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3600000025

第25章 走向辉煌

上一讲讲到汉武帝在儒家『尊王攘夷』思想的指导下,『外攘夷狄,内兴功业』(《史记·平准书》),积极应对匈奴犯边、诸侯坐大、豪强横行这三大危机,推动着泱泱大帝国的崛起。与此同时,新的危机正悄悄滋生。

上一讲讲到汉武帝在儒家“尊王攘夷”思想的指导下,“外攘夷狄,内兴功业”(《史记·平准书》),积极应对匈奴犯边、诸侯坐大、豪强横行这三大危机,推动着泱泱大帝国的崛起。与此同时,新的危机正悄悄滋生。元朔五年(前124年)大司农报告:“臧钱经用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汉书·食货志》)官府的钱大把大把地花,赋税已经枯竭,无法养活大批打仗的人。

大司农是当时主管财政的最高长官,他的报告核心就一个:没钱啦!国库空虚、财政吃紧,没钱啦!

没钱了怎么打仗对付匈奴?没钱了怎么搞大规模运动以对付诸侯、豪强?汉武帝是个认定目标就会勇往直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他没有因大司农的报告而停下业已开动的三驾战车。没钱了有什么值得惊慌的呢?想办法解决就是了。该打仗还得继续打,该搞运动还得继续搞。

那么汉武帝又该怎样来解决钱的问题呢?

发展生产、搞经济建设,这可能是最本能的反应,汉武帝命令大兴水利建设、移民屯田,但这种常规办法见效慢,远水解不了近渴。于是汉武帝出了几个奇招,来解决国库空虚的燃眉之急。我总结起来,主要有捐、抢、赚这几招。

首先是捐。

中国历史上,汉武帝以前或许没有捐款一说,那么汉武帝又是怎么想出这一招的呢?他也是受了别人的启发,才想出这么一个绝招。

汉武帝征伐匈奴,取得河南大捷后,大约在元朔三年(前126年),一个奇怪的人来到长安,给汉武帝写了封奇怪的信,说愿意捐自己家一半的财产帮助皇上打匈奴。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世上还有跟钱有仇的人,非要把自己的钱给别人?汉武帝觉得奇怪,就派使者去过问。

此人名叫卜式,河南(今洛阳)人,家里很有钱。他等弟弟长大后,自己净身出户,把田宅财产都让给了弟弟,只要了百多头羊,然后入山放牧。十多年后,羊繁衍到千多头,购买田地房产,成为富人。他弟弟虽然得的财产多,后来却破产了,卜式又多次分钱财给他。

皇上的使者见了他就问:“你是想当官吗?”

卜式说:“打小就放羊,没学过做官,不想当官。”

使者又问:“是不是家里有什么冤屈,想找皇上说事儿?”

卜式说:“臣平生不与人争,老乡们穷的我就借钱给他们,刁蛮的我就教育他们,周围的人都听我的,哪有什么冤屈!”

使者说:“既然这样,那你究竟想要什么?”

卜式说:“天子打匈奴,我认为天下的人,应该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这样才能把匈奴灭了。所以我就想出点钱,没有别的想法。”

使者把情况汇报给汉武帝,汉武帝又找丞相公孙弘合计。公孙弘说:“这种举动不是人之常情。还不知他背后有些什么鬼名堂呢!陛下不要理他。”汉武帝听公孙弘这么一说,再没理睬卜式。卜式等了几年时间没有音讯,只好回家放羊去了。

公元前120年,黄河中下游地区又发水灾,数十万流民需要安置。当初卜式来捐钱汉武帝不要,一方面是他不相信世上有不爱钱的人,另一方面估计当时国家有钱,不差钱,所以没理人家。现在国库真的没钱了,汉武帝急了,急中生智,想起卜式那一出,心想不如叫天下有钱人都给捐点,积少成多,也可解决大问题呀!

在这次捐款的名单中,汉武帝又看到了卜式的名字,他捐了二十万钱。到现在汉武帝终于相信卜式捐钱是真心的,是出于爱国忠心。于是他下令:拜卜式为中郎,赐左庶长的爵位,赏田土十顷。并将这一决定“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汉书·卜式传》)。将卜式尊崇为榜样,让天下百姓向他学习,以引导更多的人自愿捐钱。

然而汉武帝这个主意却打错了,那些有钱的富商大贾以及列侯封君,“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国家之急”(《史记·平准书》),家里有上万金的钱财,也不愿拿一分一毫来支持国家渡过难关。汉武帝很失望,也很生气:朕打仗还不是为大家有一个和平的环境,既然你们这些有钱人如此抠门儿,可别怪朕不客气啰!于是他又推出一招,就是从有钱人身上抢钱。

当然汉武帝抢钱不可能像土匪强盗那样明火执仗地去抢,而是利用合法手段依法抢钱。“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史记·平准书》),当时的富豪都把自家的钱藏起来,不露富,不为国家分忧,怎么才能把他们荷包里的钱掏出来呢?

元狩三年(前120年)年末,汉武帝和大臣们在未央宫讨论,看用什么办法能把那些有钱人的钱掏出来给国家用,而且要短平快。

上林苑

上林苑,始建于汉武帝建元三年。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为汉武帝游猎、休闲的重要场所。因大文豪司马相如名作《上林赋》而名传千古。

御史大夫张汤抛出一个计划:发行新货币,先把列侯封君的钱抢出来再说。

具体办法就是发行白鹿币,用上林苑特产的白鹿皮做材料,做成一尺见方的皮币,边缘绣成五彩色,一张值四十万钱。面额这么大的钱,谁吃饱了撑的会来兑换呢?张汤有办法。列侯封君每年正月初一都要入朝觐见,并且要按规定给皇上送礼物,礼物中包括一块苍璧。苍璧即青色的玉,圆形,一块价值几千钱。现在来他个补充规定:王侯朝拜皇上时,只送一块苍璧是不行的,光溜溜的太不讲究了,还得在苍璧下面垫一块白鹿币。

元狩四年(前119年),关于苍璧垫白鹿币的补充规定出台,诸侯们不得不拿钱来兑换白鹿币。这时的诸侯王还有十八个(以前有二十几个,在推恩过程中被废掉几个),列侯有二百零一个,大家都来买白鹿币,朝廷一年就可以轻松加愉快地从他们手上抢来八千多万钱。

白鹿币的发行,让王侯们很头痛,每年都得买,不买完不成任务啊!大家也只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结果有耿直的人道出了他们的心声,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大农令颜异。

白鹿币开发出来进入流通领域后,因为颜异是主管财政的最高长官,汉武帝假意跟他征求征求意见。颜异居然实话实说:王侯们朝贺用的苍璧,不过几千钱,做垫衬的皮币反而值四十万,“本末不相称”,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汉武帝听了很不高兴,他造皮币的目的就是要抢诸侯的钱,及时解决国家的财政危机,哪管什么本末相不相称呢?张汤听说颜异的论调后,心里就更不舒服了,因为主意是他出的。

刚巧碰上有人告发颜异,颜异被立案审讯。

正好张汤负责审理此案,他在案卷中发现一个细节:白鹿币发行之初,颜异和一个客人谈话,该客人给颜异说白鹿币有什么什么不好,颜异听后,没有答话,“微反唇”(《汉书·食货志》),只是嘴唇微微动了一下。这下可好,那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终于抓住小辫子。颜异没说话呀,怎么整治他呢?前面讲到,张汤是个法律天才,他有的是法律技巧。他上书汉武帝弹劾颜异说:“颜异身为国家干部,反对国家政策。虽然他嘴上没说,心里却是一肚子的不满,嘴唇微动就是证据。应该定他腹诽之罪,判处死刑。”汉武帝本来对颜异说自己本末倒置就不感冒,一听张汤的公诉词,马上表态:准奏。颜异就这么被杀死了。

颜异被杀后,谁也不敢再对白鹿币发表异议了。

除了用白鹿币抢王侯的钱外,元朔四年(前119年),张汤又搞出个“算缗令”,帮汉武帝抢富商的钱。

该法令规定:商贾富豪要向国家申报自己的财产数额,按比例向国家交财产税。财产的数额以缗为单位,一缗等于一千钱;交税的数额,以算为单位,一算等于一百二十钱,所以叫做算缗。怎么个交法呢?

行商坐贾,每两千钱交一算,即一百二十钱。税率为百分之六;

手工业者,每四千钱交一算,即一百二十钱。税率为百分之三。

富商大贾按百分之六、百分之三交税,用今天的税收意识来看,税率是很低的,都是小钱啦!但那些商贾还是不愿如实申报,如实交税,“终莫分财佐县官”(《史记·平准书》),最终都不愿交税来帮助国家打仗。

针对这种情况,汉武帝接着又发起一场告缗运动:鼓励知情者举报富豪申报不实者,一经查出有隐瞒不报或少报的,财产全部没收,国家得一半,检举者得一半。叫你主动交百分之六、百分之三的税你不交,我就依法把你的钱全没收啰!并于元狩六年(前117年)任命一个叫杨可的人来主持告缗工作。

商贾们要用一生的努力才能成为富豪,而告发者只需要一封检举信就能成为富豪,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呀!人们纷纷告缗。告缗运动一直持续到元封元年(前110年),前后历时八年,全国中等以上的富商大贾大都被告发,数以亿计的财产纷纷流入国库,及时填补了国家财政缺口,保证了汉武帝的大有为之政的继续推进。

汉武帝也清楚,光从列侯封君、富商大贾那里抢钱,虽然都披上了合法的外衣,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还得有赚钱的办法,才能长期维持下去。

抢钱的主意,是张汤给汉武帝出的;如何赚钱,也是他给汉武帝出的主意。元狩三年(前120年),汉武帝和大臣商量如何搞钱,有的大臣说:这世上经营盐铁的人最挣钱,不如向他们征税。

相传有一位帅哥秀才,看上一位素面朝天的美女,跟她约定:“我出去求功名,功成名就后就回来娶你!”美女答应了。秀才外出打拼,终于功成名就,回来履行爱的诺言,结果那位美女却嫁人了。秀才一打听,才知道她嫁给了一个盐商。失望之余,冒起了酸水,写了一首诗,叹道:

淡罗仙子淡罗裙,

淡扫峨眉淡点唇。

可惜一身都是淡,

为何嫁给卖盐人?

从文学的角度看,诗中连续用了五个“淡”字,喻义是你这个女人以“淡”为美,没想到嫁个老公是卖盐的,“咸”呀!咸与淡,太不般配了。

从经济学的角度,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盐商的富有,汉武帝时,也不例外。大臣建议向盐商、铁商收税,确实有道理。

没想到张汤说:盐铁商是有钱,就别向他们收税了。正当大臣们以为他要说丧气话时,不料他声音提高八度说:干脆把生意拿来国家做,不许他们插手。大家听了,不由得拍案叫绝,比起咱们说的向盐铁商收税的主意,简直就是断子绝孙的绝招。

具体的做法是:国家统一生产、统一价格、统一销售,钱就能源源不断地流入国库;私人敢经营盐铁的,钛左趾,器物通通没收。钛左趾就是在罪犯的左脚趾上套上一个六斤重的铁钳,行动起来很不方便,简直比残废人都不如,可见这种刑罚是极具震慑力的。

张汤的这个主意,学术语言就叫“盐铁官营”,也叫盐铁专营。汉武帝决定立即采纳。

盐铁专营给汉武帝带来了滚滚财源。史称国家有了盐铁专营这项固定收益后,“用益饶矣”(《史记·平准书》),用钱就不发愁了,国库里有的是钱。

总的来说,汉武帝为了应对财政危机,主要用了捐钱、抢钱、赚钱这几招。捐钱的招数是汉武帝自己想出来的,结果不太管用;抢钱和赚钱这两招最管用,都是张汤给他出的主意。可见张汤这人不但是个法律奇才,还是位商业奇才。

张汤作为帮汉武帝解决财政危机的功臣,其命运会如何呢?在历史的政坛上,似乎有这么一个规律:尸位素餐混日子的干部往往能一生平安,能干的官吏反而命运不好。比如公孙弘,能力平庸,很少提出建设性意见,只知道溜须拍马,还喜欢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害了不少人,不但官至丞相,而且一生平安,于公元前121年善终。以前那位奇才主父偃,用“推恩令”对付诸侯、用“迁徙论”对付豪强,招招见效甚至招招见血,对解决诸侯坐大和豪强横行的危机,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结果在公元前126年就被杀了。张汤是汉武帝手下能干而又敢干的干部,办理司法实务时得罪过不少人,以致遭人陷害,说他贪污受贿。公元前115年,张汤被杀,死时家里只有五百金,都是平时的工资以及皇帝给他的赏赐。至此汉武帝才知道张汤受了冤枉,然而人死如灯灭,除了一声长叹,又能如何呢?张汤死后主要是桑弘羊帮助汉武帝理财。司马迁赞扬说,桑弘羊理财时代,“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史记·平准书》),老百姓的赋税负担不加重,但国家的钱还用不完。

桑弘羊

汉武帝时大臣。出身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以此13岁入侍宫中。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深得武帝宠信。武帝后元二年,桑弘羊由搜粟都尉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田千秋、金日磾、上官桀四人同受遗诏辅佐昭帝。

经济问题解决后,汉武帝大有为之政得到了强有力的推进。

大致而言,在汉武帝五十岁(前107年)以前,原有的三大危机基本被解决。国内诸侯分封出众多的王子侯,根本无法与朝廷抗衡;豪强势力被迁徙和诛杀,再无法在地方兴风作浪了,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已经形成。至于匈奴,早在公元前119年漠北之战已遭到重创,“是后匈奴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史记·匈奴列传》),再也无法对汉朝构成威胁,一个强大的民族——“汉族”已经崛起,一个强大的帝国——“大汉”已经崛起。

就在汉武帝年满五十岁前不久,即公元前110年,他举行了盛大的封禅典礼。封禅的意义是“王者功成治定,告成功于天”(《汉书·武帝纪》孟康注),天子自认为是上天的儿子,一旦获取成功,就应该用这种仪式向老天爷汇报。汉武帝举行封禅典礼,同时改年号为“元封”,说明他认为自己已经是“功成治定”,该办的事已基本完成。

五十岁以前的汉武帝雄心勃勃、气吞山河,在儒家“尊王攘夷”思想的指导下,积极推行大有为之政,经过二十多年努力,打造出辉煌的文治武功,不仅为当时的人所瞩目,也为后世的人所仰慕,他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必将万古流芳!

既然目的已经达到,那么五十岁以后的汉武帝,会不会放弃大有为之政,进行政策转向呢?

同类推荐
  • 三国之争天下

    三国之争天下

    “我有太平要术。”“这个就是恶魔法典啊!召唤尸体作战,无往不利。”“某得我孙家祖传神书,孙子兵法。”“哎呀,对方有骑兵突击,快闪。三十六计,风驰电掣。”“大哥,我要不行了。二弟,以后河东,就交给贤弟你了。”“哥哥不用怕,我有青囊书,起来吧我的勇士。”“为你而战我的女士。”奇术妙法,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分分钟统一天下,秒秒钟一统全国。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我还真好意思了。
  • 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

    经过与甘肃敦煌学学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结集出版《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一书,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景泰的历史文化,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景泰的过去;同时借此宣传和推介景泰,加快景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景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经过与甘肃敦煌学学会的共同努力,我们结集出版《景泰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一书,旨在通过深入挖掘景泰的历史文化,使人们更好地了解景泰的过去;同时借此宣传和推介景泰,加快景泰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景泰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
  • 一个小城的抗战真相

    一个小城的抗战真相

    可不可以这样认为,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到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终战诏书》,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战场实际上完全失败了?甚至在裕仁的《终战诏书》里看不到投降字眼,也只是提到了日本与美英两国的战争,根本没有理会对中国进行的侵略。
  • 北宋大文豪

    北宋大文豪

    高考落榜生王斌穿越到了北宋仁宗年间,从一个目不识丁傻不愣登的小傻蛋,摇身一变成了诗词歌赋无所不精通的大文豪。传统儒学与新兴理学思想的碰撞,骈文与古文两种不同文风的较量,保守派与改革派的争斗,北宋与西夏、契丹连年征战却败多胜少。北宋是一个文人治国的朝代,是文人最好的时代,也是文人最坏的时代。
  • 剑霸春秋

    剑霸春秋

    这是一个真正属于剑的时代。纯钧湛卢,折冲伐敌;干将莫邪,惊天动地;巨阙鱼肠,勇士无惧;龙渊太阿,水击鹄雁。君主佩剑,以彰其威严。士子佩剑,以明其意志。将军佩剑,以展其宏愿。刺客佩剑,以成其道义。美人佩剑,以为郎君舞。宝剑争相出世,虽不是江湖,胜似江湖,名将更以万军作剑,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杰士为夹,养一国以为势。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则九州定矣!!
热门推荐
  • 高冷校花的恋爱法则

    高冷校花的恋爱法则

    【新书签订契约:恶魔校草求扑倒已经发布,各位多多捧场】【剧情超乎常理,结局不是一对一的结局,各位小伙伴要谨慎入坑】高冷,腹黑,霸道是她的代名词,当她遇到他们那一刻开始,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温柔似水如他,高傲冷漠如他,她是正面大胆回应还是落荒而逃?敬请期待高冷校花的恋爱法则。
  • 浊浪滔天:洪水的防范自救

    浊浪滔天:洪水的防范自救

    本系列主要内容包括“自然灾害”、“火场危害”、“交通事故”、“水上安全”、“中毒与突发疾病”、“突发环境污染”等,书中主要针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灾害问题作了详细解答,并全面地介绍了防灾减灾的避险以及自救的知识。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我们衷心希望本书能够帮助青少年迅速掌握各种避险自救技能。
  • 昏事

    昏事

    结束那段有名无实的渣婚之后,温晚的桃花运忽然好了起来,只是这桃花运似乎有点……歪了?
  • 打破101个保养迷思

    打破101个保养迷思

    最美丽的皮肤科医师兼畅销书作家廖苑利,针对时下坊间流传的五花八门的保养谣言与迷思,提供皮肤科医师最专业的分析和实用建议,跟你分享贴心的美颜私房秘方。
  • The Warden

    The Ward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幻铠

    幻铠

    一个华丽的幻兽铠甲世界。诸神被埋葬的几万年后,新的武士们驱动着铠甲角逐神座。穿越的少年,凭借顶级天赋和“道法”,获得了一块至尊无上的黑金甲。从那开始,无畏的少年,即将面对无尽征途……
  • 富家女的爱情

    富家女的爱情

    她是富家女,身边围绕着很多校草帅哥,但是她只对他有爱。然而,他只是她的一个管家,他要照顾这个女孩并且保护她。两个人想要走到一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横亘他们之间的不仅仅是身份不同,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人……
  • 柜台销售:技巧与策略

    柜台销售:技巧与策略

    全书共十一章,包括柜台销售概述、销售柜台的设计、柜台销售中的售前准备、柜台销售中的顾客了解、柜台销售中的顾客接待等。
  • 吾爱千颜

    吾爱千颜

    没有什么不可能,真的没有什么不可能!不信请看!
  • 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

    从世俗中来,到灵魂里去

    本书为“中国人文讲演丛书”之一,以学术的普及为旨归,以思想的撒播为内涵,以学术的讲演为形式,搭建人文、经济、管理、法律各平台,再现国内一流学者的学术讲演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