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5361400000005

第5章 亲情未移民(3)

忘不了家乡的父老兄弟;忘不了北京城的老街坊;忘不了已故的李慕良老师和师娘;忘不了铁哥们儿杨力强、庄涛兄弟、艳梅姐;军乐团的傅晶大哥与嫂夫人;中央乐团已故的郑律成大哥、健在的老谷大哥、老阎大哥、曹蕾、清湖和小五子姐姐;北京京剧团的何顺信老师与师娘、郝友、蒋元荣、张学海、李德贵大哥、郝淑荣女士……

还有我们街道的民警叔叔。在丈夫只身来美的第三个年头里,有天上午他进了我家,一脸难色地开口了:“能让你丈夫快点回来吗?他去美国的事,上面没问,我也一直没上报。我不上报,他的粮票、布票和油票你可照常去领。我若上报了,你们娘俩,两个没有户口的‘黑人’,还怎么活呀!”

听罢此言,我脸忽地发涨:“我是见您就躲,怕您把我们娘俩轰出北京城。敢情,敢情您一直在暗中保护……”后面的话全都融进了感激的泪水中。

细细数,救助我的好心人不是几位,而是几十位。我把他们的恩情都写在了自己的书里。

提到写书我就乐。我,一个土生土长的文登人,以往最大的能耐就是会写信,现而今竟在美利坚的国土上,尽情地敲击键盘,把横平竖直的中国字组成文章数百篇,出版成书好几本。人说,文字是最高的心智活动。庆幸,知足,参与此种“活动”我大可随时随地。

从二十年前的处女作《无言的呐喊》得缘在台湾地区的《中央日报》副刊连载仨月之多,直至今日,我依然笔耕不辍,还在可着心儿地用汉字来书百感,话百态。

只因为写书,我就获得了挺大的荣誉。1997年6月30日晚,我以美籍华裔女作家的身份出席了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和北京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大型庆典活动“北京祝福你——香港”。这不是一般的活动,这是见证中华民族百年兴衰的伟大时刻;这是雪国耻、振国威的大日子;这是我亲眼目睹香港回归祖国,我华夏儿女就此扬眉吐气的现场记录。

我激动、我兴奋,我把那张印着金字的淡绿色请柬当作一份厚礼,代故土献给了我的母亲。

怕忘,却真忘了

爹的忌日,我不能忘,因每年的那一天我都要祭拜他老人家。晓亮上无兄长,下无弟。我长大后,为舒缓世俗因二老无子所特赐的压力,便自告奋勇地要充当他们的儿子。我不想食言而肥,爹在世,我给老人邮寄的生日贺卡,其落款永远都是:您儿,亮子。除形式上的慰藉,爹的生活费用,我也一肩扛起。也曾默默承诺:“只要我活在世上,宋家的烟火就永不熄灭。”

然而,在过往的13个年头里,我竟两次没有按时给老爹“烧钱”哪!

公元1999年阴历十月初三,阳历11月10日,爹与世长辞了。2002年,在爹的忌日临近前,我一连三宿都梦到了他老人家。头两次没往心里去,那第三个梦,清晰得令人惊讶!

我曾用文字记录过:爹穿着一件灰色的中式上衣,面料是涤纶的,前襟上还绣着带蔓儿的小红花。爹脱掉上衣,噗地扔在了我的床头柜上,就在那一扔一落间,我竟闻到了爹的味儿!清晨,我跑到厨房连忙查日历。坏了,2002年的阴历十月初三乃阳历的11月7日,比我要祭拜的日子早了三天。爹生前凡事都按阴历算,我怎会忘得一干二净啊!抱歉有啥用,赶紧祭拜吧!那夜也有梦——爹抱着一盆从白菜根上长出的小黄花送给我,在山东老家的院子里。

2012年阴历十月初三,午夜时分,我一觉醒来,两眼倍儿亮,且异常精神。

我一直引以为幸:什么事都影响不了我呼呼大睡,沾枕头就着乃亮之“特异功能”。可这一次,怎么忍,怎么劝,怎么催,我是豁出去地不肯入睡了!

我抬眼一看:天哪,立在斜对面小电子钟上的那几个透红的阿拉伯数字,已蹦过凌晨4点啦!这一看,我不禁心热心慌,心跳也猛然加快。我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我强迫自己的思绪在故乡的田野上漫步;在故乡的河水里畅游;在故乡的山脊上眺望……

入睡了,入梦了……

在老家房西头的自留地上,我指着三棵在美国买来的小灌木,对身旁的丈夫说:“种得太密了,都挤在一块儿长不好,赶明儿给挪了。”说完,我就朝家的方向迈步了。已故的二姐在我前面径直地朝街口走去。我则右转,右拐,拐到了老家的大门前。两扇黑色的门板前,立着一个正方形的白纸牌,上面写着我在美国的事。字迹很端正,只是蓝色的墨水,像是被弄湿了,把头两个字给模糊了。我随手拿起,抱在胸前,后面就跟来六七个女女男男。

我推门进院,但见老爹坐在床尾上。床上铺着乳白色的鲁绣工艺床单,淡藕色的棉被和枕头干净整齐地码在褐色的床头前。床头是椭圆形的,木纹清晰美观,甚是好看。

爹,穿着一身黑灰色的衣和裤,左手放在右腕上,右腿搭在左腿上;爹,坐姿款款,特帅,特风度;爹腰不弯,背不驼;爹开口问我:“你后面那些人是谁呀?”

“文学界的好朋友。”我说。

人在梦里,梦在继续:一间空旷的大屋子,一个棕色的大立柜背靠西墙,方位偏南。立柜后面,聚集着几个影视演员在商讨一什么奖项。

爹跟我说:“你问问濮存昕,这个奖是不是给了朱时茂?”

我醒了。我走出梦境,就塑在了日历前。

阴历上仿佛映出了爹的笑脸:“别难过呀,亮子!你都看见了,爹过得挺好的。”

我冲进车库;我跑到后院;我蹲下身子,瞪着自己刚为爹烧过的那堆纸灰……

风,吹动了纸灰;纸灰在风中轻扬。我抬头追视,想亲眼看着纸灰向天国飘去。

爹在那里。

就爱过大年

一提过大年,那抵挡不住的魅力就不加商量地把我吸进童年的欢乐中。于是,远在西半球的我,便一头扎进山东半岛的庆年氛围中,如痴如醉地回味着,享受着……

儿时过大年,最高兴的莫过于穿新衣服,吃好饭,跟姐姐们到集上去看人踩高跷、跑旱船、舞龙、耍狮、扭秧歌。人多的时候,姐姐们就换着班儿地让我骑在她们的脖子上,我双手抱着姐姐的脑袋,安享坐得高、看得远的特殊待遇。

记忆里,像是最喜欢看我大舅踩着高跷演节目。妈说,大舅是方圆几十里的大学问人。的确,大舅总是利用踩高跷时给乡亲们唱一出自编的山东吕剧。大舅所唱的戏词儿也就成了妈妈在疲劳时的解乏曲。星移斗转中,妈妈的“解乏曲”又变成我思念她老人家的“乡恋”了。

过大年的另个难忘,当属祭拜祖先。老能记住,一到大年三十下午,爹就把东、西两院打扫得干干净净。而后,搬出用红木雕刻的大条几,将它安放在东院的堂屋里,再踩着凳子把一幅又长又宽的家谱挂在后墙上,请出祖先的牌位,以备家人前来磕头跪拜。

再看西院里的妈妈,围在灶间,又蒸又煮,又洗又切,又煎又炒,又烹又炸……

看着妈在炸好的鱼,炒好的菜,炖好的肉上,交叉放上被烫软的长葱叶儿,我就凑上前去问妈这是为什么?妈说:“不搭上绿葱叶儿,祖先们不敢动筷儿夹。”可等初二晚上送走祖先,我又极其好奇地问妈:“搭上绿葱叶了,为什么所摆放的贡品半点都没少?”这时,妈妈的回答是这样的:“爷爷奶奶那是舍不得吃,想留给亮子吃。”

别梦依稀,故乡啊……

屈指细数,在美利坚的国土上,我已过了28个大年了!记得,1994年我回山东出书时,出版社的徐大哥问我:“你们在美国过大年吗?”我的答复竟是:“也过,也不过!”这叫什么话呀?这叫大实话!

在华盛顿居住的近10年里,过大年的全部含义,就是一个日期的提醒,一个年轮的转动。因没有法定假期,佳节的气氛便不够浓厚。但一家人还是要凑到一块儿,包顿饺子,炖条鱼,喝杯红酒,碰个响儿。在那“当”的一声中,相互间说几句吉祥话,放下碗筷,年就跑了。

然而,自1996年我搬进印第安纳州,再提过大年,那可是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啦!

是年,我家买了一个可收看中央电视台4频道节目的“小耳朵”。它一进院儿,我便一跃“精神扶贫线”,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精神大富婆”。

感觉美极了!透过电视屏幕,故乡的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和宝岛台湾所拥有的山川美景,风土民情;佳节时的喜庆场面,可大胆地使用“依山缩地在君怀”来作比呀!

尤其是一进入腊月,那过大年的喜庆气氛会把我团团围住。从熬腊八粥、泡腊八蒜到月中返乡回家过大年的人潮涌动……

看那些在外面辛苦了一年的人们,大包小包地背着,扛着,前呼后拥地挨着,挤着,巴破眼地盼着,等着,不辞辛苦,排除万难地往家里赶哪,奔哪……只为,与家人团聚;只为,把这一年一度的大年给过热闹了,过红火了!

尽管我独在异乡为异客,可从央视所播放的画面中,我仿佛就是那个抱着一年的积蓄回家送给妻儿老小的赶路人;仿佛是那个做好饭菜,跑到街口,踮着脚尖,翘首以待儿女回家过春节的老娘亲……

再说这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不在乎那台节目的质量非常棒,还是特别次,身在异乡的人,所看中的是那份熟悉,那份亲切,那份心灵的共鸣,那份我也拥有了回家过大年的美好感觉。

美好的感觉在扩散,美好的感觉在延伸……

几年前,我所居住的美国中东部小城也有了过大年的意味。随便走进一家超级市场,一个个写在小白牌上的绿色春字,插遍商店的四面八方。

去年的腊月二十八,我到家附近的超市去买菜,一位白人老太太指着一个插在货堆里的“春”字,问我怎么念,是什么意思?我耐心教她发音,并告诉她:这个字是春到的预报,是农历年的岁首,也是中国人一年中要过的头一个节日——春节,又称过大年。过大年是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传统节日,她象征着美好,兴旺,对未来充满希望与寄托的团圆日。

料想不到,我口中的“过大年”竟把她老人家给深深地吸引了。老太太边赞叹边请我用中文把“过大年”写给她。理由是:她那个读高中的孙子正想在自己左臂上刺几个中国字,但又不知刺什么。听罢我言,老奶奶当即拍板儿:就刺“过大年”吧!

正月十五躲花灯

在山东老家过正月十五,花灯尚未高挂,我家的炕头儿上常会坐着一个躲灯的新媳妇儿。尽管我上无兄长,下无弟。

家乡习俗:十五不躲灯,“si”她公。大过年的,我故意把引号里的那个字,用汉语拼音取代。但那字的含义我就不能含糊不清地一带而过了。往明白里说:正月十五晚上,新媳妇若在夫家又吃又喝又观灯,她的老公公就要“撒手西去”了!

人命关天,事态严重!

恒久的传统习俗,像是被黏在了地球上,有轨道,有方向地运转在太阳系里,随意逆反,万不能!如此这般,哪家媳妇有此胆量敢拿公公的性命与陈旧观念对垒?抗争?俯首认输,乖乖地听从习俗,方为上策。

基此,凡家里有儿子的爹和娘,恨不得儿子刚满月就给未来的媳妇张罗出个正月十五能让她躲灯的人家来。

于是乎,生儿者便四处交涉,八方结对:等我儿子有了媳妇,正月十五就到你家去躲灯。成,就这么说定了,我儿如能娶到个媳妇,正月十五就不用吃自家的饺子了,儿他爹的性命也就算保住了。

然而,这种携手“保命”的互惠活动,讲的是门当户对,按等级分。严格地说,家境赤贫和祖上无德的人家,到了正月十五的那一天,那个新媳妇怕是“望门投止”都无人肯接。

像是惯例,凡无处躲灯的新媳妇,几乎都往我家奔。每逢正月十五,我家就成了她们的“急救站”。我的妈呀,只要有人找上门儿,除个别人家祖宗八辈均道德败坏、奸诈透顶、害人成性、且屡教不改的,余者,全是妈的座上宾。

往事,在时光的隧道里掉头折返;历史的画卷已越过浩瀚的太平洋,在美利坚的国土上向我铺展……

在灾荒肆虐神州大地、乡亲们惯以树皮草根充饥年间,前街寅大爷的儿子、双目失明的保哥哥有幸娶到了一个盲媳妇儿。寅大爷的贫穷是通里到外的,即便是丰收年,三十晚上到我家“借”白面包饺子的记录,亦逐年叠加。试想,如此家境,保妻若想找个允她躲灯的人家,何止“难于上青天”!

不忘那一年,正月十五的傍晚时分,寅大娘把新媳妇儿领进了我家门。

那晚,妈把过年时特意留下的、家里仅有的白面全和了。二姐又剁了一整棵过年时特意省下来的大白菜,拌上不常见的猪肉丁儿,一盆闻着就口水哗哗流的饺子馅儿,即香遍北屋的各个角落。就连蹲在炕头儿上的小花猫都香得眯着俩眼笑。

妈撂话儿:“吃饺子时谁都不许数。”妈说越数家里的东西就越不禁吃。

没人知道谁吃了多少个,就见两大盖子板儿的饺子全部吃光后,保嫂还说她没饱。

妈栽面儿了!客人在我家吃不饱的记录绝对史无前例!这个记录一旦遭破,那将是她老人家毕生的奇耻大辱!怎么办?怎么办?

拧眉搓手时,妈急中生智了。她命令我二姐赶紧用温水去泡干地瓜叶子,自己便卷起袖子又和了一块黑乎乎的地瓜面。

当妈妈把黑馅儿全部包进黑皮儿里,一锅小黑猪儿似的黑饺子便在沸腾的开水里上下翻滚……

没在意保嫂又吃了几大碗,只知道她饱餐过后,即兴为我们全家人唱了一曲《十三劝》。

《十三劝》的完整唱词我背不出来,但其大致内容是:教人学好,激人向上,劝人行善积德好好生活。最后一句,我倒没忘:“为人学会十三劝,富贵荣华万万年。”

若想富贵荣华万万年,先要学好十三劝!

同类推荐
  • 战犯末日

    战犯末日

    姜照远编写的《战犯末日》以全景纪实的方法,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德意日法西斯战争罪犯由垂死挣扎到彻底覆灭的历史画面。《战犯末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的重大历史实事件,如美英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希特勒自杀身亡、苏军攻克柏林、日本关东军和伪满洲国覆灭、日本投降、纽伦堡、东京、伯力大审判的内幕,均有详尽生动的记述。
  •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谁说现实不是梦境

    本书是张堃的第一本散文集,记录生命中曾打动过她,影响过她,陪伴她一路前行的那些年,那些事。诚如作者所说,当光阴远去,桃花不再笑春风,往日模糊,唯有文字鲜亮。她的散文如一阵清风拂过心田,我们收获的是勇敢、坚韧、温暖和对人生最深刻的思考。
  • 古典与现代(第二卷)

    古典与现代(第二卷)

    本书是著名学者杨国良教授编辑的人文丛刊,书中汇聚了宋耀如的《1885年7月18日写给安妮的信》、周伟民的《唐玲玲在斯坦福探秘“宋子文档案”》、张江南的《东瀛问学记》、野叟的《夜游岳麓山(外二章)》、韩少功的《空谈比无知更糟(外一章)》等诸多知名学者的文章。辑中文章一改往日学术刊物中“学院式”写作的冰冷面孔,篇篇见情见性,文字背后透露出的人文知识分子情怀可触可摸,同时又不减损文章内在的思想学术深度。
  • 迷失日本

    迷失日本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几万中国农村妇女远嫁日本乡村,生活好了,但普遍受到歧视,有的遭到了虐待、暴力,杀夫、自杀的事件也多次出现,在日本引起强烈的影响,这本书有几个故事就叙述的是这些事件。十一位赴日新娘的情感实录。
  • 我心中的校园文化

    我心中的校园文化

    本书收录了2006年云南大学举办的“我心中的校园文化”征文活动获奖文章,共24篇及特约稿件3篇。这些文章有的深刻凝练,揭示出优秀校园文化的精髓;有的以小见大,展示了云大校园文化的真实风貌;有的真情流露,勾勒着心中理想的校园文化图形。
热门推荐
  • 不灭战魂

    不灭战魂

    神魔战后,太古之时,魔法师利用魔力沟通天地万物间的魔法元素,从而释放强大的魔法克敌制胜。太古之后,魔法师不复存在,却诞生出更为强大的职业:魂力师!修到及至,魂力师可拥有毁天灭地之能,其不灭战魂将亘古长存!
  • 穿越山野奔小康

    穿越山野奔小康

    一朝不慎,大龄女青年被老天爷发配至莫名朝代莫名山野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每日望天吐槽老天不长眼一百遍啊一百遍挖空心思想着吃肉喝汤奔小康,没错,就是吃肉,在这么个贫困山村,别跟姐谈人生和理想还有帅哥那谁,走开,不要拦着我过庸俗的生活什么?不满意,来吧,让姐教教你什么叫生活!
  • 所谓阴阳

    所谓阴阳

    我叫王辉,我是一个阴阳先生,自从我踏入这个领域,我的生活就彻底改变了。各种僵尸鬼怪陆续出现在我的世界里,所谓的真相不过是另一个谜团,所谓的天道是什么……
  • 剑覆苍生

    剑覆苍生

    一粒尘埃,可压塌万古青天;一滴水,也可容纳世间万物;一把剑在手,也可颠覆苍生。一个少年为提升修炼资质,从幽静谷中走出,成就了一段传说
  • 九天战痕

    九天战痕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万莫欺少年穷。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弱肉强食的世界,只有最强者才可以活下去。一个弱小的灵魂如何成就千秋大业?尽在九天。
  • 天岚颂

    天岚颂

    天岚颂,颂天岚一颂,将军白发边关沙二颂,美人一顾倾人城三颂,星月之下佳人舞江湖百年,数不尽的写意风流我这一生又何其壮哉
  • 王妃风华:邪魅王爷宠妻记

    王妃风华:邪魅王爷宠妻记

    谁能知道将军府的懦弱草包三小姐竟然在突然变得机灵聪慧绝代风华!谁又能想到曾经人人鄙夷的废物却被当今天神搬的男人选中还宠到极点!这简直是多大的恩惠啊!能嫁给这么宛如天神般耀眼的男人啊!当当京女子嫉妒的对象听说不屑的笑了笑“什么!天神!表逗我了,你们确定那个腹黑的家伙在你们心中那么厉害!”话刚一落,就听见一个好听而又危险的声音传来“娘子,你是不是在背后说我什么,对为夫不满意吗?恩~”她立刻笑魇如花:“不不不其实我是在背后夸你帅”……
  • 都市惊云

    都市惊云

    “我能有今天,不是我自己给的,而是所有人。”——杨号天他是一个考上大专的学生,他是一个才能非浅的男孩儿,然而想要成为真正的王者,必定会有人为他付出,“我只想做一个平凡人,但是命运却不容我。”——杨号天波折坎坷、悲欢离合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一路走来,我得到的和我失去的一样多。”——杨号天兄弟们的情深、爱人们的关爱却不能同时让他兼得……
  • 龙少女之断代史

    龙少女之断代史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即见君子,云胡不喜?他说:如果可以,我宁愿你从未遇到过我!这样的情景,这样的话,是她宿命的结局。从赵灵儿,到褒姒,再到庄姬,美到绝色而独立,艳至红颜成祸水,轮回的悲剧,历史已然定格,而她,仍是心有不甘。因此,今生的她,宁愿做一只妖孽,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化身于人间,让魂魄离散,回归前世,且续今生。
  • 超级仙武

    超级仙武

    我为人族,则人族大兴,百代不绝!我入魔道,魔焰涛涛,血海漂橹!我为圣贤时,兼济苍生,普渡天下!我称帝时,八方臣服、唯吾独尊!我成道时,亦随先贤,战歌一曲,唱盛世悲凉,血洒仙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