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614900000022

第22章 原始佛教思想(5)

《中尼迦耶》第148《六六经》[29]中,也用缘起说阐明灭谛:缘眼、耳、鼻、舌、身和意于色、声、香、味、触和法而起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和意识,“三者之间的接合点是触,缘触而起受——乐受、苦受或不苦不乐受。如果对乐受不喜爱、不欢迎、不执著,也就不会陷于贪爱;如果对苦受不忧伤,不悲伤,不哀伤,不捶胸,不昏厥,也就不会陷于瞋怒;如果如实理解不苦不乐受的产生和消失,适意和危害,加以回避,也就不会陷于无知。这样,排除了对乐受的贪爱,摒弃了对苦受的瞋怒,根除了对不苦不乐受的无知,知就产生,苦就灭寂”。[30]

灭除贪、瞋和痴,是灭谛另一种简明的表述。灭除贪、瞋和痴,也就是达到涅槃(nibbāna)。在《杂尼迦耶》第38《阎浮车集》中,舍利弗对游方僧阎浮车说道:“涅槃是灭除贪,灭除瞋,灭除痴。”[31]涅槃是通过灭除贪、瞋和痴,灭尽一切苦蕴,摆脱十二因缘,摆脱生死轮回。这是佛陀时代佛教修行的最高目标。

四、道谛(dukkhanirodhagāminīpaipadā、ariyasaccam,趣苦灭道圣谛)

道谛就是通向苦灭的八正道(ariya、ahangikomaggo,八支圣道),即正见、正思、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和正定。

1.正见(Sammādihi)是指正确的见解或观点。关于正见的一般表述是:“知道这是苦,知道这是苦集,知道这是苦灭,知道这是通向苦灭之道,这就是正见。”也就是说,正见是通晓四谛。

《中尼迦耶》第117《大四十经》[32]中说:“正见有两种。一种正见有烦恼(‘有漏’),有功德,有生存果报;另一种正见圣洁,无烦恼,出世,成道。哪种正见有烦恼,有功德,有生存果报?有布施,有供奉,有祭祀,有善业恶业果报,有这世,有他世,有父,有母,有化生的众生,有世间道行正直的沙门婆罗门,他们凭自己的通慧认识和宣示这世和他世。这种正见有烦恼,有功德,有生存果报。哪种正见圣洁,无烦恼,出世,成道?心正,心无烦恼,成就正道,有智,有智根,有智力,有择法觉支。这种正见圣洁,无烦恼,出世,成道。”[33]这里所说的两种正见,前一种是世俗的正见,有果报,也有烦恼。后一种是出世的正见,超越果报,脱尽烦恼。

在《杂尼迦耶》第12《因缘集》中,迦旃延(Kaccāyana)询问佛陀:“什么是正见?”佛陀回答说:“这个世界通常立足于两端:存在和不存在。依正见如实看到世界生成,便不认为世界不存在。依正见如实看到世界毁灭,便不认为世界存在。这个世界通常贪图方便,执著偏见。如果不贪图方便,不执著偏见,不立足于这种想法:‘这是我的我(attā,灵魂)’,不怀疑生起的是苦,灭寂的是苦,那么,他的知识就不是依傍他人,他就具有正见。一切存在,这是一端。一切不存在,这是另一端。如来不偏于一端,而教你‘中法’(majjhena、dhammam)。”这“中法”也就是“十二缘起”。[34]

正是依据缘起说,佛陀在对正见的具体阐述中,十分强调无常说、苦蕴说和无我说,也就是诸行无常、诸行皆苦和诸行无我。在《增一尼迦耶》的《三集》中,佛陀说道:“无论如来是否出现,这种诸界法性,这种法则始终存在,即诸行无常。如来完全觉悟这一点,完全理解这一点。他宣示、教导和说明这一点。他揭示、展示、解释和阐明这一点,即诸行无常。无论如来是否出现,这种诸界法性,这种法则始终存在,即诸行皆苦。如来完全觉悟这一点,完全理解这一点。他宣示、教导和说明这一点。他揭示、展示、解释和阐明这一点,即诸行皆苦。无论如来是否出现,这种诸界法性,这种法则始终存在,即诸行无我。如来完全觉悟这一点,完全理解这一点。他宣示、教导和说明这一点。他揭示、展示、解释和阐明这一点,即诸行无我。”[35]

又如,在《增一尼迦耶》的《七集》中,佛陀指出,如果比丘想到无常,“就不会追逐,而是回避利养名声”;如果比丘想到无常之苦,“就会惧怕昏沉、懒惰、迟钝和懈怠”;如果比丘想到苦中无我,“就不会将这有识之身及其表相称作我或我的,从而超越成见,达到平静,获得解脱”。[36]

2.正思(Sammāsamkappa,或译正思惟)是指正确的意向或意图。关于正思的一般表述是:“无欲思,无恚思,无害思。”

无欲思是摒弃欲念。在《中尼迦耶》第14《苦蕴小经》[37]中,佛陀指出欲(kāma)有五种,即以眼、耳、鼻、舌和身认知色、声、香、味和触,可亲可爱,惹欲牵情。“若圣弟子凭正智善见,如实知道‘这些欲味少苦多,烦恼多,祸患也多’,而能离欲,离不善法,获得喜乐,获得其他殊胜法,他就不会陷于这些欲。”[38]

无恚思是不生气,不发怒。无害思是不起害人之心。在《中尼迦耶》第21《锯喻经》[39]中,佛陀告诫说,即使有人打你骂你,甚至强盗用锯锯你,也要学会这样想:“我心不变,不说恶话,保持怜悯,心怀慈悲,不抱恶意,依然对这个人充满慈悲心,进而对一切世界充满广大无限的慈悲心,无恚和无害心。”[40]

3.正语(Sammāvācā)是指正确的说话方式。关于正语的一般表述是:“禁制妄语,禁制两舌,禁制恶口,禁制绮语。”

在《中尼迦耶》第41《萨罗村婆罗门经》中,佛陀指出口有四种法行:“首先,摒弃妄语。在集会中,会议中,亲族中,行会中,王族中,作为证人,被要求‘说你知道的’。如果不知道,就说‘我不知道’。如果知道,就说‘我知道’。如果没看见,就说‘我没看见’。如果看见,就说‘我看见’。不为了自己,或为了别人,或为了贪图某种利益,故意说谎。其次,摒弃两舌。不把这儿听到的话往那儿说,造成不和。也不把那儿听到的话往这里说,造成不和。不和者,加以调和;友好者,加强友谊。喜欢团结,热爱团结,说话有利团结。再次,摒弃恶口。说话不粗鲁,温和,顺耳,可爱,称心,文雅,众人爱听。最后,摒弃绮语(或戏语)。说话切合时宜,符合事实,符合义利,符合法,符合律,有必要,有教益,有选择,有用处。”[41]

4.正业(Sammākammanta)是指正确的行为。关于正业的一般表述是:“禁止杀生,禁止偷盗,禁止邪淫。”

业通常分为身业、口业和意业。正见和正思是保持意业清净,正语是保持口业清净,这里的正业则是保持身业清净。

5.正命(Sammājīva)是指正确的谋生方式。关于正命的一般表述是:“摒弃邪命,以正命营生。”

《增一尼迦耶》的《五集》中,告诫优婆塞(居士)不能经营五种买卖:“买卖武器,买卖人口,买卖肉,买卖酒,买卖毒。”[42]

6.正勤(Sāmmāvāyāma,或译正精进)是指勤奋努力或精进不懈。关于正勤的一般表述是:“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决意使未生之邪恶不善法不生起;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决意使已生之邪恶不善法摒弃;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决意使未生之善法生起;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决意使已生之善法保持,不迷乱,增长扩大,成就圆满。”

7.正念(Sammāsati)是指正确的忆念或观想。关于正念的一般表述是:“坚持于身观身,勤奋,正知,正念,摒除世俗的贪爱和烦恼;坚持于心观心,勤奋,正知,正念,摒弃世俗的贪爱和烦恼;坚持于法观法,勤奋,正知,正念,摒弃世俗的贪爱和烦恼。”

正念也可以说是正确的禅观,即坐禅于身观身,于受观受,于心观心,于法观法,通常称作“四念处”(caāro、satipa-hānā)。《长尼迦耶》第22《大念处经》和《中尼迦耶》第10《念处经》对四念处都作了具体描述,并认为“四念处是净化众生、克服愁悲、消除苦恼、通向正理和亲证涅槃的一乘之道(ekāyano、maggo)”。

①于身观身(kāye、kāyānupassī):“比丘或在林中,或在树根,或在空屋,结跏趺坐,正直其身,置念面前,念入息,念出息。入息长时,知道‘我入息长’。出息长时,知道‘我出息长’。入息短时,知道‘我入息短’。出息短时,知道‘我出息短’。或者修习‘我将知全身入息’。或者修习‘我将知全身出息’。或者修习‘我入息令身行安定’。或者修习‘我出息令身行安定’。”这样,“内于身观身,外于身观身,内外于身观身。于身观生法,于身观灭法,于身观生灭法。‘身有’之念展现,达到纯知,达到纯念,无所依傍,对世界无所执著”。这便是“于身观身”中的“入出息念”(ānapānasati,或译“安般念”)。

同样,“行时,知道‘我行’。立时,知道‘我立’。坐时,知道‘我坐’。卧时,知道‘我卧’。按照身体姿态,知道身体姿态”。这是“于身观身”中的“姿态观”(iriyāpatha,或译“威仪道”)。

同样,“或去或来,正确知道。观前瞻后,正确知道。或屈或伸,正确知道。执持衣钵,正确知道。吃喝嚼尝,正确知道。大便小便,正确知道。行、立、坐、睡、醒、说话和沉默,正确知道。”这是“于身观身”中的“念正知”(satisampa-jaa)。

同样,“观察此身,从头到脚,皮囊之内,充满种种不净之物,想‘此身中有发、毛、爪、齿、皮、肉、筋、骨、骨髓、肾、心、肝、肋、脾、肺、肠、肠膜、胃、粪、胆汁、痰、脓、血、汗、脂、泪、膏、唾、涕、滑液和尿’”。这是“于身观身”中的“身行念”(kāyagatāsati)和“不净观”(asubba)。

同样,“观察此身,按照界的安置,想‘此身中有地界、水界、火界和风界’”。这是“于身观身”中的“界差别观”(dhātuvavatthāna)。

同样,“观察此身,犹如看到遗弃在墓地的尸体,经过一天、两天或三天,肿胀,变色,腐烂;或者,被乌鸦、老鹰、秃鹫、野狗、豺狼或各种虫子吞噬;或者,骸骨尚有血、肉和筋,或骸骨已无肉而有血和筋,或骸骨已无血肉而有筋,或骸骨支离,手骨、足骨、胫骨、腿骨、坐骨、脊骨和头盖骨散见各处;或者,骸骨色白似海螺,年长日久,化为碎末,想‘此身也是如此性质,如此构成,躲不过如此结局’”。这是“于身观身”中的“墓地观”(sīvathika)。

②于受观受(vedanāsu、vedanānupassī):“比丘受乐受时,知道‘我受乐受’。受苦受时,知道‘我受苦受’。受不苦不乐受时,知道‘我受不苦不乐受’。受色乐受时,知道‘我受色乐受’。受非色乐受时,知道‘我受非色乐受’。受色苦受时,知道‘我受色苦受’。受非色苦受时,知道‘我受非色苦受’。受色不苦不乐受时,知道‘我受色不苦不乐受’。受非色不苦不乐受时,知道‘我受非色不苦不乐受’。这样,内于受观受,外于受观受,内外于受观受,于受观生法,于受观灭法,于受观生灭法,‘受有’之念展现,达到纯知,达到纯念,无所依傍,对世界无所执著。”

③于心观心(citte、cittānupassī):“比丘有贪心,知道‘有贪心’。无贪心,知道‘无贪心’。有瞋心,知道‘有瞋心’。无瞋心,知道‘无瞋心’。有痴心,知道‘有痴心’。无痴心,知道‘无痴心’。有惰心,知道‘有惰心’。无惰心,知道‘无惰心’。有广大心,知道‘有广大心’。无广大心,知道‘无广大心’。有上心,知道‘有上心’。无上心,知道‘无上心’。有定心,知道‘有定心’。无定心,知道‘无定心’。有解脱心,知道‘有解脱心’。无解脱心,知道‘无解脱心’。这样,内于心观心,外于心观心,内外于心观心。于心观生法,于心观灭法,于心观生灭法。‘心有’之念展现,达到纯知,纯念,无所依傍,对世界无所执著。”

④于法观法(dhammesu、dhammānupassī):“比丘于五盖法观法。内有贪欲,知道‘我内有贪欲’。内无贪欲,知道‘我内无贪欲’。未生贪欲生起,如实知道。已生贪欲摒弃,如实知道。摒弃的贪欲于未来不生,如实知道。”对于瞋恚、昏眠、掉悔和疑惑,也是如此。

“五盖”(nīvaraa)是指覆盖心智的五种精神障碍。贪欲(kāmacchanda)是贪求色、声、香、味和触。瞋恚(vyāpāda)是瞋怒和恚恨。昏眠(thīnamiddha)是昏沉和迟钝。掉悔(uddhaccakukkucca)是不安和后悔。疑惑(vicikicchā)是犹疑不决。在《增一尼迦耶》的《七集》中,将这“五盖”分别比作掺入各种颜料的水、煮沸的水、长满浮萍的水、风吹起波的水和污泥混浊的水。正如人在这样的水中,不能照见自己的脸,这“五盖”阻碍人看清自己的利益和他人的利益。[43]在《中尼迦耶》第39《马邑大经》中,将舍弃“五盖”比作“无债、无病、从狱中获释、自由人和乐园”。[44]

同类推荐
  •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不生气: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本书从佛的众多角度来诠释佛的真意,将佛的精神、佛的智慧、佛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当中。仔细阅读本书,会使你精神生活更充实,物质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圆满,感情生活更纯洁,人际关系更和谐,让你的心更加善良、慈悲,胸怀更宽广。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
  •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

    慧缘佛医学是慧缘上师数十年来对佛教医学研究应用和教学的总结,有很高的研究和实用价值。 慧缘佛医学的问世,不仅向人们揭示了佛教医学的奥秘和特点,其最大的愿望是给各寺庙有志研习佛教医学的僧尼法师们提供一本完善的学习范本,也给对佛教医疗学有兴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了一本参考书,书中较详细地介绍了佛医学的来龙去脉,佛教医学神秘的特点及运用方法,并将现代中西医学理论和方法与之相结合,使佛教医疗学更趋于完善,也使之更便于学习和运用。 由于本书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古老而新颖的医疗保健和养生方法,其中许多方法对很多疑难杂病具有独特和神奇的疗效。
  •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

    本书是大师依据佛陀的言说及其弘法多年的教化经验。主要包括生活观、伦理观、修持观、处世观、仪礼观、教育观等内容。
  •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心若莲花,爱如菩提(李叔同作品精选)

    本书精选了他从风华才子到云水高僧的传世名篇,配有法清法师意境高远画作,文中有情,画里有禅。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热门推荐
  • 盛宠之狂医毒妃

    盛宠之狂医毒妃

    练风华,华夏医界的一个传说。一次暗算,却成了被世人耻笑的废物。无法修习魂力?我忍,我用毒行吧!惨遭殿前退婚?我忍,你无情我便休,看谁狠!被赐婚给聋哑人?我忍,婚后生活多清静!什么?想谋杀我亲夫!叔可忍姐不可忍!冲冠一怒为男颜,从此收神器,御万兽,携美男,带萌娃,强强联手笑傲天下!(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小明与许萌的故事

    小明与许萌的故事

    你是夏日凉风,是冬日阳光。(注:真人真事改编,青春校园风。
  • 帝灵星辰

    帝灵星辰

    一个天生没有“雪山”,神魂力先天流失不能修行的少年,在被噩梦缠身的六年后,遭逢大变,突然能够修行并且进境一日千里。少年身世成谜,为了心爱之人历经艰险终踏上修行之路,从此不再受人白眼,在浩瀚的修行世界寻求那自由之法。少年自小镇而出,原本只想置身事外,守护好自己在乎的人,谁曾知?其时正逢大陆浩劫后的大时代,在不可逆转的时代洪流中谁人可置身事外?且看少年如何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中,热血成长并且武动自己的人生。
  • 金牌谍妃

    金牌谍妃

    身背“罪臣之女”罪名的苏毓菀易容伪装成缙国公府备受欺凌的二小姐白念瑶,嫁给邺王伺机而动。她接受了最残酷严苛的训练,她隐瞒身份,虚以委蛇,却不料,这一切竟然是负心人布下的局。利用?她以其人之道还施彼身。陷害?她打他一巴掌还让他叫不出声来!一场纷争,无数迷局,且看她翻江倒海,笑看风云!
  • 老狐狸办事心经(大全集)

    老狐狸办事心经(大全集)

    狐狸身上的每一部分都极具价值,人类的贪婪使之濒临灭绝。由于生存受到威胁,狐狸不断地改造自己以适应环境。母狐产下小狐狸不久便狠心地把它赶走,让它在风雨中自己成长。于是狐狸一代比一代聪明。
  • 英雄联盟之王者归来

    英雄联盟之王者归来

    亲情与梦想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为了给自己短暂的离别划上一个句号,他将厂长打下神坛。然而世事无常,众叛亲离之后,当旧梦初醒,新路起航之时,他将悲愤化为动力,登天路,碾众神。他要告诉全天下,华人电竞屹立世界之巅。
  • 天极天才

    天极天才

    “光的英雄战士,你可以改变什么呢?”“我可以改变一件事情,那就是人类,从来就不脆弱。”“人类只不过在重复他们犯过的错误,人类和一点二万年前的人类比起来没有丝毫的进步。”“这一次,你怎么知道人类不会挺过去呢?”这个故事有爱情,人性,远古文明的消失,人类的自私,人性的光辉。人类,只要心中有着光,就可以战胜一切的危机,任何生物都不可能抛开黑暗,但是任何生物都不可能抛开光芒。
  • 超级阴阳师

    超级阴阳师

    我的身体之中封存一只八尾妖狐,传说,只要它修炼出第九条尾巴,将炼成不死不灭金仙之体。在那个风雨之夜,我不幸被抓住了,并且身中剧毒,危在旦夕,我幸运的得到两位道家高手救助,为了能够活下去,我成为了一位阴阳师,开始游历四方,寻找能够彻底炼化妖狐的秘方:“师傅,阴阳师也要阴阳调和的!”——我不会说我想找个媳妇“师傅,我最喜欢鸡了。”——我不会告诉我爱吃烤鸡翅膀
  •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世界最具感悟性的哲理美文(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超级异能眼

    超级异能眼

    意外获得神秘眼角膜,让他拥有逆天透视能力,从此风云化龙,捡漏赌石,鉴宝品玉,赌场纵横,无往不利!各色美女也是纷至沓来!盛浩的世界,因为透视而强大,他终将站在都市的顶峰,成为统领众人的王中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