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372700000019

第19章 殒落的向日葵(2)

几年后,凡·高遇到了自己的表姐凯·沃斯。凯大凡·高几岁,她的丈夫在两年前去世。凯深爱着她的丈夫,这两年来她一直处于心碎之中。凡·高被凯的高贵和忧郁气质所吸引,凯也因为需要忘却悲伤而需要和别人交流,凡·高的到来让她的一些郁闷得到排解。有的时候,凯还会和凡·高一起到外面去看他画画。凡·高又一次对凯生发了男女之情。凯的博学与知性让凡·高甚至嘲笑起当年的初恋来,认为与凯相处一小时,胜过与厄拉休相处一辈子。可是,这竟然又是一次他一个人的一厢情愿。当凡·高向凯表达爱情时,凯的回答是:不,永远永远不!凯一直都是把凡·高当成弟弟的。凡·高又一次处于疯狂之中,他一次一次向凯求爱。凯烦他了,离开了他。凡·高就给她写信,她也不回。凡·高向提奥要来去凯所在地需支付的路费,去了舅舅家。舅舅根本不让他见到凯。凡·高一只手里提着一盏燃着的油灯,把另一只手放在火焰中,对舅舅说,让我见她,否则我就继续下去,直到她出现。这一疯狂的行为更加让舅舅对他产生了抵触,认为凡·高是个疯子,让女儿离开凡·高的念头更加坚定。舅舅连哄带骗地把凡·高弄到一家非常便宜的旅馆住下,让他喝了酒,尽到一点长辈的责任,就慌忙逃离了凡·高。从此以后凡·高再也没能见到凯。

没有一个稍有理性的父亲,敢把自己的女儿送给凡·高这样的男人。如果艺术需要偏执人格的话,那么生活最不需要的就是偏执。更何况向凯求爱的这个凡·高,在他们眼里哪里是个什么艺术家,他无非是个不好好生活,却去弄什么劳什子绘画的无业游民!在心理学上,这种非常态求婚,诸如长跪不起、跳楼、摆弄大数额鲜花直到对方答应的方式,不是浪漫也不是痴情,而是一种胁迫行为。心理学家认为,这种自虐或胁迫行为,反映了当事人受挫能力差、逃避失败的心理特征。其实,求爱是需要学习的,最基本的原则应是真诚与平等。一个死缠滥打的求爱对象,除了能让涉世未深的少男少女受到感动,却会让任何一个正常的受爱者反感和厌恶。而且,在恋爱中最能验证出一个人日常生命中的隐性弱点。一个爱嫉妒的人,平常能嫉妒三分,恋爱时会嫉妒八分。恋爱会把一个人生命中的人格弱点放大。凡·高的舅舅和表姐凯,大约是察觉了凡·高的偏执狂倾向。他们认为,具有这种倾向的人,都难保哪天会做出更出格的事,这样的男人是靠不住的。

可怜的凡·高又一次恋爱失败。可是他的身体需要女人的温和,需要异性的体贴,他体内的力量多么需要输出,这又是多么的寻常。他同时又试图通过情色这样癫狂的东西,来忘记自己的失败,忘记自己的痛苦。凡·高已经饥不择食,他去找妓女寻欢作乐。在给提奥的信中凡·高写道:“我需要一个女人,我受不了了,没有爱我无法生活,我必须去找个女人,否则我就会结成冰。”一个叫茜恩的妓女和凡·高同居了。茜恩是一个街头妓女,她跟了凡·高,无非是走投无路。她刚刚被一个男人抛弃,又患有性病,她已经有了一个5岁的孩子,肚子里面还怀着一个不知是哪个男人留下的孩子。除了凡·高这样的落魄者,不知哪个男人肯把这个女人领回家。或者,凡·高只能领回这样一个女人回家,无非是因为同病相怜,无非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男人,向一个一无所有的女人提取一点点可怜的温暖。

凡·高因此还得小心翼翼地向提奥讨来养活三口之家的生活费,一面还要画画。他被茜恩染上了性病。当然,暂时的欢乐也还是有的,凡·高第一次有了一点儿家的感觉,这感觉让凡·高一切忍受还算值得。可是,茜恩毕竟是一个具备不良习惯的女人,她抽烟、酗酒、懒散,可怜的凡·高因为这个妓女,连安心画画都不能实现。提奥也反感哥哥的荒诞生活,给凡·高寄的钱越来越少。凡·高的画作一幅也卖不出去,他们的生活来源极度匮乏。茜恩本来就是一个对艺术毫无感觉的人,她哪里能懂得凡·高对于艺术的殉道精神?她觉得跟着这么一个一文不挣的男人过日子太亏了,两人的争执是必然的,淡漠是必然的。两年之后他们分手了,凡·高从这场情色关系中最大的收获,是弄上了严重的性病和混乱情色之后心灵的尘土飞扬。

凡·高这一生,只有一个女人主动向他示过好,这已让他感恩不尽。那是一个41岁的“老女人”,没有结过婚。她叫玛高特,她和她的几个姐姐一样待字闺中。在与凡·高的接触中,她爱上了他。她的爱让凡·高感动,他愿意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以宠她的方式报答她。凡·高长了这么大,第一次有人爱上了自己,他无法不感动。尽管玛高特比凡·高大了好几岁,凡·高还是想娶她。有一个阶段他们俩竟然是幸福的,凡·高出去写生,玛高特就跟着他,呆在他的左右,像个小粉丝。一种很像家的温暖感觉,在这两个人内心回荡。可是,他们的结合受到了阻挠,玛高特的几个姐姐很生玛高特的气,她们都没有嫁出去呢,凭什么玛高特先于她们嫁出去!如果她们得不到幸福,玛高特也别想得到幸福。她们拼命找凡·高的毛病,想方设法阻止玛高特和凡·高好。绝望的玛高特服药不想活了,被凡·高救起,把她送到医院。可是,医院大夫和玛高特一家人都认为是凡·高害了玛高特,周围的民众也对凡·高吐唾沫星子。凡·高和玛高特就以这么一种闹剧的结果分手了。

玛高特姐妹的动作,让我想起了我所热爱的哲学家路易斯在他的著作《四种爱》里面剖析的东西。路易斯说的这“四种爱”,其中之一爱就是“情爱”。这里所说的“情爱”,是指亲情之爱。路易斯认为,情爱的范围是广泛的,它是一种最没有等差的爱。这个世界上有些女人,我们可以预料很少会有人追求,也有些男人,可能不会有多少朋友,因为他们自身毫无可取之处。然而,几乎人人——丑陋的、愚蠢的甚至惹人动怒的——都可以成为情爱的对象,在情爱连接的二者之间,不需要有任何明显的般配。情爱跨越了年龄、性别、阶级、教育的障碍。爱我们的情爱对象,不能证明我们独具慧眼、高雅脱俗,他们对我们的爱也是如此。因为情爱不是欣赏之爱,最没有希望的人也不难成为情爱的对象。情爱的伟大之处在于,它能将那些极不般配甚至相形见绌的人连接到一起。这些人,倘若命运没有将他们安置在同一个家庭或社区,决不会彼此发生联系。正因为如此,那些绝没有欣赏之爱的情爱,能有多少值得歌颂的东西?路易斯还质疑,所谓的“幸福家庭”有多少真正地存在?更糟糕的是,所有家庭的不幸都是因为缺乏情爱吗?不是。不幸的家庭中可能存在情爱,是情爱导致了它的不幸。流行艺术用过分甜蜜的歌曲、故作多情的诗歌来表达情爱,所有这些几乎令人作呕,情爱令人生的黯淡、堕落也许由此可见一斑。这些歌曲、诗歌令人作呕,原因在于它们的欺骗性。情爱只是具备使人幸福(甚至使人达到善)的可能性,它们却将其说成是获得幸福(甚至达到善)的现成秘方。

依我看,情爱对象的双方如果达成欣赏之爱而不仅仅是索取之爱,那么如此达成的情爱就是世界上最结实的爱,能够获取这种情爱的人是上天的恩宠。比如,凡·高和提奥的爱。虽然兄弟两人有一些分歧甚至是性格方面的背离,但是,他们有着彼此灵魂的欣赏之爱。正是这种欣赏之爱,提奥为凡·高的一生提供生计和绘画资助。提奥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心疼最懂得牵挂凡·高的人。

凡·高又一次用全身心的绘画来救赎自己。他坐火车到处走。他也徒步去一些有着苍凉景象的地方。这些苍凉之地散发出来的空旷,或许能安抚这个精神殉道者的内心荒芜。他不断地尝试着新鲜的画法。技巧甚至是用不上的,他只是忙于借着大自然的苍茫,把自己内心里的东西表达出来,把自己的呼喊涂抹上自己需要的色彩。他只是想画出他内心里的那个宇宙。他的画技在前进,他不停地向南方去,向有着色彩更明亮更温暖的地方去。是的,凡·高越来越爱上了绚丽的色彩。如果现实太黯淡了,他就在内心建构一个有色彩的现实。他内心奔放的激情无处释放,就把这样的激情使用于自己的笔触。这个时候的凡·高,哪里知道自己的画作被后人称为印象派代表作,他的画作对印象派之后的流派的超越有着重大的影响。他哪里知道他死后被活着的人称作“现代艺术之父”,他只是个苟活者,他只是为了活下去而画。凡·高的画作早就超越了当时流行的印象派画作的思想。印象派把光和色彩看成是画家追求的主要目标,这些画作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停留在感觉阶段,停止在对瞬间的认识上。凡·高的画却在试图表达事物的本质。印象派爱光,凡·高爱的不是光,而是发光的太阳。他曾师从一位老乐师学习钢琴,为的是找出色彩的音乐。他就是能将色彩里面的声韵听得出来,甚至是几声调的他都能听得出来。画家吴冠中说,凡·高追求用色彩的独特效果表现狂热的内心感情,用白热化的明亮色彩表现引人堕落的咖啡店的黑暗。吴冠中从第一眼看到凡·高的画作,就喜欢上了他。此后吴冠中一直热爱凡·高到老,这种热爱从未减弱一分。吸引吴冠中的,除了凡·高绘画本身的美之外,更多的是由于他火热的心与对象结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形式美和意境美在凡·高作品里得到了自然的自由的结合。古今中外的画作千千万万,言之无味的画作层出不穷,但是,凡·高的每一幅绘画都装载着他的心跳声。我们甚至能听得出来他那些图画的频率。

我最喜欢的是凡·高画的向日葵。我回回看到这些向日葵回回都想流眼泪,这是我所能知道的最具生命激情的植物。我从来没有想到,世界上可以有如此固执地要求生长的植物。我看到过几本介绍凡·高画作的书籍,作者愿意把凡·高的绘画作出技术层面的解释。比如,凡·高的《向日葵》,人们总会说,这幅画高光部分好,或者笔触运用得遒劲,或者打破平面效果的蓝线……我其实只看到活泼泼的向日葵在梗着脖子向上抻,像是正在自然地喊叫。我就是能看到凡·高的向日葵里面涌动着的活着的激情,那是凡·高的血在花茎上流动。我甚至觉得那绿色的支撑着金黄色向日葵沉重果实的枝茎,就是凡·高灵魂的血管在贲张。我看到一颗向日葵一样的灵魂在寻找着在这个红尘上的一席之地,渴望着被容纳。我看到向日葵是上帝的一个饥饿的儿子,在风中无告。诗人余光中曾经写下凡·高的《向日葵》:你是挣不脱的夸父/飞不起来的伊卡瑞斯/每天一次的轮回/从曙到暮扭不屈之颈,昂不垂之头/去追一个高悬的号召。

凡·高是个艺术的先躯者。现在没有人不心疼地把凡·高视为一个精神的殉道者,可是,在当初,凡·高无非是作为一个疯子在做着不务正业的活计。凡·高曾经这样描述自己,说他就像一只粗鲁的狗,吠叫起来那么大声,总之,他是头臭气熏天的野兽。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先驱者的命运,一种是在世的时候就得到了艺术认可的天才先驱者,比如毕加索、海明威、达利。这些天才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活着的时候就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恭维,还有金钱的恭维和异性的恭维。他们厌倦自己既得利益的慵懒姿态,也像是他们生命的一种艺术样式让人恭维。因为他们厌倦的东西是世界上太多的人没有的东西。他们首先是宽大地得到了它们、使用了它们,继而才厌倦它们的。所以他们的姿态构成的是成功者的厌倦,是一种哲学式的苍茫姿态。只有得名利者才有资格淡泊名利,得大名利者的淡泊姿态,简直就可以构成他们传记中的有利部分。没有得到名利者,是没有资格淡泊名利的,因为他们没有资格淡泊自己没有的东西。另一种先驱者,是在活着的时候一贫如洗,世人把他们华丽的艺术视若尘埃,而他们为之透支了生命,甚至早早地就迎来了死亡,凡·高是这一种先躯者之中最醒目的一个。这么一个天才画家,这么一个艺术殉道者,生前仅卖出去一幅图画,得到区区几个小钱,他一辈子连养活自己的能耐都不具备一丁点儿。

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当年创作芭蕾剧《天鹅湖》的情况,也属于这等情况,他至死不知道《天鹅湖》日后成为芭蕾艺术的经典。1877年,《天鹅湖》在莫斯科国家大剧院正式首演的时候,观众的反响很冷淡,沙皇亚历山大在演出的中途退场,柴科夫斯基的朋友们对演出的评价也不高。《天鹅湖》被评价成不合乎要求的艺术,是用一场体操练习来代替舞蹈的糟糕设计,还说舞蹈队原地踏步,挥动双手,好像风车摆动桨叶。柴可夫斯基的性格里面,天生带有忧郁内向的特点,他认为这场舞剧的失败,源于自己创作的音乐的失败,他甚至向剧院承诺改写音乐。但是,直到1893年柴可夫斯基去世,他也没再碰过《天鹅湖》的乐谱。柴可夫斯基去世了,为了纪念这位音乐大师,人们才想起封尘多年的《天鹅湖》。1895年,《天鹅湖》全剧在彼德堡上演,获得的成功是空前的。从那个时候起,《天鹅湖》在世界舞台上就再也没有衰败过,而且越来越显示出它经典的光泽。创作这部音乐经典的柴可夫斯基,却怀着羞愧的心情对待自己的这部伟大乐曲,这可真是整个尘世集体献给柴可夫斯基的正宗的尴尬事。

同类推荐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

    本书题为《世纪转型期的湖北诗歌研究》,实际上涵盖了当代湖北诗歌的全部历史。简要勾勒1949年以来湖北诗歌创作的历程,是为了更好地显现十七年———文革———新时期———后新时期(即转型期)的发展脉络,突出当下,突出转型期的新变。不敢称之为“史”,是因为自知尚未涉猎湖北诗歌全貌,肯定遗漏了某些好诗和好诗人。把最具个人化色彩的诗歌写作分成几大类论述,确有图方便之嫌。很多丰富精彩、又不宜归类的个例被淹没被忽略,儿童诗亦未涉及,在这里只有抱憾了。本书也涉猎了部分以小说和散文名世的作家的诗作,但未以小传的方式介绍,只是为了体例的统一。
  • 三边情愫

    三边情愫

    本书是革命老区三边的风土人情及作者对三边人民的深切情感的散文集。
  • 梁实秋读书与做人

    梁实秋读书与做人

    《梁实秋读书与做人》精选梁实秋谈读书和谈做人的散文七十余篇,希望能反映一代大师才、情、趣之一端。“以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梁实秋谈读书:深入浅出,以文学家、翻译家谈读书经历、阅读感悟,从中可见出一代大师的成长及东西方文化之精髓,读者亦可从中体悟到学习外国语言、阅读外国文学的心得。梁实秋谈做人:信手拈来,对生死,幸福,金钱,友谊等,梁实秋都有自身的独到见解,谦和之下暗藏幽默,见出大师的修养与睿智。
  • 汉魏六朝诗鉴赏

    汉魏六朝诗鉴赏

    该书选收了汉、魏、晋、南北朝及隋代诗歌九百余篇,力图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文学发展的角度,鉴赏、评价这一时期绚丽多姿的作品及其光辉艺术成就,帮助读者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学发展状况。
  • 陌路相逢

    陌路相逢

    本书收作者中、短篇小说5篇,讲述了一件件情感故事,希望能让读者们有所感悟。
热门推荐
  • 火影忍者之雷莹

    火影忍者之雷莹

    一个意外穿越了到火影世界,可媲美宇智波鼬、波风水门、旗木卡卡西的天才少年。因为不想被秒杀而努力修炼。集血继限界、体术、忍术、幻术、通灵术于一身,又传承了传说中三大瞳术之一的神目眼,一个直追宇智波斑的全能型忍者又将谱写怎样的辉煌?……
  • 重生之我真是败家子

    重生之我真是败家子

    校花?管我吊事。警花?与我何干。我只是一个在寻求真爱的土豪而已。
  • 菩萨处胎经

    菩萨处胎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错配龙凤

    错配龙凤

    为了什么而结婚?岑玉婉还有来得及想就嫁进王府成了人人羡慕的安阳王妃。安阳王庆玥倒是想得很明白:为了能够夺得皇位。这样配成对,是对是错?他舍弃了至爱的人,选择了能给他权利的她……步步为营,处心积虑,当新欢遇旧爱,他又该如何割舍?
  • 营养煲汤精华

    营养煲汤精华

    《营养煲汤精华》为您介绍的是家常汤系。无汤不上席、无汤不成宴,国人嗜汤由来已久,而喝汤的习惯更是千百年养成的。一碗美味的汤煲,不仅要享受其鲜美的味道,更要注重对营养汤煲中各种清润滋补精髓的吸收。不论季节、不论老幼,一碗好汤总是会带来全身的舒爽。不管是香浓醇美的浓香肉汤,还是鲜美清淡的清新蔬果汤,亦或是鲜香爽口的海鲜汤,都是餐桌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碗好汤,保全家健康。
  • 艳压群芳:穿为贱婢压六宫

    艳压群芳:穿为贱婢压六宫

    穿越就穿越了,却成一个人人可以踩在脚底下的宫女!那身份成谜,却对自己细心周到青衣的男子到底是谁;皇后说的那番话又是什么意?爱上君王是该还是不该?她只知,为了爱人,为了生存,她只能站到风头浪尖去拼出一条活路,且看她如何在这宫中搏出一片天地!
  • 神战风云

    神战风云

    小小少年误入异界,饱受苦难磨砺,幸好其间化险为夷。更在其间找到了真爱,虽然尝透了悲欢离合,但最终有情人终成佳偶。自古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剑出苍穹为情痴,道出英雄续神话。正是:“痴情恨,泪九歌。踏行星,战无极。来生缘,抚琴弦。飞天涯,乐极悲。”一步步走下来,阴谋一步步被发现。神与魔究竟是谁引发了这一场轰天动地的诸神之战,为何后羿要射日?天蓬要被降凡间?神与龙族之间为何争断不休?一切一切都在神战里。翻开这一卷,踏入未知之域。细寻我们失落的记忆神话。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为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促进技术进步,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标准化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需要,制定本法。
  • 老兵口述抗战3:远征缅甸

    老兵口述抗战3:远征缅甸

    《老兵口述抗战③:远征缅甸》这本书,通过很多亲临印缅战场的老兵的讲述和回忆,串起这场战争的进程。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然后用两个月时间占据了东南亚大片土地,切断滇缅公路,中国与外界连接的最后一条通道被卡断。1942年3月,中国十万远征军出国作战,然而由于指挥脱节、情报不畅等原因,远征军全面失利,不得不撤出缅甸。几个月后,大部分远征军回到国内,少部分撤往印度。一年后,中国重组远征军,兵分两路,在印缅战场展开反攻,在缅北战场的新一军连战连捷,在滇西反攻的远征军也相继取得腾冲、松山、龙陵战役的胜利。最终,两支中国远征军胜利会师。
  • 享受思维的盛宴

    享受思维的盛宴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推理、想象等过程。我们应通过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等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学到知识,还要学到科学的思维方法,发展思维能力。