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5300000032

第32章 听南怀瑾讲禅宗 (6)

《信心铭》全文由四言韵文所成,共计一百四十六句五百八十四字。是一篇以诗歌形式宣扬达摩禅思想的经文。此诗铭吸取楞伽、般若、华严、涅槃的精要,从实践生活中表现了禅的精神。对后代禅宗的语录公案、颂古评唱影响极大,可谓禅宗文学的开山。对于《信心铭》的真正作者,至今还未有确证的说法。但《信心铭》意义深奥,语言优美,它的特色是:扫荡边见,独标不二。因为佛法是不二法门,一切边见皆背中道。由于文中包含有受老庄思想及僧肇思想影响的万物一体观,及受华严学影响的一多相即思想,因此被视为以中国化思想解说禅法真髓的重要著作。

《信心铭》是在继承达摩、慧可的清净心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吸取道家,尤其是《庄子》的“齐物”、“逍遥”思想而成的。全文以“真如法界不二”,即以宇宙万物本体同一的思想为宗旨,强调万物之间相即齐一,又以修持者契合如此的“至道”为禅修的最高境地。契合“至道”的最高境界,也就是人的心地的本真状态。为此,《信心铭》提出“息见”、“不心”、“任性”的自然主义心性论。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信心铭》全文开宗明义的总论。所谓“至”就是到达,“道”就是践行的轨则,也就是法的极致、理的极则。通俗地说,“至道”就是真理,而真理是普遍的,因此真理是一切,一切不外真理。把握“至道”的根本是不作拣择。简而言之,“拣择”就是妄想分别。倘能随顺不二法门远离分别,既不作“有”的分别,也不作“空”的分别。岂非一切现成?所以说“但莫憎爱”,就“洞然明白”了。

“系念乖真”——任何执持对立的一端,都是违背“不二”原则的妄念、妄见,况且真心原本清净,是“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有一念之系已背离真心,都必须消灭。消灭二端对立的妄见,即是显发真实的心性。这即是“不用求真,唯须息见”。要做到“息见”,就是要不生执心,人心原本是无相、无住、无念的,由于见取才现出森罗万象,把自己那原本空灵自在的心体,转变成杂乱不堪了。

“一心不生,万法无咎。无咎无法,不生不心”。“将心用心,岂非大错!”“心若不异,万法一如。”——“不心”,就是不生心。如果“生心”、“用心”、“心异”,就会形成分别,产生是非,执着取舍,有所得失,从而违背“真如法界不二”的宗旨,也就无从契合“至道”的境界。能够不生心,不起见,则“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自然是万法无咎。真离念,不觅心,所以说“不生不心”。

要做到“息见”、“不心”,也就是要“任性”。文中说:“放之自然,体无去住。任性合道,逍遥绝恼。” “性”,指众生的本性、真性。“任性”就是随任性的自然,就是“归复自然”,这是不作分别,非有非空,无去无来的心性本然,是人心冥合至道,断绝烦恼的理想境地。这种追求心的原初状态、心性的自然表露,以及任运自在的自然主义的禅修生活准则,为后世许多禅师所奉行。

《信心铭》虽然文字不多,但可以说它字字珠玑,对禅修者来说,极富指导意义。通过这篇短短的文字,我们既可以了解三祖当年的所悟所证,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树立起修习祖师禅的正知正见。现把全文附列于此,以飨读者:

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毫厘有差,天地悬隔。欲得现前,莫存顺逆。

违顺相争,是为心病。不识玄旨,徒劳念静。

圆同太虚,无欠无余。良由取舍,所以不如。

莫逐有缘,勿住空忍。一种平怀,泯然自尽。

止动归止,止更弥动。唯滞两边,宁知一种。

一种不通,两处失功。遣有没有,从空背空。

多言多虑,转不相应。绝言绝虑,无处不通。

归根得旨,随照失宗。须臾返照,胜却前空。

前空转变,皆由妄见。不用求真,唯须息见。

二见不住,慎莫追寻。才有是非,纷然失心。

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万法无咎。

无咎无法,不生不心。能随境灭,境逐能沉。

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两段,元是一空。

一空同两,齐含万象。不见精粗,宁有偏党。

大道体宽,无易无难。小见狐疑,转急转迟。

执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体无去住。

任性合道,逍遥绝恼。系念乖真,昏沉不好。

不好劳神,何用疏亲。欲取一乘,勿恶六尘。

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

法无异法,妄自爱着。将心用心,岂非大错?

迷生寂乱,悟无好恶。一切二边,良由斟酌。

梦幻虚华,何劳把捉。得失是非,一时放却。

眼若不寐,诸梦自除。心若不异,万法一如。

一如体玄,兀尔忘缘。万法齐观,归复自然。

泯其所以,不可方比。止动无动,动止无止。

两既不成,一何有尔。究竟穷极,不存轨则。

契心平等,所作俱息。狐疑尽净,正信调直。

一切不留,无可记忆。虚明自照,不劳心力。

非思量处,识情难测。真如法界,无他无自。

要急相应,唯言不二。不二皆同,无不包容。

十方智者,皆入此宗。宗非促延,一念万年。

无在不在,十方目前。极小同大,忘绝境界。

极大同小,不见边表。有即是无,无即是有。

若不如此,必不须守。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但能如是,何虑不毕。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言语道断,非去来今。

出身未明,乱世疑情

向居士的悟道机缘与所保留的文辞记载,与僧璨大师的事迹文辞,极其相似,因此我常认为向居士便是悟道出家以前的僧璨,僧璨大师便是悟道出家以后的向居士。

——《禅话》

二祖神光弘扬“藉教悟宗”的达摩禅数十年,真正继承其法系的弟子实在不多。据禅宗资料记载,除被尊为禅宗第三祖的僧璨外,其他从二祖神光得法的人,共计有十七人。这些人中,有些是道友,有些是慕名请益、并未见面的人,严格讲起来,不能算作神光的弟子。就直接从二祖处得法的人来说,尤以僧那、向居士、慧满三人为其首。僧那、慧满两人都是资料确实的出家人,而向居士则是与神光大师通过书信切磋禅学的神秘人物。

《传灯录》上记载,向居士“幽栖林野,木食涧饮”,北齐天保初,听说神光大师弘禅,乃致书问好,并咨询有关真如与宇宙万有之间的关系的问题。信中说:

影由形起,响逐声来。弄影劳形,不识形为复印件;扬声止响,不知声是响根。除烦恼而趣涅槃,喻去形而觅影;离众生而求佛果,喻默声而寻响。故知迷悟一途,愚智非别。无名作名,因其名则是非生矣。无理作理,因其理则争论起矣。幻化非真,谁是谁非?虚妄无实,付空何有?将知得无所得,失无所失。未及造谒,聊申此意,伏望答之。

神光在复书中,既印可了向居士的见地,也陈述了自己的高超悟境。南怀瑾先生指出,依据所保留的文献记载,向居士习惯于“幽栖林野,木食涧饮”,这同僧璨大师隐姓埋名的作风完全吻合;再者,向居士给神光大师写信的时间,也与僧璨大师参谒大师的时间相一致,由此可以得出向居士与僧璨实则是一人的结论。

根据《续高僧传》说,向居士给神光写信的时间是在北齐天宝初年。北齐以天宝为年号的仅公元550年至559年,既然是北齐天宝初年,向居士给神光写信的时间,最迟不会晚于551至553年之间。

而且,向居士信中说到“未及造谈,聊申此意,伏望答之”,从此可以看出,向居士在给慧可写信前,听闻了大师的弘化事迹,于是想去参拜,但还没有来得及,于是先给慧可写信,说明自己的这一心愿,并谦虚地说自己简略地写了一些平时习禅的心得,希望得到大师的回信。而神光也满足了他的愿望,请人代笔给向居士回了信,并盛赞他说的都是真正的大法。

向居士得到神光的回信后,深知慧可是一位有修证的禅法宗师,因此,决定投靠二祖为师出家,学习禅法。于是,向居士在北齐天保二年(551),前去参谒。但是,向居士在这之前,似乎患有“风疾”一类的病,在佛教看来生病有可能是由于自己往昔所造罪业招感的。所以,当向居士见到大师时,两人间便有了前面所述的乞求忏罪的问答。

南怀瑾先生分析说,向居士初慕二祖之名所写的问道书信,其内容重点是从他对形与影、声与响、迷与悟、名与信、地与失等见解深入而讨论涅槃与烦恼的真谛。这同史料记载的僧璨初见二祖问询如何忏罪以去风病的话脉络相关,书信的辞章语气也和僧璨所著的《信心铭》完全相同。由此南怀瑾先生推断,向居士在得了二祖回信答复之后,很有可能亲来见二祖。

此外,北齐天保年间,其时“梁简文帝在位二年,为侯景所弑”,继位的梁孝元帝在位三年,被西魏侵兵所弑后,梁亡。继起而称王称帝者,又计有梁敬帝方智、魏、北齐,后梁中宗宣帝,凡分为四国,天下纷纷,极尽紊乱。由此可知,三祖僧璨所处时代干戈扰攘,民不聊生。加之佛教的隆替,禅宗典籍史料的散失,很有可能将一人误作两人。

如果推论正确的话,中国禅宗史上关于僧璨大师的传记,乃至今后研究僧璨大师的思想将会有更新的认识。

◎四祖道信大师

四祖道信大师的禅风,非常笃实。除了见地方面,纯以达摩禅的一脉为宗旨。至于修证方面,躬亲实践,仍然注重修习禅定。一如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精神,极其庄严正确。

——《禅话》

道信大师一生的经历和事迹,主要见于《楞伽师资记》、《续高僧传》、《传法宝纪》、《神会语录》、《历代法宝纪》、《祖堂集》、《传灯录》等文献。道信生于隋朝开皇前一年(580),师俗姓司马,世居河内(河南泌阳县),后迁徙至湖北蕲州广济县。在魏晋南北朝历史里,随着政变复杂,王朝更迭,地域分合,世态纷乱无常,道信大师,就是在这样的时代里成长。

道信生而超异常人,自幼即对大乘空宗诸解脱法门非常感兴趣,对佛法信解表现,更是犹如宿世熏习。初出家修行之际,并未有善知识引导,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中,却保持着洁身自爱的行谊。道信七岁出家,其剃度师戒行不清净,道信曾多次劝谏,但是对方却听不进。没有办法,道信只好私下持守斋戒,时间长达五年之久,而他的老师竟然一点儿也不知道。

后来,道信大师听说舒州皖公山(安徽潜县)有二僧在隐修,便前往皈依。这二僧原来就是从北方前来避难的三祖僧璨大师和他的同学定禅师(亦有说是林法师)。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仅十四岁的道信来到舒州皖公山礼拜僧璨大师,说道:“愿和尚慈悲,教授解脱的法门。”

三祖问道:“什么绑缚了你?”

道信回答:“没有人绑缚我。”

祖曰:“那么何必更求解脱呢?”

在三祖几句话的启发下,道信豁然大悟。原来,吾人所感到的束缚不在外,而在我们的内心。束缚完全来自于我们自心的颠倒妄想,也就是分别、计度、执着,如果看破了这些妄想,知道它们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当体即空,不再被它们所转,那我们当下就解脱了。内心不解脱,到哪儿都不会自在的。因此,解脱在心,不在外。

道信开悟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继续留在祖师的身边,一方面侍奉祖师,以报法乳之恩,另一方面,借祖师的加持,做好悟后保任的工夫。这样有近十年的时间。

在这期间,三祖不时地点拨道信大师,并不断地加以钳锤,直到因缘成熟,才肯把法衣托付给他。付法之时,三祖语出成偈:

华种虽因地,从地种华生。

若无人下种,华地尽无生。

从此以后道信接引群品,广开禅门,是为禅宗四祖。找到禅门继承者后,僧璨大师便前往罗浮山(广东增城县)弘法,道信原本要相随,却被大师制止,并说“但于后住,必大弘益”。在大师看来,道信学禅已成熟,可以离开僧璨自行修禅传法。从此,道信开始独立修禅传法。

当时的隋朝对出家为僧有一定的制度要求,按国家规定,必须先经国家定期举行考选,由僧众选举人员考核,通过方可剃度出家,再由国家分配到一定的寺院修行,这才是真正入了“僧籍”。道信大师虽于七岁出家,正值国家兵荒马乱,人民流离失所,因缘际会下并没有得到国家剃度之允许,仅属私度,未能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但是要大行弘化,合法的身份是必要的方便,才能与世同存,化乐有情。于是在隋大业年间(605—617),国家大量度人出家之际,道信得以参加考试,得到政府承认,发给度牒,分配至吉州(江西吉安县)的寺院居住,这时他已是出家近二十年的比丘了。

在吉州期间,由于道信为吉州百姓避免了一场劫难,因而受到民众的敬仰,于是名声大振。不久,道信欲往衡岳,在路过江州(江西九江市)时,应僧俗两界的邀请,住持庐山大林寺,且一住就是十年。庐山大林寺是三论宗兴皇法朗的门人智顗创建的道场,智顗曾师从三论宗高僧兴皇朗大师,又跟随天台宗的智头修学禅法。道信在这里受到以般若性空为核心的三论宗义以及天台宗的浸熏。

同类推荐
  • 顿悟开承地

    顿悟开承地

    本书是中国禅都文化丛书之一,讲述惠能不仅是佛教禅宗派的六祖,是佛教的一位大师和领袖,而且是中国禅学文化的创始人,是中国和世介思想史、哲学史上重要地方的思想家、哲学家。特别是,他创始的禅学文化,典型地体现了珠江文化的传统特质,尤其是在中古兴旺时期的思想文化意识,体现了珠江文化在古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标志着珠江文化与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的明显区别,创造了与孔子的儒学、老子的道学并驾齐驱、广传天下的一套完整哲学——禅学。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淡定·从容·心安之心安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寻常禅

    寻常禅

    本书从现实社会人们经常遇到的一些困扰出发,试图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去阐释佛陀的智慧,以佛学的理念来提出适合现代人为人处世的方法与对策,帮助世间迷惘的人从心灵的困境中走出。
热门推荐
  • 《迷城—创世》

    《迷城—创世》

    探天地之秘,寻虚世之衰,阴阳无常,天象变化,迷城之谜,渐渐拉开序幕
  • 狼血龙瞳

    狼血龙瞳

    一个不寻常的命案,两个身体异变的生还者,三种不同的惊世力量……还有无数未知的恐惧正在随之蜂拥而至。在这些未知的东西面前,死亡简直就是造物者的恩宠。你永远无法想象身陷其中者,会经历怎样生不如死的痛苦和煎熬。一步踏错,万劫不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活下去,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
  • 萌宝辣妈:总裁追妻很无赖

    萌宝辣妈:总裁追妻很无赖

    那天在民政局,她不小心撞到他的怀里。只是他是来离婚的而她来结婚的。几年后,阴差阳错的,她进了他的公司,她爱他,但是她又不敢,因为她的朋友还有她的美女妹妹也爱他。谁能想到呢,高高在上的他居然抛开那么多妙龄美女,单单选择带着拖油瓶的她,谁能想到呢,冷面总裁居然无赖的在她家留宿,还要她负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校园魔法师

    校园魔法师

    他表面上只是一名普通平凡的大学生,其实他还有几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其中一个叫——魔法师!
  • 光华破天

    光华破天

    搅动八荒,从一人一兽开始。更多精彩,在《光华破天》
  • 仙道大主宰

    仙道大主宰

    “小狄,你不要这样吗,身为侍女就要有侍女的觉悟,不要争风吃醋!”“曼曼,少爷一直都很疼惜你的,来,看看这个珠宝喜欢吗,明天少爷再给你做个美人符!”“你这无耻之徒,快放开这美女。有我张凌在,岂允许朗朗乾坤下发生这等欺男霸女的事情!”“姑娘,不要崇拜哥,以身相许就可以了。。。”张凌被一道雷电带入异世后,开始了他的美色之旅,在妖娆路上,修行仙法,开启一段精彩的人生!血染鞘,斩群妖,一息尚存人不倒。醉红尘,问天道,大荒情路意逍遥。大爷仗剑大荒行,三尺青锋逆乾坤!
  • 嗜血玫瑰:红颜魔尊

    嗜血玫瑰:红颜魔尊

    沉眸一千年,再度醒来,她抛却了一切纷扰,黑玫瑰的诅咒,她要如何打破?当她孤傲决绝地步入尘世,步入久负盛名的艾斯学院时,她一袭黑裙立于风中,仿若一株妖冶冷艳的黑玫瑰,倾城的容颜却散发着不可一世的冷漠与狂傲。她银丝飘扬,血色双眸闪着嗜血残忍的冷芒,“爱我,就把你的心给我!”月色下,他美得令人窒息,“你要,便给。”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万丈红尘里,他许她一生一世一双人,便人间天上,白首不相离。
  • 巫师皇妃

    巫师皇妃

    三年前的一场杀戮结束了傅懿之锦衣玉食的千金生活,被迫踏上巫师之途。体内的一缕亡灵勾起了满腔怒火,复仇路上不断挖掘出山南国隐藏多年的秘密。上古亡灵,怪兽猖獗的鬼林山,囚禁黑龙的游龙山巅,没有水的忘川河,隐匿于世的黑白巫术,各大家族的传世巫咒,纷纷浮出水面。命运的挣扎,情爱的交错,不过都是强者的游戏。你强,胜券在握。你弱,满盘皆输。这是巫术的世界,也是神兽与人的巅峰较量、完美结合!本文巫师等级划分:一星至九星巫师,往后分别为巫王、巫灵、巫圣、巫鬼、巫仙以及天级巫仙。
  • 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猜的刚好:新编谜语大全

    本书概述谜语基本知识,让你对谜语有一个大体了解,引导你顺利步入谜宫大门,提高猜谜能力;精选生动有趣的谜语小故事并予以解析,引你领略谜语的独特魅力;网罗上千个小谜语,构思奇巧,语言精炼,妙趣横生,雅俗共赏。给你不一样的谜语享受,让你变成知识面超广的猜谜王!
  • 大勇菩萨分别业报略经

    大勇菩萨分别业报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