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7560700000032

第32章 卢叔宁的自述

近日,老同学卢叔宁的回忆录要出版,命我作序。我感到,想说的话很多。

我和卢叔宁是北京师大一附中同学。这所学校创建于一九〇一年,原名五城学堂,是中国现代最早的国立中等学校。我是一九六四年入学的初中生,他是一九六三年入学的高中生,在校期间并不相识。一九六九年初到山西沁县插队以后,才互相熟悉起来。我所在的长胜村位于县城南边十里,他所在的李家沟位于县城北边二十里。见一次面也不容易,但因为有共同的兴趣,所以每年要聚一两次。一九七〇年陈伯达在九届二中全会上被批判以后,小道消息数月后才传来,于是,几个村的知青相约讨论了一次。当时有人提出陈伯达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卢叔宁当场反驳。印象最深的是他预言,看着吧,下一次斗争就到了军内。我们当时的消息很闭塞,卢叔宁也没有更多的信息来源。当时高层进行批陈整风,黄、吴、叶、李、邱作检查,我们都不可能知道。他是出于对中国政局的整体观察,作出自己的判断。不到一年的七夫,发生了“九·一三”事件,我感到,事态的变化被卢叔宁言中了。于是,又请卢叔宁来聚了一次。当时卢叔宁心情很振奋。他把秘不示人的日记拿出来,向我们念了几段。这下子才知道他对当时的施政方略有根本性的怀疑。大家十分惊讶。虽然经历了“文革”初的疾风暴雨,我们似乎见过一些世面,但卢叔宁的观点还是让我们感到振聋发聩。

其实,卢叔宁当时能够独立思考,与他的处境相关。“文革”前他本是高才生,数学竞赛得过奖,文章登过报,考重点大学没问题。但“文革”的第一年,父亲就因不堪凌辱而弃世。兄弟姐妹受到株连,都被打入另册,与一切机遇绝缘,这成为他反思现实的动力。其二是他的阅读相对超前。我印象中,他和我谈论过“文革”前为了反修出版的古纳瓦达纳所著的《赫鲁晓夫主义》,那本书是批判赫鲁晓夫在斯大林生前如何阿谀,斯大林死后又如何翻脸的。这本书现在看起来能不能站得住脚已是问题,但当时却成了卢叔宁对林彪吹捧毛泽东产生怀疑的思想资源。

他的思想还有一个重要来源,便是鲁迅。我知道他对鲁迅的书不是一般的爱好,而是有着认真的研究。他曾说鲁迅是他平生唯一敬重的人。当时我还没有读过多少鲁迅的书,他讲起鲁迅来如数家珍。具体的话我记不住了,印象较深的是他把鲁迅和郭沫若作了比较,对前者怀着真诚的敬意,对后者却颇有微词。在“文革”中,鲁迅被抬得很高,却按当时政治宣传的需要进行了改造。卢叔宁系统地读过鲁迅的原著,所以鲁迅在他心目中,不是任人涂抹的偶像,而是一个独立的、批判的,对现实和历史充满了怀疑精神的思想家。他从鲁迅那里汲取的怀疑、批判精神,引导他形成了对思想启蒙的强烈渴望。他大约在一九七三年写过一首题为《清江河的传说》的叙事长诗,其寓意明显的是批判闭关锁国,倡导对外开放。一九九八年,卢叔宁的“文革”期间的日记整理成《劫灰残编》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作为“文革”年代思想史上幸存者的个案,他这本书得到了钱理群、印红标等文史专家的高度评价。

毛泽东逝世以后,中国大陆掀开了历史的新一页。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我们这一代人遇到了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卢叔宁当时已经三十岁,还是抱病参加了考试。虽然考分不低,但那一年的录取方式对六六、六七届高中毕业生的要求高于一般考生,而且分配到师范院校。所以分数很高的他却被录取到地处长治的晋东南师专。所幸的是,教师中有几位从京城沦落到偏僻山区的高人。毕业时,作为高才生的他本可留校任教,可又遇到人事上的倾轧,只好回县城中学教书。这时知青们大多已经走了,那种纵议天下的思想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周围失去了对话呼应的民间思想群落,一个人便很难孤独地前行。当一个国度之内的思想环境失去了公开交流的可能时,偏居一隅的智者可以凭自己比众人走得更远;而当思想有了交流乃至和世界接轨的机会,谁要想站在时代的前沿,就必须身处思想文化中心,起码也要与中心保持密切的沟通。而偏居一隅的冥思方式就不可能再领风骚了。县城的文化气氛自然使卢叔宁倍感寂寞,八十年代后期,他远走南国,到蛇口工业区当了一名中学教师。然而,在那个商业气息十足的城市里,他教学之余,乐趣还是读书,关注国家的命运前途,文明的兴衰成败。退休以后,定居妻子的家乡湖南常德,仍然如此。

如今,我们一代人已经年逾花甲。思今抚昔,常生恍若隔世之感。而“文革”的真实过程,当事人的真切感受,仍难以进入公共视野,公众能够接触到的“文革”信息往往是经过大大简化的结论。因此,“文革”当事人的回忆录显得十分宝贵。私人的回忆文本,可能因此产生公共意义。每个过来人的处境不同,对“文革”的回忆自然千差万别。但真正能够还原历史丰富面貌的信息,就蕴藏在这千差万别的细节之中。有些人的回忆录可能反思未必深刻,但其中只要包含鲜活的细节,其价值甚至可能超越理论的抽象。所以,我常向退休的同龄朋友建议,抓紧时间,回顾生平经历,形成文字,即可与同龄人交流切磋,也为后世留下历史的证词。抢救记忆,时不我待。这可能是我们还能向社会做出的最有意义的奉献。

同类推荐
  • 我给总统当御医

    我给总统当御医

    李计留先生——一位中非友谊使者,获得总统嘉奖颁发“骑士勋章”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声名远播的非洲总统“御医”,在当代中国援非医疗史上颇具传奇和冒险色彩:他以精湛绝妙的中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先后“迷倒了”三任总统,对他赞不绝口;他和总统的关系极其微妙,有时亲密无间,有时伴君如伴虎,曾跟随总统到处出访,一享尊贵,有幸列席联合国大会,亦亲眼目睹了总统的婚姻和爱情复杂关系的内幕……
  • 国旗阿妈啦

    国旗阿妈啦

    仁曲珍是一位深深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藏族老人,在四十五年的时间里,这位老共产党员每天执著地将五星红旗在自己的院中挂起来,成为边陲山村一道美丽的风景。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知道老人的事迹后,都给予了关注与关怀。《国旗阿妈啦》的作者杨年华深入老人所在的樟木镇帮村采访、拍摄,对老人的人生故事进行了解,对她几十年如一日的升旗行为进行探寻,最终写成本书。《国旗阿妈啦》以老人一生的坎坷经历,尤其作为旧农奴,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生活、尊严上的翻天覆地变化为核心,以老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为描写对象,进而将镜头拉远,焦点扩大到老人所在的一个村、一个镇的数十年发展。
  • 锄尖上的墨香:首届杭州市农家书屋优秀征文集

    锄尖上的墨香:首届杭州市农家书屋优秀征文集

    二十余篇来自农家书屋的优秀征文,体裁丰富多样,主题立意、语言风格、行文结构从各个侧面展示了杭州市农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状态。杭州市的农民朋友在书中孜孜不卷地汲取营养,发掘致富途径。新一代农民正在用知识创建自己的美好温馨家园。
  • 淘宝4钻轮椅店主的不败人生

    淘宝4钻轮椅店主的不败人生

    她从小就患上了不治之症,导致全身百分之九十的关节变形、强直。更不幸的是,一直照顾她的母亲撒手人寰。她克服重重困难,摆脱依赖。她想出了发明“自理工具”,来完成“自理”。躺在炕上,她开了淘宝网店。她躺着打包装手指磨出了血,躺着写快递单髋关节磨破了皮。从瘫痪十八年,到网络创业先锋,她开辟出了一条不能自理的重残疾人、自立自强的生存之路。她躺着把店里的产品卖到了全国32个省市和自治区,还卖到了香港……她被誉为“中国淘宝张海迪”。
  • 蟾溪流韵

    蟾溪流韵

    连德仁先生的《蟾溪流韵》即将付印,嘱我写序,诚惶诚恐。对诗词,我并不精通,但确是个爱好者。我始终认为,好诗歌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心底喷涌而出的。其鲜活的灵魂是无法隐藏的。读完连先生的诗集,酣畅淋漓,更加深了我这一认知。
热门推荐
  • 地心时代愚公儿女

    地心时代愚公儿女

    走出神话式科幻的科幻悬疑小说。二十一世纪,绝没有人会对地震无动于衷,二十六世纪,对于地震,谁也尽可安心地不必管它,人类胆寒的最大自然灾害在两女一男的爱情争战中被得到全天候有效监控。非联想和超乎想象的未来世纪生活图景提前全程亮相,爱情随时代在升华,超越的爱,是什么?只有他们自己和你会体悟得出。
  • 武则天之魅力

    武则天之魅力

    武则天活着时是一位最有权威的铁血女皇,死后迄今仍是一位最有魅力的历史人物。读者若不信,请看中国唐史学会的如下报道:中国唐史学会发起、主持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武则天学术研讨会,1985年10月22日至27日在陕西咸阳召开,会议期间在乾陵博物馆成立了武则天研究会。其后,又连续三年召开了三次武则天学术研讨会。每隔一年就召开一次全国性的、同一专题的学术研讨会,除武则天以外,其他历史人物享受过这种特殊的荣誉吗?这就足以证明,武则天死后近一千三百年还是如此具有魅力!难怪人们称赞她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歌颂她是“一个最伟大的女人。”
  • 弃妇翻身计:BOSS走着瞧

    弃妇翻身计:BOSS走着瞧

    面对对面挑衅的男人,他邪肆一笑:“如果你不嫌弃她是被人穿过的破衣裳,尽管拿去!”他是义兄,拥有她,却不爱她,打击她,玩弄她,不择手段。契约......私生子......绯闻......前女友......一场猫与老鼠的游戏开始上演,然而这背后竟然还有更大的阴谋。这一切,让她的心悴然成灰!几年后,她涅盘重生,修炼成一名惊世名媛。她踩着光环回来,呼风唤雨。小心了,那些曾经侮辱、欺凌她的人,她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 凤舞创世

    凤舞创世

    左边破灭,右边守护,选择哪个?命运的轮转之下,个人无力的挣扎,一切只是为了求得“真相”
  • 中国新篇章

    中国新篇章

    本书以中国新篇章为主题,文章包括预测中国、中产阶级重塑中国消费市场、中国制造业迈入新时期、在PC+时代登上新高峰:杨元庆访谈录等。作者为麦肯锡全球各分公司的董事和顾问等。本书可供中国企业高管和相关研究人员参考、阅读。
  • 独宠鬼颜太子妃

    独宠鬼颜太子妃

    她,相府嫡女,五岁当街调戏良家美男,七岁玩翻京城,十岁……十六岁无人问津,待嫁闺中。他,东宫太子,七岁能为国献策,十岁临朝听政,十二岁……二十岁孤身一人,太子府无一美人。一道圣旨,一纸赐婚,让处在极端的两人有了交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每天一堂业绩课

    每天一堂业绩课

    如果你还在为每日的业绩发愁;为不得好客户而苦闷;为同行的竞争而憔悴,那么这说明你还不够强大,你需要对你的职业补课。每天一堂业绩课,每天一条销售秘籍,恶补你的职业素养,让下单更轻松。
  • 漆园指通

    漆园指通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朝花笙

    朝花笙

    相传一年多年前,中原的土地上曾腾飞过一条巨龙,纵横万里,无人可抵,一度把自己凌驾于众生之上,而又这其自身的独特,万花散去,终落于长安,号称大唐,而人们把这座龙落之地称为长安,万国来朝,万邦来贺,达到空前的盛世,可同样是美人,同样是江山,同样繁华尽碎,终成荒凉,那年安史,摧毁的,竟再也寻不回,可这不是结束,八年后,人们在花海中是否能寻得,已腐朽的枯骨,当胜利的号角吹响,长安的钟鼓再次从内而外的呼应,黎明来临,国家复苏,丝丝新的生机注入到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人们拾起花朵同时也见证了光明的到来,可这真是结束吗?十年后一个少年的到来又会给这里带来什么样的改变,狼烟起,风云变,江山改,龙腾飞
  • 边学边用经络养生妙法

    边学边用经络养生妙法

    编者介绍了人体十二条经络、养生健康基本穴位、常见病经络疗法、经络养颜方法、如何用动作解决上班族常见病,以及老年人经络养生法、儿童常见病经络疗法、男性病和妇科病经络疗法。本书通俗易懂,方法简单、实用、安全,易学易用,适合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