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94600000017

第17章 释放蒋介石(1)

你们要知道,这次事变,对蒋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我们现在不但要放他走,而且今后还要拥护他做领袖,还要同他一起共事。所以现在我们万不能再难为他,我们要给他撑面子,使他恢复威信,今后好见人,好说话,好做事。我亲自送他就是这个意思,使他答应我们的事不能反悔。

张学良签发了全国通电以后,还向南京发了一份包括八点主张的电报。与此同时,向蒋夫人发了私人电报:

学良平生从不负人,耿耿此心,可质天日,敬请夫人放心。【1】

向孔祥熙也发了一封私人电报,电文内容是:

弟爱护介公,八年如一日,今不敢以私害公,暂请介公留住西安,促其反省,绝不妄加危害。【2】

西安兵变的消息于12月12日上午由东距西安50英里的洛阳传到南京。当天下午,南京收到了提出八点主张的西安通电。当时孔祥熙和蒋夫人都在上海,孔祥熙是下午4点从军政部长何应钦打来的简短电话中获悉这一不幸消息的。

南京的高级军政要人于当晚7点举行了一个非正式的会议,分析西安的局势。出席会议的人包括: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军政部长何应钦、中山先生的哲嗣立法院院长孙科等。何应钦主张武力解决,速派飞机轰炸西安。【3】此举名义上是救蒋,而实则欲置蒋于死地,或借张、杨之手杀蒋;或在轰炸西安时,不惜玉石俱焚,炸死蒋介石,他好取而代之。冯玉祥反对这样做,其理由是轰炸可能会伤害西安城内的无辜居民,况且蒋介石可能受到伤害。双方争执不下,最后形成折衷意见,决定派飞机轰炸西安附近地区,而不是西安城。【4】12月12日深夜11时,国民党常务委员会举行紧急会议。孔祥熙未能赶上这次会议,他于次日早7点方与蒋夫人一道抵达南京。这次会议决定通过下列四项决议:(1)孔祥熙任行政院代理院长,接管行政院的全盘工作;(2)改组国民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由五名增至七名;(3)国民军事委员会由冯玉祥和其他常务委员负责召集会议;(4)何应钦负责调配中央政府的军事力量;(5)免去张学良的全部现任职务,提交军事委员会严办,所辖军队归军事委员会直接控制。【5】“西安事变”的蒋介石被扣,使南京政府陷于极度的混乱之中。国民党领导集团,在如何镇压西安叛乱,拯救蒋介石生命的问题上分成三派:一派以考试院院长戴季陶和一些军事要人,如何应钦等为首,【6】他们确信,西安兵变在其筹划过程中,肯定得到了外界的支持。这种支持一定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共产党和第三国际;二是华北和西南的地方军事实力派,包括山东的韩复榘,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河北的宋哲元和四川的刘湘。为了实现他们的政治主张,张、杨肯定会尽可能地扣住蒋介石,以为人质。【7】何应钦和戴季陶最后得出结论:政府决不允许只考虑一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损害国家的利益和尊严。【8】换句话说,亲日派确信,继续犹豫、动摇,将会给国内安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进行毫无意义的谈判,只能延长这场危机,并且可能被各地方实力派人士视为软弱可欺。即使蒋介石还活着,他也不可能返回南京。况且,政府不可能对共产党的政策和意识形态做任何让步,因为采取这样的政策,就会立即遭到日本的反对。【9】这些亲日派的言外之意是,为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即便是牺牲蒋介石,也在所不惜。

另一派是以冯玉祥为首,并得到孙科、于右任和大多数立法院成员的支持,陈立夫和陈果夫领导的CC派也逐渐与冯派组成联盟。【10】他们主张与西安的反叛者实行合作,和平、善意地解决此事。【11】

冯玉祥是蒋介石的拜把兄弟,【12】但多年来,这对把兄弟相处得并不融洽,冯处处受到蒋的排挤和冷落。故西安事发,冯玉祥颇有些幸灾乐祸之感。当时,因蒋介石不在南京,他受命临时掌管国民军事委员会。冯曾给少帅发报,要求和解,除了向少帅保证,只要你释放蒋委员长,无论你坚持什么主义,都可以商量。他还表示,愿意和他的几个朋友一道去西安,代替蒋介石作为人质。【13】冯之所以救蒋,并非出于对蒋介石的真心爱护,而是出于其个人私利。事变之初,他曾暗自称快,夸奖张学良说:汉卿这小子真行,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14】作为国民军事委员会的副委员长,他一度生出取蒋而代之的想法。及至看到何应钦等亲日派咄咄逼人的气势,方感到即使蒋介石垮台,权柄也落不到他的手中,于是转而采取貌似中立的态度,积极营救蒋介石。他曾计划联合山东、河北、四川和广西的军阀,采取一致行动,来对抗何应钦。此外,他在援救蒋介石的同时,绝不肯与张、杨反目,他给少帅的电文中说道:……至于明令处分一事,只要世兄对蒋公能释回,则中央诸友,无不设法挽回也……【15】

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是陕西人,杨虎城平步青云,曾借过他不少力量。他也打电报给张、杨,希望他们派代表与他在洛阳会谈,协商解决这一事件。

最后一派包括蒋介石夫人和他的内兄、前财政部长宋子文,以及她的姐夫、代理行政院长孔祥熙,他们是唯一视蒋介石的安全为头等大事的一派。作为南京政府内部的亲英美派,他们确信,张、杨的政策是要求进行抗日战争,而抗日也正是蒋介石“素来已久的决心”。所以,采取抗日战争的政策仅仅是个时间问题。如果这次事变的目的真像西安领导人所宣布的那样,仅仅是为了改变国家的政策,那就有可能通过谈判解决此事。况且,少帅曾一再保证蒋介石的安全,并要求中央政府派人与他们谈判。【16】他们这一派还得到黄埔系和蓝衣社的大力支持。【17】

蒋夫人于12月13日和孔祥熙一起来到南京,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威廉·H.端纳。【18】听说南京军事要人在着手制订对西安的军事讨伐计划,蒋夫人大怒,对何应钦尤为不满。她不得不苦口劝说这些军事要人,请求他们暂缓实行进攻西安的计划,等到西安的局势进一步明朗化以后再做这样的决定。她立即给张学良发一电报,告诉他端纳先生当天(12月13日)飞往西安。端纳也给张学良发电报,告诉少帅他已起程去西安。【19】

端纳曾经是张学良统治东北时期的好朋友和顾问,他深知少帅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幻想已经破灭,然而端纳也同样深知张学良对蒋介石忠心耿耿,因此对少帅抱有坚定的信念,相信他绝不会伤害蒋介石。所以他才愿意飞往西安,探明局势的真相。端纳还是唯一既与张学良也与蒋介石保持特殊紧密关系的人,他既是蒋介石的朋友和顾问,也是张学良的朋友和过去在东北时代的顾问,所以人们普遍认为,端纳在这一危急关头出使西安,必将促成一个富有建设性的谈判。【20】然而,何应钦却极力阻挠端纳的西安之行,坚持武力讨伐,他要求蒋夫人不要违背政府的整体方略而独断专行。蒋夫人怒不可遏,大骂何应钦“居心不良”,企图加害于委员长。何应钦也恼羞成怒,斥责蒋夫人是“妇人之见”。【21】

最后,蒋夫人的英勇终于感化了这些军政要人,他们允许端纳飞往西安,同时决定在端纳出使西安期间,推迟实行军事进攻,但期限仅为三天。

12月14日,端纳携带蒋夫人写给她丈夫的一封信,秘密离开南京,飞往西安。与他同行的还有黄仁霖上校(充任翻译)。下午4点,端纳抵达西安,立即会晤了张学良。经过与少帅的短暂交谈,端纳才认识到,目前的局势远比他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单是少帅本人并不能决定释放蒋介石,还必须获得其他大多数高级将领,尤其是杨虎城的同意。所以在会见蒋介石以前,端纳前去拜会了杨虎城和其他一些高级将领,他以詹姆斯·艾登为翻译,【22】对他们扣押蒋介石一事进行了严厉的指责,指出这一事件将会在中国和世界公众舆论中造成极坏的影响。【23】他要求释放蒋介石,这样可以向世人显示出中国已重新获得统一。他补充说,如果拒绝这一劝告,就等于替日本效力。【24】

端纳到达西安以后,蒋介石和少帅之间的紧张关系才开始缓和。在被监禁的头两天里,蒋介石曾拒绝进食。兵变的那天,他在跳墙逃跑时,扭伤了踝骨,因此在西安的两个星期中,绝大部分时间是躺在床上。蒋介石对于自己遭到扣押一事极为愤慨,竟脱口说出,或者把他直接送往洛阳,他的临时大本营,或者就地把他杀掉。【25】他表示,他既不参加任何形式的谈判,也不会在胁迫之下接受任何条件。少帅宣称,这次事变是在人民的要求之下进行的,他不过顺从民意而已。人民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次事变的目的不是为了推翻他,而仅仅是要迫使他改变其“错误的政策”。蒋升石指责少帅有野心。张学良表示,他根本没有任何取蒋而代之的企图。还是和以前一样,对蒋介石效忠。【26】但蒋介石并不相信少帅的诚意,甚至写好遗嘱,以示他为国牺牲的决心。【27】

扣押蒋介石的新城大楼是由杨虎城的军队守卫,为了能与蒋介石更方便地谈话,同时也使他的居住条件更舒适些,张学良请蒋介石搬到东北军第八十四师师长高桂滋的公馆。这一请求被蒋介石一口回绝了。他表示要死就死在这里。以后在端纳的一再劝说下,蒋介石同意搬出新城大楼,和端纳一起住进舒适而安全的高级公馆,这样,就与少帅成为邻居,端纳向蒋介石介绍了首都南京的真正局面,蒋介石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南京的局势并非像他想象的那样简单,而且真正如夫人信中所说,是戏中有戏。如果政府进行军事讨伐和飞机轰炸,他的生命安全将比现在的情形更为危险。【28】至此,蒋介石的精神防线彻底崩溃了,所以当少帅再次请求允许向他提出八点主张,与他商讨国事的时候,他竟同意坐下来,平静地讨论国家所面临的有关问题。【29】

纽约时报记者哈里特·阿班德曾给《纽约时报》发回这样一份电稿:

端纳先生说:“从星期六早晨蒋被扣押,直到星期一下午,蒋介石始终顽固地紧闭嘴唇,一语不发。尽管张学良多次拜见,请求与之讨论国事,委员长—直置之不理,一句话也没有和他说。直至端纳来到委员长被扣押之处看望他以后,张学良再次提出与委员长商谈的请求,委员长才开口说话,讨论这一僵局。”【30】

从12月14日开始,少帅连续给南京发报,反复申明他的意图,表示如果政府派代表前来讨论时局,他便准备放蒋介石。少帅特别希望蒋夫人和孔祥熙能够前来。然而,蒋介石却仍不相信张学良的话,嘱咐端纳,让他告诉蒋夫人千万不要到西安来。

12月15日,端纳飞抵洛阳,给蒋夫人打了电话,向她报告蒋介石安然无恙的消息。蒋夫人写道:

星期二下午(12月15日)我接到一个意外的电话,是端纳打来的长途电话。……他给我描绘一幅变化万端,令人眼花缭乱的图画。他证实了委员长没有受到虐待……汉卿(张学良的字)表示他要跟委员长一起回南京……汉卿特别希望我同孔先生一起去他那里,向我保证,他和他的同僚对我怀有最崇高的敬意,而委员长又嘱咐我无论如何不要到西安去。【31】

蒋夫人要端纳赶快飞回南京,但端纳拒绝了这一建议,因为他曾答应蒋介石和张学良当天再回西安,但由于天气的关系,飞机不能起飞,所以他将于次日一早飞回西安。蒋夫人告诉他,南京的军事大员们已决定立即进攻西安。这样,死神将降临到委员长和其他人头上,如果端纳回到那里去,他也可能遭到不幸。蒋夫人要他把南京的局势报告给蒋介石。端纳告诉蒋夫人,虽然他不能回南京,但与他从西安同来的詹姆斯·艾登将于次日清晨前往南京,告诉他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并带回他的一封信,向她进一步报告详细情况。【32】

当天深夜,蒋夫人又给端纳打电话,告诉他,医生劝阻孔祥熙不要前往西安,况且他身为政府的代理首脑,无论如何也不能去。蒋夫人请端纳问明少帅,他的哥哥宋子文和委员长的亲信贵州省主席顾祝同能否代替孔祥熙去西安谈判。蒋夫人还告诉端纳,南京军事领导人极力阻止她去西安,但无论如何,她决定前往。【33】

尽管端纳带回了蒋介石安然无恙的好消息,南京的领导人仍无意放弃军事讨伐的准备,不想等待局势的进一步明朗化。12月16日上午,在亲日派主战喧嚣的强大压力下,孙科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委员会会议,26名成员出席了会议。会议通过了三项决议:(1)任命何应钦为讨伐军总司令;(2)国民政府立即下令讨伐;(3)推选于右任赴陕西宣慰西北军民。【34】形势危急,蒋氏亲属焦虑万分,孙科和王宠惠向蒋夫人建议,让她请阎锡山出面作调停人,促成蒋介石获释。蒋夫人接受了这一建议,立刻给阎锡山发了电报。【35】

12月16日,何应钦正式宣布对张学良进行讨伐。【36】第二天,他宣誓就任讨伐军总司令,任命刘峙为东路军总指挥,顾祝同为西路军总指挥,开始进行讨伐西安叛逆的全面军事动员。七个师集中在潼关前线,整装待发,所有的军用飞机集中到洛阳待命。【37】

12月17日,于右任前往陕西,召集陕西东部的主要地方官员开会,坚定他们对政府政策的支持。何应钦则立即部署最精锐的部队讨伐西安,并着手分化瓦解张、杨两支军队中的将领。黄埔军校的毕业生现在有许多人都担任了师一级的军职,他们都十分气愤,最先响应讨伐西安的号召。

38名高级将领联名给张学良发电,要求立即释放蒋介石。278名黄埔军校毕业的年轻将领,代表7万多名黄埔同学和在校学生,联名给张学良去电,以威胁性的语言,要求释放他们的校长。

电文中曾说,如果你执迷不悟,加害于我们的委员长,我们黄埔同学发誓,一定要不遗余力地向你复仇,与你以及你的帮凶誓不两立……这是我们的决心,海枯石烂,决不改变。【38】

蒋介石的中央陆军军官教导总队首领桂永清所部是中国装备最为精良的军队,他未经何应钦批准,就率领所部离开南京,向潼关进发,把他的军队部署在最前线。在清水一地与东北军相遇,这是“西安事变”中双方进行的唯一一场战斗。尽管桂永清的部队号称中国最精锐之师,却在那里遭到毁灭性的失败。【39】东北军全军将士不顾南京政府日益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自始至终对少帅忠心不二。

正当南京军事领导人加紧准备对西安进行惩罚性军事行动之际,同蒋介石一起被扣押在西安的蒋鼎文返回南京,【40】带来蒋介石写给何应钦的手书:

敬之(何的字)吾兄:闻昨日空军在渭南轰炸,望即令停止。以近情观察,中正于本星期六日前可以回京,故星期六以前,万不可冲突,并即停止轰炸,为要!中正手启。

与此同时,端纳也给蒋夫人发来电报,告诉她,西安同意并欢迎宋子文先生和顾祝同将军前来西安。【41】宋子文表示愿意欣然前往,可是顾祝同却拒绝接受邀请,其理由是,中央军的许多高级将领都和蒋介石一起在西安被扣,他不想成为西安反叛者的另一名人质。【42】宋子文遂与蒋夫人一同前往西安。

南京军事领导人极力阻止宋子文西安之行,在12月17日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何应钦对宋子文说:宋部长不应冒险前往西安,阁下对中国财政的贡献为世界所瞩目,如果阁下被西安叛乱者关进监狱,这对中国将是一个巨大损失。【43】但是宋子文宣布,他是以一个公民的私人身份到那里去的,何应钦则无话可说。【44】虽然南京军事要人同意宋子文以私人身份前往西安,但他们断然反对蒋夫人这样做。蒋夫人最后只得接受政府的决定,表示不与她的哥哥一起前去西安。但是她坚持说:如果宋子文三天之内不回到南京,那么任何人也不能阻止她飞往西安。亲日派只好与她妥协,但何应钦等人提出,端纳以后的行动应以不违反或妨碍政府的政策为准。蒋夫人表示同意。【45】

因为蒋鼎文从西安带回了蒋介石要求延缓轰炸西安的亲笔手令,所以蒋介石夫人可以与南京的将军们讨价还价,请求把开火的期限延长到三天以上。【46】12月20日上午,宋子文抵达西安,少帅立即陪他看望蒋介石,蒋一见到宋子文,便百感交加,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宋子文把蒋夫人的一封信交给蒋介石,向他介绍了南京的局势,然后开始与杨虎城和少帅谈判。

当天晚上,少帅和宋子文又来看望蒋介石,少帅对蒋说:

最好我们现在就来讨论这一问题,决定按照哪一种方案行事,以便乘宋先生在此,尽快解决目前的局势。【47】

蒋介石全然拒绝少帅的建议,他说:

除非你允许我回南京。否则,没有什么好谈的。【48】

宋子文于星期一(12月21日)返回南京,他本来计划在西安逗留三天,但实际上他只在那里住了一天,就突然返回南京。以私人身份出现的宋子文确信,可找到一条解决西安僵局的出路。【49】

为了说服南京军事集团,使之确信这一事件是可以得到和平解决的,端纳也从西安飞回南京,他们二人乘坐不同的飞机,于12月21日同日抵达南京。

12月22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端纳告诉他们说:

尽早释放委员长是有希望的,但一些可怕的障碍仍有待于克服。杨虎城将军的态度是个大问题,他的军队控制着西安城,所以蒋介石的命运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争取杨将军和他的部下比与张学良打交道更为困难,因为杨将军及其军队持有一种更激进、更不妥协的观点。况且,杨将军的军队纪律松懈,非常不可靠。【50】

端纳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杨虎城与少帅的出身、经历和地位都不相同,因此在对蒋介石的认识和态度上,他与少帅也截然不同。杨出身贫寒,在中国西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他循着“官逼民反”这条古来名训,上山做了土匪。在20世纪初中国政治大动乱中,他沿着这条特殊的途径,拉起队伍,成为割据一方的地方军阀。他既没有张学良的奉系东北军那样强大的势力,也没有少帅与蒋介石之间那种亲密的关系,他只能在中国各种复杂的政治矛盾和妥协的间隙中,小心翼翼地求得自己的生存。因此如果说张、杨在停止剿共一致对外,捉蒋逼蒋这个问题上是一致的,那么在捉蒋后,如何处置他的问题上两人存在着分歧。少帅想得非常简单,只要蒋接受他们的主张,改变既定国策,就不但可以放他,而且仍拥护他为领袖。而杨虎城则不然,他自识为老成持重,对少帅的单纯想法表面不好明说,但内心却颇不以为然。他与蒋介石长期共事,深知其为人。几十年残酷的政治经验使他体会到,轻易放蒋,必定是放虎归山,他们日后决然逃脱不了蒋介石的报复。何况他深感自己与张学良不能相比,少帅尽管是此次兵变的主谋,但他毕竟是位国内外都有影响的人物,并且曾有大功于蒋,与蒋一家的私人关系又不比他人。而自己不过是割据一方的军阀,是蒋介石长期以来翦除异己的对象。所以他对自己、对西北军的前途不能不考虑得多一些。尽管他表面上对少帅的宽宏大量不置可否,但他心中有数,他深知此次兵变的解决必然要求助于陕北的共产党,而以国共10年来的血海深仇而论,他们是绝对饶不了蒋介石的。故杨虎城把圆满解决“西安事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的身上。端纳确信,少帅的本意是真诚地要求政府采取一种更为强硬的对外政策。他引用张学良的话,来说明少帅发动这场事件的真挚的爱国意图:

……当委员长回到南京时,我将随同前往,准备接受人民的审判。如果有必要,我要向世人说明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相信,当我的意图公布于众之后,人民是会站在我一边的……【51】

端纳进一步向记者们详细介绍了他出使西安的使命,他曾花费两天的时间,以私人身份在少帅和委员长之间进行了调解。他说,尽管委员长一再宣称,在目前这种身系囹圄的状态下,企图找到任何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都是枉然的。然而,蒋介石和张学良已在原则上就许多有争议的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但端纳否认他知道是在哪些具体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52】

蒋夫人从端纳口中获悉了西安的局势,当即决定与端纳一起前去西安。12月22日,蒋夫人、宋子文、端纳、蒋鼎文和蒋介石的特务机关头子戴笠一行离开南京,前往西安。【53】当他们停在洛阳吃午饭时,蒋夫人看到机场上停满了装满弹药的轰炸机,准备轰炸西安。在离开前,蒋夫人命令这里的指挥官:

没有委员长的手令,一架飞机也不准接近西安。【54】

临近西安上空,蒋夫人把一支左轮手枪递给端纳,要他承诺如果叛军乱兵失去控制,把我们也扣住之时,你要毫不犹豫地用它把我打死。【55】下午4点,他们的飞机降落在西安机场。出乎蒋夫人意料,少帅仍像往常一样热诚地欢迎她,仿佛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似的。喝过一杯茶后,她被领进蒋介石的房间。蒋介石一见到她,大惊失色,大声嚷道:

你何苦到这里来,这是步入虎口啊!……虽然我要你无论如何不要前来西安,但我感到是无法阻止你来的。今天早晨打开《圣经》,眼睛便停在这段文字上:耶和华现在要做一件新事,那就是,他要使一个女人保护一个男人。【56】

蒋夫人毫不费力地操纵了少帅的感情,因为少帅的夫人与蒋夫人是干姐妹。【57】她提醒少帅:你平时总对委员长说,你把他视为你的慈父,而他也按着你的话来对待你。【58】少帅对她说:如果当时你也在西安,就不会出现这种局面了。【59】蒋夫人还一再表示,她希望少帅立即释放他们,以此作为一件圣诞礼物送给她,届时他们会原谅所有的一切。【60】

蒋夫人的到来不仅促成了和平解决这次事变的谈判,而且加速了谈判的进程。因为她可以绝对可靠地劝说她的丈夫,除她之外没有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她不仅谈论了张学良和杨虎城,而且也品评了共产党的代表周恩来。对于夫人的话,蒋介石是深信不疑的。

在论述到这场谈判时,蒋夫人后来写道:

西安的局势是……端纳先生奠定了基础,宋子文砌上了墙,而苫上房顶的则是我。【61】

蒋夫人到来以后,少帅断然决定释放蒋介石。然而杨虎城和其他西北军将领为此责怪少帅,他们拒绝放蒋,因为他们的条件一条也没有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放了蒋介石,他非但不会领情,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更坏的后果。【62】

很显然,杨虎城和他的将军们主要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命安全。蒋夫人、宋子文和少帅竭尽全力向他们保证,委员长日后愿意捐弃前嫌,不会发动内战来镇压他们,然而杨虎城及其将军们谁也不肯相信这种空洞的保证。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中共代表团上,尤其是周恩来的身上。然而,使他们困惑不解并大失所望的是,共产党仿佛把他们对蒋介石的10年积怨一下子忘得一干二净,力主释放蒋介石。于是,在西安这座世界瞩目的政治舞台上,出现了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幕:一方面,蒋介石的部下,他所指挥的剿共将士们,纷纷主张杀掉自己的领袖,至少要把他长期扣押,直到他彻底屈服为止;另一方面,被蒋介石追剿杀戮了10年之久的共产党却一反常态,对这位欠下红军累累血债的屠夫大发慈悲。周恩来——他的头曾被蒋介石悬赏10万银元,但在西安却力挽狂澜,在保释蒋介石的问题上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捉到蒋介石以后,张学良立即给在保安的中国共产党发了一份紧急电报,邀请周恩来等前往西安磋商一切。电报中还说,他将派一架飞机到延安,把他们接来。【63】张学良还把捉蒋的消息通知给正在向西安和潼关之间的防线上调动的东北军和西北军中的共产党员,要求将红军开到延安和西安以南的地区,以示声援。【64】

收到张学良的电报,共产党在毛泽东的窑洞里举行了会议,会议通过了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最初反应的一系列决议,其中包括组成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立即前往延安,转飞西安谈判。【65】

12月15日上午,周恩来一行20多人离开保安,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于17日到达延安。【66】来到延安的小型飞机场,登上少帅派来的飞机,当天便抵达西安。他们先来到城东门一个姓王的铁匠家里,这是共产党地下联络点,然后住进张学良的公馆。当天晚上,张学良和杨虎城为周恩来一行举行了一个热情洋溢的欢迎宴会。【67】

周恩来初到西安时,并无解决“西安事变”的明确方案,直到12月19日,保安的中共领导集团才根据他的汇报意见,制定出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指导方针和对全国的通电,从而也为周恩来在西安的行动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张学良关切地向周恩来询问了莫斯科的那份电报,打听苏联对此事的态度,周恩来先是委婉地告诉他,苏联恐怕不会赞成这种逮捕蒋介石的做法,接着,他把苏联的立场如实地告诉了少帅。张学良闻讯,勃然变色,他感到自己受了欺骗。过去,苏俄对蒋一贯持反对态度,大肆抨击,共产党也总是吹嘘他们反蒋斗争能得到苏联的援助,可是实际上,共产党在迫在眉睫的大决战面前却不履行自己的诺言,胆怯地躲到一旁,致使他此刻骑虎难下,少帅尤其对共产党把此次“兵谏”说成“军事阴谋”一点颇为不满。周恩来耐心而谦恭地倾听着少帅发牢骚,然后同样耐心而谦恭地对少帅进行多方面的、费力的解释。他说这件事中国共产党事先并未参与,而苏联的态度也是可以理解的,它有自己的困难,例如,它不能对外国的舆论和压力置之不理。

事实上,就在蒋介石被西安领导人扣押后不久,南京军政部长何应钦就立即给当时正在德国养伤的汪精卫发了电报,这位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和前任行政院长在前一年的一场谋杀事件中受了伤。【68】何应钦急切地要求他回国,配合中央当局巩固因张学良反叛而受威胁的地位。

听说蒋介石被扣,汪精卫立即决定回国。然而,在他离开欧洲以前,他在德国拜会了希特勒,建议他接纳中国参加反共条约,从而使中国与德国和日本结成同盟。希特勒宣称,德国愿意给予中国各方面的支持。与此同时,汪精卫的一个亲信曾仲鸣还与日本驻伦敦大使进行了秘密的接触。【69】

拜见希特勒以后,汪精卫在日内瓦召开了一个中国驻欧洲外交使团的首脑会议,与会代表包括中国驻法、英、德、意等国的大使。会后,汪精卫立即向报社发表一项简短的声明,对中国的不幸感到痛心,谴责西安叛逆,宣布他立即返回中国。汪精卫把这次事件视为排挤蒋介石,恢复自己在国民政府中的领导地位的机会。在日内瓦,他还计划进行一场镇压共产党的运动。【70】

斯大林获悉了汪精卫与希特勒柏林会谈的消息,深感不安,他担心中国的亲日派将通过这次事变当权。加之中国驻苏联大使蒋廷黻一再要求苏联向中国共产党施加压力,促成蒋的获释。【71】于是,斯大林立刻向保安的中共领导人发布命令,要求他们立即释放蒋介石,否则将中断与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关系。【72】斯大林的电报发给了上海的孙中山夫人,然后由她转发给毛泽东。【73】斯大林宣布,除非中国共产党利用自己的影响促成蒋介石获释,否则,莫斯科将公开把他们斥为“土匪”,并与他们断绝关系。

可能斯大林在听说汪精卫与希特勒会谈之后,便立即给中共发了上述电报,紧接着又发了一份详细的指示和解释。

在保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收到斯大林的电报以后,一致认为,如果他们不按照斯大林的指示办事,他们就不会得到苏联的任何支援,就有可能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和进攻。况且,莫斯科的指示从总体上来说,与他们所倡导的统一战线和“拥蒋抗日”的政策并无分歧,所以共产党领导人决定,应立即把莫斯科的指示通知周恩来,要求他劝说张学良,根据电报的精神释放蒋介石。周恩来收到保安来电以后,也对莫斯科的态度大吃一惊。【74】他主要不能理解的是苏联对“西安事变”的诋毁,以及对张、杨的反感。

斯大林的想法是符合逻辑的,对于他来说,中、日对抗是其外交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目标。蒋介石毕竟不是亲日派,如果能争取他领导全民族抗日,那么,日本将陷在中国战场上,至少暂时是这样。这就减轻了苏联可能遭受日本进攻的威胁,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如此。相反,如果蒋介石被杀或被长期扣押,南京政府采取镇压叛乱者的立场,中国将分裂为各种阵营,南京国民政府将落入亲日派的手里,汪精卫掌管政事,何应钦指挥军事,造就不可避免地使中国加入反对共产国际的阵营。苏联将受到威胁。因此,斯大林命令中国共产党,从国际主义大局出发,即“保卫社会主义苏联”,释放蒋介石。【75】

周恩来根据中央的指导方针和莫斯科的指示精神,开始对少帅施加影响。他首先肯定了张、杨此举的爱国动机,然后,他告诉张学良,他个人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不是在西安建立独立的政权。这样,只能助长南京主张讨伐西安的闹剧,蒋介石的追随者将会进行一场长期的斗争,这实际就等于一场长期的内战,其后果简直不堪设想。这样不仅陷中国于万劫不复之境地,而且也辜负了二位将军抗日爱国的一片苦心。

周恩来继续说道,目前中国所需要的是举国一致的抗战,而不仅仅限于西安一隅,中国需要的是统一和合作,而不是分裂或内战。若要使前一种局面得以实现,就必须尽快争取蒋介石抗日。只要他改变国策,答应抗日,就要体面地释放他,并拥护他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袖。

共产党解决“西安事变”的方案,实际上恰与少帅不谋而合。逼蒋抗日,乃是张学良此次发动“兵谏”的初衷。扣蒋以后,他一再表白,只要蒋介石接受八项主张,就拥护他做抗日领袖。他本以为共产党一定不能放过这一报仇雪恨的好机会,因此,曾准备一番言语,劝说共产党捐弃前嫌,顾全大局。没料到共产党如此宽宏大量,如此慷慨,致使少帅在如释重负的同时,不免有某种失落之感。总而言之,他对共产党这种置国家、民族大局于个人恩怨之上的深明大义的立场不能不感到由衷的钦佩,同时,周恩来坦诚的胸怀和非凡的气度也深深地感染了他。

张学良与周恩来的会谈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甚至连杨虎城也未邀请。在互相达成谅解、取得一致以后,他们商讨了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决定一俟时机成熟,便向外界宣告。【76】

周恩来与少帅的会谈增强了少帅释放蒋介石的决心,是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产党也不大赞成这种“军事阴谋”的手段,这使张学良感到极为不安。自“双十二”事变以来,国内外舆论哗然,少帅所听到的,几乎是一片谴责之声,这使他精神压力很大。蒋介石宁折不弯的态度也使他处于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后来,当他听说南京政府坚持要对他进行讨伐时,开始确实感到畏惧了,他所怕的不是别的,正是怕被人不幸而言中,外患面前,挑起内战,成为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所有这些因素,从精神上日夜折磨着这位只有36岁的张少帅,他感到无力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试图尽可能快地结束这一事件。【77】

12月19日,张学良来到蒋介石住处,向他表示,只要他接受八项主张中的四条,就可以立即送他回南京。蒋介石问被勾销的是哪四项,张学良回答,最后四项,蒋介石说,在他未回南京以前,一项要求也不能同意。【78】

杨虎城不知道少帅正在改变主意,他对少帅仍完全信赖。然而,如果没有杨的同意,张学良不能做出任何决定。因为杨虎城的部队不仅是兵变的一部分,而且西安城实际完全控制在他们手中,而少帅的东北军主力全驻守在前线,准备抵抗讨伐。因而西北军完全可以阻止张学良释放蒋介石,也可以阻止少帅做出其他决定。

张学良把说服杨虎城的工作委托给周恩来,然而,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周恩来与杨虎城的谈话进行得不太顺利。听说中共方面准备放蒋,杨将军大失所望。若论其本意,他不想放蒋,因为他深知蒋的为人,绝无宽宏大量的气度,况且以下犯上,正触犯了中国传统的伦理纲常之大忌。蒋介石日后绝饶不了他。但若论当时国家民族之大局,绝无杀蒋而造内讧的道理。况张少帅、周恩来都能以大局为重,他杨虎城岂能计较个人得失。所以他也同意放蒋,但认为此事万不可轻率。实际上,他主张长期扣蒋,直至出现全国抗日高潮的局面。及至听说张、周已达成一致,尽快和平解决,他心乱如麻,思前想后,拿不定主意。一想到日后他与西北军的前途,便忧心忡忡。因此,他曾对自己的具有共产党身份的高级参谋王炳南大发脾气,【79】此后,周恩来与杨虎城多次会谈,杨表示愿意听从张学良和中共方面的意见。

12月22日,少帅把周恩来引见给蒋夫人,蒋夫人与他的会晤持续了两个小时之久。蒋夫人发现,尽管多年艰苦和与世隔绝的生活,周恩来却仍然是一个精明强干的政治家。这次会谈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周恩来在侃侃而谈,他对国内外局势的洞悉,他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干练的风度,都给蒋夫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周恩来一再申明:在中国的目前阶段,除了蒋委员长之外,别人谁也没有资格成为国家的领袖。【80】周恩来继续向蒋夫人表示:我们不是说委员长不抗日,我们只是说他在抗日的问题上态度不够明确,行动不够迅速。他向蒋夫人保证,西安领导人以最充分的敬意留住委员长,他对委员长不愿意与他们讨论国策问题而感到遗憾。【81】

与蒋夫人会谈的结果是,周恩来答应说服杨虎城,尽可能早地释放蒋介石。12月23日,由西安、南京和共产党各方代表参加,举行了正式会谈,讨论释放蒋介石的条件。蒋夫人、宋子文、张学良、杨虎城和周恩来参加谈判,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下列六点主张:

(1)西安、南京双方实行军事停战,撤退潼关以东的国民党军队。

(2)改组南京政府,清除亲日派分子,把主张抗日的人士吸收到政府中来。

(3)释放所有的政治犯,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4)结束剿共政策,联合红军一道抗日,允许共产党公开活动。

(5)召开由各党派、各团体参加的抗日救国会议。

(6)与世界上一切同情抗日的国家合作。【82】

张学良和杨虎城仍提出他们起初坚持的八项主张。

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谈判的结果大致如下:

(1)关于停止内战、撤军一项,宋氏兄妹答应负责办理。

(2)关于改组政府一项,原则通过,蒋介石辞去行政院长职务,张学良提名宋子文接任。宋认为孔祥熙是更合适的人选,他可任副院长兼财政部长。其他内阁部长、次长,均由张、杨推荐,以驱逐亲日派,吸收抗日人士为原则。

(3)关于释放爱国领袖,保障民主权利一项,原则通过。宋子文答应回南京后即陆续释放“七君子”和其他政治犯。

(4)关于停止剿共、一致抗日一项,宋子文提出抗战不能马上爆发,现在只能做抗日的准备工作。剿共可立即停止;抗战全面爆发后,共产党可以公开活动,国共可公开合作;红军更改编制,由国民政府统一指挥。

(5)关于召开各方救国会一项,原则通过。

(6)关于与同情中国抗日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一项,一致通过,并具体指出,最重要的国家是英国、美国和苏联。

此外,宋氏兄妹答应:

(1)关于接济红军一项,由周恩来和张学良具体商定,宋子文负责拨给。

(2)关于西北善后一项,将西北的军事、政治工作全权委托张学良和杨虎城负责。【83】

虽然与会者达成了上述协议,但还有许多事情要办。首先,必须说服蒋介石接受谈判的结果。其次,在放蒋的问题上说服西北军将领和东北军中的激进派。【84】

蒋介石自从被扣押之日起,态度就一直非常强硬,在被扣押期间拒绝签署任何文件。对于释放他的上述条件,他虽不得不同意,但仍拒绝做书面签字,而是以“领袖的人格”担保兑现。蒋介石的这种态度更加重了西北军和东北军激进派的疑虑。西北军将领本来就不愿释放蒋介石,他们对少帅也开始产生怀疑。他们认为,少帅与蒋介石关系非同一般,所以委员长可能会原谅张学良,但绝不会原谅西北军的将领。所以,他们甚至想干脆把蒋介石杀掉。东北军中的激进派军官也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要求他必须签署一份承诺文件,没有这份文件,即使少帅愿意放他,他们也绝不让他走。

在张、杨的高级咨询机构——设计委员会中,气氛更是紧张,大家纷纷反对轻而易举放蒋。有人大声疾呼:

“西安事变”是大家提着脑袋干的,不是张、杨两个人的事情。他们想捉就捉,想放就放,不行!现在蒋介石还在我们手心里,不听我们的话,我们干脆就把他杀掉!【85】

局势如此严重,看来只得让周恩来会见蒋介石,说服他了。少帅和蒋夫人都向蒋介石表示,不见周恩来就不能获释。

同类推荐
  •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大宋遗民的亡朝岁月

    历史上,每一新旧朝代的更替,都会引起社会的剧烈动荡和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有以新朝为“天命人旧”而顶礼膜拜者;有为旧朝尽忠殉难死节者;也有藏身于残山剩水之间,拒不合作者。他们头上顶着“义愤”、“责任”、“建设”,同时也在心中存着故朝归来的期待,但等到的却永远是泪尽胡尘里。他们,就是一群最可怜的帝国遗孤。被故朝抛弃,又不融于新朝的遗民们。
  • 锦衣儒生

    锦衣儒生

    这是一个与地球截然不同的世界,这里没有各种各样的高科技,却有着各式各样的法术,武技和神通!这里没有地球上多如牛毛的神仙,只有高悬天空的帝星,文武曲星和众多繁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修炼的根本就是源于星星的力量。这个世界和地球唯一相同的就只有如古代历史一样的朝廷与门派,这里的朝廷名为明皇朝!高智商反社会型人格的柳仙穿越到高武世界,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锦衣卫。原本是儒生要考科举的他如何用手中的绣春刀干掉一个又一个想取其性命的敌人?新人,新书,求推荐~挥泪求票~书友群:577728719
  • 三国权谋

    三国权谋

    他本以为自己熟读三国.能知前后事,定能保自己与身边的人安全,然而三国众人都与所知有异。他不像别的穿越者那样赋予开外挂式的智慧与武功,他只是一个21世纪的普通学生,他为了保全自己能在战乱年代能活命,他为了他身边的人能活下来,他一次次的在阴谋诡计下死里逃生,一次次的与那些三国名人斗智斗勇,究竟他能否活下来笑到最后,他能否保护他身边的人?
  • 亚特兰蒂斯之谜

    亚特兰蒂斯之谜

    《亚特兰蒂斯》是美目著名作家唐纳里于1882年发表的研究亚特兰蒂斯的专著。在本书中.唐纳里借助各种手段——考古出土的证据、各种传说的比较和理论推断等科学分析的方法对亚特兰蒂斯提出了全面而令人信服的设想,并大量引用神学、语言学、人种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对他的理论进行严密的论证,力图使我们相信曾经确有其地,而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各地逝去的色彩斑斓的文明和上古的神秘悠远的历史在我们眼前一一展开,使我们对它们有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 重生之杀神天下

    重生之杀神天下

    重生土匪山寨,成为土匪少主。带着一帮不知道天高地厚的疯子居然就敢为了心中最重要的人围攻咸阳。大军压境,无奈之下带领五千七杀军横扫草原群雄。皇太极领兵入关。朝廷文武百官莫不惊慌失措。杀神领七杀军两万阻皇太极十万大军于通州。朋友格格新书,贴身娃娃实在是太牛咯!小小的推荐一下!七杀者,七杀天下,杀杀杀杀杀杀杀,杀净天下该杀之人......感谢中国作者素材库免费封面支持zzsck.com
热门推荐
  • 嫡女奋斗记

    嫡女奋斗记

    穿成了古代官宦人家的小姐,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继母狠毒老爹无视……什么?没前途?错!路是人走出来的!说到底,娘家只是个培训机构而已,教技能,还包分配!条件多好啊!好在她能力不错,偷偷走了个后门到安宁侯府上班,职位:安宁侯正妻,职责,类似贴身秘书……莫玥一步步走向舒适美好的生活!可是,安宁侯觉得有点不妙,老婆太能干,离不开了怎么办?
  • 爆笑追妻:腹黑邪王戏痞妃

    爆笑追妻:腹黑邪王戏痞妃

    【女强宝宝宠文,一对一】一朝穿越,不但身体缩水成九岁娃娃的模样,而且还附带萌娃赠品?她堂堂修罗魔医怎么会就此认这悲催命!当即便是要带着逆天帅爆的儿子闯遍天下!挣座金山,吃喝玩乐,看遍天下美男,便是她金晓溪的终极目标。神挡弑神,魔挡杀魔。白痴挡怎么办?没关系,姐专治各种脑残!“王爷!王妃带着小世子跑去看天下美男比拼赛了!说要让第一美男做小世子的爹!”某妖孽男听完属下的报道后,直接掀桌!“本王亲自去把她捉回来!”再次出现在金晓溪面前时,某男俊美无双的脸上带着痴傻的笑,拉着金晓溪的衣袖,“娘子,我才是天下第一美男,带我回家吧,我吃得少会打架,最重要的是我听话...”
  • 单枪匹马闯天下

    单枪匹马闯天下

    人人皆知天子的高贵,而比天子更高贵的,是一千年才出一个的天地之子。世道这么乱,人人都抢着做皇帝!他,只有一个人、一匹马、一条枪,如何能将这天下帝王掌控于股掌之中?人世间最大的权力,不是让人死,而是让人活。杀人容易,爱一个人,好难。九州逐鹿、万方杀伐、宫廷夺斗、人性碰撞、历五代、闯十国、千秋霸业,万世皇图……一出出好戏正上演!何不随他一起,畅游天下,巡视河山,看尽人间正邪争斗、爱恨情仇?
  • 隋炀帝艳史

    隋炀帝艳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大话皇妃,绯闻扒江山

    大话皇妃,绯闻扒江山

    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心不善奸出门挨欺!所以,她不当好人!这是妖影这一世的标榜!她从一个唯唯诺诺的女人翻身成为穆天子的挚爱,从一个任人欺负利用的女人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第一妃,这一路全靠欺负他、蹂躏他、坑他骗他、才得以咸鱼翻身立足于世!在她被人打的满地找牙的时候,他给她的不是一只援助的手,而是个讽刺的眼神,在她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耀武扬威的之时,他却狠狠的踢了她一脚。“侮我者—恨,欺我者—仇,伤我者—记,怜我者—惜,爱我者……忘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江湖说书录

    江湖说书录

    【江湖危不危险?】(危险,但很公平)【江湖好走吗?】(好走但你得有能力活下去)【江湖在哪里,远吗】(不远,因为人就是江湖)
  • 问缘记

    问缘记

    父亲遗物,逆天破封,一朝觉醒;他日若随凌云志,卷土风云定重来!神秘‘天印环’,铸就旷古灵印师。财富不是真正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才是财富。五人麻辣烫,蝶舞走天涯!君看我,凤舞天下随龙吟;谁陪我,灵印封神嘲天歌?
  • 帝国崛起日

    帝国崛起日

    看主角意外进入平行时空如何发展科技打退强敌建立超级帝国
  • 神荒纪

    神荒纪

    少年觉醒血脉,等待他的却是无尽杀机。剑奴,神葬,遂古,重生,十世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