了(四大名镇为河南朱仙镇、湖北武昌镇、江西景德镇和广东的佛山镇)。

“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佛山,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镇。唐宋时期,佛山成为工商业城镇,至明清时成为中国的四大名镇之一。

佛山镇历史上经济繁荣,居民生活富庶。但因地理上幅员狭小,地势平坦,天然防御条件差,却位处广州西南部的交通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居民为求自保,很早就形成了习武强身、自卫及搏击的传统。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黄萧养造反,起兵围攻广州,同时分兵攻打佛山,一路势如破竹。佛山乡绅梁广等22人,仅以一天的时间,便匆匆组织乡勇抗敌。在外无援兵,内无坚城的情况下,坚守半月,杀敌数千人,直至黄萧养兵败。据《佛山忠义乡志》记载,在这场战事中,佛山乡民中能征善战、勇略过人者不在少数。梁敬亲“与诸义士树栅拒之,谋定而后战,扼吭捣虚,所向必克”。年仅18岁的梁颛率乡中义士,悉力备御,“及战,持丈二红刃刺贼先锋,大呼陷阵,众从之,贼遂溃”。书生冼光“开栅门出战,斩其伪千总彭文俊,贼气夺,自是每战必捷”。战后,冼光不受官爵,“所居东林……筑场圃其中,耕读之暇,集乡人校射为娱乐”。

实际上,在恶劣的条件下取得战争的胜利,“忠义”或士气仅是一个方面,要成为精锐之师,离不开长期的技击训练,离不开武术的繁荣和普及。可以肯定,当时的佛山已是名副其实的武术之乡了。

明末清初,佛山独特的经济、军事地位和民间尚武的风气引起各地反清志士的重视,纷纷潜入佛山发展反清秘密组织。在石湾出现的“五顺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早出现的天地会(洪门会)组织,佛山便成了天地会的重要根据地之一。

天地会在广东的发展,反清志士的南下,对广东武术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外来拳种结合广东的地理气候条件和居民的性格体质,经过多年的演变,从而形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多种不同风格的拳械套路。

雍正年间,京剧名伶张五来到佛山,在戏班中教授武功,灌输反清复明思想。咸丰元年,蔡李佛传人张炎在佛山创办鸿胜馆,练武之余也志在反清复明。咸丰四年,爆发了陈开领导的广东天地会起义,粤剧名伶李文茂率粤剧艺人加入陈开的起义行列,一直攻打到了广西,创立大成国。至清末民国初年,佛山声震内外的名家辈出,习武者数以万计,成为我国南派武术的中心。

鸦片战争以后,佛山手工业受到外来洋货的冲击,铁钉、铁丝、土布、制陶工场纷纷倒闭。另一方面,河道码头淤浅,交通条件日趋恶化,使佛山的工商业大量向交通条件大为改善的广州转移。凡此种种,导致佛山工人大量失业,社会动荡不安,人口从道光十年的60万,到民国十年减至30万。资本家为了继续获得高额的利润,常常借助黑社会组织及其控制的武馆欺压工人。广大的工人为了免受欺压,也纷纷加入正派的武馆,学武防身,并组成工会,与资本家进行抗争。至20世纪20年代,佛山武术已达到空前的繁荣。

黄飞鸿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就是在佛山、广州一带的珠江三角洲城镇度过的。

5.清末衰世及民国初年动乱时代一个寻常习武者的命运

在清末民初这个动乱的时代里,官痞、兵痞充斥,一个习武者的出路和前途是暗淡的。他们为了生活往往多在军队或私人团体中充当教练(教头)之职。黄飞鸿曾在黑旗军统领刘永福将军的麾下任职军中技击教练,夫人莫桂兰、门徒林世荣于民国初年亦曾在李福林的福军中任教练,而另一门徒陈殿标又曾到广西苏元春提督处任职,但由于薪俸微薄,所得亦仅够糊口。习武者也有靠卖武、卖药维生的,可是生活多不丰足富裕,甚至晚景凄凉的,大有人在。

在这个大动乱的时代里(从真革命到假革命到军阀割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猜疑争逐,政府的行政与民生脱节,地方军警派系林立,治安败坏。每一个社区、每一种团体,都希望武装起来,纷纷聘请习武者任教练和打手。当时有商团军、民团军、保商卫旅营等等,这些团体都有着不同的政治和社会背景。很多时候,习武者为了生活而牵涉其中,处境可谓尴尬悲凉,亦可能因而致命。据闻黄飞鸿的次子黄汉琛,在梧州船上任护勇一职,因同行的嫉妒而被谋杀。

清末民初时代,南方武林虽然名家辈出,可是,由于受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武术发展的道路仍然崎岖不平。“文人相轻,武人相斗”,习武之人,常因门户派别之见和诸般利益的矛盾,导致诬害、倾轧、争斗之事屡见不鲜。

文人视武者粗鄙无文,难登殿堂学道;武士又认为文人虚华不实、迂腐不通。文武互贬,未能开放胸怀、虚诚互学、取长补短,而精于算计利害、避重就轻、排他性强的传统陋习,国人中大有人在。我国武术向着健康的、全民普及化的体育运动大方向发展,也因而添了不少的困难。

意识形态的因循保守,思想上的僵化闭塞,加上不少习武者急功近利、避重就轻,使学武者的精神面貌和目标含混模糊,武人的社会地位依然无法提高。前人“强国必先强种”的宏远识见,始终应和者少。在上位的往往多有理论而少有实践。这些都大大地窒息了习武者的发展空间和动力。

参考/节录资料:

1.邓光民:《源远流长的佛山武术》

2.《南国电影》:第182期

3.马志斌:《岭海武林》

同类推荐
  • 孔氏家族全传

    孔氏家族全传

    本书描述了孔祥熙的传奇人生:孔圣裔孙,基督信徒,反清志士,协理教案,留学美国,铭贤学校校长,民军司令,留日基督教青年会总干事,娶妻宋霭龄,追随孙中山,促使蒋宋联姻,投靠蒋介石。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但同时以权谋私、贪污腐败,最后被迫去职,离开政坛。
  • 马云和他的朋友们:朋友就是要来往

    马云和他的朋友们:朋友就是要来往

    在这里,读者将阅读到任志强谈完房价后半夜时分的高歌,自称美女爱好者的史玉柱在显摆有美女陪伴的幸福生活,李连杰从公益现场发回语音加视频的实时报道,赵薇晒晒女儿"小四月"的萌音,和家人一起喝喝红酒品品美食;还有汪涵、文章马伊俐夫妇、王利芬、俞敏洪等对生活和工作的感悟。大家会发现,这些高大上的明星们,其实和普通人一样,在自己的扎堆小圈子里相当"话唠"。
  •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我的价值观

    潘石屹亲笔力作!首次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首次系统回顾“万通六君子”创业之路!独家揭秘PM2.5背后不为人所知的内幕!本书内容基于潘石屹“价值观”的理念,从他对房地产市场的认知、商业模式的开发、做人做事的原则、对理想和信仰的感悟、成长中影响价值观的因素、对一些人和事的思考等等众多方面来全方位展现潘石屹的价值观。他在书中首次深谈与张欣的爱情之路和矛盾冲突,畅谈父亲的生存哲学与父子深情,系统回顾了“万通六君子”的创业之路,全面而深入地谈及个人信仰。潘石屹从物质到精神、从生活到事业等众多方面入手,通过真实的讲述展现出自己人生价值观的精华所在,带给大众无穷的榜样力量。
  • 卢梭(名人传记丛书)

    卢梭(名人传记丛书)

    卢梭是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本书客观叙述了卢梭的一生,他颠沛流离的生活、他自由平等的思想主张、他传世的经典之作都一一展现出来。希望青少年读者能更好地走近这位伟大思想家灿烂辉煌的人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3)

    世界最具影响性的文坛巨匠(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青春很短却走了很远

    青春很短却走了很远

    (隔天更新哦,大家谅解!)一群人的青春与一个人的爱情!在青春这个特别的字眼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人负责爱,有人负责恨,有人则负责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刻骨铭心。但谁都逃不掉岁月的魔爪,这幼稚可笑而又让人充满敬意的青春,是疼痛,是羞涩,是彩色的棉花糖,也是撒过泪的红玫瑰,只是,这一切都不会再有了。
  • 巫道至尊

    巫道至尊

    无趣的阴谋揭露赤裸的人性善恶,一次意外点燃叶落奇异人生,茫茫宇宙中无数,各各文明为生存而战..........
  • 大清龙棺之汗王秘藏

    大清龙棺之汗王秘藏

    从满洲初兴到大清王朝的覆亡,三百余年的历史,各个朝代都留下了一些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数不胜数。一块写有“我亦有忧,不敢效彻”的羊皮纸,一张古老而神秘的藏宝图,把我们再一次卷入到了一个更大的阴谋之中。透过层层迷雾,屡次冒险,我们终于找到了汗王宝藏,揭开了太祖遗诏的全部秘密,那个一直隐藏在暗处的黑手终于出现了……谁也没有想到,在背后导演这一切的,竟然会是他!谜一般的遗诏,留下的是一段挥之不去的噩梦……
  • 重生复仇之皇帝宠妃靠边站

    重生复仇之皇帝宠妃靠边站

    将门千金,入宫为后,愿与皇帝长相厮守,从不把后宫争斗放在心上。不想帝王薄情,只是为了利用她拉拢势力,最终成为废后,被奸妃所害。不想一场大火并没有使她灰飞烟灭,反而将她带回入宫前的时间,这一次,她要入宫复仇,昏君、奸妃,凡是害过她的人,一个都不放过。
  • 启夏天使,云上巫

    启夏天使,云上巫

    青春呓语,明媚爱情,告诉你一个关于女巫的童话结局:天使给了女巫一个月的守护,期满后,谁还能帮我记着你呢。芭蕾舞鞋蜷缩在角落里,笨重的大提琴和游弋于大自然静谧的天鹅在叹息,黑乌鸦窝在树上静听风断裂的声音,女巫的魔镜浸染紫色的忧伤,她说害怕他不能帮她记住他,天使的棕色发梢在日光下湿漉漉地闪着光,一到天黑就泛起微微的冷,女巫和天使停留过的那个秋夜,黑云早已隐逸,种满星辰花的夏铭园带来幸福,她会忘记许多人,如我你他她或甲乙丙丁,却依然记得,那个有着晶莹笑容的男生是颗启明星。
  • 霸上皇太后

    霸上皇太后

    一朝穿成皇太后,按理说也没什么好追求的了,可岁月静好的日子不好过,为了皇位,下面那些皇子皇孙没一个是省油的灯,争皇位就算了,居然还敢争她这个皇太后,不肖子啊不肖子……
  •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毛泽东与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一个创造,也是代代人沉积的一份文化遗产。它是构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毛泽东很爱好、也很熟悉戏曲。他在倥偬之馀,和人民大众一同欣赏各种戏曲,聆听各家曲调,凡是民众所喜爱的,他也喜爱,如京剧、晋剧、豫剧、秦腔、越剧和昆曲。别人看戏听曲看热闹,评雅俗,而他却还常能从戏里找出富有哲理的学问,古为今用,并在现实生活,寻得有关政治斗争、策略战略、领导艺术、工作方法等方方面面的借鉴,作出与众不同角度的、颇见独特的点评……
  • 巧手一招鲜

    巧手一招鲜

    本书中大师教您做菜的巧招。家常菜是指百姓人家日常制作和食用的菜肴,是选用普通的原料、根据家人的品味爱好制成的,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浓郁的乡土情愫,让人深深地喜爱和留恋,犹如乡音、母语一般深入骨髓和灵魂。中国烹饪大师史正良先生通过潜心总结研究、反复实践、制作、编写出这一套全新的家常菜谱,其中的菜肴用料普通、制法简便、调味适口,并且营养合理、易学易变,对于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培养美食情趣有极大好处。
  • 重生之混乱世界

    重生之混乱世界

    先是重生在前世生活在都市十八岁的时候,之后脑中有一段混乱的记忆冒出来,最后在都市中死去之后又重生在异界,最后为了能够回到都市而在异界中奋斗,只为寻找到一份叫做天简的卷轴。
  • 名家的教育智慧

    名家的教育智慧

    本书介绍了中外教育家关于教育的精彩论述,集中回答了教育的本质、教学的艺术、知识之美、教师的职业生活、儿童的成长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