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有人说了,一个幸福的人应该是这样的:拥有一个日本的老婆,一个中国的厨师,一份美国的工作和一栋英国的房子。英国的房子倒没有什么特别的,外表看上去又呆又木的,尽管里面的装潢和装饰非常考究。英国房子之所以特别是在于它所处的环境。有人曾经把英国比喻成欧洲的乡村,因为在英国你几乎看不见裸露的土地,走出城市放眼望去则是一片片由橡树点缀的绿色草地。驱车行驶在乡间的小路上,迎着那透过没有半点尘埃天空的金色夕阳,再听着收音机里不断播放着最新推出的新歌曲,着实是一种享受。
音乐间断时收音机播出的几条新闻却耐人寻味:
一则新闻是说英国政府要在四年内在公共场所,特别是在有餐饮的地方禁止抽烟。众所周知,被动吸烟的人所受到的危害比吸烟的人所受到的危害更大,政府这样做既保护了不吸烟人的健康,也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吸烟人吸烟的频率。但是不少人提出了质疑,原因是吸烟人群是固定的,他每天一定要吸烟的,如果在公共场所可以喝酒,吃饭的地方不能吸烟,那么他们一定会回到家中吸烟,这样就可能危害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后果可能更严重。不管舆论怎样讨论,似乎英国政府已经铁了心,非要实施不可。
另一则消息时和第一条有关系的,即还要在4年内禁止垃圾食品在晚上9点以前在电视上做任何广告。所谓垃圾食品就是指那些含糖量,含脂肪都很高的食品,特别是大家熟知的肯德鸡炸鸡,麦当老食品,薯片等等。今后所有食品还都要采用新的标签,上面一定要标明含糖量,含盐量以及含脂肪量。英国不少百姓感觉到英国政府管的太宽了点儿,这个社会就像一个保姆社会了。
第三条 新闻是说英国有关机构为了避免中学生早孕,避孕针将走入英国的中学。一个中学生在接受采访时明确地和记者说:她肯定会用的,因为打一针既方便又能防止怀孕,她认为她的大部分高中女同学都会采用这种方法的。可是有的人却不以为然,如果公众让这种方法走进中学,那无异于对这些孩子们说:你们随意享受性吧,只要别怀孕就可以了。
第四条 听了这些新闻以后,我也感到比较迷茫。禁止在公共场合,特别是在公共餐饮的地方禁止吸烟还是很容易理解的,我们中国劳动力便宜,香烟的价格很低,很多人都能抽得起香烟,所以烟民的数量在世界上是老大。绝大部分娱乐场所和餐饮场所,基本都是烟雾缭绕的。实际上这些烟雾都无时无刻地进入你的身体,侵蚀你的肺部,在这些地方久了,就是一种慢性自杀!不毒害别人,事实上也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的标志。而在我们这个社会里,不顾别人只顾自己的人大有人在。但是如果把英国政府的这个规定硬搬到我们中国,恐怕还要等20年以后了。
第五条 关于科学饮食,我则认为是一种习惯和时尚问题,就像人们的时装一样,每年流行的款式是不一样的,而且是轮回的。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红花配绿叶的图案是最时髦的了,80年代后却认为是土的直掉渣儿,90年代末,有人又悄悄地把它重新拾了起来。食品也是一样的,70年代,每一个家庭都要买肥的肉,买回来后首先要把油炸出来用来炒菜,炸完油以后的油渣滓又用来 蒸包子,而且大家都吃的有滋有味的。当然这和当时中国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分不开的。后来又说吃肥的肉不好,而现在绝大部分家庭的温饱已经不成为问题,可是餐桌上还经常要有红烧肉的。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应该是个人的选择,政府这种干预的确是多了些。想想我们生活在中国确实是够幸福的了,中国虽然是一个权力相对集中的国家,但是个人的生活是非常自由的。在英国伦敦如果你在收费停车处停车时间超过5分钟,就会有警察抄你的车牌,送你一个80英镑的罚款单,而在中国停车费一元钱就可以停一天;在中国你可以在多家银行任意开账户,而在英国开一个银行账户也要准备一大堆材料;在中国你在家可以随意大声唱歌听音乐,了不起和邻居道个歉,而在英国,不知道哪一天法院就来找你了;在中国吃饭你可以对服务员幺三呵四的,而在英国你敢吗?现在英国政府又要管你吃东西了,据说以后每个学校都要有一个营养食品指导员来指导学生吃饭,看来英国的社会真快成为妈咪社会了。
第六条 再来看看中学生打避孕针,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生有好处,但是如果放在中国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也许这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表现,也许不是。但是不管怎么说英国是世界上现代工业发展的摇篮,社会发展也领先于世界,对我们中国这个古老又年轻的国家,有些东西学着走准保没错,因为他们几百年来也是摸着石子过河,一步步走过来的。有些东西学了就可能要出问题了,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还是不一样的。
2004年11月16日 于英国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