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61400000004

第4章 亲情未移民(2)

齐鲁名厨,我妈就是

鲁菜,位居中国四大名菜之首。妈妈所烹饪的鲁菜,在我的回味中,得说全球第一啦!高调赞美自己的老娘,我脸不红,心不慌,还敢白纸黑字地写出一大张。

妈妈的拿手好菜并不是极具胶东特色的葱烧海参、油爆海螺、清蒸加吉鱼、扒原壳鲍鱼、糟溜鱼片、浮油鸡片、汆双脆、烤大虾、炸蛎黄。而是红烧鲙鱼、油煎银鱼饼、芝麻拌海蜇、韭菜炒青虾、大葱炒蛤蜊、肉片焖蒜薹、鲜炸黄花鱼、茼蒿芋头汤、虾米白菜粥、鱼肉汆丸子、豆腐炖鮱子。

山东半岛,三面环海。在老家时,足蹬南山坡,放眼望去,“海到无边天作岸”的壮美景观迫人豪情顿生。就因生在海边,靠海吃海,没商量!如此这般,我家的一日三餐无海味的时候,几乎没有。尤其是产自胶东湾的各种蛤蜊,一直都在不失时机地为汤啊、卤啊增鲜添香。

借地缘优势,妈妈便做得一手鲜美可口的海味菜。三姐说,妈做的红烧鲙鱼可用古今中外谁堪比来形容。的确,邻里间,谁家娶媳妇,嫁女儿,都会特地聘请我妈去掌勺。她老人家的那道红烧鲙鱼一上桌,交口称赞是要挑弯了大拇哥的。

我的最爱:妈用小银鱼、鸡蛋、少许白面、少许盐跟葱花搅在一起,煎出的银鱼饼儿。圆圆的,像核桃酥那么大,一煎几大盘,闻着喷香,吃着透鲜。常常,一顿饭下来,我什么都不碰,专门大快朵颐那看着金黄、嚼着倍儿香的银鱼饼儿。

走出老家后,在北京,在美国,妈妈的“名菜”,我复制甚难,其主要原因:谷物不新,鱼虾不鲜。就拿芝麻拌海蜇来说,不提其他,仅一新鲜海蜇,绝对是踏遍铁鞋无觅处。在老家,一根扁担,两个筐,腰里别上几毛钱,一路欢快至海边,两筐海蜇购得后,颤颤悠悠挑回家,碗盏刀剁齐上阵,可口美食引人馋。

每每,妈将那略带海水颜色,略带海水味道的海蜇端到案板上,片成片,切成条,放在凉水里浸泡三四十分钟,用漏勺捞到瓷盆里,然后再撒上炒香的芝麻盐儿、倒上酱油、拌上蒜末儿和香菜末儿,人手一碗,吃后若不齿颊留香,其味觉器官愣是不答应。

还有蛤蜊打卤面,离开胶东那片海,甭想再尝那个鲜。告别家乡那方田,甭想再品那种面——妈的手擀面。

妈妈在擀面时从来不用醭面,要的是把切好的面条往开水里一放,当即会自行散开,这个技术在和面上。常言道:碱是骨头,盐是筋,和面时若配好盐碱的比例,那面条吃到嘴里,是又滑又爽又筋道。如此面条,再浇上我妈的卤:先用葱姜炝锅儿,再煸炒肉丝和西葫芦丝,加进蛤蜊肉,倒上焯蛤蜊的鲜汤汤,开锅后,撒把韭菜末儿,把人好吃得,何止回味三日不衰!

在我眼里,妈妈不仅是红案名厨,白案手艺也相当地道。强烈感受,妈无论做什么均受爱的驱使,那份潜存在心底间的爱,对世人,对孩子无不全心释放。她不怕麻烦,不嫌累,只要我们吃乐了,吃美了,她老人家的“中国梦”就算实现了。

人说,娇大的,惯小的。我恰是那个被惯大的老丫头。孩提时,妈妈给我包的大饺子,全捏成胖麦穗儿,甭说吃,一看就咕咚咕咚咽唾沫;包那小饺子比乒乓球还要小一圈,为的是一口一个,吃着痛快。蒸起馒头来,有时会做几只大燕背小燕;有时会做几只小白兔;有时会做几只小狗狗;有时会做个大刺猬。

动物的形状做好后,妈妈就先用剪子剪出燕子的翅膀,用手捏出脖颈、嘴和尾巴。再让燕妈妈用翅膀当手,上翘后弯,勾住自己的孩子,为的是小宝贝不被摔下来。小兔、小狗主要是捏好耳朵与小胖脸儿及四条腿。大刺猬耗时最多,那一身的刺全靠剪刀来一排一排地退着剪,剪一下往上挑一下,以防蒸好后,刺刺会粘在后背上。都做好了,再把那尖尖的小嘴给剪开了,里面还要夹上一条泡过、剪好的红枣呢。

一来,我捧着晾凉的小动物,说什么都舍不得下口咬。看着它们那栩栩如生的小样样,好想宠物般地将其养起来。

尤为难忘,每年阴历的七月初七,妈烙的巧馃更是酥脆,香甜,咬一口,慢慢嚼,细细品,咽下舍不得。

想起了苏东坡的诗句:“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

父亲的遗产

父亲在地球上住了94年,驾鹤西归时并无大病,属自然老去。父亲给我留下的遗产,除了照片就是他亲笔写下的宋学文三字。物质财富分文没有,但他老人家给我留下的另一种遗产,却让女儿受益不尽。

父亲心地善良,待人宽厚。这么好听的话不能空说,需有充足的事实来使其饱满。

一懂事,妈就告诉我:你还没出生,你爹就让日本鬼子抓走了。他在冰凉的水泥地上一坐就是40天,那是地赛钢砖的十冬腊月呀!

一懂事,我就知道在日寇的暴虐中,父亲落下了一生都治不好的老胃病和老寒腿。稍大一点儿,我就为劳累一天的他揉腿,捶腿,并让父亲靠在被垛上,我坐在他的双腿间,再把他的两条老寒腿搬到自己的肩膀上,给父亲扛着,让他解解乏。

父亲说,在那个阴冷潮湿的土屋里,挤满了被日本鬼子强行抓去的无辜百姓300多人。大家你挤着我,我挤着你,若起身去解个手儿,“座位”就没有了。父亲说,日本鬼子心真狠,每天只发给他们两个小地瓜。那时,他身边挤着一个十来岁的小小子,饿得孩子老是哇哇哭。父亲于心不忍,常把自己分得的小地瓜匀他一个。

人说,不能帮人而帮了,那是真善良。做个真善良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一天,日本鬼子在提审父亲时,由于长时间的极度饥饿,他刚一起身就觉得天旋地转,前迈艰难,平衡失去,父亲一头扑在了南墙上。那一刻,南墙上一个没帽儿的大锈钉子刺地扎进了父亲的右掌心。锈钉有毒,毒素在父亲的鲜肉里扩散蔓延,他的右手感染了,红肿了,化脓了……

不忘那一年,我还在山东老家时,父亲托林村的林乐亭叔叔帮我们买150斤小麦。二人谈妥后,父亲就把钱付给了他。结果,在商定的日子里,林叔叔并未将小麦送到我家。三天过后,林叔叔仍是音信全无,一急之下,父亲便骑上自行车,向六里之外的林村直奔而去。

本想去问个究竟,可当父亲迈进林家时,但见林妻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全都抱在一起哭。父亲惊悉林乐亭因“犯事”而被公安局抓走后,他二话没说,当即把自己衣兜里的几块钱全掏给了乐亭婶。

“吃亏是福”,不胜枚举。

父亲性格温和,风趣幽默。日常里,只要他一露头,呼啦就围过一堆人,听他讲故事。在家也是,得闲儿就给我们讲“王五赵六”、“南朝北国”、“古往今来”……

话说“王五赵六”。

王五和赵六都是生意人。一天,太阳偏西时,摊主们正要收摊回家,王五突然被人拉住,说有捆洋布要请他帮找买主。王五获悉,甚是高兴。他转过身去快步跑到赵六的地摊上,忙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大火烧(烧饼),递给了赵六:“你回村后,先把这个火烧交给我的孩子。他会在街口边玩边等着我。”

赵六接过火烧:“在街口玩的孩子多了,我知道哪个是你的孩子呀?”

“你看哪个孩子最可爱,就把火烧给哪个孩子。”

赵六“嗯”了一声,揣上火烧,打道回返了。

王五谈完生意,已近晚饭时。他进门就喊:“儿子,爹给你买的火烧好吃吗?”

“火烧?我没吃火烧啊!”

“没吃?你真的没吃?”王五把俩眼瞪到了头顶上。

“你刚进门,儿子连火烧味儿都没闻到,怎会……”

王五没等妻子把话说完,扭头就找赵六讨个说法去了。

赵六问心无愧地瞧着他:“你说哪个孩子最可爱,就把火烧给哪个孩子。我看来看去,觉得我的孩子最可爱,就把火烧给我的孩子吃了。”

几十年了,父亲讲这个故事的表情,我仍清晰如初。

父亲的故事,从民间到宫廷,由远古至现今,包罗万象,无所不括。如纣王无道民遭罪、比干丞相卖无心菜、甘罗十二做宰相、苏武牧羊、杨继业碰碑、老牛力尽刀头死,报国忠臣扛刀枷、邓世昌与“太阳”一同投入家乡的黄海中……

父亲说:一提起邓大人,他心里就剜着疼。还有邓大人的爱犬“太阳”都让他鼻子发酸,眼跑泪。

中日甲午战争是在我的老家威海打响的。基此,坊间对那场战争的实况与传说描述得极其详尽。

一百二十年前的1894年7月25日,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署乃终止日。战时,因“致远”舰受伤,弹药用尽,无法与日寇继续战斗。邓世昌临危喊话:“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舰,则我军可以集事。”便意图撞沉日寇主力舰“吉野”。但是,“致远”舰因遭日舰攻击引起鱼雷爆炸而沉没。

父亲说,邓世昌大人一落水,“太阳”立马咬着他的辫子,竭尽全力地把自己的主人拉到岸边。邓大人抱紧爱犬:老伙计,我的将士全都阵亡了,我们的舰队全都击沉了。我决心与战舰同存亡。话说至此,邓大人纵身大海,“太阳”随即跟去。就这样,邓大人与爱犬“太阳”一同壮烈殉国了。

1994年10月中,我陪父亲回老家时,在威海环翠公园前,88岁的老父亲,肃立在邓大人的铜像前,仰望、凝视,且泪挂腮边。

爹呀,您的情怀,您的爱,亮子都一一珍存了。

这个世界,我来啦

当我脱离了母亲的体温,探头来到世间,给宋家上上下下所带来的失望,可用“特别”和“极其”来形容。因为,我是个小丫头,宋氏姐妹中的老六。

母亲,生了六个闺女的中国妇女,在世俗的眼里,犹如罪人。

我在处女作《无言的呐喊》里写下:“我出生三天了,在外地做生意的父亲才回到家来。那天中午他一进村,就碰到了几个在街口晒太阳的老婆婆。往常她们一见到父亲就热情得不得了,可这一回,刚瞧见他的头影儿,有的赶紧低头掐褂子边儿,有的扭脸看后墙。快到家时,他又撞到了平时最爱开玩笑的金华婆。金华婆僵笑了一下,忙转身进院,还哗啦一声,插上了大门栓。

明白了,家里一准儿又生了个小丫头。爹寻思着,把一月前安排好的那三桌酒席推了吧!为个小丫头摆宴庆贺,岂不让乡亲们笑掉了大牙?”

按我出生时的社会心理和家庭气氛而定,我是个不受欢迎的小闺女。然而从小到大,我却享尽了父母及家人的爱与呵护。尤其母亲,在她眼里,我就没个错的时候。

妈说,我刚一认人就特别谨慎。妈换件衣服我得辨别好一会儿才肯让妈抱。那时,妈就料定,这小孩长大了不易上当受骗。

妈说自打我会坐了就开始自己玩。妈在灶上干活,给我个缠线的小线车就能玩儿一大阵子,不哭不闹,一逗就仰着小脖子乐。

懂事后,我就知道孝顺妈妈,保护妈妈。记忆中,生了四个男孩的大伯母,一来就披着一身的威风,找碴儿斥责妈妈时,我会立刻冲到老娘跟前,伸直两个小胳膊先护好妈妈,然后再仰起头来冲着伯母喊:“不许欺负俺妈!”

母亲心宽量大,不争不辩,从不跟伯母一般见识。

母亲心地善良,生性乐观,用“纵有愁苦千万斛,不让一丝上眉梢”来形容她老人家,万分贴切。不管遇到什么急难、多扒拉不开的事,她总是往亮堂里想,都说没希望了,可她依然积极地朝好的方面去努力,去争取。

感觉中,母亲如泰山一般,有她在,就有靠,就啥都不怕。

母亲爱说吉祥话,又称念喜歌儿。我从没听妈说过一句泄气的话,没说过一句让人听了犯别扭的话。母亲的话语总是那么真诚,那么纯朴,那么激人向上,听后总让人有信心、有盼头、觉得有美好的未来在候着你。

母亲性情温和,脾气好。我们姐妹中谁若犯了错,她不打不骂,总能恰到好处地讲些土理儿,让我们自己反省,让我们记住土理儿中那些要紧的话,从而达到自我改正的目的。

母亲对我们的管教十分宽松,从不命令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不干涉我们的思维与行为。她只是以自身的付出、在日常的言谈话语中,用那种无一丝说教的、下意识的流露去影响我们。孩子们若有什么要求,她总是想方设法地让我们称心如意了。

母亲特别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相信,是笃信她的六个女儿个个求上进,人人都能自己管好自己,绝不会有一个横越人生轨迹,去闯祸,去做损人利己、危害社会的事。

母亲的心愿实现了,歪路邪路上,宋家姐妹不曾留下一个脚印。家乡的婶子大娘都说我妈是个有福气的人。女儿们用自己的孝心,让她老人家去过烟台,见过天津,住过大连,多次往返于首都北京,还在天安门广场上留影张张。

村里人都羡慕她吃过京城的饭,喝过京城的水,就连伯母也不得不承认,我妈有帮好闺女!

在乡亲们眼里,我妈见过天安门,就是见过大世面,就是有造化,就是人上人。

外甥王力军至今不忘:“姥姥故去时,炕头上还放着一摞儿的确良和涤卡衣裳。在1971年深秋时节,姥姥的富有,在家乡的土地上,实属罕见。”

母亲一生走得正,坐得端,以毕生的付出,用两只一虎口长的小脚,为后人蹚出了笔直的路。母亲始终信奉:好心能惊动天和地;好心能修积儿和女。

记住母亲的话,沿着母亲所指引的路,从山东走到美国,几度春秋,几番寒暑,我是一路前行,一路获好人相助。

同类推荐
  • 陈迹·清欢

    陈迹·清欢

    自古以来,无论是淡酒、清茶、疏梅、幽兰,还是老巷、石桥、山水、花鸟……都如诗般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漫漫长河中,也都出现在我们触手可及的生活各处。无论文人骚客,还是市井小民,都或多或少地沾染着这风雅的趣味。白落梅以其优美典雅的文笔,将这其中的闲情逸致娓娓道来,点缀以诗词典故,向读者铺张开了一卷美好的画轴,其中的风华,读者自知。
  • 拒绝隐喻

    拒绝隐喻

    棕皮手记·1982~1989.当代最需要的是“大乘”诗人。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市民一样生活。正直、诚实、善良、爱、人格受到普通人的尊重。不仅仅只征服年轻的一代,而且要征服那些较为世故的人群。不朽之作是没有“代沟”的。从整体把握世界。世间一切皆诗。一阴一阳谓之道。无为无所不为。大巧若拙。大音稀声。
  • 大风歌:风之碎

    大风歌:风之碎

    该诗丛诗歌作品以中国初民时期到西周后期的历史文化为观照对象,宏阔的人文架构是诗歌的精神脉络,散步在民间的信仰、宗教,以及政治、哲学与人学范畴的诸种题材,是本诗丛所涉及的广阔范围。
  • 中国现代诗体论

    中国现代诗体论

    本书研究了国内外古今各类诗体,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诗体、外国诗体与中国新诗、微型诗、格律体新诗、歌词等。
  • 中华诗词精典

    中华诗词精典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几千年来,古诗词以其简练的语言、和谐的音韵、绝妙的境界表现着各个时期如画的风景、多彩的生活、丰富的人生以及深刻的哲理。
热门推荐
  • 天穹之巅

    天穹之巅

    特攻琴里二次穿越者,第一次睡觉穿,认了。第二穿还差点栽屎坑里头,幸好穿越者幸运值高没栽屎坑有了异能与游戏系统。洗个澡不小心收了神器,差点被杀。“最恶的是,看了人家身子还喊女流氓”等级一上变身,好啊!没事干行侠正义,好啊!可是……“为什么啊!”惹的一身烂桃花,变男神遇女,差点被群奸,变女神遇男,差点被群强,“我靠有没有搞错”三天两头不是迷烟就是迷汤,遇到变态人值N高货,不杀你就是整你,不坑你就是虐你。“姐我不发火,当我圣女果啊!”杀我的,姐一张定身卡,定你身扒你衣扔大街上当模特。整我的,姐一颗臭气丹,熏你三天三夜睡不着。坑我的,姐一帖泻药让你一泻千里。虐我的,姐一瓶一见钟情水让你和母猪去做伴。
  •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二)

    妈妈送给青春期女儿的书(二)

    青春期女孩的身体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已慢慢具备了女性的全部特征。维护女孩青春期心理健康,搞好孩子青春期的教育,关系到她们一生能否健康成长。 但是,大多家长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孩子成长的烦恼。有些父母会因为孩子的突然疏离而惊惶失措,或者对孩子比以前管得更严,或者为这种疏离表现出极度伤心,这些做法往往会更让孩子反感,从而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障碍。
  • 清冷神医:妖孽世子独宠妃

    清冷神医:妖孽世子独宠妃

    一代神医,绝世毒医,她笑得无害。她是人人皆知的京城才女,人前装高冷,人后变萌神。妖孽世子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萌神撒娇,夫君,看你惹的挑花。妖孽世子拥她入怀,乖,看我辣手摧花……
  • 无敌心剑

    无敌心剑

    三界情海出身的他单单少了一根情丝,她耗尽两千年的风月等来的却是他的寒刃,血溅冰锋始知情根深种,几度轮回,因果循环,失却当年的所有,能否追回前世的真爱……
  • 铁与血

    铁与血

    作者李幺傻十年来通过寻找并采访参加过这些战役的抗战老兵和幸存者,真实地还原了这些战争的场景,了解到很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张自忠背负汉奸骂名,回到部队,他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带着你们要去奔赴死亡。”然后马不停蹄,奔赴抗日前线,最终喋血沙场。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用一门缴获的大炮和仅有的6发炮弹,连续摧毁十几座碉堡;为了抢夺一杆三八大盖,要牺牲几条人命。上高会战中,如果不是共产党领导的后勤保障工作得力,就没有这场战役的完胜……此书,是第一部从老兵视觉描述抗日战争的书籍。
  • 见习小道士

    见习小道士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可是我发现我们哥仨全都入错了行:我是个道士,另外俩哥们儿是和尚和警察——靠......就凭我们仨,竟然还踏上了消灭旱魃、拯救人类的伟大道路上......这不是闹呢吗?一个呆萌的警察、另一个呆萌的和尚还有一个猥琐的道士,拿什么去拯救世界?
  • 终极一家之不一样的夏美

    终极一家之不一样的夏美

    某天醒来,夏美突然感觉全身轻松,这是没有鬼娃压制的感觉,可是奇怪,鬼娃不是压制了自己十多年吗。
  • 重生之金缕嫡妃

    重生之金缕嫡妃

    那年,你说此生不负我十年痴守,后来,你成王冠冕,三尺高台,剩我泪眼遥望她满怀。那年,你说若我入宫为妃,定宠我鬓白,后来大婚之夜君王不在,剩我独守红鸾鸢彩等你不来。那年,你说待你一统河山,后宫三千遣散,偿我无怨,后来,天下大定,你送我红妆百里至他怀,你与她携游凤凰台,剩我独坐轿鸾空守繁华为君掂怀。那年,你说若来生还我一世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一生一世定不负卿爱,后来,三尺白绫一杯鸠酒不过黄土埋。
  • 魔道诺亚

    魔道诺亚

    一道身影默默的站在诺亚方舟上,俯视着大地。这是诺亚方舟,这也是一处基地,这同样是一个门派,更可以称呼他为主神。“生存或者死亡,希望或者绝望!”身影转过了头来,脸上带着坚毅,仿若在告诉别人:“我要活下去!”巨大的白色骨殿散发着阴森的气息!累累白骨从地面浮起,那几具骷髅守卫则是曾经逝去的同伴。翻滚着,发出连续不断不甘咆哮的血池!曾经的梦想都已经被吞没在其中。极其安静,却蕴魂着无穷恐怖的灵魂圣堂,那是玩弄灵魂的所在,没有人面对他不会感觉到灵魂颤抖。(((这就是末日背景,无限流为主线,建设神奇建筑基地的故事)略有些慢热)QQ群,87027583)
  • 燕子李三正传

    燕子李三正传

    燕子李三是清末民初一位传奇式的侠义人物,他的故事在京津一带流传甚广。他侠肝义胆,从不曾被命运缚住手脚;他穷困而不沮丧,遭痛楚而能超脱,是一位善于在打拼中“自胜”的人物。本书气势磅礴,情节跌宕起伏,将燕子李三的半生描写得活灵活现,从而为广大读者塑造了一个更加真实的燕子李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