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722100000017

第17章 水墨泾川(1)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

旗峰公家庙门联

五代十国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一位极具开拓气质的绘画巨匠,江南水墨山水画派创始人董源。在此之前,唐朝诗人王维曾有过“画中有诗”的“破墨山水”,其后的毕宏、王默等人,开创了中国水墨画的“泼墨”时代,而于水墨画集大成者,则是南唐李中主李璟的一个名叫董源的园林官员。宋朝著名书画家米芾曾如此评论董源的水墨画:“峰峦出没,云雾显晦,不装巧趣,皆得天真……溪桥渔浦,洲渚掩映,一片江南也。”

中国水墨画讲究“点滴烟云,草草而就,不失天真”,讲究“笔中有墨,墨中有笔”,最具中国文化特质。而水墨画所用的绘画工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亦最具中国文化特质。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倘若没了水墨画,没了笔墨纸砚,传统中国文人将是另外一个样子,传统中国文化亦是另外一个样子。

笔墨纸砚中的精品,无疑是湖笔、徽墨、宣纸、端砚四种。徽州歙县有徽墨、歙砚两样,以徽墨更为著名;泾县有宣纸、宣笔两样,以宣纸更为著名。大约知道宣纸的人很多,知道宣纸产于泾县的人不多。唐朝时期,泾县隶属于皖南宣州,泾县纸品以“宣纸”之名称进贡于朝廷。到了南唐,著名词作家李后主李煜所监制的“浆白如玉、光而不滑、轻如毫毛、收而不折”的澄心堂纸[1],则是宣纸中的精品。宋代画家李伯时用这种纸画《五马图》,文学家欧阳修用它写《新唐书》及《新五代史》,诗人梅尧臣收到欧阳修给他的澄心堂纸喜不自胜,称它“滑如春冰密如茧”。

我于宣纸的知识非常粗略,也没有大量时间查阅绘画典籍,也就是说,我根本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证明大画家董源画他的水墨画《潇湘图》、《夏山图》、《夏景山口待渡图》,就用的是宣纸,甚或就是宣纸中的澄心堂纸。然而,我亦无法相信董源舍近求远,不用近在眼前的且文人交口称誉的泾县纸品,而用别的什么地方的。

我于旧时泾县的深入了解,不免感叹累世消亡的古物何其之多,能够触摸到的何其之少。时至今日,大约惟有古民居和宣纸两样,是能够亲眼目睹的重要实物。而前者已经固定,成为经典,多数在风雨中存在了数百年且日渐颓败;而后者却依然变化,生气盎然,至今中国绘画界于国画的,尤其于中国山水画的恣意挥洒,依然主要依托于“润墨性好,吸水性强,纸面色泽经久不变”的产于泾县的宣纸。

泾县宣纸被中国书画界称之为“千年寿纸”。《红楼梦》中宝玉讲“雪浪纸,又大,又托墨”,宝钗讲“那雪浪纸,写字、画写意画儿,或是会山水的画南宗山水,托墨、禁得皴染”;据专家考证,宝玉、宝钗所说的雪浪纸,就是清朝的泾县宣纸。

宣纸的起源,如今漫漶莫辨。惟有一则传说,予后人以猜想之余地。中国造纸术革新家蔡伦是东汉桂阳[2]人,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造纸,以此替代体积庞大的竹简以及成本很高的缣帛用以书画。公元一一四年,汉安帝刘祜封蔡伦为龙亭侯,所以蔡伦所造的纸品,时人称之为“蔡侯纸”,后世尊蔡伦为中国造纸术发明人。

据泾县民间故事讲,蔡伦弟子中最聪明的一位叫孔丹。蔡伦去世后,孔丹要替蔡伦画像,一心造一种能够长久保存且洁白如玉的上等纸品。孔丹跋山涉水,一日来到泾县一个叫小岭的地方,炎热中捧溪水解渴,突然瞧见倒伏于水中的一棵青檀树。虽然这棵树已经朽烂,但树皮却洁白柔韧,于是孔丹“引水筑臼,砌槽打浆”,在这里造出了第一代泾县宣纸,最终心想事成。

这个传说虽然美好,却有画蛇添足的败笔。其结尾讲东汉的孔丹,将青檀造纸术传给了小岭曹氏人家,这很容易被证伪。据清朝乾隆年间重修的《小岭曹氏族谱》记载:“宋末争攘之际,烽烟四起,避乱忙忙。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由虬川[3]迁泾,来到小岭,分徙十三宅,见此系山陬,田地稀少,无可耕种,因贻蔡伦术为业,以为生计。”由此看来,即使孔丹时代小岭有曹氏人家,也不是晚宋时期挽宣纸于末路的曹大三。

出产宣纸的泾县是得天独厚。正宗宣纸的两样主要原料,一是青檀树,二是沙田稻草,均出自泾县本地。日本商人曾采撷泾县的青檀树籽,拿回日本去种,此举若“橘逾淮为枳”,种不出泾县那样好的青檀树。泾县位于扬子江拱断褶带和皖南断陷带的过渡地带,其土质及土质的酸碱度,迥异于其它任何地方,所以这儿出产的沙田稻草成浆率高、纤维韧性强、不易腐烂,且容易提炼纸质的洁白度。

宣纸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即所有非泾县出产的宣纸,也就是不曾用泾县青檀树和沙田稻草作原料,不曾用泾县杨藤汁作辅料,不曾用泾县苦竹纸帘抄制,不曾在泾县石滩上摊晒漂白,那么即使也有十八道工序,也有一百余项操作,其生产周期也长达三百余天,均统称为仿宣纸。而仿宣纸与宣纸的品质、价格以及受欢迎程度,则不可同日而语。

泾县丁家桥镇的小岭村落群,俗称九岭十三坑,至今仍完好保存着建造于明末清初的许湾古纸槽。旧时许湾有蔡伦庙香火不断,尤其每年农历三月十六日,传说中的蔡伦诞辰日,当地造纸人都要来该庙给蔡伦像烧香磕头,感激蔡伦予他们以生计,祈望宣纸业兴旺发达。

泾县各乡于明清时期的鼎盛,商业与文化的极度发达,可惜因战乱而严重受挫,或大伤元气,或一蹶不振。著名的太平天国战争,自“清朝咸丰四年(公元一八五四年)正月,太平军匡王赖文鸿率部七万,由石台、太平向泾县进军,清军守将易开俊坚壁死守”[4]起,至“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太平军因天京(南京)失守,驻泾太平军撤离,清廷命饶馥存为泾县知县,整顿城乡秩序”止,其拉锯战持续十年之久。

《小岭曹氏宗谱》收录一篇纪实文章,其篇名为《小岭御难记》,现摘录于下,予读者以联想之具象。

“咸丰三年春,祸缘粤贼[5]倡乱,浮江滨,犯皖省,踞金陵。维时小岭恪遵邑侯崔琳奉各大宪札谕,设乡团,集民勇,保身家。五年正月七日,邑西南乡团仝赴南邑叶家陇与贼接仗,我勇亦有与之阵亡者,贼亦败遁。继此若协吴楠攻窜城贼;若奉邑侯崔拨勇守城;若随提督军门周天受克复县城……无役不先,有警必赴……十一年二月十三日,贼乃跨山四入,蜂拥潮涌,然犹杀贼多多,卒之寡不敌众……(贼)逞杀戮,纵焚烧,屋之存百无一二,并不完全。四月二十九日,贼复入境剿掠,统前男妇老幼之死于刃、死于病、死于冻饿流亡者十有八九……瓦砾场骨月(肉)团堆,胸刳颈断,山谷间尸骸零散,鸟啄兽吞。炊烟若禁,十三宅(小岭十有三坑,曹氏环居其中)空遗山水回环,蓬莠蔓生,百千户尽是村墟寥落。”

太平天国战争于皖南尤为惨烈。泾县是皖南山区与长江冲积平原的过渡地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十年中太平军与清军数次将泾县作为你争我夺的主战场。泾县章渡镇以前叫漆林渡,曾有万株漆树绕青弋江两岸蜿蜒青翠。李白于《早过漆林渡寄万巨》一诗中,有“西经大蓝山,南来漆林渡”之句。明清时期,章渡镇以水码头之繁荣而著称,是泾县商业物资重要集散地之一;一九三八年,时任中国共产党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前往泾县云岭视察新四军军部,就是乘乌筏沿青弋江顺流而下,在章渡上岸的。

当年太平军与清军在章渡发生过一场空前惨烈的激战,章渡老街全部毁于战火。我们现在看到的老街,虽仍有“江南千条腿”的吊栋阁[6],仍有酱坊、药店、烟店、布店、百货店、铁匠铺等铺面或遗址,前店后坊的传统格局也隐约可辨,但其建筑的门坊、门墙、阁楼、栏板、栏杆、雕花斜撑等,却简约粗略得多。在我的想象中,那些被毁于兵燹的老房子和老店铺,应该跟查济的、黄田的、茂林的一样美轮美奂,一样奢华精致。

查济是泾县西南角的一座偏远村落,其地形乃“万山环外,三水流中”,且村落庞大,田畴富饶,家道殷实者多多,当年为太平军长期据守。《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二洪秀全》一文中,有三处提及泾县查济。

其一是:“石埭夏村寇分股纠青阳寇万馀,窜踞泾县查村,防军副将石玉龙败死南山岭。適周天受至自宁国,督天孚等力击之,寇退还查村。”

其二是:“泾县查村寇犯吴正熙垒,不利,而章家渡亦为我军所挫。”

其三是:“江长贵克太平,郭村、查村败寇窜泾县北路。”[7]

太平军“蜂拥潮涌”而来之际,泾县、太平两县“集二十七姓团练乡勇”予以防堵。二十七姓三千余名乡勇中,以小岭的曹氏、查济的查氏、茂林的吴氏、翟村的翟氏最为英勇。茂林吴海林老人替我如此分析其中的原委:“当年茂林尽是官宦人家,全是做官的,是戴红顶官帽的,一直拿的是皇家俸禄,如今皇帝有难,理应奋不顾身,忠而勇之。况且,这也是每个乡勇的‘保身家’之举,于其个人、家庭乃至宗族的生死存亡,有迫在眉睫的压力。其结果是,凡抵死抵抗太平军的村镇,遭焚毁的房子就多,茂林有大半老房子被烧掉。”

据说查济乡勇与太平军的首次“接仗”,是腊月初八吃腊八粥那天,其指挥官是清军管带郑国泰。战斗在后山残酷进行,一百余名查济乡勇与郑国泰一同战死,查济人旋即“跑反”逃难。据查济村查贵锟老人讲,当年他的祖母,随家人流落异乡十二年,到回来的时候,看到被烧毁的祖屋,其荒草长得比墙头还高。

旧时每年腊月初八,查济村民都要抬着桐城人郑国泰的灵牌,绕村周游一圈,怀念这位因指挥查济人保卫家园而殉职的皇清下级军官。我曾在村外的山谷中拨开茂盛的杂草,见到一块不大的石碑,这碑上刻有“皇清阵亡兵民之墓咸丰九年立”两排字。据村里人讲,周围山上至少有三块这样的石碑。查济人说起肩披长发的太平军总是心有余悸,至今仍有村民拿“长毛来了,长毛来了”这样的言语,恫吓不听话的小孩。

据说太平军也不是完全不讲道理,他们每到一处,会事先派人来联系,劝乡勇放下武器,按规定交纳田赋,彼此相安无事。据说后岸人没抵抗太平军,答应给太平军粮食,所以没烧房子,受损程度比查济小得多。据说查济村晋公顶以前全是老房子,后来给太平军烧得只剩下一层层荒芜至今的石砌宅基。

历时十年之久的太平天国战争,对亦儒亦商且官宦人家居多的泾县,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不单泾县的宣纸业凋敝零落,而且商人、文人纷纷外逃;如著名盐商朱鸿度的父亲举家迁至江西,如著名画家吴作人的祖父举家迁至江苏。数百年聚积起来的民间财富,就像来了一次洪水给冲走大半;数百年聚积起来的文化气脉,就像放了血一样只存奄奄一息。

幸好,泾县于商业的复兴能力尤为强大。一八七七年,也就是太平天国战争结束的第十三个年头,小岭曹氏的宣纸生产已经完全恢复,曹义发抄制出“鸿记”品牌宣纸名扬海内外。一九一一年“鸿记”宣纸在南洋国际劝业会获“超等文凭奖”,一九一五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金奖。至一九三〇年初叶,泾县宣纸业又兴旺发达起来,“鸡球”、“帆船”、“魁星”、“白鹿”等品牌广告[8],常亮相于京沪报端。可悲的是,再次发生的日本侵华战争,以及接踵而至的全面内战,又使泾县宣纸业凋敝零落。至一九四九年解放前夕,全泾县只有区区五帘纸槽苟延残喘。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中国军队于卢沟桥抗击日本侵略军,从此开始了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其后不久,著名北伐军将领叶挺,以个人名义向国民党政府提出改编南方红军游击队的建议,提议“将中共在江南各地的游击队组织一个军”,番号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九月八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蒋介石批准此一建议。十月十二日,国民政府发表成立新四军的命令,任命叶挺为军长。一九三八年一月,新四军在汉口完成筹备工作。二月,分布于江西、福建、广东、河南、湖南、湖北、浙江、安徽八省的红军游击队,迅速抵达皖南歙县岩寺结集。七月,军部迁至泾县云岭,成为中国共产党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抗日军事中枢。新四军军歌中有这样两句歌词:“八省健儿汇成一道抗日的铁流,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兵家必争之地的泾县,当时呈复杂政治、军事局面,共产党、国民党、日本人错杂相间。一九四〇年十月,日本军队大举进犯皖南,其中五千余人由南陵直扑云岭,企图摧毁叶挺的新四军军部。叶挺亲自率新四军皖南主力赴汀潭阻击日军。数度受挫的日军渡青弋江窜犯泾县县城,驻防县城的国民党五十二师弃城逃避。叶挺追击侵入县城的日军,旋即收复县城。为此,蒋介石致电叶挺,嘉奖其“有进无退之决心”。

同类推荐
  •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中国文化外宣研究

    本书就文化对外宣传的作用、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从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的大背景出发,对中国文化外宣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与分析.对文化外宣的理论学说、传播规律以及中国文化外宣的发展历程、各种当代形态等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和考察。此外.本书还比较和借鉴了其他国家文化外宣的经验和发展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我国文化外宣的对策和建议。
  •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三天读懂中国文化

    这既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宝典,又是休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实用指南;这既是提高文化修养的必备手册,又是汲取古今圣贤智慧的知识源泉!
  •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孟子解说(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解说)

    本书的编著,以清代阮元校刻的《十三经注疏》为底本,同时还参考了杨伯峻先生的《孟子译注》。在书稿的编写过程中,林晓燕、陈雷、赵少峰、骆扬提供了大量资料,靳诺、胡喜云、刘瑞龙、姜世东对书稿作了校正工作,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长沙市东效一座古代墓葬的横空出世,让“马王堆”成为一个响遍全球的名字。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培城”。特别是千年女尸的出现,不仅让国人感到惊奇,而且让世界各国为之惊叹,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的游客与学者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纷至沓来,希望一睹千年女尸的尊容。
  • 性文化史纲

    性文化史纲

    该书稿从古今中外人们对于性的认识和实践方面对性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的描述和介绍。书稿史料丰富,内容翔实,知识含量高,有助于读者了解性文化,甚至历史和文化史方面的知识。
热门推荐
  • 我的戒指里有古人

    我的戒指里有古人

    徐陵年少时得到一枚神奇的戒指,能划破时空的距离,邀古今中外圣人雅士,与他谈天说地。有诸葛亮为他出谋划策,有汉武帝教他王者之心古今中外,名人雅士,无不是他幕后军师书友群:282393955
  • 那年夏天我的太阳

    那年夏天我的太阳

    那一年夏天,灼热的天空下我看见我的太阳。
  • 复活,在尼罗河畔....

    复活,在尼罗河畔....

    她,单纯柔弱的外表隐藏着对世间不平的唾弃,对爱情的执着使她不择手段,排除一切情路上的“障碍”后才惊觉,原来自己从未被爱情抛弃过。他,坚强刚毅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柔软的心,年纪轻轻便背上了治国的重担,心爱女人的种种作为令他分外迷惑,是生活逼迫了她还是自己伤了她?复活的光照亮了古埃及大地,王子与公主一起演绎的“不伦之恋”仍在继续着
  • 科技轶闻趣事(科学知识大课堂)

    科技轶闻趣事(科学知识大课堂)

    作为一套普及科学知识的通俗读物,本书有别于专业的学术论著,侧重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注重对青少年科技素质的培育、科学兴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塑造与科学方法的启迪,不求面面俱到,但求言之有物,物有所指,指有所发。
  • 松下幸之助的经营智慧

    松下幸之助的经营智慧

    每个著名企业家都有其独步天下的“秘技”,也是其最耀眼的闪光点。作为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被称为“经营之神”,他首创“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企业管理制度,影响了一代日本企业。
  • 一顾倾仙

    一顾倾仙

    不问天道刍狗,吾当自强不息。如若苍天不仁,吾扬烽火战歌!仙道一途,一个人,翻无数山,品味孤寂,也饱览盛景,悟玄玄妙法那一次回首相顾,那一眼倾尽温柔,那一次仙道神途不为生,只为那个不屈的执念!……
  • 六界玄戒

    六界玄戒

    他,机缘巧合之下,获得一枚玄戒。一个本应死去的人,却活在另一个世界。他被人称为仙帝,又被人称为魔君。亦正亦邪又如何,他只要找回心爱的人,超脱这一世。新人新书求支持~~
  • 诗辩坻

    诗辩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保卫灵元

    保卫灵元

    在美丽而古老的木生国,精灵和人类有着各自的领域与力量依靠。人类依靠自己的劳动与智慧;精灵有着自己藏在丛林深处鲜为人知的灵力源泉。然而无论是人还是精灵,总是有好坏之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邪恶力量在安逸的背后开始聚聚,最后形成足以摧毁整个木生国的黑暗力量。在这个关键时刻,他带领着的人类和精灵,打破种族隔阂,一起并肩战斗。上天入地,终于保卫住自己的家园。
  • 我们永远不再见

    我们永远不再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在心里忘不了的人。作为这个城市十分普通的人,他们有着不平凡的故事,他们笑过,哭过,庆幸着,因分离而难受过。当他们都长大了,学会了伪装自己,却十分怀念着那段时光,、可是已经早就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