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3600000016

第16章 兴办太学

上一讲讲到,元光五年(前130年),汉武帝再一次下诏召集天下儒士。在这次招来的百余人中,有一个为弘扬儒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这个人是谁呢?

上一讲讲到,元光五年(前130年),汉武帝再一次下诏召集天下儒士。在这次招来的百余人中,有一个为弘扬儒学做出巨大贡献的人,这个人是谁呢?

假如我们能用时空望远镜回望到两千年前的人和事,就会看到一个长相俊美、身材伟岸、白发飘逸、举止儒雅的老帅哥正闪亮登场。这个人就是来自齐国的公孙弘。

此时公孙弘已经七十岁了,是地方政府强行推荐他出来的。公孙弘年轻时在淄川薛县做狱吏,相当于现在的监狱警察,因为犯罪被开除。由于家里太穷,他长期在海边为有钱人放猪,以此谋生,但他不甘心终老于乡里。后来听说著名儒学大师胡母生告老还乡,急忙扔掉放猪的木棍,追随胡母生学习《春秋公羊传》,成了胡母生的弟子。这时他已经年过四十,虽然学习年龄偏大,但他十分刻苦,勤奋好学,终于成了淄川一带著名的学者。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第一次招贤时,公孙弘就被推荐出来做了博士。后来汉武帝派他出使匈奴,没想到他是个空心花萝卜,中看不中用,回来汇报情况时没说清楚,武帝不满意,便罢了他的官。

元光五年这次招贤,公孙弘本来不愿来。但地方官觉得他学问大,坚持推荐他去。此时的公孙弘穷困潦倒,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还是好友邹长倩脱下身上的衣裳、帽子和鞋子送给他,他才来京参加对策(《西京杂记》)。

这次参加对策的有百余人,太常评判对策时,把公孙弘的对策打了个“末等”。武帝亲自批阅对策时,觉得这张卷子答得好耶,也不知道是谁的,又把他提升为第一,再招来面试。

公孙弘在面试之前,我估计他心里肯定是七上八下的,因为汉武帝认识自己,以前因出使匈奴的事被他骂过,还被开除了公职。现在一看我又来了,他会不会不高兴,说我这老东西脸皮厚呢?会不会立马把我赶回去呢?结果汉武帝一看公孙弘“状貌甚丽”,风度翩翩,长得太美丽啦,是个老帅哥耶!汉武帝也是个帅哥,顿生帅哥惜帅哥之意,不但没有生气,反而龙心大悦,当即便任命他为博士。

说到这儿,朋友们或许会提出疑问:公孙弘仅仅作为一个博士,没有什么实权,年纪也一大把了,他凭什么能为弘扬儒学做出巨大贡献呢?他又为儒学做出了什么贡献呢?

公孙弘之所以后来能为弘扬儒学做出巨大贡献,主要取决于他在汉武帝儒治天下的舞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是他官当得大,占据了强大的政治资源。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成败”,这话说得一点没错。公孙弘以前受过很多苦,做过下人,早已没脾气了;再加上年龄又大,就更没脾气了,所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觉得把这句话放在为人处世上,可以这样理解,那就是七十岁以后的人,随便怎么说话都不会出格;随便怎么处世都不会得罪人。丰富的人生阅历早已磨平了他的棱角,所以他的性格十分圆滑,并且他把这种圆滑的性格完全融入了他的言行学问之中,这就决定了他在官场上能平步青云。

从“言”讲。公孙弘说话十分圆滑,而且“辩论有余”,口才很好,所以总能讨好汉武帝。不是说他之前出使匈奴回来没说清楚,被汉武帝给开了吗?怎么又说他口才好呢?我估计是他吃了这次亏后,刻意在这方面练过。他经常感叹说:人主的毛病在于器量不够宏大,怎能和他对着干、顶他的肺呢?所以他致力于拍马屁,每次开会,总是顺着汉武帝的意思发言,从来不“面折廷争”,绝不和皇上在朝廷上争论。拍得年轻的汉武帝虚荣心大受满足。

他曾经和公卿大臣约好如何向皇帝奏事,等到朝堂上,其他人都按事先约好的调子奏事。结果他一看,皇帝对前面人说的调子不高兴,于是他立即违背约定,顺着汉武帝的意思去奏事。主爵都尉汲黯实在看不惯他,因为他是个出了名的直肠子,当廷诘问他说:“都说齐人狡诈不老实,开始大家都约好这么说,你怎么出尔反尔?你这是不忠。”汉武帝就问怎么回事。公孙弘谢罪说:“夫知臣者以臣为忠,不知臣者以臣为不忠。”他这句话,简直就像《诗经》中那句:“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很有哲理,玩儿起了高深,那意思是“谁懂我啊!”结果汉武帝懂他,觉得他说得对,反而对他越来越好。

从“行”讲。公孙弘的行为,也体现出他圆滑的一面。他生活很节俭,长期盖的是布铺盖,从不购置绫罗绸缎。一次汲黯又在朝廷上指责他说:你公孙弘都当了御史大夫了,工资高得很呐。然而却盖布被子,“此诈也”,你这不是装吗?汉武帝就问公孙弘有没有这事。没想到公孙弘很爽快就承认了,说:“有啊。在九卿中我与汲黯关系最好,他今天这样说,那是切中了我的毛病。我作为三公之一而盖布被,确实有欺世盗名之嫌,有损汉官威仪啊!是该批评。而且没有汲黯这样的忠诚,陛下又怎能听得到这样的真话呢?”天子认为他很谦让,对他更是看重。

汉朝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级别都是“一万石”,月俸三百五十斛。汉代一斛等于今天五十二点八斤,三百五十斛就等于今天一万八千四百八十斤,可供六百人吃上一个月。当时发俸禄是发一半粮食、一半钱。公孙弘拿着这么丰厚的俸禄,生活质量却搞得极低,虽然有提倡节俭的美德,却也难免有矫情伪装的嫌疑。公孙弘开有三馆接待宾客,一个叫“钦贤馆”,用来接待最有贤德、能辅佐君主的人。一个叫“翘材馆”,用来接待最有才华、能胜任二千石官职的人。一个叫“接士馆”,用来接待有一技之长、能够处理某方面事务的人。他的一个好朋友高贺,来他这里做门客。结果公孙弘给他这个朋友吃糙米饭,盖布缝的被子。高贺不满,出来到处嚷嚷说公孙弘不耿直,里面穿着华贵的衣服,外面偏偏套上一层麻布衣服;自个儿在家偷偷大吃大喝,表面上却只做一个菜,于是朝野上下都怀疑公孙弘是故意在装节俭。气得公孙弘直捶胸口,说“宁逢恶宾,无逢故人”(《西京杂记》)。

从“学”讲。公孙弘在学问上也会玩儿这套圆滑功夫。他的学术底子是法家思想,面子上又是儒家思想,史称他“习文法吏事,缘饰以儒术,上说之”。唐朝学问大师颜师古解释说,“缘饰”相当于衣服的边缘要特殊加以修饰一样。公孙弘身上这件学术外衣,整个布料都是法家的料子,唯独边缘领口等关键的地方用的是儒家的料子,而且还缝得很花哨,引人注目,所以汉武帝才会大大地喜欢。他不但善于缘饰,还会把儒家的精神理念融入实际行为中,他继母去世,他为继母守丧三年。自建元元年推行“以礼为服制”以来,国家提倡子女为父母守丧三年,但并没有人真正执行,公孙弘是履行这一礼制的第一人。儒家提倡移孝作忠,在家是孝子,入仕多为忠臣。对这样的臣子,当主子的又怎能不喜欢呢?

由于公孙弘有这么深的官场太极拳功夫,深受汉武帝赏识。他从元光五年(前130年)出道,用了四年时间,到元朔三年(前126年)就当上了御史大夫。两年后,到元朔五年(前124年),又升官当了丞相。随后又被汉武帝封为平津侯。在此之前,汉朝的丞相必须由列侯担任,没有侯爵直接任丞相的,公孙弘是第一人。

公孙弘靠着儒学起家,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学习儒学的热情。“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侯,天下之学者靡然乡风矣”(《汉书·儒林传》),公孙弘因为研究儒家《春秋》当了丞相封了侯,天下的学者莫不以他为榜样,纷纷投入到学习儒术的大潮中来。儒学成为众人追捧的热门专业。同时,公孙弘位列公卿,掌握了丰富的政治资源,也为他帮助汉武帝推崇儒学创造了条件。

其次,公孙弘挤走董仲舒,好在汉武帝崇儒的舞台唱重头戏或独角戏。

公孙弘和董仲舒本来有密切的学术渊源。公孙弘的老师胡母生和董仲舒是师兄弟关系,他们都是孔子弟子子夏的第六代传人。胡母生帮着公羊寿第一次将《公羊传》著之竹帛,写成文字,是学问家、经师;董仲舒则擅长义理论事,是思想家,是鸿儒,二人都是公羊学大家。由此算来,公孙弘虽然年龄比董仲舒大,但按辈分,他应该是董仲舒的师侄了。

公孙弘的儒学造诣本来就是个二把刀,对自己这位大师级的师叔,只是表面敬重,内心却十分嫉妒,史称“弘嫉之”,有他老董在,总归是自己仕途上最大的障碍。这就和当年主父偃嫉妒董仲舒是一样的道理,只有扳倒他,才能在汉武帝推行儒学治国的活动中显出自己的重要性。

董仲舒虽然是师叔,学问大、能力又强,但性格太直,“为人廉直”,算得上是个老愤青,管不住自己的嘴,喜欢说直话,难免得罪人。他看不惯公孙弘的圆滑,“仲舒以弘为从谀”,见风使舵,阿谀奉承,一点真正儒生的骨气都没有,简直太丢我儒学的份儿了,忍不住在公开场合批评过他。这下,师叔侄就结下梁子了。

公孙弘这人是表面宽宏大量,实际气量狭窄,心里很灰暗,谁要是得罪过他,或比他强,他都要想法报复,现在董师叔当众揭自己的短,岂能不怀恨在心?但公孙弘整人害人有一条原则,那就是从来不明挑,而是背地里下毒手,属于那种“表面喊哥哥,背后摸家伙”的角色。他要瞅准机会再对董仲舒下手。

有一天,汉武帝要给胶西王刘端选一位相国。刘端是汉景帝和程姬生的儿子,也是汉武帝同父异母的哥哥,他有阳痿病,心理变态,喜欢杀朝廷派来帮他治国的国相。国相一到任,如果不按他的意思办事,他就会“求其罪告之,亡罪者诈药杀之”(《汉书·景十三王列传》),即找罪状进行诬告;实在找不到罪状,就直接用毒药毒死,由此害死了不少二千石的官吏,杀官成瘾。

公孙弘一想,这可是整死董仲舒的好机会呀!如果让他去当了胶西国相,以他的脾气,肯定会和刘端对着干,那基本上就等于是去阎王殿报到了。于是他就假充好人地给武帝建议说:“胶西王刘端骄纵不法,恐怕只有德高望重的董仲舒老先生去当他的国相,才摆得平啰。”汉武帝没有深究公孙弘的用意,就派董仲舒做胶西国相去了。

有道是“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公孙弘既占据三公的高位,又赶走了儒学大师董仲舒,他就成了汉武帝推崇儒学活动中的大佬了。

那么,他究竟为推崇儒学做出了什么样的巨大贡献呢?

公孙弘嫉妒董仲舒这个人,却不嫉恨他的思想。他明白汉武帝一心推行儒学治国,自己既然是靠儒学起家的,就必须在崇儒的活动中做出相应的业绩,才能常保富贵。但是自己又想不出金点子来,只有董仲舒想出来不少金点子,自己该怎么办呢?想不出来不要紧,可以凭借权势去推行董仲舒的那些金点子呀!只要做成了,照样能够赢得皇帝的宠信。从现在职场、官场也能看到这种情况,能想出金点子的人,往往只能当马仔、当智囊;能运用这些金点子的人,才能当老板、当领导。

董仲舒曾经建议汉武帝,要推行儒学治国,光“招贤”是不够的,还得注重“养士”。也就是光选拔人才不行,还得主动发展教育、培养人才。他说:培养人才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搞教育、办太学,“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董仲舒自己一直没有机会亲自兴办太学,公孙弘当上丞相之后,于元朔五年(前124年)六月,给汉武帝上书,请求开办太学。

那这太学该怎么办呢?

首先,由太常选拔十八岁以上“仪状端正”的人来当博士的弟子。早在建元五年(前136年),国家已经设置“五经博士”,即《诗》《书》《易》《礼》《公羊春秋》各设相应的博士官。现在公孙弘建议,为这五经博士官选择五十名弟子,进行教育培养;国家免除这些弟子的徭役赋税,让他们专心学习。

其次,学习一年后进行考试,“能通一艺以上”的,即能精通一门经典的,任命做文学掌故;成绩更好的,直接选为郎中。“不能通一艺”的,相当于不能毕业,罢免回家。

汉武帝同意了公孙弘的建议,太学就这样办起来了。

当年十月,第一批五十名太学生入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高等教育从此开始。

兴办太学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呢?

首先,兴办太学,是汉武帝运用儒术治国在文化教育上的具体体现,教育事业从此得到高度重视。司马迁说:“自孔子卒,京师莫崇庠序,唯建元元狩之间,文辞粲如也”(《史记·太史公自序》)。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孟子·滕文公上》)后来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意即孔子之后,没有人重视教育了,自汉武帝上台后,从建元到元狩年间(即公元前140年至前117年),教育事业得到蓬勃发展。而兴办太学,则是教育开始兴盛的起点。

其次,兴办太学又反过来刺激了儒学的兴旺。现在的儒学成为朝廷“独占讲席”的官学,学习儒经成为升官发财的捷径,天下人莫不纷纷踏上这条通经入仕的高速公路,史称“丞相弘请为博士置弟子员,学者益广”(《汉书·儒林传序》),即公孙弘设置博士弟子,开办太学以来,学习儒经的人越来越多。后来在山东邹鲁一带,竟然有这样的民谚:“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汉书·韦贤传》)给后人留下满筐的黄金,不如给他们留下一部儒家经典,只要他们能熟读经典,博取高官厚禄,那就是坛子里面捉乌龟——手到擒来。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来定位:在“独尊儒术”这场思想运动中,董仲舒是设计师,汉武帝是决定者,公孙弘则是践行者。正因为如此,即便公孙弘在人品上很成问题,但他办太学、兴教育的成绩还是值得肯定的。

如果说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做出“独尊儒术”的决定,只是理论上的独尊,那么兴办太学则使儒学变成了实际上的独尊。道理很简单,学其他思想没甜头,学儒术有甜头。人人都去学儒术,儒术想不独尊都不行啊!至此,儒家思想已经被层层落实,深入到社会各阶层。它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华章,而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那么,汉武帝在治国实践中推行儒学,除了大搞人才战略,在文化教育上兴办太学之外,还有什么重要的举措呢?

同类推荐
  • 紫金战旗

    紫金战旗

    这是讲述一个男人穿越以后的故事...方天羽无意中醒来穿越成了将军的儿子,就知道什么都变了,不过既然来了,自有缘分在,且看这异世之境有何蹊跷……
  • 太傅很忙

    太傅很忙

    公元前206年,从项羽四月分封天下,到刘邦八月打出汉中,四个月的时间里,刘项两家似乎都没有什么动作。然而历史却在酝酿着一场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这时候的风暴中心彭城波澜不惊,却豪杰毕集,熊心、项羽、范增、吕臣、张良、陈平、叔孙通、项伯、龙且、钟离昧、季布、高陵君……暗流涌动,每个人的动作都牵扯着历史的走向。刘涌穿回此年五月的彭城,身份是义帝熊心的中涓。胸无大志的刘涌经过谨慎的分析研究,认为在这乱世之中,那位心地善良、一辈子不用打仗、坐吃等死却能当上皇帝的汉惠帝刘盈,是真正值得押宝的好老板,虽然刘盈这时候还只有六岁。
  • 天子风流

    天子风流

    这是一部从落魄恶少到风流天子的奋斗史!刘风一向是个遵纪守法、敦厚老实的良民,前世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晚婚晚育,今生依然是要响应大明朝廷的国策——三妻四妾若干陪床丫头,那是必须滴!什么?庶民要四十岁以上无子者才可纳妾?这是什么道理!听说“皇帝”这份职业不错,可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根本就是三妻四妾的加强版嘛!不过,我喜欢!嘎嘎……刘风淫荡地笑着。想想吧,满皇宫就皇上一个男人,这万恶的旧社会——呃,是多么地令人憧憬啊!为了梦想努力奋斗,种田,造兵,争霸天下!没电没网络的明末,人生的乐趣何在?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这,才是不枉一生!…………铁血却不暴力,11却不11,幽默中带些诙谐……本书适度YY,图个乐子!
  • 现代三国志

    现代三国志

    【诸葛亮--观今夜之天象,知天下之大事】【马超--全军突击】【许诸--谁来和我大战三百回合!】【孙权--容我三思】【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甄姬--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赵云--能进能退乃真正法器】【孙尚香--夫君,身体要紧】【华佗--早睡早起,方能养生】【吕布--谁能挡我?!】【貂蝉--失礼了】【周瑜--既生瑜,何生……】【黄月英--亮!】【刘备--难道这就是桃园吗?】【张辽--没想到吧?】【关羽--什么?此地叫麦城?】【甘宁--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郭嘉--就这样吧】
  • 潜龙图

    潜龙图

    他是前朝皇帝的外孙,更是本朝至高无上的皇子,因为身份的尴尬,处处受他人掣肘,以异眼视之......潜龙在渊,揣度天心,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出则已,一出脚踏九重天......
热门推荐
  • 勤脑的懒蚂蚁:中国企业家学理论解析

    勤脑的懒蚂蚁:中国企业家学理论解析

    把握人生的机遇,认识生存的环境,实现美好的理想,这一切不仅仅要靠行动,靠奋斗,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靠思想,靠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讲,懒蚂蚁理论对每一个渴求成长、进步、成熟与成功的人士而言都有重大的启迪价值。《勤脑的懒蚂蚁:中国企业家学理论解析》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是一套我们真正需要的教科书。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今天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思想动力,也是一个人创造卓越人生、实现远大理想的必备素质。做有思想的懒蚂蚁,不仅仅是对企业家的要求,而且也是对每个追求成功的人士的人生要求。
  • 穿越之我陪大圣去西游

    穿越之我陪大圣去西游

    还记得那只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猴子吗?当穿越大神降临到了我们普普通通的女主身上时,将会发生什么精彩的事情?百年前,她大大咧咧,惹是生非,却始终不敢真正的插入属于他的剧情,篡改他的结局。稍起一点偏差,她心惊胆战,惶恐不安。她想,她始终是要离开的。百年后,他修成正果,她如影随形。危机时刻,他与她并肩抵抗妖魔入侵。她想留,却再也留不住。她站在熟悉的房间,身边却没了那熟悉的人。然而,世间的一切都有着自己的定数,所谓的巧合也只是命中注定。
  • 病世子娶我吧

    病世子娶我吧

    穿越成父不详、母不知所踪的杜家表小姐,君无忧认了,被上至官员富商、下至市井流氓亲切地称作小土匪,君无忧也认了,舅母苛待、姐妹嘲讽,君无忧也可以不在意,可是,舅母居然想毁她清白,逼她嫁给一个好色纨绔?!这下君无忧可就不能忍了,怎么办?赶紧找人嫁了吧。可是莫名其妙的一道圣旨竟然将她许配给了据说自己病得活不长,还克妻绝子的定国王世子!君无忧这下真觉得自己命苦了。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诺亚斯皇家贵族学院

    诺亚斯皇家贵族学院

    有诸多神秘身份的她,在父母的安排下和闺蜜进入了贵族学院。在这里,她们遇到有着和她们身份一样的三位校草。某天夕阳下,“雪,我喜欢你!”某寒深情款款地说。“嗯,我也喜欢你。”某雪微红着脸说。可是,没想到两人的感情路上一波三折,当然,这是后话。“呵,难道我在你眼中就是这样的人么?”某雪苦笑道。在她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她最亲的男友竟然都不相信自己,原来,我们的爱情就这么脆弱。“雪花,光怪陆离,我自护你。”某影深情地说。他们的感情纠纷愈发复杂,究竟最终谁能抱得美人归?
  • The Yates Pride

    The Yates Prid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敷冰录

    敷冰录

    这个世界很喧嚣,也许,你需要静下心来,聆听一丝来自幽冥的冷寂,领略一片来自幽冥的清凉。森寒秘境多颤栗,心理脆弱者,慎入。生命如旅程,人鬼同行,阴阳难分,故事,就从一辆出发的列车开始吧……
  • 剑浪歌

    剑浪歌

    血色大地,两名少年的背脊触碰在一起。他持着剑。他吹着笛。他们坚定的目光落在面目狰狞的魔物身上。“似乎,到极限了呢。”吹笛的少年说。“怎么,难道你这就想放弃了?”持剑的少年说。“我只是感觉我的笛子想要我吹一曲死亡之歌。”“那就吹吧,只是不希望这一曲歌是为我们准备的。”“但愿如此,那么,我的背后就交给你了。”“我也是。”……
  • 汉末英雄记

    汉末英雄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玉墨恋

    玉墨恋

    一千年前,她与他许下生生世世相爱的诺言。一千年后,她与他却成了仇家。为了与他在一起,她放下身份,做了他的贴身丫鬟,却眼睁睁地看着他喜欢上另一个女人。她伤心欲绝,回到了家,二姨娘却挖出了她不是爹娘的亲生女儿的事,待她亲生父母来接她时,突然传出她自杀的消息。他这才明白,他爱的是她,他不相信她已经死了,他疯了一般满世界找她,但是怎么也找不到。九个月后,她回来了,却再也不是原来天真活泼的她了,经历了各种困难,分分离离,他和她终于修成正果。“倾儿,我们成亲了!”新房里,他拉着她的手说道。“嗯,我们成亲了!”是啊,成亲了,他们终于在一起了!(本书纯属虚构)
  • 不灭禅仙

    不灭禅仙

    佛土叛逆佛子,偷灯油,点燃灯,坠入轮回。仙逆,佛现。妖出,魔灭。以力证万古,天命九转,金身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