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615300000031

第31章 听南怀瑾讲禅宗 (5)

至于神光乞求“安心”法门的公案,一般都认为神光就在这次达摩大师的对话中悟得了道。南怀瑾先生则认为这不过是禅宗语录中记载的对话,并非是二祖神光悟道的关键。如果说神光便因此而大彻大悟,那实在是自误误人。他进一步指出,烦恼来去皆自本心,我即是佛,佛即是我,人生一世,来去空空,何必为物所役,为人而苦?我们的烦恼本空,罪业本无自性,识心寂灭,没有妄想动念处,就是正觉,就是佛道。如果能够保持一颗平实不乱的真心,佛性当下就会开显。点化你的老师不仅仅是佛教的,一切有机缘为你化解的都可以是你的导师。而最终解救你的,还只有你自己。

除此以外,据《别记》说,达摩在少林寺为神光说法,只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神光依此做工夫以后,曾经以种种见解说明心性的道理,始终不得大师的认可。但是大师只说他讲得不对,也并没有对他说“无念便是心体”的道理。有一次,神光说:“我已息诸缘。”大师说:“莫成断灭去否?”神光说:“不成断灭。”大师说:“何以验之,云不断灭?”神光说:“了了常知,言之不可及。”大师说:“此诸佛所传心体,更勿疑也。”有些人认为这才是禅宗的切实法门。

南怀瑾先生认为,神光的“觅心了不可得”和达摩的“我为汝安心竟”,虽然是启发性的教授法,它与“外息诸缘”等四句教诫性的方法,表面看来,好像大不相同。事实上,无论这两者有何不同,都只是禅宗“可以入道”的方法,而非禅的真髓。换言之,这都是宗不离教,教不离宗的如来禅,也就是达摩大师初来中国所传的如理如实的禅宗法门,地道笃实,绝不虚晃花枪。这也正合达摩大师后来嘱咐神光以四卷《楞伽经》来印证修行的道理。

达摩大师所传的禅宗,除了接引二祖神光一段特殊教授法的记载以外,对于学禅的重点,着重在修证“心念”和“行为”的要义,曾经有最恳切的指示。

在少林寺待了九年的达摩大师打算回国,便对门人说:“我回国的时间快到了,你们都各自说说自己的心得吧!”

道副说:“从我的理解看来,只要不执着于文字上的概念,就是佛法真谛了。”

大师说:“你得到了佛法的皮。”

道副其实是明白了一个修行的方向。

道育说:“从我的理解看来,四大皆空,也没有什么五阴,也没有什么佛法。”

大师说:“你得到了佛法的骨头。”

道育徘徊在禅宗的门口,已经望见了禅宗。

神光起立对着达摩膜拜了一下就坐下了。

大师说:“你已经得到佛法真谛了。迦叶尊者得到佛法真谛后,辗转反侧来到了我这里,现在我把衣钵传授给你。”

执着于空,反而有了执着心。

神光说:“既然佛法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要袈裟做什么?”

大师说:“袈裟只是作为明白佛法真谛的一个凭证。佛法不在袈裟里面,袈裟里面也没有佛法。现在我把传法的偈语交代给你:‘吾本来此土,传教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同时引述《楞伽经》四卷的要义,印证修持心地法门的道理。

南怀瑾先生指出,在佛学的要义里,“修行”的“行”包括“心行”和“行为”两方面的自我省察、自我修证的实证经验。如果只注重禅定的工夫以求自了,这就偏向于小乘的极果,欠缺“心行”和“行为”上的功德,而不能达到觉行圆满的佛果境界。其次,倘使只在一机一禅、一言一语上悟了些道理,认为稍有会心的情景即是禅,即是禅的悟境,极易进入“狂禅”和“口头禅”的误区。后世的禅风,滔滔者多也属此辈。

晚年混俗,污身偿债

我们研究二祖的一生,由少年阶段的“志气不群,博涉诗书,尤精玄理”开始,一直看到他在青年阶段的出家,中年阶段的得法悟道,晚年阶段的还俗混混,老年阶段的受罪被害,真是一个充满个性的悲喜闹剧。他的一生,还的是什么债?玩的是什么把戏?处处充满了问题,处处值得参究。

——《禅话》

达摩逝世后,神光埋名隐迹在黄河沿岸一带行道,但多受到旧学派的阻挠和打击。天平初年(534),神光来到东魏新都邺城,大力传播达摩禅新学说。在这里,有一位拥有徒众千人的道恒禅师,正在大力传授旧禅学。见神光到来,标新立异,吸引了不少信众,便攻击神光的言论是魔语,派遣上足弟子去和神光辩难。没想到其弟子到了神光讲座,听了神光说法,泰然心服,反而不满道恒旧说,干脆就留下来向神光学习,不回道恒处复命。

道恒见差遣的人去而不返,又续遣第二人,如此再三,都有去无回。过了一些天,道恒在路上遇见这些派出的弟子,便责问说:“我用了许多功夫教导培养你们,犹如打开了你们的眼目,怎么竟敢做出这种背师的事来?”弟子们答道:“我们的眼目本来是正的,因为听了您的教导才变斜了。”道恒愤怒已极,更加痛恨神光,不惜买通地方官加害神光。神光受到迫害,险些送了性命。

另据《祖堂集》、《传灯录》等说,排挤和加害神光的是一位辩和法师。据说神光晚年,因环境恶劣,只好改变自己弘法的形式,采取“顺俗”的办法。此时神光已付法给三祖僧璨,又回到邺都,韬光养晦,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诸酒肆,或过于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一音演畅,四众皈依,如是长达三十四年。有人惊怪:你这个老和尚,丢佛门的脸哪。神光坦然应道:我自调心,关你屁事!

神光长于辞辩,随着他的影响一天天扩大,他的弘法活动遭到了当时拘守经文的僧徒的攻击。他在管城县(河南郑州)匡救寺山门前“谈无上道”时,人很多。其时,辩和正在寺内讲《涅槃经》,其学徒中许多人都悄悄地去听慧可说法,辩和极为愤怒,便向邑宰翟仲侃诬告他妖言惑众,破坏讲经法会。翟仲侃听信了辩和的谗言,对神光加害致死。

迫害神光的究竟是道恒还是辩和,或是同为一人,都难以考证了。南怀瑾先生认为二祖在当时遭嫉而致死的际遇,尤有过于达摩大师的惨痛。千古学术意见之争,尤甚于干戈战伐之毒。因为受到排挤和迫害,神光不得已流离于邺、卫之间(河南安阳至汲县一带),不敢再公开地大规模地传教。正由此缘故,神光晚年弟子不多。

南怀瑾先生指出,纵观神光的一生,以世俗的角度来看,神光四十岁左右得法开悟,至邺城弘扬禅道三十余年,至此已是七十多岁高龄,而“四众皈依”,也可称得上是年高德劭了。何以在这样的年龄,这样的环境中,他又忽然“变易仪相”而还俗,有时候进酒店,有时候在屠户,还常到闹市街区同下层社会的人瞎混呢?难道他是动了凡心,真个要还俗?他的那句“我自调心,何关汝事?”是否意味着三十多年前,他在达摩大师处所得的“安心”法门仍是靠不住的?必须要到闹市、酒店、屠户才能“安心”吗?如此也使人对禅宗的“言下顿悟” “一悟便休”产生怀疑。其次,神光由三十多岁舍俗出家开始,到了七十多岁又去混俗和光,且在匡救寺的三门外讲什么“无上道”,硬要挡了当时在寺院中讲经的法师的财路。难道说真是活得不耐烦,非要自寻死路不可吗?凡此种种,都是一个个很大的问题。有人说“剑树刀山为宝座,龙潭虎穴作禅床;道人伙计原如此,劫火烧来也不忙”,即便是这种情形,怕也够不上神光的境界吧。

◎三祖僧璨大师

当时的僧璨大师,常以避世高蹈,隐姓埋名的姿态出现,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留给后人以无法捉摸的一段史料,而留下太多的疑窦。

——《禅话》

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支派,自达摩西土东来,二祖慧可断臂求法,传至僧璨,方使之中国化,畅行于世,成为汉传佛教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宗派之一。

禅宗三祖僧璨,关于他的身世,《楞伽师资记》用了八个字来概括——“罔知姓位,不测所生”,也未见唐道宣和宋赞宁给其立传,《祖堂集》关于僧璨的生平只有简单的几句话,但据信应是北齐时代生人。僧璨原是一位虔诚信仰佛教的居士,有关他到二祖神光处请开示佛法的典故,《传灯录》的记载相对较为详细。南怀瑾先生认为,有关中国禅宗史料的专书和历代禅师的语录,乃至禅宗公案的汇书等,在谈及二祖神光传授道统衣钵给三祖僧璨大师的事时,始终语焉不详。至于历来传述三祖的《信心铭》一篇,则又如司马迁在《伯夷列传》中所引用《采薇》之歌一样,都是对某一人某一事唯一值得征信的史料,可资存疑者的参考而已。

话说神光大师承托祖师的嘱咐,继续于少林进修,并阐扬禅风,博求法嗣。到了北齐天保二年(551),有位居士,看似四十出头,斯文有礼,不道姓名者,前来少林寺来参谒神光,说道:“弟子罪业深重,身患重病。所以特地来恳求和尚慈悲为我如法忏悔业障。”

大师摒息冷静道:“你把罪找来,我帮你忏罪!”这位居士愣了半晌,沉思片刻,忽然说:“觅罪了不可得啊!”大师便道:“好了,已经帮你忏罪完毕了,现在,你只要依佛法僧三宝而住,就是了!”

居士随即问道:“今见和尚,已知您是僧宝,不知什么叫佛法?”大师哈哈笑道:“你的心就是佛,你的心就是法,佛法不二无别,僧宝就是如此,就是佛法。”

居士深深顶礼,叹道:“今日才知原来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就像我的心也是一样,佛法也是一样,都是相通的。”

经过这一番问答,神光大士深感来人知见正确悟理甚深,是个佛门法器,便道:“你就是僧宝,以后就叫做僧璨吧。”为他剃度出家,取个法名叫做僧璨。

南怀瑾先生认为,书中所记载的僧璨初向二祖求法的故事同二祖向达摩祖师求乞“安心”法门的典故好似一个模子的翻版,只是神光所求在于如何“安心”,僧璨所求在于如何忏罪才能除去缠身风恙。一个求“安心”,一个求“安身”。此处有两个问题需注意。其一,心身是二是一?其二,“身缠风恙”是身之病,佛说病由业生,业由心造,再进一步说,此身也由业识而来,而业识则由一心所造,倘若能转心去业,则可回心转身了。

这一年的三月,僧璨在光福寺受足具戒。为避北周武帝宇文邕“灭佛”之灾,僧璨随二祖南遁隐居,往来于司空山和皖公山(天柱山)之间长达十五年之久,后二祖在“二祖洞”顶的巨石之上将祖师衣钵和经传与僧璨,是为禅宗三祖。隋开皇十年(590)僧璨正式驻锡山谷寺(三祖禅寺)。隋大业二年(606)圆寂,入寂前,僧璨禅师曾告诉大众:“别人都把坐着入灭看得很重,认为这样的走法希有难得,我则不然,我今天要站着走,以示生死自由。”说完,便用手攀着树枝,奄然而化。唐玄宗谥为鉴智禅师。

在禅宗发展历史上,僧璨是一个重要的坐标。禅宗初祖达摩在南朝时将禅法带到了中国,当时人们是遇而未信,至二祖慧可时,人们是信而未修,在三祖僧璨时是有信有修。他对禅宗的汉化改造发展,有几个明显的表现。其一,变面向达官显贵为面向下层群众。佛教初入中国,信仰接触者多为贵族,僧璨改变靠上层弘法的方略,变为在村夫野老中随缘化众;其二,变在都市城廓建寺院为在深山僻壤布道场;其三,变居住无常的“头陀行”为公开设坛传法;其四,变“不立文字”为著经传教。

禅法初传,有“不立文字”之说,主张静坐安心渐悟法门。僧璨在公开弘法的同时,精心著述《信心铭》。《信心铭》以诗体写成,从历史与现实,祖师与信徒、教义与修持的结合上,阐明义理,大开方便,应机施教。有人称《信心铭》是中国禅宗史上第一部经典,为禅宗以文字总结其修习经验开创了理论先河。

信心不二,不二信心

《信心铭》的开场,便首先肯定地提出“至道无难,唯嫌拣择”的警语,明指世人不能自肯自信其“心”的疑病。至于其中引用辨别佛学理念之处,不一而足。最后他又归结为“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语道断,非去来今”为结论。禅宗自此开始,才完全呈显出中国文化的光芒与精神,学者不可不察也。

——《禅话》

三祖僧璨在世的时候,虽然没有公开弘扬祖师禅法,但是他为后人留下的《信心铭》却对后世禅宗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南怀瑾先生指出,达摩禅自梁武帝时期开始,在中国初期秘密传授,到了陈、隋之际,正当僧璨大师时期,已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但自僧璨著作了一篇《信心铭》以后,它与中国禅祖师志公大士所作的《大乘赞》等词章,以及中国维摩禅祖师傅翕大士所作的《心王铭》等汇流,才开始奠定隋、唐以后中国禅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正信资料。

同类推荐
  •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中国神仙排行榜:民间信仰的花样解读

    本书以生动诙谐的文笔,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全书共分四辑:《人心不古,巫风日下》--巫术片,皇上你爹贵姓--宗教与社会篇,《人鬼情未了》——鬼怪篇和《我和神仙姐姐有个约会》——神仙篇。作者认为,隐藏在正统宗教之下的日常民间信仰,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方向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书中附有100多幅插图,形象的展示了作者的基本观点。
  • 五百罗汉之谜

    五百罗汉之谜

    《全彩五百罗汉之谜》由云一编著,以罗汉为开端,从介绍罗汉起源一直到佛教的宗派传承,洋洋洒洒间。带出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八百罗汉的相应解释,最后具化为佛陀、菩萨、僧信、与佛结缘的人物和形形色色的佛教人物。作者通过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和一个个佛教典故来深入浅出地诠释深奥佛法的传布、佛教宗派的发展与传承。本书对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筛选,精心构建了一座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跨越的通向佛法之桥。
  •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本书为社会议题探讨,此类别收录了大师八篇言论,包括有大师对环保、经济以及自杀的防治与女性问题等提出的应对之道。大师的开示,均针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与心灵需求提出建设性的见解,并给与疗愈,继而启发人之善言、善心、善行。
  •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佛门100种消除烦恼的方法

    人生之所以滋生烦恼、苦痛,只因人之本心远去,心为俗世尘埃所染,身为名利之欲所苦,拿得起却放不下,让自己成为一只“负重的骆驼”,艰难前行,不知何时会被“最后一根稻草”压下。听从佛陀的劝诫,清扫心灵的尘埃,也就远离了烦恼苦痛的人生,修得了欢喜圆满的人生。
  • 中国禅学

    中国禅学

    金开诚、杜永刚编著的《中国禅学》禅学对佛学教义的把握并非义学式 的,而是具有藉教悟宗的特点,参禅者开悟时称其感受为“如人饮水,冷暖 自知”,这成为禅师悟感的典型表述。在禅学看来,所谓看山不是山、看水 不是水的感受,只是禅悟的某个阶段的境界,其最高境界仍要求视山为山、 视水为水。《中国禅学》讲述中国禅学的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了传统文化思 想之中,并对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热门推荐
  • 九月神王

    九月神王

    平凡的优等生遇上了不凡的玄幻世界,他该如何去做?前世记忆如潮涌过,今生恩仇震颤心肺。且看许凌翻手为云,步步登高;且看许凌覆手为雨,问鼎至尊。抛弃升级的枷锁,炸碎废柴的传统,奋起吧,骚年,让许凌的心脏带动你的心跳,和他一起去做这宇宙神王!(本书有个贴吧有事没事来逛逛:九月神王吧)
  • 体操高手在末世

    体操高手在末世

    成为末世中的保护者,为了生存而战斗。灾难降临之际,只有战斗。一个体操运动员在末世中挣扎求存的故事……
  • 四分之一生活录

    四分之一生活录

    一个2b的生活录,从出生到生长所经历的事情,自己骂自己2b,这感觉还挺特别的
  • 天武玄侠传

    天武玄侠传

    2012年,以“血煞”病毒作为导火索,围绕着天武六星与三界存亡,少年以“武”为名,止戈平祸,拯救苍生于万劫之中。
  • 普觉宗杲禅师语录

    普觉宗杲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傲世雷尊

    傲世雷尊

    凡星,一个废材皇子的蜕变,独身拥有大陆中最强的雷属性之体。为报母仇,毅然踏上了巅峰强者之路,成为了凡界中至强巅峰强者!爱情,是唯一的;友谊,是最真诚的;属性,是最霸道的;而我的剑,是最强的!境界划分:灵光、灵动、灵师、灵王、灵皇、灵尊、灵仙
  • 东方幻想史

    东方幻想史

    八年前,张僧繇得了这种诅咒。一种不能见阳光的诅咒。
  • 快穿游戏世界

    快穿游戏世界

    她莫名来到这个号称是快穿游戏的世界,为了活下去,只能完成任务。结果,这只是个游戏,而已。
  • 等待

    等待

    一次机场的“偶遇”让他闯入了她的生活,他叫嚣着:“我是无赖,你摆脱不了我。”她笑着不语,却附和着他,放任他肆无忌惮的闹着。却不想因为这个男人的的出现,而彻底打乱了她平静的生活,层层纠葛,当事实揭晓过后才终于懂得,原来她已然欠下太多,不想面对,她怯懦的离去,分别的街口,他没有挽留,却淡淡地说着:“好吧,我等你。”
  • 仙武迷途

    仙武迷途

    凡人百年,恩怨纠葛,沧桑历尽,大限一到尘归土;武者一生,与天争,与人争,与己争;仙人一世,波谲诡异,向天争命。异地醒来、身无长物,本只打算默默一生的紫陌身边却是意外连连、屡遭逼迫、身不由己,且看沉默寡言的他如何在沉默中发出属于自己的怒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