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608800000027

第27章 名人剪影(2)

1957年,丁聪刚结婚不到一年,就被打成右派。后来妻子生孩子时,他只能隔着医院的玻璃望了望儿子,内疚地登上北去的列车。来到八五?e3ac农场云山畜牧场修水库、搬石头、推沙子,有时一天要干二十多个小时。不久,王震部长让人把他找去说:“你原来编《人民画报》,现在要发挥你的专长,要为修建云山水库的转业官兵出一本画册,给后人留点资料。”后来,丁老找到了曾在《人民画报》工作过的吕向全,一起来到云山水库,到10月底水库竣工时,画册也基本编好了。

此刻,当丁老再次登上这有两万亩水面的云山水库时,深情地写下:“云山是我到北大荒的第一站,五一、云山水库的坝上,都有我抬上的土。今日能重游故地,真是三生之大幸也。”

“三十六年如一梦,几生修得到云山。”吴老为云山农场写下这样的条幅。

岁月流长,人生苦短。这36年的巨变,变的是山河,不变的是秉性,是他们对北大荒的那一份特殊的情,真诚的爱。

1958年,丁聪和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杰出的杂文家聂绀弩,一同在当年日本关东军驻虎林机关的气象站改成的《北大荒文艺》编辑部工作。丁聪是刊物的美编,除了给作品画插图外,还要负责每期版式设计和校对。稿件送到印刷厂后,剩下的事就全落到他身上。每期刊物十万字,他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校对,直到装订成册送往邮局,他才松了口气。别人在《北大荒文艺》上发稿可以领到稿费,而他画插图不得一文。这一切都未使他感到不公平,因为只要允许他拿起画笔,就可以使他本来苦涩的生活变得充实。

到了80年代,丁聪的生活终于安定了。在漫长的艰苦岁月里,他始终没有停止作画,他为《读书》杂志画插图已15年了,他那具有特殊风格的人物造型和深刻内涵,在中国漫画界独树一帜。

生活中的屡经坎坷,没有使丁老这位画家对生活袖手旁观,他非常关心青少年的成长。7月6日《新闻出版报》发表了他的文章《为了跨世纪的一代》。他写道:“今天的少年,将成为时代的巨人。然而,巨人和巨人的时代的产生,永远不是轻松平坦的。”

五天的回访结束了,吴老和丁老就要返回北京了,天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还是这个车站,还是这样的早晨,可送行的人们却怀着另一样的心情:但愿二老与北大荒人一起,做着同样一个好梦。

文化名人在北大荒

在北大荒(黑龙江垦区)50年的开发历史上,除了10万转业官兵和50万城市知识青年外,还有一支被称为“特殊的垦荒队”,那就是1500名来自中央机关各部门的“反右”扩大化造成的一批“当代流人”,其中,有些是文化界名人。此文记述的是他们来北大荒后的逸事。

“扫盲教员”丁玲

1957年,丁玲作为“丁玲、冯雪峰反党集团”的主要成员,被批判并开除党籍和公职,而她的丈夫陈明被戴上“右派”的帽子下放到北大荒。丁玲虽已年过半百,但却要陪陈明同来北大荒。

王震将军把54岁的丁玲和其丈夫安排在靠近铁路线的汤原农场。

1958年7月3日,丁玲夫妇到了汤原农场。组织上考虑她年老体弱,只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轻活,但她却主动要求去喂鸡。剁鸡食、扫鸡场、刨鸡粪,丁玲干得满头大汗,手脖子都肿了。

第二年冬天,正赶上场里开展“扫盲”运动,农场决定让丁玲担任畜牧队业余文化教员。丁玲没有因为让她这个大作家当“扫盲”教员而怠慢,反而干得很认真。她根据家属妇女都是成年人的特点,自己编写教材。

“小黑猪,是个宝,猪鬃猪毛价值高,猪肉肥美喷喷香,猪多、肥多、多打粮。”就是她写过的叫《小黑猪》课文中的一段。

丁玲还把大家学过的生字或单词写成方斗,贴在大家工作、劳动、休息的地方,她说这叫“抬头见字”。

一个冬天下来,就有十多个原来目不识丁的家属妇女能读书看报了,有的还能提笔写文章写信了。场畜牧队为此被萝北县评为“扫盲”先进单位。

1964年冬天,组织决定丁玲和陈明返回北京时,丁玲却给王震写信,要求继续留在北大荒,到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的农场“安家落户”,体验生活。最后,王震同意了她的要求,丁玲把“家”搬到了宝泉岭农场。

这位早年在延安窑洞里受到毛泽东亲切接见,并赠《临江仙》词一首的著名女作家,在北大荒的12年里,先后写下了《初到密山》、《杜晚香》和散文集《风雪人间》等。

北大荒人没有忘记这位作家。1986年3月25日上午,丁玲的遗体送到八宝山灵堂,北大荒人从千里之外送来了一面鲜红鲜红的红旗,红旗上由著名画家范曾劲书:“丁玲不死,北大荒人敬献”几个大字,这鲜红鲜红的旗帜,带着百万北大荒人的深情,轻轻地覆盖在她的身上。

为了纪念丁玲同志,她生活过的普阳农场,建起了“丁玲生平事迹陈列室”,陈列室里放着丁玲各个时期的历史照片、所著的各种版本的书籍,还有华君武、姚雪垠等名人的题词。

分场副场长艾青

著名诗人艾青,下放到北大荒后,王震将军再三嘱咐八五二农场领导:“政治上要帮助老艾,尽快让他摘掉帽子,回到党内来,要让他接触群众,了解农垦战士。”

身材高大,年近半百的艾青,在王震将军的关怀下,当时担任八五二农场林业分场副场长,他是当时来北大荒的1500名“右派”中,惟一挂了领导职务的。

艾青当时住的俄式木克楞填锯末的房子,是八五二农场总场部最高级的房子。当时,总场部有四幢这种高级房子,党委书记李桂莲原是少将军衔,场长和副场长是师级干部,又是老红军,他们四家各住一幢。艾青每天早早起床,和他爱人高瑛,从总场部步行到示范林场上班,风雨无阻。

有一次,转业军官、他的浙江同乡孟达问他:“艾青同志,听说你在写长诗《老头店》?”

他警觉地问:“你听谁说的?”

孟达看了他那窘态笑道:“我不会告发,你放心。”

一天,艾青把新写的长诗《老头店》拿给王震将军看,王震看后对他说:“诗写得不错,但,目前还不能拿出去发表。”

长诗就此压了下来,诗人继续默默地干他的活。1959年底,艾青把王震给他的一封信交给了示范林场的领导。王震在信中说他要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视察,问艾青愿不愿意同他一起到新疆去一趟?

林场领导看艾青愿意换个环境,只好让他走了。

艾青虽然在北大荒才待了一年,但,给人们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因为他用自己的稿费,给林场添置了发电机、圆盘锯、扩大器、话筒、电唱机等,每当人们看到林场里那通亮的电灯,听到高音喇叭传出的音乐时,都会想起诗人的笑貌。

打杂的美编丁聪

著名漫画家、原《人民画报》社副总编丁聪,40岁那年,当了“右派”,后来到北大荒的云山农场。

丁聪来到云山农场后,先后参加了修五一水库和云山水库的劳动,他回忆当年在工地劳动时的情景时说:“真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劳动强度相当大,铲土运土,抬土上坝,来往穿梭。好在我当时才40岁,身体比较棒,拼命干活,也就把心里苦闷的事丢在脑后了。”

为了不荒废时光,丁聪临来北大荒时,偷偷从家里带来一卷日本宣纸,卷得紧紧的,塞在箱里,生怕旁人、特别是领导发觉。空闲时,他就偷偷地画,或者追记工地劳动时的场景和人物。

没有尺子,他就把皮带上面划上一道道的刻度,用时就解下来,挺方便,旁人也发觉不了。

一天,王震将军找到他说:“你要好好地发挥你的专长,把复转官兵开发北大荒、抢建北大荒‘人工湖’的事迹,用图片形象地记载下来。人手不够,由你亲自挑选。”

丁聪愉快地接受了编画册的任务,挑选了原《人民画报》社的记者吕向全——一个从小参加八路军的年轻记者,由于受了他的牵连也被打成了“右派”,做他的助手。云山水库竣工,丁聪就把编完的《云山水库画册》画稿,交给农垦局有关部门。

后来,丁聪同聂绀弩一样,当做一名戴“右派”帽子的特殊编辑,调到由当年日本关东军驻虎林机关的气象站改成的《北大荒文艺》编辑部,负责封面设计、插图、刊头补白、画版样等所有美编的活,另加跑印刷厂,搞发行。他每天都有条不紊地忙着。每期十万字,他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校对,直到装订成册送往邮局,他才松口气。

当时印刷厂设在密山,刚建成的密虎铁路行驶着已淘汰的闷罐车,冬天不保暖,生着火炉。他穿着棉袄,头戴狗皮帽子,风尘仆仆地在密山与虎林之间穿梭。

丁聪为《北大荒文艺》画了不少插图,笔名不叫“小丁”,改为“学普”、“阿农”。但,熟悉他的人一看就知道是丁聪画的。别人在《北大荒文艺》上发稿可以领到稿费,而他画插图不得一文。这一切都未使他感到不公平,因为只要允许他拿画笔,就可以使本来单调的生活更充实。

“纵火犯”聂绀弩

当代著名的文学家、杰出的杂文家、人民文学出版社副社长兼古典文学部主任聂绀弩,被文化部当成“右派”揪出来后,于1958年7月30日坐火车从北京到达虎林,分配到八五?e3ac农场四分场二队。正是“八一”建军节前夕,这位已过了“知天命”之年的老人就磨刀霍霍,随大队人马下地割麦子了。

后来,大家看到他人老体弱,没让他下田干重活,安排他经管宿舍,为大伙烧一烧坑。当时气温零下三四十度,这位老眼昏花的书呆子,竟无意中把宿舍烧掉了,结果被关进了虎林监狱。

当时蹲在班房里的聂绀弩心里直发毛,他托人给老伴周颖捎了封信。周颖虽然也是个“右派”,但当时却还挂着一个全国政协委员的头衔,她匆忙赶到北大荒,营救监中老聂。农垦局党组织的领导同志既照顾全国政协的面子,又颇有需要承担“包庇右派兼纵火犯”的风险的勇气,相信革命几十年的聂绀弩虽然在政治上定为右派,还不至于去放火。不久,聂绀弩被放出来,并且调到了《北大荒文艺》编辑部。

聂绀弩干瘦,高个,好抽烟,沉默寡言,性子倔强而又诙谐。整天坐在案前,抽烟喝茶,伏案看稿。

有一次,大伙谈到他因烧炕起火进了班房的事,七嘴八舌,说他坐过国民党的牢,也坐过日本鬼子的牢,又坐了共产党的牢,感慨万千。聂老听了,幽默地说:“还是共产党的好!”大伙不解地说:“为啥?”他笑吟吟地讲:“他进虎林监狱那阵,正赶上新年、春节一起过,每人发100个冻饺子,作为两个节日的伙食改善。他年老体衰,食量很小,这100个饺子使他连续改善了好几天伙食,所以,还是共产党的监狱好嘛!”

聂绀弩就在编辑部这座虎林郊外日本鬼子当年扔弃的冷屋里杯酒作歌:“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苇塘……”写下了真实反映北疆黑土地的原始风貌,豪放浓郁的千古绝唱——《北大荒歌》。

《北大荒人》的“助产士”吴祖光

著名剧作家吴祖光,1958年3月告别了妻子新凤露,随同国务院直属各部、委、局的六百多名老“右”,乘坐“专列”来到了北大荒。

吴祖光分到八五三农场二分场六队参加劳动。后来,农垦局成立了文工团,要写一个反映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的大型话剧。剧本初稿由业余作者写出来后,因为不懂戏路子,就从“右派队”借来两位名人,其中就有吴祖光。

平时少言寡语的吴祖光,早就从事戏剧事业并卓有成就。曾任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讲师,中央青年剧社、中华剧艺社编导,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导,北京京剧团编剧,文化部艺术局专业作家等。当他看完了《北大荒人》(当时剧名叫《雁窝岛》)初稿后,曾提出了几条很不错的建议,可是这些建议在集体讨论中被否定了。有人说:“搞不好会有‘人性论’、‘人性味’的危险。”

当时作为剧本执笔者的范国栋,看到吴祖光那天挂在嘴角的一丝苦笑,心里只有遗憾。虽然他脑中也有“怕”字,但修改剧本时,还是采纳了吴祖光的一些意见。

剧本几经修改,《北大荒人》在首都正式公演了。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田汉给予了高度评价,北京电影制片厂还将它拍成电影,向全国发行,成为新中国第一部反映北大荒的故事影片。

三年的北大荒特殊生活,为吴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北大荒他与人共同创作过大型话剧《卫星城》、《光明曲》,还为牡丹江农垦文工团写了京剧剧本《夜闯完达山》。

胡耀邦与青年垦荒队

在北大荒的开发历史上,有许多令人难忘的壮举,我国第一支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开发北大荒,就是其中辉煌的一页。

1955年4月,北京共青团市委召开了第三届团代会。会议中心内容是: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团中央书记胡耀邦同志亲临会议并作了报告。他说: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有30亿亩土地可发展农业。但是有一半还没有开垦,这些沉睡的土地大部分在边疆。青年人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在那里安家落户。”

毛主席的号召,胡耀邦同志的讲话,在全国青年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具有光荣传统的首都青年首先响应。由杨华、庞淑英等五名同志发起并组织了我国第一支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

同类推荐
  • 亲亲我的宝贝

    亲亲我的宝贝

    该书稿是一部育儿类的日记体作品。全书由200个小故事构成,描述了一名叫“贝贝”的小女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这段时期的点滴趣事和成长轨迹,并记录了贝贝所在的家庭成员伴其成长过程中的育儿感悟与经验分享。
  • 北宋词史

    北宋词史

    《北宋词史》对北宋时期诗词名家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一一评说,对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史的读者,《北宋词史》将有很大参考价值。词的抒情功能在他们手中有了极致的表现和复杂的变化。宋词的风格表现更是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晏殊的温润秀洁、柳永的靡曼谐俗、苏轼的清雄旷逸、周邦彦的精美典丽、李清照的清新流畅、姜夔的清空骚雅、辛弃疾的沉郁顿挫、吴文英的密丽幽邃、王沂孙的晦隐缠绵……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一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一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汇集了众多的寓言故事,文笔简练、故事耐看,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仁寿堂集

    仁寿堂集

    《仁寿堂集》系萨公的诗文集,由《古稀吟集》二卷、《仁寿堂吟草》、《客中吟草》、《里门吟草》、《耄年吟草》等结集而成,计文若干篇,诗340余首,基本涵盖萨公大半生的诗吟。其中游诗居多,赠诗和诗亦多,共占全诗百分之八十以上。游旅之诗每骋怀古今,情景交融;和赠之诗辄抒情寄意,感时抚事。既言志,复寄情,盖均关乎国家大事、世界潮流之篇章也。萨公之诗篇中爱国爱民之忱贯串始终。
  • 冬季恋歌

    冬季恋歌

    诗歌集《冬季恋歌》,全书共收集作者诗歌65余首。作者对家乡、对母亲、对童年、对爱情的深切怀念,每一丝都撩动着人的心绪,每一缕都触动着人的灵魂。特别是对爱情的描绘,由期待,到感受,到怀念,到疼痛,再到坚信,每一个细节都像铺在雪地上的丝绸,美丽而忧伤。
热门推荐
  • 魂不归体

    魂不归体

    一出生,我脖子上就挂了枚玉佩,这玉佩,和我同根而生!
  • 腹黑恋上小白

    腹黑恋上小白

    酒吧偶遇,一夜迷情,他和他都犯了不该犯的错误,一个是腹黑总裁,满脸笑意,心里却有着不为人知的秘密。一个是小白总裁,拼命逃避,却终究逃不过爱情的羁绊。他们分分合合,饱受世俗的冷眼相待,这份禁断之恋是否还能坚守。爱情和事业,他们又如何选择。
  • 乞丐天尊

    乞丐天尊

    木二,一个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和女朋友分手后,在暴雨中狂奔,被一个雷劈到了一个叫星辰大陆的地方,这是一个修真者的世界,是一个强者为尊的世界。而他该如何生存下去呢......
  • 花心公主寻爱记

    花心公主寻爱记

    花心公主的心,没有任何人能进入,直到遇见冷漠的他,她向他付出真心,最后,换来的是背叛!友情的背叛!爱情的背叛!世间,失去了颜色……一年后,回来的她,带着她的未婚夫,回归中国,回归阔别已久的,那些人……
  • 绝品邪少在都市

    绝品邪少在都市

    他是华夏古老世家的唯一继承人,因不满家族的一纸婚约,偷跑出去,来到了临海。在这里,他遇到了冰冷的美女老师,清纯可爱的校花,艳福无边,机遇不断。且看他如何在这繁闹的都市中,混的风生水起。
  • 游仙窟

    游仙窟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唐妖妃

    大唐妖妃

    红尘多可笑,痴情最无聊,目空一切也好。千年情缘、千年债。木恋夕一个普通的女孩,为了报恩从现代穿越到古代妖精身上。红颜祸水,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容貌却把她推向痛苦的深渊。为了爱她充当歌姬、舞女,为了爱她双目失明,为了爱她在不见天日的魔洞里苟延残喘,为了爱她一夜白头,为了爱她被囚禁在深宫多年,情爱纠缠、后宫争斗,身心疲惫的她能否与心爱的人双宿双飞?--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公主莫逃

    公主莫逃

    被雷劈成烤乳猪,谁知穿越成公主;前身被害撞柱死,姐来收拾烂摊子。跟姐姐玩计谋?姐姐让你身败名裂死无葬身之地。只是——排好的演员怎么不按剧本走?凭空多出的客串角色什么鬼?反正——坑你阴你没商量!敢反抗?扑倒!骗财骗色没商量!敢不从?吃掉!(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综影视之携手红尘

    综影视之携手红尘

    红尘纷扰,乱世情起。当万帆过尽,幸好你依然还在,不知尽头的旅途,不知前路在何方,但此生,我只愿与你携手红尘!
  • 超品透视

    超品透视

    父亲离奇失踪,妹妹又要读书,夏雷含泪撕掉了大学录取通知书去工地打工。人生逆境里,处在社会最低层的他活得像一条狗。五年后,一次突然的事故让他的左眼获得了神奇的能力,透视、过目不忘、超远视距,他的人生从此不同。锦绣前程,美人多娇,他注定要成为这个时代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