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943600000015

第15章 广招儒士

上一讲讲到,汉武帝通过元光对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那么这一思想能不能层层贯彻落实下去,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呢?如果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儒学治国就只能是空谈;只有得到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可,儒学治国才能变为现实。

上一讲讲到,汉武帝通过元光对策,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那么这一思想能不能层层贯彻落实下去,为社会大众所接受呢?如果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儒学治国就只能是空谈;只有得到社会大多数人的认可,儒学治国才能变为现实。

汉朝初年,为了医治战争创伤,国家以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作为治国方略,在政治上,提倡统治者少私寡欲,厉行节俭;在法制上主张约法省刑,减少法律的打击面;在经济上要求轻徭薄赋,减轻对民众的剥削,以此来与民休息。在无为而治思想的指导下,汉初六十余年间,经济生产得以恢复,民众生活日见改善,打造出“文景之治”的盛世太平景象。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危机也日益显现,诸侯势力膨胀,各地豪强横行,严重危害着中央的统治;北方的匈奴长期侵扰大汉边境,国家主权受到威胁。面对这些内忧外患,倡导“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却束手无策。要解决这些危机,必须在思想上改弦更张。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上台后,大力推行新政,力图抛弃消极无为的黄老思想,转用积极有为的儒家思想来作为治国之策,结果却受到了以窦太后为首的黄老势力的重重阻拦。直到公元前135年窦太后去世,汉武帝才放开手脚,大肆推崇儒学。

公元前134年(元光元年),董仲舒为汉武帝献《天人三策》,提出了“《春秋》大一统”的治国方略,史称“元光对策”。主张用“孔子之术”来统一人们的认识和行为,做到思想上的一统;主张用“尊王攘夷”的理论来对付内忧外患,对内打击诸侯、豪强,维护政权的一统;对外反击匈奴四夷,维护主权的一统。这种“大一统”的思想引起了汉武帝的强烈共鸣。于是,年仅23岁的汉武帝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一个在中国政治史、法律史和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那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那么,汉武帝做出这一决定后,又是如何运用儒术来治理他的国家的呢?

总的来说,汉武帝对儒学的运用,造就了他统治时代辉煌的“文治武功”。所谓“文治”就是治理国家有贡献;“武功”就是用兵打仗有成绩。

在文治方面,汉武帝将儒学运用于政治建设、文化教育、司法审判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首先来看看汉武帝在政治建设上是如何运用儒家思想的。

政治建设的重点之一就是人才选用的问题,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大力推行人才战略,网罗了不少人才。

相传汉武帝一天碰到一位须发皓白的老郎官,感到诧异。郎官一般都是年轻人担任,汉武帝就问他:“您什么时候开始当的郎官呀?怎么这么老呢?”

那人回答:“臣叫颜驷,文帝时就当郎官了。”

汉武帝困惑道:“怎么这么长时间都没得到提拔呢?”

颜驷长叹道:“文帝好文,臣好武;景帝好老,臣又少;陛下好少,臣已老。所以三朝都得不到提拔啊!悲剧啊!”

武帝感叹良久,任命他为会稽都尉,以表安慰(《太平御览》)。这个故事说明汉武帝确实喜欢选拔勇于开拓进取的年轻有为之人,为他推行大有为之政服务。但总的来说,汉武帝的用人策略,是不拘一格降人才,什么样的人才他都要收罗在身边。班固评价说:“汉之得人,于兹为盛”(《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汉朝对人才的任用,武帝时是最兴盛的。

汉武帝重视选拔人才,正是得益于儒家思想的启迪。

儒家提倡“为政在人”,特别强调人在政治实践中的积极主动作用。孔子就说要“举贤才”,要推荐贤能之士来帮君主治理国家,才能把国家治好。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汉武帝决定在政治建设上大力推行人才战略。

就在元光对策后不久,为了招贤纳士,汉武帝就对旧有的选官制度进行大胆改革,以拓宽选拔人才的渠道。

先简单介绍一下以前选官的老办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

其一,征召。自上而下的选官方法。皇帝可以凭自己的喜好和判断,直接选择某人为官。

其二,察举。自下而上的选官方法。各级官员向皇帝推荐人才,“举贤良方正”就是主要形式。

汉武帝觉得光靠旧有的选官制度来选拔人才还不够给力,于是他创设了一些新的用人制度,其中对历代政治建设影响最深的莫过于举孝廉、举秀才的制度。

元光元年(前134年),汉武帝率先制定了“举孝廉”制度。

什么是孝廉呢?“孝谓善事父母者。廉谓清洁有廉隅者。”(《汉书·武帝纪》)举孝廉就是推荐孝顺、廉洁的人出来做官。后来汉武帝还出台了配套规定,凡是负有推荐义务的二千石官员,如果拒不举孝廉,按犯罪论处。不举孝的处死,不察廉的免职。

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又制定了“举秀才”的选官制度。

秀才,就是指“才之秀者”。“秀”在汉字中,指超出别人的那部分,有点“木秀于林,风必吹之”

的意思,因为你超出了别的树,比别的树高,所以风先吹着你;还有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思,和英语里面那个“show”发音相同,而且意趣相通,意思是你有什么超人之处就拿出来“秀”一下、表演一下。所以,秀才就是才华超出一般人的人才,汉武帝要求各级官员推荐这样的人出来做官。

汉武帝在举秀才的诏令中说:“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汉书·武帝纪》)要想成就非同寻常的伟业,必须依赖非同寻常的人才。

汉武帝选拔人才,既有老办法,又有新制度,所以在他统治的时代,出现“群士慕向,异人并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兒宽传》)的可喜局面。意思是:成群结队的有识之士都倾慕向往得到国家的重用,各式各样的特殊人才纷纷出来为朝廷效力。

汉武帝人才战略的成功,既是运用儒家“举贤才”思想的结果,又反过来推动了儒学的繁荣。因为现在儒学已成为国家的指导思想,学习儒学就可以成为人才,就能得到国家的重用,所以往儒学这个圈子里钻的人就越来越多,在汉武帝身边聚集的儒生越来越多。

人多了就会产生争斗,以前儒生主要是和黄老学者斗,现在就变成了儒生内部的争斗。主父偃暗害董仲舒就是其中的典型。

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后,汉武帝召见了他,然后任命他做了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江都国的国都在广陵(今扬州),治理原来的吴国。

此前董仲舒只是个博士,级别六百石;诸侯国相秩比太守,级别为二千石。汉武帝任命他为江都相,算是提拔重用了。汉代用人,在思想上和今天有相通之处,那就是先要到地方基层去干干,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然后再回朝廷工作,逐渐委以重任。现成的例子就是韩安国,先任梁王刘武的国相,后来回到朝廷,而今已升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董仲舒在江都干了一段时间后,汉武帝便调他回朝中做中大夫。汉武帝对董仲舒的安排,或许正是这种思路。

那主父偃又是谁呢?

主父偃是齐国临菑(今山东临淄)人。此人出身贫寒,早年学习纵横之术,擅长游说。到中年时,听说汉武帝重视儒术,于是改学《周易》《春秋》等儒家经典。学成后在齐国老家的知识分子堆里游走,结果人人都排挤他。由于家里太穷,想借一分钱也没人借给他。无奈他只好“北漂”,到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去游说,以谋取富贵,也没人待见他。估计一方面是人长得太挫,别人一看都不愿和他打交道;另一方面是自己名声一贯不好,要不怎么会走一方黑一方呢?

元光元年(前134年),主父偃来到长安。不知他通过什么关系,见到了汉武帝的小舅子、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希望卫青能向当今皇上推荐自己。卫青多次向武帝引荐,但无结果。眼看口袋里没几个子儿啦!吃饭都成问题了,“留久,诸公宾客多厌之”。待的时间久了,留宿他的人也开始讨厌他了。主父偃决定孤注一掷,直接给汉武帝写信自荐。

有道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主父偃早上给皇帝上书,下午汉武帝就传令召见他。可见这汉武帝的办公效率实在是太快捷,太“便民”了,简直令人无法相信这是真的。主父偃在上书中谈了九件事,其中八件事是关于律令方面的,一件事是劝谏皇上不要去讨伐匈奴。

汉武帝一看,此人虽然不是抵御外患的人才,却精通法律,今后可以成为惩治内忧的人才。与主父偃同时上书自荐的还有儒生徐乐、严安,汉武帝一同召见。再一交谈,非常投机,不由得大为感叹说:你们几位以前都跑哪儿去了?“何相见之晚也?”成语“相见恨晚”就是由此而来的!当即任命这几人为郎中。

主父偃解决了生计问题,在长安立住了脚,也尝到了上书的甜头,于是动不动就给汉武帝上书。每上一次书,汉武帝就召他面谈一次,就升一次官。“一岁中四迁偃”,汉武帝一年之内提拔他连升四级。主父偃在仕途上真是“矮子爬楼梯——步步升高”,依次由郎中升为谒者、中郎,最后做到了中大夫。

董仲舒因为是大儒当上中大夫,主父偃因学儒术也当上了中大夫。所谓“同行相妒”,主父偃和董仲舒官位相同、专业相同,而董仲舒是《春秋》公羊学的大师,被后世奉为“儒者宗”“群儒首”,是汉代儒学的宗师、群儒的首领;主父偃中年才开始学习儒学,不过是个二把刀。有董仲舒在,就难有主父偃的出头之日。所以主父偃对董仲舒是怀恨在心。

主父偃和董仲舒都是汉武帝身边的中大夫,两人是同事,难免相互有走动。有一天主父偃去拜访董仲舒,无意间看到了董仲舒写的一篇文章,心想这可是整倒老董的杀手锏,就把它给偷走了,可见此人确实太不地道,难怪以前没人和他打交道。

那么董仲舒写的是一篇什么文章呢?

董仲舒平时上班处理公务,闲暇时爱写点文章。早在建元六年(前135年),辽东高庙和长安的高园殿先后发生火灾。董仲舒就用天人感应中的“灾异谴告说”来解释这两件事,并把自己的想法写成了一篇名为《灾异之记》的文章。

所谓灾异谴告说,是董仲舒综合殷周以来的天命论思想,又结合阴阳五行等思想,提出来的一种学说。他认为天与人之间充满着气,人,特别是皇帝这样特殊的个人,思想和行为会通过气传达到天上去,上天对这些信息会作出反应。皇帝做了好事,上天就高兴;皇帝做了坏事,上天就不高兴。上天高兴,就降下吉祥瑞兆,表示嘉奖;上天不高兴,就使气混乱,出现灾异,警告统治者。这就是灾异谴告。

董仲舒在文章中说两次火灾是老天爷给人类的灾异谴告,言下之意就是表达对当朝政治不满。不过,现在的文章还是草稿,并没有公开。

当主父偃把这篇文章拿给汉武帝看后,汉武帝大为光火,心想我对你董仲舒不薄啊,你还要写文章来诽谤朝政。于是专门找来一帮儒生来讨论文章的好坏,其中有个董仲舒的弟子,叫吕步舒,他不知道这是自己恩师的文章,看完后说:“大愚。”汉武帝一想:这下好了,连你弟子都是这种评价,你这分明就是诽谤朝政嘛!“于是下仲舒吏”,将董仲舒交有关部门依法审理。

就这样,董仲舒被关进了监狱。

正当大家以为董仲舒必死无疑时,汉武帝突然下诏赦免了他。那么,汉武帝赦免他总是有原因的吧,不可能心血来潮把他抓了,又心血来潮就把他放了。我估计,汉武帝很可能是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才赦免了董仲舒的。

第一,董仲舒的地位。他是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设计师,对自己在国策上改弦更张是有大功劳的,怎么能说杀就杀呢?而且今后还得继续推行儒学治国,董仲舒是儒学大才,少不得仰仗于他,留下他说不定还能派上大用场哩!

第二,灾异谴告说的特点。董仲舒的灾异谴告说是他天人感应理论中的一部分,汉武帝对天人感应学说是很感兴趣的。当初董仲舒就是用这套理论来论证大汉政权合理性的,他说“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意思是您就是老天爷的儿子,只听它的命令,天下万民则听您的命令。更深层的意思则是:咱刘家的天下是天命安排的,是神圣的,谁也甭想来打主意。真是说得好啊!董教授就是高!我汉武帝不能只听好的,不听坏的嘛。不能一听到好话就赏他官做,一听到不好的就杀他的头啊!这不成了昏君了吗?

第三,灾异谴告说没造成危害后果。董仲舒说的火灾,那也是建元年间的旧事。自元光元年以来,朕不是改行新政了吗?既往不咎,法律不溯及既往,才是明君之所为。何况董仲舒的文章也只是草稿,并未公开,也没造成危害后果嘛!

汉武帝或许正是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赦免了董仲舒。董仲舒被赦免后,继续做他的中大夫,但从此以后,“不敢复言灾异”(《汉书·董仲舒传》),再不敢鼓捣他那一套灾异谴告学说了。

通过主父偃和董仲舒之间的争斗,我们一方面看到了官场的险恶,你不整人,难免别人不来整你,名气越大,越容易遭人整;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当时儒学兴盛的景象。说白了,这二人的斗争,实际就是儒学走向兴旺的必然产物。

现在儒学已经成为一块巨大的利益蛋糕,儒生们都能从中分得一块,但你分得多了,我的势必就少了,就难免你争我斗。一旦人人都围着儒学这块蛋糕转时,儒学就会更加宏大昌盛,当然也会引起儒生之间更多的矛盾。

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君主,哥怕的是寂寞,而不是争斗。争斗越凶,说明自己网罗的人才也越多。只要善于控制,就能用人之所长,为自己的大有为之政服务。董仲舒事件平息后,汉武帝继续推行人才战略,广招儒士。

元光五年(前130年),汉武帝再度下诏,征集小吏、民众中“明当世之务,习先圣之术者”,即懂得时事政治、研习圣贤学说的人,国家将量才录用。

这次前来应征的儒士有百余人,汉武帝从中选拔了一位为贯彻落实“独尊儒术”思想做出巨大贡献的人物。

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他又为弘扬儒学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呢?

同类推荐
  • 三国之天下一统

    三国之天下一统

    不要觉得我出身低微你们就可以小视我!不要觉得我现在很弱小你们就可以小瞧我!不要觉得我一向声名不显你们就可以肆意无视我!事事都无绝对,风水自当轮流转!等我崛起之时,麾下谋臣武将让尔等不寒而栗,届时黄袍加身,我自当君临天下,不过在那之前,我会先将你们这些小瞧过我的蝼蚁一一碾碎!我刘丰,既然来到这三国乱世,不做一回皇帝至尊,怎么对得起穿越一回?
  • 人间云梦录

    人间云梦录

    不同的历史演绎着相似的人生,我们都在追溯着自己的前世今生,也共呼吸着这片环宇下稀薄的空气,追寻自己存在的意义也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不断询问的一个问题。既然生命的脚印已经留下了很多的记忆,为何我们不在其中寻找。在这里,李白,一个从梦幻中走出的宠儿,也许是不经意的遗落在了人间,同样也像我们芸芸众生一样会无所适从的寻找着自己。这里有他的人生,有他的追寻,同样有他的坎坷和不羁。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个鲜活的存在,每一次相遇都迸发着历史的火花,虽然没有火焰升天,但也可以说是星星燎原。让我们一起陪伴着李白奔走,呐喊,爱恨情仇,亦幻亦梦。
  •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下岗教师李颂,醉酒后醒来发觉:自己躺在皇帝的床上——成了大唐顺宗?!可是唐顺宗已中风多日,没几天可活了。为了找个喝醉酒再穿越回去的机会,李颂决定暂时装一下唐顺宗。可是,想找到这个机会,就要身体健康活得久些;想活得久些,就要……
  • 战江山

    战江山

    非历史小说,历史是狗屁?!暗黑年代,战定江山!本书暂停更新,子陵会重新返工。请大家给子陵一点时间,一定不会TJ。
  • 莽九州

    莽九州

    李煜沉迷于诗词,醉生梦死,赵匡胤的铁骑踏遍了半个中国,意欲挥兵南下。穿越后的李潇改进炒茶工艺,开创制壶先河,一首诗词惊天下,三篇文章定河山。小人物如何改写历史,谋定天下?莽莽昆仑,唯有九州……
热门推荐
  • 感悟生命的可贵

    感悟生命的可贵

    本书精选了39篇有关身心健康的故事。本套作品是我们为你端上的热喷喷的心灵鸡汤,滋润你的融融情感,浇灌你开满人生道路的朵朵鲜花。它是我们的心灵之源流,智慧之宝典,更是我们无数人士的心灵结晶。品味着故事的甘醇,感悟着心灵的交融,一股涓涓的清泉流淌过心田,在这雨露阳光的滋润中我们顿时感到了心灵成长的力量!
  • 孙子兵书

    孙子兵书

    《孙子兵书》,被誉为天下第一军事奇书,自问世以来即被奉为“兵经 ”,它不仅对我国的军事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军事 史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兵学史上,《孙子兵书》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 兵书,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作为一部军事圣典,它一直被 历代政治家、军事家、商人、学者奉为至宝。这部百家兵法之始祖,曾造 就了一批批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无论是三国时的曹操、诸葛亮,还是 近代指点江山的风云人物,他们在军事、政治、外交等诸多方面,都无一 例外地受到了孙子谋略思想的启发。在短短6000字里,《孙子兵书》把人 类的智慧淋漓尽致地展现于我们的面前。
  • 问世神玄

    问世神玄

    这个世界,强者生存,弱者淘汰只有一方霸主才能笑看风云。横扫八荒而林武的梦想则是成为那人上之人,拳打霸主,脚踩圣人这是属于他的时代
  • 风暴

    风暴

    暴风雨来袭前,短暂的平静,短暂的甜蜜,酝酿的是怎样的狂风暴雨,这段在阴谋漩涡中挣扎的感情,又将经历怎样的曲折。谋逆,战争,将如何演绎一场可歌可泣的情感赞歌。
  • 本源不朽

    本源不朽

    过去本源,将来不朽;打开玄门,照见过去,本源即过去;重组肉身,打破未来,不朽即未来;到底是修魂,照见过去,寻找本源?还是修炼肉体,把握未来,成就不朽?修魂寻找过去,炼体把握未来,本源不朽,超脱大千。修魂:静心、入神、大梦、心境、镜象、演化、神通、过去、本源炼体:武生、武徒、武士、武师、先天武师、宗师、神通、未来、不朽
  • 我爱上了闺蜜的男友

    我爱上了闺蜜的男友

    梦嫣一直期盼着大学能好好谈场恋爱,不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刻骨铭心就好了。在大学里,她有了人生中第一个好朋友——静宜!再次遇到天航的时候,她怎么也想不到,他居然就是静宜的男朋友。“我不能爱你,因为你是静宜的男朋友。”春天来了,幸福却有点苦涩!
  • 冷妻价到,总裁请认输

    冷妻价到,总裁请认输

    他是这座城市举足轻重的慕氏继承人,而她,不过是一个家庭破碎内心受创的人。六年的离开,原来是为了更好地重逢。只是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整整分开六年?又是什么让他们重逢以后却又爱恨纠缠?苏末兮,我可以爱你,也可以恨你,但就是不能离开你——慕少峰。
  • 神剑耀天

    神剑耀天

    传奇剑神在战斗之中被敌人暗算,侥幸重活一次,展开一场直达巅峰的狂霸升级之路,所有的天才都将在他的脚下,任何敌人都将无法阻拦他重踏巅峰的脚步!
  • 凤斗凰(大结局)

    凤斗凰(大结局)

    一个现世的女孩机缘巧合的来到了翼王朝,王朝图腾是百鸟之王的凤凰,王是凤的化身,王后是凰的化身,万年之前的上古传说里凤与凰的连理之接只是存在于上古的神话而已。她来到了他的世界里是上帝的惩罚他的杀戮太重而让他经历的她对他的磨难,还是,他本就是上帝的宠儿,上帝心疼于他的孤苦无依灵魂的空虚,而为了他特地的送来她呢?群号码:224759862狼狼自己的文文:《黑天使的御守》http://novel.hongxiu.com/a/305782/《凤斗凰:千年乱世劫》http://novel.hongxiu.com/a/381210/《魅惑君心:双龙囚凰》http://novel.hongxiu.com/a/441217/
  • 大神通

    大神通

    修炼者不知天命!自出生后,便茫茫然追寻极致的力量,武者以先天为荣,以凝丹为神!强大的万象高手,体内自成世界,更以为仙庭便是那永恒的末端!九子争天,虚妄传说,引来乱势大局,直到层层面纱拨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