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94300000036

第36章 劝喻教诲、悲悯护生(5)

第五节 止恶扬善,劝喻教诲

吾儿

畜生亦有母子情,犬知护儿牛舐犊。

鸡为守雏身不离,鳝因爱子常惴缩。

人贪滋味美口腹,何苦拆开他眷属。

畜生哀痛尽如人,只差有泪不能哭。

慧道人诗

一只母鸡低头寻觅,悲哀地望着地上两个空空的、破碎的鸡蛋壳。

狗护儿、牛舐犊、鸡守雏、鳝惴缩,均是牲畜、动物各自养育、保护幼子的本能行为,与人类保护后代的天性并无二致。畜生自有畜生的生存感受,有欢悦,有哀痛,同样也有天伦之乐。

亲与子

今日尔吃他,将来他吃尔。

循环作主人,同是亲与子。

参用宋黄庭坚诗。日本风俗有以鸡肉与卵置于饭上而食之者,名“亲子井”。亲谓父母,子谓儿女,井者,彼邦俗解谓是陶制大碗也。鸡为亲,卵为子,以此二物共置碗中,故曰“亲子井”。

一日本男子手牵着一个小女孩,准备走进挂有“亲子井”店招的小饭馆。

作者引北宋江西诗派宗师黄庭坚的诗,对比、解析日本风俗便餐“亲子井”的内涵意义构成。

“亲”是父母,“子”是儿女;而“亲子井”这份饭中,“鸡”是亲,“卵”是子。黄山谷之诗,意在阐明人生一世,长辈与子女的养育关系乃是随时间的推移,“循环作主人”,即是一种换位互为的关系。

作者所作画之意,则含有一种佛教的轮回关系:今日进饭馆吃“亲子井”便餐的父女俩,在轮回后,则可能会变成“亲子井”便餐中的“鸡”与“卵”,从而被轮回后由“鸡”与“卵”变成为“亲”与“子”的父女所吃!如此意义上的“循环作主人”,也就如人生中,长辈与晚辈的养育换位之互为关系了。

芦菔生儿芥有孙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画中是三颗细长的胡萝卜,两颗饱满茁壮的芥菜。

深秋蒹葭苍苍之际,是芦菔(萝卜)与芥菜收获的季节。萝卜,有蔬菜中的人参之喻;芥菜,也是富含维生素的绿色菜肴。佛家与素食者主张并劝喻道:蔬菜素食足已矣,缘何就餐无肉不欢?

儿戏(其一)

干戈兵革斗未止,凤凰麒麟安在哉!

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

杜甫诗

两个小孩在草地上玩。女孩在观赏空中翻飞的蝴蝶;男孩则挥动手中的扇子,扑打低飞于草丛中的蝴蝶。

赋名“儿戏”,画面的内容看似平和而恬淡。然而,当它配上了杜甫的这首诗,其诗、其画之意旨似乎大相径庭。结合作者创作此画的特定时代背景,可以感悟诗与画何以如此“小题”(画)“大作”(诗),可以领悟更多的深意。这样的画配这样的诗,实为特定的历史语境使然,其寓意亦再明显不过!

无休无止的战争使生灵涂炭,象征祥瑞的凤凰和麒麟渺无踪影,兵燹遍地,民生被任意糟蹋,暴行杀戮累累……苍天亦悲。

暗杀(其二)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唐白居易诗

一个肩背长枪的猎人。右手提着一只被猎杀的鸟儿,一只猎狗紧跟在猎人身后。

牲畜、动物的性命同样是“命”,其“肉身”同样也是骨与皮肉组成之肌体。猎杀动物一时娱,娱中且有恶性生。劝君不杀枝头鸟,巢中乃有待哺雏。诱捕猎杀乃罪过,扬善护生万物欣。

儿戏(其二)

教训子女,宜在幼时。

先入为主,终身不移。

长养慈心,勿伤物命。

充此一念,可为仁圣。

一男孩坐在草地上玩。他用一根细细的长线将蜻蜓尾部捆住,牵着线的另一端,让蜻蜓在空中挣扎着艰难地飞翔……

宋代王应麟著《三字经》开篇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人生下来时,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开始渐渐发生变化,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不让人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以日常生活而言,人对待动物的态度是复杂的。有人喜欢豢养宠物,以至于对动物的宠爱,较之对自己的子女,有过之而无不及;有的人轻视动物,因为总认为它们是较人类低级得多的生命形式;还有的人,处于特定的心境、特定的情境时,会残害动物、虐杀动物。

人应该如何对待动物呢?这样的教诲需要从小做起。自幼培育善良、同情之心,珍惜各类动物的生命,切勿妄加残害。

囚徒之歌

人在牢狱,终日愁欷。

鸟在樊笼,终日悲啼。

聆此哀音,凄入心脾。

何如放舍,任彼高飞。

悬挂在空中的鸟笼,里面囚禁着一只正在啼叫的鸟儿。

鸟被囚于樊笼,失去飞翔的自由;人被囚于牢狱,失去正常生活的自由……终日悲啼或愁郁。于人而言,失去自由,可能会被置于恐惧、奴役、伤害的境地,更甚的是:失去了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正面肯定与和谐的心境。

遇赦

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求己。

如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

他若死时你救他,汝若死时人救你。

回道人诗

一位妇人站在阳台上放生。她双手端着打开了门的鸟笼,一只鸟儿从鸟笼中飞出……它又获得了自由。

打开樊笼,予鸟以自由;与人为善,救人于危难。欲使自我人生顺遂,首先还得要求自己行善。如想自我生命延长,还得有意识地多多放生,这正是佛家一报还一报之循环义理。他人生命垂危时,你伸出施救援手,反之,当你的生命濒危时,他人亦会救助你。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诱杀

水边垂钓,闲情逸致。

是似物命,而为儿戏。

刺骨穿肠,於心何忍。

愿发仁慈,常起悲愍。

一头戴礼帽、身着长衫的男子,正闲适地坐在河边护栏上钓鱼。

钓鱼是遣兴、游戏,但在佛家的眼中,其实质为“诱杀”。

刽子手

一指纳沸汤,浑身惊欲裂。

一针刺己肉,遍体如刀割。

鱼死向人哀,鸡死临刀泣,

哀泣各分明,听着自不识。

明陶周望诗

一妇人坐着,正埋头剔除一条大鱼的鱼鳞。

将一根手指浸入沸水之中,无疑是疼痛万般;用一钢针刺入皮肉,必将心惊肉跳,浑身如刀割。鱼儿任人切割时的挣扎,鸡被人宰杀时的鸣叫,人们又何以视若无睹?作者引明代陶周望的诗意在说明:人们对待动物时,往往如刽子手一般残忍,如刽子手一样有着“听着自不识”的“麻木”。元代僧人独峰所著《禅要》曰:“及眼观眼非斯眼,将心比心无所心。”佛家主张应设身处地为牲畜着想,推己及至动物。动物虽非我类,将心比心是同一。

平等

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

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

宋黄庭坚诗

一男子坐在矮凳上,他的狗忠实地半蹲着望着他;而他也两眼平视地望着他的狗。画的下面加了一段英文:

THEY ARE THE EYES OF EQUALS

— TURGENIEV—

(“他们的眼神是平等的。”——屠格涅夫)

作者引宋代江西诗派之宗师黄庭坚的诗作为这幅画的配诗,意在阐明自然界中人与动物虽然属类不同,但仍然“原同一种性”,即都是“动物”。“只是别形躯”,即存在外貌、身体形式、生命形式的不同;同为肉身而“名殊体不殊”,有“高级”与“低级”的不同。因此,以我们这个星球的生物与自然界而言,人与动物处于平等的地位,人与动物的关系也应该是平等的!

醉人与醉蟹

肉食者鄙,不为仁人,

况复饮酒,能令智昏,

誓于今日,改过自新,

长养悲心,成就慧身。

一男子一手端着酒杯喝酒,一手握着一只烹熟的大螃蟹吃得正欢。

酒肉往复穿肠过,伤身亦使智力昏。元代钟嗣成《录鬼簿序》道:“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酒肉之徒,往往沉溺于醉生梦死之“快意”中,德性丧失,为碌碌无为之人。其麻木无聊,如同泥土,他们虽然活着,和死了的鬼有什么区别?

翻然悔悟自今始,释然自新从此生,清澈明净的生活渐注慈心、悲心。自此往后,明气清心,开始新的生活,做新的人。

忏悔

人非圣贤,其孰无过。

犹如素衣,偶著尘涴,

改过自新,若衣拭尘,

一念慈心,天下归仁。

一男子伸开手掌举至脸前,闭目静思。

人人都会犯错误,如干净的衣服偶然沾上了污垢。有了错,关键在于改正过失或错误。改过自新,向善做人,又好比涤除衣服上的污垢或尘垢。《周易?益》有言:“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时时反省或有益,处处悟了可明仁。

同类推荐
  • 我把阳光寄给你

    我把阳光寄给你

    本书所选散文均来自杂志《读者》。作者为杂志超人气作家。选文共分8个栏目,包括:温暖一生的棉鞋,成功的秘诀,丑陋的苹果,向上帝借一双手,美丽生命的出口,藏在掌心的秘密,没有人拒绝微笑,失去双腿的飞翔。相信自己是一颗珍珠砂,去迎接岁月的淬砺、生命的打磨,你的人生一会光亮圆满。
  • 面对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面对人生的美丽与哀愁

    这是著名作家刘墉在台湾“921”大地震之后,特别出版的一本散文集。在这本书里,刘墉用23个简短的小故事,娓娓而谈人生中的诸多境遇和情感:谈忧郁、谈悔恨、谈心情、谈逼迫、谈残破、谈我们的苦难;也谈自信、谈理想、谈胆识、谈超越、谈忍耐、谈快乐的人生。如同这本书的书名《面对人生的美丽与哀愁》,愿每个经历苦难的朋友,都能从哀愁中走出来,把大悲化为大爱;愿每位遭遇灾变的朋友,都能由废墟中站起来,且种出更美丽的花。
  • 再见,好时光

    再见,好时光

    苏善生编著的《再见好时光》以散文、随笔的形式书写了一本关于人生感悟的图书。爱,原来是需要爱来当参照物的,年少时的我们,少不更事,常常看不到父辈们那份深沉的爱,是因为那时我们自己根本就不会爱。长大后,我们懂了,那个这样爱了我们一生的人,却是渐行渐远。花开当珍惜,爱也要趁早。
  •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
  • 一生要会背诵的唐诗

    一生要会背诵的唐诗

    唐诗宋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两颗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明珠。它们题材广泛,形式不拘一格,风格多姿多彩。《一生要会背诵的100首唐诗:100个首宋词》荟萃了一生要会背诵的100首唐诗和100首宋词,它们或文雅、或悲壮、或哀怨、或柔媚、或深沉……
热门推荐
  • 颠覆神话世界

    颠覆神话世界

    玉皇大帝为何开黑屡屡被坑,王母娘娘为何彻夜不归,二师兄为何深夜被抓,唐三藏为何醉宿酒吧,七仙女被拐,红孩儿被卖,沙师弟聚众扰乱治安,小凡哥梦中飞升到底是必然还是偶然,成仙后到底该何去何从……………(突然发现都市类很少写这样的幽默文,尝试一下,会努力完本的,支持哦,各位亲!!)(另此书由于严重毁三观,过于残暴摧残人的视觉神经,未成年请谨慎观看。)
  • 绿色生活手册

    绿色生活手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意识的加强,人们的生活消费观念也正在不断地更新,安全健康、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消费时尚正在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领域中去。本书介绍了吃绿、穿绿、住绿、用绿等的生活常识。
  • 人际的运用(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人际的运用(现代人生成功方案丛书)

    你有时可能会遇到这种情况:对方或许完全错了,但他仍然不以为然。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指责他人,因为这不是聪明人的做法。你应该了解他,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方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和行为,其中自有一定的原因。探寻出其中隐藏的原因来,你便得到了了解他人行动或人格的钥匙。而要找到这种钥匙,就必须设身处地地将你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
  • 外挂修仙

    外挂修仙

    来,天才,这是我的外挂。怕了?不不不,不用下跪。磕头也没用。我要的是钱!钱你知道吗?!------------------------
  • 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哲学智慧(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采撷了古代哲人的一些思想精华,以此勾画出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线路图,包括先秦哲学、两汉哲学、魏晋隋唐玄学佛学、宋元明清理学、近现代哲学等。
  • 少年无欢

    少年无欢

    据传,真武大帝成仙之时,为后人留下一部旷世天书,名曰《九天玄鉴》,其中记载了真武大帝一生所修炼的武功绝学和成仙悟道之法。这书虽然留存于世,可惜后世再没出过像真武大帝那样的奇才,即使有人有幸得到,穷尽其一生才智能悟到十中之一者已属罕见。更何况百年来江湖纷争不断,一部奇书经过数次盗掠毁损早已七零八落,而其中所记载的绝学竟渐渐失传了。
  • 剩下的末夏里淡淡年

    剩下的末夏里淡淡年

    她--------林若曦。是一个平凡、开朗的女孩儿,没有亲人,被人遗弃,四岁的她在孤儿院整整生活了12年,被人欺负,无助的她忍受着别的孩子带给她的伤痛,但这样平凡的她却有一个震惊世人的秘密。。。。。。。。他--------慕容希澈,是高高在上的贵族公子,从遇见若曦的那一刻,她就被他吸引了,后来,希澈明里暗里的帮助若曦,也让若曦慢慢的注意起他。。。。。他--------欧阳雨墨,他喜欢看若曦笑,仿佛若曦就是他生命里不可缺少的阳光,亮的刺眼,喜欢若曦。。。他--------林若凡,从小时候遗失了妹妹,就让自己惭愧不已,一心就想把妹妹找到,好好地疼她,爱他,照顾她。。。。。。。。。。。。。。
  • 一生要了解的30场历史兴衰

    一生要了解的30场历史兴衰

    以史为鉴,对于人类认识和把握社会规律,拓展思维,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述从女娲补天至辛亥革命的30场兴亡史,引领读者登堂入室,有所读、有所思、有所学,真正发挥“读史使人明智”的益处。
  • 天煞论

    天煞论

    诗曰:繁华消长似浮云,不朽还须建大勋。壮略欲扶天日坠,雄心岂入驽骀群。时危俊杰姑埋迹,运启英雄早致君。怪是史书收不尽,故将彩笔补奇文。这个年代,上天觉醒,只要你有了上天赐予的力量,你就有了你想有的一切,美女,财富,权利等等等......也许下一个被选中的人就是你......
  • 伤寒门

    伤寒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