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21900000048

第48章 风头如刀面如割(5)

1948年11月21日,杜聿明不管部下们愿不愿意,强行下令继续攻击,其中李弥的前锋部队距碾庄仅为30里,然而再往里推进,就简直比登天还难。

为什么这么难,至少邱清泉和李弥已经弄明白了——仅仅在李兵团前面,就有两个纵队以上的解放军!

华野的阻援部队多于解围部队,看样子是有计划要先歼灭黄百韬。邱清泉面如土色:“黄兵团不免于败,我们上了敌人的当。”

大家都明白,黄百韬被消灭,仅仅只剩下一个时间问题了。

碾庄攻坚战的节奏还在不断加快。黄昏后,粟裕集中火力攻击大院上,并从第二天凌晨起,发起总攻。

1948年11月22日晨,大雾迷蒙,空军无法飞到碾庄上空助战,解放军攻击更为有利,战至早上10点,一举攻克大院上。

中午,黄百韬退至东侧的小院上。

眼见援军仍然毫无踪影,他所控制的阵地仅剩寥寥可数的几座小村庄,黄百韬开始陷入彻底的绝望之中。他失去了最初的镇静,像一头被囚在笼子里的野兽一样,披着军大衣在阵地上转来转去。

明知败局已定,黄百韬仍不肯接收解放军的任何劝告,也拒看打到阵地上的传单:“我年纪大了(时年49岁),身体多病,做俘虏我也走不动,而且很难为情,不如牺牲了,让别人知道还有忠心耿耿的国民党人。”

他对刘镇湘说:“你年龄还轻,尚有可为,希望你能突围出去。”

听得黄百韬此言,刘镇湘突然做出了一个让众人震惊的举动,他打开皮箱,穿上将军礼服和皮靴,继续率部死战。

11月22日下午,解放军攻克小院上,黄百韬、刘镇湘等人退至吴庄。

吴庄是六十四军所属的就位一五六师指挥所驻地。“吴庄”与“吾葬”谐音,黄百韬一听村名,即顿足长叹:“这是我的葬身之地啊!”

下午4点,解放军对吴庄发动猛攻。战至黄昏,歼一五六师大部,黄百韬、刘镇湘等人分别带一部分作战人员朝尤家湖方向突围。

途中刘镇湘被俘。黄百韬负了伤,由二十五军副军长杨廷宴搀扶着,走到碾庄西南十里处的一棵大树下时,得知尤家湖也已经被解放军所占领。

黄百韬坐下,掏出自己的名片,在背后写了“黄百韬尽忠报国”几个字,嘱咐杨廷宴万一能够突围的话,将名片转交给蒋介石,然后便让杨廷宴开枪打死他。

杨廷宴迟迟下不了手,黄百韬即拔枪自杀。

当地百姓称尤家湖为“油壶”,黄百韬从口音上听像是“黄豆”,因此纷传:“黄豆进油壶,死路一条。”

国民党内部一些人分析,黄百韬之死,除了他自己所说的要对蒋介石“以死相报”外,还有另外一层重要因素,即抗战时黄百韬曾担任顾祝同的参谋长,是“皖南事变”的主要策划人,在历史上与以新四军为前身的华野有着血海深仇,他深生被俘后受辱。

后来在南京政府为黄百韬举办的追悼会上,蒋介石痛哭“黄埔精神不死”。黄百韬并不是黄埔生,但在相当多黄埔将领已经怯战、惧战的情况下,老蒋也只有另外寻找寄托了。

经过10多天的血战,华野终于将黄百韬兵团全歼于碾庄。

称血战毫不为过,华野仅在碾庄就伤亡了近5万人,华野老兵秦镜时任教导团团长,回忆碾庄战役:“我们这个团没有百人以上的伤亡或几百人伤亡的代价,是过不了一夜的。”

伤亡人员多是各部的战斗骨干,排、连、营各级干部伤亡非常严重。伤亡很大而缴获很小,引得有些部队在战斗过程中就不断叫苦:“伤亡太大了”,“部队不充实了”,“不能再打了”。粟裕也在总结报告中指出,当碾庄战役进入最残酷、最艰难阶段时,各部“有少数松劲泄气表现”。

当时华野有一个连上报有220人伤亡。这个连满编时为120人,由于不断补充兵源,以致伤亡数已接近于满编数的两倍。

歼灭黄百韬兵团后,秦镜发现教导团每个班,除站在最前面第一名的班长,一般还是解放军老兵外,从后面的副班长一直到士兵,大部分都是刚刚补充进来的“解放战士”。

参加过碾庄攻坚战的华野官兵都一致认为,此战战况之惨烈,为淮海战役之最。

指挥碾庄战役已经是心跳连连,但粟裕说,他在淮海战役中感到最为紧张的时刻,其实是第二阶段。

在这个阶段,解放军的作战重心开始移向南线,粟裕不再担任主攻方向的指挥,然而他却反而压力倍增。

上策

1948年11月23日,就在黄百韬兵团被歼的第二天,黄维兵团向中野南坪集阵地发起猛烈进攻。

黄维兵团的正式番号是第十二兵团,实际是原胡琏兵团的扩充,不过胡琏兵团只属于临时性编制,胡琏也不是正式的兵团司令。

解放战争进入中后期,解放军越战越强,在各个战场上,国民党军都出现了整军整师不断被歼灭的情况,一两个军都不敢单独出来行动,完全丧失了军事上的主动权。

最初蒋介石组建了一些临时性兵团或小兵团,以应付局面,然而豫东一役中区寿年兵团被歼灭,证明连小兵团都不济事,也无法完成战略任务。

自1948年8月起,南京政府便正式采取“战可攻,退可守,吞不下,啃不动”的所谓大兵团战术,陆续发表了多个大兵团番号,第十二兵团即在其中。

编组第十二兵团时,胡琏本可以顺理成章地成为兵团司令,但因为第十二兵团属于华中“剿总”的战斗序列,而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讨厌胡琏,于是蒋介石只好改任黄维为兵团司令,胡琏屈居副司令。

淮海战役打响时,胡琏父亲病危,他自己也患有牙病,遂请假离队,整个兵团由黄维全权掌握和指挥。

黄维兵团的主力包括第十八军(即整十一师)在内的4个军和1个快速纵队,约12万人,大部分是美械装备。它与邱清泉兵团一南一北,是仅剩的两大王牌兵团。

在国民党南线三兵团中,要阻滞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相对容易,唯有黄维兵团,在战场上“攻如猛虎,动如脱兔”,似乎无人能撄其锋。

黄维兵团曾给中野防线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但这只是在粟裕未歼灭黄百韬之前,之后就完全不同了。

按照预先约定,粟裕可以腾出手派兵南下隔绝李延年,这样,中野便可以集中足够兵力对付黄维。

中野司令员刘伯承以“胆大心细,足智多谋”著称,他和粟裕一样,都很注重掌握对方军事主官的性格。

黄维做过小学教员,身上有很重的书生气,打仗固然勇不可挡,然而有时不知变通,缺乏胡琏那样的灵活机变,属于“志大而智小”类型的战将。更主要的是,解放战争开始后,黄维把兴趣一直放在搞教学,拿教鞭上面,这几年来都没跟解放军交过手,对解放军的战术战法和战斗力根本不了解。

临阵易将,素为兵家之大忌。黄维盲人骑瞎马,打到兴起时,已经忘记自己与李延年、刘汝明完全脱节,成了远道孤军。

针对黄维的特点,刘伯承决定进一步放弃南坪集,一路引导,直至把他给带到沟里去。

1948年11月23日夜,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向中央军委报告:“歼灭黄维之时机甚好。”

第二天,中央军委复电同意,并要求粟裕按计划予以配合。

接到电报后,粟裕将手中所有兵力分成三路:除已南下归建的中野第十一纵队外,再抽调包括特纵一部在内的3个纵队,用于歼灭黄维;3个纵队加江淮军区2个旅,用于阻击李延年、刘汝明,完全隔断他们与黄维的联系;剩下的8个纵队,用于阻击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使其不能南下增援。

粟裕一肩担三任,首先考虑的是碾庄战役结束后,刘峙、杜聿明会做出怎样的反应。

刘峙的打算是,放弃徐州,向西撤退。

在碾庄战役中,刘峙的一些细节处理确实很糟,但这并不完全是他的能力不行,其中很大一部分其实来自于国防部的直接插手指挥,以及“徐蚌会战”计划对他的束缚。

比如让黄百韬坐等四十四军,结果“为了保住1个军,丢了5个军”,就来自于国防部的命令,而李弥兵团过早撤出曹八集,导致黄百韬兵团失去西撤掩护,则是因为各兵团没能早日集结徐州及徐蚌路,如果刘峙再不让李弥靠拢徐州的话,实在没法应付华野的袭扰攻击。

刘峙的功底还是有的,特别表现在对战局的提前预感上。他看出,黄百韬兵团被歼后,徐州右臂既失,津浦路徐蚌段又被中野切断,更重要的是,失去了宿县这一补给基地,徐州已成危城,这时应以保存兵团实力为要,及早从险处抽身,此为上策。

可是当他向杜聿明说出自己的这一想法时,却遭到了杜聿明的否决。

来徐州之前,杜聿明曾经以为此战必败,一路上都忐忑不安,但在战场实际操作后,他发现,邱、李兵团都还很能打,从两兵团争夺战、反复厮杀的冲锋与阻击行动来看,部队士气尚属旺盛,说怪话、发牢骚、对战局信心动摇,只是集中在军长及兵团司令一级。

与粟裕对阵,杜聿明要说输,最主要的还是输在国防部给他和刘峙布了一个极其狗血的局,徐州方面兵力严重不足,邱、李兵团都没有华野的阻援部队人多,当然很难解围。

仅就战术而言,他并没有明显漏洞,无论侧面迂回还是正面突击,都能跟粟裕打成平手。

再说了,尽管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全军覆灭,但华野受到的损失也不小,而他手中还有足够本钱,特别是尚握有自己的起家部队,邱兵团这样“王牌中的王牌”。

根据杜聿明先前的战报,刘峙曾向各方发布“徐州大捷”的消息,南京政府为此专门组织了一个由中外记者组成的慰劳团飞往徐州,当他们来到徐州的时候,黄百韬已经身亡,然而由于杜聿明秘不宣示,这些人都还被蒙在鼓里。

在参观完邱兵团组织的战俘、战利品展览后,一名记者突然以怀疑的口吻问杜聿明:“这样的大捷,黄百韬到哪里去了?”

杜聿明不假思索地回答:“黄百韬回家休息去了。”

回家休息,也不知道回哪个家休息了,杜聿明欲盖弥彰,是因为从这一刻起,他的心里已经有了侥幸取胜和要面子的想法。

这正是为将作战之大忌。

听刘峙说要放弃徐州西撤,杜聿明立刻有些瞧不起他。这位过去的黄埔战术教官,“五虎上将第一名”,确实是老了,胆小了,难怪会被别人骂成“猪”。现在不过死了一个黄百韬而已,就泄气成这样,至于吗?

杜聿明也想好了上策,他的上策是与黄维兵团南北夹攻,打通徐蚌铁路。

杜聿明让刘峙缓行西撤方案,还说:“战守进退的决策,关系到整个军事前途,目前我不敢轻率地出主意,必须由老头子(指蒋介石)下决策。”

拿“老头子”一压,刘峙无可奈何,嘴唇哆嗦了几下,再也说不出话来。

1948年11月23日,蒋介石电召刘峙、杜聿明到南京参加官邸会议,以传达下一步作战计划,而这次作战计划的制订者又是郭汝瑰。

经过碾庄战役,国防部的决策和指挥,已遭到前线将领的普遍质疑。邱清泉大骂:“国防部是打糊涂仗,是亡国的国防部。”连孙元良也在黄百韬被歼后公开说:“消灭黄百韬兵团的是国防部,不是陈毅(陈毅仍为华野司令,所以一般人都认为是陈毅在指挥),黄百韬也是如此。”

下面都说国防部“累死三军”,可是蒋介石、顾祝同信任的依然是郭汝瑰,其原因就在于蒋介石已内外交困,在内被李宗仁和白崇禧逼迫,在外又要争取美援,战场上一步都退不得,而郭汝瑰等人正是抓住了蒋介石的这一弱点,达到了“投其所好”的目的,最后老蒋就像吃毒品一样,明明自己都觉得其中或许有些不妥,可还得自欺欺人地继续吃下去。

杜聿明一直疑心郭汝瑰,不过这一回郭汝瑰倒是对了他的胃口——郭汝瑰制订并为蒋介石所认可的计划,就是“南北夹击”。

刘峙西撤的主张自然碰了一鼻子灰,他被告知,放弃徐州可以是可以,但得等到“陈毅主力(即华野主力)参加围攻黄维兵团”。

这实在是一个让刘峙啼笑皆非的答复。总之,像他这样的“保守派”已经不讨老头子的欢心了,老头子喜欢的是像杜聿明这样的“勇战派”。

早在3天前,粟裕就预计杜聿明和黄维会以宿县为中心,实行南北夹击,并进行了相关部署,因此对杜聿明督兵南下,他没有感到丝毫意外。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1948年11月24日,杜聿明调集邱清泉、孙元良兵团并肩南攻,粟裕以部署在徐州以南的7个纵队加2个旅应战,战场上机声隆隆,火光冲天。

孙元良是川军将领孙震的侄儿,他这个兵团当时实际控制的只有两个军,都是孙震旧部。孙震部队是所有川军中最亲蒋的部队之一,基本上算是中央系,要比冯治安等杂牌部队可靠,但他的作战特点也与一般地方军相仿,即防御强过攻坚。两兵团作战时,基本上还得靠邱兵团一家使劲儿,进展稍有不顺,邱清泉和孙元良就会互相埋怨,说对方保存实力,不肯牺牲。

杜聿明采用的仍是步炮车协同配合的战术,这一战术对空军和炮火的依赖性太大,只能白昼攻击,而以国民党空军力量之薄弱,又远远达不到应有的战略要求,更不可能对解放军形成绝对的压倒优势。

在当天作战中,邱、孙兵团前进了5里左右,而这时对开的黄维兵团一天就可以北推数十里乃至百里路程。

推进速度如此之慢,让杜聿明很不甘心,经过调整补充,又于第二天督令两兵团继续攻击前进。

可是接下来的推进速度更慢。粟裕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像徐东防御战中那样,大量采用肉搏战的方式进行阻击,地面上到处短兵相接,空军看着只能干着急,没法助战。

不过杜聿明也用不着再羡慕北进的那位兄弟了。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下)

    作家是生活造就的,作家又创作了文学。正如高尔基所说:“作家是一支笛子,生活里的种种智慧一通过它就变成音韵和谐的曲调了……作家也是时代精神手中的一支笔,一支由某位圣贤用来撰写艺术史册的笔……”因此,作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社会生活的雕塑师。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而后创作出来的。它既包含客观的现实生活,也包含作家主观的思想感情,因此,文学作品通过相应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承载性,这就是作品的具体内容。
  • 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劳动人民推动的,这是几千年来思想家们总结出的结论。然而,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又影响着人们。因为,大思想家的思想是从劳动人民中产生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升华和结晶。本书所选的大思想家,都对世界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行为、思考等等领域。
  • 中国最狂的总裁

    中国最狂的总裁

    马云且狂且怪,但他狂的有谱,怪的有理。不管是策划了600名雅虎中国员工从北京乘火车专列到阿里巴巴总部的杭州之行,还是在公司内部晚会的舞台上一脸无奈的扮演白雪公主的搞笑角色;不管是妙语连珠的点评《赢在中国》,还是潇洒不羁的举办“西湖论剑”,马云像一位纵横商海江湖的大侠,将先进的管理理念,不屈的创业信念,独特的做事风格播撒在商界,让人们仰视,也让人们深思:“既然80%的普通人,都能成功,但为什么成功的偏偏是那个长相普通,智慧普通的家伙呢?”
  • 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优雅天使心:赫本给女人的24堂优雅课

    本书从一个女性的角度翻阅赫本的生平,就此解读一个女性优雅魅力的极致。我们研究赫本,是为了找到自己。我们也要像赫本那样充满自信,充分发挥我们的优点,展现出自己对时尚的直觉。研究赫本的生平、勇气和她所经历并克服的一切,更有助于我们对人生作出正确的选择。她的优雅、高贵、行为以及其他一切,会给予想要活出真我的女性最好的启示。
  • 西蒙娜·德·波伏娃(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西蒙娜·德·波伏娃(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蒙巴那斯是法国巴黎第十四行政区 地处塞纳河左岸的西南角。对巴黎这座古老的城市来说 在塞纳河左岸 则以拉丁区和蒙巴那斯区最为著名。拉丁区又被称为大学区。法国一些主要的著名大学都建于此 如索尔邦大学、法国综合工科学院、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巴黎医学院等。
热门推荐
  • 无道葬仙

    无道葬仙

    修真?科幻?玄幻?神话?言情?悬疑?灵异?洪荒?同人?兄妹恋?姐弟恋?以及女生最爱的受虐文?有热血、有激情、有爱情、有亲情、各种情各种有!什么?你说丧尸?那也必须有!这些时下最流行的元素,统统~~都有!你还在等什么?!
  • 快递小哥的外星闺蜜

    快递小哥的外星闺蜜

    平凡的快递员偶然救起一位外星公主,偷偷带回家中。外星公主为报答他,利用其超自然能力,协助他工作、泡女神……成为他背后的全能闺蜜。
  • 圣传

    圣传

    我若向刀山,刀山自摧折,我若向火海,火海自枯竭。我若向地狱,地狱自毁灭,我若向修罗,修罗自无邪。我若向仙神,仙神自虚幻,我若向佛魔,佛魔自飘渺。是我,不鬼不修罗,无死亦无活;是我,非仙亦非魔,不是罗汉不是佛;是我,来时大光明,生死薄上无姓名;是我,独具圣心,是我,我是光明圣。
  • 仁者天下

    仁者天下

    萧晨,一个普通善良的青年,由于一时的意外,魂归地府。为了在人世间割舍不了的眷念。他不愿转世轮回,选择进入了另一个的平行世界,那是一个强者横行,纷争不已的奇妙世界。围绕着他,发生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故事。而随着一个个惊人的秘密被揭开。本想平静过活的他一步步被推到风口浪尖上,最终,凭借自己的善良,凭借自己的不屈,战胜了一个个强敌,赢得了天下人的归心。
  • 北海坟墓

    北海坟墓

    薄荷少年?薄荷少年是我最崇拜的人?不不不,他只是一个爱吃鬼,爱笑,爱打篮球,我们的故事在校园内就此展开。
  • 校园霸道女生

    校园霸道女生

    霸气一身,女生的保护神,男生的致命克星,她就是若梦,身高一米七二,力大无穷,是一个柔道高手,容貌美丽动人,气质却霸道无比,多少男生望而止步,学校各种流氓富二代,官二代,在她面前完全被当成狗,玩得团团转!
  • 那些,疯狂过的岁月

    那些,疯狂过的岁月

    爱情,不过是种荷尔蒙分泌过剩的产物。可是依旧还是有无数人争前恐后的想要得到,一旦得到了有些人厌倦了,有些人深陷其中,有些人只是默默地守候。青春,是爱情的发源地。谁的青春没有一两件难忘的回忆?没有疯过,哭过,爱过,恨过的青春真的犹如一潭死水,真的难以掀起波澜。
  • 如果有天我死了

    如果有天我死了

    死亡对于人类来说是什么?失去感觉,失去呼吸,失去生命。那么感觉又是什么?会疼会哭会闹会打?呼吸又是什么?呼吸那严重污染的空气?生命又是什么?苟生与且活有何区别?最终不过一死。如果有天我死了。
  • 达芬奇宝藏

    达芬奇宝藏

    梵蒂冈档案馆馆长在圣诞节夜里遇害,凶手割去了他背上的一块皮肤并留下一个符号。意大利国家安全局长请来正在罗马旅行的符号学家白兰心协助破案,而馆长收养的孙女闻讯也来到凶案现场。所幸她找到了馆长留下的钥匙,为了找出凶手,她私下邀请白兰心与她一起寻找馆长守护的宝藏,开启了一场惊险的智力冒险。此后接连发生四起命案,四名死者背上都被割去一块皮肤。通过一系列复杂推理,白兰心发现顶级大师列奥纳多·达·芬奇可能知道魔法石的下落并巧妙地将它隐藏在《蒙娜丽莎》的画中。在新年到来之时,一切凶案的幕后主使终于现身,而此时的梵蒂冈正面临被卫星摧毁的危机,一场救赎与罪恶就此上演。
  • 缘起圣道经

    缘起圣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